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广东高考)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侵蚀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演变的理解能力。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岩石溶蚀与侵蚀等关键词。黄土高原为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明显不符合题干中岩石溶蚀与侵蚀,也更不可能是由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引起的;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作用不可能造成岩石溶蚀,所以排除A、B、D选项。

答案:C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2~3题。

2.松花江和长江中下游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

C.③D.④

3.下列地貌的形成属于⑥环节的是()

解析:第2题,松花江和长江所处地区不同,气候不同,水文特征也不同,属于气候因素对水文的影响,对应图中①。第3题,图中⑥环节表示河流水文对地貌的影响,与其相关的是C图中流水侵蚀所形成的沟谷。A图为新月型沙丘,是风力作用造成的,B图为冰川地貌,D为海浪侵蚀地貌。

答案:2.A 3.C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界中很多物种濒临灭绝,粮食短缺、生态恶化、

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接踵而至,直接危及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一系列话题,逐步深入人们的大脑,进入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4~5题。

4.物种灭绝、生态恶化等现象说明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理环境的()

A.净化功能B.生产功能

C.平衡功能D.循环功能

5.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除了人口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随之影响了地理环境的()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

C.净化功能D.循环功能

解析: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的过程。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答案:4.C 5.A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

7.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

C.稳定性D.脆弱性

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该湖泊的湖底沉积物越来越多,湖底逐渐抬高,最后导致湖泊的自然消亡。第7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6.D7.A

“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2010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据此回答8~9题。

8.“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

A.大气污染B.湿地丧失

C.特种灭绝D.全球变暖

9.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

A.影响生物多样性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

解析:“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太空挡走阳光、造云阻挡阳光、人工制造巨型“树木”用以过滤二氧化碳、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用以反射阳光,减弱太阳辐射强度。

答案:8.D9.B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中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环节是()

A.降水增加、地面蒸发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

B.地面蒸发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地面蒸发量增大、降水增加

D.降水增加、气温变幅变大、地面蒸发量增大

11.该示意图最有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

A.河谷农业B.坝子农业

C.绿洲农业D.立体农业

12.该示意图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第10题,土壤湿度增大会使地面蒸发量增大,而地面蒸发量增大,会使空气湿度增大;空气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加强,使空气中水汽增加,降水增加;土壤比热容增大,最高温度降低的结果是气温变幅减小。第11题,提取关键词“干旱”和“灌溉”即可判断最有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第12题,据题干可知,该农业系统中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0.B11.C12.B

二、综合题(40分)

13.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

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__;植被________。(12分)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4分)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6分)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第(2)题,植被破坏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少

(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

(3)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14.热点在线

材料1:2011年11月14日,记者从中科院寒旱所了解到,通过对我国的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较强。在第一类厄尔尼诺事件年,高温少雨,出山径流量偏少;在第二类厄尔尼诺事件年,该地区低温多雨,出山径流量较丰富。

材料2:厄尔尼诺指自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海温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