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感染ppt课件

合集下载

立克次体属和巴尔通体属ppt课件

立克次体属和巴尔通体属ppt课件

排列: 散在于细胞浆中、核旁成堆
(斑点热立克次体在胞浆或核内)
培养: 专性细胞内(活细胞内)寄生
培养方法: 鸡胚卵黄囊内接种
组织细胞培养
动物接种
精选ppt
4
抵抗力:
热、消毒剂: 较弱(56℃,数分钟,0.5%石碳酸、
0.5%来苏,75%酒精中数分钟)
抗生素: 敏 感:氯霉素和四环素
不敏感:磺胺类
低温、干燥: 较强(-20℃或冷冻干燥半年以上)
抗原构造:
群特异性抗原,种特异性外膜抗原
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斑疹伤寒等立
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某些X菌株有共同的耐热多
糖类抗原。利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立克次
体抗原,进行定量非特异凝集反应(交叉凝集
反应),以检测人或动物血清中的相应抗体。
协助诊断斑疹伤寒,恙虫病,滴度超过1:160有
附近的淋巴结肿大,皮疹。治疗拖延
肺炎、脑炎、DIC。
精选ppt
10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血清学诊断
1.外斐反应 (非特异性)
诊断:立克次体和东方次体
效价在1:160以上,或病程中效价增长
2.补体结合(CF)反应 (特异性)
所用抗原:可溶性抗原(群特异抗原)
洗涤过的颗粒抗原(种特异抗原)
诊断:斑疹伤寒群、斑点热群、恙虫病、
15
2.细菌性血管瘤(bacillary angiomatosis)
病原体: 亨氏巴尔通体(B.henselae)
罗卡利马巴尔通体(B.rochalimaea)
易感人群: 免疫力低下(尤其AIDS)
病变组织学特征: 毛细血管增生等(血管瘤)
培养基: 巧克力色琼脂

恙虫病演示课件

恙虫病演示课件
挑战分析
恙虫病的传播途径多样,且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和动物宿主,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 难度。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恙虫病的流行范 围和强度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关注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对恙虫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恙 虫病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开展科普活动
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恙虫病的科普讲座、咨询等活动,向公众普及 恙虫病的相关知识。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恙虫病的研 究和防控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可有蛋白尿、管型尿、血尿 等。
外斐反应OXk阳性,滴度 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补体 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
验等也有助于诊断。
必要时可取发热期患者血液 0.5ml,接种小白鼠腹腔,小 白鼠于1~3周死亡,剖检取 腹膜或脾脏作印片或涂片, 用姬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
色镜检病原体。
03
治疗与预防策略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首选药物
辅助治疗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为恙 虫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辅助使用糖 皮质激素以减轻症状。
替代药物
在无法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情况下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可作 为替代治疗。
预防措施与建议
避免暴露
减少在草地、树林等恙螨栖息地 的暴露时间,穿长袖长裤,使用
淋巴结肿大
恙虫病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应注 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 症状。
风险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
01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恙虫病,且病情较重

立克次体病讲课PPT课件

立克次体病讲课PPT课件
实验室检查:立克次体病的实验室检查通常有特定的阳性结果,如白细胞 计数升高、血清学检查阳性等,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注意事项
重视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Part Four
立克次体病的治疗 与预防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及早发现和治疗立克次体病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疗。
国际合作与交 流:各国科学 家正在加强合 作与交流,共 同推进立克次 体病的研究进
展。
THANKS
汇报人:
病例教训:从病例中吸取 的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Part Six
立克次体病的最新 研究进展
研究动态
最新研究:立克次体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最新治疗:立克次体病治疗方法的创新与突破 最新发现:立克次体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 最新趋势:立克次体病防治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成果
发现新的立克次体病原体
开发出针对立克次体病的特效 药物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感染源,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Part Two
立克次体病的临床 表现
发热
立克次体病患 者常出现发热 症状,体温可 高达39℃以上。
发热持续时间 较长,可达数 周甚至数月之
久。
发热时伴有畏 寒、寒战、头 痛、肌肉酸痛
等症状。
发热可呈间歇 热或弛张热, 部分患者可出
现稽留热。
抗菌治疗: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立克次体病的关键,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和病 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支持治疗:对于严重病例,需要采取支持治疗措施,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输血等。
预防复发:在治愈后,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立克次体病的再次发生。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炎 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恙虫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PPT课件

恙虫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PPT课件

生化检查: 检查肝肾功 能、电解质
等指标
病原学检查: 检测恙虫病
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 了解病灶位 置、大小、
形态等
病情评估
体温:测量体温, 观察是否发热 1
皮肤:观察皮肤颜色、 温度和湿度,判断是 4
否出现皮疹或水肿
心率:测量心率, 2 观察是否过快或
过慢
呼吸:观察呼吸 3 频率和深度,判
断是否呼吸困难
恙虫病主要通过恙螨叮咬传播,预防措施包 括避免接触草丛、使用驱虫剂等
2
护理诊断
体格检查
01
生命体征: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等
02
皮肤检查:皮疹、红 肿、溃疡等
03
淋巴结检查:肿大、 压痛等
04
05
肝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了解白细胞、 红细胞、血 小板等指标
4
读性高的字体,避
免使用过于花哨的
字体
图片使用:使用高
5
质量的图片,增强
视觉效果,避免使
用模糊或无关的图

动画效果:适当使
6
用动画效果,增强
观众的兴趣,避免
使用过于花哨的动
画效果
内容呈现方式
使用图表、图片、动画等多媒 体元素,增强课件的视觉效果
采用逻辑清晰的结构,使内容 易于理解和记忆
适当使用互动环节,提高学员 的参与度和兴趣
使用驱虫剂: 使用驱虫剂, 避免被恙虫 叮咬。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身 体,发现异 常症状及时 就医。
01
02
03
04
4
课件制作技巧
PPT设计原则
简洁明了:避免使
1
用过多的文字和复
杂的图表,突出重

立克次体ppt医学课件

立克次体ppt医学课件
立克次体 Rickettsia
立克次体属 Rickettsia 柯克斯体属 Coxiella 东方体属 Orientia 巴通体属 Bartonella
埃立克体属 Ehrlichia
立克次体目
一类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严格细胞内寄生, 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等传染病的细菌
立克次体属 斑疹伤寒群 普氏立克次体 柯克斯体属 斑点热群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发热、头痛
(动物间) 心内膜炎
一定程度
无形体ANAPLASMA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 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 细胞内寄生 蜱传播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多形态,球杆状或杆状为主,
大小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0.3~0.6× 0.8~2.0)
染色:Gimenza
红色
结构
与革兰阴性菌非常相似 最外表:粘液层、微荚膜 细胞壁:肽聚糖、脂多糖、外膜
培养特性
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常用 细胞培养:鸡成纤维细胞、
L929细胞、 Vero细胞 鸡胚接种:卵黄囊 动物接种:豚鼠、小白鼠 生长缓慢9~12小时繁殖一代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37℃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病人的血液(初、急性期,用药前) 分离培养:接种鸡胚卵黄囊,动物接种等,
动物发病,涂片染色 血清学检查:源自斐反应定义:用变形杆菌抗原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 抗原测定病人血清中立克次体抗体的 非特异性凝集反应
应用: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1:160)
防治原则
预防
非特异性:灭四害,灭节肢动物(蚤、虱等)
细胞肿胀、组织坏死、血管病变
(临床表现出现)
高热、头痛、皮疹、血管炎、器官病变
Replication cycle of Rickettsia and Orientia

恙虫病 ppt课件

恙虫病 ppt课件
3.实验室诊断 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外斐试验)阳 性。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流行性感冒、伤寒、斑疹
伤寒、疟疾、钩端螺旋体病、急性淋巴结炎、登革热、 布鲁菌病等相鉴别。
【治疗】
与流行性斑疹伤寒基本相同。四环 素对本病有特效,疗程均为5-7日。 罗红霉素,成人每次0.3g,每日2次; 另外,环丙沙星治疗效果亦好。不宜 停药过早。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日,10-14一般日。
(一)发热及中毒症状 起病急,体温在1-2日 内升至39℃-40℃以上,常伴有畏寒、寒战、 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思睡、恶心、呕 吐、食欲不振。严重者有瞻妄、重听及神志 改变等。
(二)焦痂与溃疡 为本病特征之一。见于 65%-98%的病人。被受染恙螨幼虫叮咬处 的皮肤先出现红色丘疹,继成水泡后破裂, 中央坏死、出血,形成褐色或黑色焦痂,其 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MM-15MM, 边缘稍隆起,围有红晕。痂皮脱落后,形成 小溃疡。焦痂多见于腹股沟、肛周、会阴、 外生殖器、腋窝、腰带围束处,多数病人只 有一个,个别可有2-3个甚至10个以上。
(三)淋巴结肿大
(四)皮疹 一般于病程第5-6日出现,多系 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偶见出血疹,不痒, 常初见于躯干,向四肢发展,但面部很少, 手掌、足底无疹。
(五)肝脾大 均为轻度,质软。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季节,发病前2-3周有疫区野 外活动史。
2.临床表现 起病急,寒战、高热,特征性焦痂、溃 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大等。
【预防】
灭鼠,消灭传染源。目前仍无有效 疫苗,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 重组复合多价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均在 研制中。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立克次体病患者的护理课件

立克次体病患者的护理课件

病因和传播方 式
病因和传播方式
病因:由立克次体属细菌引起 传播方式:通过叮咬寄生蜱传 播
病因和传播方式
预防措施:避免进入草丛和灌 木丛,使用防蚊液和穿着长袖 衣裳来防止叮咬
症状和诊断
症状和诊断
症状:疲劳、发烧、头痛、关节疼 痛、肌肉疼痛、皮疹等 诊断:根据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 查来确定
护理措施
护理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检查症状,观察药物治 疗的效果 检查并处理药物副作用:如腹泻、 恶心等
护理注意事项
注意皮疹处理:避免使用过度 或不合适的药物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立克次体病患 者的护理课件
目录 介绍 病因和传播方式 症状和诊断 护理措施 预后和并发症 护理注意事项
介绍
介绍
立克次体病的介绍:立克次体病( Lyme Disease),又称莱姆病或蜱 传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螺旋体属细 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介绍
课件的目的:本课件旨在为护 理人员提供有关立克次体病患 者的护理知识,以帮助其更好 地管理这种疾病的病人。
护理措施
常规护理:卧床休息、保持充 足的水分摄入、控制疼痛、避 免长时间的站立或坐着
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是立克 次体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皮疹处理:局部用药或局部敷 药
Hale Waihona Puke 预后和并发症预后和并发症
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 要,大多数人能够完全康复
并发症:关节炎、心脏病、神 经系统疾病等
护理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诊断标准 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个月有否旅游史、是否有接触过生虱的人等。 临床表现:突然持续发热,伴剧烈头痛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体征: 80%以上的患者4~7日出现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2~5mm, 压之退 色,一周后变为暗红色或紫癜样皮损,压之不退色。
实验室检查:外斐氏反应≥1:160为现患诊断参考效价; 立克次体凝集反应≥ 1:8为阳性; ≥ 1:256为现患诊断;补 体结合试验≥ 1:8为阳性, ≥ 1:32为现患诊断; 间接免疫灾光试验IgM,IgG≥ 1:16为阳性,IgM≥ 1: 32,IgG≥ 1:256为现患诊断;
毒血症,血管渗透性改变,DIC,休克等
免疫性
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6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型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氏体引起, 经人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
病原学
普氏立克次氏体呈多形性球杆状,宽0.3~0.6微米,长 0.7~2.0微米。最长可达4.0微米 革兰氏染色阴性, Giemsa染色淡紫红色 常用的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 对消毒剂和抗生素敏感 与变形杆菌菌体O抗原有共同抗原成分,故可用外斐反应 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7
抗原结构
组特异性抗原 (细胞壁表层的脂多糖)
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如OX19、OX2、OXk等)的菌体 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外斐试验:用这类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 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 有无相应的抗体。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种特异性抗原(与外膜蛋白) :不耐热。
11
临床表现-复发型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后可获得较牢固的免疫力。 但部分患者因免疫因素或治疗不当,病原体可潜伏 体内,在第一次发病后数年或数十年后再发病。其 特点是: 病程短,约7--10日 发热不规则,病情轻
皮疹稀少或无皮疹
外斐氏试验常为阴性或低效价,但补体结合试验 阳性且效价很高
12
10
临床表现-轻型斑疹伤寒
少数散发的流行性斑疹伤寒多呈轻型。其特点为:
全身中毒症状轻,但全身酸痛,头痛仍较明显。 热程短,约持续7~14日,平均8~9日,体温一般 39℃左右,可呈驰张热。 皮疹少,胸腹部出现少量充血性皮疹。 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兴奋、烦燥、谵妄、听力减退 等均少见。 肝、脾肿大少见。


病原学诊断: 豚鼠接种及立克次体分离可确诊。
17
鉴别诊断 流行性斑疹伤寒


15
抗体检测-立克次体凝集反应
以普氏立克次体颗粒抗原与病人血清作 凝集反应,特异性强,阳性率高。效价 1 : 40 以上即为阳性 。病程第 5 病日阳性率达 85% ,第 16 ~ 20 病日可达 100% ;此方法虽 然与莫氏立克次体有一定交叉,但后者效价 较低,故仍可与莫氏立克次体相鉴别。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 : WBC正常,N常升高,ESO显著减 少或消失;PLT减少。尿蛋白常阳性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和蛋白稍增高 血清学检查:外斐试验 第1周阳性,第2-3周达高 峰,持续数周-3月。滴度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 立克次体凝集反应 滴度1:40即为阳性 病原体分离:雄性豚鼠腹腔内接种,7-10日豚鼠 发热,阴囊仅有轻度发红而无明显肿胀 核酸检测: DNA探针或PCR方法检测普氏立克 次体核酸特异性好、快速、敏感

主要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抗原交叉现象 变形杆菌菌株 立克次体 普氏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恙虫热立克次体 OX19 +++ +++ — OX2 + + — OXk — — +++
8
立克次体
变形杆菌
交叉反应抗体Biblioteka 外裴氏反应示意图9
抗体
临床表现-典型斑疹伤寒



潜伏期:5~23天,一般10~14天 发热:起病急,寒战、高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及 压痛,尤以腓肠肌明显,颜面潮红 、眼球结膜充血 精神神经症状:失眠、耳鸣、谵妄、狂躁,昏迷 心血管系统症状:脉搏增快或中毒性心肌炎 皮疹:多于病期第5天全身出现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 以后可变为出血性 ,并有肝脾肿大 并发症:中耳炎、腮腺炎、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并发 症,有的可出现阴囊、阴茎、阴唇肿胀和坏疽
4
致病性
• 感染途径:节肢动物叮咬 • 致病物质:
内毒素—— 致热原,损伤内皮细胞,致
微循环障碍,中毒性休克 磷脂酶A—— 溶解细胞膜,利于入侵
5
致病机制
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内皮——初次立克次体血症
立克次体随血流扩散
全身器官小血管内皮细胞——第二次立克次体血症
立克次体大量繁殖、随血流扩散、释放毒素
13
抗体检测
立克次体病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除外斐 反应、间接免疫荧光(IFA )试验、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ELISA)外,还有补体结合(CF)
试验、微量凝集(MA)试验、间接血凝(IHA)
试验、胶乳凝集(LA)试验等 。
14
抗体检测-外斐反应

除Q热、立克次体痘及罗沙利马体感染为阴性外,其 他为阳性。 患者OX凝集素上升较晚,在病程2周左右方出现阳性, 病程中双份血清试验,若效价有4倍增长方有诊断意义 有些病例在病程中效价不见上升,约15%的经疫苗接 种后感染斑疹伤寒的病例。有些轻症斑疹伤寒或某些 发病严重者,其他血清学试验阳性,但外斐反应可为 阴性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立克次体感染
概 述
• 斑疹伤寒时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 可达40~50%。可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 伤寒。 • 立克次氏体先后被立克次和普洛瓦泽克两人发现,但 他们都由于与斑疹伤寒病人的频繁接触而传染上该病, 先后去世。为了纪念他们在研究斑疹伤寒作出的贡献, 斑疹伤寒的病原体被命名为“立克次氏体”
3
概 述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立克次体的共同特点: 1、大多为人畜共患病原体; 2、寄生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使其既为储存 宿主,又为传播媒介; 3、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4、多形态性,主要为球杆状; 5、专性细胞内寄生。 我国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有:普氏立克次体、莫氏 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及Q热柯克斯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