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系统基础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1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第一章信息系统基础1.基本概念(P4)信息系统是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输入、处理、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如下图。
从信息系统的定义可知,信息系统是一个专门的系统,它通常是一个为组织或企业的各层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的系统。
2.电子政务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P13)孤岛式计算机系统阶段、初级互联阶段和公共服务阶段(1)孤岛式计算机系统阶段:是早期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其特点是以部门划分,各级部门之间没有数据往来,只为部门内部提供信息服务。
(2)初级互联阶段:孤岛式的计算机系统联成网络并组成大型的数据中心,实现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了统一的政府公共应用平台、公共数据库等。
(3)公共服务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运行模式是通过公共的IT基础设施满足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逐渐建立较完善的电子政务。
第二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P19)(1)系统规划阶段: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起始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规划,其中包括确定拟建系统的总体目标、功能、大致目标和粗略估计所需资源,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及资源和应用环境的约束,把规划的系统建设内容分解成若干开发项目,以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
同时包括研究建设拟建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的选择以及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2)系统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定系统总体方案和开发项目的安排,分批进行系统开发。
(3)系统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以系统分析中的新系统逻辑方案为依据,惊醒总体结构设计和代码设计、数据逻辑与物理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等详细设计,提出系统详细设计方案,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和组成要素

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和组成要素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企业管理、科学研究还是个人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和应用。
本文将就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和组成要素展开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一、介绍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数据、网络和人员组成的一个整体,用于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以支持业务活动和决策制定。
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多层次的架构和多个组成要素。
二、基本架构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硬件层、软件层和用户层。
硬件层是信息系统的物理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
计算机通常由主机和外围设备组成,主机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构成,外围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
网络设备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提供数据传输和通信功能。
存储设备用于存储信息数据,如硬盘、光盘和磁带等。
软件层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用于控制和管理硬件资源,实现信息处理和业务功能。
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等,用于提供计算机运行环境和支持应用软件的执行。
应用软件是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的,涵盖各个领域的具体业务应用,如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科学计算和图形设计等。
用户层是信息系统的最终目标和服务对象,包括各级管理人员、业务操作人员和最终用户。
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系统获取和分析各类报表和决策支持信息,用于管理和决策。
业务操作人员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和业务处理,如订单录入、库存管理和销售分析等。
最终用户通过信息系统获取各类信息和服务,如在线购物、社交媒体和网上银行等。
三、组成要素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数据、网络和人员。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重要资源,是信息处理和决策制定的基础。
数据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结构化数据具有明确的格式和组织方式,易于存储和处理,如数据库中的表格和字段。
非结构化数据没有明确的格式和组织方式,难以存储和处理,如文字、图片和视频等。
1、信息系统基础

一、信息系统的概念面向管理是信息系统的显著特点。
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系统实现的基础条件三者的结合产生现实的信息系统。
二、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信息系统具有数据的输入、传输、存储、处理、输出等基本功能。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使用层次方框图、Warnier图、用例图和IPO图。
三、信息系统的分类(1)以数据环境分类可以把信息系统分为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
(2)以应用层次分类一个组织的管理活动可以分为四级,分别是战略级、战术级、操作级和事务级。
与此相对应的,信息系统也分为战略级信息系统(使用者都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战术级信息系统(企业中层经理及管理部门)、操作级信息系统(服务型企业的业务部门)和事务级信息系统(企业的管理业务人员)。
(3)以信息服务对象分类企业中的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面向作业处理的系统、面向管理控制的系统和面向决策计划的系统。
面向作业处理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事务处理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
面向管理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知识工作支持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面先经过决策计划系统包括:决策支持系统,战略信息系统、管理专家系统。
四、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五个阶段。
(1)系统规划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及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分析报告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总体规划阶段交付的文档。
(2)系统分析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基本组成通常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网络和人员等几个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硬件部分硬件是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硬件组成部分:1. 计算机计算机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处理和存储数据。
计算机通常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计算机的性能和配置决定了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2. 服务器服务器是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和应用程序的专用计算机。
服务器通常具有高性能的处理器、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和可靠的网络连接。
3.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它们用于连接和管理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网络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4. 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用于存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
常见的存储设备包括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磁带库等。
存储设备的容量和性能决定了信息系统可以处理和存储的数据量。
软件部分软件是信息系统的逻辑组成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等。
以下是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基础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资源。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Mac OS和Linux等。
2.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根据用户需求而编写的软件,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
常见的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设计软件、数据库软件等。
3. 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
数据库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高效的数据检索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软件包括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数据部分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各种类型的信息和记录。
以下是数据的一些重要特点和组成部分:1. 数据类型数据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结构化数据是按照特定格式和模式组织的数据,如表格、数据库记录等;非结构化数据指没有明确结构和格式的数据,如文本、音频和视频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答案(第二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答案(第⼆版)第⼀章信息系统基础⼀、简答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有什么区别?信息的本质是什么?答:信息,⼀般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或情报。
信息与数据具有内在的联系。
数据是记录在⼀定介质上并可鉴别的符号,数据是⽆意义的符号,信息则是蕴含意义的符号。
数据是信息加⼯的原材料,信息是数据加⼯的结果。
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运⾏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2.什么叫系统?可以从哪个⽅⾯对系统进⾏分类?答: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要素结合为具有特定⽬标、特定功能,并处于⼀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
从系统的复杂程度划分:简单的、中等的、复杂的和超复杂的系统。
从抽象程度划分:概念系统、逻辑系统、物理系统(也叫客观系统)。
从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划分: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3.简述管理的概念答:管理是对⼀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标和履⾏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管理的⽬的是实现组织的⽬标。
4.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答:是技术管理模式、经济管理模式、⼈⽂管理模式。
⼆、填空题1.(数据)是⽆意义的符号,(信息)是蕴涵意义的符号。
2.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3.信息的特征有:承载性、(层次性)、传输性、(共享性)、加⼯性和时效性。
4.从逻辑层次看,可以把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信息)三种类型。
5.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要素)结合为具有特定⽬标、特定功能,并处于⼀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
6.系统的特性是指具有⽬的性、(相关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种。
7.管理的职能有决策、(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和激励等六个⽅⾯。
三、选择题1.下⾯说法正确的是(D)A.数据就是数字 B.数据就是信息C.数据是加⼯之前的信息 D.信息是数据加⼯的结果2.下⾯哪个不属于信息的特征?(D)A.承载性B.传输性C.层次性D.独享性3.下⾯不属于系统特性的是(B)A.⽬的性B.功能性C.层次性D.适应性4.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管理职能⽅⾯考题(决策是管理的核⼼)A.决策是企业的核⼼ B.从时间性可以把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C.组织结构也被称为组织机构 D.激励有直接满⾜和间接满⾜两种⽅法5.下⾯哪⼀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模式?(D)A.技术管理模式 B.经济管理模式 C.⼈⽂管理模式 D.社会管理模式6.下⾯哪⼀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五⼤要素?(A)A.信息资源管理的应⽤B.信息资源管理的架构C.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D.信息资源管理的环境四、论述题1.谈谈信息资源管理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作⽤答:信息资源是指⼈类社会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内容,按照某种⽅法和规律,经加⼯处理有序化并⼤量积累后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题库1-2-10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题库1-2-10问题:[单选]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将市场营销的科学管理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集成在软件上,能够帮助企业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
以下关于CRM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销售自动化是CRM系统中最基本的模块B.营销自动化作为销售自动化的补充,包括营销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计划结果分析等C.CRM系统能够与ERP系统在财务、制造、库存等环节进行连接,但两者关系相对松散,一般不会形成闭环结构D.客户服务与支持是CRM系统的重要功能。
目前,客户服务与支持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呼叫中心和互联网来实现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将市场营销的科学管理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集成在软件上,能够帮助企业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
在客户管理系统中,销售自动化是其中最为基本的模块,营销自动化作为销售自动化的补充,包括营销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计划结果分析等功能。
客户服务与支持是CRM系统的重要功能。
目前,客户服务与支持的主要手段有两种,分别是呼叫中心和互联网。
CRM 系统能够与ERP系统在财务、制造、库存等环节进行连接,两者之间虽然关系比较独立,但由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会形成一定的闭环反馈结构。
问题:[单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挖掘和()的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活动。
A.业务流程B.IT基础设施C.数据架构D.规章制度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通过IT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维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这个过程中业务流程的管理与知识的挖掘是重要的活动。
因为在进行信息化过程中,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得企业原本手工化的业务流程需要优化,从而适应计算机化的快速处理。
同时从企业已积累的资源库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这些知识的挖掘,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问题:[单选]ERP中的企业资源包括()A.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B.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C.物流、资金流和工作流D.资金流、工作流和信息流本题考查信息化中ERP的相关知识。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初级)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初级) 1. 介绍信息系统
- 定义及重要性
- 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2. 数据和信息
- 数据和信息的区别
- 数据的组织和存储
-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3. 硬件和软件
- 计算机硬件组件(CPU、内存、存储设备等)
-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 系统软件和实用程序
4. 网络和互联网
- 网络基础知识
- 互联网和万维网
- 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
5. 信息安全
- 保护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 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
- 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控制
6. 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
- 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的影响
- 信息系统的社会影响
7. 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 新兴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未来信息系统的展望
以上是一个初级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的大纲,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内容深度和侧重点。
旨在让初学者对信息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 现城市规划、建设、管
理等领域的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
通过农业物联网、农业 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
量。
教育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
建设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实 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
智慧教育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个性化 教学和智能评估。
在线教育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在线课程 等教学活动。
了新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云计算与信息系统
云计算在信息系统中的应 用
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信息系统实现更加灵活 和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通过将数据和应 用程序部署在云端,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和远 程访问,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云计算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信息系统的 形态和功能。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信息系统 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资源管理和调度,提 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云计算的引 入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挑战,需要加强
04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护
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01 02
信息系统安全定义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软件 和硬件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修改或销毁,同时保 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
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资产, 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商业机密保护。
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
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和识别网络中的异常行 为和恶意攻击,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保护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 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和 篡改数据。
信息系统技术基本知识

信息系统技术基本知识信息系统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和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掌握信息系统技术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在数字化时代中进行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与网络、数据库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一、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是信息系统技术的核心工具。
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各种硬件设备的功能以及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首先,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内存和硬盘等。
输入设备如键盘和鼠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和打印机用于显示和输出计算机处理的结果。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如Windows和Linux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接口和文件管理功能。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
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系统的基础,它使得各个计算机可以互相连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输。
我们需要了解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概念和特点,掌握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使用方法。
此外,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技术也是必要的,如TCP/IP协议、HTTP协议和SSL加密等。
二、数据库管理数据库是信息系统中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关键部分。
了解数据库管理的基本知识对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如表、字段和记录等。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结构化的方式存储数据,并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查询和操作。
其次,了解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这些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用于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安全和性能。
此外,了解非关系型数据库也是必要的。
非关系型数据库采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如文档型、键值对和列族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处理需求。
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

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通过数据输入、加工、存储和输出,以实现信息的获取、储存、传递和处理为主要功能的系统。
它是在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展管理、决策和控制的一种系统,通常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过程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硬件信息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和外部设备。
计算机设备是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主机、终端、打印机等。
网络设备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光纤等。
外部设备用于与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包括扫描仪、摄像头、传感器等。
二、软件信息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应用软件是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并安装的软件,包括办公软件、设计软件等。
三、数据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本元素,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可以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经过加工和处理后,再通过输出设备输出给用户。
数据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
四、人员人员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系统管理员、开发人员和用户等。
系统管理员负责信息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维护工作。
开发人员负责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
用户是信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他们使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输入、查询、分析和决策等工作。
五、过程过程是信息系统实现功能的一系列操作和步骤,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输出等。
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经过处理和计算后,将结果存储在数据库中或输出给用户。
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硬件/软件/数据/人员/过程```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过程。
这五个基本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将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

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用来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而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决定其功能和效能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信息系统。
一、硬件设备硬件设备是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
它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计算机是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硬件设备,它用于处理和存储数据。
服务器则用于提供各种服务,例如网站托管、数据库管理等。
网络设备则负责将各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互联网。
二、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它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系统等。
操作系统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它提供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服务。
应用软件则是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数据库系统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大量数据。
三、数据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
数据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信息,例如文件、图片、音频、视频等。
在信息系统中,数据通过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进行转换和传递。
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产生有用的信息,为决策和问题解决提供支持。
四、人员人员是信息系统实施和运维的重要组成要素。
合适的人员资源能够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信息系统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软件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
他们负责系统的维护、升级、开发和安全保障等工作。
五、流程流程是信息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它决定了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方式。
通过规定和优化流程,信息系统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流程管理包括流程设计、流程控制、流程优化等,它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风险。
六、安全性安全性是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
信息系统需要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常见的安全措施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信息系统还需要及时更新补丁、备份数据、预防网络攻击等,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SSA&D): 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
6、喷泉模型: 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作为驱动的模型,适合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使软件开发过程自下而上周期的各阶段是相互迭代和无间隙的特性。 优点:模型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是可以提高
软件项目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适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缺点: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
七大部分: 1、计算机硬件系统 2、计算机软件系统 3、数据及其存储介质 4、通信系统 5、非计算机系统的收集信息、处理设备 6、规章制度 7、工作人员 信息系统的结构: 概念结构: 信息系统从概念上来看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等四大部分组成。 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包括组织内部和外界环境中的信息。 信息处理:进行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为各类管理人员(即信息用户)提供信息服
5、螺旋模型: 采用一种周期性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开发,结合原型方法和瀑布模型:每一周期都包括 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评审 4 个阶段,进行迭代。 优点:客户始终参与,和管理层有效交互;强调风险分析,使得开发人员和用户对每 个演化层出现的风险有所了解。 缺点: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及时 标识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交付时间。 适用于:庞大、复杂并具有高风险的系统。
人员,因此不利于项目的管理;此外这种模型要求严格管理文档,使得审核的难度加 大,尤其是面对可能随时加入各种信息、需求与资料的情况。 适用于: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软件开发项目。
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一、引言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企业、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依赖于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存储和传输。
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系统,本文将深入探讨其基本构成。
二、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硬件基础设施:这是信息系统的物理部分,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等。
这些硬件设备为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物理支持。
2.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负责管理硬件资源、提供基础服务;应用软件则针对特定任务或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如办公软件、财务软件等。
3.数据: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
它可以是结构化的(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
数据是信息系统处理、传输和存储的基本单位,是信息系统价值的体现。
4.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连接信息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桥梁。
它负责数据的传输,使得不同地理位置的设备可以共享和交换信息。
通信网络可以是局域网、广域网或互联网,根据信息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类型和协议。
5.人:人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系统设计和维护的决策者。
用户通过信息系统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实现特定的业务目标或任务。
同时,专业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6.政策与法规:除了上述技术要素,政策与法规也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指导和规范,确保信息系统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运行。
三、结论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由硬件基础设施、软件系统、数据、通信网络、人员以及政策与法规等多个要素构成。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使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
在当今社会,对信息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对于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各行业的业务管理者和决策者也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系统的实现离不开基本原理和合理的架构设计。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指建立信息系统所需遵循的原则和基本规则。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信息系统基本原理:1. 数据和信息的区别:数据是指无序的、原始的事实和数字,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组织后的有用结果。
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将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和管理。
2. 数据的收集和存储:信息系统需要根据特定的需求收集并存储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手动输入、传感器、数据库等方式收集,并存储在合适的媒体中,如硬盘、云存储等。
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信息系统需要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可以包括排序、过滤、计算、统计等操作,分析可以包括趋势分析、关联分析等。
4. 信息的呈现和传递:信息系统需要将处理后的信息以适当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并支持信息的传递。
信息呈现可以包括报表、图表、可视化界面等形式,传递可以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以上原理是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保证。
二、信息系统的架构信息系统的架构是指将各个组成部分组织起来以实现预定目标的结构和配置。
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信息系统需要基于一定的硬件设备运行,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合理的硬件配置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 软件:信息系统依赖于各种软件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等。
选择合适的软件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灵活性。
3. 数据库:信息系统需要一个可靠的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数据库设计要考虑数据结构、数据模型、数据安全等因素,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4. 网络:信息系统通常是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递。
网络架构需要考虑容量、速度、安全性等方面,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传输。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作品案例
基于Android的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预测系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生的小组作业选题案例
组号
题目
1 理科实验班选择专业系统
2 美食信息交互与管理系统
3 膳食健康分析系统
4 小说网
5 表白墙
6 求宝网
7 旅游信息系统
8 校内活动信息汇总系统
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 基础数据、制造资源于一体
对整个企业供应链实施管理,实现了企 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体现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思想,降 低成本、提高质量、实现零库存
企业ERP系统
金融ATM系统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 ATM
客户自行操作无人值守的营业网 点,代替银行柜面人员的工作
针对各行业, 建设了金税、金财、金贸等业务 系统
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办公自 动化系统也是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操作对象,把其他 属性数据显示在电子地图上
3
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举例:教务信息系统
信息 教学计划、课程、学生、教师等
用户 教师、学生、教务员
功能 班级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等
环境 Internet、VPN、浏览器
举例:教务信息系统
举例:微信系统
信息 用户信息、朋友圈信息、即时微信息、发布消息、微信钱包等
用户 个人、企业
功能 即时通信、社交圈、消息发布、支付等
支持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数 据处理,完成业务流程
信息系统基础

信息系统基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组织乃至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系统就像是一个强大的中枢神经系统,它能够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各种信息,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做出决策以及享受便捷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信息系统呢?简单来说,信息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组件组成的,这些组件协同工作,以实现信息的处理和管理。
它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流程等要素。
硬件是信息系统的物理基础,比如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这些设备为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提供了物质支持。
就像人的身体一样,硬件是信息系统的“骨架”,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软件则是信息系统的“灵魂”。
它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操作系统就像是一个大管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和协调各个程序的运行;应用程序则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而开发的,比如财务软件、办公软件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则用于有效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
没有数据,信息系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数据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比如数字、文本、图像、音频等。
这些数据经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够为决策提供支持。
人员在信息系统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包括系统的开发者、维护者、使用者等。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决定了信息系统能否有效地运行和发挥作用。
流程则规定了信息系统中各项活动的顺序和方式。
一个良好的流程能够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
比如管理信息系统(MIS),它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关企业运营的各种信息;决策支持系统(DSS),能够帮助决策者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进行分析和决策;还有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提高了办公效率,实现了办公流程的自动化。
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早期的单机系统,到后来的集中式系统,再到如今的分布式系统和云计算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信息系统的不断演变。
在单机系统时代,计算机处理能力有限,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信息系统的组成基本要素

信息系统的组成基本要素
信息系统,嘿,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超级重要的玩意儿!它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里面装着好多好多的宝贝要素呢!
首先说硬件吧,这就好比是人的身体骨骼呀!没有强壮的硬件,信息系统怎么能跑得起来呢?那些服务器、电脑、存储设备等等,它们就是信息系统的坚实基础呀!它们得够强大,才能扛得住各种数据的冲击和处理需求。
然后呢,软件可不能少!这就像人的大脑和思维一样。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它们指挥着一切,让信息系统变得聪明又灵活。
没有软件,硬件不就成了一堆废铁了吗?
数据呢,那就是信息系统的血液啊!它在系统里流淌,传递着各种重要的信息。
没有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系统还怎么发挥作用呢?就像人没有健康的血液怎么能好好生活呢?
还有用户界面,这可是信息系统和人沟通的桥梁呀!一个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能让人轻松愉快地和信息系统打交道。
这就像和一个贴心的朋友聊天一样,多舒服呀!
网络呢,把所有的要素连接起来,让它们能协同工作。
这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把身体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没有网络,信息系统不就成了孤立的个体了吗?
信息系统的这些基本要素,它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构建出一个强大而高效的系统。
这难道不令人惊叹吗?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要素,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混乱和不便呀!我们还能享受这么便捷的信息服务吗?肯定不能啊!所以说,我们真的要好好珍惜和利用信息系统,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呀!这不就是信息系统的魅力所在吗?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高效有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信息系统的概念面向管理是信息系统的显著特点。
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系统实现的基础条件三者的结合产生现实的信息系统。
二、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信息系统具有数据的输入、传输、存储、处理、输出等基本功能。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使用层次方框图、Warnier图、用例图和IPO图。
三、信息系统的分类(1)以数据环境分类可以把信息系统分为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
(2)以应用层次分类一个组织的管理活动可以分为四级,分别是战略级、战术级、操作级和事务级。
与此相对应的,信息系统也分为战略级信息系统(使用者都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战术级信息系统(企业中层经理及管理部门)、操作级信息系统(服务型企业的业务部门)和事务级信息系统(企业的管理业务人员)。
(3)以信息服务对象分类企业中的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面向作业处理的系统、面向管理控制的系统和面向决策计划的系统。
面向作业处理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事务处理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
面向管理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知识工作支持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面先经过决策计划系统包括:决策支持系统,战略信息系统、管理专家系统。
四、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五个阶段。
(1)系统规划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及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分析报告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总体规划阶段交付的文档。
(2)系统分析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方案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交付的文档。
(3)系统设计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回答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做。
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该阶段又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它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
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展报告。
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用户说明书是系统实施阶段交付的文档。
(5)系统运行和维护另一种分法: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开发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系统更新阶段。
(1)系统规划阶段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关系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
(2)系统开发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建系统总体方案和开发项目的安排。
这是系统建设中最为繁重的阶段。
(3)系统运行与维护它是生命周期中历时最久的阶段,也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其功能、获得效益的阶段(4)系统更新这一阶段是新旧系统并存时期。
五、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由方法、工具和过程三个部分组成。
(1)结构化方法它属于自顶向下的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结构化方法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面向用户的观点。
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应得的成果3、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完成系统的开发工作4、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
在系统设计中,把系统的可变更性放在首位。
5、工作成果文献化或文档化。
结构化方法的局限性:1、开发周期长。
一方面,使用户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能得到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物理系统;另一方面,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2、早期的结构化方法注重系统功能,兼顾数据结构方面的不多。
3、结构化程度较低的系统,在开发初期难以锁定功能要求。
(2)软件开发模型它把软件开发的过程分为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六个阶段。
它存在严重的缺陷,只适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例如二次开发或升级型的项目。
2、快速原型法适用于对需求并不确定的情况3、螺旋模型它增加了风险分析。
它是一种演进式的软件过程模型,结合了原形开发方法的系统性和瀑布模型的可控性特点。
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采用循环的方式逐步加深系统定义和实现的深度,降低风险;二是确定一系列里程碑,确保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利益者都支持可行的和令人满意的系统解决方案。
螺旋模型的特点之一是循环反复。
4、喷泉模型它为软件复用和生存周期中多项开发活动的集成提供了支持,主要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5、增量模型6、迭代模型它适用于项目事先不能完整定义产品的所有需求、计划多起开发的软件开发。
它的价值在于它非常明确表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单元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编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集成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详细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检查各单元与其他程序部分之间的接口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系统测试主要针对概要设计,检查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有效地得到运行。
●验收测试通常由业务专家或用户进行,以确认产品能真正符合用户业务上的需要8、敏捷方法适用于小型或中型软件开发团队,并且客户的需求模糊或需求多变。
(3)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包括创建和维护系统需求文档所必需的一切活动的过程,可分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个工作。
1、需求开发它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定义和需求验证四个阶段。
2、需求管理通常包括定义需求基线、处理需求变更及需求跟踪等方面的工作。
需求开发需求管理是相辅相成的,需求开发是主线,是目标;需求管理是支持,是保障。
需求开发是努力更清晰、更明确地掌握客户对系统的需求;而需求管理则是对需求的变化进行管理的过程。
(4)软件测试测试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
动态测试主要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法是把测试对象堪称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成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猜测和因果图。
●白盒测试法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必须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常用的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基本路径测试、循环覆盖测试及逻辑覆盖测试等。
静态测试指被测试程序不再机器上运行,而采用人工检测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
静态分析中进行人工测试的主要方法有桌前检查、代码审查和代码走查。
边界值分析,选取的测试数据应该恰好等于、稍小于或稍大于边界值。
(5)软件维护1、改正性维护。
为了之别和纠正软件错误,改正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实施中的误使用,应当进行的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
2、适应性维护。
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环境、数据环境等可能发生变化。
为使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去修改软件的过程。
3、完善性维护。
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
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维护活动就叫做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预先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6)软件过程管理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和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
1、CMM它描述和分析了软件过程能力的发展程度,确立了一个软件过程成熟程度的分级标准。
●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2、CMMI每一种CMMI模型都有两种表示法,即阶段式和连续式。
连续式表示法强调的是单个过程域的能力,从过程域的角度考察基线和度量结果的改善,其关键术语是“能力”;而阶段式表示法强调的是组织的成熟度,从过程域集合的角度考察整个组织过程成熟度阶段,其关键术语是“成熟度”。
阶段式模型也把组织分为以下五个不同的级别。
●初始级●已管理级●严格定义级●定量管理级●优化级(7)软件构件技术构件应当是内聚的,构件应当具备可变性。
通用性越好,其被重用的面越广;可变性越好,构件就越易于调整,以便适用于应用的具体环境。
三个主要流派为OMG的CORBA、微软的COM和DCOM、SUN 的EJB。
有三种类型的EJB,分别是会话Bean、实体Bean和消息驱动Bean。
(8)软件需求软件需求就是系统必须完成的事,以及必须具备的品质。
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三个方面的内容。
●功能需求:是指系统必须完成的那些事,即为了向用户提供有用的功能,软件必须执行的动作。
●非功能需求:包括性能需求、外部接口需求、质量属性等,是指产品必须具备的性能或品质,例如可靠性、容错性等。
●设计约束:也称为限制条件、补充规约,通常是对解决方案的一些约束说明。
例如,某系统必须采用国有自主知识版权的数据库,必须运行在UNIX系统之下,等等。
还有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这三个处于不同层面下的概念。
六、面向对象方法(1)基本概念面向对象方法包括面向对象的分析OOA、面向对象的设计OOD、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面向对象的测试OOT。
●一个对象通常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对象名、属性和操作●一个类通常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类名、属性和操作,没有实例的类是抽象类●对于两个类A和B,如果A类是B类的子类,则B类是A类的泛化。
继承是面向对象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的一个核心思想。
●面向对象系统中的封装单位是对象。
封装的优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好的封装能减少耦合、类内部的实现可以自由改变、一个类有更清楚的接口。
(2)UML1、视图五个系统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现视图、部署视图和用例视图。
●逻辑视图:以问题域的语汇组成的类和对象集合●进程视图:可执行线程和进程作为活动类的建模,它是逻辑视图的一次执行实力,描绘了所设计的并发与同步结构。
●实现视图:对组成基于系统的物理代码的文件和构件进行建模●部署视图:把构件物理地部署到一组物理的,可计算的节点上,表示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及分布结构。
●用例视图:最基本的需求分析模型2、关系UML中的关系有四种:●依赖●关联●泛化●实现两个用例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包含关系●扩展关系●泛化关系3、图形UML2.0包含14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