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 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2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水泥剂量(%) 5最佳含水率ωopt(%) 4.7最大干密度ρd (g/cm3) 2.378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m0=ρd V(1+ωopt)K=2.378×2650.7×(1+4.7%)×98%=6467.6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0'=m0×(1+1%)=6467.6×(1+1%)=6532 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6532/(1+4.7%)=6239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239×5%/(1+5%)=297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 w=(m2+m3)×ωopt=(297+5942)×4.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97 g 水:m w=293 g大碎石:G大=5942×40%=2377 g小碎石:G小=5942×25%=1486 g石屑:G屑=5942×35%= 2080 g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1.确定基层的设计要求: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基层
的强度等级和稳定性要求。
2.确定碎石的级配范围: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碎石级配
范围,以满足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确定水泥用量: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
定水泥的用量,以达到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4.确定水胶比:根据水泥用量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定水胶比,以保证水泥的充分反应和碎石的骨料填充效果。
5.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确定的水泥用量和水胶比,进行配合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重复进行试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和准确性。
2.注意试验条件的控制:控制试验环境和试验条件,确保试验结果符
合实际施工条件。
3.注意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的质量对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必须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要求。
4.注意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条件对配合比
试验结果有影响,必须保证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可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佳配合比,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同时,配合比设计也为施工提供了指导,保证基层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是路面工程中重要的环节,对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XXXXXX公路项目第合同段()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编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 年月日目录一)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二)水泥剂量的确定三)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记录表四)土工击实试验记录表五)水泥性能试验报告六)砂石材料性能试验报告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概述XXXX西南部公路网的主干道,连接上瑞高速公路,被列为XX省“十五”期间公路建设重点工程。
按《路面变更设计》的要求路面结构底基层为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二)使用部位竹城公路Y段路面底基层,桩号:K0+000~K16+000三)材料来源及性能参数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水泥采用邵阳长城水泥厂宝庆牌P.C32.5级水泥。
碎石采于交通厅机关服务局竹市碎石场。
各材料性能参数见后附试验报告四)配合比参数的确定根据砂石材料筛分情况及混合料级配要求确定砂石材料配比。
筛分结果及混合料级配要求见下表,混合料参配比例为:1-3籽:5-10籽:石粉= 45 :20 :35五)、室内标准试验一、准备a 检查试验仪器设备齐全,并使之运转正常;b 备足碎石、石屑、水泥等材料;c 试验室工作人员:达勇、李理、吴春。
d 通过对混合料击实试验,并按最佳含水量计算干密度制备试件。
二、计算初步配合比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设计要求推荐水泥用量为4%。
我试验室增加了3.5%水泥剂量及5.0%剂量做对比试验。
1、水泥剂量4.0%总量:m1=ραV(1+w)*96%=2.380*2651*(1+4.9%)*96%=6354(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354/(1+4.9%)=6057(g)水质量:m3=m1-m2=6354-6057=297(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057/(1+4.0%)=5824(g)水泥质量:m5=m2-m4=6057-5824=233(g)碎石1(1-3籽):m4*45%=5824*45%=2621(g) 碎石2(5-10籽):m4*20%=5824*20%=1165(g) 石屑3(0-5籽):m4*30%=5824*35%=2038(g)2、水泥剂量3. 5%总量:m1=ραV(1+w)*96%=2.374*2651*(1+4.7%)*96%=6326(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326/(1+4.7%)=6042(g)水质量:m3=m1-m2=6326-6069=284(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069/(1+4.0%)=5838(g)水泥质量:m5=m2-m4=6042-5838=204(g)碎石1(1-3籽):m4*45%=5838*45%=2627(g) 碎石2(5-10籽):m4*20%=5838*20%=1168(g) 石屑3(0-5籽):m4*35%=5838*35%=2043(g)3、水泥剂量5. 0%总量:m1=ραV(1+w)*96%=2.404*2651*(1+5.4%)*96%=6448(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448/(1+5.4%)=6118(g)水质量:m3=m1-m2=6448-6118=330(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118/(1+5.0%)=5827(g)水泥质量:m5=m2-m4=6118-5827=291(g)碎石1(1-3籽):m4*45%=5827*45%=2622(g)碎石2(5-10籽):m4*20%=5827*20%=1165(g)石屑3(0-5籽):m4*35%=5827*35%=2040(g)按照JTJ057 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六、试验室配比确定结果分析,3.5%水泥剂量混合料已能满足底基层强度2.0MPa设计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6、滨德高速公路施工技术规范7、设计图纸二、设计要求1、工程部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7d无侧限抗压强度:Rd≥3.5Mpa;3、压实度:K≥98%;4、水泥:初凝时间4h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5h;5、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含泥量不大于3.5%。
三、原材料1、水泥:采用德州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缓凝水泥。
初凝时间315min、终凝时间461min、3d抗折强度5.4MPa、3d抗压强度26.1MPa、安定性合格、比表面积364m2/Kg。
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应规范及技术标准要求。
2、碎石:采用山东公路海瑞石料技术有限公司长清分公司生产的0-5mm、5-10mm、10-20mm、16-31.5mm四档碎石,碎石的掺配比例为0-5mm:5-10mm:10-20mm:16-31.5mm =35: 26:23:16,压碎值为18.4%,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液限为wl=19%,塑性指数为Ip=6,含泥量为2.2%。
3、拌和水:采用洁净地下水四、设计过程: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初步确定五个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和确定五个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1、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和以往经验初步确定五个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为:①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4.0:35:26:23:16;②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4.5:35:26:23:16;③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5.0:35:26:23:16;④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5.5:35:26:23:16⑤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6.0:35:26:23:1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常用于路面工程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有效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因此在很多路面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目标配合比设计则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探讨。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特点和应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通过将水泥与碎石进行混合和固化而得到的新型基层材料,其主要特点如下:1.良好的承载性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大量的荷载和交通负荷,有效保障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优异的耐久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侵蚀和损伤,保证路面长期的使用效果。
3.施工简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过程相对简便,能够大幅缩短工期和减轻施工难度,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工程成本。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路面工程,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公路、机场跑道等,能够有效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有利于保障公众的出行和生活。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的要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艺技术,能够直接影响到基层材料的性能和品质,因此需要特别重视。
以下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的要点:1.选择合适的碎石: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来说,碎石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选用合适的碎石对于提高基层材料的耐久性和强度十分重要。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碎石种类和规格,以满足工程的要求。
2.确定水泥用量:水泥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其用量。
通常情况下,水泥用量应在5%-10%之间,根据碎石的类型和含水率等因素进行调整。
3.掌握适当的混合比例:混合比例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需要根据碎石和水泥的特性来确定。
一般来说,混合比例应在1:2-1:4之间。
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是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而定的,一般来说,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确定水泥用量:水泥用量应根据碎石的颗粒级配、含水率、固结性能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水泥用量为碎石质量的5%~10%。
2. 确定碎石用量:碎石用量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场地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碎石用量为水泥用量的5~10倍。
3. 确定水灰比:水灰比应根据水泥品种、含水率、碎石颗粒级配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水灰比为0.3~0.5。
4. 确定配合比:根据以上三个因素确定配合比,一般来说,水泥、碎石、水的配合比为1:5~10:0.3~0.5。
需要注意的是,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工程效果。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F20-2015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3、投标文件及施工图纸二、试配要求1、该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压实度不低于99%.2、碎石混合料级配符合如下要求:三、原材料四、配合比设计说明1.根据各种规格碎石与石粉的筛分试验结果,确定其掺配比例,使碎石混合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经筛分试验确定,各种碎石及石粉的掺配比例为:碎石(10-30 mm):碎石(10-20 mm):碎石(5-10 mm):石粉(0-5 mm)=28%:22%:18%:32%。
2、分别按下列五种水泥剂量,试验确定的各种集料掺配比例,不同的含水量,分别配制碎石混合料,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3、通过试验得出各种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为:4、设计底基层压实度为99%,则各种水泥剂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的原材料总质量M=ρd×99%×(1+w%)×V。
%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487g%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528g%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540g%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561g%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581g5每种水泥剂量制备一组13个试件,试件进行标准养生,温度为20±2℃,湿度为≥95%,标准养生龄期为7d,最后一天浸水。
6、按水泥剂量为%、%、%、%、%,相同的集料掺配比例,工地最佳含水量配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灰剂量试验,绘制出标准灰剂量曲线。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2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m0=ρd V(1+ωopt)K=2.378×2650.7×(1+4.7%)×98%=6467.6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0'=m0×(1+1%)=6467.6×(1+1%)=6532 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6532/(1+4.7%)=6239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239×5%/(1+5%)=297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 w=(m2+m3)×ωopt=(297+5942)×4.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97 g 水:m w=293 g大碎石:G大=5942×40%=2377 g小碎石:G小=5942×25%=1486 g石屑:G屑=5942×35%= 2080 g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水稳6%含量的配合比
水稳6%含量的配合比
【原创版】
目录
1.水稳 6% 含量的配合比的概念
2.水稳 6% 含量的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3.水稳 6% 含量的配合比的应用
正文
水稳 6% 含量的配合比是指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水泥含量占总重量的 6% 的一种配合比。
这种配合比在我国的道路建设中应用广泛,因为它具有成本低、施工简便、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计算水稳 6% 含量的配合比,首先需要知道水泥、碎石、砂、水等原材料的比重。
一般来说,水泥比重约为 3.15,碎石比重约为 2.6,砂比重约为 1.5,水的比重约为 1。
然后,根据配合比公式:水泥重量=总重量*水泥含量%,碎石重量=总重量*碎石含量%,砂重量=总重量*砂含量%,水重量=总重量*水含量%,就可以计算出水稳 6% 含量的配合比。
水稳 6% 含量的配合比在道路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设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时,可以使用这种配合比。
这种基层具有很好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同时,这种配合比也可以用于施工难度较大的道路,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
总的来说,水稳 6% 含量的配合比是一种应用广泛、经济实用的道路建设材料。
第1页共1页。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三篇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三篇篇一: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2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水泥剂量(%) 5最佳含水率ωopt(%) 4.7最大干密度ρd(g/cm3) 2.378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m 0=ρdV(1+ωopt)K=2.378×2650.7×(1+4.7%)×98%=6467.6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 0'=m×(1+1%)=6467.6×(1+1%)=6532 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1+ωopt)=6532/(1+4.7%)=6239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239×5%/(1+5%)=297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 =(m2+m3)×ωopt=(297+5942)×4.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297 g水:mw=293 g大碎石:G大=5942×40%=2377 g小碎石:G小=5942×25%=1486 g石屑:G屑=5942×35%=2080 g 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5%水泥碎石稳定层配合比
5%水泥碎石稳定层配合比
【最新版】
目录
1.5% 水泥碎石稳定层的概念
2.5% 水泥碎石稳定层的配合比
3.5% 水泥碎石稳定层的应用
4.5% 水泥碎石稳定层的优点
正文
一、5% 水泥碎石稳定层的概念
5% 水泥碎石稳定层,顾名思义,是一种由水泥、碎石和水混合而成的稳定层。
这种稳定层在我国的道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抗压性和耐久性。
二、5% 水泥碎石稳定层的配合比
5% 水泥碎石稳定层的配合比,是指水泥、碎石和水之间的比例。
根据实践经验,最优的配合比是水泥:碎石:水=5%:95%:适量。
也就是说,每 100 吨碎石需要添加 5 吨水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添加适量的水。
三、5% 水泥碎石稳定层的应用
5% 水泥碎石稳定层主要应用于道路的基层,可以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同时,由于其施工简便,成本低廉,也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公路、停车场、广场等场所。
四、5% 水泥碎石稳定层的优点
5% 水泥碎石稳定层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的稳定性好,可以有效防止道路的沉降和变形。
其次,它的抗压性强,可以承受大的交通压力。
再次,它的耐久性好,可以使用几十年而不会出现明显的损坏。
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
精心整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配合比设计依据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3、生产
2.1
(1
(2
、15-TJ3B-JL01-001~003、15-TJ3B-SN01-001。
表1:15~25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
表3:5~10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
表5:集料组成比例表
表6:合成级配表
3,最佳含水率5.6%。
15-TJ3B-JL04-005~006。
表8:矿料合成级配上、下限表
调整生产参数之后,对所生产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检测,各检测参数均符合规范要求,相关检测报告编号:15-TJ3B-SW03-002,15-TJ3B-SW04-001。
表10:时间延迟无侧限抗压强度曲线图
根据上图统计结果,确定容许延迟时间不大于3小时。
2.4施工参数确定
表11:进料参数修正表2
碎
,最佳含水率5.6%。
施工容许延迟时间不大于3小时。
3.2拌合楼生产配合比控制参数
港头水稳拌合楼生产配合比控制参数见表1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第 7期
0建筑 与工程 。
科技信息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目标配合比设计
李 延锋 贾俊涛 ( 阳路桥 建设 集 团有 限责任 公 司 河 南 洛 洛阳 4 10 ) 7 0 0
水 泥 稳 定 碎 石 底 基 层 ( 层 )应 具 有 足 够 的强 度 和 耐久 性 , 混 21 集 料 按 石 屑 (- r ,— 0 基 , 其 . 0 5 m)5 1mm,O 2 r 2 — 0 a 1 一 0 m,0 3 mm 四 种 规 格 掺 a 合料组成设计时 , 要满足设计 、 范的强度要求 , 要考虑其 干缩 、 配 。 既 规 又 湿 缩 特 性 , 术 性 可 靠 、 济 性 合 理 的 配 合 比设 计 应 是 在 改 善 集 料 级 22 底基 层 ,.m 以下 集 料 的 塑性 指 数控 制 在 4以 下 。 技 经 . 06 m 配 的 基础 上 合 理 择 定 水 泥 剂量 , 混 合 料 的 组 成 设 计 依 次 满 足 :1 具 使 () 基 层集 料 中不 宜 含有 塑 性指 数 的 土 。 且最 大 不超 过 2 高 于 规 范 ( 有 合 适 的 强 度 i2 具 有 良好 的工 作 性 ;3 收 缩 性 小 , 冲刷 能 力强 ; 要 求 , 严 格 清 除 采 石 厂 覆 盖层 条 件 下 , 全 可 以 达 到要 求 ) () () 抗 但 完 。 ( ) 济 合理 。 4经 23 混合 料 控 制 平 均 抗压 强度 按 下 式 确 定 : -
1 对底基层 ( 层 ) 基 目标 配 合 比设计 的建 议
11 集 料级配 现行规范推荐 的集 料级配工作 性( . 和易性 ) , 易 好 不 离 析 , 压后 平 整 密 实 , 其 细 集 料 含 量 偏 高 , 开 裂 , 冲刷 能 力 不 碾 但 易 抗 足 的 缺点 也 很 明显 , 几 年 的 研 究 及 工 程 应 用 中 提 出 : 加 粗 集 料 用 近 增 量 , 制 细 集 粒 、 粒用 量 , 过 改 善 集 料级 配 , 挥 集 料 嵌 挤 作 用 , 控 粉 通 发 降 低 水 泥用 量 来 减 少 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混 合 料 由悬 浮结 构 向半 嵌 挤 半 悬 浮密 实 结 使 构 方 向发 展 。 虽 然成 效 有 待 进 一 步 实践 证 明 , 应 该 说 其 方 向是 正 确 但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 : 25% : 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 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 x 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 o:m o= p d V(1+ 3 opt)K=2.378 x 2650.7X (1+4.7%) x 98%=6467.6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 o=m o X (1+1%)=6467.6X (1+1%)=6532 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 o心+ 3 opt)=6532/(1+4.7%)=6239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 X a /(1+a )=6239 X 5%/(1+5%)=297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 w= ( m2+m3)X 3 opt=(297+5942)X 4.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97 g 水:m w=293 g大碎石:G 大=5942 X 40%=2377 g小碎石:G 小=5942 X 25%=1486 g石屑:G 屑=5942 X 35%= 2080 g2) 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长浏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长沙至浏阳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路面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集料由19~碎石、~19mm碎石、~碎石、石屑掺配组成一、设计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E42-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E51- 《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E60- 二、设计要求要求配合比7d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混合料各组分的具体掺配比例,为路面基层施工做准备:原材料碎石:19~碎石、~19mm碎石、~碎石、石屑产地为浏阳官渡碎石场水泥:印山台牌水泥,产地为湖南印山实业集团印山台水泥有限公司水:自来水三、设计过程1、基层级配要求: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分别对19~碎石、~19mm碎石、~碎石、石屑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9~碎石、~19mm碎石、~碎石、石屑=25:25:10:40 2、确定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选取最经济的一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试定以下三组配合比:编号 A B C3、水泥稳定碎石重型击实试验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φ×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数为98次/层对以上三种配合比例配料后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由平行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序号 A B C比例 : : :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水泥:集料 : : :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如下:序号 A B C配合比 : : :平均强度 ()标准差偏差系数代表值 ()4、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5%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2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cm3和,5%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3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 g/cm3和,5%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4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cm3和 5、选定配合比综合以上结果,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规范要求,考虑到试验的保证率系数及半刚性底基层的干缩、温缩特征,故采用水泥剂量为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为试验室配合比,即B配合比 6、水泥剂量标准曲线依据选用的配合比水泥:集料=: W最佳含水量=%配制水稳碎石混合料按规范要求用滴定法测得以下标准曲线。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A 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 : 25% : 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水泥剂量(%5最佳含水率 3 opt (% 4.7最大干密度P d (g/cm3) 2.378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 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 x 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o:m o= p d V(1+ 3 opt)K=2.378 X 2650.7X (1+4.7%) X 98%=6467.6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 _________ _ _ _ ________ _ _ _m o=m oX (1+1%)=6467.6X (1+1%)=6532 g' …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 3 opt)=6532/(1+4.7%)=6239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 x a /(1+ a )=6239 x 5%/(1+5%)=297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 w= (m2+m3) X ① °pt=(297+5942)x 4.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97 g 水:m w=293 g大碎石:G 大=5942X 40%=2377 g小碎石:G 小=5942X 25%=1486 g石屑:G 屑=5942 X 35%= 2080 g2) 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况应扣除相应的含水率。
)2012年8月28日七、结论
经过对水泥、碎石进行原材料检测,对碎石进行筛分掺配,最终确定的掺配情况为:1#:2#:3#:4#=24%:19%:图6-1 EDTA标准曲线图
15%:42%,对 4.5%、5.0%、5.5%的水泥剂量进行击实试验,确定各种水泥剂量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并对每
种不同的水泥剂量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最终确定的水泥剂量为5.0%,该水泥对应的最大干密度为2.317 /c 最佳含水量为5.34%(备注:本配合比只起到辅助作用,实际施工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节,并且拌料时根据现场材料情y = 2.002x + 1.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0123456789E D T A 耗量(m l )
水泥剂量(%)EDTA 标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