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偶成二首其一翻译赏析
《偶成》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偶成》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偶成》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偶成》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偶成》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1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春草”“梧叶”这两个意象的作用。
(5分)(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6分)参考答案(1)想象中池塘边丛生的“春草”和台阶前凋零的“梧叶”,构成鲜明的对比(1分),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虚度的时间过得飞快地特点(2分)因为青春来日方长,所以,青春者总是借口为时尚早而梦想着等到池塘边生机盎然杂草丛生时再开始逐梦,岂不知还没有等到那个时候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枯萎凋零了——大好时光已经过去了(3分)。
(2)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要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寸光阴(2分)。
生活就是这样,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时间(青春)会在梦想中悄然逝去(2分)。
诗歌形象生动地劝解人们珍惜时间(青春),抓紧时间,不要让每一寸光阴虚度(2分)。
译文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作者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偶成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偶成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偶成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相信大家都接触过古诗词的注释、赏析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偶成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偶成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秋日偶成宋代:程颢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译文: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早晨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注释: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jué)东窗日已红。
从容:不慌不忙。
觉:醒。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静观:冷静观察。
自得:安逸舒适的样子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通:通达。
富贵不淫(yín)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淫:放纵。
豪雄:英雄。
赏析:这首诗虽说是秋天偶然写成,细细分辨却可看出程颢的人生态度。
就是心境悠闲,不慌不忙,丝毫不觉得任何压力。
睡眠充分,精神充足,走出户外,放眼望去。
以平静的心情去欣赏万物时,发现无一不具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颇具自得的神情。
春夏秋冬四时,也都有各自的美好风光与特殊胜景,这些都要靠人去品味。
我们应该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享受自然的乐趣。
首联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
此处的“闲”,是佛、道两家宣扬的“心气和平”、“收心忍性”,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
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是清静无为的化境。
按照二程理学修养的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朱熹的偶成译文
《朱熹的偶成译文》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看看朱熹的《偶成》的译文。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这两句说的是呀,少年的时光很容易就过去了,可是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视。
大家想想,咱们是不是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好像昨天还是小孩子,今天就长大了不少。
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意思是还没从美丽的春梦中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玩着玩着,一不留神,季节就变换了。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总觉得时间还多着呢,每天就知道玩,作业也不认真写。
结果等到考试的时候,发现很多知识都没学会,这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时间学习。
咱们再想想,如果把每天浪费的一点点时间都用来读书、学习新的知识,那积累下来会是多大的收获呀!
就像这两句诗里说的,时间过得很快,一不小心,春天就变成了秋天。
“少年易老学难成”,少年时期真的很宝贵,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长大了再想学可就难了。
“一寸光阴不可轻”,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要好好利用起来。
同学们,咱们一定要记住这首诗的意思,珍惜时光,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这样等我们长大了,才不会因为虚度了少年时光而后悔。
希望同学们都能从这首诗里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偶成偶成,清代郑板桥诗作,是一首五言律诗。
偶成-《偶成》,清代郑板桥诗作,是一首五言律诗。
江晴春浩浩。
花落水平平②。
越女吹笙坐。
吴儿拨马行③。
回头各含意。
烟柳閈州城④。
注释译文。
【注释】①偶成:触景生情。
偶然成篇。
②水平:水波不兴貌。
③长江下游为古吴越之地。
故曰越女。
吴儿。
④閈:墙垣。
这里作动词用。
有“围绕”的意思。
【译文】雨停后。
一切事物都像是新生的。
新楼无旧巢。
所以燕子为筑新巢往来衔泥。
对新巢充满情意。
江边晴空万里。
春水浩浩荡荡。
花谢后水面则是波澜不兴。
越女坐着吹笙。
吴地少年纵马而行。
越女。
吴儿回头相视。
各自含情。
一片烟柳环绕着州城。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诗。
这首诗的画面在一片撩人情思的春色中展开。
诗意说。
经过雨水的洗刷。
草木也变嫩了。
江边春水浩浩荡荡。
在这醉人的无边春景中。
有越女。
吴儿美丽。
矫健的身姿。
他们含情脉脉。
诗歌最后的画面笼罩在一幕如烟似雾的柳林中。
意境深远。
令人回味无穷。
显示出诗人对于扬州城的感怀。
彭廷梅称此诗:“风神流宕。
”。
作者简介。
偶成郑板桥。
即郑燮。
字克柔。
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
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客居扬州。
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有多方面的文学。
艺术才能。
擅画竹。
兰。
石。
又工书法。
用隶体参入行楷。
他的诗。
书。
画。
人称为“三绝”。
生平狂放不羁。
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与行动。
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燮所作诗。
如《悍吏》《私刑恶》《逃荒行》《姑恶》《孤儿行》等篇反映社会黑暗。
同情人民疾苦。
富有现实意义;《扬州》《自遣》《游焦山》《野老》等篇自抒所见。
表现真率性情;大量提画诗都有寄托。
他诗歌的特点是。
不傍古人。
多用白描。
偶成明白流畅。
通俗易懂。
御沟春日偶成二首其一诗意解析
御沟春日偶成二首其一诗意解析
《御沟春日偶成二首·其一》的诗意解析
《御沟春日偶成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和诗意的诗作。
诗中描绘了春天御沟边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首先,诗人在开篇就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御沟”是皇城的护城河,春天的御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诗人通过“春水碧于天”的描绘,将春天的清澈和明亮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画船听雨眠”则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充满了惬意和舒适。
接着,诗人通过对“春风”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魅力。
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带来了温暖和生机,让万物复苏。
诗人用“吹皱一池春水”来形容春风的力量,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动水面的场景。
而“闲引鸳鸯香径里”则展现了春天里鸳鸯在花香小径上悠闲自得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春天的美好和宁静。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芳草”、“晴翠”等元素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色彩和气息。
芳草萋萋,晴翠满园,这些景象都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韵味。
而“杨花过绣帘”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杨花飘落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御沟边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魅力。
诗人用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春天的气息和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无限美好和生机。
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邓肃 偶成二首(其一)
偶成二首(其一)邓肃苍苍白石两清幽,缥缈虹桥跨碧流⑵。
日过窗间腾野马⑶,雨余墙角篆蜗牛⑷。
饥寒不作妻孥念,笑语那知天地秋⑸?一炷水沉参鼻观,扫空六凿自天游⑹。
【注释】(1)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峡江县。
(2)虹桥:又名飞桥,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木拱桥,外形如长虹贯空,故名。
(3)野马:春月奔腾的游气。
(4)篆蜗牛:蜗牛爬过后留下的粘液,屈曲如篆文。
称为蜗篆。
(5)“饥寒”二句:即使困穷,妻儿饥苦,也不改变节操;即使时光易逝,转眼就是秋天,也感到天地无私,并没有悲秋的意绪。
(6)“一炷”二句:在鼻观中参透水沉的芳香,在心灵中扫除六凿,把自己的神思和自然界打成一片,神游万物之上,思出天地之表。
鼻观:佛家有观相法,观鼻端白,称为鼻观。
是佛教修炼养性的一种方法。
“扫空”:全句意谓“扫空六种情欲,游心于天地之表。
”六凿:指喜、怒、哀、乐、爱、恶六情。
《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这是描写四季的一首诗,同时也抒发自己的志向,节操;就这四句来说,写春夏动静物,闲情逸致,了然一目;作者概述: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
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
少警敏能文,善谈论。
李纲见而奇之,相倡和,为忘年交,入太学。
时东南贡花石纲,肃作诗十一章,言守令搜求扰民,被屏出学。
钦宗立,召对便殿,补承务郎,授鸿胪寺簿。
金人犯阙,被命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
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右正言。
遇事感激,不三月,凡抗二十疏,言皆切当,多见采纳。
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
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
《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韦陀辑录1.诗歌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6分)回答:前两联写景营造出清幽优美的意境。
程颢《偶成》原文及赏析
程颢《偶成》原文及赏析偶成程颢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卷二《春日偶成》已介绍,诗人是著名的理学家,此诗中所提到的“道”也就是“理”、“天理”。
他认为理是永恒存在的,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而且是先于天下万物而存在的,所以说是唯心主义的。
《偶成》是《秋日偶成二首》其一,是一首表达其哲学思想的哲理诗。
颔联强调“静观”两字,三句写万事万物只要认真观察,潜心思考,就能明白其中的“道”或“理”。
据说理学家能静观天道的流行于万物中,一般人当然不会这样去做。
四句是说至于“四时佳兴”,如对春花、秋月、夏风、冬雪,都怀有美好的兴致,在这方面,理学家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
“佳兴”,美好的兴致。
颈联高度概括了理学家的哲学思想。
五句是说在天地万物之外还有个主宰一切的“道”,换句话说就是天地万物都要受到“道”的支配。
六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了同样的道理,风云变化表面上千奇百怪,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它们仍然在“道”的掌控之中。
尾联从道德层面上来说明“道”与“理”。
程颢所谓的“道”与“理”其实就是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第七句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大体上分为富贵与贫贱两个阶层,如果做到了“富贵不淫贫贱乐”,那么封建社会的秩序就稳定了,封建社会的政权也就巩固了。
末句用赞美的语言鼓励男儿努力做到这一点。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富贵的人很难做到不淫,而贫贱的人也难以快乐,所以才会出现社会矛盾,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理学家很聪明,他们写诗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所以都写得通俗易懂。
即使运用典故,也毫无痕迹,丝毫不影响阅读。
如尾联暗用了《孟子·滕文公下》以及《论语·雍也》中的话,前者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后者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李清照《偶成》原文鉴赏
李清照《偶成》原文鉴赏《偶成》创作年代不明,但从诗意可以看出当作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死之后。
而且此诗不甚有名,古人的典籍鲜有记载,当代黄盛璋先生从《永乐大典》卷八八九诗字韵整理而得。
偶成宋代:李清照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译文及注释译文十五年前的花前月下,我们相伴游园,并作赏花的诗。
如今的花还是与往年的一样,怎么我的心情却与往年不一样了?注释花月底:花前月下。
相从:相伴随。
赋:作。
浑:尽,简直,完全。
安得:怎得。
情怀:心情。
往时:过去。
创作背景《偶成》创作年代不明,但从诗意可以看出当作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死之后。
而且此诗不甚有名,古人的典籍鲜有记载,当代黄盛璋先生从《永乐大典》卷八八九诗字韵整理而得。
赏析《偶成》前两句“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其中“十五年前”是指夫妇俩在青州屏居的时候,还是赵明诚死之前,夫妻二人在江宁的时候,这恐无人能考证出来。
“花月底”指花前月下,也是古代谈情说爱的场景,正是甜蜜的过去反衬出现在的心酸。
“相从”,这时指夫妻二人相伴相随。
“曾”字点出了那过去的好时光,夫妻二人情趣相投。
这是充满了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夫唱妇随,花前、月下、赏花、赋诗的甜蜜日子的回忆。
后两句“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
”引用了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诗境。
与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的写作手法相似。
两个“似”字,前一个“似”是花和月似旧时,承接第一句的“花月底”。
“安得”一词,是这两个“似”的转折。
后一个“似”是心情再也不似旧时,让人感叹世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抒情诗,道出了李清照丧夫后孤苦落寂的心怀。
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偶成古诗译文注释
偶成古诗译文注释
徐志摩的《偶成》是一首近现代的诗歌作品。
偶成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淮南鸭绿江东子,九江腥膻何处身。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译文:
春天的花儿飘落一地,风吹花瓣像是无数伤心的泪珠。
淮南的鸭子、绿江东的小鱼,九江里的腥味弥漫在何处呢?
令人可怜的是初秋的第三个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月亮像弓一样悬挂在空中。
如果人生可以像初次相遇那样纯真无邪,又何必让秋风悲伤地摇动手中的画扇呢?
注释:
“减却春”:春天的花儿凋谢落地,随风飘散。
“风飘万点”:花瓣在风中飘荡,像是无数闪烁的点点光芒。
“淮南鸭绿江东子,九江腥膻何处身”:形容江南水乡的景色和特产。
“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夜景象,月亮像弓一样高悬在天上,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意为如果人生能一直保持初次相遇时的那份纯真,那么又何必让秋风悲伤地摇动手中的画扇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纯真、美好的向往。
偶成古诗解释
偶成古诗解释
《偶成》是李清照的一首诗,下面是该诗的注释和译文:
注释:
1. 偶成:触景生情,偶然成篇。
2. 水平:水波不兴貌。
3. 长江下游为古吴越之地,故曰越女、吴儿。
4. 楹墙垣,这里作动词用,有“围绕”的意思。
译文:
雨停后,一切事物都像是新生的。
新楼无旧巢,所以燕子为筑新巢往来衔泥,对新巢充满情意。
江边晴空万里,春水浩浩荡荡,花谢后水面则是波澜不兴。
越女坐着吹笙,吴地少年纵马而行。
越女、吴儿回头相视、各自含情,一片烟柳环绕着州城。
诗意说,经过雨水的洗刷,草木也变嫩了,江边春水浩浩荡荡。
至于《偶成》创作年代不明,但从诗意可以看出当作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死之后。
而且此诗不甚有名,古人的典籍鲜有记载,当代黄盛璋先生从《永乐大典》卷八八九诗字韵整理而得。
偶成(朱熹作品)原文、翻译及注释
偶成宋代:朱熹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争议:少年易老学难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标签秋天、写景、感叹、早教古诗100首、惜时译文船走水路与江水背向而行,而流水却知入海而归。
浩淼水天之际能够认识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树。
船在摇荡,困倦惆怅之心也在摇荡,这种孤独的远行已非一次。
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
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注释江路:长江的水路。
句:写诗人逆水向西南而行。
永:长,远。
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
鹜:通“鹜”,奔驰。
如,鹜置,以马疾驰传递。
鹜行,疾驰。
引申为追求。
如,好高鹜远。
天际:天边,指江天相接处。
归舟:返航的船,这里指归向京城的船。
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梦寐伫归舟,释我吝与劳。
”江树:江边之树。
摇摇:.心神不定貌。
心情恍惚貌。
屡:副词,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
屡复,多次告白,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
;禄情:怀恋俸禄。
协:会意。
从办,从十。
办,亦声。
协,表示同力。
十,表示众多。
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
本义,和睦;融洽。
沧洲:滨水的地方。
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嚣尘:亦作“嚻尘”。
喧闹扬尘。
这里指喧嚣的尘世。
赏心:.心意欢乐。
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
此以玄豹为喻,说自己外任宣城,远离京都是非之地,可以全身远害。
关于作者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
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偶成》一。
作品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这是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
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
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1。
偶成萧立之原文翻译
偶成萧立之原文翻译
偶成萧立之原文翻译
导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爱,比维持我们生存需要的多得多,我们应该把它分散给别人,追求是生命之光。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偶成萧立之原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偶成萧立之原文翻译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偶成》注、从容:不慌不忙。
2、觉醒:醒。
3、静观:仔细观察。
4、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5、淫:放纵。
6、豪雄:英雄。
程颢《偶成》翻译
心情闲静安适,做什么事情都不慌不忙的。
一觉醒来,红日已高照东窗了。
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
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
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程颢《偶成》赏析
《偶成》是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程颢的一首七言律诗。
朱熹《偶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朱熹《偶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朱熹《偶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偶成》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偶成》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偶成》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偶成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己秋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春草”“梧叶”这两个意象的作用。
(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6分)
参考答案
译文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己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作者
朱熹(1130.9. 15-1200. 4. 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颠、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
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
劝学诗偶成原文、注释及赏析
劝学诗/偶成原文、注释及赏析劝学诗/偶成原文、注释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劝学诗/偶成原文、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劝学诗/偶成宋代: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学:学问,学业、事业。
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轻:轻视,轻松放过。
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未觉:没有感觉、觉醒。
阶:台阶。
梧:梧桐,落叶乔木。
赏析: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
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
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偶成二首其一翻译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前言】
《竹枝词二首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二是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OrG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注释】
①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
一名乳水。
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
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
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
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
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
巴山:①大巴山。
巴山夜雨涨秋池。
②泛指巴蜀一带。
②巴人:①古巴州人。
②古曲名。
“《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晋张协《杂诗》之五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此诗中
指古巴州人。
③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④纥(hé)那:踏曲的和声。
刘禹锡另有《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绿罗:①绿色的绮罗。
②比喻绿
水微波。
③荔枝名。
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
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
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翻译】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
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
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
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赏析】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写却流露出诗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贬谪远任的愁苦。
楚地巴山远离长安,虽然暂时避开政治漩涡,但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却是心仍有不甘的。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
也许正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这不能不使人愁苦,伤心失意下也属正常。
压在心头的大石无法移开,难以消除的寂寞和烦闷更无法排遣。
江雨又来,淅沥不歇,更添伤情。
“巴人能唱本乡歌。
”于此伤情怀思之下巴人乡歌又传入耳。
“歌者那知听者愁,一声一叹总牵情。
”巴人歌唱本属常有之事,诗人却
将其平常事入诗中,可见诗人自己心绪却是常常不平静的。
自然不是只因耳听巴人歌声才起的不平静,人总是会因某事而及他情。
这是再自然正常不过的了。
本来由江雨多引起的伤情再又由巴人的歌唱更是雪上加霜了。
闻歌思归,自然引出下两句:“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归去。
长安,不算是自己的归处,多次的贬谪打击,他怕是早
已对政治不怀希望了,长安那里只是自己的伤心地而已。
至于诗人想归何处,可以从诗句中推测。
《纥那》当是诗人家乡的乡歌。
身披绿
色绮罗踏着《纥那》曲的和声边舞边歌的乡人想必是欢迎自己归来的一朝离乡,飘零天涯。
也只有那里才不排拒自己。
因有这样的想法,窗外的绿水微波渐渐幻成故乡人身上迎风而舞迎己归来的绿色绮罗,耳边听闻的《纥那》节拍又显得那样的清晰明了。
组诗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