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一)
初级中药师-专业知识-强化练习题-中药炮制学一
![初级中药师-专业知识-强化练习题-中药炮制学一](https://img.taocdn.com/s3/m/aed879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b.png)
初级中药师-专业知识-强化练习题-中药炮制学一[单选题]1.常用油炙的药物是()。
A.知母B.地榆C.柴胡D.淫羊藿E.苍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淫羊藿用油炙法(江南博哥),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
[单选题]2.产后腹痛宜选用()。
A.生白芍B.炒白芍C.酒白芍D.焦白芍E.醋白芍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白芍酒炙后,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
用于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痛,产后腹痛等。
[单选题]3.为缓和麻黄辛散发汗作用,增强其润肺止咳之功,炮制方法应选用()。
A.酒炙法B.盐炙法C.醋炙法D.蜜炙法E.油炙法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麻黄蜜炙后缓和辛散发汗作用,增强其润肺止咳之功。
[单选题]4.炒炭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补肝肾的作用B.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C.使药物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D.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炒炭的主要目的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
[单选题]5.牵牛子生品长于逐水消肿,杀虫;为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宜选用的炮制方法是()。
A.炒黄B.炒炭C.米炒D.炒焦E.麸炒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牵牛子通常采用炒黄法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
[单选题]6.通过加热炮制,降低毒性的药材是()。
A.五味子B.雄黄C.商陆D.柴胡E.党参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商陆生品有毒,经醋炙后,可消减毒性,缓和峻下作用。
[单选题]7.下列哪项不是减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
A.净制、水泡漂B.水飞、漂法C.低温法处理D.加辅料处理E.去油制霜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低温法处理不是常用的减毒方法。
[单选题]8.不去毛的药物有()。
A.金樱子B.枇杷叶C.淫羊藿D.鹿茸E.骨碎补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淫羊藿一般指的是植物的地上部分,其小叶上面幼时有疏毛,开花后毛渐脱落,下面有长柔毛,药用时不去毛。
[单选题]9.炮制处理过程宜“忌铁器”的药物含哪类成分?()A.生物碱B.鞣质C.油脂D.树脂E.苷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鞣质遇铁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墨绿色的鞣质铁盐沉淀,因此忌铁器。
中药炮制学-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中药炮制学-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https://img.taocdn.com/s3/m/e89111d75901020206409c42.png)
中药炮制学-1(总分50, 做题时间90分钟)A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柏子仁制霜的目的是( )•A.降低毒性•B.增强疗效•C.缓和药性•D.减少副作用•E.利于贮藏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解析] 柏子仁宁心安神,生柏子仁有滑肠通便的副作用,服后可使患者发生腹泻,将柏子仁压去油脂制成柏子仁霜,以消除其副作用。
2.半夏经白矾、生姜制的作用是( )•A.缓和药性•B.增强疗效•C.矫臭矫味•D.降低毒性•E.利于贮藏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解析] 半夏经白矾、生姜制后,能消除或减低毒性。
3.临床多用醋制品的是( )•A.延胡索•B.当归•C.半夏•D.大黄•E.黄连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解析] 延胡索含多种生物碱,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经醋炙后,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煮时易于溶出。
4.蒲黄炒阿胶长于( )•A.疏肝助脾•B.止血安络•C.益肺润燥•D.破血逐瘀•E.滋阴补血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解析] 蒲黄炒阿胶以止血安络力强。
多用于阴虚咯血,崩漏,便血。
5.砂炒马钱子的最适宜温度是( )•A.180~200℃•B.200~220℃•C.230~240℃•D.220~250℃•E.240~250℃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解析] 当温度在230~240℃、时间为3~4分钟时,士的宁转化了10%~15%,马钱子碱转化了30%~35%,而此时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异型和氮氧化合物含量最高。
炒后增强开胃消食作用的是( )•A.酸枣仁•B.麦芽•C.瓜蒌仁•D.紫苏子•E.栀子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解析] 麦芽生用消食,兼能疏肝。
1中药炮制学第一章绪论
![1中药炮制学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dfb3ab0d2f60ddccdb38a014.png)
33
《药典》与《炮制规范》对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起到指导监督作用。
在炮制生产中逐步推行机械化,实行规范化生产。 2007年12月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
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临床或制剂生产 使用的药品。
中医用药的特点:复方& 炮制 饮片 VS 成药:饮片更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加
减的要求,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中药行业三大支柱: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4
2.中药炮制学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制订饮片质量标准 传统质量标准客观化、数据化
色泽:标准品系列、标准色度盘、浸出液色度检测; 气味:电子鼻、气相色谱
增补新的质量标准
基础:杂质限度、浸出物限量、有毒/有效成分、重金 属含量、农药残留量
特色:制炭得率、发酵黄曲霉限量等
多指标综合评价:
饮片外观、色泽、气味、性状、组织粉末; 理化鉴定、水分、灰分、浸出物、药效成分、毒性成分; 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残留量、溶剂残留量、辅料残留量。
《种杏仙方》4卷(1577)、 《万病回春》8卷(1587)、 明·李时珍《本草《纲复目明》眼:方18外92科种神药验,全33书0种》有6卷“修 (1591)、《云林神彀》 治”,20多种炮制(方15法91。)、《鲁府禁方》4卷 明龚廷贤(明朝内((府1156大9145御))医、、)《《小寿《儿世寿推保世拿元保》方元1脉0》卷全:书对》 炮制方法理论进3行卷论(述16:04“)炒。以缓其性,泡以剖
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一)
![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b5130f2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e.png)
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一)中药材的炮制什么是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将原生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药用要求。
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功效和用药途径,使其更加适合临床应用。
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1.熟制: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煮沸一段时间,以达到确保材料完全熟透的目的。
这种方法常用于某些有毒的中药材,如附子、生石膏等。
2.曝晒:将中药材晾晒于阳光下,以达到药材风干的目的。
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根、茎类的中药材,如黄芪、白术等。
3.蒸制: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蒸煮,以保持药材的天然状态和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贵重的中药材,如人参、鹿茸等。
4.炒制: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少许油炒制,以达到增强药效或去除杂质的目的。
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入药的虫类,如蜂房、蝉蜕等。
特殊的中药炮制方法炭制将中药材放入炭火中炙烤,以去除杂质和增加药效。
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能够吸附毒素的中药材,如黄连、竹炭等。
炙烟将中药材放在烧热的红炉上,经过炙烟熏烤,以增加药性和改善气味。
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树脂类的中药材,如没药、乳香等。
炮制的好处•提高药材的药效:通过炮制能够激活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增强药效。
•减少毒副作用:通过合理炮制能够去除或减少药材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毒副作用。
•改变性味:炮制能够改变药材的性味,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
总结中药炮制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加工技术,通过炮制能够改变药材的性味、提高药效、减少毒副作用,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们应当在临床应用中遵循正确的中药炮制方法,保证药材的安全有效使用。
中药炮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药炮制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炮制的效果和药材的质量。
1.选择合适的工具:在进行中药炮制时,选择合适的炮制工具非常重要。
例如,选择耐高温的锅具,确保炮制过程中不会发生溢出或爆炸的情况。
2.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不同的中药材对于加热时间和温度的要求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加热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药材的有效成分损失或药效下降。
2020年主管中药师《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主管中药师《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卷一)](https://img.taocdn.com/s3/m/a4317943524de518974b7d89.png)
2020年主管中药师《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卷一)一、A11、宜用喷淋法处理的药组是A、陈皮、防风B、五加皮、瓜蒌皮C、木香、天花粉D、薄荷、荆芥E、龟甲、鳖甲2、宽丝的规格是A、0.5mm以下B、1~2mmC、2~4mmD、2~3mmE、5~10mm3、下列哪类药物宜用漂法处理A、质地坚硬,水分难渗入的药材B、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的药材C、毒性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D、质地坚硬,短时间水分不易渗入的药材E、质地疏松的叶类药材4、下列哪类药物宜用泡法处理A、质地坚硬,水分难渗入的药材B、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的药材C、毒性药材D、质地坚硬,短时间水分不易渗人的药材E、质地疏松的叶类药材5、下列哪类药物宜用淋法(喷淋法)处理A、质地坚硬,水分难渗入的药材B、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的药材C、毒性药材D、质地坚硬.短时问水分不易渗入的药材E、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材6、检查大黄软化程度的方法是A、手捏法B、刀劈法C、弯曲法D、指掐法E、穿刺法7、下列哪类药物宜用淘洗法处理A、质地坚硬,短时间水分不易渗入的药材B、质地疏松的叶类药材C、质地坚硬,水分难渗入的药材D、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的药材E、毒性药材8、用泡法处理药材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细而不粉”B、“少泡多润”C、“水尽药透”D、“七分润工”E、“三分切工”9、将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篾席的土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的方法是A、浸润B、露润C、伏润D、渍润E、闷润10、牛膝宜选用的水处理方法是A、淋法B、泡法C、浸润D、闷润E、吸潮回润11、以下关于润法叙述错误的是A、润的时间长短应视药物质地和季节而定。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c02dfdcf84b9d529ea7a8a.png)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A、张景岳B、雷敩C、张仲岩D、缪希雍E、李时珍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A、胆汁制天南星B、胆汁制黄连C、酒制地黄D、姜炙黄柏E、酒制黄连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A、食醋B、盐水C、米泔水D、蜂蜜E、姜汁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A、姜炙B、甘草制C、荷叶制D、米炒E、麸炒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A、缓和辛燥之性,以免伤中B、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C、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D、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E、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A、米泔水B、甘草汁C、黑豆汁D、盐水E、胆汁7、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A、40-50℃B、50-60℃C、60-70℃D、70-80℃E、80-90℃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A、生黄柏B、萸黄柏C、姜黄柏D、酒黄柏E、黄柏炭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A、食盐水B、酒C、生姜汁D、甘草汁E、米醋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A、刷净法B、刮除法C、砂烫法D、挖净法E、火燎法11、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A、5 ㎏B、10㎏C、10-15㎏D、15-20㎏E、10-20㎏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A、生大黄B、大黄炭C、蜜大黄D、酒大黄E、熟大黄13、能缓和麻黄辛散发汗力,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作用的炮制品是A、生麻黄B、炙麻黄C、麻黄绒D、炙麻黄绒E、泡麻黄14、炮制朱砂成细粉的方法与哪项无关()A、水飞水粉B、碾成粉C、研磨成粉D、煅烧成粉E、以上都不是15、芒硝的炮制辅料是()A、胆汁B、白矾C、甘草D、萝卜E、童便16、石膏煅制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疗效B、降低毒性C、减少副作用D、便于制剂和调剂E、产生新疗效17、发酵法的适宜温度是()A、18℃-25℃B、30℃-37℃C、5℃-10℃D、25℃-30℃E、45℃-50℃18、炮制法半夏的辅料是()A、生姜B、白矾C、生姜、白矾D、生姜、甘草E、生石灰、干草19、黄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水浸软后切薄片B、温水浸软后切薄片C、水沸后,蒸30分钟D、水浸煮30分钟E、水沸后,蒸2至4小时20、常用鳖血制的药物是()A、香附B、益智C、当归D、柴胡E、白芍(二)多项选择题21、党参的炮制品有()A、党参B、炙党参C、醋党参D、米炒党参E、酒炒党参22、《药典》炮制通则的分类方法之内容是()A、净制B、切制C、炮制D、水制E、火制23、常用煅炭的药物是()A、灯心草B、荷叶C、棕榈D、血余炭E、地榆24、醋炙法常用于炮制的药物有()A、散瘀止痛药B、疏肝理气药C、攻下逐水药D、补肝肾药E、治疝气药25、常用甘草汁制的药物有()A、巴戟B、远志C、吴茱萸D、黄精E、杜仲26、制备姜汁常用的方法有()A、姜汤煮法B、姜汁煎法C、捣汁法D、煮汁法E、姜汁炒法27、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后()A、药性由寒转温B、仍有凉血作用C、味由苦变甜D、滋阴补血E、兼具益精填髓之功28、常用先炒药后加辅料拌炒法操作的药物有()A、知母B、乳香C、黄连D、五灵脂E、没药29、可以用吸湿回润法软化的药物是()A、灯心草B、当归C、棕榈D、怀牛膝E、川芎30、加热炮制后能达到杀酶保甙目的的药物有()A、地黄B、木通C、黄芩D、苦杏仁E、菊花二、是非题(每小题 1 分、共6分)1、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内容()2、修制是炮制的意思()3、药物煮制时,一般是加水过药面2mm-3mm,以文火共煮至内无干心,药透汁尽为度。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清炒法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清炒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eb4042dd88d0d233d46ad3.png)
一:实验内容1. 炒黄:薏苡仁、莱菔子、王不留行2. 炒焦:山楂3. 炒炭:槐米二:实验方法与结果1.准备洗锅T 热锅(小火)T 用手感知温度至微微烫手时可开始步骤:取适量净薏苡仁,置于已预热的锅内, 保持文火加热。
炒至略鼓起,表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观察性状。
性状:略鼓起,微黄色,略有突起,有较明 显黑褐色微斑。
实验一清炒法1.炒黄①薏苡仁 步骤:取适量净莱菔子,置于已预热的锅内, 保持文火加热。
炒至鼓起,色泽加深,发出 爆裂声并有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观察 性状。
性状:表面色泽加深(近咖啡色),断面浅 黄,微鼓起,质地松脆,有特异萝卜香气。
4.炒炭 ① 槐米 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 热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
炒至表面黑褐 色,见有火星时喷洒清水,略炒,取出,晾 干。
性状:表面焦褐色,质地轻。
②莱菔子③王不留行步骤:取适量净王不留行,置于已预热的锅内,调至中火加热。
炒至大部分爆白花(80 % 以上),取出,放凉。
性状:大多数爆开球状白花,质地松脆。
3.炒焦①山楂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热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
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
性状: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酸味。
图4焦山楂三:实验讨论与分析1. 讨论:①锅及锅铲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清洗以免引入杂质,转换药材时也必须清洗。
②炒山楂之前须大小分档以免生熟不均匀。
③炒制应控制顺序,将需要小火炒的药物排在前面。
④锅必须预热到合适温度,以免形成“僵子”。
⑤盛放药材的盘子应随时预备在锅旁,以利于火候恰当时及时盛出。
⑥操作时需随时翻炒不能停,尤其是易焦易炭化的药材。
⑦研碎焦山楂时应注意随时把山楂核挑出,以免研碎不到位且费力。
2. 分析结果:①炒制的薏苡仁表面黑褐色微斑较多,两次清洗锅具也未得到解决,应该是翻炒时锅铲剐蹭锅具底部导致的。
②炒山楂的生熟不均匀,不得不把一些丢弃一些重新炒制。
据此了解到炒山楂前大小分档应指的主要是山楂切片的厚薄而不是片的大小。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 清炒法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 清炒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c3112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e.png)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清炒法
清炒法是中药炮制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其特点是在不加水的情况下,直接用沙锅和火
炉对原材料进行炒制。
清炒法能够改善药性,增加药味,提高药效,同时还具有省时省力
的优点。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清炒法的基本操作技能,并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清炒法的工
艺特点和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材料:
①桂皮 10g;②白芍 10g;③附片 10g;④莪术 10g;⑤防风 10g。
实验器材:
沙锅、火炉、电子天平、研钵、研棒、瓶塞、瓶子、药材袋。
实验方法:
1.天秤称取5种中药加起来共计50g,放到研钵里进行粗磨。
2.将磨好的药材倒入药袋内,用研棒敲打几下,使得药材均匀分布,易于操作。
3.准备好沙锅和火炉,点燃火源,沙锅内不需放油,然后将药袋内的药材倒入沙锅内,用铲子不停地搅拌,直至药材炒至金黄色为止。
4.等到药材炒至金黄色后,立即取下沙锅,并将药材倒入瓶内,用瓶塞将瓶子密封。
实验结果:
操作成功。
实验注意事项:
1.一定要用沙锅进行炒制,不能使用不锈钢锅等其他容器。
2.药材要均匀散布在锅内,不能聚集在一起。
3.药材炒制时要不停地翻炒,以确保药材受火候均匀温度。
4.火候要掌握得当,不能过度炒制,否则会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
5.炒制后的药材一定要密封保存,以防潮湿和氧化。
实验结果说明:
通过清炒法炮制的药材,表面呈现金黄色或棕黄色,药味明显增强,药性温和,适合
制作药方。
同时,清炒法还可以去除药材的异味,减少对人体的负担,提高药方的良性作用。
初级中药士-专业知识-强化练习题-中药炮制学一
![初级中药士-专业知识-强化练习题-中药炮制学一](https://img.taocdn.com/s3/m/68b397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d.png)
初级中药士-专业知识-强化练习题-中药炮制学一[单选题]1.淫羊藿油炙后能增强的作用是()。
A.温肾助阳B.祛风除湿C.清心安神D.补中益气E.润肺止咳正确答案:(江南博哥)A参考解析:淫羊藿,用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
[单选题]2.水牛角切制常采用的方法为()。
A.切B.刨C.镑D.碾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单选题]4.药物发酵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A.80%~90%B.30%~40%C.40%~50%D.50%~60%E.70%~80%正确答案:E[单选题]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黄帝内经》D.《雷公炮炙论》E.《新修本草》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北朝时期雷学攴的《雷公炮炙论》。
[单选题]6.下列哪项不是蜜炙的作用?()A.增强润肺止咳B.增强补中益气C.增强疏肝理气D.缓和药性E.消除副作用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蜜炙具有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缓和药性、矫味和消除副作用的功效。
[单选题]7.可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止呕作用的为()。
A.酒黄连B.黄连C.姜黄连D.茱萸制黄连E.醋黄连正确答案:C[单选题]8.自然铜煅淬时,所使用的辅料是()。
A.酒B.姜汁C.黄连水D.盐水E.醋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自然铜煅烧醋淬后可增强散瘀止痛作用,并使其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加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单选题]9.醋炙后增强疏肝止痛作用并能消积化滞的是()。
A.柴胡B.白芍C.乳香D.香附E.大戟正确答案:D[单选题]10.麦芽发芽时,浸渍度含水量应控制在()。
A.22%~25%B.62%~65%C.52%~55%D.42%~45%E.32%~35%正确答案:D[单选题]11.蜜炙药物冷却后,需采用的贮存方法是()。
A.清洁养护法B.防湿养护法C.密封贮藏法D.对抗同贮法E.通风养护法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蜜炙药物冷却后,需采用密封贮藏法,防止虫蛀。
中药炮制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
![中药炮制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c57fa5f02d276a201292e47.png)
本学科。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1.起源于用药实践
追溯到原始社会 对药物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
打碎、用牙齿咬成碎粒等 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火的发现和利用,产生了中药炮制的雏形 (火制)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 ——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张仲景:《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中:药物“有须烧 炼炮炙,生熟有定”,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学说的先导。
“凡‘口父’ 咀药,欲如豆大,粗则药力不尽”,阐明 了药物粒度与药效的关系
“别捣食如膏,乃稍纳药末中,更下粗多”被视为现行药 典“稀释法”制巴豆霜之始
(四)现代
——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制订出版了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 国家药典中也收载了炮制内容,制定了“中药炮制通则” 相继出版了一些炮制专著 ➢ 《历代中药炮制法汇编》 ➢ 《樟树中药炮制全书》 教学方面,全国各中医院校的中药专业都设有中药炮制课 科研方面,“七五”期间对何首乌等20种饮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八五”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 ——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宋:方法改进、炮制目的多样化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
部官方颁布的炮制规范
1. 特设“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专 章讨论炮制技术
2. 185种中药的炮制方法和要求 3. 注意到药物经炮制后性味功效的改
变,如蒲黄“破血消肿即生使,补 血止血即炒用”
水火共制、加辅料制、制霜、制曲等
(二)金元、明时期 ——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雷公炮炙论》之后另一部有价值的炮制专 著:缪希雍《炮炙大法》
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叙述各药出处,采集时 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程序及药物贮藏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e255d3360cba1aa811da9c.png)
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4. 制则(定义、举例)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酒制大黄】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资,有资助之意。
【盐制知母】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制半夏】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壳、煨木香】5)相喜为制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
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
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
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
2020年初级中药士《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初级中药士《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卷一)](https://img.taocdn.com/s3/m/7bfec7d5e45c3b3566ec8b34.png)
2020年初级中药士《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A1
1、药物炒黄多用
A、先文火后武火
B、先武火后文火
C、文火
D、中火
E、武火
2、炒后利于保存有效成分的是
A、决明子
B、苍耳子
C、莱菔子
D、牵牛子
E、槐花
3、下列哪一项不是药物炒黄的标准
A、透出固有气味
B、发泡鼓起
C、表面呈黄色
D、较原色加深
E、表面焦褐色
4、下列哪个药物不用炒焦法炮制
A、栀子
B、干姜
C、六神曲
D、麦芽
E、山楂
5、不属于栀子的炮制规格是
A、栀子炭
B、麸炒栀子
C、栀子
D、炒栀子
E、焦栀子
6、蒲黄炒炭应用中火炒至
A、表面焦黑色,内部深黄色
B、表面焦黑色,内部黑褐色
C、焦黄色
D、黑色
E、棕褐色
7、斑蝥米炒时,每100kg药物用米
A、20kg
B、25kg
C、5kg
D、10kg
E、15kg
8、蛤粉炒阿胶时,每100kg药物用蛤粉
A、以能掩盖药物为度
B、10~20kg
C、50kg
D、30~50kg
E、20~25kg
9、醋鳖甲的炮制方法是
A、明煅
B、火煅醋淬
C、砂炒
D、滑石粉炒
E、土炒
10、鳖甲炮制的目的是
A、引药入肝经
B、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C、增强入肝消积的作用
D、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E、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11、砂炒后便于除去绒毛的药物是
A、枇杷叶
B、金樱子
C、马钱子。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1)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1)](https://img.taocdn.com/s3/m/452266856bec0975f465e274.png)
实验一清炒法一、实验内容1 .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薏苡仁。
2 .炒焦山楂。
3 .炒炭蒲黄、荆芥。
二、目的要求(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电磁炉、铁锅、铁铲、瓷盘、筛子、天平。
四、实验方法(一) 炒黄1 .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 80 %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 .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 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
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三) 炒炭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深褐色,质地轻松。
味涩,存性。
2.荆芥取净荆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五、注意事项(1) 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控制适宜的温度、时间,并注意药材外观变化。
炒黄温度一般控制在 160 —170 ℃ ,炒焦一般控制在 190 —200 ℃ ,炒炭一般控制在 220 —300 ℃ 。
(2) 酸枣仁炒黄时火力不宜过强,且炒的时间也不宜过久,否则油枯失效。
中药炮制学重点1(精)
![中药炮制学重点1(精)](https://img.taocdn.com/s3/m/b56838cf26fff705cc170a6d.png)
中药炮制学试题1.中药炮制的定义—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1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雷公炮炙论》,作者是雷敩(xiao.(2我国第二部炮制学专著是《炮炙大法》,作者是缪希雍。
(3雷公炮制十七法是:炮、(火监、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日煞、曝、露。
3.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举例见书P13P144.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1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
(2二是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
(3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胆汁制黄连,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如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南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的功效。
5.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其作用趋向,如酒制引药上行,盐炙引药下行入肾经。
生升熟降,酒制升提,蜜制调中。
药物大凡生升熟降,辅料的影响更明显,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看莱菔子,黄芩6.炮制对归经的影响:归经就是指药物有选择性地对某些脏腑或经络表现出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
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
7.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生物碱(常用酒、醋炮制延胡索含生物碱醋制后增强功效8.P26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挥发油也叫精油,在植物体内,含挥发油的成份要尽量少加热或不加热。
苍术含挥发油较多,具有刺激性,即中医所指的“燥性”。
苍术通过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明显降低,达到了去油,缓和燥性的目的。
P32 9.五类分类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
筛选是根据药物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10.去皮壳的代表药:(1树皮类药物:厚朴、杜仲、黄柏、肉桂(2果实类药物:草果、益智、使君子、白果、大风子、榧子、巴豆(3种子类药物:苦杏仁、桃仁(4在产地趁鲜去皮药物:知母、桔梗去毛的方法:刷除、砂烫、筛选、风选、挑拣去心,莲子去心的目的黄芩软化的方法大黄的软化方法和程度P72 切薄片的代表药,薄片和厚片的厚度要求,什么样的药材适宜切斜片?。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b50876bf08a1284ac950435d.png)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第一节炒法一、目的(一)炒黄法的目的1.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逢子必炒”,如牵牛子等。
2.缓和或改变药性如槐花炒黄缓和苦寒之性。
3.破酶保苷,保存药效如槐花、芥子等。
4.降低毒性如苍耳子、牵牛子生用有小毒,炒黄后毒性降低。
5.除去药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其发霉、变质。
(二)炒焦法的目的1.增加药物消食健脾作用如山楂、神曲等。
2.减少药物刺激性山楂炒焦有机酸含量降低,刺激性减小。
3.缓和药性栀子炒焦缓和苦寒之性。
(三)炒炭法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等作用。
(四)麸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如白术经麸炒后,可增强补脾作用。
2.缓和药性:如枳实经麸炒后药性缓和。
3.矫臭矫味,清洁药物。
(五)米炒法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斑蝥、红娘子。
(六)土炒法的目的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
如山药。
(七)砂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狗脊、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
如马钱子、骨碎补等。
4.矫臭矫味。
如鸡内金、脐带等。
(八)蛤粉炒法的目的1.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如阿胶等。
2.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如阿胶等。
3.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如阿胶。
(九)滑石粉炒法的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
2.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
二、操作方法(一)炒黄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判断火候的方法:1)对比看浅者至黄色,深者至较生品色加深;2)闻香气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3)听爆声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4)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5)看断面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
(二)炒焦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出锅,摊开晾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学(一)
A1型题
1. 宜用明煅法炮制的药材为
A.牡蛎
B.自然铜
C.雄黄
D.磁石
E.棕榈
答案:A
2. 蜜炙百部时,每100kg百部,用蜜
A.10kg
B.25kg
C.12.5kg
D.50kg
E.30kg
答案:B
3. 六味地黄丸宜选用
A.鲜地黄
B.生地炭
C.熟地黄
D.生地黄
E.熟地炭
答案:C
4. 山药土炒时,每100kg药物用灶心土
A.5~10kg
B.10~15kg
C.20~25kg
D.15~20kg
E.25~30kg
答案:E
5. 药物醋炙的最大用量为
A.60kg/100kg
B.50kg/100kg
C.30kg/100kg
D.40kg/100kg
E.20kg/100kg
答案:B
6. 醋制芫花的目的为
A.引药入肝,增强疏肝理气作用
B.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C.便于调剂与制剂
D.增强活血止痛功能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7. 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物宜切
A.斜片
B.段
D.直片
E.薄片
答案:A
8. 下列不是砂炒的药物是
A.狗脊
B.穿山甲
C.鸡内金
D.马钱子
E.水蛭
答案:E
9. 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为
A.不超过80℃
B.不超过50℃
C.60℃
D.40℃
E.小于100℃
答案:A
10. 蜈蚣炮制多采用
A.炒黄
B.米炒
C.炒焦
D.烘焙
E.滑石粉炒
11. 宜切薄片的药材为
A.白芍
B.麻黄
C.黄芪
D.大黄
E.荷叶
答案:A
12. 煅石膏的炮制作用为
A.增强疗效
B.消除毒性
C.改变疗效
D.降低副作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13. 益母草宜切
A.段
B.丝
C.薄片
D.块
E.厚片
答案:A
14. 制备芒硝时每100kg用萝卜
A.5kg
D.20kg
E.25kg
答案:D
15. 不用蜜炙的药是
A.甘草
B.黄芪
C.淫羊藿
D.百部
E.麻黄
答案:C
16. 下列药物中,在盐炙时采用先炒后拌盐水方法的是
A.补骨脂
B.续断
C.车前子
D.益智仁
E.杜仲
答案:C
17. 炮制后可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用途的是
A.胆南星
B.制南星
C.法半夏
D.姜半夏
E.清半夏
18. 含芳香挥发成分的药材干燥的适宜温度一般不超过
A.100℃
B.80℃
C.105℃
D.70℃
E.50℃
答案:E
19. 水牛角切制常采用的方法为
A.切
B.刨
C.镑
D.碾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20. 干姜炒炭后的优点是
A.温中回阳
B.活血化瘀
C.散寒化饮
D.止血温经
E.凉血止血
答案:D
21. 蜜炙桂枝时,药量与炼蜜的比例为
C.100:15
D.100:10
E.100:5
答案:C
22. 杜仲盐炙的炮制要求为
A.文火炒至焦黑色
B.文火炒干
C.中火炒至断丝而不焦
D.中火炒至黑褐色
E.文火炒至深黄色
答案:C
23. 下列不属炒黄标准的是
A.表面较原色加深
B.爆裂
C.发泡鼓起
D.焦黄色
E.有香气逸出
答案:D
24. 蒸法的目的不包括
A.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
B.便于切制
C.保存药效,利于贮存
D.减少副作用
答案:E
25. 下列不属于麦芽发芽工艺的是
A.取大麦浸至6~7成透
B.每日淋水2~3次
C.置适当容器内发芽
D.待芽长0.5cm,取出,晒干
E.炒黄
答案:E
26. 苍术麸炒的操作方法为
A.热锅
B.麦麸冒烟时投药
C.麦麸炒至灵活状态投药
D.中火
E.炒至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
答案:C
27. 盐炙时,每100kg药物,用食盐
A.1kg
B.2~3kg
C.8~10kg
D.5kg
E.15kg
答案:B
A.灶心土
B.河沙
C.蛤粉
D.米泔水
E.滑石粉
答案:A
29. 下列不属于灶心土作用的是
A.补脾益肺
B.温中和胃
C.止呕
D.止血
E.涩肠止泻
答案:A
30. 杏仁的炮制作用为
A.促进酶解反应
B.使苦杏仁内服后迅速释放出足量的氢氰酸
C.杀酶,防止苷水解
D.使氢氰酸量减少,降低毒性
E.可使杏仁入汤剂时,有更多的氢氰酸溶出答案:C
31. 盐炙能增强补肾作用的药组为
A.知母、黄柏
B.杜仲、巴戟天
C.荔枝核、橘核
E.车前子、泽泻
答案:B
32. 在加水处理时宜“抢水洗”的药物所含有的成分为
A.生物碱
B.有机酸
C.挥发油
D.苷
E.鞣质
答案:C
33. 党参的炮制方法为
A.米炒
B.麸炒
C.土炒
D.蛤粉炒
E.酒炙
答案:A
34. 栀子的炮制规格不包括
A.栀子
B.炒栀子
C.栀子炭
D.焦栀子
E.麸炒栀子
答案:E
35. 艾叶加工采用的方法为
A.拌衣
B.碾捣
C.揉搓
D.制绒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36. 生竹茹长于清热化痰,姜炙
A.增强止呕的功效
B.减少刺激性
C.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D.利于配方
E.缓和辛燥之性
答案:A
37. 炮制熟大黄时,每炙药物50kg用黄酒
A.5kg
B.20kg
C.15kg
D.10kg
E.30kg
答案:C
38. 马钱子砂炒
A.易于除去非药用部位
B.消除副作用
D.矫臭矫味
E.利于保存有效成分
答案:C
39. 蜜炙时炒炙时间稍长的目的为
A.尽量除去水分,以防药物发霉
B.使蜜能渗入药材组织内部
C.以免炒制不到火候
D.使蜜和药物充分拌匀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40. 下列可采用先炒药后加酒的方法炮制的药材为
A.桑枝
B.乌梢蛇
C.蕲蛇
D.五灵脂
E.乳香
答案:D
41. 金樱子去毛采用
A.燎去毛
B.烫去毛
C.刷去毛
D.挖去毛
E.撞去毛
42. 归纳总结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A.雷激
B.缪希雍
C.张仲岩
D.李时珍
E.张仲景
答案:B
43. 姜炙法的辅料用量一般为100kg药物用干姜
A.10kg
B.20kg
C.用药量为生姜的1/3
D.50kg
E.30kg
答案:C
44. 自然铜的炮制方法为
A.煅淬法
B.明煅法
C.提净法
D.暗煅法
E.水飞法
答案:A
45. 山楂常见炮制品为
A.山楂
C.麸炒山楂
D.山楂炭
E.焦山楂
答案:C
46. 蜜炙甘草最主要的目的为
A.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B.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C.增强润肺通便作用
D.增强燥湿健脾作用
E.起矫味赋色作用
答案:B
47. 检查大黄软化程度的方法为
A.弯曲法
B.穿刺法
C.手捏法
D.指掐法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48. 炮制后,可改变药性的为
A.蜜炙百部
B.蜜炙麻黄
C.蜜炙甘草
D.蜜炙款冬花
E.蜜炙紫菀
49. 王不留行炒爆的目的是
A.降低毒性
B.缓和药性
C.爆花易于煎出药效成分
D.减低副作用
E.增强涩性
答案:C
50. 适于切段的药材为
A.根茎类
B.皮类
C.花类
D.全草类
E.叶类
答案:D
51. 鹿茸切制前,软化方法为
A.水泡润
B.醋浸
C.酒浸泡
D.米泔水泡
E.酒蒸
答案:C
52. 焦苍术的作用为
C.固肠止泻
D.清热明目
E.消食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