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基本知识与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深知临床输血在救治患者过程中的重要性。
自从事临床工作以来,我参与了无数次的输血治疗,亲眼见证了输血在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中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输血的基本原则1.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输血并非万能,只有在患者出现严重贫血、出血或需要补充某些凝血因子时,才考虑输血治疗。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要熟练掌握输血指征,避免盲目输血。
2. 选择合适的输血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输血方案。
如贫血患者,可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出血患者,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3. 注意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输血史、过敏史等。
同时,做好交叉配血实验,确保输血安全。
4. 输血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尿量等,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同时,加强输血部位的护理,预防感染。
二、输血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1. 挽救生命:在急性失血、创伤、手术等情况下,输血可以迅速补充患者体内的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维持血液循环,挽救患者生命。
2. 改善预后:输血可以纠正贫血、出血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3. 支持治疗:在肿瘤化疗、骨髓移植等治疗过程中,输血可以补充患者体内消耗的血液成分,提高治疗效果。
4. 治疗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凝血因子缺乏等遗传性疾病,输血可以纠正患者的血液成分异常,缓解病情。
三、输血过程中的风险与应对1. 输血反应:输血反应是输血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发热、过敏、溶血等。
预防和处理输血反应,需加强交叉配血实验,选择合适的血型,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2. 传染病风险:输血过程中,存在传播传染病的风险。
为降低风险,需严格筛选供血者,确保血液质量。
3. 血源紧张:我国血源紧张,尤其在重大灾害、突发事件等情况下,血源更加紧张。
为此,需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提高献血意识。
输血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输血的适应症1. 贫血:贫血是造成输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贫血可以由于慢性疾病、急性失血、骨髓疾病等造成。
在这些情况下,输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从而改善贫血的症状。
2. 失血:急性失血是另一个常见的输血适应症。
例如,严重创伤、手术出血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失血,需要进行输血来迅速补充丢失的血液。
3. 减少血液中其他物质:除了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外,有时候患者也需要输血来补充其他物质,比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二、输血前的准备1. 临床评估: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这些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的数量。
2. 签署同意书:在进行输血之前,患者需要签署输血同意书,明确知晓输血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3. 实验室检查:在进行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传染病筛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前的准备:在进行输血之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输血器具、选择适当的供血者等。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1. 血型鉴定: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尽可能匹配,以减小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2. 交叉配血:除了血型鉴定外,还需要进行交叉配血。
这是为了检测供血者的血清是否含有与受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容的抗体,以避免输血反应。
3. 传染病筛查: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对供血者进行传染病筛查,包括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这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反应的处理:在进行输血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在出现这些反应时,需要及时处理,如停止输血、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5. 输血后的观察:在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以确保患者没有发生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能是输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临床输血相关基本知识和临床输血流程管理
b.输血前用药情况; c.输血品种及用量; d.输血过程是否平稳; e.有没有输血不良反应; f.输血治疗效果评定。 (2)手术病人: a.手术统计与麻醉单统计内容应一致,应准确记 录病人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自体血回输量;
b.手术病人术前和术后输血,病历统计要求与非 手术病人相同。
临床输血相关基本知识和临床输血流程管理
第24页
四、血样采集: 1、采血护士必须明确患者用血申请,确保在采集 血样时,床边正确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纪、病案 号、科室、床号等信息。查血型和配血血样用EDTA抗凝 (紫盖)管和不抗凝(红盖)管各抽取血液2ml和3ml; 2、血样采集后马上在床边给血样管标清:科室、 患者姓名、病案号及采血日期; 3、采样完成后,再次查对血样管标识与申请单信 息、血样量及有没有溶血,查对无误后送输血科,并进 行 护理统计。
3、有以下情况之一,输血科拒收血样:
(1)血样由非医护人员送达;
(2)血样无标识或标识不完整;
(3)标本量不足;
(4)血液质量有问题。
临床输血相关基本知识和临床输血流程管理
第26页
六、血型判定与交叉配血: 1、输血科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2、输血科应采取非玻片(纸片)法进行ABO和Rh(D) 血型判定。 3、认真查对受、供者血样及申请单信息。 4、配血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 5、交叉配血必须用1+1即盐水介质和特殊介质配血 相合。 6、血型判定及交叉配血完成,并进行再次查对无 误后,检测者与复核者署名。
适应症:(1)血小板降低所致出血;(2)血 小板功效障碍所致出血。
禁忌症:(1)血栓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2) 溶血尿毒综合征;(3)肝素诱导性血小板降低症。
输血规范培训知识总结
输血规范培训知识总结1. 引言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务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输血规范。
本文旨在总结和介绍输血规范培训知识,帮助医务人员深入了解输血流程、相关检测和注意事项。
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整个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2.1 确认输血指征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确认是否存在输血的指征。
常见的输血指征包括急性失血、贫血、手术和创伤后等。
2.2 获取输血相关信息医务人员需要查看患者的相关病历和检查报告,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血型、抗体筛查结果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选择合适的输血品种和减少输血反应至关重要。
2.3 确定输血品种根据患者的血型和输血指征,医务人员需要选择适当的输血品种。
常见的输血品种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
2.4 检查血品在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仔细检查所用血品的标签和有效期,确保血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5 患者同意和知情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或其家属充分解释输血的风险和效益,并取得其同意。
3.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注意事项,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1 确认患者身份在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3.2 选择输血途径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输血品种,医务人员需要选择适当的输血途径,如静脉输血或动脉输血。
3.3 输血速度控制在进行输血时,医务人员需要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输血过快引起的输血反应,或输血过慢导致输血效果不佳。
3.4 观察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5 输血后的护理输血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监测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和处理相关问题。
基础护理输血知识点总结
基础护理输血知识点总结概述输血是指将新鲜血液或其制品从一个人的血管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血管。
输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失血性休克、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对于输血患者需要进行细致的护理和观察,以确保输血过程顺利和患者的安全。
知识点总结1. 输血适应症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失血性休克、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在临床上,输血通常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输血。
2. 输血的分类根据输血品种的不同,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红细胞悬浮液输注、血小板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等。
每种输血品种都有其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品种。
3. 输血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之前,护士需要进行输血的准备工作。
包括核实患者的身份、患者的输血适应症、医嘱的合理性、募集医生指导等。
此外,还需要核实输血品种和数量、检查输血管路是否通畅、准备输血所需的设备和器材等。
4. 输血的操作技巧在进行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掌握好输血的操作技巧。
首先要在合适的时间内将输血品种取出,避免输血品种过早脱水。
其次要注意检查输血管路是否通畅,输血针头要放置得当,不得有血液渗漏。
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5. 输血风险及预防措施输血风险包括输血反应、传染病传播等。
护士在进行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监测患者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还需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等规章制度,确保输血的安全。
6. 输血后的护理输血后的护理与输血前的护理同样重要。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输血后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在输血后要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有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和代谢产物,帮助康复。
7. 输血的记录和汇报在进行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认真记录和汇报输血的相关情况。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作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掌握基本的输血知识及注意事项,能有效提高输血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的基本知识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血液安全和血型鉴定在进行输血治疗前,首要的问题是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为此,要进行患者的血型鉴定,同时进行供血者的血型鉴定。
血型鉴定的主要方法有ABO血型鉴定和Rh血型鉴定两种。
1. ABO血型鉴定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通过血清试验,可以根据凝集反应的特点确定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
在输血过程中,一般只能输血给与相同或者相容的血型。
2. Rh血型鉴定Rh血型分为Rh阴性和Rh阳性两种。
通过凝集试验方法可进行Rh血型的鉴定。
在输血过程中,Rh阴性的患者只能输血给与Rh阴性的供血者。
二、血液配型和交叉试验除了血型鉴定外,还需要进行血液配型和交叉试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血液配型是通过人体免疫反应来鉴定血型,并用于临床输血的选择。
交叉试验是将供血者的血液与患者的血清进行混合反应,观察凝集现象,以判断输血是否安全。
三、临床输血的注意事项1. 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在进行输血治疗前,需要明确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输血的适应症包括体外循环术、急性大出血、贫血等情况;而禁忌症则包括血液过敏史、血液病、出血性疾病等。
医护人员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输血的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输血过程。
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输血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和输血器具是否完好,核对血袋标签的信息是否一致,妥善保管血液制品等。
准备工作的细节和严谨性,关系到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输血过程的监测和观察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和观察患者的情况。
包括记录输血开始的时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输血后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等。
若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输血法护理知识点总结
输血法护理知识点总结一、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1. 输血适应症包括贫血、出血、严重贫血症状等。
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输血。
2. 输血禁忌症包括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等。
在这些情况下,患者需要绝对禁止进行输血治疗。
二、输血前准备工作:1.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血型、Rh因子、病情状况等。
2. 评估患者的输血适应性,包括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出血量、凝血功能等。
3. 获取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报告、临床病史等。
4. 向患者充分介绍输血的目的、适应症、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三、输血操作流程:1. 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出生日期等身份信息,与输血单上的信息进行核对。
2. 核对血袋标签上的信息,包括血袋号、血型、Rh因子、血浆成分等。
确保输血血袋的准确性。
3. 在输血前和输血后进行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4. 开始输血前,对输血管路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输血管路的无菌状态。
5. 开始输血后,每15分钟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黏膜颜色、呼吸急促、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6. 输血时,要保持输血管路的通畅,避免输血管路出现堵塞、血栓等情况。
7. 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四、输血后护理:1. 输血结束后,需要及时停止输血,拔掉输血管路。
2. 输血后,对输血管路进行处理,包括清洁、消毒、记录输血的时间、数量等信息。
3. 输血结束后,进行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反应、效果等。
4. 输血后,需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包括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调理等。
5. 输血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健康恢复。
五、输血并发症的护理:1. 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护士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
输血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十一、为何不能把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加 入血液内输注
除了生理盐水外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原因是: (1)药物加入血液后,不仅可能因改变血液中的pH、 离子浓度或渗透压,而使血液中的成分变性,甚至发 生溶血,而且药物本身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 失效; (2)某些药物加入血液滴注会掩盖输血不良反应早期 发现,特别是严重的溶血反应; (3)把药物加入血液的过程,增加了血液被污染的机 会; (4)由于输血的速度慢,药物进入人体的速度也慢, 故不易迅速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而及时发挥疗效。
十六、各种血液成分输注的时间限制
开始 全血 红细胞制品 机采血小板 血浆 结束
离开冰箱后30分钟以内 4小时内(如室内温度 增高则需在更短时间 内结束) 立即 30分钟以内 20分钟以内 20分钟以内
注:输血器应该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如果气温很高,其更换频率应更高; 血小板浓缩液输注应该使用盐水预充过的输血器或血小板专用输血器。
十七、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
11、输血过程中应该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 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 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 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 做好记录。 12、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帖在病历中,并 将血袋至少保存一天。如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 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
十九、Rh(D)阴性患者的输血问题
一、基本知识
临床输血的基本知识
02 血液成分与输血类型
红细胞输注
01
02
03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贫血、失血、 心功能不全等情况下引起 的组织供氧不足。
输注原则
提倡同型输注,特殊情况 下如ABO血型相容可异型 输注;Rh血型应同型输注。
注意事项
输注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 验,确保输血安全;输注 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
血小板输注
血浆等。
输血技术进展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 展,输血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 自体输血、干细胞输注、血液替 代品等新型输血技术已经逐渐应
用于临床。
输血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输血的重要性
输血是临床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 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输血的应用领域
输血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科室,如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等。在手术、创伤 、产后出血、严重感染、肿瘤化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输血也是治疗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重要手段之一。
输注原则
应同型输注,特殊情况下可进行 ABO血型相容的输注。
注意事项
输注前需检查血浆外观、标签、有 效期等,确保血浆质量;冷沉淀输 注时需快速融化,防止蛋白变性。
全血输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急性大量失血、严重创伤等 情况下,需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
注意事项
全血输注前需进行严格的交叉配血试验和输 血前检查,确保输血安全;输注过程中应密 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输血速度和量。
血液制品选择与申请流程
血液制品选择
根据患者的输血指征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浆、 血小板等。
申请流程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资料汇编)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输血是治疗许多疾病的必要手段,但它始终存在一定的风险,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
虽然随着采供血系统管理水平和检验水平的提高,输血传播性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降低了,但是,临床输血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5%~10%是由于输注了染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引起的。
而最严重的则是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其临床症状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似。
其他伴随输血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过敏反应、以及其他非特异事件的发生等,都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危险。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可能是女性献血者在妊娠时被胎儿抗原致敏,血浆中出现白细胞抗体,输入患者体内后,抗原一抗体相互作用导致肺泡、肺间质水肿,出现换气功能障碍和低氧血症。
男性献血者体内不会产生这种抗体,除非曾经输过血,因此似乎输注男性献血者的血浆可减少急性肺损伤的发生风险。
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合理、科学输注血浆。
因此,合理用血与输血安全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工作中倍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血”给出的定义是:“输注安全的血液制品,仅用以治疗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情况而又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为了达到科学、合理的用血,需要加强对临床医生的输血医学教育,使临床医师真正理解科学用血的涵义,特别是输血指征的掌握。
为此我国卫生部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学术组织都制定了有关成分输血的指南。
临床输血工作中,主要任务涵盖三个方面:①安全用血。
如何更好地把握输血指征,减少不良反应和血液传播性疾病;②科学用血。
如何提高输血治疗效果,以提高携氧能力或凝血功能两大目的,做到成分输血;③节约用血。
如何尽可能节约血液资源,减少不必要输血。
即回答要不要输血?什么时候输血?输多少血?输什么成分血等问题。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一)成分输血指南2000年6月1日卫生部发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了有关成分输血的指南。
血制品输注相关护理知识
血制品输注相关护理知识
血制品输注相关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采集血标本时,要求每次为一位患者采集,禁止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以免差错。
2、输血时需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3、如用库存血,必须认真检查库存血的质量。
4、输入两袋以上血液时,期间需输入少量等渗盐水。
5、血袋内不得加入溶液和药物,如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变质。
6、输血过程中,应听取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若发生严重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输液管道,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留余血备查。
7、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处理。
若有输血不良反应,应在处理不良反应的同时填写反应卡反馈给输血。
8、血液为特殊制品,如不立即输注,应及时送回输血科保存,不能保存在临床科室,血液出库30分钟不能退回。
血液一经开封,不能退换。
临床输血
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⑶ 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因为全血中含有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 等多种复杂的血型抗原,当患者再次输注全血时,容 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6、输全血的缺点 、
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⑴ 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因为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 所以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血量过大 或输血速度过快可使者发生急性肺水肿。 对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危重患者来说, 即使输入的全血量不大,也有这种危险 性。
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⑵ 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5、注意事项 、
不能在室温下放置使之自然融化, ⑴ FFP不能在室温下放置使之自然融化,以免有大量 不能在室温下放置使之自然融化 纤维蛋白被析出; 纤维蛋白被析出; 融化后的FFP应尽快输用,以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 应尽快输用, ⑵ 融化后的 应尽快输用 稳定的血浆因子丧失活性。 稳定的血浆因子丧失活性。 ⑶ 输注前不必做配血实验,但最好是血型相容输注。 相容关系为AB型血浆可安全的输给任何型的受血者; 型血浆可安全的输给任何型的受血者; 型血浆可安全的输给任何型的受血者 A型血浆可以输给 型和 型受血者;B型血浆可输给 型血浆可以输给A型和 型受血者; 型血浆可输给 型血浆可输给B 型血浆可以输给 型和O型受血者 型和O型受血者 型受血者; 型血浆只能输给 型受血者; 型血浆只能输给O型受血者 型和 型受血者;O型血浆只能输给 型受血者; ⑷ 输注前肉眼检查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 输注前肉眼检查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 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注; 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注; 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 ⑸ FFP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 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 及时输注,可在4℃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小时。 及时输注,可在 ℃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 小时。 小时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1.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到患者体内,来纠正或预防血液异常或缺陷。
2.输血的目的可以是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成分,或者是提供抗体或免疫因子。
3.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失血过多、贫血、凝血异常、免疫缺陷等。
4.输血的禁忌症包括不稳定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感染、过敏反应等。
5.输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型与配型测试,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6.输血的血源可以是亲属或无关患者,也可以是通过无偿献血获取的血液。
7.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输血管道的建立,可以通过静脉穿刺或中心静脉导管来进行。
8.输血的速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输血成分的性质来确定,以避免过快或过慢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9.输血后需要进行观察,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10.输血后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需要及时处理。
11.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输血液温度的控制,避免过热或过冷对患者造成不适。
12.输血前需要充分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输血的安全性、可能的风险和输血的预期效果。
13.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血液管理,包括血液保存的条件、血袋的标识和追踪以及血液管理的记录。
14.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安全管理的原则,包括血袋的正确使用、防止输血交叉感染等。
15.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成分的合理使用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实际需求来决定输注的成分。
16.红细胞输血是治疗贫血的常见方法,可以提高氧合能力和改善组织供氧。
17.血小板输血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可以预防或治疗出血。
18.新鲜冷冻血浆是治疗凝血因子缺乏的常见方法,可以纠正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
19.全血输血是将新鲜的全血输注到患者体内,适用于多种急性失血情况。
20.由于异体输血可能引起免疫反应,临床上也可以使用自体输血或者回收输血方法。
21.自体输血是将患者的自身血液收集、保存,手术期间再输回患者体内,以避免异体输血的风险。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及其成分输注给有输血需求的患者,以改善其血液功能、纠正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临床输血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医疗技术,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的基本知识,包括输血的适应症、血液成分的选择、输血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输血的适应症临床输血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急性失血:如大量出血、创伤性失血等;2. 贫血:对于严重贫血患者,输血可以迅速纠正其贫血状态,提高其氧运输能力;3. 凝血异常:在某些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中,适量的输血可以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4. 造血功能失调: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等造血系统疾病。
二、血液成分的选择在临床输血中,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不同的血液成分。
1. 全血全血是指由血浆和其中所有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组成的血液制品。
全血适用于急性失血、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的全面输血。
2. 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指通过离心、洗涤等处理获得的红细胞浓缩液。
红细胞悬液适用于单纯缺氧的贫血患者,可以提高血氧运输能力,改善患者的症状。
3. 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是指由捐献者的血浆中提取出的血小板成分。
血小板悬液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防止或治疗出血。
4. 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指从新鲜全血中提取血浆,并通过冷冻保存。
新鲜冰冻血浆富含凝血因子,适用于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临床输血时,医务人员需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输血需求的患者身份、输血成分和血液类型等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输血的操作规范: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包括正确连接输血管道、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 择权。
5.《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四、 《临床用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填写申请, 并根据备血量,要有各级审批签字。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 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 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 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 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医院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四、输血相关病程记录
1.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当将准备输血患者的输血前检查结 果及适应适应症的评估情况详细记入病程记录;包括患者 的症状、体征、血色素等。
2.在输血当天,患者输血完成后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当 将输血过程以“输血记录”的形式记入病历;内容包括输 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输 血完成时间、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出现输血不良反 应时医师需将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详细记入病 历中,并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逐项填写,及 时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返回输血科。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是指输血前,经治医师向患者 告知输血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输血的医学 文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科别、病案号、诊断、输血指征、拟输血成分、输血 前有关检查结果、输血风险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患者 签署
3.患者不举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 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 因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特殊情况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 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请示医务部(院总值班) 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意见并签名、医师签名 并填写日期。
3.经治医师应当将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包括症 状、体征、血色素是否有改善,评估有无继续输血指征等。
医院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五、各种输血医疗文书的保管 1、《临床用血申请单》、《配血单(卡)》、《合血
单》、《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等,由输血科(血库)保 存10年;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交叉配血报告单》、 《输血记录单》以及输血前检查报告单随住院病历保存。 门急诊输血患者需建立门急诊病历,由医院保管,不能使 用通用门诊病历。 3、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 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4、临床输血由医师填写血型交叉单、输血申请单(包括血 浆),标明输血适应症,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 血,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平常输血需提前一天 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输血申请单由输血 科存档保管。临床一次备血用血超过2000毫升或输全血超 过1000毫升,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血 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急诊用血可事后 补办报批手续)。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及时会 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5、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治医师必 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 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6、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 及冷藏临床用血,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当拒绝领用。 输血科不得为领血单项目填写不全、未按规定申批的用血 发放血液。
7、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执行核对手续。 由两人床旁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进行输血,并将输血情 况记入护理病历。如出现输血反应等情况,应详细记入病 程录。
8、输血后的血袋统一回交输血科,冷藏一周,以备核查。
医院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为 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特制定 本制度。
一、医院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统一印制规范的 各类临床用血的医学文书。
二、每年对新职工进行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的书写规范培训 及考核,保证临床用血医学文书填写的规范性。
医院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三、医师应当规范填写《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1.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 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采用血规范管理和技 术指导,组织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与培训。
2、输血科负责制定申报全院的临床用血计划,定期检查临 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并参与与输血相关的疾病诊断、治 疗、科研。
3、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 范》,从严控制临床用血,积极推行血液成份输血。各科 室成份输血比例,应当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红细胞 70%,成份血70%)。输血是首先考虑输成分血,特殊需 要才能适当考虑输全血。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条件合适的患 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动员亲友献血,医院应将上述 工作情况作为评价医生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1、血红蛋白 ﹤60g/L或 Hct ﹤ 0.2;2、若 有严重感染,Hct 可达0.35
血红蛋白
﹥
60g/L或
Hct﹥0.2,无缺氧
症状。
新
1、PT或APTT ﹥ 正 1、无合理输血理 各种原因引起的
临床输血指征简表
血制品 名称
红细胞
手术科室
合理输血理由 不合理输血理由
1、血红蛋白﹤70g/L; 1、失血患者
2、血红蛋白在70- 补液扩容前输红
100g/L之间,根据病 细胞;2、血红蛋
情决定;3、严重创 白﹥100g/L;3、
伤合并感染,Hct可达 失血量﹤20%自
0.35
身血容量
非手术科室
合理输血理由 不合理输血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