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土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影响分析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模式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模式东北黑土区是中国优质农田集中的地区之一,其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耕种方式的单一化和不合理化导致土地生态环境逐渐退化,耕地质量下降,农田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为了保护东北黑土区的土壤资源,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模式应运而生。
保护性耕作模式是一种以保护土壤为目标的耕作技术和管理措施的综合体,其核心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护土壤湿度。
在东北黑土区,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可以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首先,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轮作制度。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轮作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此外,通过选择适宜的作物组合,可以提高总产量和经济效益。
其次,保护性耕作模式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壤水分管理。
在东北黑土区,干旱问题并不普遍,但土壤湿度的合理管理对保持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对土壤进行水分保持、防渗漏和灌溉节水等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湿度,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保护性耕作模式注重减少机械作业对土壤的破坏。
在农业生产中,机械作业对土壤结构和有机质的破坏较大。
通过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减少机械作业的频次和深度,可以减少对土壤的伤害,保护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最后,保护性耕作模式还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管理能力提升。
农民应该了解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原则和操作技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耕作方式,实现高效的农业生产和资源保护。
总之,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通过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轮作制度,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土壤水分管理,减少机械作业对土壤的破坏,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管理能力提升,可以推动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广泛应用,实现东北黑土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黑土磷肥不同用量对无机磷形态及玉米苗期生物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黑土磷肥不同用量对无机磷形态及玉米苗期生物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磷肥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磷是植物所需元素之一,但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较低,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黑土是我国重要的耕地类型之一,黑土的磷素含量较高,但大部分都是与土壤微生物有关的有机磷,植物难以直接吸收利用,需要磷肥的施用。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黑土区的主要作物之一,对磷肥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黑土地区进行磷肥的研究,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将采用施用黑土磷肥的方式,研究黑土磷肥不同用量对无机磷形态及玉米苗期生物量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磷肥的施用量的设置、土壤中无机磷形态的测定、玉米苗期的生物量测定。
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黑土磷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中无机磷形态及玉米苗期生物量的影响规律,为黑土地区的磷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研究地点与样品采集研究地点为黑龙江省南岗区的黑土地,选取一块土地进行试验。
测定土壤中的无机磷含量和无机磷形态以及玉米苗期的生物量。
采集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
2.施肥方案将黑土磷肥按不同用量进行施肥,设立不同的处理组,如施用0、50、100、150、200kg/hm²等。
对照组不施加磷肥。
3.主要指标测定(1)土壤中无机磷含量的测定。
采用NaHCO3法测定土壤中的无机磷(Olsen-P)含量。
(2)土壤无机磷形态的测定。
采用酶解-分级分离法,测定土壤中的无机磷形态。
(3)玉米苗期生物量的测定。
测定玉米苗期时的株高、地径、叶面积等的生物量指标。
四、预期结果和结论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黑土磷肥对土壤中无机磷含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其促进作用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2.黑土磷肥的施用量对土壤中无机磷形态分布的影响较大,能够促进土壤中有机-磷向无机-磷的转化。
3.黑土磷肥的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苗期的生长发育,其中,磷肥的施用量越大,玉米苗期的生物量增加越多。
浅析东北黑土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浅析东北黑土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张宝库[摘要]东北黑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土壤资源.东北黑土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具有肥力高、结构良好、质地疏松、适宜农耕、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特点。
为加强黑土保护和治理,依据多年研究成果,着重阐明了黑土的现状、退化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耕层变薄、土壤养分库容偏低。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制定黑土资源保护中长期规划.建立黑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长效机制制定法律法规,启动国家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农业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设立黑土保护利用试验示范区,同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以东北为主体的黑土资源保护与战略发展。
[关键词]东北黑土;问题;保护措施1 东北黑土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1 种植结构单一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大豆重迎茬使根部病虫害严重。
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养分的单一消耗,导致根际环境恶化,有害微生物增加,加剧了重迎茬大豆的减产。
同时由于根的活力下降,土壤酶的变化,使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植株生理代谢失调,致使大豆生育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1.2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区由于季节性冻融作用和漫川漫岗的地形地貌特点,开垦后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典型黑土区地形多为地势平坦的波状平原和台地低丘区,坡度虽缓,但坡长较长,一般为500~2000 m。
由于该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加之集雨面积大,故径流集中,冲刷能力大,水蚀严重,春季土壤解冻时,表层土壤疏松,容易被积雪融化的融雪径流冲刷,促进侵蚀沟的蔓延与发展。
水蚀主要发生在坡状耕地上,占80%左右。
黑土由于质地松散,加之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每年4—5月正值黑土区干旱大风期再加之人类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剧了黑土区的水土流失。
1.3 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是我国农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开垦前,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达8%~10%;据测算、开垦20 a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下降l/3;开垦40 a的有机质下降1/2左右;开垦70~80 a的有机质下降2/3左右,下降趋势显著。
《东北黑土玉米季肥料氮的N2损失研究》范文
《东北黑土玉米季肥料氮的N2损失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东北黑土玉米季为背景,对肥料氮的N2损失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黑土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氮肥施用的实地考察、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探究了氮肥在土壤中的N2损失情况,以及其影响因素与减排潜力。
一、引言在农业领域,氮肥的合理施用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东北黑土区玉米种植过程中,肥料氮的损失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N2损失。
这种损失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东北黑土玉米季肥料氮的N2损失,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本研究选取东北黑土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具有独特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
(二)研究方法1. 实地考察:对研究区域的玉米种植过程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氮肥施用情况。
2. 样品采集: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采集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
3. 实验室分析: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定氮含量和其他相关指标。
4. 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氮肥的N2损失机制(一)N2损失的途径氮肥在土壤中的N2损失主要通过反硝化作用、挥发作用和淋溶作用等途径发生。
其中,反硝化作用是主要的N2损失途径。
(二)N2损失的影响因素影响氮肥N2损失的因素包括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氮肥种类与施用方式、作物类型与生长状况等。
四、东北黑土玉米季N2损失现状及分析(一)N2损失的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发现东北黑土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明显的N2损失。
其中,反硝化作用是导致N2损失的主要原因。
(二)N2损失的分析对不同时期、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发现N2损失量与氮肥施用量、土壤湿度、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N2损失尤为严重。
五、减排潜力与措施建议(一)减排潜力通过优化氮肥施用方式、改进土壤管理措施等手段,可以降低东北黑土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N2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Absr c : su y o o lf ri t n ie yed wih dfe e tfriia in s se r a re u n fu o. ta t A t d n s i e t iy a d maz il t i rn e t z t y tms wee c ri d o ti v l f l o l
作用。
关键 词 : 土壤 肥 力 ; 肥 制 度 ; 位 试 验 ; 米 ; 量 施 定 玉 产
中 图分 类 号 :136 S5 .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0— 0 1 2 1 ) 1 0 0 0 10 79 ( 00 0 — 28— 5
Efe t f Di e e tFe tlz r Tr a m e t n S i Fe tl y a a z e d f cs o f r n r i e e t n s o o l r i t nd M ie Yi l i i
Y N h osu , u —i g Q A ag L U C e . n A G Z a—h n WU J nqa , I N F n , O h nj n u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磷钾肥力的影响
后, 随着农 业生 产水平 的提 高 , 作物 高产新 品种 的出
现 , 磷化肥 用量 的增 加 以及 有机 肥 用量 和 秸秆 利 氮
用 的减少 , 极大 消耗了 土壤 中的钾素 , 从而导致 钾 素 缺 乏成为许 多作 物进一 步提高产量 的限制 因子【 1 。
本文 利用沈 阳生 态 站长 期定 位试 验 , 究 了不 研 同施 肥制 度对 土壤磷素 和钾素 的肥 力变化及对 作 物
站位 于沈 阳市 以南 3 m处 , 5k 为下辽 河平原 , 平均 年
温 度 7 ~ 8【,≥ l ℃ 活 动 积 温 为 3 30C 一 ℃ c 二 O 0o
作物产 量 的影 响等 一 直是 学 者研 究 的 中心【0j如 l ,
何提 高土壤磷 和钾 的有效性 也一直是许 多学者 研究
1 2 田 间 试 验 .
供试土壤 为潮棕 壤 ,90年试 验 开 始时 土壤 的 19
主要 农 化 性 状 为 : H 6 7 土 壤 有 机 质 含 量 2 . p ., 09
k , 氮 1 1 g k。试 验 设 l g全 .3 / g 2个处 理 , 中本 研 其 究 只涉及 8 处理 : 1 个 ( )不施 肥 ( K) ( )循 环 猪圈 C ;2
肥 ( , 施化肥 , M)不 每年 收获 产 品经 由喂饲一 堆腐 后
以猪 圈肥形式 返 回本 处理 ( 中 , 其 籽实 按 8 %计 , 0 大
豆秸秆 按 10k , 0 o计 玉米秸 秆按 5 %计 ) ( ) 肥 N 0 ;3 化 ( ) 氮肥用 量 10k/ m ( N , 5 gh 2 以尿素折 算 ) ( ) ;4 化肥 N +循环 猪 圈 肥 ( M) 氮 肥 用 量 同 ( ) 循 环 操 作 同 N , 3 , () ( )化 肥 N ( P , 肥 用 量 同 ( ) 磷 肥 用 量 2 ;5 P N )氮 3,
东北黑土地不同类型区主要特征及保护利用对策
东北黑土地不同类型区主要特征及保护利用对策1认知东北黑土地黑土地是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层的土壤,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
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四大片最适宜耕作的黑土带之一,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近1/4,输出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在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黑土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平原广阔,具有肥力高、结构良好、适宜农耕和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
然而,由于多年来对黑土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并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东北黑土地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主要存在黑土层变薄、障碍层次增厚、耕层变浅变硬、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或碱化、水肥气热不协调等问题,制约了粮食产能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东北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有效保护利用黑土地,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
东北黑土地幅员辽阔,北起大兴安岭,南至辽宁南部,西到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山地边缘,东达乌苏里江和图们江,行政区域涉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东四盟”,土地总面积124.86万 km2,其中耕地37.5万 km2。
东北黑土地区域内陆形地貌丰富,整体呈现三面环山、中间平地的大致轮廓,区域内山地、平原、丘陵和台地主要地貌类型的面积大致相当。
西部大兴安岭山脉与北部小兴安岭、东部长白山脉构成了典型的周边山地、中间平地的格局,形成类似“簸箕”状地貌;中部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与辽河平原共同构成了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是优质黑土地的集中分布区。
东北黑土地气候条件多样,在地域之间差异明显,从北到南分为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3个气候带,但以中温带为主,由东向西跨湿润、半湿润与半干旱3个区。
东北黑土地土壤资源丰富,在不同地域分布着黑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棕壤、草甸土及水稻土等土壤类型。
由于东北黑土地在地理分布、气候特征、土壤类型和资源禀赋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东北黑土地肥力水平、利用方式、存在问题和退化程度等方面表现不尽相同,如何针对东北黑土地不同地域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区,并研制符合不同区域特点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有助于破解制约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实现黑土地大范围、宽领域、深层次、多方位、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黑土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1、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变薄
防洪抗旱能力减弱
影响作物生长河流下游Fra bibliotek河道和水库淤积
黑
土 区
水力侵蚀
水
土
流
失 的
风力侵蚀
类
型
坡耕地 平川
水土流失
每年4一5月为黑土区 干旱大风期
播种期
由于地表裸露, 表面土层被不同程度的刮走
表层有机质消失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黑土区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 害。 具体表现: ①地力锐减,粮食减产 ②土壤结构恶化,粘粒含量增多,生产力降低 ③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旱、涝、风、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④沟壑侵蚀加剧,蚕食破坏耕地,降低土地利用率,增加耕作成本 ⑤土壤退化面积扩大,中低产田增多,耕地减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
加速了土壤矿化速率 黑土供给作物的 养分得不到补偿
严土 重壤 下肥 降力
使土壤养分平衡失调
3、黑土理化性状日趋恶化
主要表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腐殖质层厚度变薄。
4、黑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主要原因: ①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外延扩展、农村建设占用、开发区占用等非农业建 设占用耕地是耕地减少 ②弃荒和生态退耕 ③开垦历史悠久,可垦荒地已逐渐减少
如果不加以保护和治理的话,再过50年东北的黑土区将不复存在。
2、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质量退化
土
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养分的释放
壤
翻
加速土壤物质的矿化速度
耕
后
表土更为疏松,也加速了土壤的风蚀和水蚀
有
机
合 成 的 速 度
质 的 分 解 速 度
大
于
东北黑土的改良措施
东北黑土的改良措施
东北黑土是优良的自然资源,但历史的加载以及化肥的过量使用
导致了黑土土壤养分的流失,使土壤变质,减少了有机质含量。
因此,要改良东北黑土,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适当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土
壤的活力,增强耕种条件;
(2)适度使用化肥:选择性的施用氮磷钾肥,保证肥料的合理配比,控制化肥的过量使用;
(3)加强土作:及时进行松土、放粪、搓植、打桩等土作,增加
土壤中水、气交换能力,促进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4)恢复植被:植被能够帮助土壤保持均衡,提高经济作物对水、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5)采取入深灌浆等技术手段:增加土壤中总有机质含量,改良
土壤质量;
(6)秸秆覆盖:秸秆覆盖可以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减缓土壤养
分的流失,维持土壤特性的稳定性。
黑土保护调研情况汇报
黑土保护调研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黑土资源的保护工作备受关注。
为了解当前黑土保护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和数据收集,我们对黑土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一、黑土资源现状。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我国黑土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平原。
这些地区的黑土资源属于世界上少有的农业黑土,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黑土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的问题,黑土面积不断减少,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二、黑土保护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黑土保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方式单一,长期大规模的耕种和施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破坏,造成了黑土的退化。
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用地被转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黑土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再者,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黑土资源的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黑土保护的对策建议。
针对黑土保护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加强黑土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农民对黑土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推广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黑土资源的生态环境。
其次,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控制城市扩张速度,保护好黑土资源的基本农田,严格保护黑土资源。
再者,加大对黑土资源的保护投入,加强黑土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力度,推动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四、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黑土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黑土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黑土资源的保护力度,推动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粮食安全背景下黑土区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粮食安全背景下黑土区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23-02-06T08:09:17.40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9月18期作者:刘学伟1 张覃2[导读]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背景下,我国人口越来越多,生活条件也有了显著提升,因此对粮食需求量显著提升。
刘学伟1 张覃21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 1500002东北农业大学 150030摘要: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背景下,我国人口越来越多,生活条件也有了显著提升,因此对粮食需求量显著提升。
目前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大家的广泛重视,在此其中,耕地质量保护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
我国东北四区的黑土地被称之为“北大仓”,是我国粮仓与后厨之地,所以需要加强对黑土区质量保护的重视程度。
下面将从当前黑土区保护总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这一基础上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保证可以更好的提升黑土地的生产质量,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全面的保障。
关键词:粮食安全;黑土区保护;问题与对策;黑土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高,是世界上比较珍贵的土地资源,在我国范围内只有四片,其中一片位于我国东北平原中部,面积在一百零二万平方千米。
为了我国持续稳定的发展,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粮食保障,需要加强对黑土区保护的重视程度,进而实现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
因为人们长期对黑土地不合理的耕种与利用,所以导致黑土地的产量明显下降,需要不断去探索全新的对策,提升黑土地的质量,进而解决我国的粮食危机。
1.粮食安全背景下黑土区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1.1耕作者缺少保护意识为了能够提升黑土区生产质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耕重者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耕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净地保护意识。
然而目前负责我国黑土器耕作的人年龄都比较大,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直延续着自己传统的农耕思想,无法实现对一些先进保护与耕作技术的灵活运用,目光比较短浅,基本上都放在了当前收益上,忽视了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并且在实际耕作的过程中缺少对黑土地质量保护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限制更作者对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1】。
黑土物理特性变化及改善途径
黑土物理特性变化及改善途径张敏;韩晓增;陆欣春;陈旭;严君;邹文秀【期刊名称】《土壤与作物》【年(卷),期】2024(13)2【摘要】东北黑土区位于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因其高肥力和有机质含量而闻名。
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东北黑土地的开垦,养分的失调导致了黑土物理特性的变化和功能的退化,从而使得黑土肥力下降,威胁着该地区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黑土物理特性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黑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水稳性团聚体减少,田间持水量下降等。
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施肥制度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土壤物理特性,从而遏制土壤肥力的不断下降。
本文总结了自黑土开垦以来土壤容重、水稳性团聚体、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导水率的变化,分析了耕作和有机物料等对土壤物理特性的重要调节作用,讨论了不同保护途径如何通过改善土壤物理特性达到提升土壤肥力的目的,最后从制定合理的耕作体系和有机培肥机制,优化作物种植模式等展望了未来黑土重点研究的方向。
【总页数】8页(P173-180)【作者】张敏;韩晓增;陆欣春;陈旭;严君;邹文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5.27【相关文献】1.典型黑土水分物理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研究2.黄淮砂姜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改善途径——以宿州市为例3.生物炭对草甸黑土物理性质及雨后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4.增施有机肥改善黑土物理特性与促进玉米根系生长的效果5.松嫩平原北部未开垦黑土土壤物理性状垂直变化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析黑土地退化现状及保护措施
分析黑土地退化现状及保护措施摘要:黑土是特殊而又稀少的自然资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对我国东北黑土地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东北黑土区多年耕地保护和利用情况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东北黑土区已有的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东北黑土地;利用;保护;问题;对策摘要:东北是国家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
黑土是我国东北极为稀有的特殊天然资源,其养分含量高,土壤性质好,土壤容重高,适宜种植各种作物。
在经历长时间的种植之后,在东北地区,其黑土地已经发生严重的退化,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改善,已经成为目前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
一、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黑土”是指我国东北主要的黑土、黑灰土及其周围一系列的草甸土、暗棕壤等,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
黑吉两省在全国范围内占有将近80.00%的黑土区,其中辽宁省和呼伦贝尔盟分别有0.15%和20.55%的黑土区可耕地。
在我国,黑土区的人均可耕种土地面积约为国家的3倍。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土地最富饶的地区,常年保持着超过20%的粮食单产和60%的商品粮食作物。
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过度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破坏,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酸化、盐碱化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加剧。
研究表明,50多年来,我国东北黑土因长期受污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已降低至2%-3%,产量持续降低,而肥料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又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和板结。
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黑土地被列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黑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试验,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吉林省黑土地质量退化问题及原因(一)面积不断缩减然而,在吉林省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建设用地的急剧增加,以及大量的农商用地的非理性流转,使得吉林省的黑土地持续减少。
长期施氮对东北黑土微生物及主要氮循环菌群的影响共3篇
长期施氮对东北黑土微生物及主要氮循环菌群的影响共3篇长期施氮对东北黑土微生物及主要氮循环菌群的影响1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全球化的推进,氮循环系统的改变日益凸显。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但人们使用过量的氮肥导致农田内的氮素输入持续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经济问题。
因此,研究农田土壤内氮素循环和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实行资源可持续利用。
东北黑土地是我国肥沃的土地类型之一,长期以来受到氮素肥料的影响,导致土壤中氮素含量极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探究长期施氮对东北黑土微生物及主要氮循环菌群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东北黑土壤微生物和氮循环。
黑土质地厚重、肥力较强,微生物活动丰富,进而构成了复杂的氮循环系统。
氮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因素,在黑土中有大量的氮素库存和交换体系,微生物的活动和作用对土壤氮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长期施氮对东北黑土地微生物及主要氮循环菌群的影响,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分析不同年限的氮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和主要氮循环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探究土壤可恢复氮素含量,以及氮循环微生物对不同氮肥处理的反应。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长期施氮显著影响东北黑土壤中微生物和主要氮循环菌群的数量和多样性。
与不施氮的土壤相比,施氮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
同时,施用氮肥加重了壤土环境的碱化和盐化,导致一些单孔菌、放线菌和抗生素负荷累积。
此外,施氮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也产生了更多的硝态氮,从而导致硝化菌的数量大幅增加。
在硝化作用的过程中,氨氧化脱氢酶和一氧化氨氧化脱氢酶是两个关键的氮循环微生物。
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增加了这两种微生物的数量。
总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长期施氮显著影响东北黑土壤微生物和主要氮循环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施肥土壤的氮素再生能力下降,氮的输送和吸附作用受到一定的约束。
这种环境威胁了土壤的质量和健康,减少土壤的高效利用,限制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保持土壤生态平衡,减少农业污染,需改进施肥方式,以减小氮肥对土壤微生物和氮循环菌群的影响综上所述,长期施氮显著影响东北黑土壤微生物和主要氮循环菌群的数量和多样性。
浅谈黑土地退化现状与保护对策
冲刷程度较强ꎮ 据相关数据统计ꎬ 我国北方黑土地每
年的土 壤 流 失 强 度 超 过 10 9 tꎬ 其 中 水 土 流 失 约 占
21 8%ꎬ 其中 60%的黑土地受到不同程度的退化 [11] ꎮ
70% [13] ꎮ
然因素ꎮ 人类活动过 度 的 农 业 生 产、 过 度 的 排 水 排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ꎬ 土壤中的水分在冻结和解冻时会
会导致土壤酸化ꎬ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ꎬ 土壤微生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标准ꎬ 我国的黑土主要为
物数量减少等 [5-7] ꎮ 据报道ꎬ 我国南部黑土区的土壤
位于黑龙江省西南ꎬ 吉林省中段ꎬ 面积 9 4 × 10 km ꎬ
碍ꎬ 在酸性条件下ꎬ 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有效性
黑土、 黑灰土、 草地黑土 3 种类型ꎬ 黑土的主体区域
4 2 加强宣传ꎬ 提高保护意识
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ꎬ 可通过多媒体、
5 结语
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宣传黑土地现
黑土地退化问题是一项重大的生态问题ꎬ 由于过
状、 保护的意义和重 要 性ꎬ 结 合 黑 土 地 保 护 科 普 讲
度耕作、 草地过度放牧、 化肥农药过度使用、 气候变
※资源环境 农业与技术 2023ꎬ Voபைடு நூலகம் 43ꎬ No 16 10 9
浅谈黑土地退化现状与保护对策
关卫东 肖宇胜 韩燕东 霍刚
轮作制度、 加强科技创新等措施ꎬ 可以有效地防止黑
4 3 建立监测平台ꎬ 完善评价体系
土退化ꎬ 实现黑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ꎮ 未来ꎬ 为了
根据黑土地分布情况ꎬ 在适宜地区建立黑土地监
实现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ꎬ 应继续加大对其保护的投
黑土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下作物实际产能差异
耕作措施对碳排放的影响
传统耕作方式: 大量使用化肥 和农药,导致
碳排放增加
保护性耕作方 式:减少化肥 和农药的使用,
降低碳排放
轮作制度:通 过轮作,减少 化肥和农药的 使用,降低碳
排放
秸秆还田:将 秸秆还田,增 加土壤有机质,
降低碳排放
水土保持措施: 通过水土保持 措施,减少水 土流失,降低
碳排放
耕作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耕作措施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会影响土壤微生物、昆虫等生物多样性。
耕作措施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会影响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而影响植物 多样性。
耕作措施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会影响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而影响动物 多样性。
耕作措施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生物 多样性。
保护性耕作措施
免耕:减少土壤扰动,保持土 壤结构
秸秆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 提高土壤肥力
轮作:改善土壤养分平衡,减 少病虫害发生
间作套种:提高光能利用率, 增加作物产量
现代农业耕作措施
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 轮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节水灌溉: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 精准施肥: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施用肥料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技术,减少农药使用 智能农业: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掌握
监测评估:建 立黑土区坡耕 地耕作措施的 监测评估体系, 确保措施的有 效性和可持续
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护性耕作措施:抗灾能力较强, 能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影响
土壤改良措施:抗灾能力较强,能 有效减轻土壤退化影响
东北地区的黑土环境问题和措施
东北地区的黑土环境问题和措施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黑土是其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东北地区的黑土环境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土流失: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黑土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2. 土壤酸化: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酸化,影响作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3. 土壤污染: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
为了保护东北地区的黑土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推广保护性耕作:采用少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方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防止水土流失。
2. 合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肥的浪费和对土壤的污染。
3.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土壤污染。
4. 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采用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保护土壤环境。
不同草地管理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不同草地管理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草地管理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不同的草地管理模式对土壤肥力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将从草地管理的角度探讨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不同草地管理模式的分类草地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传统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模式两种类型。
传统管理模式多采用过度放牧和过度施肥等方法,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创新管理模式注重生态保护,采用科学施肥、轮牧和保护区域等措施,为土壤肥力的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不同草地管理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 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过度放牧和过度施肥是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这种管理模式使得草地植被丧失平衡,导致土壤的肥力逐渐下降。
(1)土壤侵蚀加剧: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土壤遭受暴露,容易被雨水冲刷,加速了土壤的侵蚀。
(2)养分流失:过度施肥使得土壤中的养分超出植物吸收的能力,养分随雨水流失,导致土壤肥力的衰退。
2. 创新管理模式的影响创新管理模式主要通过科学施肥、轮牧和保护区域等手段,对提高土壤肥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科学施肥:合理施肥能够满足植物的养分需求,并避免养分的过量浪费,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
(2)轮牧制度:科学合理地安排放牧的时间和强度,能够保持植被的平衡,避免过度地破坏草地植被,有利于土壤的保护和养分的循环利用。
(3)保护区域设置:合理设置休闲区和保护区,有利于恢复草地植被的生长状况,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三、解决方案为了有效改善传统管理模式对土壤肥力的不良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提倡创新管理模式:倡导并推广创新的草地管理模式,通过科学施肥、轮牧和设立保护区域等方法,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2.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大对草地管理模式的科学研究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并积极推广先进的管理技术,为草地保护和土壤肥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3. 完善政策措施:加强草地管理的立法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推动各方面积极参与草地管理,共同推动土壤肥力的提高。
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背景黑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农业区域所分布的土壤类型,其具有肥沃、保水、透气和保肥等优点,被誉为“天下第一土”。
但是,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过度施肥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黑土肥力已经逐渐下降。
因此,对于黑土肥力的保护和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保护措施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护黑土肥力的关键。
过量施肥会造成农田土壤的污染,而过少的施肥则会引起肥力下降,对于黑土来说更为严重。
在施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同时也需要注意肥料的施放量和时间。
轮作休耕制度轮作休耕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措施,通过将不同的作物轮换种植,可以减少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数量,防止土壤的退化。
而休耕则可以让土壤得到恢复,提高其营养水平,最终起到保护肥力的作用。
同时,轮作休耕制度还可以节约耕地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种植绿肥绿肥是指种植在田间或露天夏季耕田陇上的特定作物,如燕麦、豌豆、黄豆等。
这些作物能够吸收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同时,绿肥种植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减轻农业种植对环境的污染。
恢复措施避免过度耕种过度的耕种会破坏黑土的土壤结构,导致土壤紧缩和缺乏营养物质。
因此,在恢复黑土肥力的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耕种,减少翻耕作业的次数,尽量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透气性。
添加有机质在黑土中添加有机质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最终提高土壤肥力。
使用有机肥料和堆肥是添加有机质的常用手段。
梯级经营梯级经营是多层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也是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不同层次的农作物可以互相配合,形成“种上种、畜鱼旁、果林下”的模式。
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最终提高土壤肥力。
结论黑土作为我国北方主要的农业区域所分布的土壤类型,其的保护和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施肥、轮作休耕制度、种植绿肥、避免过度耕种、添加有机质和梯级经营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恢复黑土肥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表明 ,有机肥配施化肥可以全面提 高黑土区土壤肥力,其 中以有机肥+ 氮钾化肥效果最佳 ;速效磷受施肥制度影
响最大。有机肥+ 磷化肥提 高有机质含量效果 最佳 ;有机肥+ 氮化肥提 高碱解氮含量效果最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机肥+ 磷钾化肥提高
速 效磷含量效果最佳 ;有机肥+ 氮钾化肥提 高速效钾含量效果最佳。在有机/ + 1 氮磷钾化肥处理 下,有机质和碱 解氮 6 在 18 — 0 6年年 纪波动显著 ;磷钾化肥处理 下,速效磷 在 1 8~ 0 6年年纪变化显 著;在磷化肥 处理下 ,速效钾 90 20 9020 在 18 ~ 0 6年年纪变化显著。 9020 关键词 :长期定位 试验 ;施肥制度 ;土壤肥力 中图分类号:¥ 4 .;S 5 . 17 3 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号:10 — 3 9 2 1) 4 0 5 — 6 0 5 9 6 (0 0 0 — 0 3 0
10 8 , hn ) 06 C i 5 a
Abs r c : nle c so oleti o h a t lc ole inu d r ie e t e i ains se ta t If n e f ifrl i n r e s a ks irgo n e f rn rl t y tms u s iy n t t b d ft i o z
E e t o f r n er l a i n s s e n s i f r ly n lc o lo f c f die e t f t i t y t ms o o l e it i ba k s i f i z o ti
H in j n rvn euLg S N akn Z O ak ( Cl e f e ue ad el gi gPo i / n’ U n 1 H UBo 1 o g oRs r s n o a c i , Y u, u . l o c e
E vr n n a in e , r e s r u t r l ie st , r i 0 3 , ia 2 I s i t fS i n i me t l o Sce c s No t a t h Ag i l a v r i Ha b n 1 0 0 Ch n ; . n tu e o o l c u Un y 5 t
第 4 卷 第4 l 期
2 1 4月 0 0年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4 f) 3 5 14:5  ̄ 8
Ap . 0 0 r2 1
J un lo rh atAs iu tr iest o ra fNote s rc lua Unv ri l y
黑龙江省黑土 区不 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 力影响分析
o e ali r v h olfrit n ba k s i r go v r l mp o e t e s i e ly i lc ol e in,o ih or a i nu e an ti fwhc g nc ma r d N,K f ri erc mbn d e l o ie ti z ap l a in c n b s ly d t r d c e te e t h ie en e tia i y t pi t a e dipa e o p o u e b s f c ;t e df r tf riz t c o l on s sems if e c v i be n l n e a al l u a
w r o p rd b sd o h aa o n — r x ei n o eo gi g A a e y o gi lrl ee c m ae ae n te d t fl gt m e p r o e me t fH i nj n c d m fA ru ua l a ct
Scen e .Th rs t h we h t o g i a r a d h m ialf tl e o bn d ap l a i o l i cs e e ul s o d t a r anc m nue n c e c er i r c m ie pi t s iz c on c ud
F rle n n i me tl e o re ,H i n j n c d my o gi l rlS i c s abn e i ra d E v o na ti z r R s uc s eo gi g A a e fA r u ua c n e ,H ri l a ct e
李 玲 ,孙彦 坤 ,周 宝库
(.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哈尔滨 10 3 ;2 黑龙江 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哈尔滨 10 3 500 . 5 0 0)
摘
要 : 以 18 — 0 6年 黑龙 江 省农 科 院长期 定 位 试验 为 平 台 , 比较 了不 同施 肥制 度 对 黑土 区土壤 肥 力 的影 响 。 9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