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_胺的合成与性能

合集下载

聚酰胺-胺聚合物(PAMAM)的合成及性质

聚酰胺-胺聚合物(PAMAM)的合成及性质

聚酰胺-胺聚合物(PAMAM)的合成及性质钱飞;钱福强;张宝忠【摘要】聚酰胺-胺聚合物是一类主链上含有交替排列的酰胺和胺基的聚合物,这类聚合物合成条件温和,易于修饰和衍生化,结构丰富多样,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一类在材料、医药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聚合物。

本文介绍了聚酰胺-胺聚合物的分类,以及各类的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及基本性质。

【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3页(P92-93,123)【关键词】聚酰胺-胺聚合物;线性;超支化;树枝形【作者】钱飞;钱福强;张宝忠【作者单位】不详;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3.624聚酰胺-胺Poly(am idoam ine)(PAMAM)是一类在大分子主链上规则交错排列着酰胺基与叔胺基的聚合物。

大部分聚酰胺-胺聚合物是水溶的,至少是水溶胀性的,其水溶液为中等强度的碱。

聚酰胺-胺的叔胺基团可以质子化,氨基或酰胺基可与金属离子结合,链末端的氨基可以通过官能基团的接枝、嵌段、修饰等手段实现功能化。

聚酰胺-胺聚合物根据其链段结构可分为线性、超支化和树枝形三类。

合成线性聚酰胺-胺聚合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一元伯胺或二元仲胺与双丙烯酰氯的加成反应;2)在特殊条件下,即在极稀的浓度和低温下,二元伯胺与双丙烯酰氯的加聚反应。

图1示出了线性聚酰胺-胺聚合物的合成路线。

由于这两种方法得到的聚酰胺-胺聚合物在主链上只含有二级胺基而无三级胺基,从而限制了它的结构多样性。

链段上含有胺基种类不同,聚酰胺-胺聚合物的物化性质不同,对其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起着相当不同的作用。

因此,人们主张合成主链上同时含有二级和三级胺基结构的聚酰胺-胺聚合物,以拓展其应用。

理论上,在多官能团单体的聚合时,当单体的转化率超过凝胶点时就会产生凝胶。

然而,当多官能团单体的官能团是非等活性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一些,可得到新的结构和性质的聚合物,因此利用合适的方法由A2+B3(A和B分别代表有不同结构的官能团,下标为数量,“+”号表示同时用两种不同的单体,下文含义相同,参见图2。

树枝状高分子简介.

树枝状高分子简介.

V. Balzani, F. Vö gtle .C. R. Chimie. 2003, 6, 867
超分子的应用
分子自组装
Fig.2.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H-switchable “On/Off” function of the composite film. The polyamine dendrimer units are covalently attached to the Gantrez polymer network. At high pH the film has a net negative charge that excludes anions but passes cations; at low pH it is positively charged and excludes cations but passes anions; and at intermediate pH, it passes both cations and anions.
Fig.4. Epoxidation results for the intermolecular mixture of alkenes.The ratios of the epoxides are normalized with respect to corresponding [Mn(TPP)]+ values. Errors are estimated at (5% relative.
树形大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低黏度、高溶解性
能量和电子转移 分子识别 催化剂、 传感器 氧化还原特性 外部受体 内部受体 封装 胶团
纳米层、聚合液晶、超分子
A.M. Caminade. Laboratoire de Chimie de Coordination du CNRS 205, route de Narbonne, 31077 Toulouse cedex 4, FRANCE, 2005

聚酰胺-胺树状分子基三元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聚酰胺-胺树状分子基三元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l i n e a r p o l y (  ̄ 一 c a p r o l a c t o n e )( P CL) .Th e Fo u r i e r t r a n s f o r m i n f r a r e d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 FT- I R)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l i n k a g e b e —
S ONG Qi n g ,S HI Xi n f e n g ,NI NG J u n k u n ,L I U Z h e n z h e n , NI E Ka n g mi n g
( Co l l e g e o f Ch e mi s t r y a n d Ch e m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An h u i Un i v e r s i t y ,He f e i 2 3 0 0 3 9 ) Ab s t r a c t De n d r i me r s p o l y( a mi d o a mi n e - o r g a n o s i l i c o n )( PAM AM- OS) p r e c u r s o r wi t h t r i me t h o x y s i l a n e s e n d
聚 酰胺一 胺 树 状分 子基 2 - . , L杂化 材料 的制 备 与性 能研 究/ 宋 晴等
・ 7 5 ・
聚 酰胺 一 胺 树 状 分 子 基 三 元 杂 化 材 料 的 制 备 与 性 能 研 究
宋 晴 , 史新 峰 , 宁俊 锟 , 刘真真 , 聂康 明
( 安徽 大学化学化工学 院, 合肥 2 3 0 0 3 9 )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应用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应用

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应用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摘要: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是目前树状大分子化学中研究较为成熟的一类,是三种已经商品化的树状大分子之一,其功能化和应用是目前树状大分子领域的热点。

PAMAM已在多个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表征技术,并介绍了其在化剂、金属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膜材料、表面活性剂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发散法,另外还有收敛法和发散收敛共用法。

关键词: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合成;应用Abstract: Polyamidoamine (PAMAM) dendrimers, which are one of three kinds of commercialized dendrimers, have been studied more completely in dendritic chemistry. Currently, the hot point in this field focuses on their functionality and application. Their excellent potential applications have been shown in many areas. In this paper, progress in study on the structure properties, methods for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AMAM in catalysts, metal nanomaterials, nanocomposites, film materials and surface active agents was reviewed. The main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PAMAM is the divergent method. In addition the convergent method and the divergent-convergent method are used too. Keywords:Polyamidoamine(PAMAM) ; Dendrimers; Synthesis; Application1 引言树形分子(Dendrimer)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类三维的、高度有序的新型大分子。

葡聚糖接枝树枝状聚酰胺-胺聚合物及其设备制作方法和应用与设计方案

葡聚糖接枝树枝状聚酰胺-胺聚合物及其设备制作方法和应用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葡聚糖接枝树枝状聚酰胺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所述聚合物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叠氮乙酸溶于DMF中,然后依次加入EDC·HCl、NHS和葡聚糖在室温下反应得到叠氮化葡聚糖;(2)将含炔基的聚酰胺胺溶于水后,依次加入叠氮化葡聚糖、无水硫酸铜和还原剂进行加热反应得到最终产物。

所得到的产物生物相容性好、表面基团丰富、易于进行化学改性;将其用于负载NO时,负载量较高,且负载的NO可以有效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炎症以及促进伤口的愈合,为其在制备生物医药工程材料的应用提供支持。

权利要求书1.一种葡聚糖接枝树枝状聚酰胺-胺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分子式如下所示:其中,m为80~100之间的整数,n为10~20之间的整数。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葡聚糖接枝树枝状聚酰胺-胺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叠氮基团修饰的葡聚糖的合成将叠氮乙酸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依次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得到叠氮乙酸混合溶液;将葡聚糖溶解在水中,然后加入到上述叠氮乙酸混合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得到叠氮化葡聚糖;(2)葡聚糖接枝树枝状聚酰胺-胺聚合物的合成将含炔基的聚酰胺-胺溶解到水中,然后依次加入步骤(1)所得叠氮化葡聚糖、无水硫酸铜和还原剂进行加热反应,反应完成后得到葡聚糖接枝树枝状聚酰胺-胺聚合物。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葡聚糖接枝树枝状聚酰胺-胺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葡聚糖的分子量为1000~80000;步骤(1)中所述葡聚糖、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叠氮乙酸的摩尔比为1:(1~12):(1~12):(1~12);步骤(1)所述的N,N-二甲基甲酰胺的用量以每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1~5g叠氮乙酸计;所述的水的用量以每10mL中加入0.1g~5g叠氮乙酸计。

己二胺为核低代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与性能

己二胺为核低代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与性能

文章编 号 :0 41 5 ( 0 8 0 -170 10 —6 6 2 0 ) 20 -5 1
己 二 胺 为 核 低 代 树 枝 状 大 分 子 的 合 成 与 性 能
王 俊 , 晓 贺 , 翠 勤 , 凤 莲 邸 李 胡
( 大庆石 油学 院化 学化工 学 院 , 黑龙 江 大庆 13 1 ) 6 3 8
CH3 OOCH CH CH 2 2 2
( . G) 05
收 稿 日期 :070 —0 修 回 日期 :0 7 62 20 -92 ; 20 - -1 0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 目(0 5 07) 15 10 联 系人简介: 王俊 , 16 (9 5一 ), , 男 教授 , 研究方向 : 树枝状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的合成 与应用 。E a : agu @dp .d .n m i w n jn q ie u c l
1 2 合成 原 理 .
1 实 验 部分
1 1 试剂和 仪器 .
Hale Waihona Puke 本文 采用 “ 发散合 成法 ” 合成 了 己二胺 为 核 的 10 . G树 枝 状 大分 子 ,m l 己 二 胺 与 4 l 丙 1o的 mo 的 烯 酸 甲酯 进行 Mihe 加 成反 应 生成 一 个 四元酯 , ca l 即 05 . G产 品 ;mo 0 5 1 l . G产 品再 与 4 o 己二 胺 进 ml 行 酰胺化 缩 合 反 应 生 成 1 0 . G产 品 , 时 释 放 出 同 4 o 甲醇 。其 反应方 程式 如下 : ml
摘要: 以己二胺和丙烯酸 甲酯为原料 , 甲醇为溶 剂 , 用迈 克尔加成 和酰胺 化缩合 反应合成 了低代 己二 胺为 采 核的树枝状大分子 。主要考察 了反应 条件对 己二胺 为核 10 . G树 枝状 大分子 收率的影 响 , H 己二胺 为核 当 ( 05 . G树枝状 大分 子) n 己二胺 ) =16 反应温度 5 ' 反应 时间 2 h 收率为 6 . 6 。研 究 了以己二胺为 :( :, 0 E, 4, 93% 核 的 10 . G树 枝 状 大 分 子 对 O W 型 模 拟 乳 液 的 破 乳 性 能 。 结 果 表 明 : 4  ̄ 添 加 量 为 20 p 6 m n的 条 / 在 5C、 0 p m、0 i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由聚酰胺核心和多个连接在核心上的胺型支链组成。

这种高分子结构类似于树枝的形状,因此被称为树枝状高分子。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特点:
1. 分支结构:树枝状高分子具有多个支链,增加了分子的空间体积和分子量。

这使得树枝状高分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分子结构。

2. 高度分支化: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通常具有非常高的分子分支度,可以形成大量的活性末端基团。

这些末端基团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化学修饰和功能化,使其具备更多的化学和物理特性。

3. 多功能性:树枝状高分子可以通过调整核心和支链之间的结构和组成,实现多种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侧链或改变支链长度来调节溶解性、疏水性、荷电性等特性。

4. 应用领域: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纳米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们可以用作药物递送系统、表面涂层材料、聚合物增强剂等。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是一类具有分支结构和多功能性的高分子化合物。

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在许多不同领域的应用中具有潜力,并为材料科学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聚酰胺

聚酰胺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与应用李昊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112109摘要:聚酰-胺(PAMAM)类树状分子是一类高度支化、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分子尺寸和构型高度度可控的树枝状大分子,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使之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迅速发展为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介绍了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三种合成方法:发散法、收敛法和发散收敛结合法。

将国内其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此类大分子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以展望。

关键词: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应用现状引言树枝状高分子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诸多领域中都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

树上的分枝长到一定长度后又分成两个分枝,如此重复进行,直到长得如此稠密以致于长成象球形一样的树丛。

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与线性大分子相比有着规整的结构、明确的分子量及分子尺寸、可精确控制分子形状及功能基团等显著特征。

由核心(胺或乙二胺)出发,通过重复的逐步反应进行分子构建,使得分子表面具有很高的官能团密度,同时分子内部具有广阔的空腔。

PAMAM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及包容能力,在分子中心和分子末端可以引入大量的反应性或功能性基团,因此,可以作为纳米粒子和药物分子的模板或蛋白质、酶和病毒等理想的合成模拟物,也可以在内部空腔引入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或者在经过修饰的末端基团连接基因、抗体等活性物质用作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1 聚酰胺-胺树枝大分子的合成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有着独特结构的高分子。

由于聚酰胺-胺结构的特殊性,其合成方法与普通的线性大分子的合成方法也不同,精确控制分子链在空间的生长是合成的关键。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有发散法、收敛法和发散收敛结合法,我国对发散法的研究较多,而对收敛法和发散收敛结合法研究较少。

1.1 发散法发散法是从树枝状大分子的引发核开始,将支化单元反应连接到核上,分离得到第一代树枝状分子;将第一代分子分支末端的官能团转化可继续进行反应的官能团,然后重复与分支单元反应物进行反应得到第二代树枝状分子;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得到高代数树枝状大分子。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与应用现状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与应用现状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与应用现状一、引言- 介绍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简述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式和应用领域二、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 氨基化反应法合成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 还原胺基化反应法合成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 其他合成方法及优缺点三、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应用领域- 作为材料增强剂- 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作为催化剂载体四、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在纳米粒子制备中的应用-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在智能材料中的应用五、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现有研究进展的综述- 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对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未来应用的展望备注:提纲仅供参考,如需具体细节可在写作中拓展。

一、引言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类分子结构类似于树枝状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优异的性能,目前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比,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具有分子结构多样、可调性强、性能优异等优点。

同时,其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低毒性等优点,使其在医学、生物、功能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进行展望。

二、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氨基化反应法、还原胺基化反应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氨基化反应法是将芳香二胺和芳香二酸或草酸等合成单体按照一定的比例逐步进行缩合反应,直至分子结构分枝点数达到所需要的分子量时,停止反应得到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

还原胺基化反应法则是在氨基化反应法的基础上引入还原反应,通过还原剂还原部分苯酚醛羟基等官能团,得到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与应用现状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与应用现状

2013年9月王晓杰等.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与应用现状41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与应用现状王晓杰,唐善法,田磊,廖辉,雷小洋(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武汉430100)[摘要]介绍了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的3种合成方法:发散法、收敛法和发散收敛结合法。

综述了国内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研究进展。

对国内外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在表面活性剂、催化剂、膜材料、絮凝剂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指出了我国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应用现状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对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其中聚酰胺一胺(PA M A M)既具有树枝状大分子的共性,又有自身独特性质。

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不仅分子结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可控且分布窄,其表面有大量的官能团,分子内存在空腔。

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低黏度、低熔点、溶解性好、流体力学性能独特等特点,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Tom al i a 等怛。

首次采用发散法合成出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使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入新时代。

在1993年美国化学会和2002年国际纯粹应用化学联合会上,树枝状大分子均被列为主题。

本文报道了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和应用现状。

1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有着独特结构的高分子,一般是由A B:或A B,型组成的超支化结构,其中心核上反应官能团决定着分子主链和支链的数量,反应官能度决定着反应支化数,它们和树枝状大分子的代数、分支长度、端基是组成分子结构的重要因素旧J。

由于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其合成方法与普通的线形大分子的合成方法也不同,精确控制分子链在空间的生长是合成的关键。

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有发散法、收敛法和发散收敛结合法,我国对发散法的研究较多,而对收敛法和发散收敛结合法的研究相对较少。

1.1发散法发散法合成树枝状大分子是从树枝状大分子的引发核开始,将支化单元反应连接到核上,分离得到第一代树枝状分子;将第一代分子分支末端的官能团转化为可继续进行反应的官能团,然后重复与分支单元反应物进行反应得到第二代树枝状分子;重复上述合成步骤可以得到高代数树枝状大分子。

星型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星型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星型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材料学指导教师:钱欣;周密201104浙江工业大学l1届硕上毕业论文星型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摘要酰胺.胺(P枷AM)类树状分子是一类高度支化、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分子尺寸和构型高度可控的树枝状大分子,独特的分子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使之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迅速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

环糊精穿在星形聚合物上可得到更为复杂的超分子结构。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精细结构的共聚物将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这将有效地开拓脂肪族聚酯的应用范围,也丰富了分子设计和分子剪裁的内容。

本文采用发散法合成桦蝴AM,改性PAMAM后得到端基为羟基的ⅣMAM.OH,引发£.己内酯(£.CL)开环聚合到Ⅳ蝴AM.OH上,得到树枝状.星型聚合物附蝴AM.PCL,最后用仅.环糊精修饰大分子单体(PAMAM.PCL),形成星型(准)聚轮烷复合物洳CD.ⅣM√蝴.PCL。

采用核磁氢谱,红外光谱,凝胶色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PAM√蝴、PAMAM.OH,ⅣMAM.PCL及洳CD.PAMAM.PCL进行结构表征,证明了星型(准)聚轮烷结构的合成是成功的。

这类精细结构的共聚物由于其组成部分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因而可以在生物材料中有潜在的应用。

用DSC和TGA对其进行性能表征,得到树枝状.星型聚合物P枷AM.PCL具有与线性不同的独特的热性能,PCL链段的结晶性受到较大程度削弱;用偏光显微镜及Xlm对其进行表征,Ⅳ蝴AM.PCL与线性PCL有同样的结晶结构,表明星型结构并未改变PCL的结晶结构,洳CD包覆到P枷』蝴.PCL上时,PCL结晶形貌消失;用DLS和趾M表征数据经计算推论,可以得到仅.CD.P枷AM.PCL的星型结构中,支链上的CL有5个未被甜CD包覆。

关键词:聚酰胺.胺(PAMAM),星型聚合物,£-己内酯(£.CL),洳环糊精(a.CD),(准)聚轮烷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StarCopolymersABSTRACTPolyamidoamine(PAMAM)一baseddendrimerisaclassofmacromoleculeswithcon臼.olledsurface如nctioIlalityands娩e,highlybranchedandthree-dimensionalarchitecture,whichhasattI.actedalotofscienti6cattentioniIlthepastdecade锄dproVidedanumberofpotential印plicationprospectsinwideareas.CyclodextriIlScoatingontheStaI’pol”nercangetmorecomplexsupramolecularsmJcture.Thesecopolymerspossessunique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whichwillextendthe印plicationscopeofaliphaticpolyesters龇ldeIlrichthedesignandtailorcontentsofmolecular.Dendrimer-starcopolymersweresynthes娩edbyring—openillgpolymer讫ation,whichllsedhydroxyl—teminatedden“merpolyesterasi11itiatof.FiIlally,弘Cyclodex臼血(mCD)wasthreadontotheImcromer(P√WJW-PCL)whichcouldgetstar-poly(pseudo)r0伽忸nescomplex叶CDPAMAM.PCL.StructIlrcofPAMAM、PAMAM.OH、PAMAM.PCLand0【.CD.PAMAM.PCLwerecharacter娩edandaIlalysisedbypanen坞of1HNMR,FTIR柚dGPC.Thercsultsi11dicate廿latthePAMAM-PCLcanbesuccess如llycoatedwitha-CD.Because0fitsexcellentbiocompatibili哆,suchfiIlestnJcturesofthecopolymercomponent,canhaVepotential印plicationsinbiologicalmaterials.The浙江工业大学11届硕士毕业论文pe而锄ancecharacte血ationofcopolymersbyDSCandTGshowedthattllesecopolymerspossessuniquethern:1alpropertieswhichweredi疏rent五的mthoseoflinearPCL;thecrystall娩abilityofPCLsegmentswashinderedsedouSly.UseofPLMandXImt0characte血e,P朋ⅥAM-PCL锄dlinearPCLhaVethesamec巧stals仃uctllre,indicatingthatmestars仉lCtllredoesnotchangethec巧stallinestrIlctureofPCL;Whena-CDcoatingontothesurfaceofPAMAM—PCL,PCLcr),stallillemo印h0109yAFMcharacterizationanddatacalculation,itdisappeared.ByDLSandcanbeinfellredthatthereare5CLsw“houta—CDcoatingonthesidechamofa.CD.PAMAM.PCL..1(1£YWoRDS:polyaIIlidoa血ne,dendrimer_starcopolymers,£-caprolactone,c拶stallizability,肛Cyclodex研n'poly(pseudo)rotaxanes第一章引言1.1星型聚合物星型聚合物是一个支点或核引出儿个或多个聚合物链的一类聚合物,由Flo口于1948年首次提出星型聚合物这一概念【11。

不同引发核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

不同引发核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

不同引发核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孙万虹# 莫尊理3 陈红(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民族大学理科实验中心 兰州 730030)孙万虹 女,28岁,助教,主要从事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3联系人,E 2mail :m oz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875018)、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3ZS0512A252050)、甘肃环保科研基金(G H2005210)、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006203230收稿,2006211214接受摘 要 含不同分支官能团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文献报道的有两方向引发核、三方向引发核、四方向引发核、六方向引发核等结构新颖的树枝状分子。

本文综述了不同引发核及其衍生物在树枝状大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关键词 树枝状大分子 树枝状化合物 引发核Progress on the Synthesis of Dendrimers H aving Di fferent B ranch CoresSun Wanhong #,M o Zunli3,Chen H ong (C 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 orthwest N 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Center of Scientific Experiment ,N orthwest M inorities University ,Lanzhou 730030)Abstract Synthesis research of dendrimers containing different branches is becoming a hot point recently.Dendrimerof tw o branch core ,three branch core ,four branch core ,six branch core ,with original structure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This paper summarized that different branches of core and ramification had been applied to the synthesis of dendrimers.K ey w ords Dendrimers ,P oly (amidoamine )dendrimers ,Different branches of core树枝状大分子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类具有三维结构的合成高分子,其特点为高度对称,呈单分散性,表面具有高密度的官能团。

树枝状PA_6_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树枝状PA_6_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研究与开发合成纤维工业,2023,46(5):51CHINA㊀SYNTHETIC㊀FIBER㊀INDUSTRY㊀㊀收稿日期:2023-05-15;修改稿收到日期:2023-07-12㊂作者简介:姚亮红(1970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聚酰胺产品研究与开发工作㊂E-mail:yaolh.blsh@㊂基金项目: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项目(219005-3)㊂树枝状PA 6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姚亮红(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湖南岳阳414014)摘㊀要:以支化单体聚酰胺胺(PAMAM)和己内酰胺为原料,采用两步原位聚合工艺制备了树枝状聚酰胺6(PA 6),研究了树枝状PA 6的断面形貌㊁分子结构及其热性能㊁流变性能㊁力学性能㊂结果表明:两步原位聚合工艺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凝胶颗粒和交联物的生成;与线型PA 6相比,树枝状PA 6的熔融峰温度更低,熔融峰宽更宽;随着PAMAM 含量的增大,树枝状PA 6的熔体流动指数(MFI)增大,但当加入的PAMAM 质量分数大于0.6%时,树枝状PA 6的MFI 的增大幅度减缓;随着PAMAM 含量的增大,树枝状PA 6的缺口冲击强度㊁断裂伸长率㊁拉伸强度㊁弯曲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加入的PAMAM 质量分数为0.6%时,制备的树枝状PA 6的力学性能最优,MFI 为每10min 49.41g,拉伸强度为77.1MPa,断裂伸长率为85.4%,缺口冲击强度为18.2kJ /m 2,弯曲强度为129.8MPa㊂关键词:树枝状聚酰胺6㊀聚酰胺胺㊀己内酰胺㊀支化结构㊀性能中图分类号:TQ340.4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0041(2023)05-0051-04㊀㊀聚酰胺6(PA 6)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磨性,优异的耐油㊁耐溶剂㊁耐腐蚀性能及良好的表面润滑性,广泛应用于纤维㊁工程塑料㊁薄膜等领域[1]㊂但是PA 6的熔融温度范围窄,成型加工过程中流动性较差,尺寸稳定性不理想㊂在PA 6链段中嵌入支化结构可提高PA 6的流动性,改善PA 6的加工性能,是PA 6改性的研究方向之一[2-4]㊂支化PA 6通常通过共混和共聚两种改性工艺来制备㊂共聚改性通过在单体缩聚反应时加入支化剂制备支化PA 6,制备工艺简单,但是容易生成凝胶颗粒或部分交联结构的非均相产品㊂共混改性通过将PA 6预聚体与支化剂共混,然后再进行固相后缩聚制备支化PA 6,该方法的优点是易于控制其相对分子质量,流动性和整体结晶性好,能防止凝胶颗粒和交联物的生成,但与共聚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增加共混工艺步骤㊂常用的支化剂有2,2-二羟甲基丙酸㊁天冬氨酸㊁1,3,5-三(己酸)三聚氰胺㊁聚酰胺胺(PAMAM)等[5-9],其中PAMAM 是一类典型的具有树状支化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分子内部富含酰胺键㊁分子表面富含伯氨基,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满足PA 6聚合的高温条件,且自身不会分解产生杂质㊂作者以多氨基的PAMAM 为支化单体,通过与己内酰胺两步原位聚合制备了树枝状PA 6,该工艺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凝胶颗粒和交联物的生成,且制备的树枝状PA 6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已应用于波纹管领域㊂1㊀实验1.1㊀原料与试剂己内酰胺:优级品,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产;PAMAM: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脱盐水:自制;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江苏索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㊂1.2㊀仪器及设备SU801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制;Nicolet iS50型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 公司制;1515液相凝胶渗透色谱仪:美国Waters 公司制;AVANCE NEO 400MHz 核磁共振波谱仪:瑞士Bruker 公司制;ϕ1.0乌氏黏度计:上海市青浦县前明玻璃仪器厂制;DSC 200F3差示扫描量热仪:德国Netzsch 公司制;XJUD-5.5转矩流变仪:承德大华试验机公司制;RL-Z1B1熔体流动速率仪:上海思尔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制;UTM4000电子万能试验机: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㊂1.3㊀树枝状PA 6的制备将己内酰胺㊁调节剂㊁脱盐水等一起加入高压聚合反应釜内,用高纯度氮气和抽真空的方法充分交替置换3~5次后,升温至220~230ħ,保温一定时间进行预聚反应,得到PA6预聚体;再将一定量的支化单体PAMAM加入PA6预聚体,然后再缓慢升温到260~270ħ,保温一定时间,整个反应过程压力不超过0.8MPa,使预聚体进行链增长反应;聚合反应结束,通过反应釜底排料阀出料,再经切粒㊁沸水中萃取㊁干燥,即获得目标产物㊂加入PAMAM质量分数(相对于己内酰胺)为0㊁0.1%㊁0.3%㊁0.5%㊁0.6%㊁0.7%的试样分别标记为0#㊁1#㊁2#㊁3#㊁4#㊁5#㊂1.4㊀分析与测试相对黏度(ηr):按照GB/T120006.1 2009‘塑料聚酰胺第1部分:黏数测定“,于25ħ水浴加热下使用乌氏黏度计测试㊂每个试样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㊂分子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在室温下测试试样的化学组成,以氘代二氟乙酸(CF3COOD)为溶剂,四甲基硅烷(TMS)为内标;采用红外光谱仪测试试样的化学结构,扫描波数为500~4000 cm-1,分辨率为4cm-1㊂热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对试样进行测试,测试温度为50~400ħ,升温速率为10ħ/min,氮气流速为40mL/min㊂力学性能: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弯曲性能按照GB/T9341 2008测试;拉伸性能按照GB/T 1040.2/1A 2006测试;缺口冲击强度按GB/T 1043.1 2008测试㊂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采用凝胶色谱仪获得试样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 n)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D)㊂熔体流动指数(MFI):采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按照GB/T3682 2000,在230ħ㊁2.16kg载荷下测试㊂流变性能:采用转矩流变仪测试试样的表观黏度(ηa),测试温度为270ħ,剪切速率(̇γ)为0~5000s-1㊂断面形貌:将试样断裂表面进行喷金处理后,观察试样的断面形貌㊂2㊀结果与讨论2.1㊀断面形貌从图1可以看出,树枝状PA6呈现大面积较平整的脆裂形貌,未观察到凝胶杂质,这是因为树枝状PA6的制备过程采用两步聚合工艺,首先通过水解开环制备双端羧基PA6预聚体,再通过原位聚合将PAMAM接枝到PA6主链上,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凝胶颗粒和交联物的生成㊂图1㊀树枝状PA6的断面形貌Fig.1㊀Fracture morphology of dendritic PA62.2㊀分子结构从图2可以看出:在线型PA6(0#试样)的红外光谱中,在波数为3301.2cm-1和980.2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这是由N H伸缩振动产生的,在1639.9cm-1,688.3cm-1处有很强的酰胺I谱带,这是由酰胺基的C O伸缩振动引起的,在1541.5cm-1㊁928.5cm-1和1264.0cm-1处有酰胺Ⅱ的特征吸收峰,这是由C N伸缩振动和N H弯曲振动耦合引起的吸收峰;树枝状PA6与线型PA6的特征谱带基本相同,只是在3310cm-1㊁3299cm-1㊁3089cm-1和3067cm-1附近的N H吸收峰发生了蓝移,而且其峰由尖变宽,在980cm-1附近谱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树枝状PA6分子中含有的支化结构消弱了PA6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使N H 伸缩振动所致㊂图2㊀树枝状PA6的红外光谱Fig.2㊀Infrared spectra of dendritic PA61 PAMAM;2 0#试样;3 4#试样㊀㊀从图3可以看出:化学位移(δ)位于a㊁b㊁c㊁d㊁e处的峰为线型PA6归属峰;树枝状PA6除25㊀合㊀成㊀纤㊀维㊀工㊀业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第46卷了具有5个与线型PA 6相同的亚甲基氢原子归属峰外,还在δ为2.43处和3.27处出现了新的共振吸收峰,表明树枝状PA 6存在树枝状结构单元㊂图3㊀树枝状PA 6的核磁共振氢谱Fig.3㊀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of dendritic PA 61 4#试样;2 0#试样;3 PAMAM2.3㊀热性能从图4可以看出:树枝状PA 6的峰宽比线型PA 6要宽,同时树枝状PA 6的熔融峰温度要低于线型PA 6,且PAMAM 含量越大,熔融峰温度越低,这是因为树枝状PA 6中支化结构的存在发挥着异相成核剂作用,加速了PA 6的结晶过程,熔融峰更宽,加工温度范围更大,利于注塑加工㊂图4㊀树枝状PA 6的DSC 曲线Fig.4㊀DSC curves of dendritic PA 61 0#试样;2 1#试样;3 2#试样;4 3#试样;5 4#试样2.4㊀熔体流动性能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PAMAM 含量的增大,树枝状PA 6的M n ㊁ηr 减小,MFI㊁D 增大,这是因为支化结构的引入降低了分子链的缠结密度,使熔融流体体积减小,从而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熔体流动性能;当加入的PAMAM 质量分数高于0.6%时,树枝状PA 6的MFI 的增大幅度减缓,这是因为PAMAM 加入量较大时,由于PAMAM 的接枝反应与PA 6链增长反应的相互竞争,部分PAM-AM 未被接枝到PA 6主链上所致㊂表1㊀树枝状PA 6的ηr 及MFITab.1㊀ηr and MFI of dendritic PA 6试样M nD ηrMFI 1)/g 0#210891.51 3.0012.611#20975 1.65 2.8732.592#205631.692.6542.513#202231.712.5546.474#201101.812.4149.415#200671.802.3950.52㊀㊀注:1)10min㊂采用转矩流变仪进一步研究了树枝状PA 6熔体的ηa与̇γ之间的关系㊂从图5可以看出,与线型PA 6相比,树枝状PA 6的ηa 较低,且树枝状PA 6熔体ηa 对̇γ不敏感,这说明树枝状PA 6可在更低的̇γ或更低温度下进行加工㊂图5㊀树枝状PA 6的ηa 与̇γ的关系Fig.5㊀Relationship between ηa and ̇γof dendritic PA 6ʏ 0#试样;Ә 4#试样2.5㊀力学性能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PAMAM 含量的增大,树枝状PA 6的缺口冲击强度㊁断裂伸长率㊁拉伸强度㊁弯曲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原因是支化单体PAMAM 表面分布着大量活性氨基,当PAMAM 引入PA 6中时,PAMAM 表面的氨基与PA 6的端羧基发生反应,树状PAMAM 分子被接枝到PA 6主链上,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外力由PA 6主链快速传递到PAMAM 分子,因树状PAMAM 分子含有大量支化结构,外力向四周分散,能量被大量吸收,宏观上即表现为拉伸强度㊁缺口冲击强度㊁弯曲强度㊁断裂伸长率提高,但当PAMAM 加入量较大时,由于PAMAM 的接枝反35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姚亮红.树枝状PA 6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应与PA6链增长反应的相互竞争,部分PAMAM 未被接枝到PA6主链上,因而力学性能反而下降;当加入的PAMAM质量分数为0.6%时,制备的树枝状PA6的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为77.1MPa,断裂伸长率为85.4%,缺口冲击强度为18.2kJ/m2,弯曲强度为129.8MPa㊂表2㊀树枝状PA6的力学性能Tab.2㊀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endritic PA6试样缺口冲击强度/(kJ㊃m-2)拉伸强度/MPa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MPa0#14.573.271.3115.2 1#15.974.976.5123.4 2#16.675.478.9124.7 3#17.576.782.5127.3 4#18.277.185.4129.8 5#15.375.873.6119.13㊀结论a.以支化单体PAMAM和己内酰胺为原料,采用两步原位聚合工艺制备了树枝状PA6,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凝胶颗粒和交联物的生成㊂b.与线型PA6相比,树枝状PA6的熔融峰温度更低,熔融峰宽更宽㊂c.随着PAMAM含量的增大,树枝状PA6的MFI增大,但当加入的PAMAM质量分数大于0.6%时,树枝状PA6的MFI的增大幅度减缓㊂d.随着PAMAM含量的增大,树枝状PA6的缺口冲击强度㊁断裂伸长率㊁拉伸强度㊁弯曲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加入的PAMAM质量分数为0.6%时,制备的树枝状PA6的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为77.1MPa,断裂伸长率为85.4%,缺口冲击强度为18.2kJ/m2,弯曲强度为129.8MPa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沈劲锋.我国聚酰胺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展望[J].合成纤维工业,2014,37(3):48-52.[2]㊀宁春花,封春玉,张建耀.树枝状尼龙6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43(12):131-133.[3]㊀郑兴铭,胡天辉.杨克俭,等.高流动性PA6的制备及表征[J].塑料工业,2012,40(增刊1):45-47.[4]㊀张帆,周立,刘耀驰,等.一种含树枝单元的高流动性PA6的原位聚合及性能测试[J].高分子学报,2008(3):288-291.[5]㊀吴江渝,徐美英,黄维哲,等.新型聚酰胺胺树形分子的合成及表征[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35(5):47-51. [6]㊀陈智慧,柳鑫华,韩婕,等.多支化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7,37(7):51-54.[7]㊀章昌华,胡剑青,涂伟萍.树枝状聚酰胺胺与线形聚合物共混的研究[J].热固性树脂塑料,2006,21(6):42-44. [8]㊀王鹤童.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盐科学与化工,2018,47(5):16-20.[9]㊀王坚,程树军,龚飞荣.树枝状大分子改性聚乙二醇生物材料的制备与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9,37(9):58-60,88.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dendritic PA6YAO Lianghong(SINOPEC Hunan Petrochemical Co.,Ltd.,Yueyang414014)Abstract:Dendritic polyamide6(PA6)was prepared from branched monomer polyamide amine(PAMAM)and caprolactam by two-step in-situ polymerization.The fracture morphology,molecular structure,thermal properties,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endritic PA6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step in-situ polymerization process over-came the formation of gel particles and crosslink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compared with linear PA6,dendritic PA6had a lower melting peak temperature and wider melting peak;the melt flow index(MFI)of dendritic PA6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AMAM content,but the increase in MFI of dendritic PA6slowed down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PAMAM added was higher than0.6%,and the notch impact strength,elongation at break,tensile strength and bending strength of dendritic PA6 showed a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PAMAM content;and the prepared dendritic PA6exhibi-ted the optimal mechanical properties,including an MFI of49.41g per10min,tensile strength of71.1MPa,elongation at break of43.6%,notch impact strength of18.2kJ/m2and bending strength of129.8MPa,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PAMAM added was0.6%.Key words:dendritic polyamide6;polyamide amine;caprolactam;branched structure;properties45㊀合㊀成㊀纤㊀维㊀工㊀业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第46卷。

树枝状聚酰胺—胺的合成、改性及在固色中的应用

树枝状聚酰胺—胺的合成、改性及在固色中的应用

树枝状聚酰胺—胺的合成、改性及在固色中的应用树枝状聚酰胺-胺的合成、改性及在固色中的应用摘要:树枝状聚酰胺-胺作为一种新型有机材料,具有分子结构枝状、表面易修饰、空间结构多样等独特特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树枝状聚酰胺-胺的合成方法、改性技术以及在固色中的应用。

1. 引言树枝状聚酰胺-胺,作为一类具有枝状三维体络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稳定性好、表面活性高、扩散能力强、空间结构多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染料等领域。

其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一步法、二步法等,其中一步法的反应步骤较简单,但反应时间较长;二步法则反应时间较短,但步骤较多。

改性技术包括表面修饰、交联改性等,可提高树枝状聚酰胺-胺的性能和稳定性。

2. 树枝状聚酰胺-胺的合成2.1 一步法合成一步法合成树枝状聚酰胺-胺的主要步骤包括原料选择、单体反应、开合反应等。

原料选择通常选择二胺和二酸酐作为主要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生成树枝状聚酰胺-胺。

在实验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摩尔比等因素会对合成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2.2 二步法合成二步法合成树枝状聚酰胺-胺的主要步骤包括前驱体合成和转化反应。

前驱体合成通常选择聚酰胺-酰胺作为中间产物,通过加入二胺并进行转化反应,生成树枝状聚酰胺-胺。

该方法反应时间较短,但步骤较多。

3. 树枝状聚酰胺-胺的改性3.1 表面修饰树枝状聚酰胺-胺的表面修饰可通过化学修饰和物理修饰两种方法。

化学修饰方法包括共价键修饰和离子键修饰,可通过改变表面基团类型、引入功能基团等来实现表面改性,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物理修饰方法包括等离子体修饰和表面溶出等,通过改变材料表面形貌和表面能等,实现表面改性。

3.2 交联改性交联改性可提高树枝状聚酰胺-胺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交联改性可通过引入交联剂或者进行交联反应来实现。

交联剂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交联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

4. 树枝状聚酰胺-胺在固色中的应用树枝状聚酰胺-胺作为一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和固色效果,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染色中。

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

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

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
聚酰胺-胺(PAMAM)是一种树枝状聚合物,其结构从中心核向外发散,类似于树形。

它具有大量的胺基、酰胺基和碳基等功能基团,随着代数的增大,其结构出现孔洞。

这种聚合物的特性在于,它可以通过其末端功能基团与靶分子或靶分子进行结合,然后进行表面修饰,从而得到载体分子。

此外,PAMAM树枝状聚合物的制备一般采用发散法,即从中心核向外发散而成。

例如,以PAMAM表面的伯胺基对氨酸乙酯盐酸盐的酯基进行氨解的方法,对PAMAM表面进行组氨酸化修饰。

具体的制备过程是:将1.0克PAMAM G4溶于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然后加入PAMAM G4表面胺基5倍摩尔量的2-羟基吡啶,搅拌均匀后,再加入PAMAM G4表面胺基5倍摩尔量的组氨酸乙酯盐酸,在磁力
搅拌下40℃下连续反应48小时,然后经透析和冷冻干燥得到终产品——组氨酸修饰的聚酰胺-胺型树状高分子(His-PAMAM G4)。

经修饰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作为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经修饰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作为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经修饰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作为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洋李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几十年来,树枝状聚合物在从材料科学到生物医药诸多领域中都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其中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是研究最多的一类树枝状聚合物分子。

本文综述了经修饰的聚酰胺-胺作为肿瘤治疗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药物载体;肿瘤治疗;综述因为受到生活环境以及工作压力共同作用,癌症的发病率一直在持续的增长中,它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

以往,在治疗癌症中,主要的治疗是针对消灭癌化细胞而言的,不过这些药效在针对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常常在治疗中不仅杀死了癌细胞同时也对人体造成很大的损伤,所以强点针对作用的药物已经引起医学界愈发的重视。

几十年来,树枝状聚合物在从材料科学到生物医药诸多领域中都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其中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poly amido amine dendrites,聚酰胺-胺)是研究最多的一类树枝状聚合物分子。

聚酰胺-胺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抗肿瘤药物的缓释、靶向制剂等领域显示了极大的优势。

1 聚酰胺-胺载体聚酰胺-胺属于多分子的合成生物,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被研究出来的。

它独特的形态让它具备了特有的功能特质。

通过对其一系列的处理,能够完成与基因以及抗体等的连接作用;聚酰胺-胺的内部有一个空的腔室,通过这一组织结构能够很好的装载药物分子,从而完成对药物的运输工作。

随着生物技术以及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聚酰胺-胺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 经修饰的聚酰胺-胺纳米载体在癌症中的应用治疗癌细胞药物在医学界的应用历史已经有几十年了,它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癌细胞的控制及消灭有着一定的功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的应用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

这种药物在人体内,无法很好的针对病变位置,在使用过程中会出在大范围的扩散,假如想在病变位置得到一定的药效就必须增大使用量,这对于人体有着很大的损害。

凝胶法

凝胶法

1、方法:采用溶胶 - 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多孔吸附材料,即硅胶负载的低代氨基封端聚酰胺胺(PAMAM)(G1.0)2、具体实施方案:导向剂和四乙氧基硅烷(TEOS)作为交联剂。

通过发散方法制备含有PAMAM树枝形大分子(G1.0)的含二氧化硅的前体3、表征手段: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多孔分析,X 射线衍射和13C魔角旋转核磁共振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4、影响因素:官能团的含量,其结构上的孔导向剂和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质5、实验部分:1)、材料: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ES)、四乙氧基硅烷(TEOS)、使用前蒸馏出丙烯酸甲酯(MA),甲苯和乙二胺(EDA)2)、聚酰胺 - 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制备:制备G0.5 PAMAM: 38mL重蒸制的MA溶解在40mL甲醇和35mL APES的40mL甲醇溶液中。

MAES中的氨基与MA中的酯基的摩尔比约为2:5。

在氮气氛下,在0℃的磁力搅拌下,在2小时内将APES溶液滴加到MA溶液中。

将混合物再搅拌0.5小时,然后在氮气氛下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

然后通过旋转蒸发器在40℃下蒸发溶剂和过量的MA,得到G0.5PAMAM。

制备G1.0 PAMAM。

:在氮气氛下,将115mL EDA溶解在120mL甲醇和25g G0.5PAMAM的30mL甲醇溶液中。

酯基和氨基的摩尔比约为1:25。

然后,在0℃,磁力搅拌下,在4小时内将G0.5 PAMAM溶液滴加到EDA溶液中。

将混合物再搅拌0.5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96小时。

之后,首先在40℃的真空蒸馏下蒸发溶剂,然后使用甲苯和甲醇的共沸物在70℃下通过旋转蒸发器除去过量的EDA。

由此获得产物G1.0 PAMAM。

3)硅胶负载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制备。

AMAM-TEOS-X的制备(X = 2,4,6,10)。

通过PAMAM树枝形大分子(G1.0)和TEOS的共缩合制备硅胶负载的PAMAM树枝状聚合物吸附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卷 第2期化 学 研 究V ol.15 N o.2 2004年6月CHE MIC A L RESE ARCH Jun.2004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2胺的合成与性能李 杰,王 俊,王天凤,刘立新(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化工系,黑龙江大庆163318)摘 要:采用发散合成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的1.0~3.0代的系列树枝状高分子聚酰胺2胺(PAM AM).采用IR、核磁共振、端基分析对PAM 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AM AM水溶液的表面活性及其对难溶药物水杨酸的增溶能力.结果表明:半代PAM AM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整代PAM AM几乎没有表面活性,表面活性主要与PA2M AM的端基结构有关;PAM AM对难溶药物水杨酸具有增溶作用,增溶能力随代数和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增溶方式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不同.关键词:树状大分子;聚酰胺2胺;合成;表面张力;增溶中图分类号:O633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11(2004)02-0031-04 Synthesis and Perform ance of Dendrimer PolyamidoamineLI Jie,W ANGJun,W ANG T ian2feng,LI U Li2xin(Departmend o 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163318,H eilongjiang,China)Abstract:A series of1.0~3.0G dendrimers(PAMAM)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divergent method withethylenediamine as core.The structure of PAMAM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NMR,terminal analysis.The surface activity of their aqueous s olution and their s olubilization to water ins oluble salicylic acid havebeen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PAMAM of half2generation possesses certain surface activity,while PAMAM of integer2generation possesses hardly any surface activity.The surface activity of PAMAMaqueous s olution is related to their terminal groups.PAMAM have certain s olubilization on water ins olublesalicylic acid.The s olubilization magnitude increases with the build2up of PAMAM mass concentration orgeneration,and their s olubilizing patter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raditional surfactant.K eyw ords:dendrimer;polyamidoamine;synthesis;surface tension;s olubilization 树枝状高分子(dendrimer)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开发的一类新型合成高分子[1].由于树枝状高分子的内部具有空腔,外部含有大量的功能基团,具有携带难溶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能力,所以,它在药物输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3].本实验采用“发散合成法”[1]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core)的1.0~3.0代端基为胺基的树枝状高分子聚酰胺2胺(PAMAM)1在对PAMAM进行表征的基础上,考察了PAMAM水溶液的表面活性和其对难溶药物的增溶作用.1 实验部分111 原料与试剂乙二胺,AR,沈阳市东兴试剂厂;丙烯酸甲酯,AR,沈阳市新西试剂厂;甲醇,AR,黑龙江省阿城化学试剂厂;甲苯,AR,哈尔滨市化工试剂厂;乳化剂OP27,天津助剂厂.1.2 仪器与测试红外光谱用403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液膜法测定;端基分析用Z D22型自动电位滴定计测定;核磁共振采用美国Varian NOVA400MH z核磁共振仪,C DCl3为溶剂,13C的观测频率为399.716MH z.PAMAM的增溶性能采用UV23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表面活性用滴体积法测定.113 PAMAM的合成收稿日期:2003-09-01.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课题(10511121).作者简介:李杰(197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油田化学.1)将9.0g (0.15m ol )乙二胺和32g (1.0m ol )甲醇加入到带有磁力搅拌子、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25℃搅拌条件下,采用滴液管滴加103.2g (1.2m ol )丙烯酸甲酯,反应24h.在22℃,133Pa 的压力下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甲醇和过量的丙烯酸甲酯,得到0.5代(0.5G )PAMAM ,产率为99.7%.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 2CH 2CH 2NH 2+4CH 2CHCOOCH 3NCH 2CH 2N CH 3OOCCH 2CH 2CH 3OOCCH 2CH 2CH 2CH 2COOCH 3CH 2CH 2COOCH 3 2)将20.2g (0.05m ol )0.5代PAMAM 和64g (2.0m ol )甲醇加入到带有磁力搅拌子、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25℃搅拌条件下,采用滴液管滴加72g (1.2m ol )的乙二胺,反应24h.在72℃,266Pa 的压力下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甲醇和过量的乙二胺,得到1.0代(1.0G )PAMAM ,产率为99.9%.化学反应方程式为:0.5G +4NH 2CH 2CH 2NH 24CH 3OH +NCH 2CH 2NNH 2CH 2CH 2NHOCCH 2CH 2NH 2CH 2CH 2NHOCCH 2CH 22CH 2CONHCH 2CH 2NH 2CH 2CH 2CONHCH 2CH 2NH 2 (1.0G ) 3)分别按1)和2)的加料比例和操作条件,重复Mickeal 加成和酰胺化缩合反应,则分别合成了1.5代、2.0代、2.5代、3.0代的PAMAM ,其中1.0,2.0和3.0代PAMAM 的收率均达到98%以上[5].图1 3.0代PAM AM 的红外光谱图Fig.1 I nfra 2red spectrogram of 3.0G PAMAM 2 结果与讨论2.1 红外光谱表征由于整代产品1.0~3.0的核心和端基相同,只是支化代不同,所以整代产品之间的结构相近.目前尚未有PAMAM 的标准谱,图1是3.0代PAMAM 的红外光谱图.图1中:3357.46cm -1为N —H 的吸收峰;2942.84和2869.56cm -1为2CH 22的特征吸收峰,即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463.71cm -1处的吸收峰为2CH 22的弯曲振动吸收峰;1643.05和1558.20cm -1是酰胺基的特征谱带,分别称酰胺Ⅰ和酰胺Ⅱ谱带[4],即分别为羰基的伸缩振动(νC =O )吸收峰和(δNH +νCN );而1199.51和1126.22cm -1分别为伯胺和叔胺的伸缩振动峰(νC —N ),这两个吸收峰均较弱.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3.0代PAMAM 分子中含有2NH 2、2CH 22、2C ONH 2等特征基团,与理论上的结构相符.2.2 端基分析由于整代产品1.0~3.0代的端基均为胺基,所以可以采用电位滴定法进行滴定,测定第一和第二等当点的盐酸用量,就可以计算出分子外部的伯胺基和内部的叔胺基比值X ,而X 的理论值可以通过分子结构计算出来,以乙二胺为核1.0、2.0和3.0代PAMAM 分子X 的理论值分别为2.00、1.33和1.14.实验结果列于表1.表1 PAM AM 的端基电位滴定结果T able 1 R esults of PAMAM terminal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G eneration1.0G2.0G3.0G First equivalent point V 1(HCl )/m L11.114.613.6Second equivalent point V 2(HCl )/m L16.624.525.2Calculated value X c2.02 1.39 1.17Theoretical value X t 2.00 1.33 1.14 从表1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对端基的电位分析,计算分子外部的伯胺基和内部的叔胺基比值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说明所合成的PAMAM 与实际分子结构相符.32 化 学 研 究2004年2.3 核磁共振采用Varian NOVA 400MH z 核磁共振仪,以C DCl 3为溶剂,1.0~3.0代树枝状聚合物13C 的化学位移的测定结果列于表2.表2 树枝状大分子PAM AM 的13C 化学位移※T able 2 13C chemical shift assignments of PAMAM支化代 化学位移δ1.0G(a )51.4,(b )50.2,(c )33.9,(d )42.1,(e )40.8,(NC =O )172.22.0G (a )52.3,(b )49.6,(c )33.3,(d )41.9,(e )41.0,(f )50.0,(g )33.7,(h )41.9,(i )40.7,(内部NC =O )172.0,(外部NC =O )172.33.0G (a )51.5,(b )49.1,(c )33.4,(d )42.1,(e )41.3,(f )50.2,(g )33.9,(h )42.1,(i )40.7,(j )49.4,(k )32.3,(l )42.2,(m )41.3,(内部NC =O )172.1,(中间NC =O )172.4,(外部NC =O )172.5,(OCH 3)52.5,(C =O )172.6 ※ C 原子是从分子的内部向外按a 、b 、c 、d 、e ……顺序排列核磁共振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分子中的所有的碳原子都进行了合理的归属,体现出了分子结构具有相似性的特点,与T omalia 的测定结果完全相符[1].2.4 表面活性图2 30℃时PAM AM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Fig.2 Surface tension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PAMAM at 30℃考察了不同代树状大分子PAMAM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见图2.图2是半代PAMAM 水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0℃时,半代树状高分子0.5G 、1.5G 、2.5G PA 2MAM 的ρ(PAMAB )=0.01g/m L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纯水(表面张力为72.42mN/m )相比分别下降为64.00、55.08、49.99mN/m ,说明半代PAMAM 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但是表面活性并不很强.半代PAMAM 具有表面活性的原因是其由亲水和疏水两种结构单元组成,亲水单元为内部的羰基和胺基,疏水单元为内部的碳氢链和表层的甲基.半代PAMAM 的表面活性随着代数的增大而增强,主要是因为高代表层疏水基团-CH 3数目增加,范德华力作用使基团排列更加紧密;同时,裸露在外部的亲水基团(如羰基等)减少,这两个因素均使得树状高分子的亲水性降低,在空气2水界面聚集能力提高,表现为表面活性增强.同时还测定了30℃时1代、2代、3代PAMAM 高分子水溶液的表面张力(0.02g/m L 时分别为66.4mN/m ,66.6mN/m ,67.0mN/m ),它们基本上没有表面活性,原因是其最外层基团是2C ONH 2,亲水性很强,以致不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图3 PAM AM 对水扬酸的增溶曲线Fig.3 Solubilization curve of PAMAM onsalicylic acid 2.5 增溶性能考察了不同代树状大分子PAMAM 对难溶药物水杨酸的增溶能力,结果见图3.实验结果表明,半代PAMAM 对水杨酸表现出增溶作用.水杨酸在25℃水中溶解度为2.17mg/m L ,在0.01m ol/L 的2.5G PAMAM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加为12.35mg/m L.PAMAM 增溶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溶液中的每个PAMAM 分子在单独对模型药物分子起着增溶作用;同时代数越高增溶能力越大,这是因为随着代数的增加,PAMAM 内部的空间也增大,可容纳的客体分子也越多.PAMAM 的增溶作用与传统增溶方式不同[5],PAMAM 的增溶作用不受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而且增溶模型的溶解度与PAMAM 呈线性关系,说明PAMAM 分子之间没有形成聚集体,PAMAM 在水中以单分子胶束形式存在[6-7].第2期李杰等: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2胺的合成与性能333 结论采用“发散合成法”合成了树枝状高分子PAMAM ,分子结构表征结果与理论结构完全相符.端基为酯基的半代PAMAM 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端基为酰胺基的整代PAMAM 几乎没有表面活性,表面活性主要与PAMAM 的端基结构有关.树状大分子PAMAM 对难溶药物水杨酸具有增溶作用,增溶能力随代数和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增溶方式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不同.参考文献:[1]T omalia D A ,Baker H ,Dewald J ,et al.A new class of polymers :starburst 2dendritic macrom olecules[J ].Polym J (Tokyo ),1985,17:117-132.[2]Omayra L ,Jesus P D ,Fr échet J M J ,et al.N ovel polymeric system for drug delivery[J ].Polym Mater Sci Eng ,2001,84-218.[3]T wyman L J.The synthesis of water s oluble dendri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possible drug delivery systems[J ].Tetrahedron Letter s ,1999,40:1743-1746.[4]王宗明.实用红外光谱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1284-286.[5]赵国玺.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184-193.[6]Newkome G R ,Y ao Z Q ,Baker G R ,et al.Cascade m olecules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enzo[9]32arborol[J ].J Am ChemSoc ,1986,108:849-850.[7]Vanhest J C M ,Delnoye D A P ,Baars M W P L ,et al.P olystyrene 2dendrimer am phiphic block copolymers with a generation 2dependentaggregation[J ].Science ,1995,268:1592-1595.(上接第27页) 从表2可知,先加无机混凝剂,后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比先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再加无机混凝剂效果好,其Z eta 电位更易达到零电点.先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再加无机混凝剂与只加高分子絮凝剂相比较,发现Z eta 电位的变化很小.这是因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率先与颗粒表面吸附,无机混凝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过程受阻.由此可见,处理压裂酸化等油田作业废水时,加药顺序宜无机混凝剂先加,有机絮凝剂后加.3 结论(1)酸性条件下,废水的Z eta 电位(绝对值)比碱性条件下要小.因此,油田作业废水适合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絮凝处理.(2)投加带正电荷的无机混凝剂对体系Z eta 电位影响较为明显.随无机混凝剂加量的增大,逐步中和了原水中胶体的负电荷,减少了离子间的排斥力,增加了颗粒之间的吸附,使这些颗粒脱稳,形成矾花.当混凝剂过量时,水中的离子带正电荷,又增加了离子之间的排斥力,不易形成大矾花.只有当投加量适当时,混凝处理效果较好.在PAC 、PFS 和PFSS 三种无机混凝剂中,PFSS 的混凝效果最好.(3)阳离子絮凝剂CPAM 使废水颗粒表面Z eta 电位向正方向移动,并达到零电点,中和颗粒表面负电荷.阴离子絮凝剂PHP 使废水颗粒表面Z eta 电位向负方向移动.非离子絮凝剂PAM 使废水颗粒表面Z eta 电位绝对值下降,但变化较小.由于废水初始Z eta 电位为负值,因此考虑投加阳离子絮凝剂CPAM 较为合适.(4)在油田废水处理中,宜无机混凝剂先加,有机絮凝剂后加.这种加药次序有利于絮凝处理,可明显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参考文献:[1]王蓉沙,周建东,刘光全.钻井废弃物处理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0.[2]万里平,孟英峰,赵立志.探井残余压裂液破胶降粘方法的研究[J ].环境工程,2002(增刊):344-346.[3]万里平,刘宇程.氧化2吸附法联合处理油田酸化废水[J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1,11(2):33-34.[4]万里平,赵立志.气田水无机混凝剂的筛选实验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2,31(6):331-335.34 化 学 研 究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