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传统绘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2021·05现阶段的教育改革指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中国传统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是古人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提炼出的智慧结晶。
其传承至今,在我们的文化思想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绘画因其所具备的独特意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良好作用。
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传统绘画教学,对于发扬民族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正向的“三观”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相关概述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广为人知,被称为“国画”或者“中国画”。
中国画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我国人民对自然、社会、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1]。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与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画除了在绘画材料及绘画技法上存在差异以外,在审美观念及创作理念上也存在着一些根本不同。
中国画有其独特之处,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赏者都可以在作品中感受到一种气韵,这种气韵会在人们的脑海中转化成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西方传统绘画一般讲究形式的相似性、再现性和合理性,而传统中国画注重主观的情感表现,即表达对象的气和韵,而不是寻求相似。
二、中国传统绘画应用于美术教育的必要性美术教育能够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价值观的作用,是重要的教育方式,中国传统绘画更是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传统绘画内容广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折射,学生在鉴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三观”的树立、身份认同的确立,都会起到正向的积极作用。
2020年,我国经济结构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面对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阶段,社会建设的稀缺人才由知识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为高职教育提出了全新的任务。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就需要从学生的审美素质、想象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对现有的以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结构加以完善[2]。
非遗缠花融入现代装饰画的创新实践探索
天工|2023年第16期[摘 要]通过对非遗缠花的独特表现手法与艺术样式的研究,认识到可以把非遗缠花图案、独特的技法融入现代装饰画中。
基于此,首先探讨了非遗缠花的历史溯源、制作工艺技法及当代应用现状;其次,从技法艺术形式、图案内容两方面分析了非遗缠花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魅力;最后用作品案例对非遗缠花在设计实践中的综合表现进行分析,验证二者的有机结合能更好促进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关键词]非遗缠花;装饰画;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6-0072-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燕群.非遗缠花融入现代装饰画的创新实践探索[J].天工,2023(16):72-74.李燕群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非遗缠花融入现代装饰画的创新实践探索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22年“‘传遗’缠花工作坊”实践课程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燕群(1981—),女,壮族,广西柳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非遗缠花、劳动教育、学前教育。
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和制作方式有别于传统绘画,其通过构图、色彩等表现手法来形成一幅完美的作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艺术的鉴赏和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装饰画因其突出的表现力开始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备受关注,人们对装饰画的需求也愈来愈大,而现代装饰画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丰富,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社会价值。
[1]以民间非遗缠花独特的艺术技法来表现装饰画的工艺性,并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其中,能使装饰画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进一步丰富现代装饰画的艺术形式。
一、缠花的历史溯源“暖碧浮天面,迟红上日华。
宝幡双帖燕,彩树对缠花。
”这是北宋文学家、“红杏尚书”宋祁在千百年前的春日提到的“缠花”。
[2]缠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工的一种,其寓意深刻,可穿可戴,样式丰富,随着不同的载体而灵活变化。
在古时候,缠花的运用贯彻了一个人出生、结婚、大寿、丧葬等各种民俗活动。
浅析敦煌壁画对现代人物画创新与发展的启示
浅析敦煌壁画对现代人物画创新与发展的启示摘要:敦煌石窟位于中国西北部,因其特有的地域和历史背景,其石窟中的壁画题材涵盖了从魏晋至宋元一千五百年间的重大事件、农耕、服饰、生活用具、体育运动等等,其规模之大,所描绘的画面之丰富,实属史无前例。
敦煌绘画最突出的特征是以形象为线索,并涉及其它方面,为我们从纵向上认识我国的人物画,提供了详细的史料,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
关键词:敦煌壁画;人物画;发展;影响引言以敦煌壁画为例,其艺术魅力不止于宏伟壮丽的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其所创造的气氛更是一种美学的愉悦,其丰富的形态法则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发。
作为丝路要冲,千年以来,敦煌包容了中原的文明,吸收了西域,古印度,波斯等异域的美学思想和画法,最终发展成为自己的一门艺术,其宽广的心胸和真诚的态度,使我们的作品得到了很好的启发,许多在此领域有过成功的实例,比如张大千,林风眠,唐勇力,平山郁夫。
敦煌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人们产生了更多的同理心,从而产生了富有现代性的文学,比如,在北方,由于战火不断,所以这些壁画的主要题材是战火,而隋唐的社会稳定,国家富庶,反映在这些壁画中,规模宏大,色彩绚丽,人物丰润,人体写实,无不体现着当时的气氛。
敦煌的壁画内涵丰富,风格多样,各朝代各具特色,其表现形态与内涵均有所改变,比如隋时期的壁画,其形制与北方的格局不同,表现了大规模的经济变动,并探讨了以人为主导的“情景”的绘画方式。
而在这个时候,与信仰无关的人文画,却开始在宗教的壁画中浮现出来,这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革新和探索。
吐蕃在中唐时代对敦煌的控制下,其绘画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民俗为主,而较低的信仰,是中唐时代的典型特征。
一、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敦煌绘画中的人物,大致可划分为:君臣、妇女、儿童等世俗人物,以及由菩萨、飞天、天王等构成的宗教人物。
在这些神像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受佛教人物画及佛教文化的熏陶而成的。
他们的形体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行为和服饰千姿百态。
民间美术文化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与体现分析
民间美术文化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与体现分析民间美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源泉和灵感来源。
在美术绘画中,民间美术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体现,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通过分析民间美术文化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与体现,探讨其在美术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1. 民间传统工艺的应用中国的民间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包括刺绣、剪纸、年画、陶瓷等,这些传统工艺在民间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美术绘画中,艺术家们常常借鉴这些传统工艺的形式、图案和技法,将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在山水画中,艺术家可以借鉴年画中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手法,赋予作品丰富的生活气息;在花鸟画中,艺术家可以借鉴刺绣的精细线条和色彩层次,使作品更加细腻和立体;在书法绘画中,艺术家可以借鉴剪纸的构图和形式美,使作品更具装饰性和观赏性。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源远流长,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传奇等,这些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在美术绘画中,艺术家们常常以这些故事和传说为题材,创作出丰富多彩、生动传神的作品。
比如《白蛇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故事都被艺术家们运用到美术绘画中,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精神支柱。
中国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庆丰富多彩,包括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龙舟节等,这些节庆在民间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美术绘画中,艺术家们常常以这些节庆为题材,创作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品。
比如春节的舞龙舞狮,中秋的赏月吃月饼,元宵的猜灯谜,都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使得美术绘画具有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1. 艺术风格上的体现中国的传统民间美术风格丰富多样,包括工笔、泼墨、写意、点染等,这些传统风格在美术绘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工笔人物画创作探究论文
工笔人物画创作探究论文论文关键词: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风格;艺术个性;艺术风格;多元化论论文摘要: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唐代已达高峰,各体俱备,异彩纷呈,其后每况愈下,逐渐走入低谷。
明清到近代,虽然优秀的工笔画家不断出现,但是始终没能成为画坛的主流。
建国以来,在中西绘画技法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徐悲鸿提倡把素描融入中国人物画学习,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笔人物画在长时间的休克中得到复苏和繁荣,从传统中吸收智慧,从现实生活中搜取素材,从国外绘画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新的道路。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进入繁荣时期,人物画创作风格面貌表现为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艺术家自觉的艺术活动,更会促使某种创作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而不同群体对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偏好导致艺术创作风格方法的多元。
当代工笔人物画处在一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宽松的艺术范围使工笔人物画创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画家们以开放的心态吸取古今中外的精华,无论在油画、壁画、版画、连环画、装饰画,只要有益于表现创作风格的就加以吸收和借鉴,这使得现在的工笔人物画创作风格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呈现出各种可能性,甚至有些工笔画的创作风格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工笔画是用工整谨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的,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绘画形式,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性意味,造型手法上强调写意性的旨趣、概括、提炼,并主张以神韵、神态的思维为先导来把握物象的本质形态,这说明当代工笔人物画坛已是多姿多彩的语言形态,要想准确的将这些语言归类是很难做到的。
一、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风格多元取向1.追求传统的写实特点,就是风格上呈现工整、细谨,钟情于古典工笔人物画的笔法、用线及层层渲染中容入现代元素,并借鉴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巧,重新构想着自己的语言形式形态。
以何家英、李爱国等为代表的一部分工笔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写实观念,走出了一条写实的传统路线。
当代工笔人物画技法解析
当代工笔人物画技法解析作者:苏云龙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6期摘要: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观念和艺术表现技法在继承中国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艺术的自由性观念,拓展了金属箔特殊效果、蛤粉的脱落效果、拓印效果、没骨技法、山水皴法、虚染法、重彩、岩彩的矿物质表现法。
关键词:当代;工笔人物画;技法1 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发展研究与现状中国工笔画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它有过光辉灿烂的鼎盛时期,盛唐、五代、两宋的工笔画为后人留下了永远辉煌的遗产,而且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如今当代西方艺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坛的每个角落,中西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已成为现实,传统中国画的变革也因此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速。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观念有许多是从西方艺术中得来的,虽材料技法仍是中国传统的,但有时材料技法也吸收了其他画种的样式,这都使得工笔人物画在近十多年来迅速地演化复兴,并形成了多角度多层面探索发展的格局。
画家们不满足于掌握传统的技法,一方面博采众长,吸纳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进行实验性的表达;另一方面把传统工笔画的内涵拓展延伸,并吸收民间艺术、石窟壁画的形式和技法,兼容并蓄,向两端深入。
他们认识到中国画”写意”之魂,使工笔画技法融入写意的观念,力求使传统的程序化技法得到解放,使画家在创作中能够有即兴发挥的空间,改变了传统工笔画技法匠气、刻板的弊端。
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充实和丰富了工笔画的审美内涵。
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这样的社会人文艺术环境中自由的发展成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了绚烂的艺术图景,工笔人物画在观念之外的技法方面的创新融合借鉴吸收是工笔人物画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内容。
2 当代工笔人物画技法类型研究2.1 金属箔的特殊效果金属箔在绘画中的运用最开始时运用与古代壁画与佛像上。
中国古代对于金属箔的运用技艺高超,当代工笔人物画对传统金属箔的技艺进行转换,这其中受到日本绘画的影响,日本绘画对中国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发展给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家以很大的启发,工笔人物画家金瑞在其创作中大量地运用了金箔进行表现,表现背景中壁画的艺术效果,在贴金箔的过程中运用硫磺对金箔的作用,使箔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金箔上出现自然变化的色彩图像,这是对传统金箔技术的创新,这种艺术效果使画面更加具有现代性,画家把传统重彩表现、金箔技术等传统技法与当代的人物形象表现相结合,同时借鉴古埃及壁画的异域风格,变换金箔的艺术效果,体现一种富丽的视觉冲击力。
民间美术的传统与创新研究
民间美术的传统与创新研究民间美术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人们对生活、自然和历史的情感和理解,对于传承和表达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民间美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成为了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民间美术的传统民间美术作为一种乡土民间创作的艺术,其传统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
从唐宋时期的壁画、雕塑、陶器,到明清时期的木雕、纸扎、刺绣等,每个时期都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作品,展示了民间艺术家们的创造才华和审美情趣。
这些作品凝聚了民间生活的点滴,反映了民众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观念,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例如,四川川剧变脸道具、陕西泥塑、湖南剪纸等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都展示了各地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理念。
此外,传统民间美术在宗教、祈福、节庆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民间绘画中的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等,常常被用于宗教仪式和祈福活动中,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氛围。
民间的年画、剪纸、刺绣等,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中被广泛应用,成为人们与祖先祭祀、预祝吉祥的重要媒介。
这些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不仅具有装饰性和观赏性,更重要的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习惯,是人们对生活和信仰的情感表达和传承。
二、民间美术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传统民间美术也在不断受到新的影响和挑战,创新成为了当今民间美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现代社会,民间美术家们不仅在传统技艺上进行继承和突破,还积极引入现代元素和艺术理念,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创作手法,使民间美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首先,民间美术在创新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进行对话和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民间美术家们开始关注国际艺术潮流和当代审美趋势,引入西方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和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和碰撞。
例如,一些民间画家在传统国画技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色彩和构图手法,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个性化的作品;一些陶艺家在传统制陶工艺中加入当代设计元素,打造出别具一格的陶瓷作品。
苗族服饰在现代水墨人物画中的应用
文化与教育|鈿霹C圖苗族服饰在现代水墨人物画中的应用段磊摘要:苗族服饰并不只具有作为服装这样实用的作用,更凝聚着其民族的文化与神话传统。
无论是功能主要为祛寒保暖、吸引异性、愉悦自我的服装,还是作为保留本民族文化与神话传统的一种形式,都促使苗族妇女激发其灵思巧智并付诸辛勤的劳动,从而使得苗族服饰形成了图案造型独特、色彩富丽和谐、纹饰形式丰富多样等特点。
苗族服饰在图案造型,色彩上都对现代水墨人物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苗族服饰;图案造型;色彩;现代水墨人物画水墨人物画兴起于宋代,其创作工具及材料主要是笔,墨纸,创作方式则主要是破笔泼墨,以大开大合而又极其简约的笔法勾勒人物,达到形不甚似而神似的效果,其特点是简约,阔笔,神似。
它侧重的是写意,即是侧重于表现绘画对象的内在精神与本质,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创作者内心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情怀。
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水墨人物画以单一的色彩一一黑,来表现人物的内在脱略形骸的仙风道骨,并留下大量的空白,形成一个丰富广阔的有待观者解读与探索的意味空间。
但随着时代的更替,历史的发展,如果一再重复其表现形式,局限其色彩的应用,守成其单一的笔法,必然使这一种绘画形式渐趋于固化因循,无法再有更新的余地,难有新鲜血液的浇灌,其生命必将枯萎。
诚如水墨人物画的历史所展现的,在宋代后期,水墨人物画即己经渐趋低潮,滑向了细致工笔化的漩涡,其前期泼墨破笔,简约却又神似的风神已经形成枯萎,只留下一些僵化的线条与因循的笔法,只追求形似而再精神的灌注。
明代唐寅,戴进等人物的出现带来了水墨画的复兴,但细研其笔法,会发现他们是将书法,山水,花鸟的技法融汇其中,这是他们得以使水墨人物画重新焕发活力的内在原因。
这也从正面证明了上面所指出的道理:必须与时俱进,深入探究人的内在世界及时代精神,更新表现形式,创新技法,乃至材料工具的增加,方能使水墨人物画吐露新貌,展示新魅力。
苗族服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如果现代水墨人物画能够从中吸收其精华,也许能为现代水墨画汇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民间资源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文理导航Liberal Arts Guidance2023年第31期(总第499期)No.31,2023Serial No.499民间资源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文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民间美术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强化,便于学生从民间美术作品中汲取更多的成长养料;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便于学生萌生更多的创作灵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从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为此,美术教师应提高重视。
基于此,文章立足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路径,从注重社会调查活动、邀请民间匠人、开展画展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能给高中美术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与启发。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高中美术;社会调查;民间匠人;画展活动一、将民间美术资源应用到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高效举措(一)借助社会调查,搜集美术资源部分学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目光放在了学习文化知识上,而没有意识到美育学科的重要性,为此,抱以应付态度。
殊不知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美育与智育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曾着重强调美学的重要性,他指出“科学里面也有美学”,为此,“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应有艺术”。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美术素养的提升,则可以开发他们的情商与智商,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为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同时,考虑到高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调查能力,教师在引入民间美术资源时,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潜能,使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搜集一些与美术学科有关的民间美术资源,使他们在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中,高效完成学习目标,获得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
比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与民间美术资源有关的调查活动,并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准确整理相应的资料,使调查过程和结果逐渐形成一套完整清晰的记录表格。
记录的内容可以是美术资源的种类、数量、风格等信息,最后将其带到课堂上与全班学生分享。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东北地区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在长期的传承与创新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成为了东北地区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的民间美术传承源远流长,包括了绘画、雕塑、剪纸、刺绣、民间戏曲等多种形式。
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最为突出,具有独特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东北地区的传统民间美术中,绘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
东北地区的民间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为主要题材,这些画作描绘了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生活风情和人文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特别是在清代,东北地区的民间绘画达到了巅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画家和作品,他们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展现了东北地区人民的优秀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东北地区的民间雕塑艺术也是极具特色的,他们的雕塑作品或是摹仿自然物的艺术品,或是表现生活情趣和民间传说的形象,这些作品以其形态多样、生动逼真、充满朴实的民间艺术感染力而蜚声中外。
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这都离不开东北地区人民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创新在当代社会,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正在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需求。
一方面,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家们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作,吸纳和吸收外来的艺术形式和技艺,使得东北地区的传统民间美术在保留传统风貌的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家们也更加注重个性化创作,注重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家自身的风格特色,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使得东北地区的传统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代社会,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与文人画
艺术论坛Arts circle 美术界ARTS CIRCLE 2011/8浅谈中国民间美术与文人画一、中国民间美术与文人画的异同要追溯民间美术与文人画二者是否同根同源,首先要了解民间美术与文人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将从民间美术与文人画的创作群体、艺术风格以及审美意境等几个角度着眼,来比较民间美术和文人画二者之间的异同点。
1.创作群体的异同在我国的唐宋绘画史论中,文人画画家和民间画工的界限并不明显,各种美术也没有分门别类,都统一收入了画史之中。
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时有张爱儿,学吴画不成,便为捏塑。
玄宗御笔改名仙乔,杂画虫豸亦妙。
”民间美术方面的如:“窦师纶,字希言,纳言陈国公抗之子,初为太宗秦王府谘议,相国录事参军,封陵阳公。
性巧绝,草创之际,乘舆皆阙,敕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凡创瑞锦、宫陵、章彩奇丽,蜀人至今谓之陵阳公样。
官至太府卿,银、坊、卬三州刺史。
高祖、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之状,创自师纶,至今传之。
”据上述资料记载,雕刻、捏塑、织锦图案设计都收入了《历代名画记》中,捏塑艺人张爱儿和刺史陵阳公,亦未划分为王公贵戚、庶民艺人以标目分列。
民间美术中的绘画,其实同样是中国画,只是因为后来“民间画工”与“文士”的社会地位不同,所以画出的作品被分别称为“民间美术”和“文人画”。
民间画工终生以作画为职业,他们的作品主要是道释人物画,在以山水、花鸟为主体的中国美术的历史发展,更显示出民间画工的作品乃是中华民族绘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艺术风格和审美意境的异同文人画的画体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门类,有工笔、写意、水墨、勾勒和设色等主要表现形式。
而民间画工所作的山水、花卉、博古、人物等画体,大都继承了传统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上以线描为主,其绘画的目的也不同于文人画为了写心或自娱,所以作品的面貌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山东潍县年画中的四条屏山水画,一幅题作“满地江湖一鱼翁”,画中一位渔翁坐在湖边石头旁的小船中,而柳树下的桥上又画了一位从田间归来的农夫,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原创绘本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美术课题申报“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原创绘本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原创绘本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新课标在原有课标的基础之上,以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为根本理念,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将遨游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之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以美术的方式积极地参与优秀传统的传承。
”美术课程标准对于美术与文化的联系性十分重视,通过在不同学段的美术教学中引入不同程度的传统文化,如传统绘画、书法、民间美术、民族美术等。
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进一步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角度出发,提炼绘本教学的素材与材料,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基于中国原创绘本的基本特点中国原创绘本风格质朴自然,内容丰富有趣,表现形式大胆鲜活,更有亲和力的传统美术元素的加入,增加了绘本的趣味性,并具有言传身教的特点。
同时绘本中构建的传统文化氛围与儿童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是促进学生接触、理解传统文化的良好的教育媒介,也是对儿童进行传统美术文化教育的不错选择,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具有先天优势。
3.基于小学生在中国传统美术学习中的现状小学生年级越高,主科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对美术学习有所懈怠。
特别是在美术课堂中,中国传统美术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学生上手慢,教师在课程结构上设置单一化,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呈下降趋势。
课堂上学生不专心听讲,交头接耳,应付式完成任务的现象,表明传统美术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并未发挥美术教学的应有之意。
文以载道——漫谈山东当代人物画
文以载道——山东当代中国人物画状态述评(初稿/征求意见)翻开中国画的历史长卷,在花鸟、山水、人物三类的分科中,人物画发轫最早。
从中国及世界各地的史前岩画等资料来看,也都是以表现人物的活动为主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绘画的发源是从表现自身生活、表达自我情感开始的。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类思想学说就在这里汇集交融,成就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深厚博大的齐鲁文化使得在这块土地上成长的一代代的画家身上,深深地打上了齐鲁文化的印记。
儒家文化的经世致用及文以载道的入世精神,在历代绘画作品中不胜枚举,山东的汉画像石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艺术形式,宋代山东画家张择端描绘京城汴梁风土民情、勾栏市井的长卷《清明上河图》就是生动形象的例证。
现当代的山东人物画秉承了古代人物画的文脉传统,作品充满了直面人生,反映生活,讴歌时代主题。
另外,佛道文化的超然物外,注重内心感悟的精神也从另一个方面影响着山东画家的创作心路。
例如,五代山东人物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等作品堪称这方面的经典之作。
这些开一代历史画风的古代前辈画家,他们的艺术思想、艺术风范、艺术作品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在这块土地上成长的一代代画家。
历经唐宋至明清,随着花鸟和山水画的审美价值被世人广泛接受和其自身技法系统的逐步完善,人物画的发展也经历了由鼎盛到无可奈何的衰落过程。
衰落原因大抵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内因是人物画在主题表现上渐渐远离生活,在技法上,由于造型能力的弱化及笔墨程式的僵化,沦为《芥子园画谱》上概念化的陈陈相因。
外因在于大众审美旨趣的变迁,对人物画渐渐不感兴趣,使其失去了广大受众所支撑的存在基础。
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的现代文化运动,使得中国绘画产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
尤其是人物画,引进了西方的素描、解剖、造型、透视及色彩等多种的技法表现和艺术观念,使之与中国传统的笔墨相结合,进入了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展、守成与开拓等激烈碰撞与飞速发展的变革新时期。
当代没骨人物画技法探究
当代没骨人物画技法探究作者:肖俊涛来源:《美与时代·下》2020年第05期摘要:没骨法经历了数千年的变革,已成为常用的中国画表现手法之一。
当代没骨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个性化的语言体系。
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西洋化、程式化、单一化的倾向。
没骨技法在花鸟画、山水画中的运用较为成熟,人物画中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因此,对当代没骨人物画技法进行深入研究,尤为必要。
关键词:没骨人物画;语言特征;源流脉络;发展误区一、没骨技法的概念阐释“没骨”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不以线条勾勒为主要造型手段,直接用墨或色点染形象。
它巧妙避开了传统技法中“以线为骨”的观念,独辟蹊径地丰富了中国画的造型语言。
“没骨”并非没有骨,而是将“骨”隐没于“皮与肉”之间,以笔墨关系的合理铺陈强化其骨力,即所谓“绵里藏针”。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没骨技法虽然不以线条勾勒为能,但是并不排斥线条的辅助,甚至画面中有些问题,非线条勾勒不能达其意。
二、没骨人物画源流脉络没骨技法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南朝时期。
张僧繇首创“凹凸法”,一变前期线条勾勒之风,纯用色彩完成,创造性地实现了物象的立体感。
张氏作品真迹现今无从得见,但从历代品评著录中关于张僧繇的记载,其艺术特色可窥得一斑。
这也被认为是没骨技法的起源。
南唐画家徐熙,以其真性情和超尘绝伦的才气创造了“落墨花”,其代表作《雪竹图》,先以淡墨造型,尔后辅以烘晕皴擦、略施淡彩,在墨色氤氲中,气氛盎然、情趣自生。
徐熙的艺术实践,推动了没骨技法的进一步形成。
目前,关于没骨画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见于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及元代夏文彦的《图绘宝鉴》两论著中关于徐崇嗣的艺术品评,正式确立了徐崇嗣没骨画法的独立意义。
早期的没骨法,多见于花鸟画,而人物画题材上的发展,得力于宋元时期写意画与写真造像的兴盛。
南宋画家梁楷,大写意作品《泼墨仙人图》(如图1),摒弃时法的精工细制,追求水墨本身的趣味性,以“逸笔草草”的审美情致,完成了中国人物画革命性质的转变。
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
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20世纪中国美术一方面继承本民族的美 术传统,同时又受到西方美术的巨大影响和 冲击。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许多美术青年 留学欧美、日本,主动学习和借鉴西方美术 的观念和方法。李铁夫是留学欧美的先驱者 之一,也是20世纪早期中国油画重要的开拓 者。他曾创作《音乐家》《画家冯钢百》等 作品,油画技巧纯熟,艺术造诣精深。
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在中西美术交融碰撞的时代, 一些艺术家选择了不同的美术道路, 继承和革新中国画的传统。徐悲鸿 提倡“中国画改良论”,主张以西 方写实绘画改良中国画。
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留学法国的林风眠,主张中西 艺术的融合,他提出“介绍西洋艺 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 创造时代艺术”。
罗中立作品
《父亲》创作于1980年 的特大肖像油画,高2.22米, 宽1.55米。1980年12月20日, 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举获 得金奖。随后这幅画被中国 美术馆以400元的价格购入 并收藏。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方面,傅抱 石、李可染等人继承了中国绘画的 笔墨精髓,同时又不拘于笔墨的程 式,将新的生活感受,以及西方绘 画的光影、明暗等造型观念和方法 融入中国画的笔墨表现中。
待细把江山图画 (纸本水墨设色)
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方面,傅抱 石、李可染等人继承了中国绘画的 笔墨精髓,同时又不拘于笔墨的程 式,将新的生活感受,以及西方绘 画的光影、明暗等造型观念和方法 融入中国画的笔墨表现中。
最感兴趣?请分析这位画家绘画创作的特点。
二、反映社会变革的美术
“文以载道”的社会审美观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术参 与社会变革,发挥美术的社会功能,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突 出特征之一。
➢ 一方面反映在艺术家积极参与社会革命运动,以美术为武器, 宣传鼓舞民族自强与独立的革命;
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相关课题研究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相关课题研究题目美术论文选题一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21、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22、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23、承传东西造境油画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25、都市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油画26、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27、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28、“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29、油画笔触研究3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31、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32、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33、新疆油画研究34、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35、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表现形式的探析36、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37、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个性情感的解读38、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39、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40、论中国写实油画的表现性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42、文革前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55、新中国美术中的农民形象研究56、剪纸艺术在美术教育领域的传承。
谈中国画创作引进民间美术的几种可能
回顾中国画近百年在 中国发展 , 我们不难发现 , 对于 中国画 的创作问题有这样 的几次大的涉及到创作上重大变革 的讨论 : 第一次是在五四时期 , 这一时期新 文化运动如火 如荼 的在 全中国展开 , 民主和科学成为当时的主要 的社会思想命题 ; 再加 上中国学生不断去西方 留学 , 把西方 的绘 画技法和哲 学思想带 回中国; 在一片打倒孔家店和反封建反传统的激进 呼声 中, 传统 的中国画创作受到 了严重 的冲击 , 改 良中国画的呼声也 越来越 高。虽然有一些像 中国画学研究会这样的团体和金城 、 周肇祥 、 陈师 曾这样的画家维护传统 , 但 是 当时社会 的主流绘 画创 作 已 由陈独秀等新文化的代表人物 引到向西方学 习, 中西融合 的道 路 。当时 中国的思想家 、 学者和 画家把“ 改造国画当成改造社会 的一部分 , 主题庞大而沉重” 。 艺术家在 国画创作时 , 不但 在考 虑和讨论 国画的创作技 法和 内容题 材 , 还在思 考和讨论 中国社 会 的命运前途。 第二次是在 1 9 5 7年前后 。批判 民族 虚无 主义。新 中国建 立之初 , 普及性 、 通俗性 、 革 命性 、 主题性 、 写实性 的艺术潮 流成 为主导倾 向。传统 国画 , 特别是花 鸟画 , 一 度受到冷 遇 , 被批 评 为不科学 、 不适合做主题性绘 画。以江 丰为代表 的来 自解放 区 的艺术领 导 , 继续 主张学 习西方的写实艺术 , 特别提倡 以苏联艺 术为榜样 , 用写实的方法来改造 中国画。毛泽东针对 当时情况 , 提出弘扬传统文化 的号 召, 后来反右运 动又展开 了对 崇洋 的思 想的批评 。在这种批判 民族虚无 主义 的倾 向下 , 全 国的 国画界 展开了关 于中国创作的又一 次大讨论 , 讨 论 的结果是 要保护 和 继承国画传统 , 不应排斥 传统 国画 。传统 国画这一 时期得到 了 复兴。国画创作 由五 四以来 的不断 强调 中西融合 的单调 声音 中, 出现了像潘天寿关于中西绘 画分属不 同的体系 , 应该拉开距 离的另一种声音。 … 第三次是在八十年代中期 , 特别是 1 9 8 5年 。这一 阶段 的国 画创作 , 在横 向上呈现三足 鼎立的局面 : 有 回归 传统一 派, 代表 的画派为新文人画派 ; 倒 向西方的一派 , 代表 画派为新潮 画派 ; 学 院一派 , 继续坚持现实主义道路 。在纵 向上 , 则是在历经 了文 革后 的复苏和觉醒期 的伤痕艺术 和寻根艺术 , 在这一 阶段 开始 走 向了突破。在 1 9 8 5年这一年里 , 李小 山在《 江苏画刊》 第七期 发表 了《 当代 中 国画之我 见》 的文 章 , 并 在这 篇文 章 中提 出 了 “ 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 ” 的尖锐命题 。美术 界对其看法不 一 , 有 的评论家称 它是 “ 新思 潮萌 动的意 向性表 态” , “ 是 符合 时代 要求 的” , 另一方则是来 自传统的 回应( 如1 9 8 6年在 中国美术 馆举办的《 黄秋园书画遗作展 》 、 《 李 可染 画展 》 、 《 吴 作人 画展 》 等) 。“ 这次 中国画前途 的讨论实 在是关于古今 、 中西之争 的更 为激烈的表现 , 其普遍 意义则在如何 实现 中国古典绘 画 的现 代 转型 , 它使我们更 为紧迫地感受 到艺术 向现代化 的锐进 。这 也 进一步引起我们对所谓古典 传统式 、 古典革新式 、 中体 西用式 、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172作者简介:任纳莹(1995-),女,汉,河北唐山人,院校:北京印刷学院,就读专业: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
项目来源:2019年优势专业建设——绘画(22150119007/004)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插画在北京市出版传媒产业应用创新团队(0419*******/062)。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任纳莹 北京印刷学院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元素”一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与之相关的插画设计层出不穷。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更是包罗万象,不少插画师们在这片沃土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
在插画领域中,中国传统元素的注入给插画师带来的不仅仅是设计作品视觉效果的提升,更是对属于本民族独树一帜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个性的不断创新与探索。
关键词:插画设计;中国元素;传统文化一、概述中国传统元素我们将“中国传统元素”的文化形态寄于具象与抽象两个层面。
含有具象元素的物质层面无处不在,这些视觉元素存在于服饰、器皿、建筑等各种载体,使各类设计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
我们熟知的龙凤图案、青花瓷传统纹样以及如剪纸、年画等民间美术元素都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中国传统元素抽象的精神层面经历数千年积淀且成于无形,它的本质是民族的核心精神与文化;中国传统元素内容广泛且形式各异,散发着东方神秘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其物质文化与无形文化相得益彰。
二、插画设计现状中国插画设计艺术历史悠久,兼具独特且优良的艺术传统,素有无书不图之说。
现代插图艺术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从过去单一样式走向多种样式并存,从过去画工制作变成已画家为主体的创作模式。
[1]如今插画领域得到了空前发展,其形式与内容不再单纯停留在说明图的层面,俨然已经成为对世界的理解、表现的手段和工具。
插画艺术审美价值具有其独特性,从现代插画的定义与媒介都反映出商业插画的兴起与流行,从应用画笔的传统绘制方法到风格多变的计算机绘制,它的艺术语言与多元形式都呈现出新的面貌并成为视觉传达的主流表现方式。
论现代工笔人物和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差异
论现代工笔人物和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有工笔与水墨两大门类,从两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来看,是先有工笔后有水墨的。
现存的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人物菱风》和《人物驭龙》都具有工笔画的特点。
这两幅作品都以人物为主体,采用墨线勾勒的技法,设色简约,构图有装饰意味,都是画在一种古代丝织品---帛上面,从这些特点来看这两幅画均具有早期工笔画的风格。
工笔人物画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创,发展,高峰,低谷与复兴尽管社会历史阶段不同,人们的审美要求不同,但工笔画始终绵延不绝,工笔画包括人物,花鸟,山水 (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及界画,,其中工笔人物画占有重要的比例。
工笔人物画从一开始就形成两大支流,一为文人学士派,一为民间画工派,前者淡彩薄敷,格调清雅;后者浓色重抹,鲜丽凝重。
例如顾恺之(晋),周坊(唐),李公磷(宋),陈洪绶(明),任颐 (清)等著名画家的工笔人物画属于文人学士派,寺庙道观和洞窟的壁画以及宗教画,民间年画等于民间画工派。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历史的全过程,无论是文人学士派,还是民间河工派。
他们都是中国绘画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画,经过历史的淘汰留传至今,都是优秀的作品,在美术史上具有同等重要位臵,不能厚此而薄彼。
与传统工笔画相对而言的是现代工笔画。
现代工笔画是指1949年以来的工笔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绘画要反映人民生活,工笔画以其色彩绚丽,造型精妙为人民喜闻乐见,从而有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尤其在仰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总趋势,工笔人物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世界范围绘画和现代绘画流派的某些艺术养分,从而形成了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手法的新工笔画,更多的青年作者加入到新工笔画的行列中来。
在老中青三代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10年来工笔画更有新的突破。
现代工笔画中人物画在数量,质量上都占着优势,从题材,观念,技法几方面都便工笔画这一古老的画种绽开了灿烂的花朵。
作为行外人、我对工笔人物画并不是非常了解,看了图片的对比,只能从感觉上来说,我觉得现代工笔人物画比较注重任务的形态和表情,而传统工笔人物画注重"传神"及心理描写,以及意境的追求,技法已趋成熟,风格多样,而且呈现出写实的风格,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人物画》教案——人物画》教案──人物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
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2~3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古代人物画作品。
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近现代人物画作品。
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
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第三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对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
的运用研究
摘要:千百年以来,意象造型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造型形式,构成了中
国画独特的艺术面貌而独立于世界画史之上,大放异彩。
在传统工笔人物画当中,人物身体比例、面部轮廓,构图等方面主要体现在不同形式的“线”的运用、色
彩的铺陈、平面化的构图和“以形写神”的元素之上,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特色和
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具有极其夸张的造型元素的产生,都是缘于画家的思想情感
而形成。
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现代工笔人物画的造
型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外国文化的交汇演变而成的。
本文主要通过以传统与
现代工笔人物画比较并进行分析其造型的不同。
关键词:传统工笔人物画:现代工笔人物画;造型研究
一、工笔人物画的由来
工笔人物画作为一个有三千年历史的古老画种,它是中国绘画之原发形态,
工笔画又名“细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传统渊源的一种形式与“写意画”
相对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特点是工整细致,工笔人物画早在西周帛画中就出
现在了世人面前,它有着更加悠久的历史,传统工笔人物画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历
史长河中,以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熠熠生辉地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这一画种在
魏晋时期被称之为“丹青”,至隋唐称之为“重彩”“工笔”一词至清代才出现,而被沿用至今。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以线措勾画作为造型手段的绘画手法。
工笔人物画通常可分为历代圣贤仙佛僧道.叙事人物、老幼妇儒等题材。
作为中国画原发形态的工笔人物画,它的主要框架就是人物造型。
工笔人物
画造型有过晋唐的辉煌,也经历了明清的衰落。
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人物画是
湖南长沙出十的《御龙人物终》和《龙凤人物图》这两幅帛田,《龙风人物图》
据说是为了表现墓主人灵魂被龙凤指引升天的形式整幅作品以线条为主简洁有力
画面极具表现力说明工笔画在当时已成型。
到了汉代人物画技巧渐渐趋向于写实化所表达的内容也日益广泛,考古发现
的汉墓室画像砖帛画等都反映了这方面的成就。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
单提出“君形”和“谨毛失貌”的绘画理论,标志着汉代人物画发展的高度。
唐代以前的工笔人物画虽然已相对成熟,但线条是比较单纯的用笔中锋圆转
均匀用力,墨迹自始至终相细一致,正所谓“不可见其盼际”。
当时的画家在这
种单纯中创造了多彩的绘画手法,具体在绘画技法层面展现为笔法方面兼有“高
古游丝”式线描和没骨”式平涂;设色方面有白描形式,有兼施淡彩的,也有较
为浓重的颜色平涂。
例如,东晋画家顾恺之作品《女史箴图》与《洛神赋图》中
以线造型,强调“形神兼备”这一理论。
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记载.顾恺
之画人物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
在阿睹中。
”顾恺之的这段言论主要是讲人物画的重点是表现于人的神韵,而通
过画人的眼睛即可实现,为后人的人物画树立了典范。
而他以线造型的表现手法,在佛教艺术传入后,不断融合外来的技法如设色和晕染方法,由用线表现转为用
面表现。
梁代画家张僧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阎立本则深受他的影响。
唐代裴孝
源在《贞观公私画史》中提到“阎师张,青出与于蓝”。
盛唐之后,“绮罗人物画”出现,画风不仅纤细工整,而且画家擅长刻画人物心理活动。
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吴道子等人。
其中吴道子更被后人尊为“画圣”,他所创的“兰叶描”线条状如兰叶,所绘衣纹褶皱十分飘逸,故被誉为"吴带当风”。
张萱、周昉善于
描绘现实生活,塑造了典型的唐代雍容典丽的女性形象。
如《虢国夫人游春图》、《挥扇仕女图》等多幅画作,作者以细腻的笔调刻世了贵族女性悠闲的生活,是
中国工笔人画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唐末到五代是人物画承前启后的时期,工笔人物画名作辈出如《韩熙载夜宴图》、《重屏会棋图》、《文苑图》等,画风内敛,精细完美,人物精神面貌刻
画尤为注重,发挥了工笔人物画传神的高超技艺,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到了元代,鱼山曰:“元季人士亦借绘事以逃其名,悠然自适,老于林泉矣。
”此便成为士大夫画家的生活写照。
绘画作品以梅兰竹石,山水题材为主,
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日益减少。
人物画代表画家为赵孟頫。
因前朝工笔人物
画在民间得到较好的继承与发展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敦煌石窟壁画就是其中最具
代表的作品。
明末作为封建社会的晚期,在绘画上倾向于复古。
画家曾鲸在工笔人物画上
有着巨大贡献,其《王时敏像》、《张卿子像》等作品中人物面部轮廓极具写实
意义。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明末人物画家当属陈洪绶,他潜心钻研晋唐宋元以来诸
家风格:工笔人物画法师承李公麟,用线纤细,造型夸张,辽拙高古,别具一格。
清代工笔人物画在内容,方法等方面与前朝并无太大变化,但也有一定特点。
如任伯年曲作《群仙祝寿图》,画面或多或少受西方绘画的影响,设色方面受到
了水彩画的影响但又别具特色。
自清末民初,人物画日益衰败,工笔人物画逐渐
萎缩。
为开辟中国人物画发展的新道,路徐悲鸿等一代青年画家跨出国门,由此开
启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
但民国时期国事艰难,工笔人物画并没有很好的发展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稳定,工笔人物画也逐渐有了好的外部条件,并在长
期的沉默中爆发。
从传统中获得启迪,在现实生活中收集绘画素材,从国外优秀
作品中吸取精华,使得工笔画创作生机勃勃,新人裴出。
二、传统与现代工笔人物面造型特点分析
传统工笔人物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之一,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在历史
长河的发展过程中,演变出一套严谨的绘曲规范体系和鲜明独特的造型特征。
东晋曲家顾恺之曾提出“不似之似”的著名论点,阐明了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以及“形”与“神”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所谓“不似之似”明初曲家王绂
在《书画传习录》中便有所解释:“东坡此诗盖言学者不当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也。
然而神游象外方能意到圆中今日或寥寥数语,自矜高简,或重庆叠屋,动日不求
形似岂知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
”黄宾虹也解释到:“貌似尚易,神
似尤难,东坡言徒取其形似者犹是儿童之见。
必于形似之外,得其神似,鉴赏。
故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
”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造型是以勾勒线条为主的,这必然导致画面趋于平面性。
因此忽略光影效果,把重心放在形体的基本结构上,形成了高古游丝描、铁线描、战笔水纹描等技法,后人把它们归结为“十八描”现代工笔人物画经过时间的沉
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无论是用线还是设色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西方绘画艺术的
思潮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当代人物画及线条的探寻,当代画家们为中国人物画注入
了西方绘画色彩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文化气息于工笔人物画
更多元化的现代语汇,使线条当中具备不同的个性皆异的时尚味觉。
此时,空前
活跃的创造空间打破了历史领袖群伦的中国工笔人物画件局面,不断创新使工笔
人物画的线条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进入千峰竞秀的飞跃发展时期。
1.
结语
工笔人物画实际是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经过历史上无数画家和民间画
工长期创作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面貌。
现代工笔人物画家不仅仅从传统工笔人物画
中汲取养分,还从剪纸、皮影等民间美术中获取营养,感受艺术最淳朴、最直接、
最强烈的自然之美。
几干年来,古人为我们留下丰富的,可以借鉴的创作思想和
创作手法,必须加以重视.借鉴。
在不抛弃古代传统勾线造型的同时,又要结合
西方的一些造型理念手法,发扬“法古而不泥古”“帅意而不师迹”的精神,去
其糟粕,取其精髓,就像潘天寿所说:“学田时须懂得古人理法,亦须懂得自然理法,作画时须舍得了自然理法,亦须舍得了古人理法,即能出人头地,为画中龙矣。
"以传统造型规律为基础,结合时代审美意识以及自身对知觉对象的体会与感
受去创作表现。
创作实践让我更加意识到:作为绘画语言的造型艺术,画者应在
继承优秀传统上创新,赋予它现代意义的精神内涵,在对传统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
的学习借鉴中,汲取民间美术造型的精髓,为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寻找新的灵感打
开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周晋、工笔人物画法[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1.
梁文博张荣东积淀与交融[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