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划界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

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

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Hey,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我国和世界各国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

相信不少朋友们对这个话题都有所耳闻,但听得懂不代表都能领会,今天咱就从头开始,轻松搞明白这些原则,让大家都能开口说。

1. 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1.1 主权至上首先,我们得明白,尊重主权是第一位的。

这就像你家这个小圈子,谁都不能随便进来,打扰到你的私事。

每个国家都是拥有自己国土的“大宅门”,谁也不能随意侵犯。

我们得尊重各国的独立性,这和你的邻居一样,谁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1.2 平等互利除了主权,平等互利也是关键。

想象一下,你跟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吃的好,大家都爽,但如果总是你请客,久而久之,你心里也会有点别扭。

这就好比各国之间的关系,大家都得能受益,才能长久走下去。

合作要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绝不应该让一方总是吃亏。

2. 不干涉内政2.1 各自的主张再来,不干涉别国内政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

手下留情,不要随便对别人的家务事指手画脚。

想象一下,如果你朋友总是爱插手你跟恋人之间的小争吵,那真是没天理。

各国就像独立的小家庭,能互相交流但各自的路还是得自己走。

2.2 和平共处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关心国际事务。

我们提倡的是“和而不同”,大家能和平共处,这才是上上之策。

经常听到一句话:“和气生财”,和睦的关系,自然能带来更多的机会。

3. 互相尊重,包容差异3.1 各有千秋接下来,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应当互相尊重,包容差异。

这就像是“各花入各眼”,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咱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不然就容易闹笑话。

比如,有的国家喜欢喝茶,有的国家喜欢喝咖啡,这各有所爱,谁也不能说谁对谁错。

3.2 开放合作在这样的基础上,开放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倾听与沟通,才能真正理解彼此,进而找到合作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在互相尊重的情况下,我们的合作才能更有效率。

中国的地理边界与国际关系

中国的地理边界与国际关系

中国的地理边界与国际关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复杂而多样化的地理边界。

这些边界对于中国的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既塑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模式,也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边界特点,分析其与国际关系的联系。

一、陆地边界:稳定与争议并存中国的陆地边界主要包括与14个国家的接壤部分,涵盖了北部的俄罗斯、蒙古和朝鲜,东部的朝鲜半岛、韩国,东南部的越南、老挝、缅甸,西南部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西部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尼泊尔。

这些陆地边界大多经历了长期的历史争端和和解。

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边界问题最具争议性。

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争议地区存在着一条叫做麦克马洪线的划界线。

两国对于麦克马洪线的具体划定存在分歧,导致了数次边界冲突和对峙。

虽然双方一直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但边界问题仍然是中印关系的敏感问题之一。

另外,中国与朝鲜之间的边界也具有战略重要性。

中朝边界是充满复杂性和敏感性的地区之一。

双方通过边境贸易和政治互动保持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然而,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关系,使得中国在平衡利益和地区稳定之间面临巨大挑战。

二、海洋边界:争议与合作的平衡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海洋边界问题更加复杂。

中国拥有与20个邻近国家的海洋接触线,其中包括东海、南海和黄海等重要海域。

在这些海域中,涉及到诸如领土争端、海洋权益争端等问题。

在东海问题中,中国与日本就钓鱼岛(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领土争端存在长期争议。

这一争端导致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对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最复杂的海洋争议之一。

中国在南海岛礁的主权声索被多个国家质疑和争议,引发了地区的不稳定和紧张局势。

在处理南海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坚持自己的主张,通过将南海岛屿开发为军事设施来巩固自己的地缘战略优势;另一方面,中国也通过与东南亚国家举行对话和磋商来寻求和平解决途径。

地图编制中的边境与国界划定

地图编制中的边境与国界划定

地图编制中的边境与国界划定在地图编制的过程中,边境和国界的划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边境和国界的划定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领土完整性和主权范围,还与国际关系、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本文将对地图编制中边境和国界划定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边境和国界的划定一般是由国际法来决定的。

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国家在制定或确认边境线时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自愿原则、领土完整原则、不侵犯原则和和平解决争端原则。

首先,自愿原则是指划定边境和国界应经过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

在国际法上,一个国家的边界只有在其与其他国家之间达成了自愿协议的情况下才能正式确定。

这个原则强调了国家主权的平等性和尊重国家的自主决策权。

其次,领土完整原则是指国家的领土应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维护。

国际法规定,一个国家的领土是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国家都不得侵犯其他国家的领土完整性。

因此,在地图编制过程中,需要明确划定边界线,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性。

第三,不侵犯原则是指国家在划定边境和国界时应遵守不侵犯其他国家的领土或领海的原则。

国家应尊重彼此的领土和领海,不得越界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

地图编制要遵循这个原则,确保边境的准确划定,避免出现纠纷和冲突。

最后,和平解决争端原则强调了国家之间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边境争端的重要性。

如果发生边界争端,国家应通过友好协商、国际调解或其他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武力冲突。

在地图编制中,应注重对边境争议地区的准确绘制,以便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准确的基础。

在实际地图编制中,划定边境和国界的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

传统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地理勘测和测量技术,通过测量和标志物等手段确定边界线。

现代的方法则更多地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准确绘制和划定边境线。

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理坐标数据,帮助地图编制人员更准确地划定边境和国界。

边境和国界的划定对国际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准确划定边境和国界有助于国际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
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浅析中国边界问题

浅析中国边界问题

国际法结课论文浅析中国边界问题【摘要】中国同周边国家存在较多的领土领海争端,50多年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睦邻友好外交方针的指引下,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稳妥地解决了与大多数邻国间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但是,近年来部分国家又动作连连,妄图使其控制地区合法化,中国有可能因为某一个地段的丧失而发生无法抑制的连锁反应,即“多米诺效应”,导致中国损失目前存在争端地区的主权。

针对于此,中国需要积极应对,两手准备,以维护我国的国家最高利益。

【关键词】国际法边界法律分析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以总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我国陆地边境线东起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口,西迤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北部湾泮,总长度约2.2万公里。

其间或纵横或穿越着长白山、大兴安岭、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喜玛拉雅山、横断山和云贵高原等十几座高大山脉和高原。

它们象一个个哨兵,共同形成祖国东部、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的陆地地理屏障。

沿着这条漫长边境线的那一侧,是与我国接壤的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当然,与此同时,带来的是不可避免的边界问题。

一、边界的概念及其划定(一)概念边界亦称国界。

它是分隔一国领陆与他国领陆,分隔国家管辖范围的海域与公海,以及国家领空与外层空间、他国领空,也分隔一国底土与他国底土的界限。

边界对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表示一个国家行使最高领土管辖权的范围,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屏障。

(二)划定相邻国家之间自古以来按照彼此的行政管理范围确定的界限,成为传统边界线或历史边界线,如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边界,这也是后面将重点讨论的一个问题;传统边界线后来被边界条约所确定,称为条约边界线。

(三)边界制度国家为保护边界不受侵犯,保护边境居民生活的便利以及经济、交通的利益,同时也为防止与相邻国家发生边界纠纷和冲突,都以国内法或由双方条约规定有关边境制度。

谈谈中国领海问题

谈谈中国领海问题

组员:倪疆峰、陈宁、吴伟伟、 冯桑、颜锦、童斌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所处地理位置
二、领海的概述
(一)界定: 1958年《领海及毗连区公约》规定:国家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 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海域,称为领海。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采用类似的规定,但增加了在群岛国 的情形,主权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国家的主权也及于 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按海洋法,领海定义为:“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 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关于主权不仅是指水域,而扩 展于领海之上的空间及海底和底土。关于领海中的“一带海域”的确 定涉及到领海的基线、领海的宽度和领海的外沿线的确定。
与BP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南海协议
(2)通过法理证明主权 归属,向国际法院提起仲 裁。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 土主权, 首先是基于传 统国际法上对“无主地” 的发现,其次是在历史上 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而南 海周边国家都曾经承认过 我国对南沙群岛的先占。 一般国际法认为,一国对 他国取得某一领土主权的 承认对该国具有拘束力, 即它有义务尊重他国的该 领土主权,不得对该领土 重新提出主权要求,更不 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侵占。 因此部分国家对我国南海 岛屿的侵占是非法的。
近年又因中国在东海的正常开采活动制造事端,进而提 出在日中等距线两侧共同开发的方案,企图使等距线划 分事实化。日本无理指责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在该海域 从事海洋科学考察活动为侵犯其管辖海域。此外,我国 在东海作业的渔船、海洋科学考察船经常遭到日本海上 自卫队和海保厅舰机的无理骚扰、跟踪和监视。并且公 然侵占钓鱼岛,企图以钓鱼岛为划分两国东海大陆架的 依据
(5)统一我国的海上执 法队伍,建设一支强有力 的海上执法力量,是维护 我国海洋权益的当务之急。 在关系到主权的问题上, 必须要有一个被赋予全权 的负责单位代表国家并承 担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 力。虽然我们奉行采用和 平方式解决的机制,但一 旦受武力攻击时,也不放 弃行使自卫的权利。为了 制止一些周边国家对我国 领海的进一步侵占和我国 领海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增强我国在领海的军事存 在是迫切需要的。

国家之间划分边界线的方法

国家之间划分边界线的方法

国家之间划分边界线的方法国家之间划分边界线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它不仅涉及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边界线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它的划分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保证公正、合法和平衡。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步骤阐述国家之间划分边界线的方法。

一、历史文化因素地理位置、语言、宗教信仰等都会影响两个国家之间边界线的划分。

历史上,许多国家的边界线都是根据文化、宗教、人口等因素划分的。

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线基本上是划分在宗教信仰上,因为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基本上是分布在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地区。

二、政治因素在政治因素方面,国家之间的领土往往是根据实力和政治利益来划分的。

例如,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边界线是根据两个国家的领土和实力划分的,而南北韩之间的边界线则是在朝鲜战争期间根据政治利益划分的。

三、条约法律因素条约法律是国际社会认可的国家之间平等交往的规范,它是影响国家之间划分边界线的主要因素。

国家之间根据条约法律来进行边界线划分,可以保证公正、合法和平衡。

例如,珍珠江和黑龙江上游的国界是根据中俄双方签订的《中俄条约》来划分的。

四、实地勘察因素实地勘察是判定边界线位置的重要方式。

通过勘察,可以确定国界线的实际位置和边界线的具体标志。

例如,在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的边境,建立了一道高墙和一条铁丝网,来限制非法越境。

这些措施的制定有赖于实地勘察的结果。

五、私有财产因素划分边界线时,还应考虑到两个国家之间的私有财产。

这意味着应该确定哪一部分土地属于哪个国家,以保护个人和企业的私有财产。

例如,越南和中国之间的边境线,是几次关于私有财产的争端之后划分的。

综上所述,国家之间划分边界线的方法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历史文化、政治、条约法律、实地勘察和私有财产等。

在划分过程中,应保证公正、合法和平衡,以便确保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和友好。

浅析大陆架划界原则

浅析大陆架划界原则

浅析大陆架划界原则
大陆架是由欧洲大陆提出的一种国际政治思想,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的界限进行划分的一种国际关系。

它的原则在于,国家的界限应当建立在地理上的国界,由国家的国土和海洋边界组成。

这种划分的原则可以说是现代国家主权的基础,它为各国牢牢把持自己的领土,维护各国间的和平与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般而言,大陆架划界原则主张将大陆上现存国家的界限划分在比较狭窄的地方,以此来确保每一个国家有独立的领土。

这就是所谓的大陆架原则。

它的传播和执行主要来源于欧洲,也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一原则的实施,才使得欧洲这一地区的宗族融合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形成了今天欧洲各个国家的独立性。

同时,大陆架原则还承认各国在领土和海洋间的划界所确定的范围,以及实行国家间政治关系的自由和平原则。

它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独立行使主权,不受外来干涉,拒绝强制性的外交行为,以及实行任何形式的对其他国家的侵略与侵犯。

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的保障国家的安全,以及同其他国家地区保持和平与友好关系。

此外,大陆架划界原则还倡导多边主义,以确保每一个国家的独立性。

它主张国家之间应该根据其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原则,维护各国的安全和繁荣,建立起国家间的良好关系。

最后,大陆架原则还呼吁实行民族自治,以鼓励每一个民族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国家间建立充分的民主自由。

总之,大陆架划界原则是国际政治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它
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基础,使得国家之间能够进行各种自由的政治交往。

它的划分原则,既保护了每一个国家的独立性,又为各国之间的和平和友谊打下了基础。

它对现代政治领域中所有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

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

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作者:张蕴岭来源:《当代世界》 2021年第7期张蕴岭中国周边邻国众多,就关系而言,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是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关系。

为此,中国一向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和谐周边”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又提出“亲、诚、惠、容”和“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尽管这些理念和原则用词不同,但它们的含义基本一致,即处理好、发展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构建和平、合作、发展和共赢的周边秩序。

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大国针对邻国提出这么多基于良好意愿、着眼于“和合共生”的理念和原则。

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新型合作关系的新倡议和新行动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义,是推动构建世界和平共处、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秩序,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新型的国际关系,也是新型的国际秩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基于理念的倡议,也是基于现实的行动议程。

可以说,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以往提出的一系列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原则既有一致性,也有其新意。

以往,中国提出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原则,主要是从中国如何做的角度考虑的,即中国的行事原则;而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则是从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愿景的角度考虑的,是大家一起做,即各方基于共识的共建。

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处一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地缘区域整体。

因此,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之所以还要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就是要通过开展各个方面的合作来充实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用合作的办法来化解各种矛盾,防止发生对抗,特别是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实现周边地区的合作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

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

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

无论是民众认识国情,科研机构及专家认识区域地理格局,还是各级政府有效实施区域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需要,都必需对中国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简称区划)。

地理学中的区域划分,是立足于地域分异规律的客观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相应原则和方法进行的地理系统分区。

它是区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法。

按照所进行区划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区划可以分为行政区划、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农业区划、综合区划等不同种类。

下面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就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行政区划、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方案及其演变作一简单介绍。

一、中国自然区划(一)自然区划的概念和意义自然地理区划(简称自然区划)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及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域划分为一定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

自然区划是在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

主要体现温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异,提供自然生产潜力的系统资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和制定各种规划的基础,也是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改善生态环境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二)自然区划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地理学家对中国自然区划做了持续的探索性研究。

综观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划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自然区划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表1),对中国自然地理的地带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自然区划是在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

主要体现温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异,提供自然生产潜力的系统资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和制定各种规划的基础,也是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改善生态环境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表1:中国已有自然区划下面就表中部分方案略作介绍。

1.罗开富方案最初发表于1954年,两年后由科学出版社以中华地理志丛刊第1号《中国自然区划草案》正式出版。

中国的地理边界

中国的地理边界

中国的地理边界中国地理边界中国地理边界是指中国的陆地边界和海洋边界,它由与周边国家的接壤线以及与海洋的交界线组成。

中国地理边界的确定对于国家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陆地边界和海洋边界两个方面介绍中国的地理边界。

一、陆地边界中国的陆地边界总长度约为22776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被称为"十四个邻国"。

中国的陆地边界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

具体来说,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和朝鲜接壤;西部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不丹和尼泊尔接壤。

中国与邻国的陆地边界线山水相依,既有高山峻岭,又有辽阔的大草原和广袤的沙漠。

例如,中国与俄罗斯接壤的东北地区,有漫长的黑龙江分界线和高耸入云的长白山天池;而中国与印度接壤的西藏地区,则有雪山和高原草地构成的边界线。

中国陆地边界的确定主要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国界条约、历史演变等多种因素。

中国一直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邻国保持友好合作,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边界条约,确保了边境的稳定和和平发展。

二、海洋边界中国的海洋边界主要包括东海、南海和黄海等海域。

中国拥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和广阔的海洋疆域,海洋边界的确定对于保护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东海边界的主要争议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历史上就属于中国。

然而,日本非法侵占了这些岛屿,并试图否认中国的主权。

中国坚决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通过船只巡逻、设立防空识别区等方式,捍卫了海洋边界的安全与稳定。

中国南海边界的主要争议包括岛屿归属、海洋划界和资源开发等问题。

中国在南海拥有广泛的主权和管辖权,并坚持通过与有关国家的谈判来解决争议。

中国主张依法、公平地解决南海争议,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中国黄海边界涉及与韩国的海洋划界问题。

中国和韩国已经达成协议,共同确定中韩海洋划界线,并通过两国议定书以及相应的执法合作协议来管理黄海边界的海洋活动和资源开发。

高三新中国外交知识点

高三新中国外交知识点

高三新中国外交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转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就是高三学生需要了解的新中国外交知识点。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五不原则:不称霸、不搞扩张、不对外侵略、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事集团。

二、中国的周边外交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积极倡导周边睦邻友好政策,并提出了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构想。

1. 中印边界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两国长期存在的争议。

中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推动中印关系的发展。

2. 中俄关系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合作,发展全面的经贸伙伴关系。

3.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双方积极推动地区合作,共同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三、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中国坚持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致力于促进非洲的发展繁荣。

1. 中非合作论坛(FOCAC)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的重要合作机制。

通过FOCAC,中非双方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 中国援助非洲中国积极开展对非援助事业,为非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助力非洲发展。

四、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各国和国际组织保持合作关系。

1. 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2. 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

五、中国对外援助政策中国始终坚持捐赠援助和无偿援助的原则,通过对外援助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1. 南南合作中国提倡并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2. “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援助政策。

通过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六、中国的核武政策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非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并承诺不以任何条件下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国家
的主权、安全和利益,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这一准则是中国长期实
践和总结出来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处理复杂局面和困
难问题时的基本立场。

首先,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关系基本准则的核心。

我国拒绝任何
国家的干涉和控制。

这意味着自主制定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
并独立处理对外关系,不受其他国家的控制和干扰。

独立自主的原则
一直是我国对待外部关系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华民族长期追求的国家
自主权利的体现。

其次,和平外交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准则。

中国坚持维护世界
和平,反对战争、冲突和种族、民族、宗教等形态的歧视和排斥。


一准则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
支持和认同。

再次,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必然要求。

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始终坚持全国的整体利益,维护国家的政治、民族、领土等核心利益,这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最后,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是我国对外关系的最终目标。

中国一
直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强调各国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信互利,推动国际社会共同构建和维护和平、公正、包容的国
际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这一方针不仅符合中国的发展目标,也有
助于减少国际冲突和促进共同繁荣。

总之,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由长期外交实践和哲学思考得
出的最重要的指导性原则。

坚定地贯彻这些准则可使中国长期稳定发展,为维护地区和全球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中国行政区划的划界原则

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中国行政区划的划界原则

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中国行政区划的划界原则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指将中国的国土划分为一系列行政区域,以方便行政管理和统计工作的一种制度安排。

中国的行政区划划界原则主要包括山川形便原则和犬牙相入原则。

山川形便原则是中国行政区划划界的一项重要原则。

它主要是指在划分行政区域时,要充分考虑到地理自然条件,尤其是山川的分布情况。

中国地大物博,山川纵横,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点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行政区划的划界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山川形便原则在划定行政区界时,通常会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遵循自然界的分界线。

中国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各地自然界面非常明显,这些自然界面可以作为行政区划划界的重要参考依据。

比如,黄河和长江是中国最大的两个河流,它们通常作为行政区域划分的重要依据。

其次,遵循山脉和山川为界的原则。

山脉和山川是自然界的分界线,通常也是行政区划划界的重要依据。

再次,充分考虑各地的资源利用和交通通道。

山川的起伏和地貌的差异会对资源利用和交通通道产生影响,因此在划分行政区域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保证各地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交通通畅。

犬牙相入原则是指中国行政区划中行政区界线交叉、相互穿插的现象。

由于历史、文化、民族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行政区域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不同层级的行政单位之间各自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形成“犬牙相入”的现象。

这种划界原则主要存在于地方行政区划中。

犬牙相入原则在划分行政区域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考虑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因素。

中国历史悠久,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这就要求在划界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其次,考虑民族和宗教因素。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和宗教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关系,这就要求在划界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再次,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划界时要尽可能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各地能够得到平衡发展。

浅析中国边界问题

浅析中国边界问题

国际法结课论文浅析中国边界问题【摘要】中国同周边国家存在较多的领土领海争端,50多年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睦邻友好外交方针的指引下,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稳妥地解决了与大多数邻国间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但是,近年来部分国家又动作连连,妄图使其控制地区合法化,中国有可能因为某一个地段的丧失而发生无法抑制的连锁反应,即“多米诺效应”,导致中国损失目前存在争端地区的主权。

针对于此,中国需要积极应对,两手准备,以维护我国的国家最高利益。

【关键词】国际法边界法律分析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以总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我国陆地边境线东起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口,西迤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北部湾泮,总长度约2.2万公里。

其间或纵横或穿越着长白山、大兴安岭、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喜玛拉雅山、横断山和云贵高原等十几座高大山脉和高原。

它们象一个个哨兵,共同形成祖国东部、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的陆地地理屏障。

沿着这条漫长边境线的那一侧,是与我国接壤的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当然,与此同时,带来的是不可避免的边界问题。

一、边界的概念及其划定(一)概念边界亦称国界。

它是分隔一国领陆与他国领陆,分隔国家管辖范围的海域与公海,以及国家领空与外层空间、他国领空,也分隔一国底土与他国底土的界限。

边界对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表示一个国家行使最高领土管辖权的范围,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屏障。

(二)划定相邻国家之间自古以来按照彼此的行政管理范围确定的界限,成为传统边界线或历史边界线,如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边界,这也是后面将重点讨论的一个问题;传统边界线后来被边界条约所确定,称为条约边界线。

(三)边界制度国家为保护边界不受侵犯,保护边境居民生活的便利以及经济、交通的利益,同时也为防止与相邻国家发生边界纠纷和冲突,都以国内法或由双方条约规定有关边境制度。

谈谈如何处理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谈谈如何处理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谈谈如何处理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我国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处理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需要遵循互利共赢、和平稳定的原则,注重平等协商、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和平外交、互利合作的理念。

首先,要坚持以和平、友好、合作的方式发展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和平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关系的基础,只有和平的环境才能促进各方的共同发展。

我们要坚持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和分歧,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同时,友好、合作是我们处理周边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尊重周边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发展道路,以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深化经济、人文、安全等各领域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繁荣与稳定。

其次,要坚持平等协商、开放包容的原则。

平等是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尊重周边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尊重彼此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通过平等协商解决问题,促进相互理解与融合。

同时,要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拓宽对外开放的格局,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为周边国家提供更多机遇,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第三,要坚持和平外交、互利合作的理念。

和平外交是处理周边关系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以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和分歧,通过外交对话和交流促进政治互信。

互利合作是处理周边关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发挥自身地区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扩大贸易往来,促进投资合作,推动经济繁荣,落实共同发展的目标。

最后,要加强区域合作与多边机制的建设。

区域合作是处理周边关系的重要框架,加强地区内外的合作对话,建立和完善多边机制,形成广泛共识和合作共赢的格局,有利于增加相互间的互信和合作机会,增强区域内政治、经济的稳定性,提高地区的整体实力。

总之,处理好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课题。

我们应以和平友好合作的方式处理周边关系,坚持平等协商、开放包容的原则,秉持和平外交、互利合作的理念,在加强区域合作与多边机制的基础上,共同促进周边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中国地理十条地理界线

中国地理十条地理界线

中国地理十条地理界线中国地理十条地理界线是指中国领土范围内的十条地理分界线,包括国境线、边界线、海岸线、江河湖泊分界线等。

这些地理界线在中国领土的划分和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的国土安全、资源利用、边境交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国境线中国国境线是指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边界线。

根据国际法规定,国境线应按照自然地理界线、历史文化界线等因素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等因素。

中国的国境线总长度超过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等。

二、边界线边界线是指中国的省际、市际或县际之间的行政分界线。

中国地域广大,边界线的划定对于行政管理和资源利用非常重要。

中国的边界线由国家制定和管理,确保国家领土的完整和行政区域的划分。

三、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是指中国沿海地区与海洋之间的分界线。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涵盖了东海、黄海、南海等多个海域。

海岸线对于中国的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江河湖泊分界线中国众多的江河湖泊在地理上需要进行分界,以便于资源开发和管理。

比如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重要江河,它们的分界线对于水资源的调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同样,中国的众多湖泊也需要进行分界,以便于湖泊的管理和利用。

五、民族地区分界线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区在地理上需要进行划分。

根据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各民族的分布,中国设立了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行政区划,划定了民族地区分界线,这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六、自然资源保护区界线为了保护自然资源、饮用水源、珍稀植物和动物等自然生态环境,中国设立了自然资源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有着特定的界线,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范围,维护了自然环境的稳定。

七、生态红线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中国制定了生态红线政策,划定了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红线的划定对于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知识点归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知识点归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知识点归纳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基本原则1. 独立自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国际国内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和处理对外事务,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

2. 和平共处: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间应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分歧,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维护国际和平稳定。

3. 互利共赢: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促进多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4. 不干涉内政: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际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主要实践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可持续的全球发展合作格局。

2. 外交关系的多边化与全球化:积极扩大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交交往,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

3. 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外交原则,对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坚持原则立场。

4.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的改革,提出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建设理念,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主要成就1.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坚决反恐怖主义、维护地区稳定、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为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

2.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提倡自由贸易,建设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3.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提出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主张,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发言权和代表性。

4. 发展南南合作:倡导南南合作,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保护主义的抬头、地区冲突与分歧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外交八项原则内容

中国外交八项原则内容

中国外交八项原则内容中国外交八项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表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方向和立场,并指导着中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的框架和方式。

本文将对这八项原则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核心原则。

这五项原则分别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些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宗旨,也是中国同各国发展关系的基础。

二、独立自主、自主创新原则独立自主、自主创新原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原则。

这个原则的核心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遵循独立自主原则坚持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创新是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于外商投资,中国坚持对外商投资进行平等审批、管理和监管,同时鼓励外商在中国境内进行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领域投资。

三、互利共赢原则互利共赢原则是中国同其他国家发展关系的核心原则。

互利共赢意味着双方都能够从合作中获益。

这个原则上,中国会跟发展中和发达国家开展合作。

在保持国家利益的同时,也会尽量让合作对于合作对象来说是利益最大化的。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也是基于互利共赢原则,将援助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领域,鼓励受援国家发展民生事业。

四、友好协商、解决分歧原则友好协商、解决分歧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和解决争端的重要原则。

在这个原则下,中国遵循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和平协商解决争端的原则,同时,中国还积极实行“防范合理化,合理防范”的策略,即在国家间发生争端时主动协商,同时采取防范措施。

五、打击三股势力原则打击三股势力原则是中国同国际社会合作的重要原则。

这三股势力分别是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中国以有力的措施和行动,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打击这些势力,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安全。

六、尊重各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原则尊重各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原则是中国同其他国家发展关系的一个核心原则。

中国尊重和维护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同时也期待别的国家尊重和维护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自从邓小平富有创举性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约五分之一的巨型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中国经济持续的腾飞,中国在世界政治角力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变化都引起了西方国家和亚洲邻国,乃至世界的异常密集的关注。

并且,由于中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还有许多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难以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不时显现出紧张的氛围。

具有时代指向标的十七大报告在阐释我国外交政策时也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相应地,中国将一直奉行“尊重历史,与邻为善,着眼未来,和平发展”的准则处理与世界国家的关系。

1.一.中国巨大的变迁和变化的周边形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

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

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

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东北亚,历史问题迄今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

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地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成为我国与日本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

这是时隔7年中国总理对日本的首次访问,也是中日打破政治僵局之后的“融冰之旅”,使中日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然而2010年9月7日,我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遭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遭日方登船检查,还抓扣中国渔船船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划界基本原则及中日东海划界的可能性谈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划界问题,我们就自然会想起近来舆论纷纷的钓鱼岛争端。

但现在,我想先从已然表面上解决的中国与多个周边国家的划界事件谈起。

这些问题是否已完全解决?答案是否定的,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泱泱华夏的处世态度与原则。

一、中俄事件据史料记载,沙皇俄国17世纪下半叶开始与中国发生边界问题,并于1689年与我国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

随后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俄两国都是在基本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初步确定了两国边界的走向。

然而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利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蚕食鲸吞,在东北和西北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

可供思索的是,在1929年中苏由于中东铁路利益冲突的加剧,还爆发过一次中东路战争,是年10月,苏军攻陷中国边陲重地同江,11月猛攻札兰诺尔和满洲里,中国军队连连败北,最终南京政府与苏联政府签署《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几乎全部采纳了苏方的意见。

这次战争结果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当时两国实力的悬殊,双方不管是在军事实力上,还是政府威望上,中国都明显落了下风。

本来我们以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两国崭新明天的开始,苏联一反原来漠视旁观之态,推行经济和军事上的强力援助,可谓是新中国的一大支撑力量。

然而新中国成立10年后,苏联企图控制中国的欲望逐渐显露,毛主席何等脾气,当即中苏关系破裂,中苏严重对立。

在这事件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对外关系,始终坚持独立,不以谁为附属,泱泱五千年文明大国怎么可能屈服于外来势力!随后赫鲁晓夫为迫使中国就范踏出破坏国家关系的第一步,由此,搁置了几十年的边界问题被重新提出。

1963年9月27日,中国外交部照会苏联政府,正式提出了不平等条约问题。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充分抓住了主动权,将曾经的屈辱就此翻开,为崛起的新中国讨要这笔未被偿还的历史恩怨。

终于在1964年2月至8月,双方在北京举行谈判,会议上中方要求苏联肯定沙皇政府与清政府签订的边界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但苏方拒不承认,由此,谈判就此破裂,中苏进入严密备战状态。

1968年1月,苏军首先展开军事报复,动用装甲车在七里沁岛上冲撞中国边民,撞死、压死中国边民4人,制造了第一起严重的流血事件。

之后,苏边防军频繁出动装甲车、卡车运载携带武器的军人登上珍宝岛,拦截、殴打巡逻的中国边防军人;且在1969年2月7日苏军还用冲锋枪向中国巡逻队方向点射,发起严重挑衅。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更多的是慑于苏军的强大军事实力,一度的忍让和妥协,但中华的傲气岂能容忍频繁受辱。

于是,在1969年3月,苏军变本加厉,声称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属于苏联,几次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进行自卫反击并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中苏边境问题的转折点发生在1969年9月11日,当时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和周恩来等进行秘密会晤,双方确定各自立场,之后局势缓解,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果不其然, 1991年俄罗斯承认珍宝岛属于中国。

2005年,俄罗斯将把占领的银龙岛的全部、黑瞎子岛的一部分领土,以及额尔古纳河上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归还给中国。

2005年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下议院)前天以绝对多数票,批准了中俄两国元首去年10月14日签署的《中俄边界东段补充协定》,意味这份颇受关注的边境协定,分别通过了中俄两国最高立法机关的审查,中俄东段长达4000公里边境终于定形,俄罗斯远东地区曾经属於中国的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在法律上永久归属於俄罗斯。

可以说,中俄问题的解决是彻底性和颇具代表性的。

网上一直存在言论质疑边界划定的稳定性,但是根据近几年俄罗斯官方的态度,我肯定地认为,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不会愚蠢到失去中国这个好盟友。

所以短期内,中俄边界总体上会是稳定的。

谈到这里,我想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在处理中俄划界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态度了。

准确来说,第一点,我们尊重史实,勇于去揭开屈辱的过去,主动出击,取得道义上的胜利。

当苏联以蛮横之姿批评我国的处事原则时,中国及时反驳,不落人于口实,体现了一代中共领导的睿智远谋。

第二点,相较于苏联,我们更显得沉稳冷静,精于谋略,高瞻远瞩。

虽然一直有学者认为因为新中国的软弱而在对苏问题上步步退让,但我想以毛泽东那般性情,定不会因为此番理由。

事实上,我猜想我们是在给世界表演一个很真实的情景剧,剧中我们是受气的小媳妇,这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同情,给我们的反击助长了威风。

当我们终于和苏联干起来时,美国俨然也站在了我们这方,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士气和胜算。

第三点,中国领导者充分发扬了中华五千年优良品德“凡事留人余地”,在领土争端上,并没有和苏联讨价还价,虽然说我们更多的是忌惮苏联的军事力量,但此间体现出的宽容大度也值得赞赏。

在此,我想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敬意,世人都不清楚北京会晤具体内容是什么,但我想周总理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苏联和中国重归于好,有了如此强大的伙伴,让中国在国际上走得更稳建。

二、中印事件鄙人认为,中印边境之争不过是印度寻找自身存在感的战争。

当然,这其中掺杂着印度对中国的误解和片面敌视。

但就其根因来讲,还是源自它在经历了漫长的殖民时代后,取得独立的自卑和不安,民族士气低下,领导人急切地希望通过战争来重塑民族的信心,让这个国家真正站起来。

就人们所熟知的是,印度自16世纪达伽马第一次从欧洲航行到此后,就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殖民统治。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但到了18世纪,英国打败了另一个殖民国家——法国,成为了最主要的统治国家,并建立了东印度公司进行残酷的垄断统治。

由于殖民统治的过分掠夺,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最后,英国政府认识到其印度政策存在严重弊端,开始进行重大调整,举措的改善让印度的人们一度认为自己已经得到解脱,沉溺于英国的怀抱中。

随着岁月变迁,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促进了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

印度精英阶层在战时积极支持英国,希望以此换取民族自治;然而,英国岂是平庸之辈,怎么可能会轻易将自治权交还印度呢?稔悉印度心思的英国在战后继续执行军管法令,于1919年4月13日在阿姆利则血腥屠杀了数百名举行抗议集会的印度民众,另使千余人受伤。

惨案过后不久,英国又制订了新的镇压法案(罗拉特法)。

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最终与英国达成协议,于1947年8月宣布独立。

在了解了印度的近代史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他们存在强烈的宗教信仰,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民族顽强却有着谦恭,但这种谦恭被长期压迫时,便变成了自卑。

尼赫鲁上台后,渴望自己能有所作为,让这个民族重新振兴,让屈辱的历史就此画上句号。

但可惜,他瞄准了中国。

确实说,英国的殖民统治埋下了中印边界之争的隐患,正是由于英国的不分国界的侵略扩张,造成了边界的模糊化。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旧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的英属印度当局对中印边界非法、无效的划分,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领土,企图通过武力手段把极不合理的大片领土要求强加于中国。

1951年2月,印度政府乘新中国成立之初忙予内务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与抗美援朝战争之机,侵占了达旺和“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

10月,印军一度又在直升飞机的配合下,侵占了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地方,在梅楚卡等地强行建立兵营。

直到1953年,印军基本上侵占了门隅、珞瑜、下察隅各地。

在此基础上,印度政府于1954年在已被和即将被其侵占的“麦线”以南、传统习惯线以北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上,建立起它的“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正官方地图,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原来一直按明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企图使其侵占的中国领土固定化、合法化。

此时,尽管印度在边境上对中国领土步步蚕食、侵占,中国外交部边向印方提出过多次交涉、抗议,但由于中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有争议的边界的方针,所以,从1951年到1958年间,中印边境地区基本上是平静的。

但是,我对中国一再退让感到费解,这件事情上,若是中国主动反击,,那么1962年的中印大规模战争也许只是印度的臆想。

印度看到中国的无所作为,就越发挑衅。

虽然,我们从领导人的发言中可以了解到,我们更多的而是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边境问题,但是我们更应该审时度势,该出手时就出手,理应不该一味纵容。

因而,宁静并不能持续很久,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先后在西段边境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中国领土4000平方公里,有步步逾近的趋势。

终于,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中国边防军进行反击,充分发挥狠咬狠打精神,将印军赶回到麦克马洪线以南,并直逼印度的首都。

但是,就在印度笼罩着灭国的乌云下时,我军却单方面宣布撤兵。

士兵们高歌着踏上回乡的路途时,外界却臆测纷纷,这一令人费解的举动迷惑着这个癫狂的世纪。

印度首脑尼赫鲁拍着大腿,前一秒钟还在忧心被灭国的危险,后一秒钟却完全无法思索这其中的“阴谋”。

总结性来讲,中印边境战争中中国坚持的基本原则有:第一,在这场战争中,面对印度企图以武力解决边界争端的多次挑衅,中国政府自始自终主张以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边界争端,中国政府反对武力,希望双方能在协商的基础上逐步确定边界。

这个初衷是好的,体现了泱泱大国的传统美德,但印度不了解我们的文化,所以这种宽宏大度容易被误解,在外交斗争和道义上处于主动地位。

第二,这场战争,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大于印度,中国军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高于印度军队。

因而,中国军队的胜利是可以预料的。

但中国却在捷报连连时选择退兵,一方面是忌惮欧美国家的实力,另一方面真实体现了我国在边境划界问题上希望和平解决的诚意。

三、中越边境问题谈起中国与越南的关系,可以说是自古相连。

两者山川相连,唇齿相依,文化上的相似性与复杂的历史渊源有着密切关系。

越南古称交趾、交州、安南,宋以前历代王朝均设郡府管辖。

五代后晋时,吴权在海门镇设伏邀击,打败南汉静海军节度使刘弘操,自立为王,越南正式成为一个国家。

越南18世纪前,越南官方文字采用汉字及越南根据汉字创造的喃字。

越南历史记载一律采用汉字,越南以奉中国做宗主国为荣,尤其是公元1454年中国明朝皇帝正式册封黎仁宗安南国王后,历代新君执政,只有得到中国政府的册封才能算是正统。

作为中国的藩属国,越南统治者对中国称安南国王,而对内则自称大越皇帝。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称为交砃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