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956 GBT4957-2003覆盖层厚度测量标准 ETIII精编版

合集下载

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

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

编制: 校对: 标准检查: 审定: 批准: 受控标识:镀铬技术条件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电动车主要零部件镀铬前后的质量要求,电镀后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1.2 本标准适用于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电动车金属和塑料零部件防护装饰性镀铬。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2 GB/T 4955-1997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2.3 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2.4 GB/T 5270-198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层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2.5 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样的评级2.6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2.7 GB/T 13911-19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3. 电镀件外观类别及镀层体系表示方法3.1 电镀件外观类别A类对成车自然观察十分容易看见,装饰价值很高的部位。

包括:方向把管、后货架、保险杠、前照灯、转向灯、后视镜、仪表、装饰件、减震器、刹把等零部件主视面。

B类对成车自然观察容易看见,装饰价值较a级稍低的部位。

包括:标牌、平叉护板装饰件等零部件。

C类对成车自然观察不容易看见,装饰价值低或无装饰价值的零部件。

3.2 镀层体系分类及表示方法3.2.1常用镀层的种类及简化表示的含义见表1。

表13. 零部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3.1 金属零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3.1.1 有配合公差要求的零件,应留有适当的加工余量。

3.1.2 零件表面不允许有经电镀前处理和进行抛磨都无法除去的缺陷,如明显的凹坑,难以抛磨掉的腐蚀点,砂轮打磨伤痕及模具拉伤痕迹等。

GBTGBT覆盖层厚度测量标准ETIII课件

GBTGBT覆盖层厚度测量标准ETIII课件
对于薄的覆盖层,其测量准确度与覆盖层 的厚度无关,为一常数。
是指覆盖层厚度小于10μ m 的情况,受仪器 精度和被测量覆盖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仪
器很难准确测量出10μ m 的情况,尤其是 5μ m 以下覆盖层的厚度,这种偏差是由测 量仪器自身的系统误差带来的。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1 覆盖层厚度
EQV的表述已经不再使用,现在改为MOD(修 改采用)(2001)
标准概览
一、标准概览 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1992-2001) 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的规定上,与国
际标准有重大差异。可以用图示符号“≠” 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NEQ。
标准概览
一、标准概览 标准的背景 表面工程 采用表面工程技术和复合表面技术来改善提
标准概览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磁性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磁性测厚仪无损测量磁
性基体金属上非磁性覆盖层(包括釉瓷和搪 瓷层)厚度的方法。 本方法仅适用于在适当平整的试样上的测 量。非磁性基体上的镍覆盖层厚度测量优 先采用GB/T 13744规定的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对于厚的覆盖层,其测量准确度等于某一 近似恒定的分数与厚度的乘积。
即测量的相对误差近似为一常数,而绝对误 差明显地随被测量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增 大。例如,如果测量相对误差为5% 则对于 20μ m 和200μ m 镀层测量的绝对误差分别 为lμ m 和10μ 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1 覆盖层厚度

GBTGBT覆盖层厚度测量标准ETIII

GBTGBT覆盖层厚度测量标准ETIII
完全相同,编写上不作或稍作编辑性修改, 可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 为IDT。
标准概览
一、标准概览 GB/T 4956-2003(ISO 2178:1982 IDT) GB/T 4957-2003(ISO 2360:1982 IDT) 标准根据ISO 作编辑性修改: a) 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 b) 取消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c) 为便于使用,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 标准; d)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高各种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各种产品的 整体外形和零部件通过表面工程技术的处理, 来增强其品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提高 耐磨性、防腐性, 节约能源、减少原材料消 耗、减少环境污染。表面工程是一种应用广 泛,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技术。
标准概览
一、标准概览
标准的背景
经表面技术处理后的表面性能的监控和测量 也要相应的发展, 才能满足市场对表面工程 发展的整体需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体 现表面性能的指标有很多, 如: 硬度、厚度、 结合强度、附着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 抗破裂性等等。其中涂层和镀层的厚度是一 项重要的参数。许多领域的产品都把该项指 标定为必须检测的参数。
对于厚的覆盖层,其测量准确度等于某一 近似恒定的分数与厚度的乘积。
即测量的相对误差近似为一常数,而绝对误 差明显地随被测量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例如,如果测量相对误差为5% 则对于20μm 和200μm 镀层测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lμm 和10μm。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1 覆盖层厚度
的厚度无关,为一常数。 是指覆盖层厚度小于10μm 的情况,受仪器 精度和被测量覆盖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仪 器很难准确测量出10μm 的情况,尤其是 5μm 以下覆盖层的厚度,这种偏差是由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1 覆盖层厚度

防腐厚度检测报告

防腐厚度检测报告

防腐厚度检测报告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防腐厚度检测样品,经过我们认真仔细的检测和分析,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样品编号:XXXX
检测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测单位:XXXX检测有限公司
检测标准:GB/T 4956-2003《金属覆盖层和涂层防腐蚀试验方法》检测仪器:涂层厚度计
检测结果:
样品部位防腐涂层厚度(μm)允许误差(μm)检测结果是否合格
A部位 210 15 合格
B部位 180 15 合格
C部位 170 15 合格
D部位 145 15 合格
E部位 130 15 合格
检测结论:
根据GB/T 4956-2003标准,本次检测结果表明,样品各部位防腐涂层厚度均符合要求,检测结果合格。

总结:
本次防腐厚度检测工作顺利完成,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防腐涂层的相关情况,可联系本公司
进行更深入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覆层测厚仪有哪些使用参数及选购指南

覆层测厚仪有哪些使用参数及选购指南

覆层测厚仪有哪些使用参数及选购指南覆层测厚仪有哪些使用参数?覆层测厚仪是一种超小型测量仪,它能快速、无损伤、精密地进行磁性金属基体上的非磁性覆盖层厚度的测量。

可广泛用于制造业、金属加工业、化工业、商检等检测领域。

由于该仪器体积小、测头与仪器一体化,特别适用于工程现场测量。

本仪器符合以下标准:GB/T 4956─1985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JB/T 8393─1996 磁性和涡流式覆层厚度测量仪JJG 889─95 《磁阻法测厚仪》。

覆层测厚仪参数测头类型:F。

测量原理:磁感应。

测量范围:0—1250um。

低限辨别力:1?m(10um以下为0.1um)。

探头连接方式:一体化。

示值误差:一点校准(um)±[3%H 1]。

两点校准(um):±[(1~3)%H 1]。

测量条件:zui小曲率半径(mm)凸 1.5 凹9、基体zui小面积的直径(mm):ф7、zui小临界厚度(mm):0.5、温湿度:0~40℃,20%RH~90%RH。

统计功能:平均值(MEAN)、zui大值(MAX)、zui小值(MIN)、测试次数(NO.)、标准偏差(S.DEV)。

工作方式:直接方式(DIRECT)和成组方式(Appl)。

测量方式:连续测量方式(CONTINUE)和单次测量方式(SINGLE)上下限设置。

存储本领:15 个测量值。

打印/连接计算机:可选配打印机/不能连接电脑。

关机方式:自动。

电源:二节3.6V镍镉电池。

外形尺寸:150×55.5×23mm。

重量:150g。

基本配置:主机。

标准片一套(50um 100um 200um 500um 1000um)。

铁基体。

充电器。

可选附件。

TA230打印机。

覆层测厚仪基本原理本仪器接受了磁性测厚法,可无损伤地测量磁性金属基体上的非磁性覆盖层的厚度(如钢、铁、非奥氏体不锈钢基体上的铝、铬、铜、珐琅、橡胶、油漆镀层)。

CNAS认证检测内容包括

CNAS认证检测内容包括

序号被测仪器名称收费单位收费(元)技术文件名称及代号(含年号)检测参数工作日实验室组备注1齿轮渐开线样板件4000~4500GB/T6467-2010《齿轮渐开线样板国标》基圆半径r b18精测室齿轮2齿轮螺旋线样板件4000~4500GB/T6468-2010《齿轮螺旋线样板国标》螺旋角β18精测室齿轮3标准齿轮件5000~5500GB/T10095.1/2-2008《圆柱齿轮精度制》齿廓,螺旋线齿距Fp,径跳Fr18精测室齿轮4渐开线花键量规件5000~5500GB/T 5106-2006《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量规》齿廓,螺旋线齿距Fp,径跳Fr18精测室齿轮5塞尺件3000~4000GB/T22523-2008塞尺国家标准厚度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6卡尺把2000~4000GB/T21388-2008游标代表和数显深度卡尺国家标准长度示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7千分尺把2000~4000GB/T1216-2004外径千分尺标准,GB/T20919-2007数显外径千分尺国家标准长度示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8指示表个2000~4000GB/T1219-2008指示表国家标准长度示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9测量显微镜台3000~6000JB/T10573-2006工具显微镜国家标准长度示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10水平仪台3000~5000GB/T20920-2007电子水平仪国家标准分度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11超声波测厚仪台2000~4000GB/T11344-1989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测厚厚度示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12涂层测厚仪台2000~5000GB/T4956-2003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4957-2003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发国家标准厚度示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13镀层标准块件3000~5000GB/T16921-2005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X射线光谱方法厚度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14平面度件8000GB/T 11337-2004 平面度误差检测平面度15精测我院或申请方提供样品15平直度件6000GB 6091-1985 刀口形直尺 ISO/TS 12780-1-2008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平直度.第1部分:平直度词汇和参数平直度15精测我院或申请方提供样品16圆度、圆柱度台/件6000GB-T 4380-1984 确定圆度误差的方法两点、三点法圆度 圆柱度15精测我院或申请方提供样品17直径标准(内、外径)台/件2000~8000GB/T 1957-2006 光滑极限量规技术条件直径15精测我院或申请方提供样品18形状测量台/件2000~8000ISO 1101-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位、位置和跳动公差形状15精测我院或申请方提供样品19光学测量台/件2000~8000ISO 1101-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位、位置和跳动公差 JB/T 5475-1991 网格板尺寸示值15精测申请方提供样品20厚度尺寸测量台/件2000~8000GBT 6093-2001 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长度标准量块阶梯差15精测我院或申请方提供样品21长度尺寸测量件2000~3000GB/T6003.1-1997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标准网格示值15精测申请方提供样品22经纬仪件5000JJG 414-2011《光学经纬仪》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竖盘指标差15精测角度23棱镜件1000/角GB/T7660-2013《反射棱镜》光学平行度15精测角度24正多面棱体件225/面JJG 283-2007《正多面棱体》工作角偏差15精测角度25角度块件250/角JJG70-2004 《角度块》工作角偏差15精测角度26光学角规件2000JJG 850-2005 《光学角规》偏向角15精测角度27自准直仪件4500-15000JJG 202-2007 《自准直仪》示值误差15精测角度28多齿分度台台6000JJG 472-2007《多齿分度台》分度误差、测角重复性15精测角度29测角仪台10000-15000JJG 97-2001 《测角仪》示值误差、侧角重复性15精测角度30水准仪台3000JJG 425-2003 《水准仪》视准线误差15精测角度31经纬仪水准仪校准装置台10000~15000JJG960-2012 《水准仪检定装置》水平准线误差、i角测微器示值误差15精测角度32钢卷尺支2000/2m(20m以上每米加50元)QB/T 2443-1999示值误差15大长度此价格为申请单位提供样机并送到我院的检测价格;如需我院提供样机价格需浮动。

精心汇编:磁性材料或器件的标准大全

精心汇编:磁性材料或器件的标准大全

相关磁性标准目录有关磁性标准目录JJG (机械) 87-1992 <磨料磁性物标准试样检定规程>FZ/T 90041.3-1992 纺织和捻线平面钢领用钢丝圈试验方法磁性GB/T 10129-1988 电工钢片(带)中频磁性能测量方法G B/T 13155-199170mm 电影涂磁发行拷贝上磁性声迹的录音频率响应特性GB/T 3217-1992 永磁(硬磁)材料磁性试验方法GB/T 11433-1989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管、针、柱磁芯的尺寸SY 0066-1992 钢管防腐层厚度的无损测量方法标准(磁性法)(附条文说明)SJ 1258-1977 磁性材料和器件术语及定义SJ/Z 9072.1-1987 磁性零件有效参数的计算SJ 3171-1988 一般用磁性氧化物制成的矩形截面E形磁芯及其附件的尺寸SJ 2881-1988 磁性氧化物或铁粉制成的环形磁芯的尺寸SJ/Z 9072.2-1987磁性氧化物制成的交叉形磁芯(X-磁芯)及其附件的尺寸SJ 3175-1988 磁性氧化物圆柱形、管形磁芯及螺纹磁芯的测量方法SJ 2743-1987 电源用磁性氧化物磁芯(EC磁芯)的尺寸SJ 2744-1987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方形磁芯(RM磁芯)及其附件的尺寸SJ/Z 9072.4-1987 磁性氧化物或铁粉制成的轴向引线磁芯SJ 2874-1988 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范 UYF14A磁性氧化物磁芯评定等级AHG/T 2347.2-1992 γFe2O3磁粉磁性能测量方法SJ/T 10279-1991 用于可调电感器和变压器中磁性氧化物磁芯的调节器分规范SJ/T 10280-1991 用于可调电感器和变压器中磁性氧化物磁芯的调节器空白详细规范SJ/T 10281-1991 磁性零件有效参数的计算SJ/T 10282-1991 电源用磁性氧化物ETD磁芯的尺寸SJ/T 10215-1991 磁性氧化物粉末密度测定松装密度的测定--振动漏斗法GB/T 2521-1996 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GJB/Z 59.1-1994 军用磁性元件系列型谱电感器GB/T 15131.1-1994 信息处理数据交换用130mm改进调频制记录的位密度为13262磁通翻转/弧度、每面80条磁道的软磁盘第一部分:尺寸、物理性能和磁性能GB/T 13888-1992 在开磁路中测量磁性材料矫顽力的方法GB/T 12798-1991 磁性氧化物或铁粉制成的轴向引线磁芯GB/T 13012-1991 钢材直流磁性能测量方法GB/T 9047-1988 70mm电影拷贝上六轨磁性声迹的位置和尺寸GB/T 14000-1992 70mm电影涂磁发行拷贝上磁性声迹还音电--声频率响应特性GB/T 13919-1992 35mm电影磁性声带检验片技术规范GB/T 13744-1992 磁性和非磁性基体上镍电镀层厚度的测量GB 11386-1989 信息处理 130mm未记录的硬扇段单面或双面软磁盘尺寸、物理性能和磁性能GB 11384-1989 信息处理数据交换用200mm改进调频制记录的位密度为13262磁通翻转/弧度、道密度为1.9道/毫米的双面软磁盘第一部分:尺寸、物理性能和磁性能GB 11386-1989 信息处理 130mm未记录的硬扇段单面或双面软磁盘尺寸、物理性能和磁性能GB/T 5509-1985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法GB/T 11209-1989 磁性橡胶磁性能的测定方法GB 6331-1986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厚度测试方法磁性法GB/T 10192-1988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螺纹磁芯的尺寸GB/T 9625-1988 通信用电感器和变压器磁芯第二部分:空白详细规范电感器用磁性氧化物磁芯评定水平A(可供认证用)GB/T 9627-1988 通信用电感器和变压器磁芯第三部分:空白详细规范宽带变压器用磁性氧化物磁芯评定水平A和B(可供认证用) GB/T 9630-1988磁性氧化物制成的罐形磁芯及其附件的尺寸GB 9631-1988 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范 UYF10磁性氧化物磁芯评定水平A(可供认证用)GB/T 9634-1988 磁性氧化物零件外形缺陷规范的指南GB/T 9624-1988 通信用电感器和变压器磁芯第二部分:分规范电感器用磁性氧化物磁芯(可供认证用GB 5058-1985 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磁性法)GB/T 4956-1985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T 4957-1985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方法GB/T 4957-1985 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方法GB/T 4644-1984 单边片孔单条16mm影片的磁性声带的录音与还音磁头的隙缝位置和宽度尺寸GB/T 2948-1982 顶装式单片可换盒式磁盘的磁性能GB/T 2949-1982 六片可换磁盘组的磁性能GB 2482-1986 磨料磁性物含量测定方法GB/T 3657-1983 软磁合金直流磁性能测量方法GB/T 3658-1990 软磁合金交流磁性能测量方法GB 7145-1986 磨料磁性物含量GB/T 3656-1983 电工用纯铁磁性能测量方法GB/T 2950-1982 十一片可换磁盘组的磁性能JB/T 7070.3-1993 调压器试验导则第三部分:磁性调压器试验导则JB/T 1268-1993 50?200MW汽轮发电机无磁性护环锻件技术条件JB/T 1269-1993 汽轮发电机磁性环锻件技术条件JB/T 6570-1993 普通磨料磁性物含量测定方法JB/T 6584-1993 磁性材料液压机技术条件JB/T 6819.4-1993 仪表材料术语磁性材料JB/T 7029-1993 50MW以下汽轮发电机无磁性护环锻件技术条件JB/T 7030-1993 300?600MW汽轮发电机无磁性护环锻件技术条件JJG 1041-1993 磁性材料磁参数计量保证方案(试行)JB 1268-1985 发电机无磁性护环合金钢锻件技术条件JB 1269-1985 汽轮发电机用磁性环碳钢及合金钢锻件技术条件QB 1920-1993 磁性卡片门锁技术条件SJ/Z 9089.1-1987 信息处理--数据交换用6.30mm宽,密度为394磁通翻转/毫米,39字符/毫米,成组编码记录的盒式磁带第一部分:机械、物理和磁性能SJ 2870-1988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I型磁芯的尺寸SJ 2871-1988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帽形磁芯的尺寸SJ 2872-1988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圆柱形永磁体的尺寸SJ 2873-1988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UYF型磁芯的尺寸SJ 2882-1988 磁性氧化物或铁粉制成的串珠形磁芯SJ 2883-1988 双磁性内磁式扬声器用永磁铁氧体磁体尺寸SJ 3172-1988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EI型磁芯及其附件的尺寸SJ 3173-1988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UF型磁芯的尺寸SJ 3174-1988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双孔及多孔磁芯尺寸系列QJ 1844-1990 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软磁合金磁性测试方法QJ 1072-1986 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涂层厚度的涡流测量方法JJG (机械) 4-1990 磁性物分析仪检定规程JJG (电子) 05027-1989 CD16型磁性参数测量仪(试行)SD 242-1987 交流电动机定子模压磁性槽楔基本技术条件SD 243-1987 交流电动机定子模压磁性槽楔装配工艺导则SY 5624-1993(1998) 交流电动机定子模压磁性槽楔装配工艺导则JB/T 8393-1996 磁性和涡流式覆层厚度测量仪SJ/T 9569.1-1995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UYF形磁芯质量分等标准SJ/T 9569.2-1995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E形磁芯质量分等标准HG/T 21584-1995 磁性液位计HB 5883-1985 磁性屑末检测器、磁性屑末检测信号器通用技术条件SJ/T 11044-1996 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范 UYF10磁性氧化物磁芯评定水平A(可供认证用) JB/T 8615-1997 静电复印绝缘型磁性干式单组份正电性显影剂技术条件SJ/T 11153-1998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PQ磁芯尺寸系列QB/T 3834-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厚度测试方法磁性法ZB K42005-1989 磁性调压器JB/T 10092-2000 磁性调压器JB/T 10102-1999 磁性材料分类ZB N47008-1989 静电复印绝缘型磁性干式单组份负电性显影剂技术条件JB/T 10010-1999 磁性表座SJ/T 11182-1998 磁性材料湿压成型设备通用规范SY/T 0066-1999 钢管防腐层厚度的无损测量方法(磁性法)SY/T 6406-1999 磁性单、多点照相测斜仪的维修与校验GB 9046-1988 供交换用影片及其磁性(声迹)素材容器标签的最低限内容ZB E13007-1990 磁性单,多点照相测斜仪测量规程QC/T 383-1999 六角头锥形磁性螺塞QC/T 384-1999 方槽锥形磁性螺塞QC/T 385-1999 六角头磁性螺塞DA/T 15-1995 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JB/T 9443-1999 静电复印绝缘型磁性干式单组份负电性显影剂技术条件JB/T 9501-1999 温度磁补偿合金直流磁性测量方法JB/T 7070.3-2002 调压器试验导则第3部分:磁性调压器试验导则ZB K10002-1990 磁性材料分类ZB J42008-1987 磁性表座SJ/T 11206-1999 磁性氧化物制友的双孔及多孔磁芯测量方法SJ/T 11207-1999 钇铁石榴石单磁性薄膜磁特性的测量方法SJ/T 11208-1999 电感器和变压器用磁性氧化物EP磁芯及其附件的尺寸JB/T 50196-2000 3MW~600MW发电机无磁性护环合金钢锻件产品质量分等GB/T 13789-1992 单片电工钢片(带)磁性能测量方法JJF 1041-1993 磁性材料磁参数计量保证方案(试行)SN/T 0974-2000 进出口保健磁性手镯安全检验规程GB/T 9637-2001 电工术语磁性材料与元件HG/T 2742-1995 磁性浮子式液位计技术条件GB/T 3655-2000 用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EJ/T 1123-2000 压水堆核电厂控制棒驱动机构磁性材料技术条件JB/T 10102-2001 磁性材料分类JB/T 9501-2002 温度磁补偿合金直流磁性测量方法GB/T 15132.1-1994 信息处理数据交换用130mm双频制记录的位密度为7958磁通翻转/弧度、道密度为1.9道/毫米的单面软磁盘第一部分:尺寸、物理性能和磁性能SY/T 5624-1993(1998) 磁性单、多点照相测斜仪测量规程SJ/T 2744-2002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方形磁芯(RM磁心)及其附件的尺寸GB/T 18751-2002 磁性防伪油墨GB/T 9626-1988 通信用电感器和变压器磁芯第三部分:分规范: 宽带变压器用磁性氧化物磁芯GB/T 9628-1988 通信用电感器和变压器磁芯第四部分:分规范电源变压器和扼流圈用磁性氧化物磁芯(可供认证用)GB/T 9629-1988 通信用电感器和变压器磁芯第四部分:空白详细规范电源变压器和扼流圈用磁性氧化物磁芯评定水平A(可供认证用)GB/T 9636-1988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圆天线棒和扁天线棒GB/T 13716-1992 信息处理数据交换用130mm改进调频制记录的位密度为7958磁通翻转/弧度, 道密3.8道/毫米的双面软磁盘第1部分:尺寸,物理性能和磁性能GB/T 13719-1992 信息处理数据交换用90mm改进调频制记录的密度位为7958磁通翻转/弧度,每面80磁道的软磁盘第1部分:尺寸,物理性能和磁性GB/T 15130.1-1994信息处理数据交换用90mm改进调频制记录的位密度为15916磁通翻转/弧度、每面80条磁道的软磁盘第一部分:尺寸、物理性能和磁性能JB/T 5395-1991 滚动轴承残磁测量仪技术条件SY/T 5428-1991磁测井仪SY/T 5930-2000 大地电磁测深仪使用与维护SY/T 5800-1993 石油大地电磁测深法野外资料验收规定SY/T 5820-1993 石油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1-1993 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SY/T 5930-1994 大地电磁测深仪使用与维护DZ/T 0142-1994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SY/T 5772-1995 油气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勘探技术规程DZ/T 0173-1997 大地电磁测探法技术规程TB 1866-1987 T.ZY型驼峰压磁测量机SY/T 5820-1999 石油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TB/T 1866-1987 T.ZY型驼峰压磁测量机GB/T 15133.1-1994 信息处理数据交换用200mm双频制记录的位密度为13262磁通翻转/弧度、道密度为1.9道/毫米的单面软磁盘第一部分:尺寸、物理性能和磁性能GB/T 9416.1-1988 信息处理数据交换用130mm改进调频制记录的位密度为7958磁通翻转/ 弧度,道密度为1.9道/毫米的双面积软磁盘第1部分:尺寸,物理性能和磁性能GB/T 5058-1985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磁性法)GB/T 11384-1989 信息处理数据交换用200mm改进调频制记录的位密度为13262磁通翻转/弧度、道密度为1.9道/毫米的双面软磁盘第一部分:尺寸、物理性能和磁性能GB/T 11386-1 989 信息处理 130mm未记录的硬扇段单面或双面软磁盘尺寸、物理性能和磁性能JY 0355-1999 ABO血型磁性演示块JB/T1268-2002 50MW~200MW汽轮发电机无磁性护环锻件技术条件JB/T1269-2002汽轮发电机磁性环锻件技术条件JB/T7030-2002300MW?600MW汽轮发电机无磁性护环锻件技术条件JB/T 1268-200250MW~200MW汽轮发电机无磁性护环锻件技术条件B/T 1269-2002汽轮发电机磁性环锻件技术条件JB/T 7030-2002300MW~600MW汽轮发电机无磁性护环锻件技术条件QB/T 1920-1993磁性卡片门锁技术条件ZB T32001.8-1987六角头锥形磁性螺塞ZB T32001.9-1987方槽锥形磁性螺塞ZB T32001.10-1987六角头磁性螺塞GB/T 4957-2003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GB/T 19346-2003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交流磁性能测试方法GB/T 4956-2003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ZB N05017-1990温度磁补偿合金直流磁性测量方法。

林上科技 LS221 涂层测厚仪 使用说明书 V1.1

林上科技 LS221 涂层测厚仪 使用说明书 V1.1

LS221涂层测厚仪使用说明书V1.1一产品简介LS221涂层测厚仪不仅可用于钢铁等铁磁性金属基体上的涂料、清漆、搪瓷、铬、镀锌等非磁性涂层的测量,也可用于铜、铝、压铸锌、黄铜等非磁性金属基体上的涂料、阳极氧化层、陶瓷等非导电涂层的测量。

仪器自动识别测量基体类型并自动转换测量模式。

被广泛地用于制造业、金属加工业、化工业、商检等领域。

产品依据标准: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 4957-2003 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DIN EN ISO 2808 涂料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JJG-818-2005 磁性、电涡流式覆盖厚度测量仪检定规程二技术参数三产品特点1.无需校准,只需调零。

2.唯一按键,操作极其简单。

3.测量快速,0.5秒完成一次测量。

4.红宝石测头的耐磨性保证了仪器长期有效的使用。

5.铁铝两用探头,自动识别测量基体,可快速自动转换。

6."Fe","NFe", "Fe/NFe"三种测量模式可设置。

7.可测量钢铁等磁性金属基体上的非磁性覆盖层的厚度,以及铜铝等非磁性金属基体上的非导电覆盖层的厚度。

8.采用先进的数字探头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直接在探头上完成,探头不易受到干扰并且提供优良的测试精度。

即使温度变化也不会影响测量结果,读数仍保持稳定,以确保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非常良好的重复性。

四产品操作1. 开机/关机开机:短按仪器上按键开机,开机后显示林上logo,仪器型号及仪器生产日期、调校日期、版本号和序列号,然后进入最近一次记录的历史数据界面。

如下图:Logo 仪器型号和探头参数最近一次记录的数据关机:长按仪器上按键关机;或3分钟无操作自动关机。

2. 仪器设置在关机状态下,长按键3秒,进入到仪器设置界面。

间隔2秒钟以内的按键操作为选择功能, 按键后大于2秒钟不操作为确认当次操作的功能。

表面处理工艺标准

表面处理工艺标准

表面处理工艺标准(1)2007-03-30 11:24G1839《GB/T1839-2003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9.60G2973《GB/T2973-2004 镀锌钢丝锌层质量试验方法》12.00G4948《GB/T4948-2002 铝-锌-铟系合金牺牲阳极》15.60G4950《GB/T4950-2002 铝-锌-镉合金牺牲阳极》14.40G4955《GB/T 4955-2005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14.40 G4956《GB/T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9.60G4957《GB/T4957-2003 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9.60 G5270《GB/T 5270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12.00G5617《GB/T 5617-200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9.60G5776《GB/T 5776-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金属和合金在表层海水中暴露和评定的导则》12.00G6462《GB/T 6462-2005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14.40G6463《GB/T 6463-2005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12.00G6464《GB/T6464-1997 金属及其覆盖层大气腐蚀试验现场试验的一般要求》9.60 G6807《GB/T6807-2001 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9.60G7691《GB7691-200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18.00G7692《GB/T7692-1999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12.00G7987《GB/T7987-2003 搪玻璃层耐温差急变性试验方法》9.60G7988《GB7988-2002 搪玻璃釉耐热氢氧化钠溶液的测定》9.60G7989《GB/T7989-2003 搪玻璃釉耐沸腾盐酸蒸气腐蚀性能的测定》12.00G7990《GB7990-2002 搪玻璃层耐机械冲击试验方法》9.60G7991《GB/T7991-2003 搪玻璃层厚度测量电磁法》9.60G7993《GB/T7993-2003 用在腐蚀条件下的搪玻璃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方法》9.60 G7998《GB/T7998-2005 铝合金晶间腐蚀测定方法》9.60G8014.1《GB/T 8014.1-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测量原则》9.60G8014.2《GB/T 8014.2-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质量损失法》9.60G8014.3《GB/T 8014.3-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分光束显微镜法》9.60G8184《GB/T8184-2004 铑电镀液》12.00G8642《GB/T8642-2002 热喷涂抗拉结合强度的测定》12.00G8753.1《GB/T 8753.1-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无硝酸预浸的磷铬酸法》9.60G8753.2《GB/T 8753.2-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硝酸预浸的磷铬酸法》9.60G8753.3《GB/T 8753.3-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导纳法》9.60G8753.4《GB/T 8753.4-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酸处理后的染色斑点法》9.60G8923《GB8923-19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18.00G9276《GB/T9276-1996 涂层自然气候嚗露试验方法》12.00G9791《GB/T9791-2003 锌、镉、铝-锌合金和锌-铝合金的铬酸盐转化膜试验方法》12.00G9792《GB/T9792-2003 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上膜层质量的测定》12.00G9793《GB/T9793-1997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热喷涂锌、铝及其它合金》9.60G9797《GB/T 9797-2005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15.60G9798《GB/T 9798-2005 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14.40G9799《GB/T9799-1997 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锌电镀层》9.60G9989《GB/T9989-2005 搪瓷耐室温柠檬酸性能试验方法》9.60G11164《GB/T11164-1999 真空镀膜设备通用技术条件》9.60G11375《GB11375-1999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热噴涂操作安全》14.40G11376《GB/T11376-1997 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12.00G11378《GB/T 11378-2005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轮廓仪法》12.00G12334《GB/T12334-2001 金属和其它非有机覆盖层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原则》9.60G12305.6《GB/T12305.6-1997 金属覆盖层金和金合金电镀层:残留盐的测定》7.20G12306《GB/T12306、12307.1~2-1990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银和银合金电镀层》14.40G12307.3《GB/T12307.3-1997 金属覆盖层银和银合金电镀层:残留盐的测定》7.20G12599《GB/T12599-2002 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14.40G12600《GB/T 12600-2005 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15.60G12607《GB/T12607-2003 热喷涂涂层命名方法》9.60G12608《GB/T12608-2003 热喷涂火焰和电弧喷涂用线材、棒材和芯材分类和供货技术条件》14.40G12609《GB/T 12609-2005 电沉积金属覆盖层和相关精饰计数检验抽样程序》14.40G12612《GB/T 12612-2005 多功能钢铁表面处理液通用技术条件》12.00G13912《GB/T13912-2002 金色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15.60G14907《GB/T14907-2002 钢结构防火涂料》14.40G15519《GB/T15519-2002 化学转化膜钢铁黑色氧化膜和试验方法》12.00G15970.2《GB/T15970.2-200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弯梁试样的制备和应用》9.60G15970.4《GB/T15970.4-200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单轴加载拉伸试样的制备》7.20G15970.5《GB/T15970.5-199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C型环试样的制备和应用》12.00G15970.6《GB/T15970.6-199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预裂纹试样的制备和应用》9.60G15970.7《GB/T15970.7-200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慢应变速率试验》9.60G15970.8《GB/T 15970.8-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焊接试样的制备和应用》15.60G16545《GB/T16545-1996 金属和合金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 7.20G16744《GB/T16744-1997 热喷涂自熔合金涂层》9.60G16744《GB/T16744-2002 热喷涂自熔合金喷涂与重熔》12.00G16745《GB/T16745-1997 金属覆盖层产品钎焊性的标准试验方法》7.20G16921《GB/T 16921-2005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 X射线光谱法》15.60 G17460《GB/T17460-1998 化学转化膜铝及铝合金上漂洗和不漂洗铬酸盐转化膜》9.60G17461《GB/T17461-1998 金属覆盖层:锡-铅合金电镀层》9.60G17462《GB/T17462-1998 金属覆盖层:锡-镍合金电镀层》9.60G17720《GB/T17720-1999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评述》19.20G17721《GB/T17721-1999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铁试剂试验》7.20G17722《GB/T17722-1999 金属覆盖层厚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7.20G17723《GB/T17723-1999 黄金制品镀层成分的X射线能谱测量方法》7.20G17731《GB/T17731-1999 镁合金牺牲阳极》7.20G17750《GB17750-1999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12.00G17754《GB/T17754-1999 摩擦学术语》72.00G17848《GB/T17848-1999 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试验方法》9.60G17849《GB/T17849-1999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9.60G17850.1《GB/T17850.1-200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导则和分类》9.60G17850.3《GB/T17850.3-1999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技术要求:铜精炼渣》7.20G18179《GB/T18179-2000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潮湿硫试验》9.60G18226《GB/T18226-2000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9.60G18570.2《GB/T18570.2-200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清理过的表面上氯化物的实验室测定》9.60G18570.3《GB/T 18570.3-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12.00G18570.4《GB/T18570.4-200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涂覆涂料前凝露可能性的评定导则》16.80G18570.5《GB/T 18570.5-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的氯化物测定(离子探测管法)》9.60G18570.6《GB/T 18570.6-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可溶性杂质的取样Bresle法》12.00G18570.8《GB/T 18570.8-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湿气的现场折射测定法》12.00G18570.9《GB/T 18570.9-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水溶性盐的现场电导率测定法》9.60G18570.10《GB/T 18570.10-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水溶性氯化物的现场滴定测定法》9.60G18590《GB/T18590-200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点蚀评定方法》14.40G18592《GB/T18592-2001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浸镀铝技术条件》16.80G18593《GB/T18593-2001 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料的防腐蚀涂装》14.40G18681《GB/T18681-2002 热喷涂:低压等离子喷涂镍-钴-铬-铝-钇-钽合金涂层》12.00G18682《GB/T18682-2002 物理气相沉积TiN薄膜技术条件》18.00G18684《GB/T18684-2002 锌铬涂层技术要求》12.00G18719《GB/T18719-2002 热喷涂术语分类》15.60G18838.1《GB/T18838.1-200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导则和分类》9.60G18839.1《GB/T18839.1-200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方法总则》9.60G18839.2《GB/T18839.2-200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磨料喷射清理》14.40G18839.3《GB/T18839.3-200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手工和动力工具清理》9.60G18847《GB/T18847-2002 聚氯乙烯覆膜金属板》15.60G19291《GB/T19291-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试验一般原则》12.00G19292.1《GB/T19292.1-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性分类》14.40G19292.2《GB/T19292.2-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性腐蚀等级的指导值》9.60G19292.3《GB/T19292.3-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性污染物的测量》14.40G19292.4《GB/T19292.4-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用于评估腐蚀性的标准试样的腐蚀速率的测定》9.60G19349《GB/T19349-2003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为减少氢脆危险的钢铁预处理》9.60G19350《GB/T19350-2003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为减少氢脆危险的涂覆后钢铁的处理》9.60G19351《GB/T19351-2003 金属基体覆盖层孔隙率的测定:硝酸蒸汽试验》12.00G19352.1《GB/T19352.1-2003 热喷涂热喷涂结构的质量要求第1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12.00 G19352.2《GB/T19352.2-2003 热喷涂热喷涂结构的质量要求第2部分:全面的质量要求》12.00G19352.3《GB/T19352.3-2003 热喷涂热喷涂结构的质量要求第2部分:标准的质量要求》12.00 G19352.4《GB/T19352.4-2003 热喷涂热喷涂结构的质量要求第2部分:基本的质量要求》12.00 G19353《GB/T19353-2003 搪玻璃釉密闭系统中的腐蚀试验》12.00G19354《GB/T19354-2003 铝搪瓷在电解液作用下铝上瓷层密着性的测定》9.60G19355《GB/T19355-2003 钢铁结构耐腐蚀防护:锌和铝覆盖层指南》20.40G19356《GB/T19356-2003 热喷涂:粉末成份和供货技术条件》15.60G19502《GB/T19502-2004 表面化学分析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方法通则》12.00G19745《GB/T 19745-2005 人造低浓度污染气氛中的腐蚀试验》12.00G19746《GB/T 19746-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盐溶液周浸试验》14.40G19747《GB/T 19747-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双金属室外暴露腐蚀试验》14.40G19816.1《GB/T 19816.1-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抽样》12.00G19816.2《GB/T 19816.2-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颗粒尺寸分布的测定》9.60G19816.3《GB/T 19816.3-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硬度的测定》9.60G19816.4《GB/T 19816.4-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表观密度的测定》9.60G19816.5《GB/T 19816.5-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缺陷颗粒百分比和微结构的测定》9.60 G199816.6《GB/T 19816.6-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外来杂质的测定》9.60G199816.7《GB/T 19816.7-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含水量的测定》9.60G19822《GB/T 19822-2005 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规范》15.60G19823《GB/T 19823-2005 热喷涂工程零件热喷涂涂层的应用步骤》12.00G19824《GB/T 19824-2005 热喷涂热喷涂操作人员考核要求》16.80G20015《GB/T 20015-2005 电镀镍、自催化镀镍、电镀铬及最后精饰自动控制喷丸硬化前处理》20.40G20016《GB/T 20016-2005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不锈钢部件平整和钝化的电抛光法》12.00 G20017《GB/T 20017-2005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重量法和化学分析法评述》15.60G20018《GB/T 20018-2005 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β射线背散射法》14.40G20019《GB/T 20019-2005 热喷涂热喷涂设备的验收检查》14.40GJ480A《GJB480A-1997 金属覆镀和化学覆盖工艺质量控制要求》9.60GJ594A《GJB594A-2000 金属覆盖层和化学覆盖层选择原则与厚度系列》30.00QJ450A《QJ 450A-1996 金属镀覆层厚度系列与选择原则》21.60QJ2842《QJ2842-1996 电解加工通用技术条件》7.20QJ2853《QJ2853-1996 钛合金阳极氧化膜层技术条件》7.20QJ2854《QJ2854-1996 钛合金阳极氧化工艺规范》9.60QJ2855《QJ2855-1996 锡锌合金镀层技术条件》7.20QJ2856《QJ2856-1996 锡锌合金镀层工艺规范》9.60QJ2857《QJ2857-1996 锡锌合金镀覆溶液分析方法》7.20QJ2907《QJ2907-1997 铝合金胶接前磷酸阳极氧化膜层技术条件》7.20 QJ2908《QJ2908-1997 铝合金胶接前磷酸阳极氧化膜层工艺规范》7.20 QJ2909《QJ2909-1997 铌合金化学酸洗技术条件》6.00QJ2910《QJ2910-1997 铌合金化学酸洗工艺规范》7.20QJ2921《QJ2921-1997 锌镀层、镉镀层抗腐蚀性技术要求》9.60QJ2973《QJ2973-1997 铝合金化学砂面处理工艺规范》9.60QJ3131《QJ 3131-2001 热处理常用槽液技术条件》10.80HB6-66《HB 6-66-2003 航空仪表涂层代号及选用》 14.40HB102《HB/Z 102-2000 机载设备“三防”涂层涂漆工艺》9.60H233《HB/Z233-1993 铝及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工艺》12.00HB236《HB/Z236-1993 电镀铅锡合金工艺》9.60H237《HB/Z237-1993 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工艺》12.00H265《HB/Z265-1994 钛合金紧固件离子镀铝工艺》7.20H294《HB/Z294-1996 干膜润滑剂涂覆工艺》7.20H314《HB/Z314-1998 钛合金电解加工》12.00H318《HB/Z318-1998 镀覆前削除应力和镀覆后除氢处理规范》7.20H335《HB/Z335-1999 紧固件二硫化钼干膜润滑剂涂覆工艺》7.20H337《HB/Z337-1999 铝合金化学转化溶液分析方法》7.20H338《HB/Z338.1~2-1999 铝合金绝缘阳极氧化溶液分析方法》9.60H339《HB/Z339.1~2-1999 铝合金铬酸阳极氧化溶液分析方法》9.60H344《HB/Z344-2001 钛合金酸洗工艺及质量检验》9.60H347《HB/Z347-2002 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工艺及质量检验》9.60H5005《HB/Z 5005-2004 铝合金零、部件涂漆工艺》9.60H5034《HB5034-1995 零(组)件镀覆前质量要求》7.20H5036《HB5036-1992 镉镀层质量检验》 7.20H5037《HB5037-1992 铜镀层质量检验》7.20H5039《HB5039-1992 黑镍镀层质量检验》9.60H5041《HB5041-1992 铬镀层质量检验》7.20H5042《HB5042-1992 装饰铬镀层质量检验》7.20H5043《HB5043-1992 涨圈松孔铬镀层质量检验》9.60H5044《HB5044-1992 汽缸松孔铬镀层质量检验》9.60H5045《HB5045-1992 黑铬镀层质量检验》9.60H5046《HB5046-1992 锡镀层质量检验》7.20H5049《HB5049-1993 铅锡合金镀层质量检验》9.60H5051《HB5051-1992 银镀层质量检验》7.20H5055《HB5055-1992 铝及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层质量检验》9.60H5057《HB5057-1992 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层质量检验》7.20H5062《HB5062-1996 钢铁零件化学氧化膜层质量检验》7.20H5063《HB5063-1996 钢铁零件磷化膜层质量检验》9.60H5068《HB/Z5068-1992 电镀锌、电镀镉工艺》14.40H5069《HB/Z5069-1992 电镀铜工艺》9.60H5071《HB/Z 5071-2004 化学镀镍工艺及质量检验》14.40H5073《HG5073-1993 电镀锡工艺》12.00H5074《HG5074-1993 电镀银工艺》14.40H5076《HG5076-1993 铝及铝合金绝缘阳极氧化工艺》9.60H5079《HB/Z5079-1996 钢铁零件化学氧化工艺》9.60H5080《HG5080-1996 钢铁零件磷化工艺》9.60H5083《HB/Z5083-2001 金属镀覆和化学覆盖溶液分析用试剂》21.60H5084《HB/Z 5084.1~6-2000 氰化电镀锌溶液分析方法》12.00H5085《HG5085.1~8-1999 氰化电镀镉溶液分析方法》18.00H5086《HB/Z 5086.1~9-2000 氰化电镀铜溶液分析方法》18.00H5087《HB/Z 5087.1~7-2004 酸性电镀铜溶液分析方法》30.00H5088《HG5088.1~6-1999 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14.40H5090《HB/Z5090.1~.3-2001 化学镀镍溶液分析方法》9.60H5091《HG5091.1~6-1999 电镀铬溶液分析方法》14.40H5092《HB/Z5092.1~4-2001 电镀黑铬溶液分析方法》9.60H5093《HB/Z 5093.1~7-2000 碱性电镀锡溶液分析方法》14.40H5094《HB/Z 5094.1~4-2004 酸性电镀锡溶液分析方法》14.40H5095《HB/Z 5095.13-2004 氰化电镀黄铜溶液分析方法》12.00H5096《HB/Z 5096.1~2-2004 电镀铅溶液分析方法》9.60H5099《HB/Z 5099.1~8-2000 电镀银溶液分析方法》18.00H5104《HG5104.1~3-1999 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溶液分析方法》9.60H5105《HB/Z 5105.1~3-2000 电化学抛光溶液分析方法》9.60H5108《HG5108.1~3-1999 磷化溶液分析方法》9.60H5109《HB/Z5109.1~16-2001 钝化溶液分析方法》30.00H5110《HB/Z 5110.1~4-2000 电化学除油及化学除油溶液分析方法》12.00 HB5258《HB5258-2000 钢及高温合金的抗氧化性测定试验方法》12.00H5453《HB5453-2004 铝合金化学铣切保护涂料》9.60H5335《HB5335-1994 金属镀覆盖和化学覆盖工艺质量控制》9.60H7054《HB7054-1994 钛合金紧固件离子镀铝层质量检验》7.20H7056《HB 7056.1~4-2004 干膜润滑剂试验方法》19.20H7269《HB7269-1996 热喷涂涂层质量检验》6.00H7236《HB7236-1995 热喷涂封严涂层质量检验》9.60H7479《HB7479-1996 铝合金表面缺陷的修复》6.00H7627《HB7627-1997 爆炸喷涂碳化钨、碳化铬耐磨涂层质量检验》9.60H7740《HB 7740-2004 燃气热腐蚀试验方法》9.60H7751《HB 7751-2004 爆炸喷涂涂层结合强度试验方法》9.60WJ2607《WJ 2607-2003 兵器产品表面化学处理与电化学氧化处理膜层通用规范》12.00 WJ2610《WJ 2610-2003 兵器产品表面涂漆层通用规范》9.60YB9231《YB/T9231-1998 钢筋阻锈剂使用技术规程》12.00J3206《JB/T3206-1999 防锈油脂加速凝露腐蚀试验方法》6.00J3998《JB/T3998-1999 涂料流平性涂刮测定法》12.00J4050《JB/T4050.1~2-1999 气相防锈油》12.00J4051《JB/T4051.1~2-1999 气相防锈纸》12.00J4108《JB/T4108-1999 热喷涂设备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12.00J4216《JB/T4216-1999 防锈油膜抗热流失性试验方法》6.00J4323.1《JB/T4323.1-1999 水基金属清洗剂技术条件》6.00J4323.2《JB/T4323.2-1999 水基金属清洗剂试验方法》12.00J6922《JB/T6922-2004 真空蒸发镀膜设备》 12.00J7501《JB/T7501-1994 湿热环境典型机械产品有机涂层技术条件》 9.60J7502《JB/T7502-1994 离子镀前零件表面质量控制技术要求》7.20J7504《JB/T7504-1994 静电喷涂装备技术条件》12.00J7505《JB/T7505-1994 离子镀术语》7.20J7507《JB/T7507-1994 刷镀通用技术规范》12.00J7508《JB/T7508-1994 光亮镀添加剂技术条件》12.00J7509《JB/T7509-1994 热喷涂涂层孔隙率试验方法铁试剂法》7.20J7558《JB/T7558-1994 摩擦学术语》72.00J7702《JB/T7702-1995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非有机覆盖层盐水滴腐蚀试验》7.20J7703《JB/T7703-1995 热喷涂陶瓷涂层技术条件》12.00J7704《JB/T7704.1~6-1995 电镀溶液试验方法》24.00J7706《JB/T7706-1995 有机涂料涂刷通用技术规范》9.60J7707《JB/T7707-1995 离子镀硬膜厚度试验方法球磨法》6.00J7708《JB/T7708-1995 金属热变形用保护润滑剂技术条件》12.00J8424《JB/T8424-1996 金属覆盖层和有机涂层天然海水腐蚀试验方法》6.00J8425《JB/T8425-1996 铁基喷涂粉末中铬、镍钼和钒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6.00 J8426《JB/T8426-1996 金属覆盖层镍-磷合金镀层X射线衍射试验方法》12.00J8427《JB/T8427-1996 钢结构腐蚀防护热喷涂锌铝及其合金涂层》12.00J8554《JB/T8554-1997 气相沉积薄膜与基体附着力的划痕试验法》6.00J8595《JB/T8595-1997 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分等分级》38.40J8695《JB/T8695-1998 无气喷涂机》12.00J8926《JB/T8926-1999 火焰喷钼涂层的检验方法》6.00J8927《JB/T8927-1999 铝及铝合金等离子体有机涂层》6.00J8928《JB/T8928-1999 钢铁制件机械镀锌》12.00J8945《JB/T8945-1999 真空溅射镀膜设备》6.00J8946《JB/T8946-1999 真空离子镀膜设备》6.00J9188《JB/T9188-1999 高压无气喷涂典型工艺》6.00J9480《JB/T9480-1999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封闭质量的评定方法》9.60J10174《JB/T10174-1999 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14.40J10240《JB/T10240-2001 静电粉末涂装设备》14.40J10241《JB/T10241-2001 金属覆盖层装饰性多色彩组合电镀层》12.00J10242《JB/T10242-2001 阴极电泳涂装通用技术规范》33.60J10339《JB/T10339-2002 光亮镀锌添加剂技术条件》14.40J10394.1《JB/T10394.1-2002 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钣金件》14.40 J10394.2《JB/T10394.2-2002 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焊接件》14.40 J10394.3《JB/T10394.3-2002 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涂层》14.40J10394.4《JB/T10394.4-2002 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4部分:安装》14.40J10413《JB/T 10413-2005 喷漆室》 12.00J10448《JB/T 10448-2005 钢铁构件固体渗铝工艺及质量检验》 18.00J10458《JB/T10458-2004 机械设备抗高温氧化涂层技术条件》 12.00J53021《JB/T53021-1999 真空镀膜设备产品质量分等》12.00SH3022《SH3022-1999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设计规范》48.00SJ10537《SJ/T10537-1994 涂料涂覆典型工艺》21.60SJ10674《SJ/T10674-1995 涂料涂覆通用技术条件》12.00SJ11131《SJ/T11131-1997 蒸发镀膜设备基本参数系列》7.20SJ11185《SJ/T11185-1998 蒸发镀膜设备通用规范》9.60SJ20129《SJ/T20129-1992 金属镀覆层厚度测量方法》24.00SJ20130《SJ/T20130-1992 金属镀覆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9.60SJ20146《SJ/T20146-1992 银电镀层总规范》12.00SJ20147《SJ/T20147.1~2-1992 银和银合金镀覆层测试方法》12.00SJ20443《SJ/T20443-1994 铑电镀层规范》9.60SJ20515《SJ/T20515-1995 金电镀层薄层电阻测试方法》9.60SJ20516《SJ/T20516-1995 金电镀层纯度分析方法》9.60SJ20813《SJ20813-2002 铝和铝合金化学转化膜规范》14.40SJ20817《SJ20817-2002电子设备的涂饰》35.00SJ20818《SJ20818-2002电子设备的金属镀覆与化学处理》39.00SJ20846《SJ20846-2002 电镀用氰化亚金钾规范》12.00SJ20890《SJ 20890-2003 电子装备的处理与涂装》18.00SJ20891《SJ 20891-2003 化学镀镍磷合金层规范》12.00SJ20892《SJ 20892-2003 铝和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规范》12.00SJ20893《SJ 20893-2003 不锈钢酸洗与钝化规范》12.00SJ20897《SJ 20897-2003 聚对二甲苯气相沉积涂敷工艺规范》12.00SJ20910《SJ20910-2004 粉末静电涂装通用规范》14.40SJ20912《SJ20912-2004 金属覆盖层低应力镍电镀层》12.00HG2471《HG/T2471、2951-2001 电解槽金属阳极涂层》19.20HG3679《HG/T3679-2000 电解槽金属阳极涂层用三氯化钌》9.60YS456《YS/T456-2003 铝电解槽用干式防渗料》12.00YS480《YS/T 480-2005 铝电解槽能量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四点进电和两点进电预焙阳极铝电解槽》19.20YS481《YS/T 481-2005 铝电解槽能量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五点进电和六点进电预焙阳极铝电解槽》18.00SY0319《SY/T0319-1998 钢制储罐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技术标准》14.40SY0320《SY/T0320-1998 钢质储罐氯磺代聚乙烯外防腐层技术标准》14.40CE01《CECS01:2004 呋喃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18.00CE73《CECS73:1995 二甲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18.00Q1131《QB 1131-2005 首饰金覆盖层厚度的规定》12.00Q1132《QB 1132-2005 首饰银覆盖层厚度的规定》9.60A143《ASTM A143/A143M-2003 热浸镀锌结构钢制品防脆化的安全措施和探测脆化用的标准实用规程》(中文版)36.00G1《ASTM G1-2003 腐蚀试样的试样准备、清洁和评定用标准实用规程》(中文版)46.00AG48《ASTM G48-2003 使用三氯化铁溶液做不锈钢及其合金的耐麻点府蚀和抗裂口腐蚀性试验的标准方法》(中文版)57.50。

膜厚仪的重要性及测量原理解析

膜厚仪的重要性及测量原理解析

膜厚仪的重要性及测量原理解析
涂层的相关性能检测,已成为材料加工工业上用户进行成品质量检测必备的最重要工序。

是产品达到优质标准的必备手段。

非常有利于现场控制涂层的厚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

现在的膜厚仪,大部分都是铁铝两用,兼容了磁性以及涡流原理。

涡流法(测量非磁性金属集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
1、标准:GB/T 4957─1985,这个标准规定了,使用涡流仪器无损测量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测量大多数阳极氧化覆盖层的厚度。

测量原理:涡流测厚是利用高频交变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的电磁场,当测头和覆盖层接触时,金属的基体上会产生电涡流,并对测头中的线圈产生反馈作用,通过测量反馈作用的大小就可以导出覆盖层的厚度。

磁性法(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
2、标准:GB/T 4956─1985,这个标准规定了,使用磁性测厚仪器无损测量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平试验上的测量,不适用于非磁性基体上覆盖层的测量。

测量原理:磁性测厚是当测头和覆盖层接触时,测头和磁性金属的基体构成一闭合的磁路,由于非磁性覆盖层的存在,会使磁路磁阻变化,通过测量其变化导出覆盖层的厚度。

膜厚仪既有磁性测量原理,也有涡流测量原理。

磁性测量用于检测铁基上的涂层厚度,涡流测量用于检测非铁基上的涂层厚度。

林上膜厚仪具有三种测量模式,分别是铁基(Fe)测量模式,非铁基(NFe)测量模式,自动识别(Fe/NFe)模式。

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测量模式。

GBT 4956 GBT4957-2003覆盖层厚度测量标准 ETIII

GBT 4956 GBT4957-2003覆盖层厚度测量标准  ETIII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4.6 表面粗糙度


有关内容讲解
增加测量次数是减 小或消除随机误差 的的一种手段。能 够一定程度上提高 测量的准确度。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7基体金属机械加工方向 金属机械加工(如轧制)对材料的磁性能会产 生较大的影响

对于采用双极测头的仪器测量具有相同直径 球体表面和柱体表面覆盖层时,既使材料为 各向同性,测量结果仍然是不同的,并且在 圆柱表面沿平行于轴线方向和垂直于轴线方 向上进行测量所得结果也会有差异。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5 曲率 因此在弯曲试样上进行测量需要进行专门的 校准。 5.2.1 校准泊可以应用于曲面校准 5.3.4 曲面校准的曲率要求 6.4 曲率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1 覆盖层厚度 对于厚的覆盖层,其测量准确度等于某一 近似恒定的分数与厚度的乘积。 即测量的相对误差近似为一常数,而绝对误 差明显地随被测量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例如,如果测量相对误差为5% 则对于20μ m 和200μ m 镀层测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lμ m 和10μ m。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12 测头压力 主要考虑到覆盖层的刚性较差,以不同的压 力施加于测量表面时,会引起覆盖层不同程 度的变形,难以获得稳定、准确的测量。 软的覆盖层可用金属箔覆盖住再测量, 然后从 测量值中减去金属箔的厚度。 许多测厚仪器在检测线圈壳体内装有弹簧, 以保证操作的一致性。 6.10 技巧 主要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压力、速率等。

涂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涂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工艺文件涂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WT00000000-54530XX公司2010-09-01XX公工艺文件涂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号WT00000000-54530 代替WT00000000-79531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铁表面涂层、不锈钢表面涂层和铝合金表面涂层生产现场厚度检测。

本作业指导书以德国Automation Dr. Nix GmbH公司的Qua Nix4500涂层测厚仪为例进行指导,其它型号的测厚仪可参照作业。

2引用标准GB-T 4957-2003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GB-T 4956-2003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JB/T 8393—1996磁性和涡流式涂层厚度测量仪3检测前准备在使用Qua Nix4500涂层测厚仪之前,应熟悉Qua Nix4500涂层测厚仪《使用说明书》, 然后进行以下准备:3.1测厚仪电池电压检查在开机状态下,若屏幕显示BAT,表示电池电压己低,应更换电池。

3.2调零根据Qua Nix4500涂层测厚仪《使用说明书》,对测厚仪进行调零。

在仪器测量前,为减少测量误差,应在基体上取零位作基准。

可以用没有涂层的工件表面也可以用随仪器带的基体。

用仪器测量基体,如显示0,表明已是零位,不用再调零。

如不显示0,则需要调零。

将仪器探头压在调零板或未喷涂的工件表面上,不要抬起,按一下仪器上的红键松开, 液晶显示一组数后,拿开仪器,液晶显示0,调零完毕。

3. 3 Fe/Nfe探头转换编制会签校核标准化审核批准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名年月曰职务签名年月职务签名年月涂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号WT00000000-545303. 3.1当涂层基材为铁、钢等磁性金属时,选用Fe型探头;当涂层基材为铝、锌、不锈钢等非磁性金属时,则选用Nfe型测头。

3. 3. 2 Qua Nix4500为两用探头,只需在测量前转换Fe/Nfe模式。

在开机状态下,按红键进入菜单选项,继续按红键选择Fe或者Nfe选项短暂停留后,就以选择相应的测量模式,也可以选择FeNfc选项,短暂停留后就进入自动识别基体模式(推荐试用)。

涂层厚度测量方法依据的国家标准

涂层厚度测量方法依据的国家标准

深圳市林上科技有限公司
2019-03-21 第 1 页 共 1 页 涂层厚度测量方法依据的国家标准
测量涂层厚度的方法很多,可以按照测量形式或者测量原理的不同来分。

不同的测量方法有不同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测量误差的范围。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尽量采用标准的方法来测量厚度,来提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有利于数据对比。

在测量金属、大型镀件或者单个镀层表面上的涂层厚度时,应选用无损方法,根据想要测出的涂层厚度是平均厚度,还是局部厚度来选择测厚方法,或者根据涂层厚度的大小。

依据的国家标准:
1、GB/T4956《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厚度测量磁性方法》国家标推,等效采用ISO2l78国际标推。

规定的测厚方法,是利用夹在磁性测厚仪的磁体与磁性基体之间的非磁性覆盖层厚度変化与磁引力变化或其磁路磁阻变化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而设计的。

2、GB/T4957《非磁性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定涡流方法》国家标准,等效采用1SO02360国际标准。

规定的测厚方法,利用涡流测厚仪的测头装置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

使测头下面的导体产生电涡流,此涡流的振幅与相位和共于导体与测头之间的非导电覆盖涂层厚度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而设计的。

国内市场上不断有磁性测厚仪和电涡流测厚仪推出,像林上的油漆涂层测厚仪LS223,不仅集磁性测厚和电涡流测厚于一身,还可以用于电磁感应测量又可以用于电涡流测量,铁铝两用探头,测量时自动识别基体材料,并且快速转换测量模式。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附件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附件

1308 1308 1308
JB/T 8788-1998 塞尺
ISO 1101-2000 技术图纸.几何形位公差. 形状.方位.位置和偏转公差.制图的概述. 定义.符号和表示法 GB/T 1182-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 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 值 GB/T 4249-1996 公差原则 GB/T 16671-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 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GB/T 13924-1992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 规范 GB/T 10095.1-2001 渐开线圆柱齿轮 精度 第 1 部分:同侧齿面偏差定义与允许值 GB/T 10095.2-2001 渐开线圆柱齿轮 精度 第 2 部分: 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 义与允许值
1308 1309
1309
API SPEC 11B 抽油杆规范 (1998 年 1 月 1 日 第 26 版)
API STD 5B:石油用套管、油管和管线管 螺纹的加工、测量和检验(美国惯用单 位)(1996 年 8 月第 14 版) API Spec 7 2001 Ver. 40 旋转钻具规范 ISO 10360-2:2001 产 品 几 何 量 技 术 规 范 (GPS)坐标测量机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 第 2 部分:用于尺寸测量的坐标测量机 ISO 10360-3:2000 产 品 几 何 量 技 术 规 范 (GPS) 坐标测量机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 测 第 3 部分:以球坐标为第 4 轴的坐标测 量机 GB/T16857.4-2003 产 品 几 何 量 技 术 规 范 (GPS)坐标测量机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 第 4 部分:在扫描模式下使用的坐标测量机 ISO 10360-4:2000 产 品 几 何 量 技 术 规 范 (GPS) 坐标测量机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 测 第 4 部分:在扫描模式下使用的坐标测 量机 GB/T16857.5—2004 产 品 几 何 量 技 术 规 范 (GPS) 坐标测量机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 第 5 部分:使用多探针探测系统的坐标测量 机 JJF1064-2004 坐标测量机校准规范

金属镀层厚度标准

金属镀层厚度标准

金属镀层厚度标准名称金属覆盖层银和银合金电镀层试验方法标准编号GB 12307.1-90摘要第一部分:镀层厚度的测定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镀溶液的霍尔槽试验方法。

适用于测定电镀溶液的阴极电流密度范围、分散能力及整平等性能,亦适用于研究电镀溶液组分及工艺条件的改变对镀层质量的影响。

2术语霍尔槽:非导电材料的梯形镀槽,其中各电极排布能够观察宽广电流密度范围内的阴极或阳极效应。

3方法原理利用霍尔槽中阴极各部位与阳极距离不同,相应的电流密度也不相同的原理测试电镀溶液的性能及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

4试验装置、仪器及设备4.1试验装置霍尔槽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4.2试验仪器及设备4.2.1霍尔槽霍尔槽是一个小型梯形电镀槽。

槽体材料一般选用耐酸、碱的绝缘材料制作。

霍尔槽的主要特征是阴、阳极之间不平行,保持一定的角度。

根据盛装溶液的容积可分为250ml、500ml、1000ml三种霍尔槽,最常用的是250ml、1000ml 两种。

在实际使用中,市售的一种霍尔槽,在d边安装加热管,c边阴极旁开有一排空气搅拌孔,其使用较广泛,还有一种改良型霍尔槽,其形状尺寸与普通霍尔槽相同,只是在槽两平行壁中的长壁钻6孔,短壁钻4孔,孔的位置与尺寸无严格要求。

该槽的优点是置于能加温(或冷却)的另一较大的装有待测镀液的容器中,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较稳定的镀液成分和液温。

4.2.2阳极阳极材料与生产中使用的相同,并符合电镀阳极的国家标准,阳极形状为平板状,在容易钝化阳极的镀液中,可采用瓦楞状或网状,其几何厚度不能超过5mm。

4.2.3阴极阴极材料应根据试验情况选取,一般多选用0.2~1mm厚的黄铜板或钢板,选用其他材料则应对试验过程基本无影响,试片可根据试验目的进行打磨、浸蚀或抛光,然后背面涂绝缘涂料,烘干。

4.2.4电源电源应比较稳定,最好采用直流恒电流电源。

4.2.5直流电流表量程:0~10A,0.5级或1级。

在实际测试中,可采用具有加热搅拌功能的成套霍尔槽试验装置。

GBT 4956 GBT4957-2003覆盖层厚度测量标准 ETIII

GBT 4956 GBT4957-2003覆盖层厚度测量标准  ETIII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13测头取向 考虑到地球重力场的影响,机械式测厚仪 根据磁引力的效应来进行检测,因此受力 方向的不同会对检测产生影响。 6.11 测头定位水平和垂直位置校准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4.6 表面粗糙度


有关内容讲解
增加测量次数是减 小或消除随机误差 的的一种手段。能 够一定程度上提高 测量的准确度。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7基体金属机械加工方向 金属机械加工(如轧制)对材料的磁性能会产 生较大的影响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4.3 基体金属厚度

型号 F06 F1.6 F3 F1.6/90 F2/90 F10 F20 F50
FN1.6 FN2 N02 N1.6 N2 N1.6/90 N2/90 N10 N20 N100 CN02
有关内容讲解
适别代码 A0 A1 A1 A4 A4 A6 A8 AA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3 基体金属厚度 由于线圈式测厚仪所采用的检测频率很低 (通常在儿百赫,或更低),磁场在被测量覆 盖层下铁磁性基体材料中的分布状态在定范 围内与基体的厚度密切相关,当基体金属厚 度达到某一值时,这种由厚度不同带来的影 响才能减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这一概念实 质上与涡流有效透入深度是一致的。

4956-1985
代替GB/T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 量 磁性法》(机械式和磁阻式) GB/T 4957-2003/ISO 2360:1982代替GB/T

立柱防腐层厚度检测

立柱防腐层厚度检测

9.1覆盖层厚度
9.2基体金属的磁性 9.3基体金属的厚度 9.4边缘效应 9.5曲率 9.6表面粗糙度 9.7基体金属机械加 工方向
9.8剩磁
使用固定磁场的测厚仪,基体金属的剩磁影响测量值。但对 使用交变磁场的磁阻型仪器影响较小。

9.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
9.9磁场 9.10外来附着尘 埃 9.11覆盖层的导 电性 9.12测头压力 9.13测头取向 各种电器设备产生的强磁场,会严重地干扰使用固定磁场的 测厚仪工作。 仪器测头必须与试样表面紧密接触,应检查测头前端的清洁 度。 某些磁性测厚仪的工作频率在200Hz~2000Hz之间,在这个 频率范围内,高导电性厚覆盖层内产生的涡流,可能影响读 数。 施加于测头电极上的压力必须适当、恒定,使软的覆盖层也 不能变形。 与地球重力场有关。应用磁引力原理的测厚仪测得的读数受 磁体取向影响。因此,仪器测头在水平或倒置的位置上进行 的测量,可能需要分别进行校准,或可能无法进行。
立柱防腐层厚度检测
交通安全设施具体作用




1、提高高速行驶的安全性 2、提高公路通行能力 3、保证车辆连续运行 4、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5、安全设施的文化属性,是衣食住行中的 行为规范。 6、具有长远的效益比,节省事故费用
常用交通安全设施
常用交通 安全设施
交通标志
交通标线
防撞设施
隔离栅

9.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
对于薄的覆盖层,其测量准确度与覆盖层厚度无关,为一常 数;对于厚的覆盖层,测量准确度等于某一近似恒定的分数 与厚度的乘积。 磁性的变化影响厚度的测量。仪器应采用性质与试样基体金 属相同的金属校准标准片进行较准。 大于临界厚度时,金属基体厚度增加,测量将不受基体金属 厚度增加的影响。 对试样表面的不连续敏感。这种边缘效应可能从不连续处向 前延伸大约20mm,这取决于仪器本身。 曲率越小,测量受到的影响越大。因仪器制造和类型的不同 而有很大差异。 如在粗糙表面上的同一参比面内测得的一系列数值的变动范 围明显超过仪器固有的重现性,则测量次数至少增加到5次。 使用双极式测头或不均匀磨损的单极式测头进行测量时,读 数随测头在表面上的取向而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600m 0~2000m
N02 N1.6 N2 N1.6/90 N2/90 N10 N20 N100
0~200m 0~1600m 0~2000m 0~1600m 0~2000m 0~10mm 0~20mm 0~100mm
CN02
10~200m
有关内容讲解
适别代码 A0 A1 A1 A4 A4 A6 A8 AA
EQV的表述已经不再使用,现在改为MOD(修 改采用)(2001)
标准概览
一、标准概览 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1992-2001) 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的规定上,与国 际标准有重大差异。可以用图示符号“≠”表 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NEQ。

标准概览
一、标准概览 标准的背景 表面工程 采用表面工程技术和复合表面技术来改善提
标准概览
一、标准概览 三种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1992-)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
完全相同,编写上不作或稍作编辑性修改, 可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 为IDT。
标准概览
一、标准概览 GB/T 4956-2003(ISO 2178:1982 IDT) GB/T 4957-2003(ISO 2360:1982 IDT) 标准根据ISO 作编辑性修改: a) 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 b) 取消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c) 为便于使用,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 标准; d)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6 表面粗糙度 参比面: 3.3 参比面 reference area --(GB/T 12334) 要求作规定次数单次测量的区域。 最小厚度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在一个可测量的 小面积上采用可行的试验方法得到的可比较 的局部厚度。这个面积不能太小,否则不适 用于某些标准的测试方法,这个小面积称为 “参比面”。
二、GB/T 4956-2003
4.6 表面粗糙度
增加测量次数是减 小或消除随机误差 的的一种手段。能 够一定程度上提高 测量的准确度。
有关内容讲解
内容讲解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7基体金属机械加工方向 金属机械加工(如轧制)对材料的磁性能会产
对于厚的覆盖层,其测量准确度等于某一 近似恒定的分数与厚度的乘积。
即测量的相对误差近似为一常数,而绝对误 差明显地随被测量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例如,如果测量相对误差为5% 则对于20μm 和200μm 镀层测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lμm 和10μm。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1 覆盖层厚度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3 基体金属厚度 临界厚度 临界厚度取决于仪器测头和基体金属的性质, 除非制造商有所规定,临界厚度的大小应通过 试验确定。 有些设备给出了临界厚度具体数值,有些则
为探头量程。 5.3.3 基体金属未达到临界厚度的校准 6.2 基体金属厚度
4956-1985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 量 磁性法》(机械式和磁阻式)
GB/T 4957-2003/ISO 2360:1982代替GB/T
4957-1985
《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 覆盖层 厚度测量 涡流法》(提离效应)
一、标准概览 标准结构:7大块内容构成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原理 4 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 5 仪器的校准 6 测量程序 7 准确度要求
内容讲解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2 基体金属的磁性
不同铁磁性材料的磁特性(如磁导率)往往 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同铁磁性材料在不同 热处理状态或经过不同冷加工工艺后,其 磁特性也会出现显著的差异,而材料铁磁 特性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对永久磁铁或检测 线圈的磁作用,因此要减小或消除磁特性 不同带来的显著影响,必须采用与被测覆 盖层下基体材料具有相同或相近磁特性的 材料作为基体进行仪器的校准。
生较大的影响
5.3.2 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将测头再旋转 900。来核对仪器的校准。
6.6 机械加工方向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8 剩磁 4.9 磁场 剩磁与外加强磁场,都将严重干扰磁性法
厚度测量,2个因素可以类似考虑。 5.3.2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将测头再旋转900。
80 80
A2 A3 A3 A5 A5 A7 A9 B1
B4
铁基体 铁、非铁基体 非铁基体 绝缘体上金属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4 边缘效应 本方法对试样表面的不连续敏感,因此,
太靠近边缘或内转角处的测量将是不可靠 的,除非仪器专门为这类测量进行了校准。 这种边缘效应可能从不连续处开始向前延 伸大约20 mm,这取决于仪器本身。 与涡流的边缘效应类似,在靠近工件边缘时, 磁场会发生变化。 6.3 边缘效应
标准概览
一、标准概览 标准的背景 能够无损检测覆盖层厚度的方法有: 1、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的 磁性方法(GB/T 4956) 2、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 的涡流方法(GB/T4957) 3、X 射线光谱测量法 4、B 射线反向散射法。
标准概览
一、标准概览 GB/T 4956-2003/ISO 2178:1982 代替GB/T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3 基体金属厚度 由于线圈式测厚仪所采用的检测频率很低
(通常在儿百赫,或更低),磁场在被测量覆 盖层下铁磁性基体材料中的分布状态在定范 围内与基体的厚度密切相关,当基体金属厚 度达到某一值时,这种由厚度不同带来的影 响才能减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这一概念实 质上与涡流有效透入深度是一致的。
电性能较好的金属镀层(如铜、银),在镀 层中会产生密度较大的涡流,并由此形成 影响基体对测量线圈磁作用的感应磁场。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12 测头压力 主要考虑到覆盖层的刚性较差,以不同的压
力施加于测量表面时,会引起覆盖层不同程 度的变形,难以获得稳定、准确的测量。 软的覆盖层可用金属箔覆盖住再测量, 然后从 测量值中减去金属箔的厚度。 许多测厚仪器在检测线圈壳体内装有弹簧, 以保证操作的一致性。 6.10 技巧 主要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压力、速率等。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3 原理:它基于永久磁铁与铁磁性金属基
体之间由于存在不同厚度覆盖层而引起磁 引力变化的物理原理,或是以测量线圈因 与铁磁性金属基体之间距离不同而接收感 应磁场强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为基础,对非 磁性覆盖层厚度进行测量的电磁测厚方法。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3 原理
标准概览
一、标准概览 等效采用国际标准(1992-2001) 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基本与国际标 准相同,仅有小的差异,在编写上则不完全 相同于国际标准的方法,可以用图示符号“=” 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EQV。 GB/T 4956-2003的引用标准GB/T13744(eqv ISO 2361)
同方向进行的测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采用双极测头的仪器测量具有相同直径 球体表面和柱体表面覆盖层时,既使材料为 各向同性,测量结果仍然是不同的,并且在 圆柱表面沿平行于轴线方向和垂直于轴线方 向上进行测量所得结果也会有差异。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5 曲率 因此在弯曲试样上进行测量需要进行专门的 校准。 5.2.1 校准泊可以应用于曲面校准 5.3.4 曲面校准的曲率要求 6.4 曲率
GB/T 4956-2003 GB/T 4957-2003 覆盖层厚度测量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钟丰平
E-mail:zjupec@
提纲
一、标准概览 二、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
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磁性法》 有关内容讲解 三、GB/T 4957-2003 《非磁性基体金属上 非导电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涡流法》 有关内容讲解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4.3
型号 F06 F1.6 F3 F1.6/90 F2/90 F10 F20 F50
基体金属厚度
量程 0~600m 0~1600m 0~3000m 0~1600m 0~2000m 0~10mm 0~20mm 0~50mm
FN1.6 FN2
高各种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各种产品的 整体外形和零部件通过表面工程技术的处理, 来增强其品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提高 耐磨性、防腐性, 节约能源、减少原材料消 耗、减少环境污染。表面工程是一种应用广 泛,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技术。
标准概览
一、标准概览
标准的背景
经表面技术处理后的表面性能的监控和测量 也要相应的发展, 才能满足市场对表面工程 发展的整体需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体 现表面性能的指标有很多, 如: 硬度、厚度、 结合强度、附着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 抗破裂性等等。其中涂层和镀层的厚度是一 项重要的参数。许多领域的产品都把该项指 标定为必须检测的参数。
的厚度无关,为一常数。 是指覆盖层厚度小于10μm 的情况,受仪器 精度和被测量覆盖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仪 器很难准确测量出10μm 的情况,尤其是 5μm 以下覆盖层的厚度,这种偏差是由测量 仪器自身的系统误差带来的。
内容讲解
二、GB/T 4956-2003 有关内容讲解 4.1 覆盖层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