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合集下载

16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师、学生
活动安排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意见
谈话导入
读题质疑
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名山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自由发言)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
(板书:黄山)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同学们知道是哪四绝吗?
第1课时16.黄山奇松总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P90~P93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奇松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奇松的特征。
三、分组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物?
介绍了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黄山有“四绝”,而中外游客又对黄山松“情有独钟”。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
绝:绝妙、精妙
情有独钟:特别的偏爱,感情专一
3.为什么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它有哪些特点?
潇洒挺秀
4.文中写了哪些松树?
黄山的“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第3题词语
板书设计16黄山奇松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课堂教学反思摘要(收获ຫໍສະໝຸດ 困惑):年月日“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黄山奇松 (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 (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 (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预习的基本方法。

2、能利用预习的方法预习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黄山的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板书:黄山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吗?是什么意思呢?(那么老师来告诉大家,这句话说明了看过黄山以后就什么上都不用看了,在黄山上可以看到各大名山的特点。

因此,黄山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今天,我们学习黄山奇松(指课题)(板书:奇松)(一起读一下)二、教会学生预习方法:过渡: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当我们打开课本的时候,就会拿起笔来,边读书,边圈、勾、画,做读书的笔记,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是怎么预习的?2、交流预习方法,相应板书:预习符号(圈勾画符号)生字生词下加“”,并注音,释义。

重要词语下加“ … … ”或“▲▲▲ ”。

重要句子下面“”。

比喻句子下面“”拟人句下面“”疑问句子下加“?”自然段前标 1 、2、3自然段中分层标志“/ ”意义段标志“// ”五步预习法: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按全班统一的符号边读边标出各自然段的段号,圈点出字词,找出认识的生字和理解的词语。

第二步:查工具书,理解字词。

对文中的疑难字词,用符号标出,查工具书法辨析、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

第三步:试分段落,思考质疑。

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大体了解,试着划分段落和层次,思考段意和层意。

还要熟读课文,多问几个为什么,标出疑点。

第四步:瞻前顾后,揣摩练习。

每篇课文后都设计了练习题,预习时可联系前面的预习提示,思考这些练习。

第五步:重点朗读,反复吟诵。

三、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四、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略)(1)这是课文中的生字,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2)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3)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2、检查读书:课文读的怎么样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1)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我们要认真听,并且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或者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能读得比他好。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词,初步理解词义;标出自然段。

教学课题《黄山奇松》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品味、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

因此教学本课时,必须让学生感知黄山的美丽风光,教学前充分利用了百度搜索功能,把黄山奇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不同特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饱经风霜”。

为突破这一难点,也充分利用的百度搜索功能,找来油画《父亲》的图片,让学生感悟父亲的饱经风霜,从而更深刻的体会“饱经风霜”一词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美文——《黄山奇松》。

(齐读课题)2、通过预习,谁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黄山?(交流后出示)一起读: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3、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这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他特别偏爱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美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

③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④朗读品味,体会黄山松之“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1、出示自学引导(一):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词。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2、出示生字词及文中四字词语:(朗读,检查预习)3、给你一分钟时间记字形,准备听写词语。

听写词语(玉屏楼宾客饱经风霜充满生机)。

4、检查反馈。

三、二读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自学引导(二):二读课文,快速浏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会写“誉、陡、屏、宾、屹、卧”6个生字,理解“遒劲、盘区、屹立、情有独钟、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千姿百态”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黄山松之“奇美”。

教学重难点:1.夯实生字词,理解字词大意。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黄山松之“奇美”。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开场白:期中考试终于过去了。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放松一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生)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2.课件播放祖国的河流与山川,问:看了这么多美景,你们最喜欢哪一处的风景呢? (生)3.师引入课题:“外面的世界再美,也不如自己的家乡美。

”老师最喜欢我们安徽的“黄山”,而黄山有“四绝”,我对“奇松”更是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买这轻松的步伐,踏上文字的列车,去黄山赏一赏这“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16.黄山奇松)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动笔,圈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发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借助上下文或字典,理解文中不易理解的字词。

(4)试概括课文各自然段的意思。

2.组内初读,相互检查。

3.课件出示字、词,随文学习。

(1)检查学情,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重点指导前、后鼻音:宾与屏。

(2)师带读。

(3)小组PK,接力读。

(4)纠正浊音,齐读。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朗读。

5.播放录音,并提醒思考问题(4)。

(1)指名回答。

(2)师小结并相机出示课件。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1.选取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山松“奇”在哪些方面? (课件出示)2.交流分享,引导生抓住文中的相关描写,用简洁语言概括。

3.师小结,课件展示。

四、随堂练习,夯实基础。

五、拓展延伸。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难怪明代的徐霞客遇见黄山之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人教版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1篇:人教版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共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课文。

《黄山奇松》是继《黄山怪石》后又一篇介绍黄山的文章。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

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

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的三大名松。

一一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

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会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扣词应题:1、同学们,钱老师可是第一次到你们姜堰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出示投影,听音乐,谈话导入师:我们曾经领略过桂林的山水,感受它山奇水秀的特点;我们也曾到过大兴安岭,来感受到“目及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特点。

今天,我带你们来到黄山,欣赏这里的奇松。

你们将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评析:首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电脑上播放黄山的风光,播放优美的旋律,再加上老师深情并茂的进行对比——把黄山奇松与桂林、大兴安岭进行对比,学生在观赏黄山风光的同时便会迫不及待地想,到底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呢?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教师紧紧地抓住了思考兴趣。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黄山景区内奇松的地理分布和特点;2.学习奇松的形成原理和生态环境;3.探究奇松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二、教学重点1.奇松的地理分布和特点;2.奇松的形成原理和生态环境;3.奇松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三、教学难点1.奇松的形成原理和生态环境;2.奇松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为学生介绍黄山奇松这一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介绍等多种方式进行。

第二步:讲授(30分钟)1.奇松的地理分布和特点:简要介绍黄山奇松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突出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并通过图片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2.奇松的形成原理和生态环境:介绍奇松的形成原理和生物生态环境,通过知识图解或生动的示范进行解释,让学生深入了解奇松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历程。

3.奇松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讲解黄山奇松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结合历史和文学方面的资料,重点介绍其对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三步:探究(30分钟)分组或个人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奇松的形成原理、生态环境及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并记录下自己的探究成果。

第四步:交流和总结(15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深入了解黄山奇松;2.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让学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究奇松的更多未知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表现(参与程度、独立思考和表现能力等);2.课堂讲授效果(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被学生所掌握);3.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积累、思辨和创造能力等)。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1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1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1课时教学设计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详细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进步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班安徽籍的同学有多少个?请举手。

在安徽有一座举世出名的山,你们知道吗?板书:“黄山”,问:你理解黄山吗?简介黄山:出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出名于世,其中的“奇松”最为神奇。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

二、学情分析经了解,部分学生曾经游览过黄山,对黄山、黄山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产生初步的阅读兴趣。

学生在预习中能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新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学生能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特,但品读语言文字的能力尚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五、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六、信息技术整合点:整合点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整合点二:图片呈现,直观深刻。

整合点三:大珠小珠落玉盘---图文结合,学习新知。

整合点四:东风忽起垂杨舞---伴奏范读第一段。

七、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讨论,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同学们,马上就要“五一”劳动节了,有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呀?你准备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哪儿呢?为什么想去哪呢?(学生畅所欲言)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五一”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媒体出示“黄山”两字)那里的松、石、云、泉都非常有名,大家想去吗?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

(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三)品读体会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习迎客松: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指导朗读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以及其中蕴藏的科学道理;2.掌握黄山奇松的基本形态特征;3.学习黄山奇松的保护与利用。

二、教学内容1.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2.黄山奇松的基本形态特征;3.黄山奇松的保护与利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用 PPT 展示黄山奇松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黄山奇松的兴趣。

2. 学习环节(35分钟)1.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15分钟)讲解黄山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介绍成因,引导学生领悟科学道理。

2.黄山奇松的基本形态特征(10分钟)介绍黄山奇松的常见特征,比如形态,横向分布,纵向分布等。

3.黄山奇松的保护与利用(10分钟)讲解黄山奇松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如何合理利用。

3. 深化环节(10分钟)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黄山奇松的科学道理和保护措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环节(5分钟)回顾课程要点,强化学生记忆。

四、教学手段1.PPT;2.互动讲解;3.学生讲解;4.讨论。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听讲、发言等);2.作业(包括总结性作业、思考问题等);3.课后测试。

六、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是黄山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自然界的奇观。

它是让人们领悟自然之力、体会自然之美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了解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和科学道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我们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保护与利用黄山奇松的现状,让他们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小保护环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黄山奇松教案第一课时

黄山奇松教案第一课时

黄山奇松教案第一课时教案标题:黄山奇松教案第一课时教案目标:1. 了解黄山奇松的地理背景和特点。

2. 学习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黄山奇松的地理背景和特点。

2. 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 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的理解和解释。

2.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黄山奇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黄山奇松的地理背景和形成原因的相关资料。

3. 学生绘制自然景观的素描或照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黄山奇松的话题,与学生分享一张黄山奇松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对于黄山奇松的了解程度。

2.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山奇松是如何形成的吗?”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给学生简要介绍黄山奇松的地理背景和特点,如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被誉为“中国的五岳之首”,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自然景观而闻名。

2. 讲解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如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土壤特点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3. 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山奇松的地理背景和形成原因。

步骤三:思考与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并列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你们认为黄山奇松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由,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步骤四:综合展示(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自然景观素描或照片,分享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维护自然景观,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黄山奇松这样的自然景观?”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步骤五:小结与延伸(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黄山奇松的地理背景、形成原因和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网站链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山奇松以及其他自然景观的知识。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一、教材简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

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

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

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陪客,送客”,这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

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二、教学目标:1、认识6个能识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情感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大好河山,咱们贵州也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你们去过贵州的哪些地方呢?(有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有神秘的织金洞,有辽阔的龙里草原,还有一到春天就漫山遍野开放的百里杜鹃)你们爱这些地方吗?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情有独钟”它可以表达你们对这些美景的偏爱。

你能用“情有独钟”说句话吗?面听老师读一段文字,大家仔细听听,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人们对什么的偏爱。

对,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欣赏黄山“四绝”中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

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检查自读情况。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你在读课文的时候把生字读正确了吗?指名读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老师听同学们读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和同学读一读,范读课文,提出要求:黄山松“奇”在哪里?、全班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多种方式朗读第一段。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教案标题:探秘黄山奇松教学目标:1. 了解黄山奇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特点;2. 学习黄山奇松的历史文化和故事传说;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山奇松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文化;难点:学生对黄山奇松的故事传说进行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黄山奇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 黄山奇松的历史文化和故事传说的相关资料;3. 学生阅读材料和相关练习题;4. 黄山奇松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黄山奇松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好奇和兴趣;2. 提问:你知道黄山奇松吗?你对它有什么了解?二、学习(15分钟)1. 介绍黄山奇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让学生了解其独特之处;2. 讲解黄山奇松的历史文化和故事传说,激发学生对其的兴趣和想象力;3.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更多关于黄山奇松的知识。

三、讨论(10分钟)1. 学生就所学内容展开讨论,分享对黄山奇松的认识和感受;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自然景观?如何保护黄山奇松?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应该对自然景观怀有敬畏之心;2.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激发学生对黄山奇松更深入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文化,培养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然而,对于黄山奇松的故事传说部分,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于故事传说的讲解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1. 概述黄山奇松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风景区内,是黄山五大名胜之一。

黄山奇松是指在山上生长的各种形态奇异、姿态优美的松树,其中最著名的是「始信峰老松」。

黄山奇松是黄山奇景之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会学习关于黄山奇松的基本知识,并通过阅读、听取、观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让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应当达到以下目标:•了解黄山奇松的基本信息和特点;•通过参观和观察,实际感受黄山奇松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闲聊过去曾经到过哪些自然景观,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

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风光的神奇与魅力。

然后引出本节课讲解的内容:黄山奇松。

3.2 了解黄山奇松1.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黄山奇松的基本信息和特点。

2.教师通过画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和生长环境。

3.3 参观黄山奇松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观察、听、看、闻、摸等方式感受黄山奇松的魅力。

2.学生进行分组,对所观察到的黄山奇松进行分析和归纳,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黄山奇松的魅力。

3.4 练习1.学生进行黄山奇松的手工制作,让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更好地了解黄山奇松的生长方式和形态。

2.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制作的黄山奇松,让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更好地学习和交流,提高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3.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总结、反思,加深对黄山奇松的理解和印象。

4. 评价方式1.学生完成黄山奇松制作的成品作品;2.学生在分组讨论时的表现和贡献;3.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提问情况。

5. 总结黄山奇松作为中国五大名胜之一,是中国自然风光的瑰宝之一。

通过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山奇松的魅力,提升其综合能力,并培养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感性认识和积极态度。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韩玲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黄山旅游宣传片(板书黄山)。

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2.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他在游览完黄山之后,曾写下过这么一句千古名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

3.黄山究竟有什么魅力,让徐霞客如此赞叹?课文第一小节有一句话或许能解开你的疑惑。

指名读,课件出示“被誉为……情有独钟。

”还有谁想读?指读。

4.理解“情有独钟”。

钟在古代即沙漏(出示沙漏动图)。

沙漏里面的沙啊就这样慢慢地漏下来,汇聚到一起,在情有独钟这个词里,是什么汇聚到一起呢?(感情、心思),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对某样事物也是情有独钟?是啊,像这样只想着它、只念着它,所有的感情和心思都放在它上面,就叫——情有独钟。

(板书:情有独钟)5.作者情有独钟的是什么?出示图片,还有哪三绝?出示图片板书:奇松,补全课题。

齐读。

6.读完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奇在哪?有多奇?有哪些?)7.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走进文本,读通课文。

1.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读准,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

2.读文、解词●第一小节(1)指名读。

生评,师评,再指读。

(2)这个小节讲了什么?(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3)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第二小节这个小节比较长,四人一小组合作读读,要求:先讨论怎么分工,讨论好了再开始读。

采访:你们是怎么分工的,为什么这样分?小结:这个小节主要讲了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观察一下,这一小节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总分)一二两句指读。

出示:玉屏楼指读组词再读借助练习理解“绝胜处”出示课件“胜”“绝”在字典中的解释。

迎客松(1)指名读,相机正音。

(2)解词:遒劲,遒字中有酉,凡是跟酉有关的字都跟酒有关,而遒呢原意正是指烈酒,劲道十足的酒,现在你知道遒劲是什么意思了吗?能把这个词读好吗?你来读,你来读,一起读。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1)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共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课文。

《黄山奇松》是继《黄山怪石》后又一篇介绍黄山的文章。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

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

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

一一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

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会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扣词应题:1、同学们,钱老师可是第一次到你们姜堰来,怎么样,欢迎我吗?钱老师对旅游最感兴趣了,你们能告诉我姜堰有哪些名胜古迹吗?这么多风景名胜,看来姜堰的旅游资源还挺富足的。

那在这些名胜中,你最喜欢哪一处呢?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情有独钟,它可以来表达你对这种名胜的偏爱,你能用它来说句话吗?学生交流,师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上的错误。

2、(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人们对哪样事物的偏爱?揭题:黄山奇松这就是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共同来学习的一篇写景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共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课文。

《黄山奇松》是继《黄山怪石》后又一篇介绍黄山的文章。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

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

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

一一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

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会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扣词应题:1、同学们,钱老师可是第一次到你们姜堰来,怎么样,欢迎我吗?钱老师对旅游最感兴趣了,你们能告诉我姜堰有哪些名胜古迹吗?这么多风景名胜,看来姜堰的旅游资源还挺富足的。

那在这些名胜中,你最喜欢哪一处呢?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情有独钟,它可以来表达你对这种名胜的偏爱,你能用它来说句话吗?学生交流,师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上的错误。

2、(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人们对哪样事物的偏爱?揭题:黄山奇松这就是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共同来学习的一篇写景文。

3、理解奇的字义。

(出示“奇”字在字典中的义项)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罕见的、特殊的、不平凡的松树让人们情有独钟?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由谈家乡的名胜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一方面活跃课堂的气氛,一方面巧妙地引入主题,并用“情有独钟”一词为纽带贯穿前后,既理解了“情有独钟”这个词,又在运用这个词的过程中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二、初读感知,读词理文:1、生自由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有很多的四字词语,老师把它们找出来后稍加整理,就形成了一组词、一首诗、一篇美文。

大家有没有兴趣读一读?出示:指名读。

3、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学生评价。

是啊,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个画面,一个词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我们在读这些词的时候就要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来。

想不想试一试,好,一起来。

4、同学们读得真好,那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呢?你看到了谁呢?原来,这组词都是在写黄山松的。

5、下面啊,我们就把这些四字词语送进课文,选择你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6、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7、同学们,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

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那课文有没有将所有奇松一一介绍呢?8、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课文就是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来写的,这种写作手法叫作:选择典型。

(本文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特点是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汇,抓住这些四字词语是理解本文的一个抓手,诵读这组词语既为下面体会黄山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奠定了基础,又为学生明晰本文结构埋下了伏笔。

)三、赏姿态美,悟精神美1、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读这一段,找一找、品一品描写这三棵松树的语句。

想想在这三棵松树中,你对哪一棵又情有独钟呢?为什么?(学生静心与文本对话,找出自己情有独钟的松树,并将初步的感悟写在书旁。

)2、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一定的收获了。

下面就前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师走下讲台巡视,聆听并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

)3、相信组内的交流让你有了足够的信心,也让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来,说说看,你对哪一棵松树情有独钟?为什么?4、大堂交流。

师相机点评归纳:①出示描写三大名松姿态的语句:作者在写这三棵松树的时候都抓住了它们形态上的特点。

而且在表达手法上也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松树的形态,后半句都是作者的联想。

而且,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赋予了黄山松人的情态,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山松奇特的姿态。

(板书:姿态奇特)②当交流到迎客松时,老师应引导学生悟透“饱经风霜”一词。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迎客松经受的磨难吧!此时,你想说什么?老师想听听你心中的声音。

生交流自己的感悟,师相机点评并板书:生命力强你们的想法和作者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怪不得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迎客松。

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优美。

(引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吧。

你说,这样的松还能不称为是奇松吗?5、黄山奇松还有很多,下面你也来展开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描摹一下黄山奇松的奇特姿态吧!生练习。

出示:是啊,同学们真棒!你们的想象让黄山奇松更美、更奇了。

6、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一次感受一下三大名松奇特的姿态以及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吧。

7、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组词语,这组词语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出文章的结构。

而且中间的三组词就是写的迎客、陪客、送客这三大名松,请同学们抓住这几个关键词来背一背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语文生本课堂的一大特点便是用一个开放性的大话题来统领整篇课文的教学。

“你对哪一棵松树情有独钟呢?为什么?”这一问题既呼应了第一个板块的教学,即从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到对三大名松之一的情有独钟,层层推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到语言文字中去挖掘三大名松的姿态之美和精神之美。

此外,第二个板块中的一组词也在教学的最后得到了回应,这组词既明确了文章的结构,又提纲挈领地指明了背诵的思路。

)成长的足迹——三上《黄山奇松》有感开学不久,我就接到了去姜堰上交流课的任务。

经过了两个月暑假的闲散生活,一下子就被这一消息惊醒了神经。

于是我便开始着手备课。

首先是选定课文。

考虑再三,我选择了第五单元的一篇写景文——《黄山奇松》。

确定课文后,我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地读,试图找准文章的文眼、文脉等一些课文所寄予的以及需要给学生的语文的东西。

充分解读教材后,我的头脑中有了清晰的思路:黄山奇松奇在哪?紧扣这个大问题,便有了第一份预案的设计。

接着是一次次的试上。

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我没有退缩,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把课上好。

那段日子,常常因为想教案想得睡不着觉,我总希望能找到最贴近学生的交流点。

不断地思考,总会有灵感的闪现,预案在一次次的修改中,逐渐成熟起来。

后来,我以“情有独钟”一词贯穿整堂课。

用“那在这三棵松树中,你对哪一棵又情有独钟呢?为什么?”这样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去感悟黄山奇松姿态美和精神美。

去姜堰上课的前一天,教研员徐月老师来为我的这堂课作指导。

听完我的试上,徐老师和我一起探讨着课中的细节该怎么处理,课中出现的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虽然第二天就要去上课了,但我仍力求再一次完善我的教学预案,甚至为了一个小细节的处理,我和邓校长、管丽琴老师商讨到六点半才回家。

晚上躺在床上,我消化着这份凝聚着众多老师智慧的教学预案,心中有着些许紧张但同时也怀揣着对明天的一份期待。

9月30日,一个难忘的日子。

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的甜蜜。

充分的备课让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细节的推敲让我的课堂一气呵成。

我想:这便是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的成长的足迹。

一、激趣导入:1、你去过黄山吗?知道黄山有哪四绝?2、黄山在我过安徽省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四绝。

读了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中可能要写什么呢?二、观察图画。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象什么。

2、过渡。

课文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石头呢?读一读就知道了。

三、读文识字。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不会读的字可通过“桃子”、“树叶”上的拼音来解决。

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石,用横线画出来。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即:风景区尤其仙桃石石盘山峰胳膊巨石每当脖子著名形状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

注意“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6、巩固识字。

(1)、猜字谜: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学者头上带草帽(著)。

(2)、读新组的词语:山区其它仙人盘子巨人当然著作图形形态7、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3、比较字形。

区——巨,都是半包围结构。

笔顺分别为:区巨尤——其,都是独体字。

它——安,都有宝盖儿。

4、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5、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

转载请保留地址!文章标题:黄山奇石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原文地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今天我么来学习一篇优美的课文——《黄山奇松》(齐读课题)课文预习得怎样?聪明的人总在最短的时间内占有最多的知识,你们有信心吗?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听写词语:誉为、陡崖、玉屏楼、、屹立、卧、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便于纠正。

(2)出示词语,对照检查。

有错的同学想想错在哪里,再订正。

2、检查读书情况(1)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仔细听,给一句鼓励。

(2)出示课文中3句难读的句子,指导读通顺。

3、结合《评价手册》中预习导航习题,整体感知课文(1)引读第一段,带领学生入情入境。

“被誉为,以闻名于世,而人们对,更是。

山顶上,,处处都有。

(2)与第一自然段的开门见山相比,第二段真可谓是浓墨重彩,究竟重点介绍了什么呢?出示学生评价手册第三题,反馈学生出现的问题,集体读课文研讨。

二、沿学生疑路,品读课文1、课前有不少同学通过预习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来看看。

出示学生质疑:a、玉屏楼为何被称为“黄山绝胜处”?b、黄山奇松奇在哪里?c、为什么游人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d、黄山松中最有名的是什么松?e、人们为何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2、边读书,边思考,边品味。

(1)问题a:自读第2自然段的前两句话,你的慧眼定有发现。

(自读感悟)(2)问题b:既然到了玉屏楼,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三大名松奇在哪里?走近迎客松,奇在哪里?引导学生感受迎客松姿态优美。

结合搜集的资料、图片理解“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