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研究概述
《语境学》理论介绍
越来越多的语境学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语言使用数据来验证和 发展理论,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跨学科研究的融合
语境学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了语境学理论的创新和 发展。
语境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1 2 3
深化基础理论研究 进一步探讨语境的本质、分类、功能等基础理论 问题,为语境学的应用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交际策略选择
在不同文化语境中,人们可能选择不同的交际策略,如直接或间接、 明确或含蓄等。
避免文化冲突
了解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交际规范和禁忌,有助于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04
语境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Chapter
语境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确定词义和句义
语境可以帮助读者确定文本中词语和句子的确切含义,消除歧义。
02
语境的构成与分类
Chapter
语境的构成要素
言语环境
01
包括说话人、听话人、时间、地点、场合、话题等要素,是语
境的基本构成部分。
社会文化环境
02
指言语交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社会制度、历史文化、
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
认知环境
03
指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背景、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是影响语
境理解和表达的重要因素。
《语境学》理论介绍
目录
• 语境学概述 • 语境的构成与分类 • 语境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 语境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 语境在社会文化中的应用 • 语境学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语境学概述
Chapter
语境学的定义与发展
语境学的定义
语境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中的环境、情境、背景等因 素对语言意义、理解和表达的影响的学科。
语境对话语结构的影响研究综述
有意义 ”[ 。然而 ,意义的传递不仅仅依靠词语,各类话语 严 格 的 区 分 。在 指 称 亲 属 时 ,对 内 部 和 外 部 成 员 分 别 采 用 பைடு நூலகம்结构本 身也包含丰 富的信 息 。一些学 者发现语境对 交际者 了不 同 的 指 称 形 式 , 甚 至 建 立 了 不 同 的称 呼 系 统 。另 一些
的指 称 亲 属 的形 式 , 即 使 说 话 人和 听 话 人 尚 未 成 为 密 友 。 此 外 ,研 究 者 们 发 现 在 其 他 关 系 领 域 , 如 工 作 单 位 , 也 存
在 类 似 情 况 。指 称 在 单位 中有 特 殊 作 用 和 特 殊 职 位 的 人 往
2 O 1 3 . 0 3
密切 的关 系。语境是语用 学中的一个 重要概念 ,由波 兰人 和 基 于 名 称 或 人 称 代 词 且 包 含 所 属 关 系 的 名 词 短 语 ( 如:
类学家 马林诺夫斯基于 1 9 2 3 年 提 出 , 自此 诸 多 学 者从 不 同 N o r m a ’ S h u s b a n d ) 。初 次指 称 时主 要 在 专 有 名 词 短 语 和 限 角 度 对 这 一 概 念 进 行 了探 究 。 因 各 个 学 者 在 定 义 和 分 类 上 定 性 名 词 短 语 之 间做 选 择 ,重 复 指 称 时 通 常 使 用 代 词 。选 侧 重 点 不 同 , 结 论 差 异 较 大 。 尽 管 学 界对 语 境 的 概 念 和 分 择 何 种 形 式 不 仅 取 决 于 说 话 人 预 先 假 定 的 背 景 知 识 及 希 望 类 尚未 达 成 共 识 ,但 在 语 境 对 话 语 的作 用 上 各 家 观 点较 为 听 话 人 了 解 的 知 识 ,而 且 往 往 更 多 地 受 到 语 境 中 认 知 因 素
关于汉语语境问题的研究
关于语用学中语境问题的研究摘要:语言表达的意义来自于它和语境的关系。
对语言的意义诠释也必须从语言本身与语境的关系入手。
语言是一种可理解性的独创话语,是一种内指称的陈述话语,也可以是一种交流对象缺席的话语。
语境是由直接语境和潜在语境构成,关键词:语用学语境表达理解自从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语境(context)概念以来,语境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语用学研究当中,“语境”这个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和思索语用学中语境的内容,对于反省人们之间言语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促进在信息时代里各种信息媒体在全球化语境之下,在沟通行动中究竟如何能够使理解的目标达到一致同意(即达成相互理解、知识分享、彼此信任与彼此同意),都有着现实的作用和意义。
一、语境的内容语境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中,通常被用于去解释语用学如何补充语义学。
其实,语境填充了言说意义和语言意义之间的断裂,因此,语义学对语言意义的理解独立于语境,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以及语言解释的各个依赖语境的方面。
”简而言之,“语境”只不过是“语言环境”的缩写,是指语言发生的总体环境,它包括直接语境和潜在语境。
前提语境是指作为话语前提的事实。
有人在门上留下这样一张字条:“我一小时回来,钥匙在老地方。
”很显然,这个老地方来人一定知道。
这些就是前提语境的事实。
言内语境是指话语的前言后语。
也就是指根据说话时话语的前后一致性而形成的特定语境。
这种语境大致类似于英美语言中流行的“上下文”说法。
在学校里,老师听到上课铃声响后说:“请同学们拿张纸和笔出来!”同学们立即会想到,老师又要测试我们了。
因为这个老师一定在这之前不止一次的说过这样的话、做过这样的事,这种理解就是语言的言内语境。
言外语境是指说话的时间、地点、场景等外部环境。
夏天,两个人骑着自行车过来,看见一个冷饮店,其中一个说:“嘿,咱们俩去冰镇一下怎么样?”说话者要表达的是两个人一起去喝冰镇饮料,但说话者借助当时的特定语境,只简单地说“去冰镇一下”,意思就全表达出来了。
语境研究概述
语境研究概述An overview of context study1 语境是什么?what is context?a新华字典对语境的定义:语境即语言环境,即使用语言时所处的实际环境。
包括交际的具体场合(时间、地点、参与者等)、语言的上下文和社会文化背景等.bMartin&Ringham的《符号学词典》对语境的定义:语境一词在特定的所指单位之前的或伴随单位的语篇,语义赖之而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的语境,可以是清晰的、隐蔽的,或情景的。
如作政治演讲时,清晰语境可以是说话人作为立论依据的各种文件,隐蔽语境可以是导致作此演讲的事件或理由,而情景语境当指作演讲时的种种环境的组合,它们对所产生的语义有影响。
c但上述定义并不能使各派学者都满意,他们纷纷提出对语境概念的新认识。
王德春认为“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朱放成认为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在具体情景下,凡是对话语意思产生影响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都称为语境。
d Sperber&wilson突破传统语境概念,认为“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是听者关于世界假设的子集。
正是这些假设,而非实际的客观世界,制约了话语的理解.”这一语境观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
该语境观的实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认知语境。
e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又出现了动态语境概念.Thomas认为语境是活的,不是一些固定不变的知识或情景因素摆在交际的时空里制约人们的意义传达.传统的静态语境观与动态语境观区别的实质也就是对语境进行历时或共时研究的区别.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动态的研究语境更能揭示其真面目。
2国外语境研究的演变语境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如逻辑学、哲学、语言学、语用学等。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前,逻辑学家Aristotle 就曾在《工具论》中提到词语的意义依赖于其出现的不同语境这一问题,不过他当时并没有把语境这一概念特意提出来加以论述。
语境研究综述及语境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的环 境 是 站 在 受话 人 的 角度 . 由于 说 话 人 使 用 语 境 的 目的最 终 在于让受话人理解 . 因 此我 们 分 析 的 重 点 在 于 后 者— — 理 解 语 言 的环 境 。 心理学认 为 . 认 知主体为注意力 所限 . 每 次 只 能 选 择 部 分 事 物 作 为 主体 对 象 这 样 的 事 物 处 在 认 知 主 体 意 识 的 焦 点 。 是 当 前 的 理 解 目标 而 在 这 次 认 知 中不 处 在 认 知 主 体 意 识 的 焦 点, 但 同样 能 被 感 知 到 的 、 与 主 体 对 象 相 关 的事 物 就 是 这 次 认 知 的 环境 。语 言 的理 解 作 为 一 种 认 知 行 为 . 其 主 体 对 象 是 交 际 中被受话者集 中关注到的语言单位 。 比如 . 一个词 、 一个 短语 、 个 句 子 或~ 段 话 等 具 体 到 一 次 认 知 活 动 . 尤 其 是 二 语 习 得 中的 认 知 活 动 .主体 到 底 可 以感 知 到 什 么 级 别 的语 言单 位 . 则 因主 体 的 语 言水 平 而异 人类短时记忆 是有限的 。 比一段话 更大的语言单 位 , 一般 无法在交际中充当认知 的主体对象 . 即认知主体对象的最大单 位 是 段 落 。因 此 . 我 们 将 理 解 语 言 时 的 主 体 对 象 确 定 为 受 话 者 集 中关 注 的一 段话 . 这 段 话 之 外 存 在 着 的影 响 语 言 理 解 的环 境 就是 语 境 。 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认为 . 某 个 具 体 行 为 的影 响环 境 分 为地 理 环 境 和 行 为 环 境 两 种 .地 理 环 境 是 客 观 存 在 的 环 境 , 行 为 环境 是 主观 意 识 中的 环 境 虽然 行 为 环 境 是 根 据 地 理 环 境 形 成的, 但 它 并不 是 地 理 环 境 的 真 实 反 映 。 并 且在 进 入 实 践 之 后 , 直接起作用 的是行 为环境 。 也 就是说 。 “ 物质决 定意识 , 意识 反 作 用 于物 质 ” 。 是我们对客观存在的认识 . 而 不是 客 观存 在 本 身 决 定 着 我们 的实 践 话语 的理 解 也 是 一 种 行 为 . 因 此语 境 也 可 以 分 为 客 观 存 在 的 语 境 和 主 观认 识 的语 境 两 种 . 我 们 称 之 为 实 体 语 境 和 认 知 语 境 。实 体 语 境 是 客 观存 在 的语 言 环 境 . 认 知 语 境 是 交 际 双 方 意 识 中关于实体语境 的主观认识 。根据 唯物 主义认识论 . 我们不 可 能 完 全 认 识 客 观 存在 . 对 我 们 的 行 为 有 影 响 的 只 能 是 我 们 意 识 中 的存 在 。 此 外 . 对于同样的客观存在 . 由 于 主 体 的 经 验 不 同、 角度不 同、 目 的不 同也 会 有 不 同 的认 识 结 果 , 因此 , 即使是・ 身 处 相 同的 实 体语 境 . 交 际 双 方 可 能 也 会 处 在 完 全 不 同 的认 知 语 境 中 。这 也 解 释 了 为 什 么会 出 现交 际 失 败 的 现 象 . 就 是 因为 交 际双 方 所 具 备 的 认 知 语境 相差 甚 远 由 于 每 个 个 体 的认 识 都 只 是 人 类 整 体 认 识 的 一 部 分 . 因 此 .不 同个体所具备的认识可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 同之处 。 理论上 . 当 交 际 双 方 所 具 备 的认 知 语 境 完 全 相 同 时 . 说 话 人 所 表 达的意思才能够完 全被受话人所理解 : 但事 实上 。 我 们 在 交 际中并不存在完全相同的认知语境 . 因此我们 只要确保认 知语 境 大 致 相 同 、对 方 可 以 理 解 主 要 信 息 即 可 成 功 地 完 成 交 际 任 务 那 么 这里 的“ 认 知语 境 完 全 相 同 ” 指 的是 交 际 双 方 需 要 具 备 相 同的 认 识 . 这 并 不 是 交 际 双 方 客 观 上 所 共 有 的认 识 . 而 只 是 说 话 人 对共 有 认 识 状 况 的 估 计 即说 话 人 在 说 出话 语 前 。 会 对 受话人的认 识状况进行预估 , 判断哪些信息是受话人 已知 的旧 信息 ( 即 交 际 双 方 的共 有 认 识 ) . 哪些是受 话人未知 的新信息 , 需 要 加 以解 释 或 说 明 三、 语 境 在 语 言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从 语 言 教 学 的 角度 . 我 们 在 课 堂 上 首 先 需 要 做 的就 是 对 学 生 的认 知 情 况 作 出全 面 的 预 估 , 哪些 是 已 有 的 、 可 以 用 来 激 发 新知识 的. 哪些 是未知 的、 需要详细说明反复练习的。 预估 的不 准确 会 直 接 导 致 教 师 和 学 生之 间信 息 接 收 的 不 通 畅 其 次. 学 习 语 言 的过 程 是 学 习 如何 使 用 语 言 表 达 意 义 的 过 程, 因此 , 语 境 创 设 绝 不 能 是 即 兴地 、 随意地。 只有真实的 、 有 意 义 的语 境 才 能将 教 学 与 交 际 相 联 系 .充 分 转 化 学 生 习得 成 果 , 有效激 发学生 内在动机 . 加速学 生语言输 入 、 内化 、 输 出 的 过 程 。此 外 。 我 们 谈 到 交 际 语境 是 发 展 的 、 变化 的, 这 种 动 态 的 语 境 在 教 学设 计 中却 没 有 体 现 出来 .教 学 语 境 更 多 地 是 静 止 的 、 甚至是僵化的 . 这 是 我 们 在 语 言 教 学 中 必须 加 以注 意 的 。
语境主义研究文献综述
语境主义研究文献综述
语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对动作、话语或表达的情境的理解。
一些哲学家认为,诸如“含义P”,“知道P”,“对A具有理由”甚至可能“真实”或“正确”等哲学上有争议的概念仅具有相对于a的含义。
他们认为,这些概念的理解需要参照特定的语境。
这种观点可能会引发相对主义,特别是在伦理学领域。
例如,情境伦理学或道德相对主义可能和语境主义密切相关。
在建筑设计中,语境主义是一种设计理论,其中现代建筑类型与传统城市通常具有的城市形式相协调。
在认识论中,语境主义是将“知道”一词视为情境敏感的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查阅与语境主义相关的专业文献,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情境语境与语用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情境语境与语用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更多地受到语言使用者情境和语境的影响。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人际交往关系的学科,情境语境的研究是语用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言教学、社会交往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情境语境与语用学理论的概念入手,分别阐述他们的研究与应用。
二、情境语境的概念及研究情境语境是语言使用的背景,也是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基础,其包括两个层次:情境和语境。
情境指语言使用中的地点、人物、时间、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等非语言成分。
比如,在一次商务会议中,场地、人员的身份、会议的时间和议题等情境因素会影响参会者的语言使用方式。
语境指语言使用中的语言成分,包括语音、语调、语法、词汇以及上下文关系等各种成分。
同样在上述商务会议中,参会者之间的话语互动、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等语境因素也会对参会者之间产生影响。
情境语境的研究包括对人类交际行为的理解、交际关系的分析、语境因素的描述以及情感表达的探究等方面。
目前,情境语境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 交往能力交往能力是一个人能否出色地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在语言教学上,了解语境语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职场和社交场合中更加游刃有余。
2. 话语建构话语建构是指使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此类研究可以揭示语境和情境对话语建构的影响,有助于设计、评价和改进教学材料和语言测试。
3. 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学习和了解情境语境的重要方面。
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他人所处的情境和语境,尊重他人的文化习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跨文化关系。
三、语用学理论的概念及研究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及其呈现方式、目的、效果等方面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和社会互动之间的关系,分析语言使用中的语言功能、语篇结构和话语建构等特征,包括符号、语音、语法以及语境等方面。
语用学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非字面意义的研究非字面意义是语言使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比如隐喻、转喻、言外之意等。
语境的分层研究与话语理解
语境的分层研究与话语理解语言是人类沟通、表达和交流事实、情感和观念的最主要工具,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础。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以话语作为其最基本的单位,而话语如何被听众理解以及如何从话语中识别出其涵义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话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语境的分层研究与话语理解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理解话语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本文将讨论语境的分层概念。
在综合分析中,语境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次:文法层次、语篇结构层次和语料编织层次。
文法层次主要指的是语法结构,它是指话语结构的最基本层次,既包括了句法与词法,也包括了范畴结构。
语篇结构层次指的是话语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简单地被划分为共享话意和推理话意两大类。
最后,语料编织层次指的是语料编织工作,它既涉及到了语料库中的写作模式,也包括了语料库中的抽象语料,而这种抽象语料可以用来表达话语对象或情感。
其次,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语境的分层研究来理解话语。
在利用语境的分层研究来理解话语时,首先应当注意语境的文法层次,特别是句子的语法结构,如句子的主谓关系、动词的变位,以及句子的状语等等。
其次,应当注意语境的语篇结构层次,特别是在交流过程中,话语之间的关系,如共享的话意和推理的话意,以及推理的逻辑关系等等。
此外,也应当关注语境中的语料编织层次,包括写作模式以及抽象语料,以期理解和描述话语所涉及到的话语对象或情感等。
最后,本文将讨论利用语境的分层研究来理解话语的具体应用。
例如,在机器翻译的实践中,除了注重句法、词法,也应当考虑语篇结构和语料编织等方面,以期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语境的作用。
在交际过程中,利用语境的分层研究也可以提供重要参考,例如,在回答问题时,考虑到话语与话语之间的关系,以及根据语料编织分析形成的叙述性模型等等。
综上所述,语境的分层研究与话语理解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和理解语境,可以更好地理解话语的意义,从而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来研究、分析和理解话语。
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话语,进行语境的分层研究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语境与语言习得研究综述
语境与语言习得研究综述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在日常交流和学习中逐渐掌握语言的过程。
而语境是指词语、句子和篇章在使用中的具体环境和意义。
语境和语言习得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研究语境与语言习得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机制和过程,同时也能指导语言教学的实践。
一、语境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语境是指人们在日常交流和学习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情境。
语境可以影响词语、句子和篇章的意义和使用。
语境包括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两个方面。
语言环境是指文字和语音等语言形式所构成的环境,而非语言环境则包括社会文化环境、视觉环境和听觉环境等。
语境对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语境能激发学习者的语言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促进语言的习得。
其次,语境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使用词语、句子和篇章。
例如,在句子中加入描绘时间、地点等的修饰语,能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句子意义;在篇章中分段、使用标题等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篇章结构和主旨。
再次,语境还能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的记忆和运用。
学习者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语言,能加深对语言的记忆和领悟,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语言习得的理论语言习得的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三种。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学习的。
学习者在接收到某个刺激后,行为会发生变化,如果这个变化得到了积极的反馈,那么行为就会被巩固下来。
例如,在教学中,老师会利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来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语言是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的。
学生在接受语言教育的同时,也在进行认知和心理上的发展,他们的行为也会受到认知发展的影响。
例如,在学龄前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他们对语言的掌握主要依靠感官和动作,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理解具体的意义和抽象的概念,语言习得也越来越复杂。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是通过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互动和沟通而实现的。
学习者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不断探索、学习、运用语言,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
语境研究综述及语境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语境研究综述及语境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黄远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01期摘要:语境对语言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运用得当,首先需要对语境的本质、教学和语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境;语言教学语境,即语言环境,是一个内涵与外延相对较广的概念,学习者主体之外与语言学习、运用相关的一切因素,都包括在语言环境这个概念里。
对于语境,较狭窄的理解是语法单位的上下文,显然,这种理解远不足以解释语言在具体交际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一、语境研究综述最初使用“语境”这个概念的是人类学家Malinowski,他提出并区分了“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的不同,主张语境和语言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言语行为需要与语境结合才有实际意义;认为语言的意义是在使用中体现出来的,语言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活动的方式参与到交际行为中来。
因此,要考量语言的意义就必须要重视语境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后期英国语言学伦敦学派的代表Firth在Malinowski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境论,将交际双方的话语、面部表情、体态动作以及周围环境都纳入到了语境的概念中来。
Firth提出了“情景上下文”和“上下文”的概念,认为语义的基本单位不是简单的字词,而是处在上下文表达中的句子,而句子的意义则进一步表现为它在一个更大的意义单位中的功能。
美国语言学家Hymes在《语言与社会背景相互作用的例子》中将语境定义为话语实体的内容、背景、对象、目的及语用风格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截止到这个阶段,语境虽然与语用主体的主观倾向有一定的关联,但更多时候在我们的认知中它还只是一个存在于客观范畴的概念。
Sperber和Wilson则打破了以往的定义,认为语境是一个“心理构建体”,是交际双方对世界所做出的假设的一部分。
影响话语理解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头脑中的这些假设,客观世界只是间接地影响话语理解而已。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和对象之间进行,对语境的确切理解必须考虑这些语言外的因素。
语境理论发展概述
语境理论发展概述摘要:静态语境观把语境视为一种客观存在,且先于交际而存在的、固定不变的常项,交际主体只是被动的参与者。
动态语境观将语境看作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概念,语境会随着交际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关键词:语境静态语境观动态语境观1.引言语境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时期, 他曾多次提出词语的意义依赖于语境的理论,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提出语境的概念。
语境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linowski)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首次提出的。
从马林诺夫斯基(Mlinowski)区分的“文化语境”和“情境语境”到弗斯(Firth)的“语言的上下文”和“情境的上下文”,再到韩礼德(Halliday)的“语域理论”、海姆斯(Hymes)的“交际能力”,最后到莱昂斯(Lyons)、莱文逊(Levinson)等人的“语境理论”,这些理论都将语境看作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先于交际而存在的,固定不变的常项。
我们可以将这些语境理论视为静态语境观。
1986年,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以新的视角对语境进性研究,提出“认知语境”(cognitive context)的概念,即从认知的角度动态地研究语境。
1999年,比利时人维索尔伦(Verschuren)出版了《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
书中他从四个角度详尽地阐述了语境顺应的理论,他认为语言和语境处于互为构建的动态过程(谭晓晨,2000)。
无论是斯珀泊(Sperber)与威尔逊(Wilson)的认知语境理论,还是维索尔伦(Verschuren)的语境顺应理论都认为语境不是静态存在的,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概念。
我们可以将此类的语境理论称为动态语境观。
本文拟对静态语境观与动态语境观加以系统介绍,并试着阐述动态语境观较静态语境观的进步性。
2.静态语境观(1)国外的研究从现代国外语境研究看,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linowski)(1930)通过对南太平洋上的土著居民的语言进行观察后首次提出语境的概念,并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语境,就没有意义。
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语境研究
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语境研究
语境是人们使用语言所在的特定环境,其中包括说话或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等不同环境、作品的上下文以及说话的前、后语等内容。
语境对语言表达和理解起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语境及其功能的研究要回归文本,尤其在小说文本中,不同语境下语言应用有着不同的特点。
因此,通过小说文本语言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语境特点及其功能。
本文以语境及语境功能理论为指导,以埃及著名文学家纳吉布·马哈福兹(Naguib Mahfouz)(1911—2006)小说《三部曲》即(《宫间街》、《思宫街》和《甘露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说文本体现的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的分析,研究语境限制、制约、解释功能对小说言语表达的影响。
正如三部曲通过两个家族三代人的生活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的描写,勾勒出现代埃及的人情风俗史。
小说中故事与故事紧密衔接,内容与内容之间的紧凑与连贯无不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境设置相关。
因此,通过语境的制约、解释、过滤功能在小说文本中的具体体现,阐释语境对小说上下文、情景的描写所起的重要作用。
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语境是指某个语言单位在使用中所处的环境,包括语言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
在英语教学中,语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法、词汇和交际技能。
本文将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探讨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语境进行英语教学。
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语境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例如:1. 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然而,仅仅通过死记硬背是不够的,因为语法规则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实际的交际中,语法规则与其他语言现象会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语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规则,知道何时和如何使用它们。
通过理解语境,学生可以在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语法规则,从而更加地自然流利地表达自己。
2. 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语境能够帮助学生习得更多的词汇。
学生在语境中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单词的意思以及用法。
同时,通过了解单词的词汇搭配,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单词的正确用法。
3. 帮助学生掌握交际技能学生在教室里学到的语言技能并不总是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了解不同的语境模式和交际方式就非常重要。
语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环境,使他们能够掌握适当的交流策略和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何有效地利用语境进行英语教学有效利用语境进行英语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恰当的语境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语境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语言技能。
例如,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比较复杂的语境来解释语法规则。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语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单词。
2. 运用多种语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的语言技能,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语境来进行教学。
例如,在语法教学中可以使用例句和语篇来进行教学。
在词汇教学中可以使用听力、读写、演讲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
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语境研究
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语境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相互交流和合作的巨大挑战。
然而,尽管人们可以轻松地用英语或其他国际通用语言来进行沟通,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仍然可能引起误解和分歧。
因此,研究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语境是非常重要的。
语境是指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意义和指涉的背景,它由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构成。
外部语境是指语言使用者处于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等;内部语境是指语境中的语言单位自身的语意和语用特征,以及其在语篇中的位置和功能等。
语境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语言之间的联系,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
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语境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文化语境和语言语境。
首先,文化语境是指某种文化中固有的特征和偏好,这些特征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等。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讲究尊敬长辈和传统文化是很重要的;而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自由和人权则是很重要的价值观。
这样的不同文化特征会影响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如称谓的使用、礼貌用语的使用等。
在国际交流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偏好,就很容易引起语言和文化误解。
因此,在国际话语体系中,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语言的使用方式十分重要。
其次,语言语境是指使用语言时所处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形式。
语言环境包括发言人、听众、时间、地点、频道和场合等因素;语言形式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一种语言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形式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同一句话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意义不同。
比如,在英语中,如果说“the cat is in the bag”,它的意思是“事情已经定局”,但在汉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猫在袋子里”。
如果没有了解语言背景,那么就会导致交流误解。
所以,在国际交流中,要仔细研究不同语言的语言特征和语言使用方式,并针对不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形式,对话语进行适当的调整。
总之,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语境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语境在语义学中的研究与发展
语境在语义学中的研究与发展语境,是蕴含着丰富知识的世界,因其与意义紧密相连,也一直是一个令众多学者困惑与痴迷的研究论题。
多年来,语境问题成为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学科所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学术界虽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境”,对“语境”的概念也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正因为这些对“语境”的不同角度的研究促进了语境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将在语义学范围内探讨语境的研究及其可能的发展动向。
标签:语境;语义学;发展一、语境的起源语境的研究始于意义的研究,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语境的存在并开始研究。
语境的提出是对意义研究的必然产物。
若追其溯源,西方对语境的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前,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在《工具论》中提到词语的意义依赖于其出现的不同语境这一问题,但亚里士多德当时并没有明确把语境这一概念提出来加以论述。
从现代国外语境研究看,波兰人类学家Malinowski(1930)是提出语境概念的第一人。
Malinowski的语境思想被现代语言学界公认为是语境研究的起点,他提出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意义诠释的研究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语境”思想从此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并引起其他语言学家的重视,为后世的语境研究开辟了道路和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二、语义学中对语境的研究如果说人们对语境的认识和研究是来自对意义的探讨,那么语义学就是语境产生和发展的启蒙领域。
语义学是个古老的学科,从历史发展来看,有的语言学家把语义学分为:准备阶段(大约是1825-1880)、词源阶段(大约是1880-1930)、结构阶段(大约是1930-1962)和现代语义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至今)(束定芳,2000)。
传统语义学研究的主要是词语的意义;而句子的意义和话语意义是现代语义学研究的范围。
在这里我们把语义研究的时间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前期的语义学研究和70年代后的语义学研究。
(一)70年代前语义学中对语境的研究事实上,70年代前语义学对语境的研究微乎其微,大多以形式主义研究和结构主义研究为主。
语言文字学视角下的语境研究
语言文字学视角下的语境研究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文字则是语言的可视化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和文字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从而产生了语境研究这一学科。
语境指的是语言、文字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包括文字所处的文化、社会、历史、时代等因素。
语境研究旨在探究语言、文字在不同的语境下产生的意义和表达的影响,为语言学、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的语境语言是有其特定的使用背景和引用情况的。
对于同一个词汇或语言表达,其意义可能因语境不同而产生变化。
例如,“我坐在床上”这句话,并非只是在床上坐着,它所涉及的背景可能是对于床的位置、活动的性质等等。
同时,这句话对于不同的语境下又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如:在一个摩托车上行驶时,这句话则意味着他坐在车上。
类比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来源于语境下的隐喻和比喻,用一种已知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进而丰富语言的表达意义。
这是从语义的角度来解释的语言现象,在语境下的存在保证了类比现象的可行性。
语言的语境涉及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 社会文化语境中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社会文化因素。
因为不同的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语言中的某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在不同的文化中表达的含义产生巨大差异,如“黑猫”的西方风俗表示不吉祥,而在亚洲国家,黑猫被认为是幸运的象征。
2. 历史背景在长时间的历史演进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环境,语言表达方式也会根据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而产生巨大变化。
如:在中国历史中,随着政治和文化的变化,对于同一个词语的定义不断变迁,如“自由”,在古代中国时,其意义就与个人利益无关,而是基于社会、人道、天理、道德、自然之义这一更为宏观的价值引申而来。
3. 地域环境在不同的地域中,同样的词汇可能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甚至会产生深远的文化影响。
例如“湖”,在中国南方,湖泊是生产农业和渔业的重要资源,而在北方,湖则往往是富有历史传统的旅游景点。
在西方,湖泊通常被视为浪漫的场所,与爱情和自然的和谐联系在一起。
国外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综述
2262020年28期总第520期ENGLISH ON CAMPUS国外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综述文/洪冰蟾言系统的环境,而情景语境是单个的话语环境,它们之间是一种“示例关系”,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在社会情景中的具体体现(彭利元,2008)。
此外,韩礼德吸收了弗斯的典型情境语境思想并提出了“语域”(register)指称语境。
他认为,说话人在不同情景下会改变他所使用的语言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
其中,说话人使用的各类语言即是语域变体。
他还提出了三种共同决定语域的变量: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其中每一种变量的改变都能产生新的语域变体。
韩礼德的语域理论框架着眼于社会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语域框架中三种变量都受到社会情境的制约,但这种影响仍需更深入的论证。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费什曼(Fisherman)也提出了他对语境的看法,他使用的术语是“语义场”(domain)。
费什曼的研究集中在导致语言变体产生的社会因素上。
他提出“语义场是受共同行为制约的社会情境,包括地点、时间、身份和主题”,即何地何时对何人说了什么,这些要素构成了语境。
美国另一位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也对语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海姆斯将语境划分为八个部分:背景与场景(setting and scene)、参与者(participants)、目的(end)、行为顺序(act sequence)、音调(key)、交际工具(instrumentalities)、语用规范(norms)和题材(genre)。
其中,海姆斯将话语本身也视为语境的一部分。
他还提出,“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时,既要有生成正确话语的能力,又要有在一定时间、地点、场合说出相应恰当话语的能力,即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人们在交际时使用的语言不但要符合语言的生成规则,并且要适用于交际所在的言语环境。
海姆斯和韩礼德的语境观在大体上基本一致,他们都认为人们在交流时需要适应社会环境,不过海姆斯对语境的分类更加具体。
历史文化语境研究报告
历史文化语境研究报告标题:历史文化语境研究报告引言: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识,也是人们了解和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关键方面。
语言作为人们的交流工具,在历史文化的语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历史文化语境的研究,深入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探索其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一、历史文化语境的定义和特征:1.定义:历史文化语境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语言、文字、文化传统和历史事件等所构成的整体背景,它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流和思考方式。
2.特征:历史文化语境具有多样性、深层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和演变。
二、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通过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反映了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念、传统和社会结构。
2.文化对语言的塑造: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会影响语言的使用方式和习惯。
3.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语言不仅受文化影响,同时也通过语言的传播和使用塑造和传承文化。
三、历史文化语境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影响:1.价值观念的影响: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对权威、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态度。
2.社会规范的塑造: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社会规范和礼仪对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交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3.思维模式的塑造:历史文化语境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产生影响,形成特定的逻辑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方式。
结论:历史文化语境是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重要体现,它对人类行为和思维产生深远影响。
了解和研究历史文化语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促进文化交流和认知的发展。
此外,对历史文化语境的深入研究也为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探索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境研究概述An overview of context study1 语境是什么?what is context?a新华字典对语境的定义:语境即语言环境,即使用语言时所处的实际环境。
包括交际的具体场合(时间、地点、参与者等)、语言的上下文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bMartin&Ringham的《符号学词典》对语境的定义:语境一词在特定的所指单位之前的或伴随单位的语篇,语义赖之而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的语境,可以是清晰的、隐蔽的,或情景的。
如作政治演讲时,清晰语境可以是说话人作为立论依据的各种文件,隐蔽语境可以是导致作此演讲的事件或理由,而情景语境当指作演讲时的种种环境的组合,它们对所产生的语义有影响。
c但上述定义并不能使各派学者都满意,他们纷纷提出对语境概念的新认识。
王德春认为“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朱放成认为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在具体情景下,凡是对话语意思产生影响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都称为语境。
d Sperber&wilson突破传统语境概念,认为“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是听者关于世界假设的子集。
正是这些假设,而非实际的客观世界,制约了话语的理解。
”这一语境观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
该语境观的实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认知语境。
e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又出现了动态语境概念。
Thomas认为语境是活的,不是一些固定不变的知识或情景因素摆在交际的时空里制约人们的意义传达。
传统的静态语境观与动态语境观区别的实质也就是对语境进行历时或共时研究的区别。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动态的研究语境更能揭示其真面目。
2国外语境研究的演变语境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如逻辑学、哲学、语言学、语用学等。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前,逻辑学家Aristotle 就曾在《工具论》中提到词语的意义依赖于其出现的不同语境这一问题,不过他当时并没有把语境这一概念特意提出来加以论述。
美国哲学家Peirce(1934)曾首先提出了指示符号(indexical signs)的概念并强调,它们一旦离开具体的语境便无法确定其所指。
Peirce的指示符号,实际上包括目前语用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指示语(deictics或indexicals或deixis)。
从现代国外语境研究看,波兰人类学家Malinowski(1930)是提出语境概念的第一人。
英国语言学家Firth(1951)发展了Malinowski(1930)的观点,提出了语境理论。
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1975a; 1975b)也在语境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
他提出了“语域”(register)这一概念。
语域反映的就是语境。
他把语域分成三部分:话语的范围(field)、方式(mode)和风格(tenor)。
这三部分综合起来相当于语境。
英国语言学家Lyons(1977: 574)认为,语境是一个理论概念,构成语境的各种因素是语言学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
他认为,要正确判断话语是否适合具体情境,说话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这些知识便是语境的具体体现。
八十年代后的语境研究:与语用学的发展紧密相连,最具代表性的是Verschueren(1999)的《话说语用学》。
应该说,在这个时期,Verschueren(1999)关于语境的讨论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
作者指出和克服了传统语境研究的不足,强调了交际者在言语交际中的能动作用。
他强调参与者不仅能够能动地适应语境,根据语境选择适合的语言,同时也可以根据交际意图有目的地建构语境和操纵语境。
Verschueren(1999)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他不仅看到物质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影响,而且注意到社会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制约作用。
同时,Verschueren还注意到交际主体能够对自己建构的心理语境进行操纵,从而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
交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强调。
所以说,Verschueren对语境的论述是比较全面合理的,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 语境的性质A 现实性。
任何一次语用交际都是在相应的语境之中进行的,不存在脱离语境的语用交际。
语境的这种与言语行为共生的现象,反映了它的客观性和现实性。
这种客观现实性,以语言外的诸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社会、时代等表现最为明显。
韩礼德在《语篇与语境》一书中认为,语境总是先于语篇(即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话语)而存在的,王德春认为言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变体,都是看到了语境的这种客观现实性。
即使是与话语实体相关的上下文语境,也具有明显的现实性质。
B整体性。
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语用要素,语境本身是一个整体,内部包含了众多的子因素,这些子因素并不是平面的罗列和杂乱的堆砌,而是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
不同的因素和结构所起的作用往往并不相同。
但要看到,在具体的语用交际中,语境功能的发挥通常是以整体的面貌呈现出来的。
这说明,在具体的语用中,语境的功能是以整体的状态呈现出来的。
C 动态性。
语言外的各种语境因素既是在语用交际之前既定的客观存在,又是随时处于变动不定的状态的。
时间是流动的,空间是变换的,场景也是可以更易的。
所以,言语的语境也是动态的。
这种客观存在的动态化语境因素,使每一个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都带有自身的独特个性。
从宏观上看,在不同的交际过程中发生影响的语境是不同的,而且随着交际的深入语境也在不停地变化,交际过程也就是语境的动态过程。
在话语的表达过程中,发话者不仅遵循一定的原则,使自己的言语交际符合相应的语境要素,而且还会利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手段为下一步的言语交际创造一个适当的言语环境,以便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例如:---Hi, class! What class are going to have?---Hi, Mr. …. We are going to a reading class. Professor Li will give us a quiz in the class.---Good.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quiz after the class.---OK. I‟ll do. Goodbye.---Goodbye.D 差异性。
语境的差异性也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语境本身对语用交际的影响有差异,不同的语境因素在具体的语用中的作用并不是完全等值的。
语境差异性的另一含义是:语用交际是双向的活动,有表达的主体,也有接受的主体。
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语境作为不可或缺的伴随因素同时对语用双方产生影响。
E 规律性。
同语言的其他因素一样,语境在语用中的作用和功能也是有规律的。
从其内部来看,它的构成、结构应该有规律,众多语境因素如何影响语用交际也应有律可循。
从其与语用主体、话语实体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不是杂乱无章,完全没有规律的。
对一次具体的交际活动固然可以分析语境因素如何起作用,并从中寻找到相应的规则,而宏观上对语境进行多侧面的研究,从中抽象出种种规律,亦应成为语境研究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4语境的作用。
A语境的制约功能。
语言的交流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总得以一定的语言环境作为依靠。
这种依赖性表现为语言环境对语言运用的制约功能。
语境的制约功能指语境对语言生成和理解所起的限制作用,是对说写者使用语言的制约。
在一定的语境里,人们不是任意说话的,相反他们要选择语境所要求的语码、言语行为、话语特征和方式、文体风格、礼貌程度等。
语境的制约不仅表现在语用方面,同时也表现在语义方面,词语的语义也常常也受到语境来制约。
B语境的解释功能语境的解释功能是指语境对于言语活动中的某些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说明。
一定的言语单位,只有依靠相应的语境才能得到解释。
语境的解释功能是针对读者、听话人和语言分析者而言的,是指语境对于言语活动中的某些语言现象的解释和说明能力。
它可以对语音、句法、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的语言现象进行解释。
语境的解释功能最明显的表现在排除歧义、消除含糊、确定所指、完善省略意义、赋予言外之意、产生相反意义、产生语境歧义、引发联想意义、取舍语义等等。
(1)He sent me a box of biscuit yesterday.(2)She gave him a box on the ear.两句中的box是同音异义词。
在例(1)中与biscuit搭配,二者相互制约,排除了其它意思,从而确定了该词的语义只能是“盒、箱”。
在例(2)中与ear搭配,只能取“一拳、一巴掌”的意思。
C语境的生成功能生成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指语境可以生成会话含义。
我们知道,一个句子有字面意义,即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简单相加,也可以称之为规约意义。
但是,句子一旦进入了语境,语句的规约意义就表现出了它的丰富的话语意义,即交际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它一般表现为言在此而意在彼,我们称之为会话含义,它是表述语用主体真正的意旨所在。
例如:He is a good student.D语境的填补功能交际中利用上下文发生的合理的省略是常见的语言现象,而且并不影响表达,反而使表达言简意赅。
这种现象主要是语境对这样的缺省的填补功能所致。
张志公先生曾举过这样的例子:“如果孤立地说…我是牛皮的‟这句话令人不解,而且滑稽可笑,是个病句,如果放在一个语言环境里,甲指着乙对丙说:…你看我俩的鞋很相象,但不一样,他是羊皮的,我是牛皮的。
‟这句话就通了,不发生疑问,也不觉得可笑,只觉得简洁。
”张先生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语境对这缺省的填补功能。
E语境的预测功能语境的预测功能可以从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两方面来考察。
就表达主体而言,要根据语境预测来决定言语表达形式和方法。
如领导者作报告能根据听众的表情预测他们关心的问题,使报告的内容有的放矢;教师讲课可根据学生的表现预测他们的水平和能力,确定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接受主体来说,可以凭借语境预测表达主体的真正意旨,当听到“虽然”的时候,便知道讲话者的下文是“但是”,当听到“原本”、“本来”的时候,就知道结果正好相反。
对于学习者,预测是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