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的诊断意义

合集下载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和定位。

通过使用针对特定蛋白的标记抗体,免疫组化可以提供有关这些蛋白质在组织中的定位和定量信息。

免疫组化指标在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诊断和分期:免疫组化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并确定肿瘤的分子亚型。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可以帮助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分期信息。

例如,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定乳腺癌患者是否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HER2受体,从而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2.预后评估:一些免疫组化标记物与肿瘤的预后有关。

例如,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Ki-67标记物与肿瘤的增殖能力和预后评估密切相关。

通过评估免疫组化指标,可以确定肿瘤的生长速度和分化程度,提供预后评估和治疗预测的依据。

3. 治疗指导:免疫组化指标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

例如,在乳腺癌治疗中,HER2表达的患者可以接受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来提高治疗效果。

4.药物研发:免疫组化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药物靶点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可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

免疫组化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如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

5.基础研究:免疫组化在基础研究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技术。

通过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

免疫组化还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总之,免疫组化指标在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可以提供有关疾病进展、治疗反应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信息。

免疫组化指标的研究和应用将促进个体化医学和精准治疗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管理和治疗选择。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得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就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得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得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与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得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得抗体为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

实验所用主要为组织标本与细胞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大片与组织芯片)与冰冻切片,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与细胞涂片。

其中石蜡切片就是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最基本得方法,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长期存档,供回顾性研究;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对组织内抗原暴露有一定得影响,但可进行抗原修复,就是免疫组化中首选得组织标本制作方法。

石蜡切片标本均用甲醛固定,使得细胞内抗原形成醛键、羧甲键而被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同时蛋白之间发生交联而使抗原决定簇隐蔽。

所以要求在进行IHC染色时,需要先进行抗原修复或暴露,即将固定时分子之间所形成得交联破坏,而恢复抗原得原有空间形态。

常用得抗原修复方法有微波修复法,高压加热法,酶消化法,水煮加热法等,常用得修复液就是pH6、0得0、01 mol/L得柠檬酸盐缓冲液。

免疫组化常用得染色方法根据标记物得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亲与组织化学法,后者就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合力为基础得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敏感性更高,有利于微量抗原(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得定位,其中生物素——抗生物素染色法最常用。

一、病理外检中常用抗体标记上皮类标记AE1/AE3最常用,胞浆阳性着色,细丝状,与低、中分子量角蛋白反应,肝细胞为阴性,而胆管细胞阳性,用于确定肿瘤为上皮源性;CAM5、2胞浆阳性着色,细丝状,包含CK8 与CK18,主要染色神经内分泌细胞与腺上皮,正常鳞状上皮阴性,用于染小细胞癌、胸腺瘤与梭形细胞癌、肝细胞癌:AE1/AE3 CAM5、2 (+),用于乳腺外得Paget’s病;CK34BE胞浆阳性着色,鳞状上皮与鳞状细胞癌阳性,用于染前列腺得基底层细胞,鉴别浸润癌,染涎腺肿瘤得肌上皮,用于染Mallory小体;EMA细胞膜/细胞浆阳性着色,上皮标记得替代品,浆细胞阳性,很好得内对照,用于染滑膜肉瘤、大细胞分化不良性淋巴瘤、L&H 富于淋巴细胞得结节状何杰金、脑膜瘤EMA(+)AE1/AE3(–)、浆细胞瘤;CK7与CK20胞浆阳性着色,两者联合应用可鉴别很多种癌得原发部位,CK7 常常在胃肠道得癌为阴性,CK20 只有胃肠道癌与Merkel 细胞癌阳性。

免疫组化指标解读

免疫组化指标解读

免疫组化指标解读
免疫组化指标的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指标类型:免疫组化指标可以分为上皮源性肿瘤标记和间叶源性肿瘤标记。

上皮源性肿瘤标记主要包括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等,常用于鉴别肿瘤的类型和来源;间叶源性肿瘤标记主要包括Vimentin、CD34等,常用于鉴别肿瘤的性质和来源。

2. 指标表达: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情况可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

例如,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加号越多,代表细胞增殖更活跃,恶性程度相对会更高,病人的预后也会比较差。

3. 指标意义:免疫组化指标可以辅助病理医生对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以及为后续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乳腺癌的免疫组化结果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如果出现阳性,代表着病人可以接受后续的内分泌治疗;HER-2基因如果出现阳性,可以给病人使用针对HER-2基因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组化的在病理中的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的在病理中的临床意义

1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

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预后越好。

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

ER、PE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

野生型半衰期很短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nm23蛋白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存活期相对较长。

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阳性反应弱阳性或阴性。

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

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

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

其他villin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

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的一种。

免疫组化标记物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标记物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标记物临床意义免疫组化标记物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来确定生物标志物的方法。

这些标记物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供有关诊断、预后和治疗反应的信息。

以下是免疫组化标记物在临床上的若干重要意义。

1.诊断性意义:免疫组化标记物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肿瘤学中,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特定蛋白质标记物,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等。

免疫组化标记物还可用于诊断其他疾病,如免疫病理学上的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

2.预后性意义:免疫组化标记物可以为特定疾病的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分析患者体内一些蛋白质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情况。

例如,在乳腺癌中,通过检测雌激素受体(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可以预测患者对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反应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治疗反应性意义:免疫组化标记物可以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在癌症治疗中,例如通过监测肿瘤细胞标记物的变化,可以评估化疗或药物靶向治疗的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免疫组化标记物还可以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对于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4.分子分型意义:免疫组化标记物还可以帮助对特定疾病进行分子分型,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在肿瘤学中,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分子标记物,可以将肿瘤分为不同亚型,如乳腺癌的四亚型:雌激素受体阳性型(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HER2+)、三阴性型和基底样型。

这些分子亚型对于预测患者对不同治疗方式的反应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5.免疫治疗预测意义:免疫组化标记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抗原负荷、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以及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等,可以预测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的反应。

根据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提高疗效。

总之,免疫组化标记物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CD31与CD34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D31与CD34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D31与CD34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辽宁沈阳 110020)【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360-02前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肺癌的发病率已位居男性肿瘤的首位。

由于早期诊断不足致使预后差,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系统的治疗方法对肺癌的临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延长肺癌的生存率。

近年来在肿瘤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确立了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意义,尤其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微血管密度(MVD)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通过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 与CD31 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MVD )中的差异,以及MVD 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形态、分布、数量及血液循环等对于肿瘤的形成、治疗和预后判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肺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与实验方法1.1 组织标本取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肺腺癌切除手术病例标本,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

时间: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9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龄:44岁至85岁,组织类型均为腺癌。

其中高分化:28例,中分化:34例,低分化:28例,有淋巴结转移44例,无淋巴结转移:46例,经福尔玛林固定,石蜡包埋。

1.2 主要药品,试剂与仪器(1)即用型CD31 、CD34 单克隆抗体(北京中杉金桥公司)(2)即用型DAB显色液(北京中杉金桥公司)(3)石蜡切片机,高压锅,温箱,光学显微镜,图像采集系统,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等。

(4)其他免疫组化常用分子生物学试剂等1.3 实验方法根据微波(Microwave ,MW )热效应原理,采用SABC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CD31 、CD34标记。

每次用已知 CD31和CD34 阳性标本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或生物素标记的桥抗(二抗)作为阴性对照。

免疫组化名称及各指标染色的意义

免疫组化名称及各指标染色的意义

免疫组化名称及各指标染色的意义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用于垂体腺瘤的功能性分类,有助于区分原发性和转移性垂体肿瘤。

某些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Actin 肌动蛋白。

用于标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及其来源的肿瘤。

AFP 甲胎蛋白。

用于标记肝癌、卵黄囊瘤和某些生殖细胞肿瘤。

Bcl—2 主要用于滤泡性淋巴瘤、毛细胞性白血病的辅助诊断及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

CerbB-2 主要作为判断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消化道肿瘤预后的参考指标,并用于赫赛汀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治疗的筛选。

CD3 目前是T细胞标记物的首选.95%以上的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阳性表达。

CD4 辅助T细胞.与CD8联合使用,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CD8 细胞毒T细胞。

一般与CD4联合使用。

CD10 为滤泡中心细胞的标记。

Burkitt淋巴瘤/生发中心母细胞/生发中心滤泡性淋巴瘤可阳性CD15 是成熟粒细胞、R—S细胞的标志之一。

主要用于标记霍奇金淋巴瘤。

CD20 B细胞的标记.主要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

CD21 主要用于B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

CD30 主要用于R-S细胞和大多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标记。

CD31 内皮细胞标记.主要用于良、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和鉴别诊断以及肿瘤中血管分布的研究.CD34 内皮细胞标记.主要用于良、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和鉴别诊断以及肿瘤中血管分布的研究。

与CD117联合用于诊断间质瘤。

CD56 是NK细胞淋巴瘤比较好的标记物。

还可用于神经源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CD57 自然杀伤细胞。

主要用于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NK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功能方面的研究。

CD68 巨噬细胞。

可作为组织细胞标记物及骨髓白血病的的鉴别.CD99 有助于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小圆细胞肿瘤进行鉴别。

也可用于鉴别胸腺上皮性肿瘤。

CD117 是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异性标记物,可用于指导格列卫药物治疗。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组织中的特定抗原结合的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便研究细胞或组织中一些分子的表达和定位。

免疫组化的指标是指在染色结果中被检测和观察的特定抗原或标志物,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免疫组化指标的几个方面的意义。

1.疾病诊断与定位:通过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和观察肿瘤生长和发展相关的抗原表达,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定位。

例如,一些特定的免疫组化指标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和肺癌,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2.预后评估:免疫组化可以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指标的阳性率、表达强度和分布等因素,可以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预后。

例如,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与治疗反应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

3.治疗选择与反应评估:免疫组化指标还可以用于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和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一些免疫组化指标可以作为预测特定治疗药物反应性的生物标志物。

例如,在肺癌中,表达肿瘤相关受体表面蛋白的染色,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阿纳曲单抗(Herceptin,Trastuzumab)的靶点HER2/neu,可以帮助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

4.检测病理变化和异常:免疫组化可以帮助发现组织中的异常变化和病理变化。

例如,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可以发现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浸润;通过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可以确定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异常调控情况。

5.基因功能研究:免疫组化可以帮助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特定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通过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可以了解该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和功能,从而深入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调控过程。

总之,免疫组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选择和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免疫组化指标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疫组化常用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常用指标意义

TTFI(+)这个指标通常表示甲状腺癌或肺癌转移CKL(+)CK7(+)这些仅说明是腺癌表达ck19 和 ck19-9仅在正常胆管上皮表达,肝细胞阴性CD34是血管源性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TTF一1的表达主要在肺和甲状腺腺上皮细胞,CDX-2和CK20主要标记胃肠道腺上皮CK7+/CK20+/villin+的模式,首先会考虑胃腺癌、直肠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卵巢黏液癌等,而不必考虑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乳腺癌、卵巢浆液性癌胃肠道用CDX2,肺癌和甲状腺癌用TTF-1,前列腺癌用PSA等TTF-l、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例肺鳞癌中P63表达肺小细胞癌’TTF-1阳性表胃组织中CA19-9 的表达可能成为胃癌的肿瘤标志之一,尤其适用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而对高分化腺癌不适合。

对胃肠道的癌判断有意义。

KI67作为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

阳性说明细胞增殖活跃,ki67<10%说明癌细胞增殖不太活跃。

p53蛋白是人体内最有效的对抗肿瘤的自然防御物,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抗癌基因p53的表达产物。

可抑制带有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发生分裂,从而阻止畸变传递给子细胞。

p53蛋白介绍: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53kD 的核内磷酸化蛋白,被称为p53蛋白。

p53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

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

野生型p53蛋白极不稳定,半衰期仅数分钟,并具有反式激活功能和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

突变型p53蛋白稳定性增加,半衰期延长,可被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出来。

p53基因的突变(缺失)是人类肿瘤的常见事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一般认为p53过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及不良预后相关。

肝癌分化程度与肝脏CT强化特点及CD34、p53、GPC3、CK19、Ki-67表达的关系

肝癌分化程度与肝脏CT强化特点及CD34、p53、GPC3、CK19、Ki-67表达的关系

肝癌分化程度与肝脏CT强化特点及CD34、p53、GPC3、CK19、Ki-67表达的关系杨晓珍;龙江;赵鹏;高文峰;张永宏【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患者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增强特点及CD34、p53、GPC3、细胞角蛋白19(CK19)、Ki-67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肝癌分化程度,比较不同分化程度肝癌患者的CK19、CD34、p53、GPC3、Ki-67表达情况;分析肝脏CT平扫+增强扫描的表现,肝组织的三期动脉CT值及病灶有无包膜、有无边界、是否均匀强化,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远处转移情况,TNM分期情况;比较不同甲胎蛋白水平的肿瘤分化程度.结果 40例肝癌患者低分化12例,中低分化4例,中分化20例,中高分化0例,高分化4例.12例低分化患者的CK19表达:-7例,+-1例,+4例;4例低中分化:-1例,+-2例,+1例;20例中分化:-18例,+2例;4例高分化:-3例,+1例.不同分化程度患者的CK19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癌的分化程度与Ki-67表达众数呈负相关(r=-0.344,P﹤0.05).低分化、低中分化、中分化、高分化患者均匀强化的例数分别为0例、1例、4例、4例,不均匀强化的例数分别为12例、3例、16例、0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19阳性表达程度及病灶强化均匀情况可能与肝癌分化程度有关.【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8(016)015【总页数】4页(P1892-1895)【关键词】肝癌;分化程度;CT强化特点;CD34;p53;GPC3;CK19;Ki-67【作者】杨晓珍;龙江;赵鹏;高文峰;张永宏【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北京100069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北京 100069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北京 100069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北京 100069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北京 10006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居中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病死率居第3位[1],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一文读懂肝细胞癌的免疫组化报告

一文读懂肝细胞癌的免疫组化报告

一文读懂肝细胞癌的免疫组化报告展开全文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和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最为常见。

肝细胞癌(HCC)的病理免疫组化主要是需要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及转移性腺癌相鉴别。

尽管大多数病例可通过常规HE染色做出正确诊断。

但当临床症状不典型、肿瘤分化很差、活检组织少、病理学类型不确定时,免疫组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AFP:甲胎蛋白,其阳性率为36.7%,在肝硬化中的阳性率为6.7%。

AFP在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不高,但它是一个很好的鉴别诊断有用的指标。

CK: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家族有CK7,CK8,CK9,CK19,CK20等多个成员。

一般认为,CK7、Ck19是胆管上皮的标志物,是胆管上皮癌和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的标志物。

CK8、CK18的肝癌组织邻近常见不典型增生的胆管上皮,提示CK8和CK18阳性肝癌来源于胆管上皮。

CK20在HCC中不表达,在转移性腺癌中表达率为74-100% ,在约10%的ICC中表达。

MOC31:抗人上皮相关抗原,是一种肝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抗体。

在ICC(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转移性腺癌中均持续表达,但在HCC中不表达。

HBsAg: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70-80%.生存期短于阴性者。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与细胞增殖、分化调节、肿瘤转化密切相关。

EGFR在HCC阳性表达率约73.08%,这有望成为一个治疗的靶点。

易瑞沙或特罗凯可以联合仑伐替尼用于HCC的治疗可延长仑伐替尼的PFS。

P53:P53基因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 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对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起负调控作用,突变以后缺乏对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作用, 可促进细胞转化和增生, 导致肿瘤的发生。

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细胞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细胞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细胞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丛文玲;俞花;朱忠政;陆新元【期刊名称】《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0()4【摘要】目的:通过评估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肝细胞腺瘤(HCA)和高分化肝细胞癌(w-HCC)三者之间在微血管密度和分布类型上的差异,提高肝细胞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在对比3组各30例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观察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显示上述3种肝细胞性肿瘤微血管分布上的特征性表现。

结果:在CD34微血管分布模式上,FNH微血管CD34以围绕纤维瘢痕或纤细纤维间隔两侧分布的局灶型为主,HCA微血管CD34呈斑片状不规则分布为主,微血管区与无血管区间或存在,w-HCC的微血管以全病变区域均匀分布的弥漫型为主,三者之间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D34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不同性质的肝细胞性肿瘤在微血管分布类型上的特征性差异,是一个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标志物。

【总页数】4页(P343-346)【关键词】肝肿瘤;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CD34;诊断【作者】丛文玲;俞花;朱忠政;陆新元【作者单位】沈阳军区65014部队门诊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解放军113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 [J], 丁莉利;杨丞;陈建娜2.Glypican-3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细胞癌与良性肝细胞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李丽晖;许锦文3.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J], 于汪营;杨静;安晨4.CD10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辅助作用 [J], WU Chunhua5.CD10及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应用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周雅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34和ki67的表达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风险

cd34和ki67的表达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风险

肝脏2020年2月第25卷第2期・197・达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694-696,699.:7/龙玲#姚云清,汪燕#等•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疗效的免疫学观察.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8#43:961-968. :8/郭如意#余雪平#黄绿叶#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eg和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33:216221[9/Wang Y,Yang S#Su C#et al.Predictors of response topegylated interfer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a real-world hospital­based analysis.Sci Rep#2016#6:29605.[10/邵春丽#邓国伟#金国贤.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血清中TO#样受体及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6#44:39-42(收稿日期201902-12$(本文编辑:钱燕)CD34和K67的表达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风险贾磊李豪白鸿太陈国勇魏思东【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细胞癌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免疫组化结果,共50例纳入分析,统计分析免疫组化结果和复发时间的关系。

结果患者以是否在术后5年内复发为界定为复发组和治愈组,肝癌组织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4的表达在复发组高于治愈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Ki-67表达的百分比复发组高于治愈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D10、CK19、AFP、Hep、Arg和GPC-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CD34和K67的高表达预示着术后复发风险较高。

【关键词】肝细胞癌;复发;CD34;K167;预测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第3位,仅我国每年导致33万多例肝癌的相关死亡,病死率居于恶性肿瘤前列[/。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2014年9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采集的38例肝脏穿刺活检标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理组织与免疫组化特点。

结果:38例患者中,24例肝细胞肝癌,3例转移性恶性肿瘤,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血管瘤,1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结论:在肝脏穿刺活检标本量少的情况下,需结合苏木素伊红染色(HE)形态与免疫组化结果,综合诊断分析,提高诊断正确性。

【关键词】免疫组化;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应用效果肝脏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免疫组化,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用于病理诊断,近几十年的发展,免疫组化技术不断进步,并在病理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

在此,为分析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本院以38例肝脏穿刺活检标本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4年9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采集的38例肝脏穿刺活检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32-81岁,(57.3±10.84)岁为平均年龄。

本次研究的38例病理标本,均采用10%中性甲醛,进行固定,通过HE染色,基于光镜作用下,进行观察。

以组织学特点为依据,选定指标,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临床分析本次研究的38例患者,均伴随有不同程度上的黄疸现象,部分患者伴有食欲下降、腹部不适、腹痛等症状。

经由B超检查,23例表现为肝右叶巨大包块,大小处于3-12cm范围内,所占比例为60.5%,11例占位于肝左叶,所占比例为28.9%,4例占位肝脏多个结节,所占比例为10.6%。

38例患者中,24例肝细胞肝癌,3例转移性恶性肿瘤,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血管瘤,1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1.3采集标本38例患者,基于B超引导作用下,经皮肝脏肿块穿刺,获取标本,且标本满意度为100%。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免疫组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病理学领域的技术,它可以通过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特定的抗原或分子来揭示细胞的类型、功能和病理状态。

免疫组化指标是在免疫组化实验中所使用的一系列抗体或其他特定的抗原物质,它们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免疫组化指标的几个主要意义。

1.疾病诊断2.预后判断通过检测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水平,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一些免疫组化指标的高表达往往与预后不良相关,例如,ER(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生存期、复发风险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情况,从而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治疗方案选择免疫组化指标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根据一些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水平,可以选择特定的靶向治疗药物。

例如,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患者中的高表达与一些抗HER2靶向药物的治疗敏感性相关。

因此,对HER2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是否给予相应的靶向治疗。

4.预测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指标可以用来预测一些治疗方案的疗效。

例如,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相关。

通过检测PD-L1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的选择。

5.基因突变筛查免疫组化指标也可用于评估基因突变的状态。

例如,BRAF(B型RAF激酶)基因突变在黑色素瘤中的检测可以指导靶向治疗选择。

通过检测BRAF基因突变的状态,可以判断患者对BRAF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

总之,免疫组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在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免疫组化指标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并且有望为个体化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作者:何春燕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6期何春燕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病理科,广东湛江524002[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特点、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方法对40例肝脏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以及免疫组化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对40例肝脏穿刺组织HE 形态(苏木素伊红染色)以及免疫进行表型分析。

其中经过确诊得出肝细胞肝癌27例,转移性恶性肿瘤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6例,血管瘤2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

结论根据研究发现,肝脏穿刺组织标本量较少,在诊断的时候应结合HE(苏木素伊红染色)形态以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3)09(b)-0003-02Immunohistochemistry on liver biopsy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he ChunyanGuangdong Agribusiness Center Department of Pathology,Guangdong524002,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liver biopsy,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 point. Methods 40 cases of liver biopsy histopathology specimen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40 cases of liver biopsy tissue HE morphology (hematoxylin-eosin stain) and immune phenotypic analysis. Which come after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27 cases, 4 cases of metastatic cancer, six case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hemangioma two cases,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liver biopsy specimens of less,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HE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morp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were analyzed.[Key words]Liver biopsy;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Applied research肝脏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给人们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

肺癌组织CD31、CD34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肺癌组织CD31、CD34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肺癌组织CD31、CD34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程继荣;徐虓;王淑琴;祖木热提·穆沙江【摘要】@@ 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1],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不仅可定量地反映肿瘤血管生长情况,还能预示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趋势[2].不同微血管标记物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报道不一致,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微血管标记物即CD31、CD34及CD105在65例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的表达,比较它们标记的MVD的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寻找较合适的肺癌组织微血管标记物.【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0(020)008【总页数】3页(P638-640)【关键词】肺癌;微血管密度;微血管标记物【作者】程继荣;徐虓;王淑琴;祖木热提·穆沙江【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R730.22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1],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不仅可定量地反映肿瘤血管生长情况,还能预示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趋势[2]。

不同微血管标记物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报道不一致,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微血管标记物即CD31、CD34及CD105在65例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的表达,比较它们标记的MVD的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寻找较合适的肺癌组织微血管标记物。

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及标本来源收集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因肺癌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癌患者65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7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62.5±5.3)岁,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

肝脏病理检查 免疫组化项目

肝脏病理检查 免疫组化项目

肝脏病理检查的免疫组化项目包括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甲胎蛋白(AFP):常用于鉴别肝细胞癌与良性肝病,AFP在肝癌中的阳性率在70%以上,但也可出现在生殖腺胚胎瘤、胃癌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肝癌的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有关。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可以评的激素依赖性,为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细胞角蛋白(CK):有助于肝癌与肝脏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CD34:标记肝血管内皮细胞,有助于肝癌与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CD10:标记肝窦内皮细胞,有助于肝癌与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碱性磷酸酶(ALP):肝癌肝外转移时,骨组织中ALP量增高。

γ-GT:可帮助判断肝癌细胞的分型。

肝细胞抗原(Hep Par 1):有助于肝细胞与胆管细胞的鉴别诊断。

肝细胞核因子-4(HNF-4):常用于鉴别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

此外,还有一些肝癌相关的免疫组化指标,如CD44v6、CD31、CD45RO、TGF-β等。

这些指标在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具体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的诊断意义丁莉利,杨丞,陈建娜(海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海南海口 571199)【摘要】目的探讨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分布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硬化、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对27例高分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硬化组织、10例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及其病灶旁肝组织行CD34抗体标记,分析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硬化、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和正常肝组织中的分布。

结果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分布弥漫而均匀,在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呈“地图样”分布,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的肝窦内皮细胞均CD34染色阴性;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的分布范围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硬化结节、正常肝组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CD34可作为鉴别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及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有用指标,但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的分布有一定交叉性,因此在肝穿刺活检诊断时应审慎判读CD34染色结果。

【关键词】肝细胞癌;CD34;免疫组化高分化肝细胞癌(well different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w-HCC)的细胞核异型性和肝板增厚均可不明显,与肝硬化结节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难鉴别,仅观察HE染色组织易造成误诊。

研究发现HCC中可出现明确的不伴有胆管的血管样结构,即肝窦的毛细血管化[1、2]。

因此,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w-HCC及其癌旁肝硬化组织、FNH 和病灶旁肝组织行CD34抗体标记,分析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w-HCC、肝硬化、FNH和正常肝组织中的分布,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手术切除且诊断明确的w-HCC标本27例,FNH 10例。

所有w-HCC标本在癌旁均观察到肝硬化病变;所有FNH标本的病灶旁肝组织均结构正常、未见肝硬化病变。

1.2 方法所有标本经4%中性缓冲甲醛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mm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nVision法,抗原修复采用高压高温煮沸法,所用单克隆抗体CD34和显色试剂盒均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

1.3 结果判定CD34染色定位于内皮细胞细胞质,阳性为出现均匀棕黄色颗粒。

染色结果按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分布范围行半定量判读:≤25%为1+,26%~50%为2+,51%~75%为3+,>75%为4+。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CD34的表达模式在w-HCC中,癌细胞梁索间的内皮细胞CD34染色阳性,阳性标记的微血管呈短小的裂隙或狭长的分支状,管壁纤细,管腔狭窄,在癌组织中分布弥漫而均匀,但有5例w-HCC的CD34在边缘病灶组织中局灶表达缺失(图1)。

FNH纤维间质内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肝窦内皮细胞CD34染色阳性,阳性标记的肝窦内皮细胞从结节周边不同程度地向结节中央延伸,阳性标记的微血管在FNH组织中呈“地图样”分布(图2)。

癌旁肝硬化组织门管区以及纤维架桥内血管内皮细胞CD34染色阳性,肝硬化结节仅周边极少量肝窦内皮细胞CD34染色阳性、结节内肝窦内皮细胞CD34染色阴性,阳性标记的微血管在肝硬化组织中呈“星芒状”分布(图3)。

FNH病灶旁正常肝组织仅中央静脉和门管区内血管内皮细胞CD34染色阳性,肝窦内皮细胞CD34染色均阴性,(图4)。

2.2 CD34的表达范围 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w-HCC、FNH、肝硬化结节和正常肝组织中分布范围的半定量判读结果见表1。

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w-HCC 中的分布范围与FNH、肝硬化结节、正常肝组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FNH中的分布范围与肝硬化结节、正常肝组织也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表1 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不同组织中分布的半定量判读组织类型例数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1+ 2+ 3+ 4+w-HCC 27 0 0 4 23 FNH 10 0 7 2 1肝硬化27 27 0 0 0正常肝组织10 10 0 0 03 讨论在HCC的诊断中,进展期HCC因细胞形态恶性明显而比较容易诊断,但大部分w-HCC的核异型性不明显,而在周边的肝硬化区域有时细胞核的异型性也比较明显,此外肝组织还能发生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因此在诊断w-HCC时,必然要与这些肝内的结节状病变鉴别。

CD34是一种分子质量为110kDa的单链跨膜蛋白,属于A 型跨膜蛋白的磷酸糖蛋白,主要表达于造血干细胞、急性白血病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因此CD34是血管源性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

在实体肿瘤中,CD34 染色常用于通过对肿瘤微血管密度判断来分析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

正常肝组织肝窦内皮细胞CD34染色阴性,仅中央静脉和门管区内血管内皮细胞染色阳性。

研究发现HCC的血液由新形成的“非配对”动脉供给,在形成过程中会出现新生窦样毛细血管,这些血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34阳性。

因此CD34在HCC组织中会出现特征性的微血管内皮染色,称其为“HCC型染色”[1、2、3]。

Nakamura等报道,肝窦毛细血管化过程开始于肝癌早期,随着肿瘤的进展,肝窦毛细血管化程度不断增强[4]。

研究也发现CD34在w-HCC内皮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比率高于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LGDN)、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HGDN)、肝硬化结节和FNH,且CD34表达在肝硬化结节、LGDN、HGDN、HCC组织内皮细胞中依次增强[5]。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CD34分子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来参与肝细胞癌变的形成过程,因此CD34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CC的发展过程。

根据我们的观察,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除门管区和纤维架桥内小血管分支及中央静脉外,其余区域肝窦内皮细胞基本不表达CD34。

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w-HCC的分布范围多为75%-100%,在大部分w-HCC中分布弥漫而均匀,仅少量w-HCC出现局灶表达缺失、且表达缺失部位位于病灶边缘。

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FNH的分布范围多为25%-75%,表达区与缺失区交错呈“地图样”分布。

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不但在w-HCC、FNH、肝硬化结节和正常肝组织中的分布模式不同,且在w-HCC中的分布也比FNH、肝硬化结节和正常肝组织范围大。

尽管CD34免疫组化染色并不直接显示HCC 细胞,但本研究结果提示CD34可作为鉴别w-HCC 与肝硬化结节及FNH的有用指标。

w-HCC多由肝硬化经异型增生结节发展而来,在w-HCC的周边常存在残留的异型增生灶。

在病理诊断时,病理医生难以在同一病灶内明确区分w-HCC组织和异型增生组织,因而w-HCC的病灶边缘组织中内皮细胞CD34表达缺失提示w-HCC 残留异型增生灶。

FNH被认为是继发于局部血管异常的肝细胞再生性增生反应,肝窦血供的动脉化或血流量增大导致肝细胞结节性增生[6]。

有研究报导在FNH中可见肝窦内皮细胞CD34阳性表达,表明FNH也存在肝窦内皮细胞的毛细血管化,且CD34标记的微血管在增生结节边缘呈高密度,越到结节中央密度越低 [7、8],本研究也观察到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FNH中的分布范围比肝硬化结节和正常肝组织大,且在w-HCC和FNH中的分布也有一定交叉性。

随着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肝穿刺活检标本越来越多。

穿刺标本组织量少、观察局限,无法准确判断CD34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表达范围,因此病理医师在对肝穿刺标本行病理诊断时,特别是在鉴别w-HCC和FNH时,应审慎判读CD34染色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图1 高分化肝细胞癌(x40) CD34阳性标记的微血管分布弥漫而均匀,右侧表达缺失图2 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x40) CD34阳性标记的微血管呈“地图样”分布图3 肝硬化(x40) 门管区及纤维架桥内血管内皮细胞CD34染色阳性图4 正常肝组织(x40) 中央静脉和门管区内血管内皮细胞CD34染色阳性参考文献[1] 周晓军,姜锦贵,孙桂勤,等.CD34在肝细胞癌血窦中的表达.中华病理学杂志[J],1998,27(3):225-226.[2] Ohmori S,Shiraki K,Sugimoto K.et a1.High expression of CD34- positive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is risk facto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HCV-associated chronic liver diseases.Hum Pathol[J]. 2001, 32(12):1363-1370.[3] 李桂梅,侯宁,杨志慧,等.glypican-3、HepParl和CD3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诊断病理学杂志[J],2015,22(2):95-98.[4] Nakamura K,Zen Y,Sato Y,et a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its receptor Flk—l,and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alpha are involved in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dysplastatic nodules of the liver[J].Hum Pathol,2007,38(10):1532-1546.[5] 杜经丽,韦立新,王玉兰.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等抗体在高分化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11-16.[6] Wanless IR,Mawdsley C,Admas R.On the pathogenesis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J].Hepatology,1985,5(6):1194-1200.[7] 管小琴,米粲,李圃圆. 5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诊断病理学杂志[J],2000,7(4):252-254.[8] 平金良,茅建忠,徐炜,等.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鉴别诊断.肿瘤研究与临床[J],2008,20(2):97-98.通讯作者:丁莉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