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因此,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及时的反馈教学信息,使教师正确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因材施教。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课堂上的提问是无效的,以致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目前,有关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我们主要查阅了我国2009—2012年间发表的十几篇有关“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论文,分别从有效课堂提问的状况研究、原则研究、策略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从中发现不足的的方面或者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的方面,从而研究出更有指导意义的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二、正文
一、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回顾
(一)、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的历史、现状
“有效课堂提问”作为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刚刚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同时受到一线教师及有关学者的重视。十年来,国内研究者在该领域做出了探索性的研究,一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某些问题与不足。
(二)、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状况研究
有效课堂提问状况的研究主要从课堂提问的数量和问题的类型两个方面着手, 还未见理想的有效课堂提问观察分析工具。
顾泠沅曾撰文指出: 高密度提问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居多( 74.13%) , 推理性问题次之( 21.0%) , 强调知识覆盖面,但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提问后基本没有
停顿( 86.7%),不利学生思考。课堂提问以低层次问题尤其是记忆性问题为主, 提问技巧比较单一。全莉娟在《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分析》中指出, 课堂中有90%属于封闭性问题, 而只有大约10%的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 综合类、评价类问题微乎其微。这些状况表明课堂提问有效程度较低, 有些提问根本就无效。
2.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研究
很多研究中都写到提问必须具有情境性、明确性、诱导性、逻辑层次性、时效性、整体性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不能无目的地提问,更不可提一些与本课无关的问题,特别是提出的问题要准确,不能含糊不清。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和深刻性,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富有启发诱导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问要选择在知识的连接点上,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伸长点”上有序展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做到巧妙提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讲求渐进性,先易后难,由表及里,不断加大难度,把思维引向深入。同时提问要讲求实际效果和面向全体学生。
3.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目前的很多关于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都涉及到策略的研究。研究的基本内容都是从教师应该如何把握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方法、问题的设计等。通过对数十篇期刊的学者的观点的分析,他们的基本观点一致,提出了有关课堂提问的方式的具体策略——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与梯度。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提问内容要目标明确,语言简明精准、新颖有趣。根据问题难易程度选择提问对象,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好、中、差都兼顾到,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控制发问时机,激活学生深度思维。
二、研究方法的分析
课例研究法,即在学校中开展对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论文。从一定意义上讲,课例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是教学理论与课堂生活的纽带与桥梁。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对我国课堂有效提问的评述及反思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学者关注有效课堂提问课题起, 步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发文数量的显著增长, 近十年该领域研究逐步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具体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基本确立
了有效课堂提问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完善备课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技能、检验教学效果都有重要作用。第二, 初步构建起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体系。第三,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对已取得研究成果的运用, 可以科学指导教学实践, 焕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让课堂提问成为激发学生
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第四,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同时,近十年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 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学者参与度低。数据统计显示研究成果总量虽有增长但远不及发展成
熟的领域。第二, 近十年来对于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集中在教师课堂提问的探讨上, 而对于学生如何能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则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第三, 研究方法多样化水平低。“有效课堂提问”是一个来源课堂教学实践的课题, 需要多贴近真实课堂, 注重采用实证方法研究, 而通过统计数据可知近十年我国的研究绝大部分还局限在思辨研究, 这必将会阻碍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削弱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四:对小学有效课堂提问研究的展望
倡导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者的合作研究;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研究;建立起不同阶段、不同学科、可量化的评价标准,根据现实教学情况, 依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依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制定, 依据不同学科自身属性的特征, 充分做到“因材制标”;改进研究方法, 进行必要的实证研究或定量研究。
三、结论
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个人认为既然要有教师的高质量提问,那么教师的就要储备丰富的知识才具备有效提问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呢?首先是学科类知识,就是关于课程内容方面的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所必备的知识,是关于教与学以及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职前教育中师范教育课程比率偏低(5%—6%,美国为25%),在职训练系统性不够,被动受训,敷衍应付者大有人在。三是实践性知识,教师在开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