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湘教版试题: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2节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湘教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习题精选[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湘教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习题精选[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湘教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四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大洲中,目前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 )A、大洋洲B、欧洲C、北美洲D、亚洲【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为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曲线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中能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的曲线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丙、丁丙曲线所对应国家于1990年至2010年期间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交通拥堵②劳动力短缺③住房紧张④逆城市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某市城区面积和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该市位于(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大兴安岭D、柴达木盆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为辽宁省与广东省四个年份城市人口比重图,读图,完成小题。

与广东省相比,辽宁省( )A、矿产资源丰富,城市化起步较早B、新兴产业发达,城市化速度较快C、临近东北亚,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D、对外开放晚,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两省区曾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空间结构趋于简单B、城市人口减少C、重化工业相对落后D、环境质量下降【答案】:无【解析】:第5题【单选题】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下图显示西欧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②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④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97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2%B、20%C、30%D、40%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1961~2006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长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C、城市是区域的中心,但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影响不大D、城市化必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课时训练: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过关检测(二) 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课时训练: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过关检测(二) 含解析
C.①④D.③④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中圈层净增人口比例最大,所以应为住宅区。第6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市中心区由于受环境质量下降、地租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成为人口净迁出区。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
(2)成都 重庆
(3)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集聚,市场化程度高;交通便利(交通改善较多,方式多样);国家政策支持;世界产业转移带动城市的发展。
解析 第(1)题,从图中三个经济圈可看出我国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城市群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及位置等。第(2)题,成都和重庆是省级行政中心,级别最高。第(3)题,运用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即可。
(3)结合图示分析该区域在阶段三为改善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城市化。资源(煤炭)开发。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2)湿地面积迅速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3)建设城郊绿化带,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解析 该地区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区域变化属城市化过程。从图中看出,煤炭资源的开发及相关产业发展是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过程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读某城市《体检》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
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
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解析 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A项错。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人口流动性可能更强,不能缓解××市的“钟摆”交通现象,B项错。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进入,不能缓解“钟摆”交通现象,C项错。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可以导致相关从业人员迁出,缓解“钟摆”交通现象,D项对。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该地基塘转就以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加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3.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4.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

5.该城市( )A.Ⅰ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适立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6.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8.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

9.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10.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城市间的距离越远C.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少2.图中M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A.工业区 B.农业区 C.中心商务区 D.教育文化区依据淡水资源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

政府计划以产业疏散带动人口疏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动物园等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

据此,完成问题。

3.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A.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B.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C.节水节电,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D.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4.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位于()①高校密集区②城市中心区③交通干道旁④城市边缘地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调整疏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对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有()A.降低城市化水平,缓解交通拥堵B.分散城市职能,控制人口规模C.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缩小服务范围D.降低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环境质量6.最能反映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是()A.王府井新东安市场 B.东单东总布胡同C.燕京啤酒公司D.亦庄经济开发区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8.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A.自来水厂B.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C.造纸厂D.大型超市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服务种类与乙相同 B.甲的服务功能明显大于乙C.乙的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 D.丙的城市等级明显高于乙10.乙城市等级提升有逐步提升的趋势,其优势条件为A.矿产资源丰富 B.市场广阔 C.淡水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11.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A.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B.上海等大城市中的人口大量迁往苏南地区C.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D.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外资企业蓬勃发展下图为石家庄发展变化略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检测题(详解)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检测题(详解)

第2章城市与环境检测题(一)一、选择题读“我国某海滨小城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阴影区代表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商业区 B.住宅区C.工业区 D.仓储区2.该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区中心,接近市场B.临河濒海,环境优美C.沿河分布,运费低廉D.交通沿线,物流便捷兰州新区属于国家级新区,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该盆地是兰州周边地区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她,盆地内整体地势平坦引大(大通河)入秦工程初步解决了新区的用水问题。

下图为兰州城区图。

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关于兰州城区呈带状分布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地形河流B.地形矿产资源C.河流气候D.气候矿产资源4.新区建设对老城区的影响有A.人口数量减少B.服务范围减小C.城市化基础设施投资减少D.城市环境问题减轻下左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右图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据左图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6.据右图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A. 中心商务区B. 住宅区C. 工业区D. 文化区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7. 对阶段2的说法正确的是A. 阶段2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B.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2 阶段C. 阶段2城市化水平高,发展快D. 发达国家大部分处于2 阶段8. 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A. 交通通达性差B. 远离商业中心C. 就业压力过大D. 地价昂贵,污染严重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 20%-30%B. 30%-40%C. 40%-50%D. 60%-70%10. 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 工业化程度提高B. 人口增长率增大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下图为2017年11月某地雪后一处植草砖(用于专门铺设在城市人行道路及停车场,具有植草孔,能够绿化路面及地面工程的砖和空心砌块)铺设地面的景观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福建省局部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 )A.城市按等级可分为两级B.②的等级较低,不具备③的一些职能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D.同等级的城市数目:②比①多2.古雷镇的居民在寻求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时,合理的城市选择是( )A.到东山购买鱼虾等副食品 B.到漳州购买汽车C.到厦门购买彩电 D.只要有钱,到哪消费都一样3.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14.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A.2级B.3级C.4级D.5级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C.该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D.湖州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6.若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镇驻地附近示意图,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该乡可能()①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③居民用水压力减弱④在图中②地建成大型火力发电厂⑤生态环境压力减少,空气质量上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下图示意为某区域中心中心城市不同年代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7.读图可分析该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变化,与其变化不相符的是A.制造业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B.在城市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C.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散的趋势D.制造业重心有北迁的趋势8.图中显示出的变化,说明城市制造业A.在区域社会经济进入高水平时期就业比重将大幅度增加B.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C.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通达度及政策引导关系不大D.在区域产业发展的结构中资源密集型企业始终为主体左图为某城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右图为该城区所在地的等高线(m)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环境(附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环境(附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一、单选题公园城市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而创新的一个概念,是高质量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

成都试点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着力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把“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堪称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筑基工程。

下图示意成都市城市规划。

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有利于成都市()A.拓展发展空间B.形成单中心格局C.奠定产业基础D.向四周逐渐扩展2.龙泉山森林公园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A.防风固沙B.美化环境C.调节径流D.调节气候“海绵城市”是指城市中的绿地、公园、湿地等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整个环节干预最明显的是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降水D.水汽输送4.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A.净化水质B.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小气候D.下渗蓄水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较为典型。

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

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

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

完成5-6题。

5.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资源C.政治D.交通6.“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A.空间结构B.城市化进程C.产业协作D.规模结构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为加强新区建设,将新建居住地、公路线各一处。

有居住地B1、B2、B3和公路L2、L3作为选址方案。

据此完成7-8题。

7.新建住宅区和公路线的最佳组合是()A.B1、L2B.B3、L2C.B2、L3D.B3、L38.关于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B.为改善城市环境设置了基本农田C.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下风向D.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台为中心,以400米-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图为某地公共设备的服务范围表示图。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挨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跟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多数变成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

据此达成以下问题。

2.该地基塘转就认为建设用地对局地天气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添 B.大气降水增加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3.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代替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 B.节俭劳动力 C.促使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4.桑基、蔗基鱼塘被保存的极少,反应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家产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拥有在其余地区推行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符合D.不适应该地水热条件的变化城市某地区土地利用强度,能够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地区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

5.该城市( )A.Ⅰ高档写字楼密度大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B.Ⅱ区适立建垃圾填埋场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6.甲处土地利用强( )度增大,最可能的原由是A.建设风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添栽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以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应了北宋国都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采。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7.东京城形成的最有益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沉B.商业繁华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8.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以下图反应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口挪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

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得的人9.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B.商务区C.住所区D.工业区10.依据城市地区构造推测,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以下图中的曲线表示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状况D.沟谷地区,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一样高铁线路开始营运的年份。

2020春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2章 城市与环境练习及答案

2020春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2章  城市与环境练习及答案

2020春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练习及答案*湘教版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一、选择题(一)下列关于城市体系中城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数目越多,其服务范围越大B.城市规模越小,城市数目越少,其服务范围越小C.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其服务功能越强D.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功能分化越不明显,其服务范围越局限【参考答案】C(二)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C.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D.生物多样性增多2、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A.埃及 B.中国C.德国 D.印度参考答案1、A 2、C【解析】1、图示城市化第Ⅱ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为城市化迅速发展阶段,则由于人口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故选A项。

2、城市化第Ⅲ阶段表示城市化水平高,故为发达国家,选C项。

(三)把沿街有花园的房屋的实体墙改造成镂空墙,使墙内的绿色透出来,叫“破墙透绿”。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破墙透绿的环境功能为()。

A.净化空气 B.消烟除尘C.美化环境 D.增加湿度2、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A.强制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B.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C.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D.增加城市的住房面积和公共空间【参考答案】1—2、C C【解析】第1题,即使是不破墙,绿色植物也有净化空气,消烟除尘,增加湿度的功能,而破墙透绿则主要是为了美化环境。

第2题,城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交通及生活中排放的废气。

B、D 措施不符合市场规律和改善居民生活的要求,而且A臭氧层破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城市能解决的。

考点:城市化问题及解决对策(四)下图为亚洲五个人口大国(3000万以上)近50年城市化水平变化图。

读图回答1~3题。

1、近50年,甲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变化趋势为A.先快后慢再快B.先慢后快再慢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2、形成甲国与其他四国城市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区位的差异B.文化传统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差异D.人口总数的差异3、由图中信息可直接推出的结论是A.近50年,甲国城市人口数一直最多B.近50年,甲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最快C.近50年,五国城市化水平皆在不断提高D.1980年以来,乙丙丁戊四国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参考答案1—3、A C D【解析】1、图中显示近50年,甲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变化趋势为先快后慢再快,A正确。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河流沿岸是城市的理想区位,下列区位不利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是A.河流源头B.两条河流汇合处C.河口D.河流与铁路、公路的交汇处2.家住上海的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

关于游览线路与地域文化景观组合正确的是A.登庐山,观妈祖祭祀——乙B.听秦腔,赏林海雪原——丁C.住窑洞,看坎儿井——丙D.赏吊脚楼,品麻辣食品——甲3.关于城市化及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是()A.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社会进步的表现B.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所以不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C.乡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必会导致失业问题加重,影响社会治安D.城市化过程中也会带来贫困问题、内城衰退、老年人问题等社会问题4.读某内陆国主要城市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该国主要城市多分布于中部地区,其主要的自然影响因素是A.地形B.河湖C.土壤D.矿产下图为中心地服务范围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5.与乙相比,甲中心地A.级别高B.同等级中心地数量多C.服务范围小D.提供商品货物种类少6.近年来,甲城市工业企业不断向城市外缘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运输成本B.减轻城市中心区环境压力C.提高生产效率D.拓展城市的地域空间范围7.下图为“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某次强降水后城市发生内涝,原因是图中A.a过多B.d受阻C.c过快D.b增大8.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表径流量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增多,总降水量会增加,人感到更舒适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9.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

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均效益,AC:城市人均生活费用。

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分别是()A.P1 P2 B.P2 P3 C.P3 P4 D.P1 P4青铜峡市是宁夏的老工业基地,冶炼、化工等高耗能传统产业占比较大,调结构、去产能的压力很大。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如南宁)②地级市(如北海)③县(如合浦)和县级市(如东兴),回答以下问题。

1.据此可知,此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②<③2.上述三类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③B.②C.①D.②和③3.依据中心地理论,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A.正方形B.圆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4.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表现出城市是地区中的A.行政管理中心B.商业服务中心C.经济增添中心D.交通运输中心20世纪90年月,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期间大批的人口流入东莞。

据资料回答下边小题。

5.影响人口“孔雀东南飞”的主导要素是()A.家庭要素B.天气要素C.经济要素D.政策要素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①缓解了人地矛盾②促使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使了该市的家产构造调整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备的压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读广州市轨道交通30分钟等时线图(暗影部分表示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达成下边小题。

的半径圈内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10km中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20km的半径圈外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30km的半径圈暗影部分: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7.由图中信息可知,此后广州城市空间()A.向东、向南扩充B.向西、向北扩充C.呈齐心圆状扩充D.由“单中心”到“双核”变换8.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①提升沿线地域房价②促使跨城居住就业③增添运输成本④加剧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有名的“春城”昆明市天气宜人,环境优美,依据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

但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行这一战略的阻碍。

据此达成下题。

昆明市实行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B.全面实行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D.把昆明市里耗水量大的工业公司迁至滇池湖畔读某地域人口分布表示图,达成下边小题。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 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原因最有可能是( )A.盛行风的影响B.绿化带的作用C.河流的影响D.声波传播自然减弱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2.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3.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住宅和绿地为主C.丙功能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下图中X轴示意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百分比,Y轴表示人均GDP(美元)。

完成各题。

4.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逆城市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5.图中箭头最有可能代表的是A.原材料B.资金和技术C.高科技产业转移D.人口迁移甲为我国华北某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示意图,乙为环保学者提出的修改方案示意图(如图)。

完成下列小题。

6.绿化种植池内最适宜种植的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7.与甲相比,乙方案有利于()A.增加绿地B.美化环境C.节约土地D.汇集雨水8.环保学家提出修改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A.热岛效应B.城市内涝C.交通拥堵D.大气污染9.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原因是( )A.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B.人口迁移C.城市功能分区 D.交通条件的改善读我国某年各省(市、区)城镇化、工业化和非农化水平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图中三个城镇化水平高值区的城市群,它们的共同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B.多侨乡,率先实行改革开放C.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D.土地广阔,农耕业发达11.造成北京、海南和西藏工业化率偏低的原因分别是( )①经济结构和城市职能②开发晚③自然条件和工业基础差,技术水平低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解决大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不断扩大大城市的规模 B.限制发展中小城市C.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市 D.城市职能向综合方向发展下图中甲、乙、丙代表三个城市,R1、R2和R3分别代表其服务范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等级规律的是A.甲——小学乙——小学、中学丙——小学、中学、大学B.甲——小学、中学乙——小学丙——小学、中学、大学C.甲——中学、大学乙——小学、中学、大学丙——小学D.甲——小学、中学、大学乙——小学、中学丙——小学3.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服务范围最大 B.甲比乙提供的职能种类更多C.丙的城市数量少 D.乙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关于三个国家城市化进程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衡量三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5.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是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6.城市化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A.降水量减少B.蒸发量增加C.下渗量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读以我国东部某大城市为中心的等人口密度线示意图(单位:万人/km2)(下图)。

7.有关该大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城市位于河谷地带 B.该城市属于多核心模式C.该城市东西方向上交通最便利 D.丁处建筑物高大稠密8.四地中最可能是卫星城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重大工程建设B.人口分布不均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收入差距D.户籍制度的改变10.城市中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 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 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和风向频率示意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如南宁)②地级市(如北海)③县(如合浦)和县级市(如东兴),回答问题。

1.据此可知,其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②<③2.上述三类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③B.②C.①D.②和③3.根据中心地理论,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A.正方形B.圆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4.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A.行政管理中心B.商业服务中心C.经济增长中心D.交通运输中心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时期大量的人口流入东莞。

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5.影响人口“孔雀东南飞”的主导因素是()A.家庭因素B.气候因素C.经济因素D.政策因素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①缓解了人地矛盾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读广州市轨道交通30分钟等时线图(阴影部分表示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内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10 km的半径圈中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20 km的半径圈外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30 km的半径圈阴影部分: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7.由图中信息可知,今后广州城市空间( )A.向东、向南扩张B.向西、向北扩张C.呈同心圆状扩张D.由“单中心”到“双核”转换8.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 )①提高沿线地区房价②促进跨城居住就业③增加运输成本④加剧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根据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

但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

据此完成下题。

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读某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变化图,完成第1~2题。

1.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A.工业化进程B.城市化进程C.逆城市化现象D.区域化现象2.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B.城市人口数量增加C.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和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扩大解析第1题,该图描述了某城市1990—2010年间城市人口增加和规模扩大的过程,这是城市化的表2题,在城市化的表现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答案1.B 2.A,完成第3~4题。

地区城市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地区人口总数(万人)甲3565100乙6535100丙8020100丁90101003.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4.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A.非洲B.欧洲D.大洋洲解析第3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表中信息显示丁城市人口占4题,甲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为35%,多分布在非答案3.D 4.A,它是反映城市人口增减速度的指标。

读1980—2010年世界不同区域年均城市人口增长率统计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选项中,198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长数最多的是()A.撒哈拉以南非洲B.北美洲C.拉丁美洲D.东亚6.1980—2010年欧洲年均城市人口增长率最低,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快B.逆城市化现象明显C.外来移民少D.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中国的年均城市人口增长率为4.15%,为图中各区域最高,而中国城市人口数量较大,因而可确定中国所在的东亚是选项中城市人口增长数最多的地区。

第6题,欧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发展到了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增长趋缓,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答案5.D 6.B导学号52084026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空间变化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7~8题。

7.若甲、乙、丙代表该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则其发展的顺序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丙→乙→甲8.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A.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B.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少C.市中心人口逐渐向外扩散D.城市人口总数不断减少解析第7题,城市化早期,市区人口密度最高,距离市区越远,人口密度越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郊区的人口密度则明显增加,后期会出现郊区人口密度超过市区。

第8题,据,人口逐渐由市中心向郊区扩散,选C项。

答案7.B8.C,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图甲图乙(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双选)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水平,二者的关系是。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分别有哪些特点?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由材料一得出。

第(2)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市化的质的提高。

第(3)(4)题,材料二中的图甲充分反映出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同一国家不同年份比较,人均GDP上升,则城市化水平提高;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

答案(1)英国美国日本逆城市化现象,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④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BC(3)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4)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能力素养拓展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

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2.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解析第1题,从该国城市化水平的曲线呈现槽状分布即递减—平稳—递增来看,应该是人为控制国家人口政策的改变所导致。

据图可知,1965—1975年该国的城市化水平标准值是负值,城市化发展呈下降趋势;1975—2005年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在增大,尤其是1995—2005年,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呈快速增长趋势。

该国的城市化发展规律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规律相符,所以该国应该为我国。

由于1965—1975年我国实行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由流动,因此这个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所以本题D项正确。

第2题,据图可知,最近15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在快速增长,城市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必然促使大量的农村人口纷纷拥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所以本题C项正确。

答案1.D 2.C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为我国众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

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们,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

燕郊成了白天比较冷清、晚上很热闹的“睡城”,每天大约40万人中的80%乘公交到北京上班,燕郊镇虽然早已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但大部分产业仍以房地产为主。

下图为燕郊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燕郊成为“睡城”的直接原因是()A.北京市产业转移B.北京房价不断攀升C.燕郊环境质量好D.燕郊基础设施完善4.目前“睡城”燕郊面临最大的问题是()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污染严重C.就业压力增大D.治安问题突出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燕郊地区,白天80%的人到北京上班,而晚上工作者回流,燕郊成为比较热闹”,且燕郊大部分产业以房地产为主。

说明北京房价昂贵,使许多在北京工作的人选择在离京较近的燕郊居住。

故B项正确。

第4题,由材料可知,燕郊地区每天大约40万人中的80%乘公交到,这将会给两地之间的交通往来带来严重的压力。

故A项正确。

答案3.B 4.A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

读图,完成第5~6题。

5.2007年至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

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6.据图可知()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 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 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D.未来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区域的城镇解析第5题,2007年至2050年城市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6亿,这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导致的。

第6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以欠发达区域居多,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年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超过其农村人口。

答案5.B 6.D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7~8题。

7.2000年到2012年,崇明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崇明区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A.休闲旅游业B.高端金融业C.农贸批发业D.房地产业解析第7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在2000—2012年间崇明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所占,第三产业总体上变化不大,城镇化率呈上升趋势。

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大,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此期间第三产业也快速增加。

A项正确。

第8题,崇明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居民消费水平高。

崇明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A项正确。

答案7.A8.A)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拉动下,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读2000年、2005年我国除台湾外的东部沿海省区城市化水平及变化幅度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21世纪以来我国除台湾外的东部沿海省区城市化的特点。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除台湾外的东部沿海省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3)图中①省区城市化速度慢于②省区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发展速度不均衡。

(2)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3)与②省区相比,①省区因资源枯竭、原有工厂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生产效率较低,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等,工业发展速度较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