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日本的垃圾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留学写真:我的第一节课是了解垃圾分类
记得五年前,我乘坐的飞机第一次盘旋在日本关西空港的上空,我就为那金灿灿的阳光,层叠的白云和脚底的碧海蓝天而陶醉。
在日本留学五年,自己学的又是环保专业,常常会被日本人专注的环保精神而感动。
日本的环境保护,已不仅仅是某一个政府部门的工作或者是环保专业人员的事业,它渗透到每个日本国民的血液中,更成为一种民族素质和精神的象征。
来日本后,我们留学生上的第一课就是垃圾分类。
即使在像松江市那样人口不到100
万的中等城市,垃圾分类也是必修课。
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具体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等。
除此之外,更换电视、冰箱和洗衣机还必须和专门的电器店或者收购商联系,并要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
大件的垃圾一年只能扔四件,超过的话,要付钱。
看起来如此麻烦的事情,日本人却乐此不疲。
喝完了一瓶可乐后,他们会仔细地洗干净饮料瓶,然后小心翼翼地揭下外面的塑料包装,把它扔到可回收的塑料垃圾袋中。
瓶盖属于不可燃垃圾,而瓶子本身则要放入专门的塑料瓶回收箱。
更为麻烦的是扔垃圾。
资源垃圾的回收站不是每个住宅小区都有,所以经常会看见日本人开着车到某一个资源回收站,把收集的各种瓶瓶罐罐倒入不同的回收箱里。
扔垃圾也有固定的时间,不可燃垃圾一星期可以扔两次,而可燃性垃圾只能两个星期扔一次。
如此详细的规则,每个日本人都能自觉遵守,原因也在于政府的环保管制和宣传得力。
对每一类垃圾都有相应的垃圾袋出售,而超市售出的每一样产品的外包装上都会注明此类包装属于什么样的可回收资源。
这样养成习惯后,看似繁琐的垃圾分类也得心应手了。
日本对于环保教育和宣传极为看重,特别是对于孩子的环保教育更是严格。
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普通的环保知识,并以此来督促自己的父母长辈自觉遵守。
有一次,在松江市市政大厅的入口处,我看到一个以环保为中心的小学生漫画展览。
上面有关环保的内容五花八门,如吃完饭后,有油的碟子要先用废报纸擦干净再拿去清洗,这样会减少难分解的油污进入下水道的机率。
洗衣服尽量用洗衣皂,不用含磷的洗衣粉等等。
我住的公寓位于四楼,马大哈的我经常会忘记扔垃圾的时间,也常常因此而苦恼。
有一次,我突然想起来第二天早晨是扔可燃垃圾的日子,心想现在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提前扔应该没有关系。
等我把垃圾拎到楼下,才发现垃圾箱还锁着。
懊恼之余,我就想把垃圾放在门口一走了之。
还没放下,就有一个路过的老人过来制止了我的行为,告诉我说如果这样做,鸟儿会过来啄破垃圾袋,垃圾四散开来会造成环境污染。
我惭愧之余也很感动。
正是这种人人参与的精神,使得这个国土狭窄、人口密集的国度处处青山碧水,人和自然和谐共存。
日本垃圾分类做得细已成家庭“规定动作”
初到日本生活,首先要适应当地处理生活垃圾的规则和节奏。
日本把垃圾分为生活垃圾、产业垃圾、事业性垃圾、特殊性(如医院等)垃圾等。
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性垃圾、粗大垃圾、废弃家电等,不同垃圾必须按规定时间、规定
包装方式投放。
通常每
周投放两次可燃垃圾、
一次资源性垃圾,两周
投放一次不可燃垃圾,
粗大垃圾和废弃家电
处理必须向有关部门
申报后交费处理。
单说生活垃圾中
的可燃垃圾处理,还必
须细分。
菜叶、鱼骨和废纸等属于可燃垃圾,必须装在政府推荐的高80厘米、宽65厘米的透明、可燃、不产生有害气体的垃圾袋中处理。
树枝也属于可燃垃圾,必须剪成长度不超过50厘米、捆成直径不超过30厘米的形状后处理。
烹饪废油也属于可燃垃圾,不能倒进下水道,必须浸入废纸或废布,或者用凝固剂定型后处理。
衣裤等也属于可燃垃圾,但被褥属于粗大垃圾,不能同时处理。
再说资源性垃圾。
报纸、杂志和书籍必须分别捆装处理。
饮料瓶必须把瓶和瓶盖分开处理。
纸盒牛奶饮用后,纸盒要拆开成纸板形,洗净晾干后才能处理。
生鲜食品所用的白色泡沫塑料盒,也要洗净晾干后处理。
酱油和醋等调味料所用玻璃瓶,也要冲洗干净单独装箱处理。
个人和家庭把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只是垃圾处理的第一步。
垃圾处理的第二步是回收垃圾的车辆分类运输,有专门运输报纸、杂志和包装纸盒的车辆,也有专门运输罐头、玻璃瓶和塑料瓶的车辆等。
第三步是最终处理垃圾的工厂,各有分工,有处理可燃垃圾的、有处理塑料瓶的、有处理家用电器的、有处理医用垃圾的等等。
垃圾处理细分化,已经成为日本人家庭生活中自觉的规定动作,已经成为日本社会功能中基本的运转程序。
侃侃日本的垃圾分类
日本的垃圾分类之严格之细致,让人佩服也让人咋舌。
外国人入境后去办“外国人登陆证”时,会有专人来给你详细讲解如何垃圾分类以及有关注意事项(后来我还有幸参观了一下东京最大的分类垃圾处理场,让人叹为观止),然后送上一本大挂历——专门的垃圾挂历。
每个月一张,布满了不同颜色和不同标识,及各种详细说明和操作方法,让人绝对眼花缭乱。
每星期几丢什么垃圾都必须严格按照日历上的标识。
如:周一可燃垃圾(日历上会具体告诉你哪些垃圾属于可燃,怎样分类),周二废旧书刊或硬纸壳,周三“古布”(旧衣服,床单等),周四不燃垃圾,周五“古纸”(奇怪吧,废纸和旧书报还分开来收,据说因为书报是装订的,且形状规则,废纸却不是),周末垃圾公司休息(就意味着再热的天气,都只能让垃圾臭在家里)。
有的垃圾是每周一次(如可燃垃圾),有的是每两周,或每个月一次(如旧衣服,废纸等)。
不同垃圾要用指定的不同颜色的垃圾袋(都要花自己的银子去买,555555),扎紧袋口,不许有任何垃圾暴露在外,按照指定时间扔到指定地点。
比如规定早八点以前必须丢垃圾,垃圾车迟到还好说,若是你迟到,只好乖乖把垃圾再提回家,等下个星期或下个月再扔。
如果没按规定时间地点或日期丢垃圾,轻则垃圾公司会在垃圾袋上贴条告诉你请把这袋垃圾拿回,应在什么时候丢到什么地方,重则当地管委会甚至警察会上门警告(他们会打开垃圾袋,认真查找里面任何显示垃圾主人的资料),若被他们判定是故意且多次犯,会受到罚款或在当地警局备案的处罚。
怎么扔垃圾也是有讲究的,换句话说也是很罗嗦,很烦人的。
比如吃完碗状的方便面,外面那层塑料薄膜是不燃垃圾,最上面的盖纸属可燃垃圾,面碗是废塑料——想就这么扔进垃圾袋?且慢,要先将面碗用水洗净(当然不用很干净,差不多即可),晒干(至少不能滴水),才可丢进废塑料垃圾袋。
作料小袋也要洗净晒干才能丢弃。
喝完牛奶剩下的纸盒,要剪成规定形状,洗净,晒干,积攒到一定数量后捆在一起送到大型超市门前的“recycle box”;盛鲜鱼,蔬果等的白色塑料托盘也要洗净晒干后送超市;废纸箱子(无论大小)要裁成规定尺寸,捆绑在一起再丢弃……
想扔桌椅,家具或电器等大件物品?必须打电话给专门的大型垃圾处理站!约好时间,由他们派人来取,当然不是免费的——一般要交30-150RMB。
……诸如此类,举不胜数。
据说因为日本人不愿和外国人做邻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外国人(包括为数很多的中国人)对垃圾分类的不适应和不注意而给大家惹了麻烦,对环境也有影响。
越来越相信:不必惊天动地,其实一些小事就可以改变,甚至彻底扭转别人对你的看法,比喻从小小的垃圾分类。
亲历中日文化差异感受两国环保差距
环保差距让中国青年感到震憾
横滨,日本第二大城市,临海而建。
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垃圾处理厂“鹤见工场”竟然也建在海边,和美丽的横滨跨海大桥遥遥相对,从外观看完全像是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
从进入工厂到离开,整整3个小时,抬起脚来,鞋底不见一丝污垢。
鹤见工场的久松先生介绍说,工厂1995年投产,主要是通过电脑来监控焚烧车间作业,实现了安全、高效率运作。
焚烧垃圾所产生的热能被转为电能,并入横滨电网,每年能产生3亿日元的效益。
焚烧处理后得到的砂砾状物也得到再利用,作为修路的填埋物。
在工厂的6层,透过一尘不染的玻璃,可以看到一辆辆垃圾车有序进出,机械大手臂抓起垃圾、送入焚烧炉。
如果仅仅是这些,不会让人震撼。
日本人对垃圾的分类处理,真正让中国青年看到差距。
在横滨市,日用垃圾要分成10类至15类。
为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横滨市资源循环局到火车站、商业街分发宣传册,举办恳谈会,并专门到学校讲解。
小册子《垃圾和资源的分类、丢弃方法》里写道:“厨房内的垃圾,请将垃圾中的水完全滤去。
炸过东西的油,将布和纸张浸入油中,或使其凝固。
纸尿布,请先将污物冲到便器内,之后揉成小团,以避免其影响卫生。
硬纸板类,请将其折好,用纸绳捆成十字形。
”
这样的说明,连文字带图片竟然有5页。
而这些细致、繁琐的规定,在横滨市得到切实的执行。
“如果居民不按照要求分类怎么办?”有团员问。
“大多数人按照要求做了。
如果不这么做,我们会开着车把垃圾给他送回家,让他整理好再交给我们。
”鹤见工场的久松先生说。
离开前,一些团员借填写调查表的机会,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来自宁夏的晋阳写道:“敬佩日本的忧患意识。
日本人注重细节,每个细节都做得很好。
日本注重环保。
这改变了我对日本的一些固有看法。
”
9天的访日之旅结束后,南方航空公司的张文尧记录下此行的点点滴滴,并给同行的团友发电子邮件分享他的所见所思。
他写道,“在日本大使馆举办的官方欢迎会上,我发现会议大厅的主条幅竟然是把白色胶纸粘在旧的红布上做成的。
这样便可反复利用。
想想自己小小单位的会议室里,每次会议都是新做条幅,而且质地还要求是好的。
”
“来日本看到了什么?让我说,那就是看到了差距——不是硬件的差距,而是人的素质的差距。
”一位团员在离开日本前由衷地感叹。
在日本丢垃圾
刚到日本名古屋的第二天,我把包装行李书籍的纸箱杂物,丢到垃圾站去,不想三天没人收取。
后来会所的工作人员送来通知,叫我们下午五点钟到恳谈室开会,听他们讲解“垃圾分类学”:什么“可燃的”、“不可燃的”、“资源性的”、“一般废弃物”等;瓶瓶罐罐也要分开铝罐的、塑料罐的、玻璃罐的,要分门别类装进不同颜色的胶袋里,丢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瓶子还要洗干净,软包装的牛奶、饮料盒要剪开、冼净;还要按照规定的时间,一三扔什么,二四扔什么,不能乱套,并特别规定晚上不能丢,以防动物来吃,一律要在清晨6—8时……一讲就是半个多小时,你看烦不烦人。
后来我们才注意到,街上到处都有一字排开的各类垃圾桶。
一次,一位外国游客看不懂日文,手中攥着废弃物不知往哪个桶扔,问清楚才扔到桶里。
马路上确是干干净净,像水洗过一样,汽车飞驰而过,也扬不起一点灰尘。
在名古屋住了十多天,才学会了丢垃圾,感到在日本做人也真累。
我问及一位日本家庭主妇:“这样分垃圾,你烦不烦?”她说:“刚开始的时候也很烦,一边骂娘一边分,现在习惯了,这样卫生也好。
”
正巧看到报载,由于卫生条件改善,民众体质增强了,日本100岁长寿老人超过二万大关,为世界之冠;女长寿者116岁,男长寿者114岁,都进入了世界吉尼斯大全。
难怪今年春季SARS肆虐,与我们一水相隔的日本却安然无
恙。
如此看来,烦一点,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