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的地质
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白际山系)之一。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
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
中心位置(九华街雪地理坐标为东经117°8′,北纬30°5′。
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1.山水奇秀,风景名山九华山以奇丽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
南朝时,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
唐代李白游山时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并改九子名为九华。
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由于受构造、岩性及外力等影响,形成了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的雄奇秀丽的地貌景观。
九华山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
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
境内清溪萦绕,山西五条溪流汇于六泉口,经五溪河、九华河汇入长江;山南三溪和山东两溪分别流经三溪河、陵阳河汇入太平湖。
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
“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
九华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
九华山处处有景,移步换景,清代概括有”九华十景”。
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
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和,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
2.地藏道场,佛教名山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地藏菩萨道场。
它的开创人为新罗僧地藏。
公元7世纪,在中国唐朝与朝鲜半岛频繁交往的大背景下,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卓锡九华,苦修数十载,圆寂后被认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因其俗姓金,故称金地藏。
5篇介绍安徽九华山的导游词范文

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体是由花岗岩岩体组成的强烈断隆带。
其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都是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
九华山地处北亚热带,不仅受到湿润季风的影响,而且受到山区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的制约,所以具有温和、湿润、阴凉等山区气候特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安徽九华山的>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安徽九华山的导游词范文(一)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
李白曾三上九华山。
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早在东晋年间(420xx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四五千人。
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
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
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
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xx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
“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
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
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暇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20xx年。
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
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
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
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
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暇和尚的装金肉身。
九华山风景区地理环境

九华山风景区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九华山风景区位于中国安徽省青阳县境内,距青阳县城20公里,距长江南岸贵池区约60公里,南望黄山,北瞰长江,东监太平湖,方圆120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一百一十七度八分,北纬三十度五分。
地形地貌
九华山体位于皖南断块隆起的中心部位,主体由花岗岩构成,受构造、岩性等影响,形成了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泉流交织其中的独特地貌景观。
由于其隆起幅度自核心部位向周围逐渐减小,外围山地由硬度较花岗岩小的花岗闪长岩和沉积岩组成,易被冲刷蚀低,故整个九华山体由众多千姿百态、高低参差的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等组成。
九华山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都十分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
气候特点
九华山属于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雨集中,梅雨显著。
九华山山区气候,既有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总体特征,又有受山区海拔高度、地形地势影响而形成的阴、凉、湿的山区气候特点。
1。
九华山简介

皖南,风景优美,充满画意诗情。
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灵山神奇,山光水色,寺院风情,独具特色,享有“东南第一山”的美誉。
九华山,千年香火不断,万方游人不绝。
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1978年成立了县级管理机构。
10年来,九华山的风景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旅游业迅速发展,年接待量平均以15—20%的幅度递增,1987年接待国内外游人、香客60万人次,到2001年以后,年接待量均以突破200多万人次。
可谓盛况空前。
九华山蛇蜒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南望黄山、北瞰长江,东临太平湖,西接贵池,方圆120公里。
地理座标为,东径117度46分—49分,北纬30度27分—30分。
山有九十九峰,以十王峰为最高,海拔1342米,其间梵刹林立,秀水环绕。
九华山,在汉代叫陵阳山,南朝梁时称九子山,唐以后始易今名。
九华佛山,天开神秀;地藏垂迹,声名远扬。
讲九华山,不能不讲九华佛教的开山祖师金乔觉,这个被奉为神僧的“九华老爷”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是人,不是神人们也许听说过,九华山的神异之处,是因为出了位地藏菩萨;而九华山所以成为佛教名山,也因为它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那么,何谓地藏菩萨呢?佛教的《地藏十轮经》说,他“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因而得名。
佛经上还说他受释伽牟尼的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
他现身于人间、天上、地狱之中,以救苦难。
中国佛教把他作为四大菩萨之一来供奉,并传九华山是他布道说法的道场。
我们见过一本叫做《地藏菩萨圣德问答》的小册子,是30年代由上海佛学书局发行的。
小册子上说,在诸大菩萨中,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是表“大慧”的,四川峨嵋山的普贤菩萨是表“大行”的,浙江普院山的观音菩萨是表“大悲”的,安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是表释迦佛法中之“大愿”的;并说地藏菩萨愿力之大是无与伦比的。
因此,在人们的观念中,地藏菩萨是神,不是现实中的人。
然而据有关史料记载,他是实有其人的,是唐代的一位高僧,九华山佛教的开山祖师。
九华山简介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经纬度分布是东经117度,北纬30度。
九华山西隔长江于天柱山相接,东南越太平湖于黄山相辉,是国家5A级景区和著名避暑胜地。
九华山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佛教圣地,在国内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也是大愿地藏王的道场。
九华山在汉代属于陵阳县郡,因此称陵阳山。
南朝时吴郡人因为九华山上形似莲花的九峰改成九子山。
唐天宝年间,李白来到了九华山,有感于这里的美景,作诗赞叹: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自此,九子山改称九华山。
九华山方圆120多平方公里,总面积334平方公里。
山上共有山峰99座,十王峰海拔1342米,是山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其余的天台峰、莲花峰等也高耸入云、雄伟非常。
山上怪石奇洞、溪流沟涧、相映成趣。
九华山上古刹林立,共有寺庙99多座,僧尼一千多人。
就是这样一座以佛学享誉盛名的九华山,在唐代以前盛行的是道教,开创九华山佛教盛世的是一位来自异域的僧人——金乔觉。
金乔觉是古新罗国的王子,24岁时抛弃王族优渥的生活带着谛听来到九华山修行。
当时的青阳县属于闵员外的属地,金乔觉向闵员外乞一袈裟地,闵氏应允。
金乔觉将袈裟一抖,覆盖了九座山峰。
闵氏父子心悦诚服将山献出,并皈依佛教随侍金乔觉左右。
现在九华圣殿中地藏王旁边的侍者袈裟闵氏父子。
金乔觉六十多岁时,附近民众被他苦修的精神所感,自发为大师修建庙宇宝塔、弘扬佛法,至此金乔觉名声大振,九华山香火渐渐旺盛了起来。
到金乔觉99岁这一年夏末,大师突然召集徒众告别,不久安然圆寂,顿时“山鸣石陨、扣钟嘶嘎、群鸟哀鸣”。
其徒众根据古法将大师的尸身放入缸中,三年后打开肉身不腐、颜面如生。
众僧徒根据佛经上讲的“菩萨金锁、百骸鸣矣”,认定他是地藏王菩萨化身,将他肉身移入石塔中供奉,尊称“金地藏”。
相传建石塔的小山头“常现光如火”,故称“神光岭”,造肉身殿,以护墓塔。
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诞辰,也是九华山上一个重要的佛教盛事。
百余年来,九华山的肉身佛像有十几座之多,但是有五座不幸毁于文革中没有保存下来,其余各尊佛像仍供奉在各大宝殿。
九华山地质地貌古树名木

九华山地质地貌古树名木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白际山系)之一。
在大地构造上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中部。
九华山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都十分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
九华山主体是由花岗岩体组成强烈断隆带,它的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部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
分布九华山区的地层,主要由古生代寒武纪到志留纪的黑色硅质炭质页岩、灰绿色页岩、泥质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灰色厚层灰岩、黄绿色粉砂质页岩、细砂岩等,它们都经褶皱或断块隆起构成九华山外围的低山、丘陵。
九华山区的绝大部分地区由侵入岩体构成,主体部分由燕山期的九华山花岗岩体组成,它沿青阳岩体中心部位侵入,近东西向伸展。
岩体接触面大多数外倾,倾角40—50°,与围岩接触发生接解变质,其宽度为数百米。
该岩体根据岩石的结构和成分可划分三个相带。
中心相以粗中粒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过渡相绝大部分为中粒花岗岩,构成岩体的主体,分布面积最广;边缘相不发育,一般宽约数米至500米,以细粒花岗岩为主。
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还含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等。
九华山花岗岩体形成陡悬式中心峡谷区,九华的奇峰、怪石也多分布于此。
青阳岩体分布于九华山的外围,形成于晚三叠纪的印支运动,岩体本身为九华山岩体侵入破坏而不完整,侵入围岩为下古生界,接触面外倾,接触带发生明显变质现象。
根据岩石成分和结构,可分三个岩相带,中心相以二长花岗岩为主;过渡相以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为主,占岩体出露面的70%以上,边缘相以细粒花岗岩为主,宽数十厘米至数十米。
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及角闪石等。
它组成的地貌景观以低缓的丘陵和低山为主,与九华山花岗岩岩体形成的中山地貌,构成鲜明的对照。
九华山在漫长的地质长河中,属多旋回构造运动地区。
从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九华山与皖南广大地区一样,处于稳定的滨海或浅海环境,海水深度不大,地壳稍有升降就显得海水进退频繁,但基本上没有超越海域环境,这一时期的沉积保持着连续性和呈整合接触关系,沉积岩的总厚度可逾万米。
九华山花岗岩形成过程题

九华山花岗岩形成过程题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九华山花岗岩
2.花岗岩的形成过程
3.九华山花岗岩的地质意义
正文
九华山位于我国安徽省,是佛教名山之一,其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其中花岗岩地貌尤为引人注目。
花岗岩是一种火成岩,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组成,具有坚硬、耐腐蚀的特点。
在九华山的地质历史中,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在地壳深处,因高温高压作用,岩石熔融生成岩浆。
随着地壳运动,岩浆逐渐上升,并在地壳中寻找通道,最终到达地表。
当岩浆上升到地表并冷却凝固时,花岗岩便形成了。
这个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同时也受到了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得九华山花岗岩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
九华山花岗岩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花岗岩是研究大陆地壳构造和演化的重要对象。
通过对花岗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壳深处的岩石组成和构造运动。
其次,九华山花岗岩作为一种火成岩,对地表的改造作用显著。
在风化、侵蚀等自然作用下,花岗岩地貌呈现出独特的景观,如奇峰、怪石等,为九华山的旅游资源增色不少。
总之,九华山花岗岩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为我们揭示了大陆地壳构造和演化的奥秘。
第1页共1页。
九华山卧狮峰风景区——丹霞地貌

九华山卧狮峰风景区——丹霞地貌九华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峰峦叠嶂,山脉起伏,被誉为中国南方的第一名山。
九华山是佛教圣地,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朝圣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而九华山风景区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卧狮峰,这里被誉为丹霞地貌的宝库。
卧狮峰位于九华山的西北部,地势险峻,其名字来源于山峰形状如伏卧的狮子,展现出威武雄壮的一面。
这里的丹霞地貌非常壮观,是自然地理现象中的珍品之一。
丹霞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和自然侵蚀的结果,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层峦叠嶂、怪石峭壁的壮观景象。
卧狮峰风景区中的丹霞地貌独特而奇特,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到达卧狮峰风景区后,一眼望去,可以见到高耸入云的巍峨山峰,峰峦起伏之间,红红的岩石层次分明。
这里的丹霞地貌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地质变动,其间有火山喷发、地殻隆起等自然现象造就的形态独特的地方,这些地貌被誉为“冰川遗迹”。
游览卧狮峰风景区,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风景。
一路上,游客可以沿着蜿蜒的山道行走,迎面而来的是红色的岩石和奇特的地貌景观。
这里的丹霞地貌既有平缓的山坡,又有陡峭的岩石峰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九华山卧狮峰风景区附近还有一些如画的风景。
有悠然的溪流,流水清澈见底,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有茂密的森林,绿树成荫,清新宜人;还有美丽的花海,各种花卉在山间盛开,香气四溢。
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丹霞地貌完美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九华山卧狮峰风景区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九华山是佛教界闻名的圣地之一,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佛教文化遗址。
游客在参观卧狮峰的同时,还可以品味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历史悠久,与丹霞地貌相互辉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致。
此外,卧狮峰风景区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游客可以选择徒步登山,感受挑战和征服的乐趣;也可以参观一些文化景点,了解九华山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体验乡村生活。
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适合不同类型的游客。
九华山花岗岩形成过程题

九华山花岗岩形成过程题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九华山花岗岩的地质背景
2.阐述九华山花岗岩的形成过程
3.分析九华山花岗岩的地质意义
正文
九华山花岗岩位于我国安徽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圣地。
它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地质运动,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形成过程和地质意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九华山花岗岩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九华山花岗岩的地质背景。
九华山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的交界地带,属于郯庐断裂带的一部分。
在这个特殊的地质环境中,地壳运动频繁,岩浆上升和侵入,为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接下来,我们阐述九华山花岗岩的形成过程。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地下深处的岩浆逐渐上升,并在地壳中寻找通道。
当岩浆上升到地表时,会与周围的岩石相互作用,形成花岗岩。
具体来说,九华山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断裂,产生断层;其次,地下岩浆上升,填充断层;最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
最后,我们来分析九华山花岗岩的地质意义。
九华山花岗岩是我国东部地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对于研究地壳运动、岩浆侵入和地貌演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此外,九华山花岗岩独特的地貌形态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也使其成为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
总之,九华山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具有很高的地质意义。
漫话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

漫话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胡经国一、概述及基本信息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Jiuhuashan UNESCO Global Geopark),位于中国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其面积为139.70平方千米。
该公园由“九华山”园区和“鱼龙洞”园区组成。
2009年,该公园被中国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2019年,该公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
该公园基本信息如下:中文名: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外文名:Jiuhuashan UNESCO Global Geopark公园位置:中国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公园面积:139.70平方千米公园组成:“九华山”园区和“鱼龙洞”园区公园级别:世界地质公园公园特色:地质多样性;主要地质遗迹为:“大断裂带构造地质”遗迹、“花岗岩地质”遗迹所属网络:APGN(亚太地质公园网络)二、地质遗迹该公园以清晰、壮观的“花岗岩复式岩体”、“大型花岗岩断块地貌”及独有的“富流体花岗岩结晶构造”,展现“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发生期的地壳深部“硅镁层熔融”,至“硅铝层熔融岩浆活动和后期构造活动”的杰出地质遗迹与“模式地”,享誉世界。
该公园拥有完整的“峰-丘-盆”地貌结构。
5种不同的花岗岩是“东亚板块陆陆碰撞”及岩浆活动的产物,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最佳窗口,是认知“富流体酸性岩浆结晶构造(晶洞花岗岩)的模式地”。
壮观的“大型花岗岩断块地貌”是区域地理单元的杰出范例,拔地而起的山峰与丘陵、盆地地貌结构创造了形态各异的“花岗岩石峰”。
该公园地质遗迹有:“大断裂带构造”地质遗迹、“花岗岩”地质遗迹、“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石灰岩岩溶”地质遗迹、“水文”地质遗迹和“地形地貌”地质遗迹。
1、“九华山大断裂”在该公园内发育有一条“大断裂”,即“九华山大断裂”。
该“大断裂”位于“九华山”园区中部,走向北东7°,在该区内延伸长度为33千米,而且南北两端均伸出该区以外。
它主要发育于“九华山复式岩体第三次钾长花岗岩”中。
安徽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其意义

差 ,最大 ( 东侧 )3 0 9 n 2 ,最 小 ( 西南 )1 0 5 m。峰 如柱倚
天 ,绝 壁矗立 。较陡倾斜的斜节理及 垂直 节理较发育 ,且水
l 地质 遗迹类型
平节理稀少 。有 “ 一柱独擎天 ”的美誉 。典型的花 岗岩锥状
九华 山 地 质 公 园地 质遗 迹 划 分 为 地 质 剖 面 、地 质 构 单峰 ,造 型经典 , 自 然性 、完整性好 ,国内少见 ,具极高的 造 、地 貌 景 观 与 水 体 景 观 4 大 类 ,构 造 形 迹 、岩 石 地 观赏价值 ,对研究 国内花 岗岩锥状峰具有很高的价值 。 貌 、冰 川地貌 、流 水地 貌 、构造 地貌 、河 流景观 、瀑布景
大地 质事 件 及其 证据 ,与 九华 山 国家地 质公 园的 自然 演化 有 很高的 旅游观 赏价值 。 发 展 历史 紧密相关 ,也 是 园 区地 质演 化 发展 历史 的重要 见 ( 2 )天柱 峰 ( 锥状 峰 ):锥 状峰 ,海拔 1 0 0 4 m,峰 底 证 ,公 园包 括九华 山花 岗岩地貌 园区和 鱼龙洞 石灰 岩溶 洞 呈 北西 向椭 圆形 ,长轴约 4 0 0 m,短轴 约 2 5 0 1 3 " 1 ,相对 高
的 沟谷 ,局部 形成 峡谷 。从 区 域特征 分析 ,该 断裂 带至 少 溶 洞 的石 灰 岩 为 距今 约 5亿 年 的早 奥 陶世 。洞 内 四季 如
表现 为两 期活 动性 质 ,早期 活动 控制 了九 华 山复式 岩体 第 春 ,平 均 气温 在 1 5 ℃ 左右 。洞长 5 0 0 0 m ( 已开发 游 览 三 、四期 岩浆 的侵 入及 一 系列脉 岩的 分布 ,晚 期则 为左旋 路 线 2 0 0 0 m) ,最宽 处 3 0 I n,最窄处 仅 3 m,一般 5 ~ 剪切 ,并破坏 了早期 侵入 的岩体及脉 岩 。 1 2 I T I ,最高 2 0 1 2 2 ,一般 1 0 1 T I ,洞 内有石 钟乳 、石 笋 、石
“九华山”也有东西之分鲜为人知的“西九华山”有哪些与众不同

“九华山”也有东西之分鲜为人知的“西九华山”有哪些与众不同在佛教的历史渊源中,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道场而广为人知,其实,九华山也有东九华山和西九华山之分;东九华山在安徽池州市青阳县,就是大家俗称的九华山,西九华山位于河南省固始县境内,北依淮河,南靠大别山。
说起这两座山的渊源还都与地藏菩萨有关。
西九华山唐人寻根楼远眺西九华山妙高禅寺“九华山”的盛名“九华山”因相传为地藏菩萨的道场而闻名于世,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这四大名山又分别是佛教中四大菩萨的道场所在。
地藏菩萨文殊菩萨代表大智,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相传山西的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教化众生、修法行道之道场;普贤菩萨代表大行,也称“遍吉菩萨”;相传四川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教化众生、修法行道之道场;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悲,大慈大悲度有情,相传浙江的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修法行道之道场;地藏菩萨则代表大愿,也称“地藏王菩萨”,相传安徽的九华山是地藏菩萨教化众生、修法行道之道场。
每一位菩萨在修行过程中都会发下大愿,地藏菩萨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大愿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留下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其慈悲之心令我们无比赞叹。
“九华山”因作为地藏菩萨的道场而广为人知,殊不知,在地藏王菩萨选择安徽九华山之前曾经在河南省与安徽省交界处的固始县有过一处道场,该地现在名曰“西九华山”。
相传,西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另一个道场,也是地藏王菩萨卓锡安徽九华山之前的中原地区第一道场,故而有着“西九华山”之称。
九华山如此说来“九华山”也有东西之分,且均与地藏菩萨有关。
西九华山位于九华山北西方向大约235千米的河南省固始县境内。
相较于安徽的九华山,西九华山虽然在河南境内比较知名,但在全国范围内,名气还是要小得多。
九华山不仅是中国佛教名山,而且也是一处世界级的地质公园,整个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盆地峡谷众多,拔地而起的山峰与丘陵、盆地地貌创造了九华山形态各异的花岗岩石峰地貌。
南京九华山铜矿南山矿段地质特征及成因

南京九华山铜矿南山矿段地质特征及成因谢富康【摘要】在对南京九华山铜矿南山矿段地质构造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矿区岩浆岩、矿体围岩及构造对成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矿床成因为侵入岩浆岩体与石炭系—二迭系灰岩的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矽卡岩为该矿区的主要找矿标志;②区域性断裂控制着岩浆活动及岩浆岩的分布,次一级断层既为导矿构造,又为容矿构造;③靠近岩体的捕虏体与岩浆接触带边部断续矿化,有时整个捕虏体都交代形成相当规模的斑岩型矿体,也为矿区有利的找矿标志.上述结论对于区内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134-136)【关键词】地质构造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矽卡岩;找矿标志;斑岩型矿体【作者】谢富康【作者单位】句容市仙人桥矿业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九华山铜矿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距南京市大约30 km,距沪宁线及长江航运码头约20 km,矿区有公路与宁沪、宁杭高速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该铜矿位于宁镇褶皱带西南部的汤山—仑山复式背斜面北翼[1]。
宁镇地区在印支期—燕山早期形成了复式背、向斜构造,同期形成了SN向的横断裂和EW向的纵断裂。
该区由于构造影响,使得岩浆活动非常强,侵入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其次为石英闪长岩,是铜矿主要的成矿母岩。
后期有岩脉穿插于矽卡岩及围岩中,脉岩由花岗闪长(斑)岩或石英闪长(玢)岩组成,多以岩楔或岩墙产出,产状较直立,近SN走向,与成矿关系密切[2]。
当岩浆沿断裂侵入石炭系—二迭系地层时,常交代围岩形成矽卡岩矿床。
围岩(主要是碳酸盐、页岩)中的次一级羽状断裂、层间滑动及剥离,特别是上下盘有屏蔽层隔断时,成为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由此决定了该区是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的铜、铁、锌成矿区,区内所见的几个主要矿床(安基山、南山、仙人桥)均产于上述部位中。
为进一步指导区内找矿工作,以该矿区南山矿段为例,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
南京九华山铜矿区仙人桥矿段地质特征及探采对比分析

mi n i n g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mi n i n g a r e a ,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mi n i n g a r e a, g e o l o g -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t h e o r e - b o d i e s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a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a n a l y s i s a n d c o mp a i r s o n o f p r o s p e c t i n g a n d mi n i n g o f t h e Xi a n r e n q i a o o r e s e c t i o n i s ls a o c o n d u c t e d . T h e s t u d y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 ①t h e o r e — b o d i e s s h a p e s i s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s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 f r a c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t h e m i n i n g a r e a ; ②t h e o r e — b o d i e s s c a l e i s i n f l u e n c e d b y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t y p e a n d c o n t a c t z o n e o f m a g m a t i c
九华山花岗岩形成过程题

九华山花岗岩形成过程1. 引言花岗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壳中的火成岩,它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而有趣。
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以其壮丽的花岗岩地质景观而闻名。
本文将深入探讨九华山花岗岩的形成过程,以及相关的地质特征和科学意义。
2. 九华山花岗岩的地质特征九华山位于中国湖南省,是中国重要的佛教名山之一。
在九华山的地质构造中,花岗岩是最突出的地质特征之一。
九华山花岗岩具有以下地质特征:2.1 岩石类型九华山花岗岩属于酸性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
它的颗粒粗大,晶粒明显可见,具有典型的花岗岩结构。
2.2 岩石颜色九华山花岗岩的颜色多样,包括灰白色、粉红色、红色等。
这些颜色的差异主要由其中的矿物成分和含量所决定。
2.3 岩石纹理九华山花岗岩具有丰富的纹理特征,包括斑状结构、层状结构、糜棱状结构等。
这些纹理形成于岩浆在地壳中的冷却和结晶过程中。
3. 九华山花岗岩的形成过程九华山花岗岩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地壳的构造演化和岩浆的生成、运移和结晶等多个阶段。
3.1 地壳构造演化九华山地区位于中国南方的华南地块,是一个地质构造活跃的区域。
在地壳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古老的岩石被构造力量挤压、变形和隆升,形成了九华山的基底地层。
3.2 岩浆的生成在地壳构造演化的过程中,地下深处的岩石因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而熔化,形成了岩浆。
岩浆主要由矽酸盐矿物和液体组成,具有高温、高粘度和高浓度的特点。
3.3 岩浆的运移岩浆在地壳中的运移路径主要受到地壳构造和断裂带的控制。
在九华山地区,岩浆通过断裂带和裂隙系统向上运移,逐渐形成岩浆岩体。
3.4 岩浆的结晶随着岩浆的上升和冷却,其中的矿物开始结晶并逐渐沉积。
九华山花岗岩中的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以晶粒的形式存在于岩石中。
3.5 岩石的变质作用在岩浆结晶的过程中,岩石受到了高温和高压条件的影响,发生了变质作用。
这种变质作用使得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典型的花岗岩结构。
九华山形成过程

九华山形成过程九华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中部,其南北有两条深断裂通过,南部为江南深断裂,北部为高坦深断裂。
在漫长的地质长河中,该地区经历了多旋回构造演化阶段,由于不同期次侵入的岩体岩石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各具特征,因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地质地貌景观。
从五亿七千万年前的早古生代寒武纪到四亿年前的志留纪,九华山地区一直处于海洋以下。
九华山复式花岗岩山体,形成于距今约1.14—1.72亿年的中侏罗世——白垩纪的燕山期,隆升于喜马拉雅运动,我国东部地区也强烈抬升。
九华山是历经燕山运动早期(三次)和燕山运动晚期(四次)共两期七次侵入而形成的。
九华山花岗岩为多期次复式岩体,该岩体是长江中下游较为典型的燕山期侵入体(两期七次,地表呈同心状)。
东西两侧的燕山早期岩体形成于中生代中晚侏罗纪,同位素年龄172Ma,岩石类型以花岗闪长岩为主,以往被命名为青阳岩体。
中间山脊的燕山晚期岩体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同位素年龄114 Ma-122 Ma,岩石类型以钾长花岗岩为主,以往被命名为九华山岩体。
二者均为规模较大的岩基。
青阳岩体是燕山早期三次侵入体,以中酸性岩为主的易风化花岗闪长岩形成中低地貌。
燕山早期侵入体第一、二次岩体:中、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粒度较均匀,暗色矿物较多,易风化,形成了地势低缓柯村新区、朱备、南阳的河谷平地。
其中第一次侵入体在九华街加之冰川作用形成了相对较高山间盆地,其盆地边部为钾长石化所致。
与燕山晚期第三次钾长花岗岩接触带上,由于抗风化能力的差异,沿陡峭的接触面被剥蚀,因而形成了百丈潭峡谷等接触带型峡谷、跌水瀑布景观。
燕山早期侵入体第三次岩体:中灰色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性较坚硬,块状构造,不易风化。
但岩体中节理不发育,主要形成中低山。
九华山岩体是地壳深部岩浆房多期次涌动形成的复式岩体。
燕山运动晚期,岩浆活动范围逐步向中心收缩,岩浆上侵高度逐步增高,先期侵入体的位置相对较低,后期侵入体的位置则相对较高,形成了南北走向(长22千米、东西宽约3-7千米),中间高,向东西两侧低,高差达千米的千姿百态的峰林式花岗岩地貌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高山土层
山地草甸土—分布于海拔1300米左右地形低洼处,气候冷湿,植被为茂密的灌丛草地,覆盖度达95%。土体浅薄,厚不足50厘米。土壤质地较强,多为砂粘壤土,砂粒含量达60%,自表层向下递增。土壤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较高。
山地梭性棕壤在海拔1000-1300米有分布。植被为山地矮林灌丛,乔木矮小,黄山松稀疏,土壤刻石以棕色为主,上部土层较厚。腐殖质层较厚,30厘米左右,具有固体粒状结构。土壤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很高。
低山土层。海拔600米以下,为红壤向黄壤或向棕壤过渡的土壤。土壤有着脱硅富铝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土壤剖面分异明显。腐殖质层呈暗棕色,粒状或核状结构;淀积层呈黄红色或黄橙色,块状结构。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土壤呈酸性反应,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
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白际山系)之一。在大地构造上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中部。九华山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都十分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九华山主体是由花岗岩体组成强烈断隆带,它的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部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
九华山的隆起幅度,从核心部位向边缘逐级下降。核心部位花岗岩体形成陡悬式中心峡谷区,奇峰、怪石也多分布于此。外围山地由硬度较花岗岩为小的花岗闪长岩和沉积岩组成,易被冲刷蚀低。故整个九华山体由众多高度参差、错落有致、形态万千、大小悬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组成。
棕壤土—分为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梭性棕壤两类。山地黄棕壤,在九华山海拔600-1100米有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落叶成分增加,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山松林,是黄红壤向棕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土壤有着较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淋溶作用,并有弱度富铝化作用。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且有少量高岭石和三水铝石。土壤呈酸性反应,养分含量较高。
地下水
九华山地下水属于基岩裂隙水类型。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并多以泉水的形式成为九华山涧溪的源头。尤其在山间盆地的四周,第一次花岗岩侵入与第二次花岗岩侵入的接触带,由于节理裂隙发育,温泉往往以群带的形式出露,水温一般在20℃上下,水质味甘美,可作为饮料上等廉价原料,浅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青通河、九华河、喇叭河的河谷平原中,地面深6-7米处可见水,水量颇丰。青阳县城的自来水源就是取青通河的河谷平原中的孔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