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探问生命:敬畏生命》公开课教案_1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探问生命:敬畏生命》公开课教案_1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由于本课内容涉及生命的思考方面的知识,生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也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知识,因此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思想主要体现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充分体现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充分体现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以情感体验和感悟为主要目标,充分体现本节教学目标与该学科教材得重要教育目标相一致。

完成“互学”环节,在教师设疑和学生解疑中,教师和学生完成“互讲”环节,在教师不断设置的情境教学和案例分析中,学生完成“检测”环节。

本课的上课流程为“视频导入——自主学习——解疑答惑——回顾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及时总结、表扬、鼓励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现师生之间思维互动激发的课堂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思维氛围中不断掌握新知识,体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教学目标,我主要侧重于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析、总结归纳学习点和知识点,让他们在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中逐渐掌握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内容,去突破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的内容,由“生命至上”、“休戚与共”两目组成。

本框主要让学生认识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以及怎样敬畏生命。

在教师参考书中,本课设为1课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生命至上”和“休戚与共”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学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敬畏生命的正确行为和道德选择,我将第一目“生命至上”作为本节的理解部分,也是本课重点,第二目“休戚与共”作为本课难点,涉及感悟和拓展的部分,在这部分知识中,我将引入古典文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修养,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精神,对今天生活的影响。

本课教学内容,从“敬畏”二字入手,以“理解生命”→“生命至上的内涵”→“休戚与共”为线索。

设计的逻辑思路为: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生命至上,难点是理解休戚与共,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敬畏生命观念。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策略教案,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策略教案,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策略教案,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教学文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提高其思想品德水平。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教学策略,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老师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以确保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思想品德,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我们需要让学生自省并分析自己的思想品德现状,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制定提高思想品德的计划,并实施计划,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

二、教学策略1.引发学生兴趣在开始教学之前,老师需要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生动的故事、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思想品德的含义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经历,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2.交互式讲解在讲解思想品德的概念和意义时,教师可以采用交互式讲解。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原则,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情境中。

3.学习笔记学习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笔记模板,帮助学生记录重要的概念、原则和情境。

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回顾和复习本课的内容,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想品德的原则。

4.团队合作思想品德的学习需要学生以一种诚实、尊重和每个人的主体性的方式来互动。

团队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强沟通、解决问题和分享想法的能力。

5.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应用思想品德的原则。

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通过模拟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处理各种情况。

三、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衡量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笔记、课堂参与、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调查问卷和口头回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程度和对教学策略的反馈。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策略教案,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教学文章。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的教案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份简要的教学设计建议,供参考:单元一:家庭、家庭成员和家庭作息课时一:家庭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的定义和家庭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 家庭的概念和特点- 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观点课时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 教学内容:- 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 家庭成员的责任与义务-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展示家庭成员的责任课时三:家庭作息和家庭文化-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作息和家庭文化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 家庭作息的规律和安排- 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小组活动- 教学评价: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家庭的作息和文化特点单元二: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课时四:道德与法律的定义和关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定义和关系。

- 教学内容:- 道德和法律的概念和特点-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和互动- 教学方法:讲解、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区分道德和法律的概念和特点课时五: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 教学内容:- 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道德和法律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学生能分析道德和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课时六: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与调适-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道德与法律可能存在的冲突,并研究调适的方法。

- 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案例分析- 道德与法律的调适方法和原则-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并提出合理调适方案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具体要求,适当调整以上教学设计,并结合具体教材编写详细的教案。

初中政治初一教案

初中政治初一教案

初中政治初一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和相对性,认识到公平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宽容他人的品质,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平的含义、公平的相对性、公平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和相对性,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公平的新闻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公平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公平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公平的含义和相对性。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公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不公平现象,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公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公平与否,并讨论公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公平的重要性。

五、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追求公平,如何帮助他人实现公平。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公平的含义、公平的相对性和公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思考公平对于自己和社会的意义。

2. 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写一篇关于社会公平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和相对性,认识到公平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与人相处的能力,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宽容他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年级思想品德集体备课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集体备课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集体备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集体相处,懂得团结协作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集体的定义和特点2. 集体的重要性3. 热爱集体,关心集体4.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集体相处,懂得团结协作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集体的理解和看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集体的意义。

3.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集体的概念。

2. 讲解集体的重要性:讲解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集体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对集体的理解和看法。

5.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团结协作的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集体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集体概念的理解,对集体重要性的认识,热爱集体的情感,团结协作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

2. 课件:集体的定义、特点,集体的重要性,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案例。

3. 视频:有关集体的感人故事或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安排2课时。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集体的定义、特点,集体的重要性;第二课时讲解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意义。

九、教学后记1.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公开课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9.2《法律保障生活》

【公开课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9.2《法律保障生活》

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学校:授课班级:七年(1)班授课教师:【课程依据】本节内容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课程依据是:1. 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二)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规定:初中阶段(7-9年级)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认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与公民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法律的作用。

本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学习,力图展现法律包含的公平、正义、自由、和谐等因素。

教材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强调法治思想、法治精神的渗透,着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带领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引导学生自觉崇尚法律,感受法律的威严与作用。

通过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结合与人们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确法律的作用。

并完成课标的要求“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在调整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纠纷,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已经对法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会,由于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更容易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有的同学违法犯罪浑然不知,缺少法律意思。

初中7政治年级教案

初中7政治年级教案

初中7政治年级教案年级:初中七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内涵,知道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维护公平的意识,学会站在公平的立场看问题,为维护公平而努力。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公平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维护公平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平的含义。

2. 如何培养学生维护公平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案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公平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公平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公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讨论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维护公平的经历或看法。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有关公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提出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建议。

五、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维护公平。

2. 学生分享自己维护公平的方法和经验。

三、小组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公平。

2. 每个小组提出一条践行公平的建议。

四、成果展示1. 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建议。

2. 教师对各组的建议进行点评,总结可行的方法。

五、总结提升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公平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3. 学生践行公平的情况。

课程试讲初中政治教案

课程试讲初中政治教案

教案:初中政治课程试讲——关爱他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2. 关爱他人的方法与技巧3. 关爱他人的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关爱故事,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关爱他人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关爱他人可以传递正能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价值。

(2)关爱他人的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关爱他人的方法与技巧,如倾听、理解、关心、帮助等,让学生学会如何关爱他人。

(3)关爱他人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他人、换位思考、适度关爱等,避免关爱过度或不足。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关爱他人的经历和感悟,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深化对关爱他人的认识。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关爱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并思考自己能否从中学习到一些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关爱他人的实践作业,如帮助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关心一位生活中的困难人士等,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2. 学生能够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与同学间的友谊更加深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让学生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部编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9.2 法律保障生活学案【新知先学】一、法律的特征1.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点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________,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________。

2.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或________的。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________。

(2)法律是由____________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____________。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为什么说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________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________,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________;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________。

二、法律的作用法律________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________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________的社会环境。

(1)规范作用:①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________,应该履行的________。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③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________,指引、教育人向善。

(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________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________。

【小题反馈】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 )1.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 )2.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享有同样的权利。

( )4.我国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的制裁措施。

部编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情绪的管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情绪的管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情绪的管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第二框《情绪的管理》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课型:授新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的情绪会相互感染,感受恰当表达情绪的重要性,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能力目标:了解自己的情绪并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帮助他人改善情绪。

知识目标:认识适度负面情绪的作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正确表达情绪的重要性,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负面情绪的影响。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青春的情绪,青春的情绪可以说喜怒无常,但在此刻它又伴随我们成长。

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丽的情绪变化。

学生听语音,思考问题:1、小丽的情绪变化体现了青春期情绪的什么特点。

2、面对情绪变化小丽应该怎么做?教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使自己的青春过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情绪的管理》。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看视频,谈感受教师:接下来我们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情绪感染他人”教师:看完了视频,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的情绪如何。

教师:(展示学生表情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在看这段视频时表情是什么样的?学生:笑教师:视频中的人物在笑,当大家看视频时,一个个也都是笑脸如花。

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大家看视频时会笑?学生:因为受视频中人物的影响,视频中的人物在哈哈大笑,也感染了我们。

教师:所以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情绪具有感染性。

教师:情绪具有感染性,不仅会影响自己,还会影响他人。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自己得情绪,并且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活动二:情境直播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被好朋友泄露秘密的小平,他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学生阅读情境材料:(课本P40)教师:我们请同学们来一次情境直播,现场再现小平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法不可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法不可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法不可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能力目标:
(1)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 知识目标: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特征
(4)我国刑罚的种类
2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

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

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法不可违
请同学们看材料。

第1课时 走近法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品政治 第1课时 走近法律教案第1课时 走近法律

第1课时 走近法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品政治  第1课时 走近法律教案第1课时 走近法律

<<走近法律>>公开课教案一、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四、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五、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

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第二框青春有格【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青春魅力,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2.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能力目标1.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2.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3.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知识目标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2.理解“羞恶之心”“榜样”的作用二、重点难点1.“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2.“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要求【课堂设计】一、情境导入教师投影图片:(1)续写:请按照“谁的青春不……”(2)思考:面对青春的“迷茫”“折腾”……我们应注意什么。

教师点拨:“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折腾”“谁的青春不张扬”“谁的青春不叛逆”……这些都体现了活力和个性,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要做到青春有格。

二、教学建议1.行己有耻活动一:名言探究教师出示材料:孔子说:“行己有耻。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学生思考:这三句话对青春期的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点拨:材料中孔子、朱熹、孟子的话告诉我们要行己有耻,即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活动二:课堂辩论多媒体展示思考:(1)面对闯红灯这一行为,你如何看待两位同学的观点。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考验着我们?(3)面对上述行为选择,我们应如何做?教师点拨:(1)对于生活中违规行为的态度,考验着一个人的羞耻之心,我们应“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

”(2)生活中很多“小”事并不小,它关乎生命健康、公私界限等行为底线,在这些事情上,青少年应该树立底线意识,有所不为,做到行己有耻。

活动三:生活中的考验教师多媒体展示情境: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妈妈一直很关注这次考试。

老师发完试卷后走了,刚开始大家都在认真做题。

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桌的同学已经做出来了,而老师又不在,我就想抄袭他的。

初中政治式教案

初中政治式教案

教案题目:初中政治课程《我们向往公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能从多角度分析和理解公平。

2. 培养学生积极维护公平的心态和行为,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用公平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感。

二、教学内容:1. 公平的含义: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或某一个人,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应得的利益。

2. 公平的重要性:公平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关键。

3. 维护公平: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维护公平,对不公平现象说“不”,并采取实际行动维护公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公平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公平意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平的含义和维护公平的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公平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公平的图片或讲述一个公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公平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让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解决办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公平的理解和看法,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维护公平。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维护公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维护公平。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公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践行公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公平的理解和践行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理解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积极参与维护公平,培养公平正义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七年级思想品德集体备课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集体备课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集体备课公开课教案第一章:珍爱生命,关爱自己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1.2 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

1.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关爱自己。

2. 教学内容2.1 生命的宝贵: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2.2 自我保护:教授学生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如紧急呼救、火灾逃生等。

2.3 正确的生命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到自我价值,珍惜生命。

3. 教学方法3.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

3.2 实践操作:教授学生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3.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

4. 教学评估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4.2 学生掌握情况:通过实际操作演练,检查学生对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章:尊重他人,关爱他人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的价值。

1.2 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1.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2. 教学内容2.1 尊重他人: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2 关爱他人:教授学生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如倾听、关心等。

2.3 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3. 教学方法3.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2 角色扮演:教授学生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角色扮演演练。

3.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

4. 教学评估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4.2 学生掌握情况:通过角色扮演,检查学生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初中政治公平的教案

初中政治公平的教案

初中政治公平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认识到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公平,积极参与社会正义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平的含义2. 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3. 面对不公平现象的正确态度和法律途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公平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2. 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3. 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平的含义、公平的重要性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公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公平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公平的含义:介绍公平的定义,解释公平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3. 讲解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分析公平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阐述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公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方面。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政治教材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案例。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辅助教学。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公平重要性的小论文。

2. 观察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思考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下节课分享。

初中政治试讲课程教案

初中政治试讲课程教案

初中政治试讲课程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教学内容:1. 民族团结的定义和重要性2.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3. 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

二、讲授新课(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 教师介绍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如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等。

3. 教师讲解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技巧,如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涉及民族团结的案例,如各民族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故事。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各民族文化展示、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

2. 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实践。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心得体会,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情况。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说你没有长处,也许在运动场上你就是别人的榜样。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尊自信的理由,自尊自信的产生是正确认识自己的结果。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自尊、自信。(投影)
(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句子)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注重维护这一尊严。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人们不仅需要在容貌和衣着上修饰自己,还要在言行上约束自己,同时不允许别人的歧视和侮辱。这是自尊的第一个表现,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投影)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他成功的条件。同样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需要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臬才能增强我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自尊自信,是勇于开拓进取者不可缺少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是做人的重要品格。但在现实中,有人却说“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也没有什么特长,我什么都不如人。”你们说他的说法对吗?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自尊自信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要初步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并且懂得自尊自信与人的成功息息相关。
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认识到正确认识自己是确立个人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
条件。
教学难点
自尊、自信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的尊重和爱护,这也是自尊心的表现。
那什么是自信呢?请同学们看这个图表,你对自己的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并有信心呢?
(投影并提问,在填表过程中,你体验到什么是自信了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我们每个人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能愉快地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这就是自信的表现。
1、关心自己的形象;
2、渴望表现自己;
3、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课后活
动设计:
认识自己(参考课本94页中的活动一:照镜子——认识自我)
教学方法
引导、互动
教具使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约2课时








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善于调节情绪、磨砺坚强意志和能够承受挫折都是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人们成功。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良好心理品质有助于我们成功呢?下面让我们看看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他在事业上的成功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是什么心理品质助他走向成功的?
我们再看一下,在下列情形时,他们 希望什么?
(投影)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人们取得好成绩,做了好事,甚至穿了一件新衣服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扬,这也是自尊的表现。这说明人人都有要求他人、集体、社会对自己尊重的心
理。通过以上两个表现,我们知道:所谓自尊,就是人们对自己做出肯定的回答或评价,更希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
可以说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随着个人的成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到了初中阶段,青少年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增强了。那么处于你们这个年龄的学生自尊自信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来看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同学是否有以下方面的表现或心理需要呢?
(投影)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上述问题中,1~4项反映了青少年渴望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心理;5~7项反映了青少年比较关心自己形象的心理;8~10项反映了青少年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心理。由此我们知道,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主要有三个:
七年级政治公开课教案
授课课题:第五课第一框“人贵有自尊自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年 月 日(星期三)第二节
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自尊自信的含义,知道自尊自信是积极的心理品质;知道渴望表现自己、关注自己的形象、要求他人尊重自己,是一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懂得人贵有自尊自信心,自尊自信使人不断进取,催人自强不息,使人道德高尚。要培养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