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技术路线柴油机运行WHTC循环排放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SCR柴油机的WHTC冷、热启动循环排放差异研究

基于SCR柴油机的WHTC冷、热启动循环排放差异研究

基于SCR柴油机的WHTC冷、热启动循环排放差异研究张立雄;张琳;景晓军;尹超;王振宇【期刊名称】《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年(卷),期】2016(045)003【摘要】依据北京地方标准DB11/964-2013规定的WHTC试验规程,基于全流型定容稀释采样系统对配备有SCR后处理装置的柴油机运行了WHTC试验循环,考察了SCR柴油机运行WHTC冷启动和热启动循环的排放特性差异及其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WHTC热启动试验循环,冷启动试验循环的前600 s机油温度、冷却液温度、后处理入口排气温度和中冷后温度明显较低;冷启动试验循环的NOx、CO和CO2排放量要显著高于热启动试验循环,二者的THC排放均较低且相差不大,PM排放无明显差异;WHTC循环对发动机后处理的性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总页数】4页(P37-40)【作者】张立雄;张琳;景晓军;尹超;王振宇【作者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16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16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16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16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1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21+.5【相关文献】1.关于采用DOC+SCR后处理国5柴油机对应WHTC排放的技术措施试验研究[J], 王知银;曹怀礼2.关于采用DOC+SCR后处理国5柴油机对应WHTC排放的技术措施试验研究[J], 王知银;曹怀礼;3.柴油机WHTC冷起动过程SCR温度热管理技术研究 [J], 刘光义;孙德增;邬斌扬;苏万华4.车用柴油机WHTC与ETC瞬态测试循环排气温度及排放对比试验研究 [J], 李祚兵;田茂军;谷雨;徐辉;唐卜;5.基于WHTC循环的柴油机瞬态工况烟度排放研究 [J], 张清鲁;任锦玲;隋振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油机WHTC循环排气热管理之后处理技术研究

柴油机WHTC循环排气热管理之后处理技术研究

1 排放 热管 理技 术 引入背 景
S C R 技术路 线是 国I V 及国v 阶段柴 油发动机 降
低氮 氧化物 ( N O x )排放 的 主流技 术路 线… 。在 F { 前 已经 核 准 的满 足 国 I V 排 放 标 准 的 柴 油 机 机 中 ,采 用 S C R 技 术 路 线 的 占8 0 %以 上 但 是 , S C R 系统对 N 0 x 排 放 的控制效 果 严重依 赖 于S C R 后
En g i n e W HTC Cy c l e Ex h a u s t He a t Ma n a g e me n t
L I U Y u e - f e n g , Z A NG S h u o - x u n , ME NG L i n g  ̄ u n , L I L i — c h a o ( F A W C o . , L t d . R&D C e n t e r , C h a n g c h u n 1 3 O 0 1 1 , C h i n a )
处理 的温 度条 件 。研究 发现 ,装 用满 足 Ⅳ标 准
汽车科技 /AU T O S CI — T E CH 2 0 " 1 7 年第4 期
的S C R 路 线柴油机 的城 市用车辆在 实际使用 中由于 将 瞬态试验循 环转化 为一 系列稳态 的特征工况点 。 排 气 温 度 较 低 ,S C R 系 统 低 温 效 率 偏 低 ,造 成 聚类 分析 就是 将数 据空 间 中的对象 分成 由特
尽管D O C 可 以通 过 氧化 反应 ,消耗 掉排 气 中 的T H C 和C O,会 有一 定放 热作 用 ,但 由于柴 油机
经过 机 内净化 后 的排气 中T H C 与C O 的 含量极 少 ,

车用柴油机WHTC与ETC瞬态测试循环排气温度及排放对比试验研究

车用柴油机WHTC与ETC瞬态测试循环排气温度及排放对比试验研究

0引言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法规对发动机排放的要求日剧严苛,其不止表现在各排放指标限值的不断降低,同样表现在所采用的测试循环逐渐从稳态工况扩展至瞬态工况,从只关注热机工况排放扩展至冷启动和暖机工况。

发动机排放测试采用瞬态循环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有研究表明,瞬态工况占发动机实际运行工况的50%以上[1,2],加入瞬态循环下发动机排放的测试与控制可以有效避免台架开发与产品应用之间的脱节,另一方面进行瞬态测试循环更有利于发动机参数标定技术的开发,避免在稳态工况下进行大量不同参数组合模式的测试,极大地减少发动机标定工作量[3]。

发动机排放测试加入对冷启动和暖机工况下排放的考虑主要是因为发动机在冷启动和暖机工况下会出现发动机燃烧恶化、后处理工作效率下降等现象,其排放远高于热机状态[4],而发动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冷启动和暖机工况,因此在排放测试中考虑冷启动和暖机工况下的排放将更能代表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下的排放特性。

我国车用发动机排放法规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欧洲车用发动机排放法规的制定,其中针对重型柴油机的瞬态排放测试循环先后采用了ETC [5](European Transient Cycle ,欧洲瞬态循环)和WHTC [6](World HarmoniousTransient Cycle ,世界统一瞬态测试循环)两种,而后者更是成为欧VI 及国VI 排放法规用以对发动机进行瞬态排放测试的主要循环。

本文基于不同型号的柴油机进行试验,对柴油机在WHTC 和ETC 循环下的排气温度、气态污染物(NO X 、HC 、CO )及颗粒物(PM )排放进行对比分析,为控制城市汽车污染物排放和柴油机节能减排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研究经验。

1试验台架及试验方法1.1试验发动机及台架本文拟分析柴油机在WHTC 和ETC 循环下的排气温度及气态污染物、颗粒物排放对比,选取两台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进行对比试验,以期使对比结果拥有更普遍的适用性,试验用发动机主要参数及排放控制策略如表1所示。

WHTC循环评价城市中柴油车尾气排放性能的适应性研究_孙国华.caj

WHTC循环评价城市中柴油车尾气排放性能的适应性研究_孙国华.caj

WHTC 循环评价城市中柴油车尾气排放性能的适应性研究孙国华1杜骞2蒲雨新2(1-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杭州3112322-济南汽车检测中心)摘要:城市道路路况复杂,汽车发动机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ETC 循环测试区域以外的工况,从而造成法规排放特性测试结果与整车道路排放试验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WHTC 循环作为欧Ⅵ排放标准中的发动机瞬态排放测试循环,在发动机转速、功率和怠速比例等循环特征参数方面与北京公交道路工况特征参数接近,相较ETC 循环,WHTC 循环试验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北京城市公交车辆道路运行时的尾气排放特性。

此外,利用WHTC 循环试验结果进行发动机排放的调整和再标定,可有效调整发动机低速低负荷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性能,改善现行法规排放测试区域以外工况点的排放状况。

关键词:WHTC 测试循环柴油机排放道路试验中图分类号:TK4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630(2013)05-0009-05作者简介:孙国华(1971-),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重型柴油机设计及排放控制。

Study on the Adaptability for WHTC Cycle Evaluating Emission Performance of Diesel Vehicles in CitiesSun Guohua 1,Du Qian 1,Pu Yuxin 21-China Heavy Truck Group Hangzhou Engine Co.,Ltd.(Hangzhou ,Zhejiang ,311232,China )2-Automotive Test Center (Jinan )Abstract :Complex road conditions in cities make the vehicle engines operate beyond the ETC cycle test area most of the time ,leading to an enormous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 between the emission regulation test and vehi-cle emission test.As transient engine emission test cycle in Euro 6emission regulation ,WHTC cycle can pro-vide close cycle parameters (engine speed ,power ,idle rate )with parameters under Beijing bus road condi-tion.Compared with ETC cycle ,WHTC cycle can better reveal th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buses under Beijing road condition.Furthermore ,adjustment and recalibration of engine emission through WHTC cycle test results can effectively affect the pollutant emission performance of vehicle engines under low-speed and low-load operation ,promoting the emission performance of engines in the operating points which are beyond the current emission regulation test.Keywords :WHTC cycle test ,Diesel engines ,Emission ,Road test引言目前中国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大,其尾气已成为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

基于WHTC循环的柴油机颗粒物数量峰值的研究

基于WHTC循环的柴油机颗粒物数量峰值的研究

基于WHTC循环的柴油机颗粒物数量峰值的研究熊兴旺;高俊华;周涛;于津涛【摘要】在一台京五柴油机上,燃用国五柴油,进行了原机的瞬态加速、减速试验和WHTC冷热态试验.为便于分析,引入"流量积"概念(进气量和燃油流量之积)作为一个变量.在瞬态加速和减速试验中,颗粒物数量与流量积变化趋势一致,颗粒物数量的变化时刻滞后于流量积的变化时刻.WHTC循环试验中颗粒物数量峰值和相应的流量积峰值呈正相关关系,颗粒物数量峰值出现的时刻与相应的流量积峰值出现的时刻间存在滞后时间,该滞后时间与流量积峰值大小呈负相关关系.%Transient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tests together with cold-and hot-started WHTC tests are conducted on a Beijing-Ⅴdiesel engine fueled with State-Ⅴdiesel fuel. For facilitating analysis, a concept of 'flow product' is introduced ( defined as the product of air mass flow and fuel mass flow) as a variable. In transient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tests, particulate number shows the same variation trend as flow product does, but the changes of particulate number lag behind that of flow product. In WHTC tests there exis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ticulate number peaks and corresponding flow product peaks, but there show time lags between the mo-ments particulate number peaks and corresponding flow product peaks appear, while time legs exhibi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mplitude of flow product peaks.【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年(卷),期】2017(039)004【总页数】5页(P381-385)【关键词】柴油机;颗粒物数量排放;瞬态工况;进气量;燃油流量【作者】熊兴旺;高俊华;周涛;于津涛【作者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176;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176;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坊 26100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176【正文语种】中文柴油机排气中的颗粒物,尤其是细小颗粒物,对人体危害极大,国内外排放法规逐渐对颗粒物数量排放进行限制。

国Ⅴ柴油机不同测试循环下的颗粒物数目排放的初步研究

国Ⅴ柴油机不同测试循环下的颗粒物数目排放的初步研究

国Ⅴ柴油机不同测试循环下的颗粒物数目排放的初步研究葛旸;倪虹;王凤滨;陆红雨;高俊华【摘要】分别依据GB17691-2005和ECE R49.06对一满足国Ⅴ排放水平的SCR 发动机进行国Ⅴ和欧Ⅵ排放测试,在常规排放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颗粒物数目PN排放的趋势.结果表明,稳态循环下,发动机在急加速特别是高转速工况下,PN的排放迅速增大;瞬态循环下,城市工况运行时的转速变化剧烈,特别是发动机负荷突变时,PN 的排放恶化;在大多数工况下,WHSC的PN排放低于ESC,特别是最后几个工况,WHSC的PN只为ESC的1/200左右;与ETC相比,WHTC更侧重于城市循环下的低转速中小负荷下排放的考察,WHTC的PN比排放比ETC低28.31%,而其PM比排放比ETC高36.95%.【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年(卷),期】2016(038)004【总页数】5页(P410-414)【关键词】欧Ⅵ;颗粒物数目排放;测试循环;排放【作者】葛旸;倪虹;王凤滨;陆红雨;高俊华【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300;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300;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300【正文语种】中文国内有关部门正在推进重型车第Ⅵ阶段法规的实施,这对我国重型柴油发动机制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我国重型车辆的法规体系和欧洲法规体系相近,预计中国重型车第Ⅵ阶段排放法规仍会基于欧洲标准建立,有必要研究欧Ⅵ法规的测试方法。

鉴于国内燃油品质差异等因素,国Ⅴ排放水平的大功率重型发动机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作为主流技术路线。

重型发动机的第Ⅵ阶段排放测试,除测试循环不同外,污染物测试新增了颗粒物数目(particulate number,PN)的测试。

目前国内对于PN的测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检测能力,探讨PN的排放趋势对企业提供原始的数据积累和日后的技术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车用发动机WHTC和ETC循环排放对比的试验研究

车用发动机WHTC和ETC循环排放对比的试验研究
低 于 WH T C冷启 动循 环 。
关 键词 : WH T C E T C 车用 发动 机 中图分 类号 : U 4 6 4
排放
循 环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8 2 3 4 ( 2 0 1 6 ) 0 5 — 0 0 1 7 — 0 6
文献 标识 码 : A
Ex p e r i me n t a l Re s e a r c h o n Co mp a r i s o n o f Em i s s i o ns f r o m Ve h i c l e En g i n e s d u r i n g W HTC a n d ETC Cy c l e s
c a r r i e d o n a n e n g i n e t e s t b e n c h . T h e me t h o d o f d i l u t i n g s a mp l i n g wa s u t i l i z e d t o me a s u r e e mi s s i o n s d u r i n g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y c l e s a n d i n i t i a l t e mp e r a t u r e s .T 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r a t i o s o f C 02 e mi s s i o n s d u i r n g W HTC a n d ET C c y c l e s a r e n o t mo r e t h a n 1 0 5 %, f o r b o t h e n g i n e — o u t a n d c a t a l y s t — o u t

WHTC循环评价城市中柴油车尾气排放性能的适应性研究

WHTC循环评价城市中柴油车尾气排放性能的适应性研究

WHTC循环评价城市中柴油车尾气排放性能的适应性研究
孙国华;杜骞;蒲雨新
【期刊名称】《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年(卷),期】2013(042)005
【摘要】城市道路路况复杂,汽车发动机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ETC循环测试区域以外的工况,从而造成法规排放特性测试结果与整车道路排放试验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而WHTC循环作为欧Ⅵ排放标准中的发动机瞬态排放测试循环,在发动机转速、功率和怠速比例等循环特征参数方面与北京公交道路工况特征参数接近,相较ETC
循环,WHTC循环试验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北京城市公交车辆道路运行时的尾气排放特性.此外,利用WHTC循环试验结果进行发动机排放的调整和再标定,可有效调整
发动机低速低负荷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性能,改善现行法规排放测试区域以外工况点
的排放状况.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孙国华;杜骞;蒲雨新
【作者单位】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杭州 311232;济南汽车检测中心;济南汽车检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412.5
【相关文献】
1.车用柴油机WHTC与ETC瞬态测试循环排气温度及排放对比试验研究 [J], 李祚兵;田茂军;谷雨;徐辉;唐卜;
2.车用柴油机WHTC与ETC瞬态测试循环排气温度及排放对比试验研究 [J], 李祚兵;田茂军;谷雨;徐辉;唐卜
3.某柴油机WHTC循环试验研究 [J], 陈玮;王超;赵小虎;赵龙
4.柴油机WHTC循环NOx控制和热管理技术研究 [J], 刘悦锋;臧硕勋;孟令军;李立超;赵文辅
5.基于WHTC循环的柴油机瞬态工况烟度排放研究 [J], 张清鲁;任锦玲;隋振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柴油机WHTC循环试验研究

某柴油机WHTC循环试验研究
1 试验边界及研究方法
表 2 发动机试验边界
项目
参数
大气压力/kPa
101.3
环境温度/益
25
环境湿度/%
45
排气背压/kPa
50
SCR催化效率
65%
试验样机为高压共轨柴油机,最 高 可 达 到 1800bar,发
动机基本参数见表1 所示。
W H TC循环和热态循环中的排放物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
根据车辆本身的硬件能力及实际使用环境,包括车辆 研究。在 冷 态 W H TC循 环 下 ,由于进气流量较低,燃油雾
பைடு நூலகம்
O2 + n 寅 n o + O
200益的区间,超出部分累计时间长度为180s ,约占整个区
N + OH 寅 NO + H
间 长 度 的 1/3左 右 ,此 时 的 S C R 系统 已经 介 入,但 对 NOx
NO + H2O 寅 NO2 + OH
的催化效率低、催化时间短;从 第 1200s开始到试验结束,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Parts
• 33 •
某 柴 油 机 W H T C 循环试验研究
陈玮;王超;赵小虎;赵龙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 肥 230601)
摘要:本文分析了 WHTC循环的特点,探讨了冷、热态WHTC循环的排放标定策略,同时对某京五SC R 柴油机进行了试验研 究,验证了轨压、新鲜进气量等燃烧参数对S C R 入口温度的影响,最终调整后的燃烧参数后WHTC循环平均温度达到238益,同时对 后处理进行了热管理,最终整个WHTC循环平均温度达到256益,SCR后处理效率达到7 1 % ,该结果满足了京五阶段WHTC循环排 放 对 S C R 转化效率的要求。

柴油机WHTC循环排气热管理之后处理技术研究

柴油机WHTC循环排气热管理之后处理技术研究

柴油机WHTC循环排气热管理之后处理技术研究刘悦锋;臧硕勋;孟令军;李立超【摘要】本文介绍了WHTC排放测试循环的背景,以一台3.8L柴油机为试验样机,对其运行WHTC循环以及现行国标GB17691-2005中的欧洲瞬态排放测试循环(ETC)的试验工况进行了后处理排气温度对比分析,造成WHTC循环NOX排放的主要原因就是发动机在循环过程中排气温度偏低,SCR后处理系统工作条件不佳.因此能够提高或保持后处理器的温度,选择更高效适用的后处理是我们研究的方向,本文基于后处理保温措施,后处理的选择对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期刊名称】《汽车科技》【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柴油机;聚类分析;管路保温;SCR催化转化器【作者】刘悦锋;臧硕勋;孟令军;李立超【作者单位】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2+1刘悦锋毕业于吉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学历,现任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台架标定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轻型柴油机开发标定。

SCR技术路线是国IV及国V阶段柴油发动机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主流技术路线[1]。

在目前已经核准的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柴油机机型中,采用SCR技术路线的占80%以上。

但是,SCR系统对NOx排放的控制效果严重依赖于SCR后处理的温度条件。

研究发现,装用满足国Ⅳ标准的SCR路线柴油机的城市用车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排气温度较低,SCR系统低温效率偏低,造成NOx排放较高[2]。

国家环保部为解决柴油机的型式核准试验循环对城市车辆发动机运转工况不具代表性问题,于2014年1月6日发布了《城市车辆用柴油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WHTC工况法)》(HJ689-2014),提出采用与城市车辆运行工况吻合较好的全球统一重型发动机试验循环(WHTC),作为城市车辆用重型柴油机型式核准的排放测试循环。

基于不同标准工况的甲醇发动机排放特性测试研究

基于不同标准工况的甲醇发动机排放特性测试研究

在进行GETC、ETC 循环试验时,需对发动机进 后续甲醛排放的分析。
入循环时发动机边界条件进行控制。设定进气空调
进气压力为101 kPa、进气温度为25 ℃、进气湿度为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5%,设定冷却水循环温度为85 ℃,维持发动机额定 本文依托一台多点电喷+理论空燃比燃烧+三元
工况运转5 ~ 10 min,观察进气状态、水循环温度、排 催化后处理技术路线的M100(燃料100% 为甲醇)甲
Test Study 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ol Engine Based on
Different Standards Conditions
, , , , KANG Jianjian LIU Bo ZHANG Chao LIU Bing WU Di ( , , Chongqing Vehicle Test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ational Bus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作者简介:康见见(1990—),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发动机排放检测及相关研究工作。
50
客车技术与研究 年月 2019 2
醇发动机进行研究。
作用下降低了催化效果,最终导致CO 比排放增多。
2 1 常规排放特性
成熟[1]、经济性[2]和环保性能[3-4]相对柴油机和汽油 循环结束后在分析仪读完袋采结果,还未对采样袋进
机有明显优势[5-7]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
行反吹时取消自动反吹过程,用外置取样泵对采样袋
目前因国内尚未有甲醇发动机的法规标准,甲醇 中气体进行2 次30 min 的样气采集,以便后续对尾
发动机公告认证依据工信部[2012]42 号文件采用GB 气中非常规排放物甲醛进行分析。

车用国六柴油机氧化亚氮(N2O)排放特性研究

车用国六柴油机氧化亚氮(N2O)排放特性研究

HT250 型电力测功系统、FQ3100DP 型油耗仪、INCA 电
的 NOx 发生副反应生成 N2O
I60 FT SII 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等设备组成,对发
反应生成的 HC 会在 DOC 贵金属催化剂表面与排气中
[4]
;相比于铁沸石和矾基
SCR 催化剂,铜沸石催化剂更易于生成 N2O[5];在 SCR
渐缩小,由于 SCR 入口排气温度达到 190℃,尿素喷射
系统开始工作,较低温度下 NH4NO3 受热分解生成 N2O,
且生成速率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加快。1 000 s 以后,随着
SCR 入口排温差距缩小,冷热态 WHTC 的 N2O 排放趋
于一致 ;循环 1 300 s 以后,由于 SCR 入口温度过高,
气空调、中冷水恒温控制系统、冷却水温控制系统来控
· 81 ·
2023 年第 11 期
总第 318 期
制发动机各项边界条件,发动机台架试验系统示意图
见图 1。
值,其中最大峰值为 265×10-6。循环 0~210 s,排气中
N2O 体积分数先上升后下降,SCR 入口温度在 260 ℃左
右,据此推测 N2O 主要来源为 SCR 催化剂表面 NH4NO3
(19):4665-4681
[4]Kamasamudram K,Henry C,Currier N,et al N2O formation and miti⁃
图 6 热态 WHTC 后处理前后 N2O 排放
gation in diesel aftertreatment systems[C]SAE Paper 2012-01-1085
测试试验
车用国六柴油机氧化亚氮(N2O)排放特性研究

国四轻卡柴油机满足WHTC排放限值的策略及实验研究

国四轻卡柴油机满足WHTC排放限值的策略及实验研究

国四轻卡柴油机满足WHTC排放限值的策略及实验研究郭华锋;腾和;危亮;骆旭薇;廖善彬;赵立林【期刊名称】《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对某款排量为3L的国-IV轻卡柴油发动机满足WHTC排放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

试验机配置有EGR-DOC-POC排放控制系统。

针对WHTC 的循环特性及排放限值的挑战,提出如下减少试验机WHTC排放的控制策略:1)优化各WHTC工况点的喷油提前角,EGR率,EGR响应及轨压以减少燃烧中NOx的生成;2)对高颗粒排放工况增加后喷,通过优化后喷参数使在主喷油期生成的大部分颗粒及其它不完全燃烧产物在缸内氧化;3)对加速工况设置烟度限制以减少加速时瞬态喷油量和缸内空气量的不同步性,使燃烧得以在较高的瞬态过量空气系数下进行,从而有效地抑制加速工况碳烟的生成。

试验机在实施优化控制策略后,冷态和热态试验均满足WHTC排放的限值,冷热循环的加权平均后的颗粒排放仅为0.028 g/(kW·h),低于北京市和环保部的限值0.030 g/(kW·h)。

台架试验数据证明,提出的排放优化策略是可行及实用的。

【总页数】7页(P24-30)【作者】郭华锋;腾和;危亮;骆旭薇;廖善彬;赵立林【作者单位】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开发部江西南昌 330001;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开发部江西南昌 330001;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开发部江西南昌 330001;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开发部江西南昌 330001;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开发部江西南昌 330001;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开发部江西南昌 3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2+1【相关文献】1.满足EPA第Ⅳ阶段排放限值风冷柴油机的开发 [J], 李建新;魏志明;张东英;刘长振;李旭东;郝勇刚2.不同控制策略条件下车用柴油机WHTC和ETC排放比对试验与研究 [J], 魏厚敏;蔡大伟;黄德军;谷雨;田茂军3.柴油机DPF后处理喷油助燃再生策略在ETC和WHTC中的试验研究 [J], 谷雨;蔡大伟;魏厚敏;黄德军;田茂军4.船用全电控柴油机满足IMO NOx排放限值的试验研究 [J], 韩同群;周爱成5.轻卡重型柴油机满足国五排放的策略及技术应用 [J], 郭华锋;廖善彬;危亮;聂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型柴油机 WHTC 循环低温冷起动排放特性研究

重型柴油机 WHTC 循环低温冷起动排放特性研究

重型柴油机 WHTC 循环低温冷起动排放特性研究廖清睿;王凤滨;车金涛;覃庆孔【期刊名称】《车用发动机》【年(卷),期】2024()2【摘要】基于满足国Ⅵb阶段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在配备低温环境仓的发动机台架上开展WHTC循环排放测试。

设置多个环境温度,对比CO,HC,NO x,PN及PM的比排放结果。

分析环境温度、中冷后温度、排气温度与排气污染物的关系以及WHTC循环3个阶段不同环境温度下CO,HC,NO x和PN排放特性的差异。

结果发现:环境温度降低,NO x,CO和HC比排放值逐渐增加,PN比排放值总体减少,PM比排放值先减少后升高;环境温度分别为-10℃和-15℃,且尿素冻结的状态下,NO x比排放是尿素未冻结状态的1.2倍和3.3倍;阶段1、阶段2工况下,NO x 排放控制主要以DOC和EGR为主,阶段3的大扭矩、大负荷工况则更依赖SCR;CO和HC比排放结果中环境温度引起的差异主要发生于阶段1工况。

环境温度-15℃和-20℃条件下,阶段1至阶段3的PN平均浓度均低于100个/cm^(3)。

【总页数】7页(P19-25)【作者】廖清睿;王凤滨;车金涛;覃庆孔【作者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试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2【相关文献】1.汽油车低温冷起动和常温冷起动排放特性的对比分析2.基于SCR柴油机的WHTC冷、热启动循环排放差异研究3.柴油机WHTC冷起动过程SCR温度热管理技术研究4.基于循环控制的LPG点燃式发动机冷起动首循环NO瞬态排放特性研究5.基于燃烧状态反馈的柴油机低温冷起动逐循环控制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CR柴油机WHTC和ETC排放特性对比的试验与研究-发动机室-王振宇

SCR柴油机WHTC和ETC排放特性对比的试验与研究-发动机室-王振宇

SCR柴油机WHTC和ETC排放特性对比的试验与研究王振宇,景晓军,尹超,张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162[摘要]为验证SCR柴油机在WHTC试验循环下的污染物排放,本文基于一台国四SCR车用柴油机运行WHTC循环和ETC循环试验,对比了发动机运行两种循环时的状态差异和排放特性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该柴油机运行WHTC循环的平均排气温度明显低于ETC循环,循环功也只有ETC循环的57.5%。

相比于ETC循环的排放情况,WHTC循环的N0x、PM,以及CO排放都明显要高于ETC循环,分别高出81.2%、34.7%、69.3%。

CO2排放略高,二者THC排放基本为零。

关键词:柴油机;SCR;WHTC;ETC;排放对比Comparative Experiment Study 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 of SCR Disel Engine under WHTC and ETC CyclesWang Zhenyu, Jing Xiaojun, Yin Chao, Zhang LinChina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Tianjin 300162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emissions of pollutants of SCR diesel engine under WHTC test cycle,Based on a CHINA-Ⅳ diesel engine which equiped with SCR aftertreatment,WHTC cycle and ETC cycle were run. The differences of engine state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 between the two cycle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ETC cycle,average exhaust temperature and cycle work of WHTC cycle is much lower. For the emission, NO x PM and CO emission of WHTC cycle is evidently higher than ETC cycle, 81.2%, 34.7%, 69.3%, respectively. For both cycle, THC emission is almost zero.Keywords:Diesel,SCR,WHTC,ETC,Emission1前言由于城市车辆(特别是公交车和市政车辆)实际运行的工况在国家标准控制区域之外,选用SCR的柴油车在低速低温工况下NOx超标严重,因此,2013年3月1日起,北京市开始执行DB11/964-2013《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地方标准,该标准在GB17691-2005规定的ESC和ETC测试循环基础上,对国Ⅳ和国Ⅴ阶段重型车辆增加了WHTC循环的测试要求,并且制定了各阶段相应的排放限值要求【1-2】。

小排量柴油机WHTC试验研究

小排量柴油机WHTC试验研究
14
8.标定结果
4DK1 WHTC
NOx CO HC PM BSFC
单位
g/kW.h g/kW.h g/kW.h g/kW.h g/kW.h 单位
原机
7.6 1.046 0.051 0.021 220.68
最终
3.673 0.977 0.039 0.019 219.83 最终
限制
4.2 4.0 0.55 0.03 限制
阶段
北京和国家要求主要差别在四阶段的NOx排放限值有所差别,国家要求4.2g/kW.h,而 北京要求比较严,为3.7g/kW.h。
4
2.标准解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TC工况点主要分布在排放区,尤其集中于B转速附近区域,转速负荷均相对较大;而WHTC则有较大比 重的工况点分布于排放区外,并且工况点分布明显趋向于低速低负荷。按照目前的标定策略,如果直接进 行WHTC循环,无论SCR方案还是EGR方案NOx排放都会较高; WHTC循环没有类似ETC的市区、城郊、高速三段工况区分,循环前半段转速负荷以及工况变化剧烈程度 都相对较低,相信是出于对冷启动时发动机润滑不足等的考虑,而后期则有比较剧烈的工况变化,但总体 来看瞬态程度仍较ETC循环更缓和,具体排放量需要试验进行验证。
结果
OK OK OK OK 结果
4DD1 WHTC
NOx
CO HC PM BSFC
g/kW.h
g/kW.h g/kW.h g/kW.h g/kW.h
3.865
0.049 0.001 0.0275 -
4.2
4.0 0.55 0.03 -
OK
OK OK OK -
通过标定达到了国四WHTC法规要求 。
DEUTZ 19.05.2014 1 15

国六阶段重型柴油机开闭式曲轴箱通风系统排放特性研究

国六阶段重型柴油机开闭式曲轴箱通风系统排放特性研究

文章编号:2095-6835(2022)14-0099-03国六阶段重型柴油机开/闭式曲轴箱通风系统排放特性研究刘冰(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00)摘要:重型柴油机国六排放标准对曲轴箱排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曲轴箱排放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一台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为对象,探究开/闭式曲轴箱系统的重型柴油机在国六标准循环下的排放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WHTC冷态、WHTC热态、WHSC这3种循环中常规气体污染物CO、NO x、THC都表现为开式排放高于闭式,而非常规气态污染物NH3则表现为仅冷态循环下开式高于闭式;3种循环中在开/闭模式下PM和PN排放差异巨大,其中开式PM排放是闭式的5倍左右,PN则能达到数10倍;在开/闭2种模式下,WHTC循环的比油耗开式明显高于闭式,而WHSC循环中开/闭式比油耗几乎一致。

关键词:曲轴箱排放;开/闭式;柴油机;国六标准中图分类号:TK423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2.14.0321研究背景发动机运行时,高温高压的气体会通过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中。

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及未燃碳氢会对机油造成稀释和氧化,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可靠性。

因此,国六以前绝大部分车用柴油机和非道路柴油机都采用开式曲轴箱通风系统,即曲轴箱废气通过油气分离器后气体直接排入大气。

开式曲轴箱通风系统可以避免废气再进入气缸燃烧对增压器及后处理系统的影响[1],而且结构简单无需维护。

但随着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正式发布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对车用柴油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提出明确要求[2]。

标准要求企业可以采用开式或闭式曲轴箱通风系统,如果采用闭式系统则不允许将曲轴箱废气排入大气,企业需采用强制通风系统将曲轴箱废气引入燃烧室二次燃烧燃烧。

二次燃烧可以避免曲轴箱窜气对大气的直接污染,但窜气中机油的燃烧会产生大量微粒,其中的纳米级微粒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3-4]。

基于SCR柴油机的WHTC冷、热启动循环排放差异研究

基于SCR柴油机的WHTC冷、热启动循环排放差异研究

张立雄 张 琳 景 晓军 尹 超 王振 字 (中国汽 车技 术研究 中心 天津 300162)
摘 要 :依据 北 京地 方标 准 DB11/964—2013规 定 的 WHTC试验 规程 ,基 于全 流 型定容 稀释 采样 系统 对配备 有 SCR后 处理装 置 的柴 油机 运行 了 WHTC试 验循 环 ,考察 了 SCR 柴 油机 运 行 WHTC冷启 动 和 热 启动 循 环 的排 放 特 性 差异 及其 原 因。试验 结 果表 明 :相 比 于 WHTC热 启动 试验 循 环 ,冷启 动 试 验 循 环 的前 600 S机 油温度 、冷却 液 温度 、后 处理 入 口排 气温度 和 中冷 后 温度 明显较 低 ;冷启 动试 验 循 环 的 NO 、CO和 CO2排 放 量要 显著 高于热 启动 试验循 环 ,二 者的 THC排 放 均较低 且相 差 不 大 ,PM 排 放 无 明显 差异 ;WHTC循 环 对发 动机后 处理 的性 能提 出了更加 苛刻 的要 求 。 关键 词 :SCR 柴 油机 WHTC 排放 中 图分 类 号 :TK421 .5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2095—8234(2016)03—0037—04
作者简介 :张立雄(1987一),男 ,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 向为汽 车测试技术 。
z z z PsgiolePfrp
z z z PsgiolePfrp
第 3期
张立雄等 :基于 SCR柴油机 的 WHTC冷 、热启动循环排放差异研究
39
表 2 WHTC冷启动和热启动循环最终加权 比排放
Em issioOn DJ_】IilfIfIerencCe between Coldstart and H 1totsta rt W HTC Cycles Based 0n a SCR Diesel Engine

不同测试工况对车用柴油机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不同测试工况对车用柴油机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不同测试工况对车用柴油机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姚俊;王鹏;黄强炜
【期刊名称】《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年(卷),期】2024(30)2
【摘要】以某国六车用柴油机为试验对象,通过开展世界统一稳态循环(WHSC)和冷热态世界统一瞬态循环(WHTC)台架试验,分析和研究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尾气中CH_(4)和N_(2)O的排放特性。

结果表明:随排气背压增大,N_(2)O的WHSC比排放量逐渐变大,在冷热WHTC下N_(2)O的比排放量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而CH_(4)的比排放量在2种循环中均先降后增。

WHSC下随着进气阻力的增
大,N_(2)O的比排放量增大;而CH_(4)的比排量放降低。

冷热WHTC下的比排放量方面,N_(2)O呈现下降的趋势,而CH_(4)先增后减。

WHSC和冷热WHTC
下,CH_(4)的排放体积分数均处于无序波动状态,而N_(2)O体积分数会在负荷突增时出现峰值,二者浓度变化规律与边界条件无关。

【总页数】6页(P29-34)
【作者】姚俊;王鹏;黄强炜
【作者单位】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4
【相关文献】
1.车用柴油机瞬变工况排放问题研究:瞬变工况排放测试与控制方法
2.基于国六标准工况的车用柴油机N_(2)O排放特性研究
3.江汉平原不同类型“一种两收”水稻品种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4.不同施肥措施对热带地区稻菜轮作体系土壤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5.稻鸭共作对不同栽培环境稻季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汽中心科研课题研究报告不同技术路线柴油机运行WHTC循环排放特性Emission Characteristic of Diesel Engines with Different Technical Routes Running WHTC Cycle课题编号:13142309承担部门:试验所课题负责人:尹超完成日期:2013年5月目录第一章研究背景和试验方案 (4)1.1 欧洲重型柴油车辆排放测试循环的发展 (4)1.2 北京市地方标准采用WHTC循环的背景 (6)1.3试验方案 (8)1.3.1 试验发动机和测试系统 (9)1.3.2 WHTC试验流程 (10)第二章SCR柴油机运行WHTC循环的排放特性 (12)2.1 试验发动机和研究内容 (12)2.2 WHTC与ETC排放对比 (12)2.2.1 潍柴WP5.200E40发动机WHTC与ETC排放对比 (12)2.2.2 福田戴姆勒OM457LA.IV/4发动机WHTC与ETC排放对比 (14)2.3 冷启动WHTC循环与热启动WHTC循环对比 (15)2.3.1 冷启动和热启动循环发动机运行状态差异 (15)2.3.2 冷启动和热启动循环发动机排放差异 (19)2.4 本章小结 (21)第三章DOC+POC柴油机运行WHTC循环的排放特性 (22)3.1 试验发动机和研究内容 (22)3.2 WHTC与ETC排放对比 (22)3.2.1雷沃IE4D160-e4EP发动机WHTC与ETC排放对比 (22)3.2.2扬柴YE4DB1-40发动机WHTC与ETC排放对比 (23)3.3冷启动和热启动循环发动机排放差异 (24)3.4 本章小结 (26)第四章DPF柴油机运行WHTC循环的排放特性 (27)4.1试验发动机和研究内容 (27)4.2 WHTC与ETC排放对比 (27)4.2.1福建奔驰651955发动机WHTC与ETC排放对比 (27)4.2.2卡特彼勒C18IVH发动机WHTC与ETC排放对比 (28)4.3冷启动和热启动循环发动机排放差异 (29)4.4 本章小结 (31)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32)参考文献 (34)附件 (35)摘要本课题对采用SCR、EGR+DOC+POC,以及EGR+DOC+DPF三种不同技术路线的6台柴油机进行了DB11/964-2013规定的WHTC试验和GB17691-2005规定的ETC试验。

每种技术路线参与试验的发动机均为两台,其中一台满足GB17691-2005规定的ETC 试验国四限值,但尚未针对WHTC试验进行专门标定,另一台满足DB11/964-2013规定的WHTC试验第四阶段限值。

对比了不同后处理技术路线发动机进行WHTC试验和ETC试验的排放差异,冷启动和热启动WHTC循环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差异,以及冷启动和热启动WHTC循环的排放差异,检测项目包括常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

试验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哪一种后处理技术路线,WHTC试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普遍高于ETC 试验;对于采用SCR后处理系统的发动机,SCR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明显降低WHTC试验和ETC试验的NOx 排放,但ETC试验NOx的转化效率高于WHTC试验。

采用SCR或EGR+DOC+POC后处理系统的发动机,尽管满足GB17691-2005第四阶段ETC排放限值,但若不针对WHTC循环工况进行专门的标定,将难以满足DB11/964-2013第四阶段WHTC排放限值;采用EGR+DPF后处理系统的发动机,由于ETC试验排放本身很低,甚至满足GB17691-2005第五阶段限值,尽管WHTC试验排放有所增大,但依然较容易满足DB11/964-2013第四阶段限值。

冷启动和热启动WHTC循环发动机运行状态差异主要体现在机油温度、循环水温和排气温度三个参数上,其中机油温度和循环水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循环前600s,循环1000s以后二者基本无差异,排气温度的主要体现在循环的前400s,之后二者基本无差异。

无论采用哪一种后处理技术路线,冷启动WHTC循环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普遍高于热启动WHTC循环,其中CO、THC和NOx 排放差异较大,发动机冷热状态对发动机PM排放影响较小。

关键词:柴油机;SCR;DOC+POC;DPF;WHTC第一章研究背景和试验方案1.1 欧洲重型柴油车辆排放测试循环的发展目前我国机动车排放法规主要沿用欧洲法规体系,欧洲自1988年4月起,开始以88/77/EEC指令控制装于总质量大于3.5吨柴油车辆的发动机排气污染物,基于发动机台架进行测试认证。

1991年10月发布91/542/EEC指令对88/77/EEC进行了修订,规定从1992年起分阶段实施欧Ⅰ和欧Ⅱ阶段排放法规。

1999年发布了1999/96/EC 的欧盟议会和理事会指令,该指令规定了欧Ⅲ、欧Ⅳ和欧Ⅴ各阶段排放标准以及EEV (增强型环境友好机)排放标准[1,2]。

2009年6月颁布595/2009(EC)指令,制定了欧Ⅵ阶段的排放法规[3]。

表1-1为各阶段排放法规的实施时间和排放测试循环。

表1-1 欧洲重型柴油车辆各阶段排放法规测试循环表1-2为稳态十三工况的循环定义,图1-1、图1-2分别为ESC和ETC的循环工况示意图,ESC为稳态循环、ETC为瞬态循环[4]。

表1-2 稳态13工况循环转 速 (r·min -1)扭 矩 (N ·m )图1-1 ESC 试验循环工况示意图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20*********扭矩(%)时间(s)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406080转速(%)时间(s)图1-2 ETC 试验循环工况示意图表1-3和图1-3分别为WHSC 试验循环(稳态)和WHTC 的循环(瞬态)工况示意图。

WHSC 和WHTC 循环是WP.29(世界汽车法规协调论坛)下设的污染与能源工作组(GRPE )考虑了欧盟、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重型柴油车的典型实际行驶工况,根据9辆轻卡、20辆重卡、1辆卧铺车、18辆牵引车、11辆公交车的路谱数据来制定的,其尽可能真实的反映了世界范围内重型发动机道路实际运行情况[5]。

WHSC循环类似于ESC 循环,均为13个稳态工况组成;WHTC 循环类似于ETC循环,均为1800s 的瞬态试验工况。

表1-3 WHSC 试验循环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20*********扭矩(%)时间(s)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020*********转速(%)时间(s)图1-3 WHTC 循环工况示意图1.2 北京市地方标准采用WHTC 循环的背景北京市于2008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对公交、环卫和邮政等重型柴油车辆实施了国四阶段地方排放法规,2013年7月1日起,规定所有的重型车必须满足国四阶段排放法规[6]。

表1-4为北京市重型柴油车辆排放法规实施进程、各阶段的实施时间,以及所采用的排放测试循环。

表1-4 北京市重型柴油车辆排放法规实施情况由上表可知,北京市于2013年3月1日首次开始采用WHTC循环作为重型柴油车辆的排放测试循环。

在原有ESC和ETC排放测试循环基础之上增加WHTC循环的主要背景如下。

自2008年7月对公交环卫用途重型柴油车辆实施国四阶段排放法规以来,北京市环保局联合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车载排放测试设备(OBM)对公交环卫车辆的实际道路排放水平进行了大量的测试,测试对象覆盖满足国三和国四排放等级的车辆。

通过此方法考察过去几年国四排放法规实施效果时发现,部分满足国四阶段ESC和ETC循环排放限值的柴油车辆实际运行时的排放水平甚至高于满足国三阶段的柴油车辆[5]。

一方面,这是由于车辆实际运行时的发动机工况与法规认证要求的ESC和ETC 循环工况差别较大,制造商通过标定ESC和ETC循环工况的排放实现了较低的排放,但车辆实际运行时依然有很多工况不在ESC和ETC循环工况覆盖范围内,这些工况的排放由于没有法规的要求而未进行标定,排放较差,因此满足国四阶段排放法规的车辆,实际运行时排放水平不一定好于国三车辆。

另一方面,当前国四柴油机普遍采用了排气后处理装置,而装配大功率柴油机的公交车辆,其后处理主要采用SCR系统。

众所周知,当前SCR系统只有在发动机排气温度较高时,才能发挥较好的转化效率。

而公交车实际运行的工况负荷小、排温低,若不能实现对氮氧化物的有效转化,其排放水平极有可能比国三发动机更高。

为此,北京市于2013年3月1日颁布实施了地方标准DB11/964-2013《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台架工况法)》,在原有ESC和ETC循环基础上,增加WHTC循环作为排放认证项目。

WHTC循环是欧Ⅵ重型柴油车排放法规的测试循环之一,相比于ESC和ETC循环,其工况更接近车辆的实际运行工况。

从而要求制造商对更接近公交环卫车辆实际运行的低负荷工况进行排放标定,有效的降低车辆实际运行时的排放。

表1-5为北京市公交实际道路工况与WHTC和ETC循环工况的对比情况[5]。

表1-5 北京市公交实际道路工况与WHTC和ETC循环工况的对比1.3试验方案当前为了满足国四阶段的排放法规,柴油机普遍采用了尾气后处理装置,后处理技术路线主要包括SCR、EGR+DOC+POC,以及EGR+DOC+DPF。

目前国内以SCR技术路线应用最为广泛,普遍应用于大、中、小各种功率段的柴油机,而EGR+DOC+POC 和EGR+DOC+DPF技术路线主要用于中小功率段的柴油机。

日美等国则以EGR+DOC+DPF 技术路线为主。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964-2013《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台架工况法)》出台以后,各种后处理技术路线柴油机都必须满足相应的WHTC循环排放限值后方可在北京市进行销售。

WHTC循环和ETC循环同为瞬态循环,但前者循环工况的平均转速和平均负荷都要小于ETC循环,循环功和循环平均排气温度会降低。

对于采用SCR技术路线的发动机,由于排温的降低SCR的转化效率会下降,NO排放可能会增大[7];但对于xEGR+DOC+POC和EGR+DOC+DPF技术路线的柴油机,相关试验研究还比较少,有必要进行大量的对比试验来考察。

本课题对采用SCR、EGR+DOC+POC,以及EGR+DOC+DPF三种不同技术路线的6台柴油机进行了DB11/964-2013规定的WHTC试验和GB17691-2005规定的ETC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