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创诊疗操作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有创诊疗操作若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安全风险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因此,建立和执行一套完善的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制度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一、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机构内的有创诊疗操作进行规范管理的一套制度。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患者安全水平:有创诊疗操作涉及到手术、注射、穿刺等操作,如果管理不当,将给患者带来诸多安全风险。
制定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操作流程,减少操作失误,提高患者的安全水平。
2. 保障医疗质量:有创诊疗操作是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
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将遵循统一的规定和标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精准性,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3. 提升医务人员素养: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不仅对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有保障作用,同时也对医务人员的素养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通过制度的建立,医务人员将遵循一套统一的操作流程,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心,培养规范的操作习惯。
二、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的内容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管理责任:明确有创诊疗操作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管理相关职责和工作流程。
2. 操作规范:定义有创诊疗操作的具体规范,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器械选择和操作要点等。
3. 资质要求:规定从事有创诊疗操作的医务人员资质要求,包括学历、培训和持证上岗等方面。
4. 设备管理:明确有创诊疗操作所需的设备管理要求,包括设备选择、维护和巡检等内容。
5. 安全防护:制定安全防护要求,包括手术室环境净化、无菌操作、消毒措施和废弃物处理等。
6. 质量管理:建立有创诊疗操作的质量管理要求,包括操作记录、不良事件报告和持续改进等。
三、有效实施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的措施为了有效实施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培训和教育:加强有创诊疗操作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使其熟悉制度内容并能够正确执行。
有创诊疗操作规范
概述一、定义:有创诊疗操作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具有一定创伤和风险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二、分类:1、一般性操作:各种内镜检查、各种穿刺包括胸穿、腰穿、骨穿、肾脏穿刺、甲状腺穿刺、深静脉穿刺、淋巴结穿刺、上颌窦穿刺等等、有创性的治疗、淋巴结活检、治疗方案的更改、椎间盘吸切、各种封闭、关节腔内注射、切开引流、静脉切开等;2、特殊性操作:各类型手术;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1、新的有创诊疗操作需严格按有关程序进行报批后方可进行;2、在行有创操作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详细交代清楚此项有创操作对患者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强调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和存在的其他问题,使患者和家属充分知情,尊重患者和委托人的意见,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实施;3、进行操作前,按要求做好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备皮及化验检查;准备好环境,备齐抢救物品、药品;4、严格按有创操作常规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及操作结束后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5、操作完毕,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注意事项,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真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及病情变化,并做好交接;有创操作准入管理制度为保障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护病人的利益,对临床有创检查、治疗项目实行资格准入;一临床有创检查、治疗资格准入项目专指临床、医技科在常规条件下所开展的有创检查、治疗;紧急情况下,为防止病人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我院执业医师均可实施有利于病人的有创操作;二有创检查项目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定期更新;三有创操作准入适用于通过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执业证书,执业地点在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进修生、外院调入我院的医师、脱离临床工作2年以上准备重返临床的医师;四执业医师单独进行有创操作前,需在上级医师或具有该项操作经验医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3-5例后提出申请,每次应有相应的医师签字;五申请有创检查和独立操作应有专科主任同意签字,并提前1个月提出书面申请,报医务科审查、批准、备案;六执业医师在单独进行有创操作时需要遵照此办法的规定执行;七常规情况下,未获得独立进行有创检查和治疗单独操作资格的医师不得单独从事该项检查和治疗的操作;有创操作资格申请表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及流程一、医务人员在各种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维护患者的知情权,严禁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二、在为患者行特殊检查前,一定要将检查的原因、目的、可能出现的损伤、不良后果等告知患者或家属,征得其同意并签署特殊检查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检查;三、在为患者行特殊治疗前,一定要将治疗的原因、目的、可能出现的损伤、不良后果等告知患者或家属,征得其同意并签署特殊治疗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治疗;四、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指具有一定创伤和风险的检查、治疗;如各种内镜检查、各种造影检查、各种穿刺胸穿、腰穿、骨穿、肾脏穿刺、甲状腺穿刺、深静脉穿刺、淋巴结穿刺、上颌窦穿刺等等、有创性的治疗、淋巴结活检、治疗方案的更改、椎间盘吸切、各种封闭、关节腔内注射、切开引流、静脉切开等;五、在实施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前,主管医师要如实记录患者检查、治疗前的病情情况,检查、治疗后再如实记录病情有无变化情况;六、较复杂、创伤性较大的检查、治疗应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批准;七、有创诊疗操作质量关键过程流程1、新的有创诊疗操作需要严格按有关程序进行报批后方可进行;2、在行有创操作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详细交代清楚此项有创操作对患者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强调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和存在的其他问题,使患者和家属充分知情,尊重患者和委托人意见,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实施;3、进行操作前,按要求做好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备皮及化验检查;准备好环境,备齐抢救物品、药品;4、严格按有创操作常规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及操作结束后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5、操作完毕,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注意事项,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真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及病情变化,并做好交接班工作;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及手术医师资格审核标准一、医师分级住院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的医师;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的医师;二、分级管理范围分级管理范围包括各类手术、麻醉、介入诊疗等有创操作项目;三、手术分级手术根据复杂程度分为一级手术:普通常见的基本手术;二级手术:中等手术;三级手术:疑难重症大手术;四级手术:新开展的重大手术、致残性手术、科研项目;四、各级医师参加手术的范围一一般手术:如阑尾摘除术、疝修补术、简单的乳腺包块切除、神经减压、急性脓胸、膀胱结石摘除、尿道扩张、一般四肢手术不包括截肢、一般体表肿瘤摘除、内窥镜检查、穿刺、石膏固定等由科主任批准;由取得相应手术分级资格的医师担任手术者实习医师担任术者必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带领和指导下进行;二重大手术的讨论由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主持,如内脏手术、食道手术、甲状腺、血管瘤、内耳、各种复杂的矫形术及移植术、脊髓神经手术和手术后可能导致病员残废者,应经科主任同意后,由取得相应手术分级资格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担任术者或负责指导手术;三凡危险性较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或病情危重又必须手术时,除术前仔细讨论外,应由有经验的取得相应手术分级资格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担任术者,同时应报科主任、医务科批准必要时请示业务副院长;四医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技术资质及其实际能力水平提出分级申请,本科室主任审核,医务科组织进行考核,批准等级后归档;原则上每三年对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确定,再确定是依实际能力提升而变,不随职称晋升而变动;五临床工作中按本人手术分级施行不同级别手术;擅自越级施行手术者,引发医疗纠纷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屡教不改的,科室主任上报医务科,暂停当事人手术资格半年至一年;五、手术前同意书择期手术实施手术前必须由患者或委托代理人签字,紧急手术来不及征求患者或家属同意时,可由主治医师签字,经科主任批准;节假日期间由值班二、三线医师批准签字,并报院总值班批准备案,方可施行手术治疗;六、术前术后管理一严格执行中等以上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的管理措施,手术者及麻醉师须参加讨论;术前讨论应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案及麻醉的选择、术中医疗风险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防范措施等内容;二各级手术医师应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由手术者或第一助手向病人或委托授权人及其家属就病人病情、手术方式、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可采取的措施等进行充分、明确的术前告之,并有签字认可;三如果手术过程中手术方式因故需要变更时,需要向其亲属或委托授权人交待并获得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对病人实施新开展的手术技术须征得病人或委托授权人及其家属同意;四手术/或有创操作记录应由手术者或第一助手负责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书写,详细记述手术过程、术中病理大体所见、术中出血量、病理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情况,附有必要的图示说明,必要时可有影像记录;术后首次病程录应由手术者或第一助手负责在术后8小时内完成书写,除记述手术的重点内容外,还应记录对术后并发症预防、标本去向等项内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九、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十、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十一、手术科室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要建立交接制度,并严格按照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逐项交接;手术安全核查表科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一、应用静脉套管针注射的告知程序:一首先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家属:静脉套管针的套管比较柔软,因此不易损伤血管,还可保证输液安全;二静脉套管针可保留3-4天,从而减少患者每天静脉穿刺的痛苦,并能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活动更为方便和舒适;三在输液过程中,如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均属异常现象,应及时向护士反映,护士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或者更换穿刺部位;四每天输液完毕后,护士会给患者做封管处理,以保留到第二天继续静脉输液;五护士做封管处理后,患者可以自由活动,但穿刺的部位用力不要过猛,以免引起大量回血,而影响第二天的输液;正常情况下,静脉套管针内可能会有回血的情况,而影响第二天的输液;正常情况下,静脉套管针内可能会有回血情况,这不会影响患者健康和第二天继续输液;六如果套管针内回血较多,请及时告诉护士采取相应的措施;七护士会为患者将穿刺部位妥善固定,并定期为患者更换穿刺部位的敷料;患者要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八穿刺结束对患者的配合要表示感谢;二、应用静脉锁骨下穿刺注射的告知程序:一首先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和家属:锁骨下静脉穿刺是手术前、手术后营养支持的必要手段,由于穿刺管相对较粗,可以将分子量较大、浓度较高的氨基酸及脂肪乳等营养液直接输入静脉,而且穿刺管放置较深,以保留较长时间,不易脱出,不易发生静脉炎症,活动也很方便,有利于治疗;二由于此项操作为一项有创操作,需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字,术前要进行必要的谈话由医生完成 ,操作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体虚或年老者,需护士陪同至无菌换药室内进行;三护士会协助患者完成穿刺过程,帮助患者脱去上衣及内衣,根据穿刺要求摆放合适的体位,向患者简单介绍在穿刺过程中可能会有的感觉,如注射局麻药处有酸胀感,或置管过程中有一过性心率不齐等,减少患者的紧张感,以利于穿刺中的配合;在置管过程中,护士会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四置管后,患者应注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防止管道脱出,最好穿开身上衣,更换衣服时防止导管脱出;穿刺部位用3M透明敷料固定,敷料定期更换,平时注意保持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穿刺点处的皮肤如有红、肿、痒等不适感觉,请患者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给予妥善处理;此外,护士在每天输液时也会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五穿刺结束对患者的配合要表示感谢;三、应用静脉输液泵注射的告知程序:一护理人员首先告知患者和家属:为了准确控制输液速度,护士根据医嘱将给患者使用输液泵进行静脉输液;二护士向患者介绍注射药物的目的、药品名称、剂量、作用,以及应用药物时的注意事项;三护士给患者简单讲解输液泵的工作原理,输液泵是利用机械推动液体进入血管的电子仪器,这种输液泵的优点是输液速度均匀、入量准确、使用安全;四注射后护士向患者、家属说明输液量、输液速度;五使用输液泵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报警,常见原因有:气泡、输液管堵塞、输液结束等;在输液过程中护士会定时巡视;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请患者及时打信号灯,以便及时处理;六患者、家属不要随意搬动输液泵,防止输液泵电源线因牵拉而脱落;七患者输液肢体不要剧烈活动防止输液管道被牵拉脱出;八告诉患者,输液泵内有蓄电池,所以,患者如需要入厕,可以叫护士暂时拔掉电源线,回来后再插好;九护士在患者输液过程,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四、应用动脉穿刺血气的告知程序:一首先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或家属:为了疾病能够得到尽快诊治,需要做血气分析检查,护士要抽出3ml的动脉血进行化验;二因为动脉部位较深,需要触摸到动脉搏动后才能进行穿刺,操作中可能有一些疼痛,请患者配合,进针时不要活动,以免损伤血管;三操作中护士会观察患者病情,当患者出现不适时请即刻告诉护士,护士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处理;四动脉穿刺后告知患者或家属,穿刺部位按压 10~15 min以上,按压时稍用力,禁止环揉,以免注射局部出血或发生血肿;五穿刺部位禁止热敷,当天尽量不要洗澡,局部不要着水,以免引起感染;六穿刺部位同侧肢体避免提重物或受累,以免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影响恢复;七如穿刺部位出现血肿、肿胀、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并逐渐加重时要及时通知护士,护士会配合医生进行处理;五、应用吸氧的告知程序:一首先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或家属:氧气吸人是辅助人体维持组织正常氧合及基本新陈代谢需要而实施的治疗措施;二机体患病时,很多因素可增加氧的消耗,如高热可使机体代谢增加,同时有氧供给或耗氧量增加;如果机体内氧储备过低可危及生命;三吸氧不妨碍患者的进食,使用方便;四吸氧前护士会为患者清洁鼻腔,当患者有鼻塞症状时请告知护士;五护士每天更换湿化瓶中的蒸馆水,以保证湿化效果及防止细菌生长;六告诉患者不要自行调节或开关氧流量表,以免拧错方向导致氧气流量过大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七吸氧时如出现恶心、咳嗽等不适症状,应立即通知护士八感谢患者、家属的合作;六、应用超声雾化吸入的告知程序:一首先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超声雾化吸入的原理是利用超声雾化器发出的超声波能,把药液变成细小的气雾,随吸气进入呼吸道,以达到治疗目的;二超声雾化吸入的目的是: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减轻气道炎症;三请患者将管道含嘴含于口中,嘴唇包严,用口吸气,以使雾滴进入呼吸道深部,然后用鼻腔呼气;四治疗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五一次性含嘴用后清水冲洗干净,以备该患者下次再用;六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表现:头晕、胸闷、憋气、心悸及喘憋加重,应及时通知护士,护士会根据医嘱调节治疗药物或停止使用;七感谢患者、家属的合作;七、应用鼻饲管的告知程序:一首先由护理人员向患者或家属介绍应用鼻饲原因:患者目前因病不能由口进食物、水和药物;为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与热量及治疗中所需服用的药物,而避免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决定采取胃管灌注法;二插胃管的过程中,当胃管通过咽部时 14 ~16 厘米处 ,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三每次灌注前,护士会确定胃管是否置于正确的位置,请患者放心;四鼻饲者需用药时,护士会将药物溶解后再行灌注,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 h.温度为38 – 40°;五患者对鼻饲有一适应过程,开始时膳食宜少量、清淡、中午食量稍高于早、晚,每日5~6次;六灌注的饮料过冷、过热,均可引起腹泻或其它胃肠疾患,因此灌注前护士会进行测试,可用操作者手腕屈侧测试,以不感觉烫为宜;七护士在灌注时会注意食物、餐具和灌注时的卫生,膳食应新鲜配置;注意膳食的调节,如排便次数多, 大便酸臭可能是进入过多的糖所至,大便稀臭、呈碱性反应,表示蛋白消化不良;八鼻饲膳食的准备:护士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由医师计算每日总热量,喂食数量,次数,报营养室准备;膳食的种类有:混合奶含有牛奶、鸡蛋、糖、油和盐等,可补充动物蛋白和脂肪;九护士会给躁动者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防止将胃管拔出;十护士每日会观察耳廓皮肤是否完整;如出现皮肤发红可涂2%的碘酒并嘱患者保持皮肤的干燥;十一每次鼻饲后护士会用10~20 ml温水或淡盐水,冲洗鼻饲管腔;十二感谢患者、家属的合作;。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目的: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我院医师对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操作质量与安全性。
依据:卫生计生委和广东省卫生厅有关制度的要求。
适用范围:东莞市横沥医院各科室内容:1、有创诊疗操作的分级:有创诊疗操作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具有一定创伤和风险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
根据操作风险的高低不同可分为一般性有创诊疗操作和高风险有创诊疗操作。
2、实施有创诊疗操作的人员范围:医院内所有进行有创诊疗操作的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
凡在医院学习的实习生、进修生均不得开展普通有创诊疗操作。
临床型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研究生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一般性有创诊疗操作。
3、有创诊疗操作项目内容:(1)一般性有创诊疗操作:一般性有创操作技术指临床常用低风险,操作简单,安全的有创操作,主要包括导尿术、胃肠减压、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浅表组织活检、B超或CT引导下诊疗性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周血管穿刺,清创缝合等技术。
(2)高风险有创诊疗操作高风险有创诊疗项目包括:经皮动脉置管术、各种途径的中央静脉置管术、肺动脉置管术、经静脉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心律转复/除颤术、气管内插管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三腔管气囊填塞术、心包穿刺术、经皮气管切开置管术、诊断性腹腔灌洗术、腹膜置管透析术、机械通气、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人工体外膜肺、人工心室辅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人工肝与血浆置换等技术。
4、医师有创诊疗操作分级授权管理程序(1)一般性诊疗操作项目的授权管理:所有本院执业医师自动获得独立进行常规有创诊疗操作的授权,进修医师和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本院医师可在本院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常规有创诊疗操作。
(2)高风险有创诊疗操作项目的授权管理:对于独立从事高风险有创诊疗操作的本院执业医师,填写《医疗技术操作人员资格授权审批表》,首先由科室内部对其进行初步考核并作出评价意见,科室内评价合格后,方可向医务部提交资格授权申请。
对于初级职称申请人员,医务部要组织本院专家依照统一的操作标准对其进行所有高风险有创诊疗操作项目的培训,结合申请项目对其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医务部授权其独立从事高风险有创诊疗操作资格。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目的为确保手术、腔镜、介入等有创操作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和有创操作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院各科室3.定义无4.权责4.1 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手术医师的授权审批工作。
4.2 医务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5.内容5.1手术分级: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5.1.1 四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
5.1.2 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手术。
5.1.3 二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有一定风险的手术。
5.1.4 一级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风险较低的手术。
5.2手术医师分级:独立开展手术的医师应当为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的本院执业医师,经特别审批的除外。
各级医师按照其技术职称和技术能力分为如下级别:5.2.1 Ⅰ级:不具备独立诊疗操作的资格,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诊疗工作。
通常指试用期医师。
5.2.2 Ⅱ级: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收治和处理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独立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在授权范围内开具处方,进行诊疗操作、手术,通常指已取得医师资格证并注册在我院的住院医师。
5.2.3 Ⅲ级:能够处理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指导下级医师进行常规的诊疗操作,但病情复杂的患者需要上级医师和专家的指导,通常指主治医师。
5.2.4 Ⅳ级:能够处理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重症疾病,具有独立操作和指导下级医师操作的资格,通常指副主任医师。
5.2.5 Ⅴ级:能够处理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疾病,通常指学科带头人或主任医师。
5.3各级医师手术范围5.3.1 Ⅰ级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5.3.2 Ⅱ级医师:熟练掌握一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二级手术。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1.目的为保证我院有创诊疗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最大限度维护患者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2.目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临床和医技科室及全体医护人员。
4.名词定义有创操作指在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具有一定创伤和风险的各种诊断及治疗性操作。
本管理制度所指的有创操作不包括在医院手术分级目录中的有创操作,也不包括介入类、内镜下及麻醉的有创操作。
主要指一般性的穿刺技术。
5.内容5.1范围本管理制度所指的有创操作不包括在医院手术分级目录中的有创操作,也不包括介入类、内镜下及麻醉的有创操作,主要指一般性的穿刺技术。
纳入医院手术分级目录的有创操作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未纳入医院手术分级目录的介入类有创操作(如超声引导下的各类经皮的穿刺等)按《介入诊疗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未纳入医院手术分级目录的内镜下有创操作按《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进行管理;麻醉技术按《麻醉技术分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5.2新有创诊疗操作技术准入新有创诊疗操作技术按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进行准入,严格按有关程序进行评审后方可进行。
5.3操作资格准入管理5.3.1普通有创操作技术资格准入5.3.1.1普通有创操作技术指四大穿刺技术:胸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5.3.1.2普通有创操作技术实施科室准入管理,在我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即可填写《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格准入表》,经科主任审核后,授予普通有创操作权限资格,并向医务处报备。
5.3.2专科有创操作技术资格准入5.3.2.1各专科开展的有创操作,如心包穿刺、深静脉穿刺术等。
5.3.2.2在我院注册的高年资执业住院医师,入科后已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相关有创操作10例及以上(特殊及少见手术由科室拟定例数,报医务审批),可填写《专科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格准入表》,经科主任审核同意后,上交医务处,由医务处负责人审核,授予专科有创操作权限资格。
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第一篇: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为了加强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
一、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情形之一的。
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管理参照卫生部,青海省卫生厅相关文件执行,包括医疗技术项目和人员,如批文没有具体人员规定,医院原则上按高风险诊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二、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一)手术(介入)分级审批与管理,按医院《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二)新技术新项目,遵照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实施。
(三)除手术(介入)外的有创诊疗操作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二类。
⒈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质审批指临床常用低风险,操作简单,安全的有创操作:如导尿、胃肠减压、骨髓穿刺,浅表组织活检,B超引导下诊疗性腹穿、胸穿,外周血管穿刺,清创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成功完成一定例数的操作后,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考核后,予以资质准入,科室留存备案。
⒉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级审批。
⑴各科根据本专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列出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报医务科及医院学术委员会专业组审核,科室根据学科发展和技术变化,对目录进行定期更新。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手术准入及有创操作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医疗技术准人制度,为了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和手术质量及手术效果,特制定本规定。
组织管理第一条成立手术准人管理小组,由院长、业务副院长及有关职能科室,临床科主任组成,其职责如下:1、负责审查、界定手术类别与学科归属2、制定、修订相应手术准人制度及手术评价标准3、按准人制度及评价标准监督检查第二条医院成立手术准人专家组,由各科主任组成。
其职责如下:1、负责外科手术、麻醉人员的技术考核2、负责外科手术、麻醉人员的手术准人升降级审定3、负责手术、麻醉人员准人申请范围界定4、负责外科手术评价5、负责介人手术的审定手术等级及对应术者级别第三条各学科手术分四级,手术等级及对应术者级别如下:手术分级术者一级手术住院医师(高年资住院医师可申报二级)二级手术主治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可申报三级)三级手术副主任医师四级手术主任医师或医院认可的副主任医师能担当该级别手术者,可以担当其该级别手术以下等级的手术。
但不能担当高于该级别的手术。
手术申请对象第四条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后的中级以上医师的手术准人由各科(临床科主任)主持,根据每位医师外科实际工龄、职称、工作能力(包括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本学科在编医师结构,进行认真评定,并提出具体的担任手术及麻醉病种、手术类型,交“手术准人专家组”认定后,报医务科备案。
第五条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住院医师的手术准人其程序按第六条执行。
需申报上一等级手术者,其准人程序仍按第六条执行。
手术准入程序第六条手术(包括介人手术)及麻醉人员每1年认定一次。
操作程序是:本人申请,带教老师签署意见,交所在学科评审、签字,由“手术准人专家组”对手术或麻醉进行技术考核,组长签署同意与否的意见后,交“手术准人管理小组”核准,医务科备案后执行。
手术范围的监督管理第七条手术准人范围交麻醉科,由麻醉科负责监督执行。
凡违反本规定者,麻醉科有权拒绝接受手术,产生后果由相关科室及当事医师负责(急诊手术参照第八条)。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医疗技术的风险程度和相关要求,将医疗技术分为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监管要求的制度。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一般由国家、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共同制定和实施。
国家级制度一般根据国情和行业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医疗政策制定相应的医疗技术分级管理标准,并建立医疗技术分级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技术的风险程度和医疗技术管理的要求,一般可分为三个等级:高风险技术、中风险技术和低风险技术。
高风险技术指的是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较大风险的技术,如手术、放射治疗等;中风险技术指的是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一定风险的技术,如影像检查、实验室检验等;低风险技术指的是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风险较小的技术,如一般的药物治疗等。
针对不同的技术等级,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和监管措施。
对于高风险技术,制度应该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设备和人员条件,以及建立健全的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中风险技术,应该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对于低风险技术,可以采取更加简化的管理要求。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通过将医疗技术分为不同等级,可以对不同的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监管,提高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同时,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还可以促进医疗机构的规范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力。
在实施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医疗技术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避免过于严苛或者过于宽松。
其次,建立和健全医疗技术分级管理机构,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监督。
医院有创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
医院有创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阆中市人民医院有创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⒈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质审批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指临床常用低风险,操作简单,安全的有创操作:如导尿.胃肠减压.骨髓穿刺,浅表组织活检,B超引导下诊疗性腹穿.胸穿,外周血管穿刺,清创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成功完成一定例数的操作后,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考核后,予以资质准入,科室留存备案。
⒉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级审批⑴各科根据本专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列出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报医务科及医院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科室根据学科发展和技术变化,对目录进行定期更新。
⑵各专业根据高风险诊疗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和技术的难度要求按项目进行资质准入,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专业设制准入标准,取得主治医师职称方可提出最低难度的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的准入资质申请,大多项目要求副主任及以上职称方可申请准入资格,申请前必须完成5例以上的助手,和在上级医师(或有经验医师)指导下成功施行5例,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根据相应项目考核,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科室同意上报医务科审核,经医院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后经公示生效,获得相应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资格,方可进行独立操作。
3.危重患者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管理(1)危重患者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须承担极大的医疗风险,为了保证操作质量减少操作风险,对操作者有更高的要求,除非紧急抢救生命,在操作前要进行科室讨论,评估有创诊疗操作的利弊和选择,原则上要安排熟练掌握的医师负责具体操作,不得安排了低年资技术不娴熟的医师进行操作。
(2)通常需由医师在危重患者诊疗活动中完成的,具有高危险性,高难度操作常用项目如下:经皮动脉置管术,各种途径的中央静脉置管术,肺动脉置管术,经静脉临时起搏器安置术,三腔管气囊填塞术,心包穿刺术,经皮气管切开置管术,诊断性腹腔灌洗术,腹膜置管透析术,机械通气,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人工肝与血浆置换等技术。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医疗技术是指医务人员在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时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逐渐被引入医疗机构。
本文将重点讨论有创诊疗操作技术在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中的应用。
一、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不同医疗技术的风险程度和操作难度,将医疗技术划分为不同级别,进行分类管理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在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下,医疗技术被分为多个级别,包括有创和无创技术。
有创技术是指通过切除、穿刺、植入等手段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技术,包括手术、介入操作等;无创技术是指不破坏皮肤和黏膜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有创技术操作的风险较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更高。
二、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分类有创诊疗操作技术主要包括手术和介入操作。
手术是利用手术器械直接对患者进行切除、修复等操作的医疗技术,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介入操作是通过导管等器械将医疗器械送入人体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技术,包括介入手术、介入治疗等。
根据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被进一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高级别的有创诊疗操作技术风险较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中级别的有创诊疗操作技术风险适中;低级别的有创诊疗操作技术风险较低。
三、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医疗机构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操作规范,确保医务人员按照要求进行诊疗操作。
具体措施包括:1. 制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分类标准和评估方法。
医疗机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分类标准,以及评估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2. 建立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培训和考核机制。
医疗机构应该定期组织有创诊疗操作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临床诊疗操作技术不断更新,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得以实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对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影响。
一、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的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引入临床实践中,如手术操作、介入治疗、精准医学等。
然而,这些技术的风险和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加。
为了规范临床操作技术的应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二、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有创诊疗操作技术是指通过手术或其他创伤性方式进行的诊疗操作,主要包括手术切除、组织移植、腔镜检查等。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和医学研究,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被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进行管理和评估。
三、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的实施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的实施包括技术评估、审批流程和管理要求等方面。
首先,对新的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进行评估,包括技术的安全性、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估。
然后,对通过评估的技术进行分级,根据技术的风险级别和患者利益来确定相应的管理要求。
最后,制定审批流程,确保严格控制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四、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的优势和挑战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的实施有许多优势,首先是保证了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减少了患者的风险。
其次,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技术的引入和应用,防止不当使用和滥用。
然而,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评估的标准和方法、管理流程的繁琐等。
五、未来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的发展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未来,还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和严格的技术评估标准,加强技术的追踪和评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六、结论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对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影响是积极的,它不仅保证了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还促进了技术的规范应用。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一、引言创伤诊疗操作是指对创伤患者进行急救救治和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包括患者的评估、危重程度的评估、创伤手术的选型、手术操作和操作后的处理等。
为了确保创伤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并降低治疗风险和提高治疗效果,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管理目标1.提高创伤患者救治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残疾率;2.规范创伤患者诊疗操作流程,减少操作错误和疏忽;3.统筹资源,提高应急响应和创伤资源配置的效能;4.加强创伤救治团队的协同作战和专业水平。
三、管理流程1.临床评估:对创伤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水平、伤势程度、并发症风险等评估;2.危重程度评估: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和创伤损伤指数等指标,确定创伤患者的危重程度,优先级和急救方案;3.手术治疗选择和决策:根据创伤患者的评估结果和危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和时机;4.手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的手术操作,包括手术环境准备、手术器械准备、无菌操作等;5.手术后处理: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监护和护理,包括疼痛控制、感染预防等;6.团队沟通和协作:强调创伤救治团队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各个环节之间无缝连接。
四、制度要求1.制定创诊疗操作标准:根据现有的医学指南和临床实践,制定创诊疗操作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操作的准确度和安全性;2.建立创诊疗操作流程:明确创伤患者的评估和操作流程,并进行规范化的操作指导和培训;3.建立创伤救治团队:组建专业的创伤救治团队,包括外科医生、急诊医生、麻醉师、护士等,定期进行团队培训和演练;4.定期进行操作风险评估:对创伤患者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5.持续改进和质量评估:建立创诊疗操作的质量评估机制,定期进行操作结果的评估和反馈,持续改进操作质量和效果。
五、管理措施1.建立创伤救治数据库:对创伤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和统计,建立创伤救治数据库,为科学决策和质量评估提供数据支持;2.加强操作纪律和培训:明确创诊疗操作的纪律要求,加强操作流程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3.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创伤救治团队的绩效考核制度,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和贡献,并倡导团队精神;4.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沟通:建立创诊疗操作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团队内部和外部的协调与沟通,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
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质授权管理制度
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质授权管理制度⒈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质审批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指临床常用低风险,操作简单,安全的有创操作:如导尿、胃肠减压、骨髓穿刺,浅表组织活检,B超引导下诊疗性腹穿、胸穿,外周血管穿刺,清创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成功完成一定例数的操作后,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考核后,予以资质准入,科室留存备案。
⒉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级审批⑴各科根据本专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列出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报医务科及医院学术委员会专业组审核,科室根据学科发展和技术变化,对目录进行定期更新。
⑵各专业根据高风险诊疗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和技术的难度要求按项目进行资质准入,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专业设制准入标准,取得主治医师职称方可提出最低难度的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的准入资质申请,大多项目要求副主任及以上职称方可申请准入资格,申请前必须完成5例以上的助手,和在上级医师(或有经验医师)指导下成功施行5例,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根据相应项目考核,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科室同意上报医务科审核,经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组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后经公示生效,获得相应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资格,方可进行独立操作。
3、危重患者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管理(1)危重患者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须承担极大的医疗风险,为了保证操作质量减少操作风险,对操作者有更高的要求,除非紧急抢救生命,在操作前要进行科室讨论,评估有创诊疗操作的利弊和选择,原则上要安排熟练掌握的医师负责具体操作,不得安排了低年资技术不娴熟的医师进行操作。
(2)通常需由医师在危重患者诊疗活动中完成的,具有高危险性,高难度操作常用项目如下:经皮动脉置管术,各种途径的中央静脉置管术,肺动脉置管术,经静脉临时起搏器安置术,三腔管气囊填塞术,心包穿刺术,经皮气管切开置管术,诊断性腹腔灌洗术,腹膜置管透析术,机械通气,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人工肝与血浆置换等技术。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创诊疗操作在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操作复杂性和风险性较高,若管理不善,可能引发诸多问题,甚至威胁患者安全。
因此,建立和完善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重点探讨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容要点和实施策略。
一、重要性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确保有创诊疗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通过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降低了医疗事故的风险。
其次,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操作效率和质量。
医务人员在制度指导下进行操作,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制度化的管理也有利于监督和评估有创诊疗操作的执行情况,为后续的技术改进和纠错提供依据。
二、内容要点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应包含以下要点:1.操作流程:明确有创诊疗操作的整体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等各个环节。
操作流程应尽量简明清晰,避免操作人员的误解和错误。
2.操作标准:规定有创诊疗操作所需的操作器材及其使用方法、操作人员的必备技能要求、消毒与无菌操作要求等。
操作标准要根据具体操作内容进行细化,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人员培训:依据操作复杂程度和风险性,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医务人员需接受有创诊疗操作的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熟悉操作流程和标准,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4.操作记录:明确有创诊疗操作的操作记录要求,包括操作者姓名、操作时间、操作器材、操作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和操作结果等。
操作记录有助于对操作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5.质量控制:建立相关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有创诊疗操作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操作的安全与有效。
质量控制还包括对操作器材的质量管理和维护。
三、实施策略在落实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时,应采取以下策略:1.制定与实施:医疗机构应成立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的专门工作组或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保障医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医疗工作有序进行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涉及各个环节,包括创伤、疾病诊断、手术、治疗等,旨在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对医疗工作的影响。
一、总则1.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确保所有创诊疗操作都能得到科学、规范、安全的实施。
2.医疗机构应配备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医疗器械,确保各项创诊疗操作的顺利进行。
3.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且要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确保其能胜任各项创诊疗操作。
4.医疗机构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制定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和安全。
二、创诊疗操作管理的内容和要求1.创伤诊疗操作管理(1)医务人员应掌握创伤的分级和程度,对不同级别和程度的创伤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2)医疗机构应预留创伤诊疗的人员和设备,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3)创伤救治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相互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确保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
2.疾病诊疗操作管理(1)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正确诊断疾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医生在进行疾病诊疗操作时,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执行,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和无菌操作。
3.手术操作管理(1)手术前,医生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和手术方式,制定完整的手术计划。
(2)手术时,医生应准备充分,确保手术设备齐全,并做好手术室的准备工作。
(3)手术后,医生应对术后护理进行规范和细致的管理,确保患者的康复和安全。
4.治疗操作管理(1)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确保选择的治疗方法符合患者的需要。
(2)治疗操作过程中,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执行,做好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整理。
三、创诊疗操作管理的实施和监督1.医疗机构应明确创诊疗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并向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医疗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有创诊疗操作技术数据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数据管理应包括患者信息、操作过程、结果评估等。
(2)医疗机构应采取适当的信息安全措施,保护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2.医疗机构在使用患者数据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二十、持续教育与职业发展
(1)监督评价内容应包括技术操作质量、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处理等。
(2)医疗机构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技术管理策略。
2.医疗机构应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技术开展情况,接受上级监督和指导。
本制度对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的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进行了全面规范,旨在提升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本制度,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1.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工作,提高其对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1)患者教育应包括技术原理、操作流程、潜在风险等。
(2)医疗机构应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患者教育,如健康讲座、宣传手册等。
2.医疗机构应鼓励患者参与诊疗决策,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二十二、技术应用与伦理审查
1.医疗机构在引入新技术或开展新的有创诊疗操作技术前,应进行严格的伦理审查。
2.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不良事件进行总结,提出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本制度开展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确保医疗安全。
七、监管与处罚
1.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监管,定期开展现场检查,确保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开展技术项目。
(1)对未按规定备案开展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医疗机构,依法予以处罚。
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修订)(2019年修订)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精神,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手术(有创操作)质量,精细化医院管理。
根据国家卫计委国卫医发〔2018〕8号《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文件规定,现对原《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本制度适用于在医院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等有创操作诊疗技术。
一、手术(有创操作)分级1.医院依据手术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将手术(有创操作)分为四级。
(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2.医院必须建立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目录,该目录包含手术、麻醉、腔镜、介入诊疗等诊疗技术。
3. 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目录制定办法:各科根据各科工作实际情况和第一点分类原则,参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标准,制定手术分级目录(一、二、三、四级)报医务科,医务科汇总全院目录后经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二、各级手术医师资质要求及权限范围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委员会以本院在用《手术分级目录》作为依据,根据医师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在审核其专业能力通过后由医务部授予相应手术权限。
并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
1、四级资质:主任医师或晋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3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可实施一、二、三、四级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2、三级资质:副主任医师或晋升主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3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可实施一、二、三级手术资格,并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特别优秀者可经科室考核、医务科和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可开展新手术或引进新手术。
医院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2)高风险;
(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
步验证;
(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4、我院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由医院医务科负责。
5、各科室不得在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6、在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或者第三类医疗技术前,应当向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 审核。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在我院实施。
(1)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2)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3)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4)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5)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6)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3、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 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由医疗机构自行制定目录并严格进行管理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由省卫生厅制定目录并严格进行控 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目录由卫生部制定,需要经卫生部进行严格控制管理 的医疗技术:
9、医疗机构应当自准予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之日起2年内,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 用
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 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为了加强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情形之一的。
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管理参照卫生部,安徽省卫生厅相关文件执行,包括医疗技术项目和人员,如批文没有具体人员规定,医院原则上按高风险诊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二、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一)手术(介入)分级审批与管理,按医院《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二)新技术新项目,遵照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实施。
(三)除手术(介入)外的有创诊疗操作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二类。
⒈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质审批
指临床常用低风险,操作简单,安全的有创操作:如导尿、胃肠减压、骨髓穿刺,浅表组织活检,B超引导下诊疗性腹穿、胸穿,外周血管穿刺,清创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成功完成一定例数的操作后,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考核后,予以资质准入,科室留存备案。
⒉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级审批。
⑴各科根据本专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列出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报医务科及医院学术委员会专业组审核,科室根据学科发展和技术变化,对目录进行定期更新。
⑵各专业根据高风险诊疗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和技术的难度要求按项目进行资质准入,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专业设制准入标准,取得主治医师职称方可提出最低难度的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的准入资质申请,大多项目要求副主任及以上职称方可申请准入资格,申请前必须完成5例以上的助手,和在上级医师(或有经验医师)指导下成功施行5例,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根据相应项目考核,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科室同意上报医务科审核,经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组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后经公示生效,获得相应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资格,方可进行独立操作。
⑶危重患者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管理
危重患者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须承担极大的医疗风险,为了保证操作质量减少操作风险,对操作者有更高的要求,除非紧急抢救生命,在操作前要进行科室讨论,评估有创诊疗操作的利弊和选择,原则上要安排熟练掌握的医师负责具体操作,不得安排了低年资技术不娴熟的医师进行操作。
通常需由医师在危重患者诊疗活动中完成的,具有高危险性,高难度操作常用项目如下:经皮动脉置管术,各种途径的中央静脉置管术,肺动脉置管术,经静脉临时起搏器安置术,三腔管气囊填塞术,心包穿刺术,经皮气管切开置管术,诊断性腹腔灌洗术,腹膜置管透析术,机械通气,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人工肝与血浆置换等技术。
三、有创操作人员资格管理
各级医师的有创操作授权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特殊技术应用相关规定和要求,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职称)和实际工作能力(技术考核认定),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相应的有创操作项目。
有创诊疗操作资格许可授权实行动态管理,每2年复评一次,进行操作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再授权主要依照实际能力提升而变,不唯职称晋升而变动。
当出现下列情况,取消其进行有创诊疗操作的权限。
⒈达不到操作许可授权所必需资格认定的新标准者。
⒉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⒊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