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米评课稿

合集下载

千米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2篇

千米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2篇

1、千米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要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法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但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由于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千米认识不深入,因此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在教学中也很重要。

在分组讨论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是,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4。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请大家比画比画,这些长度单位大概分别有多长呢?想一想,她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同学们学得真棒!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通过回顾,唤起学生对已有的'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二)自主探究温故知新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新课先知自学教材26页例4。

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它也叫()。

2、认识千米,感知1千米的长度。

运动场的跑到通常1圈是400米,半圈是()米,2圈是()米,2圈半是()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

因此,1千米=()。

米和千米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如果学校操场跑道1圈长200米,那么()圈正好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 评课稿

千米的认识 评课稿

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引入课题新: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如学生从1米、200米和250米的实际长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

数学评课稿-《千米认识》案例评析稿

数学评课稿-《千米认识》案例评析稿

数学评课稿-《千米认识》案例评析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

”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现结合《千米的认识》教学中的部分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片段一师: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分米、厘米。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是多少长吗?生1:1米有这么长。

(学生双手平举状)生2:1米大约有同学们两手伸开那么长。

生3:1分米就是10厘米。

生4:1厘米大约跟我们的指甲那么宽。

……师:安吉到杭州的距离是多少?生:60多千米。

师: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生1:安吉到杭州很远的。

生2:安吉到杭州坐车要1个多小时。

师:千米是用计量较长的距离。

[感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知“千米”是计量长度的单位。

]片段二师:春天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星期天,老师驾着自己的爱车出发了,在路上看到一块路牌。

你知道了什么?(显示:路牌)生1:我知道离大汉七十二峰还有30公里。

离龙王山还有45公里。

生2:我知道离大汉七十二峰还有30千米。

离龙王山还有45千米。

……师:“km”表示什么意思?生:千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爸爸告诉我的。

生2:我从书上知道的。

师:说说你对千米的认识?生:(略)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千米的长度吗?(学生茫然状)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感悟:《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增强数学的亲和力。

“你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一句“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充分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1. 引言《千米的认识》是一篇关于长度单位千米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本文将对此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计一次互动活动,使学生能够: - 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 能够准确使用千米进行计量; - 能够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比较和转换。

3. 教学内容3.1. 千米的定义和意义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千米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展示实际应用中的千米单位,如描述长途汽车行驶距离、测量长江长度等。

3.2. 千米的计量方法接下来,我们通过让学生参与测量实践活动,使用千米尺测量教室、校园等距离,并让学生发现千米是千分之一的单位。

3.3.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比较和转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我们设计了练习题和游戏,让学生进行千米、米、厘米之间的换算。

4. 教学策略4.1. 任务导向学习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任务,如教室测量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4.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4.3.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展示了一些有关千米的图像和实际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5. 教学效果评价5.1. 学生态度和反馈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学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许多学生认为通过实践和游戏活动,增加了他们对千米的理解和掌握。

5.2. 学习成绩教学活动后进行的测验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千米进行计量,并能够进行千米、米、厘米之间的换算。

6. 反思与改进6.1. 学习活动设计不够多样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设计更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评课稿一、课题背景和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教授给学生千米的概念和认识。

通过该课文,学生将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掌握千米的换算、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使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本课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和示例引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讲解,通过练习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的关系;–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生活问题解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课主要内容为《千米的认识》,通过比较千米与米的长度,让学生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概念和测量经验。

此时,引入千米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千米与米的巨大数字差距,引发他们对千米的好奇。

在引入部分,教师可以利用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通过实例引导,让学生思考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可以分成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和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引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推动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认识。

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采用示范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详细说明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换算的步骤和技巧。

在训练和巩固环节,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和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千米是什么单位,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换算;•理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千米单位;•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例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用什么单位来衡量道路长度?Step 2:学习新知•介绍千米的概念和符号: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为km;•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公式:1千米=1,000米、1千米=100,000厘米等;•列举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长途旅行、运动竞赛等。

Step 3:拓展应用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测量校园周边的距离,并将其转化为千米单位。

学生可以分为小组,使用直尺和计步器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Step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对千米的认识以及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4. 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提问获取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师还可以针对小组测量的结果进行讲评,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存在误差,并帮助学生找出解决方案。

总结性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可以设计一篇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和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是否掌握。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二、评析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拓展应用环节的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千米单位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提问、示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辅导。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在复习中‎,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1分‎米和1厘米‎的长度数学‎,充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

‎‎2、教学‎千米的例题‎时,可以先‎说明用我们‎过去学过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路程比‎较麻烦,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的学‎习是为了需‎要而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

‎‎3、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深入‎人心。

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

教‎师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深切‎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和实际‎长度。

这样‎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篇二:‎《‎千米的认识‎》总评课‎积跬步以至‎“千米” ‎——《千米‎的认识》总‎评课《千‎米的认识》‎是沪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

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后,‎要认识的又‎一个长度单‎位。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时间、重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的教学‎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提‎炼,也是为‎学生后继数‎学学习的需‎要。

‎众所周‎知,计量单‎位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一直是“难‎啃的骨头”‎。

而大计量‎单位的教学‎更是为许多‎老师不愿展‎示的“风景‎”。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1)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1)

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引入课题新: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如学生从1米、200米和250米的实际长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引入课题新: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5.1.2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

5.1.2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

5.1.2《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一71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厘米)(2)测量硬币的厚度。

(毫米)(3)测量课桌的高。

(分米)(4)测量教室的长。

(米)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1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1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目标:使学生相识“千米”, 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10米”, 学会千米和米的简洁换算。

造就学生的实践实力、视察实力, 开展空间想象实力。

教学重点:相识千米, 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千米观念的建立。

课前实践活动:带着学生走一走101米长的一段路, 感知101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复习引新, 初步感知师: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师:你能按从大到小的依次给这几个长度单位排排队吗?〔米、分米、厘米、毫米〕师:能跟我们说说这“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有多少长吗?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好!请你填一填出示:练习纸第一题——10毫米=〔〕厘米1米=〔〕分米10厘米=〔〕分米600厘米=〔〕米说说最终一题你是怎样想的?〔指名说、同桌说〕创设情境师:胡教师前几天骑车回家, 过了楼岩桥头, 在山岭处看到一块很高的路牌, 上面写着“距离尚田还有3km”。

同学们, 这“km”表示什么意思呢?师:千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揭题:我们今日就要来详细相识“千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千米的相识简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测量较长路程时, 我们就须要用到这个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联系生活, 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师:看到“千米”这两个字, 你此时此刻最想知道什么呢?〔千米有多少长、千米和米之间有关系吗……〕请生推测一下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引出:1千米=1010米师:课前教师带大家走了101米长的一段路, 大家此时此刻脑子里有101米长度了吗?四人小组探讨:那么估计一下从我们校门口启程到楼岩初中这段路程大约有多少;〔约300米〕再从楼岩初中启程到春光食品厂大约有多少路程?〔约300米〕此时此刻距离1010米还差多少米?〔400米〕师: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启程到哪里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到飞扬特钢〕师:你还知道从我们校门口启程到哪里也是1千米左右?〔到上楼岩、到项岙……〕师:此时此刻你的脑子里有1千米的长度了吗?闭上眼睛, 想象1千米的长度。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2)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2)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千米,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千米观念的建立。

课前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一走100米长的一段路,感知100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复习引新,初步感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师: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这几个长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千米,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千米观念的建立。

课前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一走100米长的一段路,感知100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复习引新,初步感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师: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这几个长度单位排排队吗?(米、分米、厘米、毫米)师:能跟我们说说这“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有多少长吗?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好!请你填一填出示:练习纸第一题——10毫米=()厘米1米=()分米10厘米=()分米600厘米=()米说说最后一题你是怎样想的?(指名说、同桌说)创设情境师:胡老师前几天骑车回家,过了楼岩桥头,在山岭处看到一块很高的路牌,上面写着“距离尚田还有3km”。

同学们,这“km”表示什么意思呢?师:千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揭题:我们今天就要来具体认识“千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千米的认识简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测量较长路程时,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个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联系生活,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师:看到“千米”这两个字,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千米有多少长、千米和米之间有关系吗……)请生猜测一下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引出:1千米=1000米师:课前老师带大家走了100米长的一段路,大家现在脑子里有100米长度了吗?四人小组讨论:那么估计一下从我们校门口出发到楼岩初中这段路程大约有多少;(约300米)再从楼岩初中出发到春光食品厂大约有多少路程?(约300米)现在距离1000米还差多少米?(400米)师: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到飞扬特钢)师:你还知道从我们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也是1千米左右?(到上楼岩、到项岙……)师:现在你的脑子里有1千米的长度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完整版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完整版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引入课题新: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千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管晓蓉执教,陈今晨评析(1.淮安市新安小学,223200;2.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10036)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44~4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一1000米;初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千米的测量方法.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师生交流.(略)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生:米,分米,厘米,毫米.师: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画.师:如果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师:那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师:那如果测量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师: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 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生1:1千米有多长?生2:1千米等于多少米?师: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千米的认识)【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习乃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二,自学探究,认识新知1.提示自学.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千米"一词,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成自学提纲.围绕这些问题大家阅读教材,尝试自己解决,好吗?出示自学提纲:(1)通过看书你认识了什么单位?教育研究与评论.,J,学教育教学75(2)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感受?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教材第44页上面的内容读一读,画一画.学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2.自读交流.师:通过刚才的阅读课本,你们认识了什么内容?谁来汇报.学生交流.(略)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成效.那么,通常测量什么样的物体长度要用到千米作单位呢?生: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较长的路程,通常要用千米作单位.师:千米一词后面为什么要加"*",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师:千米又叫公里,千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km"来表示.在我国习惯上用"公里"来表示"千米",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长度单位.师:你在哪儿见过千米的呢?书上提供的这些场景,你了解吗?生:我知道书中第一幅图中的180千米是表示里程的.师:通过自学,你们还知道了什么?生:我还知道1千米一1000米.让学生读一读,并通过不同的停顿和语气把"1千米"和"1000千米"区分开来.3.理解练习.做"想想做做"第3题.(略)【评析:组织学生自学时,教者做了较为切实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自学提纲,再及时展开交流,汇报阅读自学的收获.其间通过提问强调千米的使用场合,注意千米概念的附注,仔细观察辨认实际插图的意义等等. 精心的设计确保了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 较为圆满地获得自学的成功.】4.感受1千米.76(1)估计1千米的实际长度.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根1米长的米尺,如果用这根米尺量,量多少次是1千米呢? 生: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师:就是说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请大家估计一下,1千米远的路程有多长?学生自由估计.(略)(2)借助跑道的长感知1千米.师:你到过我们区的体育场吗?体育场跑道边有一条直道,(课件演示体育场跑道中直道的画面)你知道这条直道是多少米?生:体育场的直道是100米.师:是的,体育场直道的长是100米,想象一下,100米有多长.像这样的几个100米的长是1千米?生:10个100米是1千米.师:那么,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直道的长?生:1O个.师:谁知道体育场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如果在体育场环形跑道上跑1千米,你认为要跑几圈?生:体育场环形跑道的一圈是400米,在上面跑两圈半正好是l千米.师: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生:是200米.师:沿学校跑道跑几圈是1千米呢?生:5个200是1000,跑5圈是1千米.(3)借助身边的环境感知1千米.师:我们刚才借助操场,体育场的跑道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如果要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来感觉一下,怎么样?学生起立,闭上眼睛想象.老师说途经的地点,路程,学生想象,感受1千米路程. (从学校大门口出发向北走一到小桥处大约5O米一到西长街大约300米一到医药公司红绿灯处大约650米一到勺湖公园东大门大约1千米.)师:走1千米的感觉怎么样啊?师:估计一下,从你家出发,到什么地方教育研究与评论.,J,学教育教学酾孽蚤大约是l千米?学生交流.(4)算~算,找一找.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图中从小明家到哪儿正好是1千米?生:从小明家到电影院,到邮局,再到少年宫,正好是1千米.师:图中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生:从体育场到少年宫再到邮局,正好是l千米.【评析:教者用心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十分清晰地设计了四个环节:通过学生估计1千米有多长,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既使学生体会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又使学生产生了用自己熟悉的事物认识1 千米的心理需要;随后,由近及远通过体育场100米的跑道,用已知的长度来"度量"1千米,明确1O个100米是1000米,并借助200米,400米的跑道直观感知1千米;接着, 引导学生想象从学校大门口到勺湖公园,自己家到某个地方等熟悉的1千米线路来强化感知;最后出示标有各段距离的路线图,看图计算行程.这样,有层次地规划学生的数学活动,十分高效地强化了对新建立的千米实际长度的把握,创造性地突破了教学难点.】5.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师:我们认识了千米,感受了l千米的长度,其实千米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前老师收集了~些,请欣赏.课件播放: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是在长江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跨江大桥;长江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 加拿大联邦大桥长13千米,而我国杭州湾大桥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万里长城约长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交流后,小结.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1.填一填.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师:请大家先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学生练习后,组织反馈.2.连一连._.I蠡,:tF千.J,泰*t.牟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连线,再说明理由.3.估一估.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并让学生看图完成第(1)小题.师:如果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从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呢?学生估计并交流思考的过程.出示实际的路程,与学生估计的结果进行对照,帮助学生体会合理的估计方法.4.想一想.师:2009年1O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在这一天,我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同学们都看了吗?那宏伟壮观的阅兵场面令人无比激动,无比振奋, 真是百看不厌.想不想再回顾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好,下面就请欣赏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回答其中的问题.播放课件国庆阅兵式的场景,并随着画面出示以下问题:(1)14个官兵方阵和3O个车辆方阵共长2();(2)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踢腿高度都是25();(3)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20000多(),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近10000多().师:看了上面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四,回顾本课,自由小结(略)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77。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应用效果评估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应用效果评估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应用效果评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立对千米长度单位的直观感知,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能够运用千米为单位,对实际长度进行估计和测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千米的认识:1千米=1000米。

2.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难点:运用千米为单位进行长度估计和测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长度单位,知道了米和分米,那么你们听说过千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千米。

2.学习千米(1)观看视频,感知千米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视频中出现了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分米、千米。

师:视频中是怎样介绍千米的?生:1千米等于1000米。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们对千米有什么认识?生1:1千米等于1000米。

生2:1千米很长。

3.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举例说明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或场景可以用千米来表示。

生1:从我家到学校大约有2千米。

生2:高速公路上的里程碑都是以千米为单位。

(2)实际测量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用卷尺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看看它们分别是多少米。

然后,尝试用千米为单位表示一下。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生1:我们学会了千米的认识。

生2:我们学会了如何用千米为单位进行长度估计和测量。

师:很好,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举例说明和实际测量,让学生感受到了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评估效果:1.学生对千米的认识程度较高,能够正确表述1千米等于1000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参考答案 1.(1)厘米 (2)米 (3)分米 (4)毫米 2. m dm cm mm 10
你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你们知道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回忆起这些 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和比例尺,让学生 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5.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老师指导,集体订正答案。
板块三、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1)小红每分钟走70( ) (2)小明骑车每小时行18( ) (3)小王开摩托车每小时行60( )
2.填空。 4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7分米=( )厘米 800厘米=( )米 5厘米=( )毫米 2米=( )厘米 6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3.一个长方形花圃,长260米,宽150米。沿这个花圃的边走1圈, 有1千米吗?
参考答案 1. (1)米
(2)千米 (3)千米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 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练地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千米的认识的评课稿(通用5篇)

千米的认识的评课稿(通用5篇)

千米的认识的评课稿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千米的认识的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的评课稿篇1听了刘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认识千米》。

刘老师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点拨到位,学生体验充分,精神饱满,效果较好。

一、充分体验在1千米有多长时,刘老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充分体验。

我市一般两个红绿灯之间是约500米,那么1千米有多远?让学生说一说,并且课下走一走,看一看,增加体验。

学生说到楼房时,刘老师介绍一般的住宅楼每层高约3米,1千米有多高?大约有多少层?刘老师让学生根据身边的事例体验1千米,初步建立起千米的长度概念。

二、猜测——验证在揭示课题后,刘老师让学生说以前对千米的了解,学生说:千米也叫公里,10米=1千米,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1000米=1千米。

刘老师说,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想,那这些猜想对不对呢,接下来我们慢慢验证。

整节课学习结束后,刘老师与学生进行了回顾,通过验证,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学生认识很清楚了。

这样安排,让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的数学学习过程,这是新课的要求,刘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扎实落实课标理念。

三、直观形象全课小结后,刘老师出示一只左手,向学生介绍,我们可以利用左手来帮助认识长度单位。

左手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中指代表分米,无名指代表厘米,小指代表毫米。

回顾它们之间的进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用大拇指代表千米:首先它是最大的长度单位,其次它与米的进率是1000,是最大的,也是手指距离最远的,所以把最大的单位放在大拇指。

然后进行了练习。

这样把抽象的长度单位转换到直观的左手上,形象、直观,非常易于学生学习。

四、培养习惯刘老师这节课上,学生精神饱满,精力集中,倾听认真,坐姿端正,回答问题声音洪亮。

这些得益于刘老师的指导,如抱臂坐直、声音再洪亮些、回答问题要干脆利落、后面几个男生眼睛很亮、他听的真准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深入人心。

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

教师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

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感悟: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把所学的所有长度单位返回到生活中,从实践中自然而然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评析:1、紧密联系生活。

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因此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并结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

在学习千米时,也是通过学校的运动场的周长等生活材料来建立千米的概念的。

之后,让学生估计一下,从你家到学校,大概有多少距离?说一说生活中其它大约相隔1000米的地方等。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的综合题则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深刻体验生活。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

课前让学生走走,数数,感受1千米的长度。

认识千米这一单位时,由学生从学校操场一圈的周长推导出1000米大概有多长。

在提示进率时,由他们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分析讨论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

综合题练习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自己结合实际独立运用。

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设计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如在学完千米这一概念后,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学习2千米50米=()米,50000米=()千米等。

综合题也是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的。

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意识。

3、快乐享受生活。

着重体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基于建构主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最有效途径。

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高效、丰富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与新的所学知识同化后,即通过“自主学习”后完成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如学生从10米、100米和200米的实际长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

为了达成学生顺利建构其知识结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驾车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二是采用积极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状态。

三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千米概念的表象。

四即小组协作学习。

五是强化练习设计,即在每一个环节结束后,都及时安排进行必要的练习等。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

”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现结合《千米的认识》教学中的部分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感悟:《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增强数学的亲和力。

“你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一句“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充分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感悟: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深入人心。

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

教师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

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最近,我校大力开展高效课堂的研究,在各年级参与课堂教学比赛后选出一批优秀选手参加学校决赛,我有幸作为数学一组决赛的评委之一,欣赏了五位老师的课,按照学校要求,现对五节课进行点评。

听完这五节课,我们欣喜地发现:较之以往,老师们在教学中能更加正确地把握新课程理念,更加到位地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更加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内容定位准确,教学环节设置合理,师生互动自然融洽,演绎了课堂的精彩,体现了教学智慧的丰富,也说明了我校高效课堂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紧扣教学内容,创设简明情境,把握理念更加正确。

五位老师都能紧扣教学内容,创设简明的教学情境。

如张老师借用如来佛手掌——五指山的五指分别代表五个长度单位,生动形象地表述了五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郁老师利用课前师生的拍手游戏,自然引入“面积”概念。

封老师让学生买一个“长江七号”玩具需要用到钱,迅速引入“人民币”的认识。

这同前几年有的课情境创设只注意形式的好奇和热闹,不注意教学内容和实质,只注意生活化,不注意数学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从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方式向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

五节课展示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课堂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

如王老师的“进位加法”,通过让学生摆小棒、圈图形,得出“拆数法”和“凑整法”两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陈老师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中14×2的教学,受图画呈现的问题情境的启示,教师引导学生去想2个10是20,2个4是8,合起来是28,从而获得计算14×2的直接经验,再整理这样的计算,并分步骤写出计算过程,学生不仅知道了竖式应该怎样算,而且理解了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这两节计算课,教师都能带领学生激活并提取创设自主问题情境中的资源,既解决了实际为题,又产生了新的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郁老师的“认识面积”是让学生用学具袋里的各种图形亲手摆一摆,讨论得出比较面积大小的四种方法。

张老师的“认识千米”则由课前带领学生从学校食堂到草丛实地走一走,得知步行100米大约走200步,用时一分半,再在课堂上用课件动态展示几个来回路程,如此学生便水到渠成地推算出并感知了1千米的长度概念。

封老师的“认识人民币”,通过举办“小小超市” 、“寄信问题”等实践活动,以购物为主线,让学生学习、运用新知。

这三节概念课都做到了让学生经历了充分感知的“亲身体验、理性思考和系统整理”几个基本环节,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

总之,这五节课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枯燥的概念教学和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演绎了课堂精彩。

三、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练习。

如王老师设计的“神秘的礼物”,如果算对5道题,就会出现“你们真聪明”字样(课件中的“敏”应为“明”)。

陈老师以老虎大王建游乐场为线索,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张老师提供的“课外信息、景色优美地方、中国地图铁路线”等感性材料,使得学生感知全面、鲜明而深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估计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郁老师设计了“学以致用、火眼金睛、创意大比拼、才艺展示”等动手、动脑、动口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获得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四、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更加扎实。

郁老师与学生交流互动自然而流畅,语言极具亲和力;张老师语言干脆利落,富有启迪作用;王老师稳重大方,语言精练准确;陈老师声音响亮,富有激情;封老师则像一位邻家大姐姐,带领孩子走向知识的殿堂。

另外,几位老师都能自制课件,在同轨年级老师的协助下反复试教,封老师的孩子生病,婆婆腿受伤,依然坚持参赛,精神可嘉。

五、建议老师们要重视课堂细节的处理。

课堂细节包括板书的安排、课题的揭示、操作的指导、师生的交流及多媒体的使用等等。

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归纳小结和各环节导语的设计,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认识人民币”一课的各环节的导语还要精心设计,认识人民币后还可以提示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

要重视比较整理所学知识,如“进位加法”一课在学会“24+9”之后,应该组织学生对“24+6”和“24+9”的算法进行比较,从而整理所学知识。

我们发现这次赛课中有的老师语言表达不够精确,比较随意;有的老师多媒体操作使用不太娴熟,课件做得不够完美;有的课堂中师生交流时经常出现学生自说自话,要教育学生养成善于倾听他人见解的习惯;还有的课中出现教学预设没有想到的情况时,有的教师就显得应对困难,感觉不够自然或准确。

希望大家上课都能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要尽可能把研究课上成精品课。

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以“情境感知、设疑导入——三次体验、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自我检验”为主线展开的,分三个环节进行的。

第一个环节:情境感知、设疑导入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我执教本节课一开始便与学生平等对话“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能不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来?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吗?1厘米、1毫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在学生回答后,放了一段有关高速公路的录像,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问:“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路标表示什么意思吗?”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路标用“千米”作单位,而不用其他长度单位呢?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

接着揭示课题:“千米的认识”,并问学生:“对于这个新朋友,你们最想了解它的什么呢?”学生提出:“千米是用来测量什么的?1千米到底有多长?千米与其它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

这样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已经由学生提出来了,“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旅途吧!”一句这样的话语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知的欲望,也轻松的进入了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