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上1.1水到哪里去了判断题1.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象。

()2. 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蒸发现象。

()3. 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凝结现象。

()4. 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单项选择题5.下列关于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水有固定的体积B.水是白色的C.水是透明的6.下列关于水蒸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是一种气体B.水蒸气是无色的C.水蒸气有固定的体积7.下列关于水和水蒸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和水蒸气都可以被我们看见B.水蒸气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8.下列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湿布擦黑板,黑板变干了B.洗过的手变干了C.冰融化成水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A.都看得见B.都摸得着C.无固定形状10.对有无覆盖薄膜的杯子中水位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B.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C.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少答案解析:1. T解析: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凝结是指水蒸气变成水。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

2. F解析: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凝结3. F解析: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蒸发4.T解析: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

5. B解析:水是无色的。

6.C解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7. A解析:水可以被我们看见,水蒸气不能;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不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8.C解析:冰融化成水是融化,不是蒸发现象。

9.C解析: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10. B解析: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水,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1.2.1水沸腾了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A.27℃B.37℃C.47℃2.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灯帽来盖灭酒精灯B.用嘴来吹灭酒精灯C.用火柴给酒精灯点火3.在做水沸腾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酒精灯B.量筒C.烧杯4.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读数方式是()A.平视B.俯视C.仰视5.使用酒精灯不小心着火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嘴吹灭火焰B.往火焰上浇水C.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6.从不同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仰视读数会()。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1-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一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分: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一、填空题。(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高温度温度计蒸发过滤变大热水完全空气不1.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不见了,其实是水跑到________空气中去了。2.要想知道一杯热水的温度,我们可以用________来测量。3.试管内的水结成冰后,冰的高度比结冰前水的高度要________,说明水结成冰后,体积________。4.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热水和冷水,在两杯水中同时各放入一份同样多的食盐。________杯中的食盐溶解得更快。此实验说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5.做“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时,等量的小苏打一定要一份一份地加入,直到不能溶解为止。溶解的份数是指在水中________溶解的份数,如果水中有小苏打剩余,则最后一份________被计算在内。6.利用________的方法可以分离食盐和水,利用________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沙子。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湿的手变干了是因为水被皮肤吸收了。( )2.水和水蒸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3.水结冰实验中,在碎冰里加食盐是为了消毒。( )4.电热水壶中的水烧开时,上面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强。( )6.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火焰的外焰加热。( )7.水能流动,沙子也能流动,所以它们都是液体。( )8.观察液体时,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采用“尝”的方法。( )9.有些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比如水可以凝结成冰,冰可以融化成水。( ) 10.在测量水温时要注意,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量的水。(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清晨树叶上的露珠B.冰棒周围冒“白气”C.湿衣服晾干了2.下列物质中,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最强的是( )。A.小苏打B.食盐C.沙子3.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C.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4.在进行“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时,可以用( )来取食盐。5.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块融化速度的是( )。A.用毛巾包裹住冰块B.把冰块敲碎C.把冰块放到太阳下晒6.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A B C7.夏天人们会在院子里洒水来降温,这样做( )。A.是不可行的,因为水蒸发时会释放热量,气温反而会升高B.是可行的,因为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气温会降低C.毫无意义,因为水温和气温是相同的,不会降低地面温度8.吃火锅时虽然没有继续往锅里放盐,但是汤的味道却越来越咸,这是因为( )。A.汤上面淡下面咸B.汤里的水分蒸发了C.锅底的盐没有溶解9.海水中有大量的盐,若想从海水里获得盐,可以通过( )的方法。A.蒸发B.过滤C.溶解10.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发生变化,例如水会变成水蒸气,也会变成冰,下列现象与水的这种变化不同的是( )。A.用橡皮泥捏成一只小兔子B.食盐溶解在水里C.蜡烛燃烧后变短了四、综合题。(共40分)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菲菲观察水中的现象,并从水温为80摄氏度时开始记录,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下面是她的实验记录表。(12分)时间/分钟0 2 4 6 8 10 12 14温度/℃80 85 89 93 96 99 100 100(1)在此过程中,菲菲观察到水中的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________(填“甲”或“乙”)是水沸腾之前的情况。(2)如右图所示,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层。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________进行加热,因为这部分的温度最________。(3)在12分钟到14分钟这段时间内,虽然水温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酒精灯要继续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_______(填“放”或“吸”)热。(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A.杯内水面降低B.水温继续上升C.杯口出现大量“白气”2.阅读下表中的信息,回答问题。(12分)(1)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知道:能够溶于水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不能溶于水的物质有________。(均填“食盐”“沙子”或“白糖”)(2)如果还想知道淀粉能不能溶于水,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进行判断。A.过滤B.蒸发C.过滤和蒸发都可以(3)对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水中B.食盐和水可以混合,但是不能进行分离C.不管是溶解了的食盐,还是被分离出来的食盐,都属于同一种物质(4)如果还想知道生活中的其他物质是否能够溶于水,我们应该( )。A.直接判断B.依据生活经验进行判断C.通过溶解和过滤实验判断3.路路学习了本单元内容之后,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题目。(16分)(1)路路在实验室分离食盐和水时需要用到的实验装置为图________(填“甲”或“乙”)。图甲、乙中序号对应的实验仪器的名称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填字母)A.漏斗B.铁架台C.三脚架D.蒸发皿E.酒精灯F.玻璃棒G.烧杯(2)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分离食盐和水时,目的是( )。A.让食盐蒸发B.让水蒸发C.让食盐和水一起蒸发(3)实验室分离食盐时,食盐和水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没有变成新物质,但水变成了新物质B.水没有变成新物质,但食盐变成了新物质C.食盐和水都没有变成新物质(4)路路想在实验室分离另外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她选择了如图乙的装置,那么1号烧杯中的物质可能是( )。A.白糖和水B.面粉和水C.酒精和水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1.人们通常将水和牛奶分为一类,称为________,将石头和木头分为一类,称为________,空气又是一类,称为________。2.空气没有固定的________,被压缩的空气有________。3.空气受热后会________,变冷后会________。4.空气的流动形成________,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法感受空气的流动。5.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________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空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水里也有空气。( )2.在一个空盒子里,空气只占据一半的空间。( )3.用注射器做压缩空气的实验时,注射器的活塞可以向下压到底。( ) 4.测20筒空气的质量时,在皮球中充20筒空气后挂在天平的一端,在另一端用绿豆平衡,绿豆的质量就相当于20筒空气的质量。( )5.相同质量的空气和回形针,空气占据的空间大。( )6.孔明灯升空的原理是:热空气比冷空气更容易流动。( )7.太阳的热量会导致空气的冷热变化,从而形成大自然中的风。( )8.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变大。( )9.地球上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所以空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10.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无法感知它的存在。(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秋天,桂花飘香,我们闻到了桂花的香味,那么这时的空气是( )。A.臭的B.香的C.无味的2.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共同特点是( )。A.能流动B.占据空间C.有固定的形状3.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性质的是( )。A.弹弓B.电风扇C.足球4.以下工具,最适合用来研究空气有质量的是( )。A.简易天平B.注射器C.体温计5.空气的质量可以用不同的标准物来衡量,标准物的特点应该是( )。A.轻B.重C.大6.做“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时,如果将活塞用力向下压,最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表示空气微粒)。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空气微粒的数量和大小不变,它们之间的间隙变小B.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C.压缩的空气有弹性7.如果没有堵住注射器管口,向下压活塞时,空气就会从注射器管口出来,这是因为空气具有( )的性质。A.热胀冷缩B.能流动C.有质量8.在做风的模拟实验时,点燃纸盒里的蜡烛后,纸盒外蚊香的烟会( )。A.竖直往上飘B.飘向盒子内C.飘向四面八方9.做“热气球”实验时,点燃蜡烛后过一段时间,塑料袋( )。A.瘪(biě)瘪的B.摸起来是冷的C.能自己立起来10.下列行为可能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风力发电B.垃圾分类回收C.焚(fén)烧垃圾四、综合题。(共40分)1.我会辨别。(12分)(1)下列特征属于哪种状态的物体,填写在表格的对应位置。(填序号,可重复选择)①能占据空间②不能占据空间③能被压缩④不能被压缩⑤会流动⑥不会流动⑦有一定的体积⑧没有一定的体积⑨有一定的形状⑩没有一定的形状(2)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写在表格的对应位置。(填字母)A.冰块B.矿泉水C.空气D.大米E.啤酒F.沙子G.氧气H.土豆I.酱油J.水蒸气固体液体气体特征物质2.在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个实验时,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三个活动并记录了实验现象。(18分)活动一:压杯入水将纸团粘在杯底,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活动二:扎孔实验在杯底扎一个小孔,按住小孔,慢慢压杯入水,然后松开手指活动三:打气实验按住杯子,将连着打气筒的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慢慢打气请依据该小组所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可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可方便观察________。(2)活动一中,杯底的纸团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湿,因为( )占据了杯子的空间。A.水B.空气C.水和空气(3)活动二中,松开手指前,纸团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湿。松开手指后,杯子中的水面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最后纸团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湿,这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________填补了原来被空气占据的空间。(4)活动三中,慢慢向杯中打气时,杯子中的水面( )。A.升高B.不变C.降低(5)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可以________占据空间。3.元元在家里做“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她用小木棍制作了一个简易天平,然后在其两端各挂了一个气球,如图甲所示。(10分)甲乙(1)此时天平是不平衡的,如果想让天平达到平衡,正确的做法是( )。A.向左端气球中充一些空气B.向右端气球中充一些空气C.向左、右两端气球中都充一些空气(2)如果将右端气球里的气全部放掉,那么小木棍的状态是( )。A.会达到平衡B.左端会向下沉C.右端会向下沉(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空气是有________的。(4)如图乙,气球可以被拧成不同的形状,主要是因为( )。A.空气可以被压缩B.空气占据空间C.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5)将木棍上的气球取下并释放,气球里的气体会冲出去,这是因为( )。A.气球里面的空气是热空气B.气球里面的空气在释放前,已经形成了风C.气球里面的空气是被压缩的空气第三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分: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一、填空题。(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________,有时比较________。2.空气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________计进行准确的测量,使用________可以知道下了多少雨。3.测量气温应选在室外________、________处进行。4.某地一天的降水量是指这个地方________小时内的降水总量。5.根据________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多云和阴天。6.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影响________。7.四季如春、常年干旱、四季分明都是描述某一个地方的________。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10℃,读作:负10摄氏度。( )3.测量天气特征用到的工具有气温计、雨量器和风向标等。( )4.我们看不到风,但可以借助地面上的物体观测风。( )5.常见的降水形式只有雨和雪。( )6.当整个天空都被云覆盖,看不到太阳,这时的天气称为晴。( )7.动植物的“行为”不能为我们了解天气的变化提供什么信息,只能靠自己的观察。( ) 8.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天气变化规律,需要知道该地方多天的天气状况。( )9.大雪飘飘、狂风暴雨、阳光明媚都是描述气候的词语。( )10.气象员可以直接根据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发布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多云的是( )。A B C2.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的水B.使用气温计时,要等到气温计里的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C.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也一定可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3.菲菲12时测得教室外的气温如右图所示,此时的气温是( )。A.10℃B.20℃C.30℃4.以下是状状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测得的三个气温,你认为最有可能与实际气温相符的是( )。A.操场上26 ℃B.教室里27 ℃C.树荫下25 ℃5.制作简易雨量器时,应该选择( )作为容器。A B C6.下列现象中,不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A.跑步时,红领巾飘动的方向B.小风旗飘动的方向C.国旗飘动的方向7.蒲福风力等级表把风力分为( )个等级。A.13B.12C.118.把天空当作一个圆,把看到的云量填充进去,根据占比情况判断天气。下图中表示晴天的是( )。A B C9.下列关于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气预报的信息一定准确无误B.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无法预测天气C.我们可以预测天气状况10.按照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下列正确的是( )。A.数据收集—气象员做出预报—生成数值天气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B.数据收集—生成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C.数据收集—发布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生成数值天气预报—天气会商四、综合题。(40分,第1题6分,第2题14分,第3题20分)1.根据气象台的数据汇报显示,某地区出现了强降雨,本次强降雨中该地区的降水量达到了227________。据此回答问题。(6分)(1)题干中横线位置缺少降水量的单位,请你补充完整。(2)根据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此次该地区的降雨等级为_______。(3)状状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读数时,他的视线要与液面________。2.元元制作了天气日历,并从中获取了以下信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在元元的记录中,有________天是晴天,________天是阴天,________天是多云。(2)请将“最常见的天气”一栏补充完整,在正确答案后面的“”里打“√”。(3)这个月刮的风主要是________风。(4)元元用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时,发现小风旗向西微动,那么此时的风向和风速是________。(4分)3.看图识天气。(20分)观察某年3月20日至3月27日这八天的天气情况(如图甲)和3月20日8时到3月21日5时的气温变化(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观察图甲中天气符号,3月24日的天气应该是________,3月25日的天气应该是________。(2)观察图乙,3月20日8时到3月21日5时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时,气温的整体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3月27日用风旗来测量风向,则风旗飘向________方。除了风旗,我们还可以用________来测量风向。(4)根据图甲,小红在某天测得气温是4℃,那么这一天是( )。A.3月22日B.3月24日C.3月26日(5)3月20日这天陆续下了四场雨,我们应该根据( )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这天降雨量的等级。A.最大的那场B.最少的那场C.四场累加的(6)请在正确使用气温计的操作后的“□”内打“√”,不正确的打“×”。(4分)①放在阳光照射得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测量。②用手拿住气温计的中间位置。③悬挂在空气中进行测量。④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平齐。。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教科版科学三上1.1水到哪里去了判断题1.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象。

()2.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蒸发现象。

()3.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凝结现象。

(4.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单项选择题5.下列关于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水有固定的体积B.水是白色的C.水是透明的6.下列关于水蒸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是一种气体B.水蒸气是无色的C.水蒸气有固定的体积7.下列关于水和水蒸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和水蒸气都可以被我们看见B.水蒸气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8.下列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湿布擦黑板,黑板变干了))B.洗过的手变干了C.冰融化成水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A.都看得见B.都摸得着C.无固定形状10.对有无覆盖薄膜的杯子中水位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B.水位降落是由于水蒸发了C.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少答案解析:1. T解析: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凝结是指水蒸气变成水。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

2. F解析:透亮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凝结3. F解析: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蒸发4.T解析: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

5. B解析:水是无色的。

6.C解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7. A解析:水可以被我们看见,水蒸气不能;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不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8.C解析:冰融化成水是融化,不是蒸发现象。

9.C解析: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10. B解析: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水,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1.2.1水沸腾了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A.27℃B.37℃C.47℃2.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灯帽来盖灭酒精灯B.用嘴来吹灭酒精灯C.用火柴给酒精灯点火3.在做水沸腾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酒精灯B.量筒C.烧杯4.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读数方式是()A.平视B.俯视C.仰视5.使用酒精灯不小心着火了,正确的处置惩罚办法是()A.用嘴吹灭火焰B.往火焰上浇水C.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6.从分歧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俯视读数会(A.偏大B.偏小C.正确7.从分歧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俯视读数会(A.偏大B.偏小C.正确8.加热装配中,石棉网的感化是()。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带答案(实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带答案(实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皮球鼓鼓的,拍一下还可以弹起来,说明里面有()。

A.空气B.石头C.水2.下面的容器中,适合作雨量器的是()。

A.不透明圆柱体B.透明圆柱体C.透明圆锥体3.风扇可以给我们送风,主要是因为()。

A.风扇可以让周围的空气流动B.风扇可以压缩空气 C.空气没有质量4.下列属于水沸腾时的现象的是()。

A. B. C.5.在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

A.强B.弱C.一样6.空气是()色的。

A.白B.无C.灰7.下面是中央气象台预报某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小到中雨,15到19摄氏度……”中雨指的是()。

A.24小时的降水量在25~50毫米B.24小时的降水量在50~100毫米C.24小时的降水量在10~25毫米8.在玻璃杯里装一些水,几天后玻璃杯的水变少了,这是由于()的缘故。

A.水蒸发B.杯子吸收了水9.如图所示,在乌鸦喝水的故事里,乌鸦将许多一定大小的石子放入瓶子中,结果水面升高了,这是因为()。

A.空气占据了水的空间B.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C.空气占据了石子的空间10.若想让塑料袋子飞起来,需要将塑料袋中的空气()。

A.加热B.降温C.点燃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是人类最早的航空工具。

2.水在加热的过程中,()、()等方面会发生变化。

3.某县城昨天24小时的降水量达到了63毫米,属于()。

4.学校体育器材中()、()、()等运用到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5.空气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会流动的物质。

6.三国时,人们利用()的原理制成孔明灯。

7.溶解得快慢与许多因素有关,要使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得快一些,可以采用()、()、()等方法。

8.观察下图中的温度计,它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这个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

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

现在指示的温度是()。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达标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达标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代表()。

A.晴朗B.暴雨C.多云2.不能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是()。

A.加热B.搅拌C.研碎D.放冰箱3.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块融化速度的方法是()。

A.把冰块敲碎B.用被子裹住冰块C.给冰块加热4.有些生物也能“预报”天气。

下列现象预示即将要下雨了的是()。

A.蚂蚁觅食B.蜻蜓低飞C.春蚕吐丝5.下列图中杯子里装的是水,静止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B. C.6.沸腾的开水温度一般在()。

A.80℃B.90℃C.100℃7.下面属于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点的是()。

A.有气味B.会流动C.能反光8.下面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正确的是()。

A. B. C.9.在做“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时,发现有食盐不能溶解时,应该()。

A.加水,直至食盐都溶解B.继续加食盐,测量最终剩下多少食盐C.停止实验,测量最终溶解了多少克食盐10.下列能把木屑和铁屑分离的最好办法是()。

A.用水溶解B.用纱网过滤C.用磁铁吸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将干燥的纸团放杯底,再将杯口朝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面没过杯底,杯内的纸团不会湿。

此实验说明空气占据()。

2.气象学家通常根据一个地方()小时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降水的等级。

3.用打气筒搜集空气后要立即把口扎紧,这因为空气容易()。

4.用打气筒把()打进自行车车胎里,使自行车跑得又快又稳。

5.空气压缩枪的制作需要()和()。

6.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的。

7.水结成冰后,就从液体变成了固体,这个过程叫()。

8.天气预报通过()、广播、()、网站、公共显示屏等向()发布和传播。

9.温度通常用()来表示,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如下图中的甲是根据物质的轻重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乙是根据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丙是根据物质的状态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精品)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精品)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精品)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在田径运动会上,我们通常使用________来比较不同运动员的运动快慢.2、过山车轨道的长度可以用_______和_______来测量。

3、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_____。

4、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__________,磁铁有__________磁极。

5、晾衣服的过程中,________变成了水蒸气。

6、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7、指尖陀螺的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拨动尺子,尺子的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

8、在同一条轨道上,要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用___________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___________,并记录下来。

至少测量__________次。

9、坐在向东行驶的列车上的乘客,以列车为参照物时,看窗外的树木是向__________运动的,乘客自己是__________的。

10、“过山车”轨道的总长应在__________米以上。

轨道的长度可以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测量。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仙人球耐高温、干旱、贫瘠,不喜潮湿,适合生长在()中。

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2、制作水火箭时,用()做模拟实验来研究水火箭的动力问题。

A.乒乓球B.水C.气球3、下面两种材料,()是天然材料。

A.玻璃B.木材4、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天气变化规律,需要知道该地方()的天气。

A.一天B.两天C.几个月甚至一年5、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

A.虫媒花 B.风媒花 C.人工辅助授粉 D.双性花6、果实和种子都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是()。

A.枣树B.萝卜C.花生D.西红柿7、下列选项中,可以减少摩擦力的是()。

A.轮胎表面的花纹B.往冰雪路面铺沙C.往车轮里安装滚动轴承8、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一段时间后蒸发皿上出现了白色颗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把注射器活塞拉至10毫升刻度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小孔后推压活塞,活塞被压缩到1毫升处,松开活塞的手,活塞又会弹回来,这说明()。

A.空气可以被压缩,也会扩散B.空气有固定的体积 C.空气有质量2.下列现象说明要下雨的是()。

A.松果鳞片打开B.蜻蜓低飞C.蜘蛛结网3.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发生了变化B.状态发生了变化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4.冬天吹暖空调时,将出风口朝下,这样既节能又能使房间快速热起来。

这是因为()。

A.热空气比冷空气重,会下沉B.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C.热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而上升5.在用注射器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验中,怎么做可以证明被压缩的空气有弹力?()A.反复按压活塞B.用力向上拉活塞C.松开按压的活塞,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6.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7.小华观察到红旗飘向北面,感觉到风从南面吹来,他初步判断此时吹的是()。

A.东风B.南风C.北风8.假如20筒空气是2.7克,那么100筒空气是()克。

A.1.35B.13.5C.1359.我们在使用酒精灯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①③B.②C.④D.①④10.将食盐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

A.用滤纸过滤B.用筛网分离C.用蒸发的方法分离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1.水蒸气是()的水,没有()的形状和体积。

2.在两个杯子中倒人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并分别放入质量相同的食盐,其中A杯中的水不动,用小棒不停地搅拌B杯中的水。

()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此实验说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有关。

3.水结冰后,重量不变,()变大。

4.一个地方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叫()。

5.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状态变化与()有关,水的三态之间可以()。

6.为了准确地知道某一时间段的气温,我们可以用()进行测量。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科学试题 第1页(共20页) 科学试题 第2页(共20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夏日或初秋的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植物叶片上有露珠,这是因为夜晚的气温比白天低,空气中的 凝结成 ,附着在叶片上,形成了露珠。

2. 水在自然界有 、 、 三种存在状态。

3. 我们用酒精灯火焰的 给水加热,因为火焰的这部分温度最 ;水加热到沸腾时的温度接近 ℃。

4. 和 是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冰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2. 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是相同的。

……………………( )3. 水、水蒸气、冰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 )4. 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 )5. 装满水的杯子,受热沸腾时,水会溢出杯口。

……………………( )6. 水只有达到100℃才会蒸发。

……………………………………( )7. 吃火锅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这是因为镜片蒙上了一层水蒸气。

………………………………………………………………………( )8. 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可高于滤纸的边缘,但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 )9. 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中,要等蒸发皿中的水完全干了再移开酒精灯。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小明将一只气球套在了塑料瓶内,如图所示,他能将气球()。

A.吹大到整个瓶子B.只能吹大到一定程度C.不能吹大2.关于气温计的使用,描述正确的是()。

A.使用气温计时应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B.应在示数上升时读数C.气温计应悬挂在空气中3.将大小相同的两杯子装等量的水,甲用塑料膜盖住杯口,乙不盖,一起放至通风向阳处2天后的现象是()。

A. B. C.4.下列天气现象中,()属于降水。

A.露水B.霜C.冰雹5.以下工具,最适合用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

A.烧杯B.天平C.尺子6.热气球的原理是()。

A.热胀冷缩B.空气可以被压缩C.热空气有质量二.填空题(共6题,共32分)1.写出下面两幅图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实验的错误之处。

图1:();图2:()2.当空气被压缩时,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会(),像皮球、()、()等都是运用了空气能被压缩的原理制成的。

3.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有()、()、()。

4.食盐()溶解在水中;面粉()溶解在水中。

(填"可以"或“不可以")5.分离食盐和水用到的实验器材有三脚架、石棉网、()和()。

6.当环境温度低于()℃,水的温度下降到()℃时,水开始结冰,从()变成()。

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用湿布擦黑板,黑板上的水一会就变成了水蒸气。

( )2.降水的形式有很多,但它们都属于液体。

()3.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它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活动。

()4.只要加热物体里面的空气,物体就会上升。

()5.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有可能产生新的物质,如食盐和水。

()6.同等条件下,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 )7.水结成冰后还是水,它只是水的另一种形态而已。

()8.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四.连线题(共2题,共18分)1.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小心把一些物体混合到一起了,你有什么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吗?请将正确方法和相应物体用直线连接起来。

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第一单元达标测试题《水》(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水沸腾的条件:( )和( )。

2.水温下降到( )℃,水就变成了冰;水在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 )℃不变。

3.水有三种状态:( )的水,( )的水蒸气,( )的冰。

4.常用的( )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 )表示。

5.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

6.摄氏度可以用符号( )来表示。

7.我们可以用加热、( )、( )等方法加快奶糖溶解的速度。

8.液体体积一般是用( )或量杯来测量的,液体体积的单位一般用( )来表示。

二、选择题9.把一杯浓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

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会()。

A.不会蒸发,会留在杯底B.不见了,跟水一样蒸发了C.不见了,被杯子吸收了10.加热时,能使蒸发皿内物体均匀受热的是()。

A.三角架B.烧杯C.石棉网11.我们可以通过()的方法分离出沙和食盐。

A.过滤B.沉淀C.蒸发12.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做完加热实验后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B.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C.做加热实验时可以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13.下列使用酒精灯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14.熄灭酒精灯时用()。

A.嘴吹灭B.灯帽装水浇灭C.灯帽盖灭15.下列方法可以使嘴中的糖块溶解得更快的是()。

A.用舌头翻动B.把糖块咬碎C.把糖块咬碎并咀嚼16.一般情况,水会在()时开始结冰。

A.-4℃B.0℃C.4℃17.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

在做实验时,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我们该怎样做?()A.用电扇吹B.马上跑C.用湿抹布扑灭。

18.小苏打在20℃同样多的水中溶解能力最弱的是()。

A.小苏打B.食盐C.糖三、判断题19.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可以无限制溶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及答案【篇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_附答案(最新整理)】xt>(时间:30分钟,总分:100分)一、我会填写。

(每空1分,共26分)1.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有()条腿,都长在()部。

2.蚯蚓的身体由一节一节的()组成。

3.蚯蚓与蜗牛一样喜欢生活在( ) 、( )的环境。

4.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和营养等条件。

5.金鱼全身长有()片,用()呼吸。

6.一棵大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组成。

7.通过观察,我知道草本植物有()、()等,木本植物有()、()等。

8.蚂蚁在行进过程中分泌一种(),会引导后面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9.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做到爱护小动物,不()它们并保护它们的()环境,同时还要注意不在()的地方活动。

10.()、()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的物体。

二、我会判断。

(每题2分,共20分)1.蚯蚓不喜欢在水里生活。

()2.我们可以用放在水里的方法叫醒正在睡觉的蜗牛。

()3.植物不能运动,所以它们是没有生命的。

()4.狗尾草的叶子像鸡蛋,是卵形的。

()5.在给金鱼喂食时,别喂得太多。

()6.蜗牛是用腿爬行的。

()7.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8.树木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象爱护自己一样爱护树木。

()9.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10.甘蔗是木本植物。

()三、三、我会选择。

(每题2分,共20分)1. 像狗尾草一样比较软的茎叫()。

a、木本植物b、草质茎c、木质茎2. 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a、它很轻b、它的叶柄内有气囊c、它是水生植物3. 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给蜗牛喂食的时间一般是()。

a、早上b、中午c、傍晚4. 金鱼在水里不停的张嘴是因为()。

a、它要不停的喝水b、它在呼吸水中的氧气c、它是在寻找水中食物5. 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a、头上的触角b、眼睛c、声音6. 测量大树树干的粗细可以用()工具。

a 、绳子和尺 b、放大镜 c、秒表7. 下列现象中说明树有生命的是()。

a、书上有鸟窝 b 、树干可以做家具 c、树会生长8. 在观察树叶时,我们要()。

a、捡地下的树叶观察b、爬上树观察c、折断树枝观察d、摘一片新鲜叶来观察9. 蜗牛爬过的地方()。

a、会留下粘液b、会留下脚印c、什么也不会留下10.蚂蚁不会把窝建在()。

a、树上b、泥土中c、水中四、我会连线。

(12分)地面蜗牛用鳍游泳水里蚂蚁用腹足爬行土壤里金鱼用脚爬行草丛蚯蚓用身体伸缩爬行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蜂鸟世界上最小的鸟长颈鹿世界上最高的动物非洲象海洋中最大的动物蓝鲸五、简答。

(22分)1. 你们在观察蜗牛时发现什么?(至少四点)(8分)2. 在观察树木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段树枝上的树叶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同种树叶,这说明了什么?(6分)3.写出动物的共同特点:(至少四点)(8分)【篇二: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教案】、我会填空。

(26分)1.一片完整的树叶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2.蚂蚁的身体分成、、三部分,头上有对触角,胸部有对足。

3.蜗牛是用爬行的,金鱼是用呼吸的。

4、人们常用金属做水壶、锅等炊具,是因为它的______好。

5.我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等都是液体。

二、我会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30分)1.下面的不属于水生植物。

a.水葫芦 b.浮萍 c.狗尾草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叶片上有。

a.叶纹 b.叶线c.叶脉3.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

a.木质茎b.草质茎 c.直立茎4.蚂蚁会分泌一种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a.黏液 b.唾液c.信息素5.观察完蜗牛后,我们应该。

a.把蜗牛放回家b.把蜗牛随便扔掉c.把蜗牛踩死6.下列物体中,硬度最大的是:。

a.木条 b.塑料尺 c.铁钉7.液体体积的单位是。

a.千克 b.公斤c.毫升8.炎热的夏天我们常穿的衣服。

a.黑色、厚实 b.浅色、透气性好 c.黑色、吸水性差9.下列物体中可回收利用的是。

a.易拉罐b.口香糖 c.苹果核10.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经过烧制而成的材料。

a.金属 b.陶瓷c.塑料()2.观察活动中,我们要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用同一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形状的物体。

()4.科学课本的封面是用一种复合纸制成的。

()5.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的吸水性从强到弱依次排列为:纸、木头、金属。

()6.在科学观察中,我们经常用品尝的方法去鉴别未知物质。

()7.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不可能有重量。

()8.我们这里的水很多,因此浪费一点也没有关系。

()9.砖和陶瓷都是黏土烧制而成的,所以它们的硬度也一样。

()10.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眼睛的视线要和水面对齐。

四、我会连线。

(请选择恰当的方法测试材料的特性。

)(10分)材料的软硬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吸水性放入水中观察材料是否导电把材料弯折材料的沉浮用铁钉在材料上划材料的柔韧性在上面滴水五、发现与思考。

(14分)1.整理我们观察的结果:请在下列维恩图中填写蚂蚁和金鱼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8分)蚂蚁金鱼2.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会流动呢?(6分)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小学三上科学试卷答案一、我会填空。

(每空2分,共26分)1.叶片、叶柄2.头、胸、腹、一、三3.腹足、鳃 4.传热性5.水、饮料、油等二、我会选择。

(每题2分,共20分)1.c2.c3.b4.c5.a 6.c 7.c 8.b 9.a10.b三、我会判断。

(每题2分,共20分)四、我会连线。

(共10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放入水中观察把材料弯折用铁钉在材料上划材料的柔韧性在上面滴水五、发现与思考。

(共14分)1.整理我们观察的结果:请在下列维恩图中填写蚂蚁和金鱼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8分)(酌情给分)相同点:都是活的,会运动,需要吃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4分)不同点:蚂蚁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三节,长着6只脚,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

(4分)2.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会流动呢?(6分)答:方法一:吹肥皂泡。

方法二:观察树枝摇动。

方法三:用扇子扇风。

(学生可以想到的方法还有:观察烟的流动、观察旗子的飘动等。

)【篇三: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附答案】ass=txt>一、我会填写。

1.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有()条腿,都长在()部。

2.蚯蚓的身体由一节一节的()组成。

3.蚯蚓与蜗牛一样喜欢生活在( ) 、( )的环境。

4.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和营养等条件。

5.金鱼全身长有()片,用()呼吸。

6.一棵大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组成。

7.通过观察,我知道草本植物有()、()等,木本植物有()、()等。

8.蚂蚁在行进过程中分泌一种(),会引导后面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9.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做到爱护小动物,不()它们并保护它们的()环境,同时还要注意不在()的地方活动。

10.()、()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的物体。

二、我会判断。

1.蚯蚓不喜欢在水里生活。

()2.我们可以用放在水里的方法叫醒正在睡觉的蜗牛。

()3.植物不能运动,所以它们是没有生命的。

()4.狗尾草的叶子像鸡蛋,是卵形的。

()5.在给金鱼喂食时,别喂得太多。

()6.蜗牛是用腿爬行的。

()7.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8.树木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象爱护自己一样爱护树木。

()9.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10.甘蔗是木本植物。

()三、我会选择。

1. 像狗尾草一样比较软的茎叫()。

a、木本植物b、草质茎c、木质茎2. 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a、它很轻b、它的叶柄内有气囊c、它是水生植物3. 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给蜗牛喂食的时间一般是()。

a、早上b、中午c、傍晚4. 金鱼在水里不停的张嘴是因为()。

a、它要不停的喝水b、它在呼吸水中的氧气c、它是在寻找水中食物5. 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a、头上的触角b、眼睛c、声音6. 测量大树树干的粗细可以用()工具。

a 、绳子和尺 b、放大镜 c、秒表7. 下列现象中说明树有生命的是()。

a、书上有鸟窝 b 、树干可以做家具 c、树会生长8. 在观察树叶时,我们要()。

a、捡地下的树叶观察b、爬上树观察c、折断树枝观察d、摘一片新鲜叶来观察9. 蜗牛爬过的地方()。

a、会留下粘液b、会留下脚印c、什么也不会留下10.蚂蚁不会把窝建在()。

a、树上b、泥土中c、水中四、我会连线。

水里蚂蚁用腹足爬行土壤里金鱼用脚爬行草丛蚯蚓用身体伸缩爬行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蜂鸟世界上最小的鸟长颈鹿世界上最高的动物非洲象海洋中最大的动物蓝鲸五、我会认图。

1、写出蜗牛的各部分的名称。

2、写出树叶的一些部位的名称。

六、回答。

1. 你们在观察蜗牛时发现什么?(至少四点)2. 在观察树木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段树枝上的树叶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同种树叶,这说明了什么?3.写出动物的共同特点:(至少四点)试卷答案。

一、我会填写。

1. 头、胸、腹、6、胸.。

2. 体节。

3. 阴暗、潮湿。

4. 水、空气、阳光。

5. 鳞、鳃。

6. 树干、树根。

7. 草本植物:狗尾草、蒲公英、三叶草、车前草等只要是草都可以。

木本植物:樟树、柳树、白杨树、松树等只要是树都可以。

8.信息素 9.伤害、生存、有危险。

10.植物、动物、生命。

二、我会判断。

六、回答。

1.答:蜗牛有两对触角,蜗牛靠腹足爬行,蜗牛的长触角上有眼睛,蜗牛的触角一对长一对短,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了粘液,蜗牛受到刺激后会躲进壳里,蜗牛会排泄,蜗牛会呼吸,蜗牛会繁殖后代,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蜗牛喜欢吃绿色树叶等,只要答出四点就不扣分了。

2.答:说明树是有生命的,树叶在不断地生长变化,每一片树叶都有从叶芽到嫩叶,再到老叶,最后到枯叶的生长过程。

只要答到点子上就行了。

3.答: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动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动物都会呼吸,动物都要进食,动物都要排泄,动物都会繁殖后代,动物对外界的刺激都会有反应,动物都有生长到衰老再到死亡的过程等,只要答出四点就不扣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