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2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研究与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研究与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
新能源汽车,也称为环保车,是指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引入新能源的汽车,其骨架结构和传统汽车相似,但是其动力系统采用电力驱动而非内燃机。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研究与趋势分析进行探讨。
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历程较为复杂,其发展经历了从普及度低、技术不稳定的开始,到逐渐成熟的阶段,再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1. 发展初期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电动汽车。
当时,电池技术不发达,电力供应不稳定,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较短,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但是,这个时期的电动汽车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 逐渐成熟的阶段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逐渐成熟阶段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此时,电池技术得到了较大的突破,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提升。
然而,这个时期的电动汽车的高成本和低行驶里程限制了其的普及率。
同时,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也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3. 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大约是从2000年以后。
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成熟以及政策的支持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有利因素。
特别是在2013年,我国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规模达到产值1万亿元人民币”的发展目标,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也将空前增长。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1. 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纯电动汽车是指以电动机和电池组所组成的动力系统为能源,不使用内燃机的汽车。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行驶里程不断提高,电动汽车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未来交通的主流。
2. 氢燃料电池车的潜力氢燃料电池车是指通过在氢气与氧气的化学反应中产生电能,从而实现汽车行驶的车辆。
与纯电动车相比,氢燃料电池车具有充电时间短、行驶里程长、零排放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
2012年第5期山东社会科学No.5总第201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1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曹钦陈通(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摘要]我国把新能源产业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但是,实践中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制约瓶颈。
在产业发展环境上,相关政策及激励措施力度不够;市场保障机制不完善;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和产业体系不健全。
在重点技术领域上,多项技术障碍有待突破。
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完善新能源政策和创新体系;开拓新能源市场和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新能源人才和载体建设等。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发展;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5-0122-03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力度,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我国把新能源产业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积累了相关的产业发展经验。
但是,实践中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制约瓶颈,如何消除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制约与障碍因素,从而提高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宏观调控和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新能源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萌动,2008年后进入规模化发展,目前在新能源产业部分细分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2007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包括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法律地位和发展目标。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详细阐述了以新能源产业为首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蓝图。
正在制订中的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把新能源发展摆在了国家战略的地位。
“两型”社会建设和节能减排行动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进程。
新能源行业研究
1.新能源行业的 定义与分类
新能源行业的定义与分类
新能源行业主要指利用新技术开发的可再生能 源和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 物质能、地热能等
新能源行业主要指利用新技术开发的可再生能 源和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 物质能、地热能等
5
2.新能源行业的用
新能源行业需要大量的 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 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运 营。目前,这类人才相 对短缺,成为制约新能 源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技术人才 短缺
6.新能源行业的 未来发展方向
新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
1
未来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将继续依赖技术创新。例如,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电动汽车的续航里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设备的制造 成本逐渐降低,效率不断提高,成本回收 周期缩短,为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 可能
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新能源政策,如补贴、 税收优惠等,以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新能源产 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同时,工业、农业、 交通等领域的能源结构转型也为新能源提 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XX
新能源行业研究
XXXX
目录
CONTENTS
-
1
新能源行业的定义与分类
2
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
3
新能源行业的市场现状
4
新能源行业的竞争格局
5
新能源行业的主要问题
新能源行业研究
01.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新能源行业在全球范 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02.
本报告旨在探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主 要问题,并分析未来新能源行业的可能发展方向
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三) 国际重要行业信息
自燃调查结束 沃蓝达电动车逃过一劫
1月27日,曾面临电动汽车业最大危机的通用汽车终于“逃过一劫”,奥巴马政府停止对通用公司雪佛兰沃蓝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安全事故调查,称政府对通用公司提出的安全修复方案很满意,不对该车进行召回。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也NHTSA发布了新的临时安全规则,处理电动车安全事故。
4分钟搞定 国内最大电动车充换电站落成
北京市电力部门相关负责人29日表示,国内规模最大的北京高安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已通过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联席会专家组的验收,春节后正式投入运营。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重点建设电动公交车、环卫车、乘用车等各种电动车辆充换电站,形成站点多、覆盖面广、区域联系紧密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体系。预计到2015年底,建成由6座大型集中充电站、250座充换电站、210座小型配送站组成的电动汽车充换电三级服务网络。目前北京地区已建设完成航天桥、延庆、熊猫环岛等12座充换电站,充电桩274个,能够满足1140辆电动公交车、乘用车和环卫车的充换电需求。
二、新能源汽车路线分析
201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车型
纯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车
总量(/辆)
产量
5655
2713
8368
销量
5579
2580
8159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和化石燃料的供应日益紧张,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汽车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世界上各国政府和汽车制造商的共同目标。
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的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策引导和支持政策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全球各国政府对于环保和能源危机的认识逐渐深入,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也逐渐增多。
例如,中国政府在2012年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以上的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
包括免征、减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专用道路等等。
这些政策支持措施,既能够刺激市场需求,也能够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创新和进步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动力。
具体来说,技术进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电池技术的进步。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是电池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电池寿命不断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特斯拉 Model S 的电池续航里程已经超过了400英里,这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了。
二是电动汽车的智能化。
智能电动汽车的出现,让人们的汽车生活更加便捷。
例如,蔚来汽车的EC6车型配备了数字车钥匙、云端智能音响、智能问答机器人和数字动态仪表盘,从而满足了消费者对智能化汽车的需求。
三、市场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过去,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政府和公共领域,但由于政策激励和技术进步,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了普通消费者家庭。
未来的市场环境也将更加多元化。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达到全球汽车市场的25%以上。
江淮、吉利等多家汽车企业也正在开发更具亲民的产品,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覆盖面。
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2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2.1国外新能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新能源产业关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如何立足长远,谋划确保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考虑的战略问题。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减速及短期能源过剩的局面,为产业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适时推行的一系列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标志着新能源产业化步伐将进一步加速,新能源产业将引来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两个领域:一是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主要是指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主要包括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车用的新型燃料以及智能电网等。
风力发电增长迅速,装机容量不断提高。
全球风能蕴量巨大,约为972.74×10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大10倍。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近年来风力发电增长迅速。
单机容量不断扩大,目前2.0~3.0兆瓦的风机成为欧美发达国家主流机型,国外有实力的企业正在开发3~5兆瓦机组。
自2004年以来,全球风力发电能力翻了一番,2006年至2007年间,全球风能发电装机容量扩大27%。
2007年已有9万兆瓦,这一数字到2010年将是16万兆瓦。
预计未来20~25年内,世界风能市场每年将递增25%。
太阳能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
近几年国际上光伏发电快速发展,世界上已建成了10多座兆瓦级光伏发电系统,6个兆瓦级的联网光伏电站。
世界光伏组件在过去15年平均增长率约15%。
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更加迅速,1999年光伏组件生产达到200兆瓦。
商品化电池效率从10~13提高到13~15,生产规模从1~5兆瓦/年发展到5~25兆瓦/年,并正在向50兆瓦甚至100兆瓦扩大。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2003年-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9.5%;其中传统能源增长9.2%;新能源增长14.5%;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改变..然而;其改变的进程相对缓慢;中国的能源危机还是愈发的走向了边缘..从下面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能源占主导地位的一次能源消费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新能源的广泛利用才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出口..众所周知;中国是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然而从2009年起我国从煤炭出口大国变为了净进口国;到2012年煤炭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14%..原油对外依存度更是节节攀升;从2003年的36%到达2012年的56.4%;从2006年开始我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且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2008-2012年净进口量年均复合增速为129.28%;2012年达到378.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高达2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必须改变过于依赖石油和煤炭的现状;加大对天然气、核电和其他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力度;这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新能源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几种发展形势;1.洁净煤技术由于我国煤炭在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煤炭的清洁燃烧..目前比较成熟的的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型煤、洗选煤、动力配煤、水煤浆、煤炭气化、煤炭液化、洁净燃烧和发电技术等..2.核电核能是清洁的能源..核电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来源之一;地位仅次于煤炭和水电..目前中国核电在建规模居全球第一:在建核电机组30台;总装机容量3281万千瓦;占全球的45.7;2020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居全球第三;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和法国..我国政府规划是到2020年;每年核发电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意味着2006~2020年的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3.太阳能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主要体现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用..在山东等地;太阳能产业正得到快速发展;许多技术如太阳能电池等也日臻成熟..4.生物质能是指由生命物质排泄和代谢出的有机物质所蕴含的能量;我国生物质能储量丰富;70的储量在广大的农村;应用也是主要在农村地区..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地区正在推广和示范农村沼气技术;技术简单成熟;正在逐步得到推广..我国在生物柴油研究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在福建、四川等地已经建有小规模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2009年12月和2010年3月;中海油先后建成年产6万吨和27万吨的生物柴油装置;生产的生物柴油可以按照5%的比例勾兑进石油柴油中;这是我国首个加入到石油柴油中的生物柴油项目..5.水能水能在我国早已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主要用途是发电..较早期的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水电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6.风能我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在我国的利用也较为成熟..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指出;如果充分开发;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在我国甘肃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有较大规模的应用..7.地热能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温泉有3000多处..地热应用前景广阔;主要指的是有效利用地下蒸汽和地热水;用途可以发电、供暖等..受资源所限;地热发电站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在其他地区;地热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山东省商河县已经建成的温泉别墅就是利用地热供暖;效果良好..8.潮汐能潮汐能是一种海洋能;由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以及地球的自转导致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我国海岸线绵长;潮汐能丰富;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广东和辽宁等省..我国潮汐能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建成并长期运行的潮汐电站八座;最大的是温岭市江厦潮汐试验电站..9.氢能氢能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很热的研究高潮..我国十分重视氢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提出要重点发展氢能的制造、运输、储存等技术..我国在氢能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很多重要成果;燃料电池;燃料汽车技术都已成熟三、新能源并网发电中所遇到的问题1. 由于受天气、环境温度、光伏板安装位置等因素影响;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会有所变化;最大变化率甚至超过额定量的10%;因此产生了发电量的不稳定问题;会对馈入电网的谐波产生影响..2. 光伏电站的并网需要应用到逆变器;这一产品的控制技术与光伏发电馈入电网的品质也密切相关..目前;为最大利用逆变器容量和最大发电量;厂家会将并网逆变器的功率因数设定在0.99..但随着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的增加;由于光伏发电的功率波动性;逆变器的高功率因数运行对电网的稳定性造成威胁;有功不变时;无功几乎不能调节;需要额外的无功来维持电压..另外;逆变器输出轻载时;谐波会明显变大;在10%额定出力以下时;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甚至会达到20%以上..3. 光伏发电功率随日照强度变化对电网负荷特性产生影响;它的接入改变了电网潮流方向;将对现有电网的规划、调度运行方式产生影响..而且光伏发电单位不具有调度自动化功能;加大了电网控制与调度运行的难度..若大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终端;将加剧电压波动;可能引起电压/无功调节装置的频繁动作;而若高比例光伏发电系统引入;将使得配电网从传统的单电源辐射状网络变成双端甚至多端网络;从而改变故障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等;影响到系统的保护..四.新能源发电的概念;及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的预计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常规能源是目前各国电力工业广泛使用的矿物燃料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目前已经开始使用或正在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有:海洋能发电、地热发电、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和其他能源发电..其实;这一类所谓新能源在人类古老的时代早已被利用;现在只不过是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属于可再生能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能源密度低、蕴藏的分散性、间隙性、随机性..因此它们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新能源又是属于清洁能源;它们的开发利用不会污染环境..而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正在改变着全球的气候;环境问题将对能源的供应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是各国未来能源政策的重大选择..我国新能源发电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已逐步接近国际水平..虽然近期我国还应坚持以火力发电为主、以新能源发电为辅的政策;但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发电一定会在我国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据一席之地..五、结束语在当今社会;没有哪一种科学技术或解决方案;能够独立的解决全球碳排放问题;而是必须与运输业、制造业、能源行业、农林业、房地产、金融业等相互结合技术;才能使之可行..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因此积极开拓、发展并加速新能源技术应用成为必然选择..。
新能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摘要: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空洞,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水污染……人来在生产生活中获取消耗能源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的行为和方式;同时,随着人类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能源的需要求将会继续增加:在过去15年时间里,人类对能源的消费需求每年都在以1.5%的速度递增。
在今后的20年时间里,这种能源需求每年会以2%的速度递增,在31年后其能源消耗量将会增加一倍。
尽管石油以及煤炭等化石能源在21世纪仍然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但这些能源最终将会在某一天消耗殆尽,人类将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洁净能源的开发应用,减少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引言:电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但同时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电量需求人必须不断的建发电厂;发明各种交通工具解决了人移动自己位置的方便,但是同时又产生汽车的污气排放问题……种种问题,太老套了。
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加,环境破坏加重,使得大力发展无污染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成为当务之急。
关于主要能源的问题,我认为当代,人们还是会以天然气、石油、煤炭为主要能源,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将会得到很大发展并且做为辅助能源。
为什么把天然气放在第一位,且天然气、石油和煤炭仍然会作为主要能源的原因在下面会做详细分析。
而关于人类如何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探讨,我认为,人类最终的能源来源很难判定,因为“技术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未来的科技发展到何种地步产生出何种新能源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可以断定,在不久的将来,各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将会作为人类的主要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和氢能。
技术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而不是资源本身。
这是我在学习了“材料与社会生活”之后,有了新的认识所形成并且坚持的观点。
本文从三个方面,中国新能源发展历史、存在问题和未来趋势三个方向进行描叙。
正文:一、中国能源现状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环境与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环境与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政策环境1.国内政策随着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方向。
2012年,中国政府首次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表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要达到500万辆以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减免购置税、免收车辆购置税、补贴新能源汽车购车款等。
此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布局等方面也进行了大力支持。
2.国际政策不仅在中国,其他国家也纷纷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
以欧洲为例,欧洲委员会提出了“欧洲绿色交通规划”,旨在到2050年实现欧洲交通零排放。
各个欧洲国家也积极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政策,比如减免购置税、免费停车、充电桩建设等。
此外,德国、法国等国家还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新能源汽车车辆销量占比的大幅增长。
二、发展趋势1.电动汽车成为主流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降低,电动汽车将逐渐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主流。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全球汽车销售量的50%以上。
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受到政策的推动,还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延长,充电时间不断缩短,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2.智能化和互联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将越来越智能化,实现与人工智能、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智能驾驶、语音控制、自动充电等功能将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
此外,新能源汽车还将进一步与智能家居、共享出行等领域进行融合,形成更加全方位的出行生态环境。
3.多元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国发[2012]22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
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2—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
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财税政策等措施,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整车优化设计以及混合动力等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推广,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明显降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
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2—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
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财税政策等措施,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整车优化设计以及混合动力等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推广,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明显降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绿色环保的新能源的发展是人类作为世界上促进人类生存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世界上人类对绿色环保的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地扩大和增加,地球上的各种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快要完全枯竭,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和提高能源使用的质量和效率的绿色环保新能源。
目前,新型绿色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其生产规模和利用的问题已经进一步的得到了来自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和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采取了积极的鼓励和实施支持新能源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绿色环保的政策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规模和生产使用的覆盖范围都正在进一步的增加和扩大。
标签:新能源;发展前景;趋势1 能源结构与现状我国的能源结构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以下主要的特征:(1)我国的天然气和利用石油以及电力水电等清洁再开发利用再生能源所消费占的国民消费总值比重由1990年的19%、2%和4.8%分别迅速增长上升为2000年的20.94%、3.3%和9.64%。
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当前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其他能源可持续消费资源生产中的石油开采量所占比例长期都保持占百分之70以上。
据当前的有关机构以及国家和能源部门的统计数据預测,到2005年,全国的石油和一次能源生产量大约为12.3亿吨的石油和二次标准煤,其中煤炭大约生产量为7.8亿吨的石油和二次标准煤(大约等于折合11亿吨的石油原煤),仍大约等于占63.8%。
在21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当前的我国石油和一次能源的生产量结构中仍将可以继续地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
(2)以天然煤炭和水资源利用为主的新型替代能源结构,从其总量和资源分布情况看,我国的天然水能资源、煤炭资源、天然气和水资源分别为世界第2位、第12位和第24位。
目前我国的天然煤炭资源中所蕴藏的天然气总量大约为5.6万亿吨,其中已公开的天然气储量大约为1万亿吨,占当前已公开和世界总自然资源可采储量的11%(其中已公开的石油和天气资源可采储量占2.4%,天然气和水资源可采储量占1.2%)。
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传统的一次能源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但是这些化石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会给人类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类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日益增强。
为了满足社会的能源需求,也为了减少传统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各种新型绿色能源开始产生和发展,尤其是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地热发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和信息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全球能源资源使用率也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更加严峻,这不仅对开发能源方面造成影响,同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将能源短缺问题及时的解决,将其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相关人员更加重视对再生和清洁等新能源[1]。
在发电过程中应用新能源,主要是将其转化为电能,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一、新能源发电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能源也叫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环保、可再生的能源,是缓解能源压力,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从新能源发电方面来看,新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对其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也应遵循以下的几点基本原则。
一是,安全性原则。
新能源发电装机要满足多种情况的用电,既要满足用电负荷,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储备,在新能源发电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追踪,以保障用电系统的安全和居民用电质量。
二是,协调性原则。
1.新能源与常规能源之间相互协调,以满足用电需求量和提升整体的用电质量。
2.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与电网建设向匹配,加强智能化电网的建设,为新能源提供发电基础,保障发电的效率。
三是,经济性原则。
新能源发电旨在缓解常规能源发电压力,坚持经济性原则是在保障其发电总量的同时,深入的研究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新能源利用的全面提高。
二、新能源发电技术现状和应用趋势2.1 太阳能发电新能源发电中最理想的能源就是太阳能,污染较低、容易获取等是太阳能发电的主要特点,我国政府对太阳能发电也大力的支持和鼓励。
2009-2012年中国纯电动汽车研究与前景预测分析
2009-2012年中国纯电动汽车研究与前景预测分析《2009-2012年中国纯电动汽车研究与前景预测分析》随着我国纯电动汽车研发力度的加大,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等技术难关被一一攻克。
纯电动汽车不仅在北京、天津等国内城市试点运营,而且走出国门。
国内企业从事纯电动汽车研发、少量产业化生产与试运营的有东风、天津清源、北京理工科凌、比亚迪、万向等企业。
2006年,我国第一批纯电动轿车取得了产品准入公告,吸引更多企业加入蓄电池或纯动力汽车的研发或试运营,如咸阳威力克能源有限公司、博信电池(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瑞华集团、深圳雷天绿色电动源有限公司、中信国安黄金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等。
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2008年8月在开发区西区建成并正式投产。
同时,首批456辆纯电动卡车出口美国,已在美国宇航局、加州理工大学等地应用。
“电动汽车开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由天津清源电动汽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
该公司承担着多项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课题,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106辆以一汽“幸福使者”为原型的“Happy Messenger”电动轿车出口美国。
同年底,在开发区西区投资1.65亿元,建设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这个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产业化基地,包括了总装车间、动力总成车间、开发中心和试验车间四部分,已具备了年产2万辆纯电动轿车以及1000辆混合动力客车的能力,成为了全球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巨无霸”。
目前,纯电动轿车、微型面包车、卡车等6个种类的电动汽车产品已在该基地研发完成。
其中,以“哈飞赛豹”为原型的高速纯电动轿车,采用锂电池供电,最高时速125公里,续航里程250公里,基本性能已接近汽油车。
然而,它每100公里耗电15度,使用费用仅相当于同类型汽油车的1/6,而且零排放、无任何尾气污染。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看,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都很好。
很多国家的政府在力推电动汽车,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业发展战略。
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在能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必须转变原有能源消费结构,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减少甚至完全不用石油,而且能够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尾气排放。
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中国能源与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是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
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
2009年2月17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这是我国第一次直接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2010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科研力度,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明确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作为主攻方向,以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作为突破口,发展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11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以家庭用车和出租车为重点开发小型新能源汽车,时风电动轿车被列为省政府重点扶植对象;《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指出,在3 年内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重要零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产品应用多样化,将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首选方向,加快开发新能源客车等。
二、发展前景展望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年发布)
【法规标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年发布)【发布部门】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字号】国发〔2012〕22号【适用区域】全国适用【发布时间】2012-06-28【生效时间】2012-06-28【关键词】交通运输节能,新能源【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
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2—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
国务院印发《2012-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印发《2012-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2年第8期
2012 年6 月28 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2012—2020 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是: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主要目标是: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到2015 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 万辆;到2020 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 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 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表时间:2012-02-10 来源:国家能源局字体: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研究单位:国电能源研究院本报告重点针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分布式能源发电和清洁煤发电等领域,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对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给出政策建议;一、风电发展趋势一国家鼓励政策将长期存在我国已经制定了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以及单位GDP排放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只有加速能源结构调整才能实现该目标,这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未来政策扶持力度可能还会有所提高;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支持风电发展的政策体系;今后,随着风电并网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标准、体系的完善,风电产业发展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清洁能源机制CDM项目迅速开发,目前获得CDM的项目将多获得政策补助5-8分/千瓦时,这有效地提高了风电投资者的盈利空间和积极性,到2012年,如果CDM机制仍能延续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我国风电投资的经济性,将对风电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二风电规模化发展成为方向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并且分布集中,根据国家能源局制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草案,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达到亿千瓦,并初步规划了在甘肃、新疆、蒙东、蒙西、吉林、河北和江苏沿海建设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根据国网风电消纳能力研究方案,甘肃风电、新疆风电除了在西北主网内消纳外,还需要与火电“打捆”后送到“三华”电网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内蒙古风电除了在当地消纳一部分外,还须送到东北电网和“三华”电网消纳;吉林风电主要在东北电网消纳;河北电网主要在华北电网消纳;江苏沿海风电主要在华东电网内消纳;到2020年,在配套电网建成的条件下,七大基地可具备总装机容量亿千瓦的潜力;由上可见,开发大风电,融入大电网,实现风电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和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将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三海上风电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从我国风电规划可以看到,未来陆上风电将成为我国风电发展的绝对主体,但从风能资源禀赋来看,我国海上风能资源同样丰富,年利用小时更高,且基本不存在占地问题;由于海上风电风速较陆上风电更高,风切变更小,有稳定的主导方向,机组运行会更稳定,机组寿命更长;是我国沿海省份工业发达,电能总消耗量大,我国陆上风能资源主要在西部地区,远离负荷中心,长距离输电受到电网输送能力与建设进度的制约;虽然海上风电总的综合投资比内陆风电的造价要高得多,但由于海上风电靠近负荷中心,而且是清洁绿色能源,因此,开发海上风电仍将是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了加快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国家能源局统一组织开展了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前期工作,许多沿海省市已经着手制定海上风电规划;表10为截至到2010年8月,已经公布的部分沿海省市海上风电规划数据;表1 部分沿海省份公布海上风电规划数据万千瓦我国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建成了中海油绥中36-1风电场和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其中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共有34台单机容量3MW的海上风电机,总装机容量达102MW;按照设计要求,年上网电量接近亿千瓦时;2010年2月,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海上风电建设;2010年5月,国家能源局启动总计100万千瓦的首轮海上风电招标工作;与此同时,我国还计划在完成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试点的基础上,编制国家海上风电发展计划,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可以预期,随着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的逐步攻克,随着风电机组建设和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随着随着电网输送能力与调节能力的不断提高,沿海大型风电基地的建设将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四风电机组造价成本将持续下降目前来看,我国风电投资的资金回报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风电电价相对较低,而风电设备及基本建设的综合成本相对较高;目前从成本构成来看,风机成本可以占到风电项目总成本的56%;因此,降低风电设备价格是提高风电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2008年初,风电机组的造价成本为每千瓦6200元;进入2009年,风电机组的市场售价迅速走低,2009年底国产风电机组市场价格已下降到每千瓦5000元以下;到了2010年3月,造价成本已经降到了4750元/千瓦;根据最新市场数据,目前整机最低报价已接近4500元/千瓦,造价成本下降非常之快;风电整机价格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国产化比例的提高和规模化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则来自于风电风机制造行业的竞争;按照新技术扩散的一般规律,风电规模扩张带来的规模经济性和技术扩散效应的综合作用,风电机组造价成本预计仍将持续下降;五风电上网电价将趋于稳定从2003年开始到2008年,我国共进行了5次风电特许权招标,但特许权招标价格偏低,价格不稳定,不能为市场提供清晰的价格信号;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按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将全国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相应制定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此次标杆电价的确立,激励风电企业不断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有利于我国风电行业长期发展;固定区域标杆价消除了招标定价的非理性波动,此项政策的出台也被理解为我国风电行业将进入成熟稳定发展的新阶段,陆上风电上网电价从此将趋于稳定;对于海上风电,目前四个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较低, 和陆上最高风电标杆电价元相近滨海、射阳、东台、大丰四个项目的中标电价分别为元/千瓦时、元/千瓦时、元/千瓦时、元/千瓦时,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成本, 海上风电建设与维护成本高,导致风电场运营企业项目盈利能力弱,预计后续将通过更多的特许权项目询价,最终会确定出一个理性的海上风电标杆电价;六风机制造产业集聚度将进一步提高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取消风电工程项目采购设备国产率要求的通知,文件取消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的规定;这一规定将使国内风机整机生产厂与国际先进技术厂家展开公平竞争,国内风机制造企业必须要进行行业整合,淘汰部分低端产能,然后与国外大型企业进行竞争,最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2010年3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三部委公布了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整机制造厂,这将进一步加速风电整机制造行业的竞争和整合;可以判断,在政策鼓励下,风电设备制造的优势企业将以市场为基础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抑制低端产能过剩,进一步做大做强;随着风电制造技术的日趋成熟和风电整机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整机制造业对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加强整机和零部件企业深度协作有助于快速建立完备的产业链供应体系;因而,对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链进行纵向整合,不断提升风电产业集聚度,将成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和稳定零部件供应的有效途径;二、太阳能发展趋势展望一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应用即将启动我国已经在国际上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太阳能发电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根据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草案,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将达到2000万千瓦,利用方式将以开阔地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和城市建筑并网光伏系统为主;西北等地将成为太阳能发电的重点区域;根据规划,我国将在西部沙漠、戈壁及无耕种价值的空闲土地,主要是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等重点地区,建设一批50-100兆瓦的风光互补、水光互补的大型光伏电站;二未来十年晶体硅主流地位不变目前来看,晶体硅电池和非晶硅薄膜电池这两种技术路线应用前景最为广阔;晶体硅电池在未来十年内仍将保持主流地位;但随着非/微晶硅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持续下降,预计晶体硅电池将逐渐被非/微晶硅为主的薄膜电池取代;三塔式、碟式有可能成为光热发电主流技术在光热发电技术路线中,槽式为现阶段主流,但塔式、碟式系统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成本也有下降的趋势,随着产业化的推进,这两种技术有望成为光热发电的主流技术;四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将不断下降伴随着技术进步、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提升、使用寿命增加以及规模经济效应,光伏发电系统初始投资逐渐降低;参照中科院电工所的有关数据,光伏发电初始投资将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如果光伏电池制造技术出现重要突破、材料成本大幅下降,度电成本有可能在2020年间接近常规火电的水平;三、生物质能发展趋势与传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发电在利用农林废弃物、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草稿草案,提出到201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50万千瓦;到2020年,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国有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也参与进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虽然国家的对生物质能发电的扶持力度不如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但该产业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一激励政策将持续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会继续得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支持;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出台了全国统一的农林生物质能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标准;通知规定,未采用招标确定投资人的新建农林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统一执行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元含税;通过招标确定投资人的,上网电价按中标确定的价格执行,但不得高于全国农林生物质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相较之前,全国生物质能发电平均上网电价为元/千瓦时,加上部分地区元/千瓦时的补贴,也只有少数几省的上网电价能达到元/千瓦时以上,大部分生物质能发电电厂都无法实现盈利;这次确定全国元/千瓦时的统一上网电价以后,大部分生物质能电厂都或可实现盈利,这将促进生物质能发电健康发展;二发电技术进一步成熟近些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公司通过的技术积累和国际并购,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整合现有技术资源,加快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国内自主研发的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未来还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生物质直燃发电、混燃发电、气化发电、垃圾和污水沼气发电等技术都可以占有占一席之地,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使用将更加符合“因地制宜”原则;随着各种技术的日趋成熟,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建设运营成本将会有所下降,企业也可以摆脱长期亏损的局面;四、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趋势展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能源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按照目前经济发展趋势,能源供应问题仍然是相当严峻的;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居民小区、工业园区或大学校区的区域性整体能源供应,是目前城市建设规划应当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对于我国西部偏远、落后地区,形成一定规模的、强大的电网系统还需要很长时间和巨额投资,目前尚无法满足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借助西部天然气资源丰富、可再生能源多种多样的优势,在较短的时间,以较小的投资为代价,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一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能源发展趋势展望1、离网式的风电、风-光-储互补系统由于我国贫困地区大都分布在西部,这些地区远离常规电网,通过延伸电网来解决用电问题既不现实又不经济,而这些地区大都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因此,发展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是解决我国边远无电山区、牧区、海岛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的有效途径;其中,离网式微型或小型风电机组具有节能环保、机动性好、安装便捷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不稳定的显着缺点;风-光-储互补供电系统发挥了风能和太阳能的互补性,蓄电池则能够对缺电时起到补偿的作用,这套系统的存在减少了储能装置的容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风-光-储互补供电系统是今后相当时期内,边远地区独立供电的发展方向;当前,昂贵的投资成本仍是制约离网式风电或风-光-储互补系统推广普及的关键因素;今后,随着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完善,其系统成本造价将不断地降低;届时,离网式的风电或风-光-储互补系统将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2、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组件替代建筑物的某一部分,把建筑、发电和美学融为一体,相互间有机结合,在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表面布设光伏阵列产生电力的一种绿色建筑形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可以划分为两种形式:光伏屋顶结构和光伏幕墙结构;对于一个完整的离网式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则需要配套蓄电池等储能装置;对于一个并网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一般不需要蓄电池,但需增加与电网的接入装置;由于技术性和经济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不管是欧美日还是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总体还处于示范建设和规划发展阶段;美国政府制定了“百万太阳光发电屋顶计划”,日本通产县也宣布新增的光伏发电装置主要用于屋顶光伏并网等;我国也已经提出,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太阳能资源优良的中西部地区,开展太阳能利用示范,在城市中,以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宾馆等公共建筑为重点,建设屋顶光电系统;二基于天然气的分布式能源发展趋势展望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已经开始实质性开发和商业化应用,特别是在城市的区域性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楼宇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正在不断推广;因此,以冷、热、电联合供应为主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将是我国当前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重点;1、我国天然气资源储量及供应能力分析我国天然气已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10个区域,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鲁番-哈密、塔里木、东海、鄂尔多斯;根据BP统计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我国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的%,我国人均占有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2026立方米,而世界人均占有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约27,940立方米,是我国的14倍,见表2;表2 我国与世界天然气可采储量对比数据来源:BP2010统计数据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的天然气资源非常稀缺,必须加强对已有天然气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目前,我国天然气资源的供应主要依靠以下三个来源,一是国内自产的天然气资源,二是通过建设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从澳大利亚、尼日利亚等国家进口;三是通过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口的天然气;目前,由于我国在建的几条天然气管线尚未竣工通气,所以当前我国天然气的来源还主要依靠国内开采的天然气资源和通过东南沿海地区LNG接收站进口的天然气;1998~2008年间,我国天然气产量从233亿立方米增加到761亿立方米,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如果按照这种增长速度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年产量将可能突破1,000亿立方米;另外,我国天然气资源虽然稀少万亿立方米,但全球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丰富185万亿立方米,并且进口渠道很多,因此,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开展,以及通过管道和LNG接收站进口的天然气,将为未来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气源保证;2、分布式能源是未来天然气高效环保利用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大部分都被用作工业和化工原料,而用于城市居民及商业用户的比例比较小;2007年我国的工业和化工用气就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而民用、商业的天然气消费占24%,发电占%;见图1;图1 我国天然气消费的市场结构工业和化工用气方面;由于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以陆相沉积构造居多,储量分散,单井产量低,自然稳产期短,造成开采成本和井口价偏高;所以,无论是国产天然气,还是今后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口的管道天然气,或是从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的LNG的价格,均高于国外建于井口化工厂的价格;因此,目前我国以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的利用方式已经失去竞争力,当前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上化工用气比例过高的现状,是不经济、不合理的;城市供暖方面;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很多的优点,尤其是用天然气替代煤来减少环境污染;现在集中或是分户的采暖很多都采用天然气,商业也有很多用天然气;但是我国目前对天然气利用的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几乎都是燃气锅炉;将高质量的一次能源全部转化为热,这在能源利用上也是不合理的;这种方法不符合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同时由于供能品种单一,社会服务质量不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天然气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并且引入新的运行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从我国能源战略发展来看,用好天然气,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颁布天然气利用政策中将国内天然气利用的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其中,明确指出天然气利用的优先类,包括:1城镇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炊事、生活热水等用气; 2公共服务设施机场、政府机关、职工食堂、幼儿园、学校、宾馆、酒店、餐饮业、商场、写字楼等用气; 3天然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汽车;4分布式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用户;在允许类中,我国也支持天然气用于集中采暖指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带、分户式采暖、中央空调,以及在重要用电负荷中心且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建设利用天然气调峰的发电项目等;由此可见,冷热电联供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充分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在能源供给安全性方面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分布式能源将是未来天然气高效环保利用的发展趋势;3、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其他供能系统的能效及排放比较由于冷热电三联供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有效地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其综合利用效率要高于单一的火力发电、区域锅炉房和单一的天然气采暖;表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其他供能系统的效率比较数据来源:2009能源数据,王庆一即使与集中式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相比,扣除所有损失之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也是能效高、排放低的;表4 两种热电联产机组效率指标和排放指标比较数据来源:康明斯公司案例:根据中国电机工程协会热电专委会提供的资料,在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中,共包括三个能源站,其中一号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设于核心区西面,所发电力及余热所产生的空调冷热量首先满足核心区块和科创研发综合体,另外,余热利用方面还考虑将热量储存到储水罐,作为宿舍生活热水补充;在一号能源站中同时还设置土壤源热泵以及常规水冷机组和燃气锅炉,作为空调供应的补充热源;目前,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项目一期已经投产,投产运行后与常规分散能源系统相比,每年可节省标煤约7469吨,减排CO2约22000吨,减排SO2约1024吨,减排NOX约479吨,显示出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4、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布局原则及需要考虑的因素1布局原则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总的布局原则应该是在能够提供可靠、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并且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城市和地区;其中包括:——天然气西气东输管线沿线的城市、地区;——具有天然气源或油田气源并已建管网的地区、城市,如四川、重庆等;——已建立的LNG供应网的城市、地区,如广东等;——经济承受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地区、城市,如北京、上海等;2建设规模标准根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提供的资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设规模,在一般情况下应为:1供应一幢建筑或邻近建筑的能源站的规模宜为MW级,小于10MW;2供应工业园区等区域性或建筑群的能源站的规模宜为,小于25MW;3工业园区的冷热电供应半径为5Km左右的规模宜为,小于100MW;3需要考虑的因素一是需要确定冷热电负荷需求;需要准确掌握功能区域的冷热电负荷需求及其变化规律,避免分布式能源电站的设备配置不当或某些设备能力偏大,不能做到经济运行甚至运行困难,致使经济效益降低、投资回收期增加;避免燃气发电装置的余热不能充分利用,达不到预期节能目标;二是需要确定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运行小时数;在进行分布式能源电站的规划、设计时,需要根据电站在供冷季、供热季、过渡季或月或周的运行天数和每天的运行小时数,确定全年的运行小时数及其分布情况,这是关系到能否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和经济运行的基础数据;三是需要确定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运行模式;分布式能源系统如何运行生产的电力是独立自用,是并网售电,还是。
我国新能源产业2011年发展回顾与2012年展望
康持 续 发展 的一 年 , 激流 勇进 的 一 是 年 。0 以来 , 2 1年 1 我国新 能源产业 发展 较快 。 国各省 市 紧紧 抓住 新 能源 发 全 展的 大好机遇 , 充分 发挥 当地 风能 、 生 坚
的大 型 风 电企 业 开发 风 电资源 , 打造 海洋 能源开发利用基地 。 2 1年 , 0 东部沿海省市 的风 电产业 1 发展异 常迅猛 。 以看 到, 可 在东部 沿海 地区, 从市到县都在筹 划和建设风力发 电场 , 字排开 在海岸 线上。 江苏省 一 如 的连云港、 盐城和南通三市市 区以及赣
年来 , 电产 业蓬 勃 发 展 。 风 风
能资 源丰富 的地 区抓住发展 新能源 机
在 蓬莱就 完成 投 资 5 多亿元 , 装机 0 总 容 量 达 5万k , 有 青 岛 、 海 、 0 W 还 威 潍
坊、 滨州 、 东营 、 日照等 地方 的 风能开 发 与利用 形势喜人 。
遇, 大力开展 风 能资 源的开 发和利用 , 从 西北 到东 南沿 海 及 附近 岛屿 , 能 都
够 看到 风 电建设 与 开发 的 热潮 。 其 尤
新 栅斟 产业 N . 2 1 j O 3 0 2● 疆
I
匿蛋 I SG T I IH N
海 南省 大 力 发展 风力 发 电项 目,
目前 共 建 成 投 产 海 南 东 方 风力 发 电 厂 、 南 华 能 文 昌风 电厂 、 海 中海 油 新 能 源 东 方 四 更 风 电场 等 5 项 目。 个 截 设 , 成 后 , 发 电 14 亿 kW h、 建 年 .4 产 生 7 万t 能 。 苏省 生 物 质 产 业开 0 热 江 发 利 用 项 目主要 还 有 畜 粪 便 沼 气 和 生 物 液 体 燃料 。 目前 , 由江 苏组 织设 计 、 工 的大 中型 畜禽 场污 水处 理 沼 施 气 工 程 累 计有 1 8 , 处 理 畜 禽污 3处 年 水 能力 达 3 7 t全 省还 利 用畜 禽 粪 9万 , 便, 累计 建造 农村 户 用沼 气池 4 多万 0 座 。 物柴 油生 产企 业 近年 来在 江苏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表时间:2012-02-10 来源:国家能源局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研究单位:国电能源研究院)本报告重点针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分布式能源发电和清洁煤发电等领域,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对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给出政策建议。
一、风电发展趋势(一)国家鼓励政策将长期存在我国已经制定了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以及单位GDP 排放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只有加速能源结构调整才能实现该目标,这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未来政策扶持力度可能还会有所提高。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支持风电发展的政策体系。
今后,随着风电并网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标准、体系的完善,风电产业发展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清洁能源机制(CDM)项目迅速开发,目前获得CDM的项目将多获得政策补助5-8分/千瓦时,这有效地提高了风电投资者的盈利空间和积极性,到2012年,如果CDM机制仍能延续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我国风电投资的经济性,将对风电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二)风电规模化发展成为方向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并且分布集中,根据国家能源局制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草案)》,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5亿千瓦,并初步规划了在甘肃、新疆、蒙东、蒙西、吉林、河北和江苏沿海建设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根据国网《风电消纳能力研究方案》,甘肃风电、新疆风电除了在西北主网内消纳外,还需要与火电“打捆”后送到“三华”电网(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内蒙古风电除了在当地消纳一部分外,还须送到东北电网和“三华”电网消纳;吉林风电主要在东北电网消纳;河北电网主要在华北电网消纳;江苏沿海风电主要在华东电网内消纳。
到2020年,在配套电网建成的条件下,七大基地可具备总装机容量1.38亿千瓦的潜力。
由上可见,开发大风电,融入大电网,实现风电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和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将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海上风电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从我国风电规划可以看到,未来陆上风电将成为我国风电发展的绝对主体,但从风能资源禀赋来看,我国海上风能资源同样丰富,年利用小时更高,且基本不存在占地问题。
由于海上风电风速较陆上风电更高,风切变更小,有稳定的主导方向,机组运行会更稳定,机组寿命更长。
是我国沿海省份工业发达,电能总消耗量大,我国陆上风能资源主要在西部地区,远离负荷中心,长距离输电受到电网输送能力与建设进度的制约。
虽然海上风电总的综合投资比内陆风电的造价要高得多,但由于海上风电靠近负荷中心,而且是清洁绿色能源,因此,开发海上风电仍将是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加快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国家能源局统一组织开展了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前期工作,许多沿海省市已经着手制定海上风电规划。
表10为截至到2010年8月,已经公布的部分沿海省市海上风电规划数据。
表1 部分沿海省份公布海上风电规划数据(万千瓦)我国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建成了中海油绥中36-1风电场和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
其中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共有34台单机容量3MW的海上风电机,总装机容量达102MW。
按照设计要求,年上网电量接近2.6亿千瓦时。
2010年2月,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海上风电建设。
2010年5月,国家能源局启动总计100万千瓦的首轮海上风电招标工作。
与此同时,我国还计划在完成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试点的基础上,编制国家海上风电发展计划,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建设。
可以预期,随着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的逐步攻克,随着风电机组建设和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随着随着电网输送能力与调节能力的不断提高,沿海大型风电基地的建设将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风电机组造价成本将持续下降目前来看,我国风电投资的资金回报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风电电价相对较低,而风电设备及基本建设的综合成本相对较高。
目前从成本构成来看,风机成本可以占到风电项目总成本的56%。
因此,降低风电设备价格是提高风电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
2008年初,风电机组的造价成本为每千瓦6200元。
进入2009年,风电机组的市场售价迅速走低,2009年底国产风电机组市场价格已下降到每千瓦5000元以下。
到了2010年3月,造价成本已经降到了4750元/千瓦。
根据最新市场数据,目前整机最低报价已接近4500元/千瓦,造价成本下降非常之快。
风电整机价格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国产化比例的提高和规模化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则来自于风电风机制造行业的竞争。
按照新技术扩散的一般规律,风电规模扩张带来的规模经济性和技术扩散效应的综合作用,风电机组造价成本预计仍将持续下降。
(五)风电上网电价将趋于稳定从2003年开始到2008年,我国共进行了5次风电特许权招标,但特许权招标价格偏低,价格不稳定,不能为市场提供清晰的价格信号。
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按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将全国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相应制定风电标杆上网电价。
此次标杆电价的确立,激励风电企业不断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有利于我国风电行业长期发展。
固定区域标杆价消除了招标定价的非理性波动,此项政策的出台也被理解为我国风电行业将进入成熟稳定发展的新阶段,陆上风电上网电价从此将趋于稳定。
对于海上风电,目前四个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较低, 和陆上最高风电标杆电价0.61元相近(滨海、射阳、东台、大丰四个项目的中标电价分别为0.7370元/千瓦时、0.7047元/千瓦时、0.6235元/千瓦时、0.6396元/千瓦时),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成本, 海上风电建设与维护成本高,导致风电场运营企业项目盈利能力弱,预计后续将通过更多的特许权项目询价,最终会确定出一个理性的海上风电标杆电价。
(六)风机制造产业集聚度将进一步提高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取消风电工程项目采购设备国产率要求的通知》,文件取消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的规定。
这一规定将使国内风机整机生产厂与国际先进技术厂家展开公平竞争,国内风机制造企业必须要进行行业整合,淘汰部分低端产能,然后与国外大型企业进行竞争,最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2010年3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三部委公布了《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整机制造厂,这将进一步加速风电整机制造行业的竞争和整合。
可以判断,在政策鼓励下,风电设备制造的优势企业将以市场为基础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抑制低端产能过剩,进一步做大做强。
随着风电制造技术的日趋成熟和风电整机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整机制造业对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加强整机和零部件企业深度协作有助于快速建立完备的产业链供应体系。
因而,对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链进行纵向整合,不断提升风电产业集聚度,将成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和稳定零部件供应的有效途径。
二、太阳能发展趋势展望(一)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应用即将启动我国已经在国际上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太阳能发电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
根据《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草案),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将达到2000万千瓦,利用方式将以开阔地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和城市建筑并网光伏系统为主。
西北等地将成为太阳能发电的重点区域。
根据规划,我国将在西部沙漠、戈壁及无耕种价值的空闲土地,主要是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等重点地区,建设一批50-100兆瓦的风光互补、水光互补的大型光伏电站。
(二)未来十年晶体硅主流地位不变目前来看,晶体硅电池和非晶硅薄膜电池这两种技术路线应用前景最为广阔。
晶体硅电池在未来十年内仍将保持主流地位;但随着非/微晶硅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持续下降,预计晶体硅电池将逐渐被非/微晶硅为主的薄膜电池取代。
(三)塔式、碟式有可能成为光热发电主流技术在光热发电技术路线中,槽式为现阶段主流,但塔式、碟式系统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成本也有下降的趋势,随着产业化的推进,这两种技术有望成为光热发电的主流技术。
(四)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将不断下降伴随着技术进步、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提升、使用寿命增加以及规模经济效应,光伏发电系统初始投资逐渐降低。
参照中科院电工所的有关数据,光伏发电初始投资将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
如果光伏电池制造技术出现重要突破、材料成本大幅下降,度电成本有可能在2020年间接近常规火电的水平。
三、生物质能发展趋势与传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发电在利用农林废弃物、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草稿)》草案,提出到201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50万千瓦;到2020年,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
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国有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也参与进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虽然国家的对生物质能发电的扶持力度不如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但该产业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一)激励政策将持续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会继续得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支持。
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出台了全国统一的农林生物质能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标准。
《通知》规定,未采用招标确定投资人的新建农林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统一执行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0.75元(含税)。
通过招标确定投资人的,上网电价按中标确定的价格执行,但不得高于全国农林生物质发电标杆上网电价。
相较之前,全国生物质能发电平均上网电价为0.63元/千瓦时,加上部分地区0.1元/千瓦时的补贴,也只有少数几省的上网电价能达到0.73元/千瓦时以上,大部分生物质能发电电厂都无法实现盈利。
这次确定全国0.75元/千瓦时的统一上网电价以后,大部分生物质能电厂都或可实现盈利,这将促进生物质能发电健康发展。
(二)发电技术进一步成熟近些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公司通过的技术积累和国际并购,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整合现有技术资源,加快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国内自主研发的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