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试题A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辨析(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古典主义:
2.发展经济学:
3.隐蔽失业: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
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
本的数量。()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
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3.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 如何理解平衡与不平衡两种发展战略的对立统一关系?
四、论述题(30分):
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一、概念辨析(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2.发展经济学: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3.隐蔽失业: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不发达国家失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隐蔽性失业”。因为在这些国家里,人口压力问题是发生在货币工资经济发展之前的自给经济环境里的。由于大家庭制度的存在,许多家庭成员依靠有限的土地产品在低于自给的水平下也可以生存下去,许多在工资体系下本来要挨饿的人受亲属的维持而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本的数量。(×)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对发展的定义多种多样, 目前,托达罗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广为流行。托达罗将发展定义为“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生活的持续前进”。其中有三个基本方面或者核心观念:
首先,人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需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这些需要包括食物、住房、健康和保护。这些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可以称为“绝对不发达”。全部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无非是向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
其次,第二个公认的基本元素是自尊——一种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尊严的感觉,一种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他人实现其目的工具的感觉。所有的民族、所有的社会都在寻求某种基本形式的自尊。这种自尊的性质和形式可能因时因地有所不同,但一旦社会流行的观念将物质福利当作美好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物质上欠发达的人们要感到有尊严就变得困难了。发展因此是一个重要的、甚至必不可少的获得尊严的途径。
第三,发展的含义中还应包括自由的概念。这里的自由并不是政治或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而是一种更基本意义上的自由,是指摆脱自然界、愚昧、他人、苦难、风俗习惯和教条主义的奴役。
按照这种观点,发展是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其目标是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选择自由。
2.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根据GDP和GNP来衡量发展水平存在以下缺点:
首先,这个指标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发展中国家尚未商品化的农业活动等,由于不通过市场进行交换,不能通过货币表现出来,在GDP中无法得到反映。
其次,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和经济福利水平。人均GDP相近的国家,收入分配状况可能有很大的差异。财富及财富的增加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与分散到大多数人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这很难通过GDP反映出来,同时,它也不能反映出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这是因为福利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同时福利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第三,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这一指标往往会因汇率的折算、各国相对价格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等问题出现较大的统计失真。在比较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时必须对各国的GDP指标进行技术处理,并按照汇率折算成统一的货币单位。而汇率只能反映贸易品(以及跨国流动的资本)的价格,无法反映非贸易品(如基础设施和大部分劳务)的价格。各国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不一样,这就造成按汇率来折算各国GDP失真。—般说来,低收入国家的非贸易品相对价格较低,因而居民的实际收人要比按汇率折算的收入高。
第四,不能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膨胀、资源耗竭等代价不由市场交换的各方承担,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以及GDP系列指标中
3.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分析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即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第一,粗放型经济增长给我国带来能源、原材料紧缺问题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经济工作的基本原则。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则以很高的物耗率为特征,长此下去,在中国并不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下,经济增长必定难以持续。并且,高物耗造成能源、原材料紧缺,使这些产品的价格呈强劲上升趋势,给经济增长带来成本过快上升的压力。
第二,粗放型经济增长造成了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
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以经济的水平扩张为主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而且还会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而更趋严重。由此而形成的结构性瓶颈,一直是中国经济正常发展的突出障碍。
第三,粗放型经济增长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质量、品牌和款式,往往导致大量的产品滞销,并带来资金占用等一系列问题。
第四,在粗放型增长中,投资规模的急剧膨胀不断增加信贷规模与货币投放的压力,从而加大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通货膨胀压力。
随着经济总量和规模的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问题会更多更大,转变增长方式已势在必行。如果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今后国际竞争将主要是科技、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较量,不改变增长方式,一个国家将难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4.如何理解平衡与不平衡两种发展战略的对立统一关系?
答:在发展经济学认为平衡增长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不平衡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发展过程的非均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