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教材第四章卤代烷习题

第五版教材第四章卤代烷习题
第五版教材第四章卤代烷习题

第四章 卤代烷 习题

一、比较下列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由大到小顺序列出:

CH 3CH 2CH 2CH 2CH 2

CH 3CH 2CHCH 2CH 3

CH 3CH 2C(CH 3)2(i)

CH 3

CH 2

CH

3

(ii)

(iii)

二、完成下列反应

(1)

CH 3CCH 2CH 3

+

H

SR

(2)

CH 2CH 2CH 3

CH 32

H 3C

Br

+

CH 3OH

(3)

H Cl CH 3

CH 2CH 3

+

H 2O

(4)

CH 3

H

Br

H +H 2NR

(5)CH 2Br

+

NaCN

(6)

Br(CH 2)4Br

(7)

(CH 3)2CHC(CH 3)3

Br (1mol)

无水乙醚

Mg D O

(8)

H 3C SO 2O C 2H 5

3

+NaSH (注意立体构型)

(9)

C CH(CH 3)2

Br

3+

CH 3NH 2

(注意立体构型)

(10)

H

3

3(注意立体构型)

CH OH

三、下列每一对化合物,哪一个更易进行S N 1反应?

(i)

CH 3CH 2CH 23

Br

CH 3CH 2CCH 3

Br

CH 3

(ii)

H 2C CHCH 2Cl

CH 3CH 2CH 2Cl

(iii)

Br

CH 3CH 3Br

(iv)

C H

Br CH 2Br

四、下列亲核试剂在质子溶剂中与CH 3CH 2I 反应,请比较它们的反应速率: (i)CH 3CH 2CH 2O (CH 3CH 2CH 2)3C

(CH 3CH 2CH 2)2N (ii)

CH 3CH 2CH 2CH 2O

(CH 3)3CO

CH 3CH 2CHO

CH 3

(iii)

O

CH 3CH 2O

HO

(iv)

CH 3CH 2O

CH 3CH 2O

CH 3CH 2S

(v)

CH 3CH 2O

S

(CH 3)3CO

五、请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进行S N 2反应时的反应速率:

(i)

CHBrCH 3

CH 2Br

CBr(CH 3)3

(ii)

CH 3(CH 2)4Br CH 3(CH 2)2CH(CH 3)CH 2Br CH 3(CH 2)2C(CH 3)2CH 2Br

CH 3CH 2CH(CH 3)CH 2CH 2Br

(iii)I Cl Br

六、下面所列的每对亲核取代反应中,哪一个反应更快,请解释为什么:

(CH 3)3CBr +H 2O

(CH 3)3COH

+HBr

(i)

CH 3CH 2CH(CH 3)Br

+

H 2

O

CH 3CH 2CH(CH 3)OH

+

HBr

(ii)

CH 3CH 2CH 2Br

+NaOH

CH 3CH 2CH 2OH

+

NaBr

2CH 3CH 2CH(CH 3)Br +NaOH

+NaBr H O

CH 3CH 2CH(CH 3)OH

(iii)

CH 3CH 2Cl

+NaI

CH 3CH 2I +NaCl 丙酮(CH 3)2CHCl +NaI

+NaCl (CH 3)2CHI

(iv)

CH 3CH 2CH 2I +NaCN CH 3CH 2CH 2CN +NaI (CH 3)2CHI

+

NaCN

+NaI

(CH 3)2CHCN

(v)

CH 3CH 2CH 2Cl +CH 3NH 2CH 3CH 2CH 2NH 2CH 3

Cl

CH 3CH 2CH(CH 3)Cl +CH 3NH 2

CH 3CH 2CH(CH 3)NH 2CH 3

Cl

(vi)

CH 3CH 2CH 2Br +NaSH CH 3CH 2CH 2SH

+NaBr

CH 3CH 2CH 2Br +

NaOH

CH 3CH 2CH 2OH +NaBr H O 2

(vii)

CH 3CH 2Br +SCN C H OH H O CH 3CH 2SCN CH 3CH 2Br +SCN

C H OH

H O

CH 3CH 2NCS

(viii)

CH 3CH 2CH 2Br +ONa

CH 3CH 2CH 2O

+NaBr CH 3CH 2CH 2Br +

CH 3ONa

CH 3CH 2CH 2OCH 3

+NaBr

(ix)

CH 3CH 2OSO 2OCH 2CH 3+Cl CH 3CH 2Cl +OSO 2OCH 2CH 3CH 3CH 2F

+Cl

CH 3CH 2Cl

+

F

(x)CH3CH2Br+SH CH OH

CH3CH2SH+Br 32

O

CH3CH2Br+SH CH3CH2SH+Br

(xi)CH3Br+(CH3)3N(CH3)4NBr

CH3Br+(CH3)3P(CH3)4PBr

七、卤代烷与NaOH在水与乙醇混合物中进行反应,请指出哪些属于S N2机制,哪些属于

S N1机制。

(i) 产物的绝对构型完全转化

(ii) 有重排产物

(iii) 碱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iv) 三级卤代烷速率大于二级卤代烷

(v) 增加溶剂的含水量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vi) 反应机制只有一步

(vii) 进攻试剂亲核性愈强反应速率愈快

八、用简单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i) 1-溴丙烷1-碘丙烷

(ii) 1-溴丁烷1,1-二溴丁烷

(iii) 1-氯丁烷三级氯丁烷

(iv) 烯丙基溴1-溴丙烷

九、写出氘代化合物环己烷1-d的合成方法(由卤烃开始):

十、解释下列反应结果:化合物A在S N2反应中的反应速度比化合物B快。

Br CH3Br CH3

CH3CH3

(A)(B)

十一、给出下列诸化合物脱卤化氢后预期得到的主要产物:

(1)1-溴己烷

(2)4-甲基-2-溴己烷

(3)1-溴-2-甲基-戊烷

(4)2-溴-2-甲基-戊烷

(5)3-溴-2-甲基-戊烷

(6)4-溴-2-甲基-戊烷

(7)1-溴-4-甲基-戊烷

(8)3-溴-2,3-二甲基-戊烷

助理技能答案

2008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卷册二:专业技能 一、简答题(本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工作岗位分析准备阶段,主要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评分标准:P7(10分)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分)(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2分)(3)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2分)(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2分)(5)对工作分析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2分) 2、如何运用无领导小组讨论进行人员选聘?(10分) 评分标准:P80(10分) (1)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是对一组人同时进行测试的方法。(1分)(2)讨论小组一般由4至6人组成。(2分)(3)不指定谁充当主持讨论的组长,也不布置议题与议程。(1分)(4)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测评者不出面干预。(2分)(5)测评过程中由几位观察者给每一个参试者评分。(1分)(6)评分的维度通常是主动性、沟通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自信、心理承受力等。 (1分)(7)要考察的素质和能力可以通过被测者在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主动发起者、指挥者、鼓动者、协调者等)的行为来表现的。(2分) 二、计算题(本题1题,共20分。先根据题意进行计算,然后进行必要分析,只有计算结果没有计算过程不得分) 某公司上年度相关费用如表1所示。上一年度净产值为9780万元,本年度确定目标净产值为12975万元,目标劳动分配率同上一年。 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出该企业本年度目标人工成本总额及其目标人工成本的增长率。 表1 某公司上年度相关费用表 评分标准:P253-259(20分) (1)由于: 人工成本费用(总额)=企业在岗人员工资总额+不在岗员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工会经费+招聘费用+解聘费用 (3分)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模拟试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模拟试题 专业知识 一、单选题(每空1.5分,计30分) 1、总体来说,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应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A、显示 B、识别 C、变换 D、交流 2、下列哪一项不是组成计算机网络必须的设备() A、计算机系统 B、网络适配器 C、传输介质 D、网络打印机 3、以下不是通用资源定位符(URL)的组成部分是()。 A、传输协议 B、用户名 C、文档名 D、主机名 4、信息安全就是要防止非法攻击和病毒的传播,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从具体的意义上来理解,需要保证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ⅰ.保密性(confidentiality)ⅱ.完整性(integrity) ⅲ.可用性(availability)ⅳ.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A、ⅰ、ⅱ和ⅳ B、ⅰ、ⅱ和ⅲ C、ⅱ、ⅲ和ⅳ D、都是 5、收件人的Email地址是() A、收件人的本机硬盘上的一个存储空间 B、ISP的邮件服务器的一个地址编号 C、邮件服务器上的一个标志符号 D、以上都不是 6、在使用Word编辑文档时,假设插入点在第一段最末位置,如果按Delete键,其结果是()。 A、把第二段的第一个字符删除掉 B、仅删除第一段最末行的最后一个字符 C、把第一段落全部删除 D、把第一段落和第二段落合并成了一个段落 7、internet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A、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与无线通信信道 B、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和信息资源 C、局域网、广域网、校园网和主干网 D、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8、在Word文档的编辑中,能够进行的工作是()。 A. 选定的字符用一个小图片替换 B. 有条件地设置字符的字体格式 C. 按任意角度旋转选定的字符 D. 水平翻转选定的字符 9、设计人口普查程序,用一个变量表示江苏省的人口总数,这个变量的类型是()。 A、整型 B、实型 C、双精度型 D、长整型 10、对于计算机网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之间的连接必须是同类型的网络,不同类型的网络目前还无法连接 B、只要接入了计算机网络,网络信息的共享没有任何限制 C、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都是文本信息,其他类型的信息传输时容易丢失 D、计算机网络是由用通信线路连接多台计算机以及相关的硬件设备组成 11、软件管理中,对软件进行配置,各阶段文档的管理属于下列哪种管理? A、组织管理 B、资源管理 C、计划管理 D、版本管理 12、在Windows应用程序菜单中,含有下一级子菜单的菜单项的标志是()。 A. 前面有"√" B. 呈灰色 C. 后面跟一个小三角形 D. 后面跟"…" 13、使用浏览器IE登录清华大学的FTP服务器ftp://https://www.360docs.net/doc/4218821959.html,下载文件,这种网络应用软件结构属于()。

《操作系统》第4章教材习题解答

第4章存储管理 “练习与思考”解答 1.基本概念和术语 逻辑地址、物理地址、逻辑地址空间、内存空间、重定位、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碎片、碎片紧缩、虚拟存储器、快表、页面抖动 用户程序经编译之后的每个目标模块都以0为基地址顺序编址,这种地址称为相对地址或逻辑地址。 内存中各物理存储单元的地址是从统一的基地址开始顺序编址的,这种地址称为绝对地址或物理地址。 由程序中逻辑地址组成的地址范围叫做逻辑地址空间,或简称为地址空间。 由内存中一系列存储单元所限定的地址范围称作内存空间,也称物理空间或绝对空间。 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时,需对目标程序中的地址进行修改。这种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重定位。 静态重定位是在目标程序装入内存时,由装入程序对目标程序中的指令和数据的地址进行修改,即把程序的逻辑地址都改成实际的内存地址。 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期间,每次访问内存之前进行重定位。这种变换是靠硬件地址转换机构实现的。 内存中这种容量太小、无法被利用的小分区称作“碎片”或“零头”。 为解决碎片问题,移动某些已分配区的内容,使所有进程的分区紧挨在一起,而把空闲区留在另一端。这种技术称为紧缩(或叫拼凑)。 虚拟存储器是用户能作为可编址内存对待的虚拟存储空间,它使用户逻辑存储器与物理存储器分离,是操作系统给用户提供的一个比真实内存空间大得多的地址空间。 为了解决在内存中放置页表带来存取速度下降的矛盾,可以使用专用的、高速小容量的联想存储器,也称作快表。 若采用的置换算法不合适,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刚被换出的页,很快又被访问,为把它调入而换出另一页,之后又访问刚被换出的页,……如此频繁地更换页面,以致系统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页面的调度和传输上。此时,系统好像很忙,但实际效率却很低。这种现象称为“抖动”。 2.基本原理和技术

教材中_经典例题_给了我们什么_

走进课堂争鸣 ZOUJINKETANG 2008年第4期(总第250期 ) 《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又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当前初中数学都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连试卷、习题的题干因创设“情境”,“ 体积”也越来越臃肿。每当学生对此心存怨气时,我总会戏说:“谁叫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呢?信息时代当然得面对如此具有海量信息的题干啊!” 话虽如此,但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做人;数学课堂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若为情境而情境,忽略了教育的目的及数学的本质,无疑是舍本而求末。而我们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往往沉浸于单纯的“数学”之中,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问题。若干年后,我们所教育的学生会是怎样的人呢? 记得有一次,有人开玩笑地对我说:“ 世上的奸商都是你们数学老师教出来的?”我当时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一种“自豪”,为数学教师能培养思维灵活的商人而骄傲。 但这番话后来让我想起了一道题: 例: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这种台灯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台灯应进多少个? 解:设每个台灯涨价x元,则(40+x-30)(600-10x)=10000 x1=10,x2=40 答:这种台的售价应定为50元或80元,这时台灯应进200或500个。 此题是北师大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 67页的例题。我曾多次将它作为利用方程建立模型 的经典例题来讲解,现在想来感觉“汗颜”。此题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存在着较大的隐患,会诱导学生形成“奸商”的思维。正如题目所述,提高售价(损害了顾客的利益)后,看似销售数量减少,实际上减少了自己进货的成本和辛苦程度(利己),却又能确保自己的利润(再次利己)。无异让神圣的数学课堂在潜意识地助长“损人利己”的社会不良风气。我想,该题的潜在影响虽不是编书人的初衷,却也难辞其咎。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引用该题的网页有300多个,似乎都没意识到该题潜在的隐患。不知是我错了?还是我过于敏感了?我感到非常茫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单纯的数学是不存在的,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是必需的。但我认为设计具体情境时一定不要仅仅只想到数学啊!初中学生无论身心特点,还是生活阅历,都决定着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生活中的一些阴暗面也将左右他们的成长。我个人认为,初中数学课堂还是应更多的让他们感受“阳光”,让更多的学生具有阳光一样的心灵。 当然该题还是有较大的“编味”:“调查表明,这种台灯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面对好奇心较强的学生,这段叙述很难有说服力。市场规律如果真像“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那么简单,这样我们的生活也将更简单、更美好。新课程处处强调联系生活实际,但绝不意味着这些不着边际的“乱编”。 无独有偶,一个曾获得了教学大赛三等奖的案例,展示的是北师大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可能性》的第一节《一定摸到红球吗?》其部分情节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今天的数 教材中“经典例题” 给了我们什么?●史 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大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复习资料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综合性(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 2、认知结构是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总和及其组织。 3、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两者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是计算机专家研究的对象,起认知结构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 4、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是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现代性特点、实践性特点、工具性特点、应用性特点、文化性特点。 6、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有: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6)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7)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7、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8、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分类: 1)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法。 2)按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可分为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 3)从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4)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 5)按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接受型、自学型和探究型。 6)现代教学论对上述分法进行了归纳,将教学法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综合教学法,另一类叫基本教学法。 9、现代教学方法应具备哪些特征: 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2)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绪生活)的培养和调节 5)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发展6)对传统教学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10、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有以下形式: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 11、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1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13、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适用于学生力所能及的内容,比如软件使用的自学。

(完整word版)第四章习题解答

第四章:网络层 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教材109) 答:网络层向上提供了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服务,其优缺点的比较如下:(1)虚电路是面向连接的,提供的服务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投递顺序的正确性;数据报是无连接的,只提供尽最大努力的交付,不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和投递顺序的正确性。 (2)网络采用数据报传输方式可大大简化网络层的结构;虚电路让电信网络负责保证可靠通信所采取的措施,使得电信网的结点交换机复杂而昂贵。但是相对而言,采用数据报时,由主机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性,包括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因此主机的处理负担较大。 (3)虚电路有连接建立和释放阶段,数据传输启动慢;数据报不用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启动快。 (4)为了在交换结点进行存储转发,在使用数据报时,每个分组必须携带完整的地址信息。而在使用虚电路的情况下,每个分组不需要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只需要有一个简单的虚电路号码标识,这就使得虚电路分组中的控制信息部分的比特数减少,从而减少了系统开销。 (5)虚电路在连接建立的阶段确定数据传输的路由,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均按照同一条路由进行转发;数据报对每个分组都独立的做路由选择。显然,在数据传输阶段,数据报的路由处理负担较大。但是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所有通过故障结点的虚电路都不能工作,而数据报可以灵活的选择替代路由。 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教材110)

答:(1)单一的网络无法满足各种用户的多种需求,因此,把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互相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通信。实际中使用的TCP/IP 协议,定义了一种抽象的网络,隐藏了互连的各种不同物理网络的细节,使得互连后的网络像一个单一的大网络。 (2)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的共同的问题: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不同的网络管理和控制方式等。 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教材111) 答:它们工作在的层次不同,并且功能不同: 转发器:物理层中继系统,在转发数据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只是对数据分组进行简单的转发(逐比特转发),因此只能连接相同速率的网络。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网桥在转发数据前先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并且是把整个数据帧都收下之后再进行存储转发,具有过滤帧的功能,故能够连接不同速率的网络。 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网桥时,一般并不称之为网络互连,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从网络层看仍然是一个网络。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具有存储转发功能,作用是在互连网中完成路由选择的功能。(由于历史的原因,有时把路由器称为网关) 网关: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用网关连接两个互不兼容的系统需要在高层进行协议转换。(由于网关较复杂,用的较少)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参考资料129)

回归教材经典例题和练习题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12>5 (2)若a 为正无理数,则a 也是无理数: (3)x ∈{1,2,3,4,5} (4)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吗? 2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是偶数都是偶数,则b a b a +, (2)若m >0,则方程有实数根02 =-+m x x 3证明:0,02 2 ===+y x y x 则若 4 下列各题中,那些q p 是的充要条件? (). :,:)3(;0:,0,0:)2(:,0:)1(2c b c a q b a p xy q y x p c bx ax x f q b p +>+>>>>++==是偶函数 函数 5下列各题中,那些q p 是的充要条件? . 0:01:)4()0(0:),0(04:)3(; 0)4)(3(:,03:)2(; 43:,43:)1(22 2 2=++=++=≠=++≠≥-=--=-+=+=c b a q c bx ax x p a c bx ax q a ac b p x x q x p x x q x x p 的一个根,是方程有实数根; 6下列各题中,那些q p 是的充要条件? . :,:)4(; 33:,2:)3(;51:,32:)2(; 11:,1:)1(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q p x x q x p x q x p x x q x p -=-=≤≤-≤--=-= 7 求圆()()22 2 r b y a x =-+-经过原点的充要条件。

}{}{; ,)3(;,)2(;,)1(.q x |x ,p x |x 8的什么条件是那么的什么条件是那么的什么条件是那么满足条件满足条件已知q p B A q p A B q p B A B A =??== 9 写出下列命题,并判断真假: }{}{}{}{不是素数, 是偶数这里不是素数是偶数这里这里这里3:,2:,)4(;3:,2:,)3(;3,22:,3,24:,)2(;3,22:,3,24:,)1(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 10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8 7)3(4343)2(3725)1(≥<>>>或且 1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 这里这里是实数是无理数这里是实数是无理数这里1578:,32:,)4(;1578:,32:,)3(;:,:,)2(;:,:,)1(≠+>∧≠+>∨∧∨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ππππ 12 写出下列全称命题的否定: 3 ,:)3(:)2(3:)1(2的个位数字不等于对任意点共圆;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整除的数都是奇数;所有能被x Z x p p p ∈ 13写出下列特称命题的否定 . :)3(:)2(022,:)1(02 00数有一个素数含三个正因形;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p p x x R x p ≤++∈? 14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 )4(01,)3(05)2(,)1(02 0023对角线互相垂直存在一个四边行,它的; ;都是整除的整数,末尾数字所有可以被; ≤+-∈?>∈?x x R x x x N x 15

HR三级新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薪酬管理

助理师(三级)新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薪酬管理 新教材助理师课后答案--- (仅供参考)第五章薪酬管理 1、某企业员工薪酬构成主要包括:岗位工资、月奖金、年终奖金。月奖的标准是根据岗位等级而定 的,职级越高,奖金越多。月奖与考核不挂构,实际上是工资的补充。年底奖金:管理部门如财务部的年底奖金是年底双薪,业务部门的奖金是按部门业绩提成的,但有时不能兑现。业务部门员工的奖金是背靠背的,由部门经理发放,员工不知道发放的依据,由于原有的方案存在许多问题,现在要重新调整薪酬分配方案,请制定一个合理的薪酬分配原则。 2、某企业销售部的一句司机,是位老员工,有十几年工龄。由于企业原来薪酬分配制度的不合理,造成该员工的收入远远高于市场上该岗位的薪酬水平,这次企业进行薪酬调整,按工作岗位评价结果确定岗位工资,司机岗的工资也按市场价来确定,在薪酬测算时,怎样处理该司机的薪酬? 3、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系统性、实用性、标准化、能级对应、优化原则。 4、岗位评价的功能: 1、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 2、对岗位工作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权限大小,所需的资格条件等因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测评,从而以量化数值表现出工作岗位的特征。 3、使单位内各个岗位之间,能在客观衡量自身价值量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并具体说明其在企业单位中处的地位和作用。 4、系统全面的工作岗位评价制度为企事业单位岗位归级列等奠定了基础。 5、岗位评价的步骤: 1、按岗位工作性质,将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岗位分类。 2、收集有关岗位的信息。 3、建立工作岗位评价小组,培训有关的评价人员。 4、制定工作岗位评价的总体计划,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实施细则。 5、找出与岗位有直接联系、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及其指标,列出细目清单。 6、通过评价专家小组的集体讨论,设计有关调查问卷和测量评比的量表。 7、先对重要岗位进行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全面落实评价计划,逐步实施,。 9、撰写出企事业单位各个层级岗位的评价报告书,提供给各有关部门。 10、对工作岗位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 6、工作岗位的评价要素的分类:1、主要因素;2、一般因素;3、次要因素;4、极次要因素。 7、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构成:1、劳动责任要素;2、劳动技能要素;3、劳动强度要素;4、劳动环境要素;5、社会心理要素。 8、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1、少而精的原则;2、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9、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的制定方法: (1)劳动责任要素所属的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分为质量责任指标、产量责任指标、看管责任指标、安全责任指标、消耗责任指标、管理责任指标标准、知识经验要求、操作复杂程度、看管设备复杂程度、产品质量难易程度、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分级标准。 (2)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社会心理要素所属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分为、体力劳动强度、工时利用率、劳动姿势、劳动紧张程度、工作轮班制、粉尘危害程度、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噪声危害程度、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试卷及答案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试卷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具有哪些特点() A 综合性 B 实践性 C 发展性 D 独立性 E 创新性 F 连续性 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A 信息技术课程 B 计算机辅助教育 C 计算机基础 D 信息技术教学 E 计算机远程教育 3、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经历那些阶段() A 实验改革阶段 B 实验启动阶段 C 逐步发展阶段 D 快速发展阶段 4、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有哪些() A 现代性特点 B 复古性特点 C 实践性特点 D 工具性特点 E 应用性特点 F 文化性特点 5、下面那些属于基本教学法() A 讲授法 B 发现教学法 C 游戏教学法 D 谈话法 E 演示法 F 模型教学法 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是每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2、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完成()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3、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意义包括()和实践意义。 4、根据现代教学论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将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和基本教学法。 5、讲授法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讲述、( )和讲演。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做了怎样的规定? 2、请简单说明“练习法”方法、意义与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3、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4、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5、信息技术课具有哪些显著学习特点? 四、论述题(15分) 1、假设你接到了学校的任务,要你和你的学生共同来设计一个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网站,要求设计美观大方,内容丰富实际,有地方特色,简述你将如何发动学生,从哪些方面来着手准备,以及对网站的整体设计构思。 五、根据下面给定的材料,经过你的分析和总结,写出说课稿(40分) 制作小板报——图文混排 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该课时的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四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练文字输入、文字排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浓、积极性高。这些都为该课时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 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信息技术》小学第二册,第一章计算机文字处理之第六节——制作小板报。这一节为该章的重点内容,即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于现实生活和学习中。

物理人教版选修3-2教材习题点拨:第四章第三节楞次定律 含解析

教材习题点拨 教材问题全解 思考与讨论1 根据楞次定律,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铁向线圈方向的运动,我们手持磁铁向线圈运动时,我们克服磁场力做功。 思考与讨论2 (1)研究闭合电路ABEF。 (2)磁通量增大。 (3)感应电流的磁场垂直纸面向外。 (4)电流方向为由A到B。 教材习题全解 1.超导体的电阻为0,如果闭合的超导电路内有电流,这个电流不产生焦耳热,所以不会自行消失。现有一个固定的超导体圆环如图甲所示,此时圆环中没有电流。在其右侧放入一个条形永磁体(图乙),由于电磁感应,在超导体圆环中产生了电流,电流的方向如何? 超导圆环内的电流 答案:从左侧看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 2.如图所示,导线AB与CD平行。试判断在闭合与断开开关S时,导线CD 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判断CD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答案:当闭合开关S时,感应电流方向由D到C;当S断开时,感应电流方向由C到D。 3.在图中CDEF是金属框,框内存在着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当导体AB向

右移动时,请用楞次定律判断ABCD和ABFE两个电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判断CD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答案:ABCD ABFE 点拨:当导体AB向右移动时,线框ABCD中垂直于纸面向内的磁通量减少,根据楞次定律,它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磁通量的减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垂直纸面向内,则感应电流的方向是ABCD。研究线框ABFE 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为ABFE。 4.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N极附近,一个闭合线圈向下运动并始终保持水平。在位置B,N极附近的磁感线正好与线圈平面平行。试判断线圈在位置A、B、C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判断线圈内感应电流的方向 答案:在A、B、C三个位置时,感应电流方向从上向下看均沿逆时针方向点拨:从A到B,穿过线圈向上的磁通量减小,从B到C,穿过线圈向下的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以判断在A、B、C三个位置时,感应电流方向从上向下看均沿逆时针方向。 5.在图中,线圈M和线圈P绕在同一个铁芯上。 线圈P中有没有感应电流? (1)当闭合开关S的一瞬间,线圈P里有没有感应电流? (2)当线圈M里有恒定电流通过时,线圈P里有没有感应电流? (3)当断开开关S的一瞬间,线圈P里有没有感应电流?

刍议中学数学教材例题处理技巧

刍议中学数学教材例题处理技巧 发表时间:2018-12-04T21:09:54.30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作者:邓启强[导读] 数学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少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往往忽略了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例题教学教法单一,讲解刻板,缺乏变通、创新,失去了例题教学应有的功能。(陕西省西乡县子午镇九年制学校 723503) 摘要:数学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少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往往忽略了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例题教学教法单一,讲解刻板,缺乏变通、创新,失去了例题教学应有的功能。切实加强各种例题的教学研究,处理好教材中的例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词:例题教学;教学研究;开发改编;题后反思;提高效率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能为学生提供解决数学问题的范例,揭示数学方法,规范思考过程,而且还能为其数学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石。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好数学知识,培养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往往忽略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盲目选择一些难题、偏题,进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恐惧、厌恶数学,适得其反。也有不少教师例题教学教法单一,照本宣科,讲解刻板,缺乏变通、创新,失去了例题教学应有的功能。切实加强各种例题的教学研究,处理好教材中的例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首先要尊重教材,教材的编写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凝聚专家学者的经验与智慧。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现成的例题,它们能很好地体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对于这类例题,不能简单地模仿、记忆,追求解题的难度和技巧,应着重让学生体会例题蕴含的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与本节课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其次,有些例题的背景比较抽象,缺乏生活气息,如果将例题进行适当的“开发”,改编成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处理后的例题是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整合的新教材。只有这样经过优化整合的教材,才能使它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观念。例题的再次“开发”,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由“重结论轻过程”转向“过程与结论并重”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下是我在例题“开发”方面做的一些尝试: 一、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积累成功的经验,还要总结失败的教训,并以此为鉴,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有时即使不改变例题而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也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分析例题考查知识和技能,自我设计同类问题 在先学后教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自我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例题和习题,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典型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运用相应知识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自我设计同类题目,加深了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得心应手,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自信心,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改变题目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不要忽视了课堂情感的投入,在上课时可以对题目的背景进行适当更改。教师有意识地进行题目背景的更换,使知识溶入在不同的背景中,选择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这会让数学教学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更加可亲。如“数据集中趋势”中的例题,过于陈旧,缺乏典型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击比赛中埃蒙斯的真实案例,最后一枪射到邻座的枪靶上,第10发成绩为0,如何评价这位运动员的射击水平?情境真实,离学生生活很近,例题的改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例题的知识范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有的例题仅仅针对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但在实际教学时有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借题发挥”,对例题的知识范围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知识时,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结合具体的例题,配合图像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对应的本质,函数是整个过程中的对应,不等式是某个范围内的对应,而方程式是某个瞬间的对应,加深学生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有的例题仅仅针对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但在实际教学时有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借题发挥”,对例题的知识范围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变化中的三角形”这节课时,分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中,“高h为6不变,底a变化时,有S=ah÷2=6a÷2=3a,点明变量S怎样随着自变量a的变化而变化。在学生掌握了这个例题之后及时渗透行程等常用公式中因变量怎样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子,教学效果非常好。 五、创造全新的例题 教材处理过程中不能只盯着课本中的题目,应选择和创造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例题,增加一些书本上没有但是今后又要用到的知识,以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可增加“十字相乘法”等的相关例题,二次函数补充“交点式”等等。 最后,注重题后反思,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然而,教师常常把例题解答完就了事,不对例题进一步挖掘,题后不引导学生对例题题型、思想方法、表述等进行反思,学生得不到解题反思的熏陶,没有题后反思的意识,无法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 因此,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1、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而又打破思维定式,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最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课后题答案

07年助理师(三级)新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薪酬管理新教材助理师课后答案------(仅供参考) 第五章薪酬管理 1、某企业员工薪酬构成主要包括:岗位工资、月奖金、年终奖金。月奖的标准是 根据岗位等级而定的,职级越高,奖金越多。月奖与考核不挂构,实际上是工资的补充。 年底奖金:管理部门如财务部的年底奖金是年底双薪,业务部门的奖金是按部门业绩提 成的,但有时不能兑现。业务部门员工的奖金是背靠背的,由部门经理发放,员工不知 道发放的依据,由于原有的方案存在许多问题,现在要重新调整薪酬分配方案,请制定 一个合理的薪酬分配原则。 2、某企业销售部的一句司机,是位老员工,有十几年工龄。由于企业原来薪酬分 配制度的不合理,造成该员工的收入远远高于市场上该岗位的薪酬水平,这次企业进行 薪酬调整,按工作岗位评价结果确定岗位工资,司机岗的工资也按市场价来确定,在薪

酬测算时,怎样处理该司机的薪酬? 3、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系统性、实用性、标准化、能级对应、优化原则。 4、岗位评价的功能: 1、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 2、对岗位工作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权限大小,所需的资格条件等因素,在 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测评,从而以量化数值表现出工作岗位的特征。 3、使单位内各个岗位之间,能在客观衡量自身价值量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纵向比较, 并具体说明其在企业单位中处的地位和作用。 4、系统全面的工作岗位评价制度为企事业单位岗位归级列等奠定了基础。 5、岗位评价的步骤: 1、按岗位工作性质,将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岗位分类。 2、收集有关岗位的信息。 3、建立工作岗位评价小组,培训有关的评价人员。 4、制定工作岗位评价的总体计划,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实施细则。 5、找出与岗位有直接联系、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及其指标,列出细目清单。 6、通过评价专家小组的集体讨论,设计有关调查问卷和测量评比的量表。 7、先对重要岗位进行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全面落实评价计划,逐步实施,。 9、撰写出企事业单位各个层级岗位的评价报告书,提供给各有关部门。 10、对工作岗位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 6、工作岗位的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 法考试试题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贵阳学院清镇教学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试题_______级_______班姓名_______ 得分 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教学方法。 2、CAI系统由 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 三个部分构成。 3、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按照“三阶段七环节”来进行,其中三阶段指的是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第三阶段是_____________。 4、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常用的教学研究方法。 5积件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包括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题(第小题4分,共20分) 1、研究性学习 2、异步式讲授 3、等级评定法 4、信息素养 5现代教育技术 三、简答题(第小题5分,共15分) 1、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初中阶段提出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要使教学方法达到最优化,必须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竖曲线设计 4.3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ω=i1-i2=5%-0.8%=4.2%凹曲线 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横距:x=(K25+400)-(K25+355.00)=45m 竖距:h=x2/2R=0.20 m 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 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 K25+460:变坡点处 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 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 K25+500:两种方法 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 竖距:h=x2/2R=2.10 m 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 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 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65)-(K25+500)=65m 竖距:h=x2/2R=0.42 m 切线高程 (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 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 两种方法结果相同 下图为Excel计算结果

教材配套习题

第一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思考题 1.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是由刀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来实现的,称为切削运动。用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来表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概念见教材。 2刀具.静止角度参考系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假定运动条件:进给量f=0 假定安装条件:刀尖与工件回转中心等高; 刀杆方向与进给方向垂直。 3.切削层参数是什么?如何定义的? 切削层:主运动一个周期,相邻两加工表面(切削刃)之间的材料截面。 切削层公称厚度hD(老标准ac): hD=f2 sinKr 切削层公称宽度bD(老标准aw): bD=ap/sinKr 切削层公称截面积AD: AD=ap2 f=bD2 hD 4. 试述正交平面、法平面、假定工作平面和背平面的定义,并分析它们的 异同点和用途。 正交平面/主剖面Po:⊥Ps ⊥Pr同时垂直于切削平面Ps和基面 法剖面Pn:Pn⊥S,(切削刃)。 假定工作平面、进给平面Pf :Pf ⊥Pr 、∥f 背平面Pp :Pp ⊥Pr 、∥a p 构成不同的参照系。 5. 为什么基面、切削平面必须定义在主切削刃上的选定点处? 基面是通过主切削刃且与切削平面垂直的平面,是用来标注切削角度的的

面,所以基面必须选定在主切削刃上的点并和切削平面垂直,才能有效的进行角度标注。 6 试述刀具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的区别,为什么横向切削时,进给量f 不能过大。 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在刀具标注角度参照系中定义的角度。刀具标注角度参照系又称静止参考系,同工况没有关系。 刀具的工作角度是在刀具工作角度参照系中定义的角度,不同的工艺环境下,工作角度不同。 横向切削时,工作前角随进给量增大而增大,工作后角随进给量增大而减小。过大的进给量会使后角变负,加工时工件会被挤断。 7. 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必须具备那些性能?为什么? 见教材P11. 8. 试按下列条件选择刀具材料或编号。 ⑴45钢锻件粗车;YT5(P30) ⑵HT200铸件精车;YG3X(K01) ⑶低速精车合金钢蜗杆;W18Cr4V(成形刀) ⑷高速精车调质钢长轴;YT30(P01) ⑸中速车削淬硬钢轴;YN10(P05)或K01(TiC+WC+Ni-MO) ⑹加工冷硬铸铁。YG6X(K10) A. YG3X B. W18Cr4V C. YT5 D. YN10 E. YG8 F. YG6X G. YT30 二、分析计算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试题教学内容

贵阳学院清镇教学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_______级_______班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教学方法。 2、CAI系统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三个部分构成。 3、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按照“三阶段七环节”来进行,其中三阶段指的是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第三阶段是_____________。 4、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常用的教学研究方法。5积件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题(第小题4分,共20分) 1、研究性学习 2、异步式讲授 3、等级评定法 4、信息素养 5现代教育技术 三、简答题(第小题5分,共15分) 1、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初中阶段提出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要使教学方法达到最优化,必须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3、教学研究报告写作要注意哪几点要求?

四、简述题(20分) 结合教学实际,简述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存在哪些问题?应该从哪方面着手改进,提出你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五、应用题(25分) 编写一篇简略的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标题。(只要求写出教学环节中每步骤的标题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