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氮和硫的分析

合集下载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分析(精)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分析(精)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分析核心提示:摘要:概述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土壤全氮、无机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水解氮、酰胺态氮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土壤;全氮;测定方法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摘要:概述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土壤全氮、无机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水解氮、酰胺态氮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土壤;全氮;测定方法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其中95%以上为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

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植物吸收,有机态氮必须经过矿化作用转化为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属于缓效氮。

土壤全氮中无机态氮含量不到 5%,主要是铵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气和氮氧化物等很少。

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容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属于速效氮。

无机态氮包括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铵离子,作物都能直接吸收。

土壤对硝酸根的吸附很弱,所以硝酸根非常容易随水流失。

在还原条件下,硝酸根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还原为气态氮而逸出土壤,即反硝化脱氮。

部分铵离子可以被粘土矿物固定而难以被作物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中非常容易以氨的形式挥发掉。

土壤腐殖质的合成过程中,也会利用大量无机氮素,由于腐殖质分解很慢,这些氮素的有效性很低。

土壤中的氮素主要来自施肥、生物固氮、雨水和灌溉水,后二者对土壤氮贡献很小,施肥是耕作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而自然土壤的氮素主要来自生物固氮。

土壤含氮量受植被、温度、耕作、施肥等影响,一般耕地表层含氮量为0.05%~0.30%,少数肥沃的耕地、草原、林地的表层土壤含氮量在 0.50%~0.60%以上。

我国土壤的含氮量,从东向西、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进入土壤中的各种形态的氮素,无论是化学肥料,还是有机肥料,都可以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相互转化。

1 土壤全氮的测定1.1 开氏法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工作者对全氮的测定方法不断改进,提出了许多新方法,主要有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高氯酸-硫酸消化法、硒粉-硫酸铜-硫酸消化法。

土壤测定理化性质方法

土壤测定理化性质方法

土壤农化分析常用指标测定方法土壤有机质测定一、原理170~180℃条件下,用一定浓度的K2Cr2O7-H2SO4溶液(过量)氧化土壤有机质,剩余的K2Cr2O7用FeSO4滴定,由消耗的K2Cr2O7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反应式如下:K2Cr2O7与有机碳反应K2Cr2O7+8 H2SO4+3C→2Cr2(SO4)3+3CO2+8H2O过量的K2Cr2O7与FeSO4的滴定反应K2Cr2O7+4FeSO4+7 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O二、试剂1、0.4mol/L(61K2Cr2O7-浓H2SO4)标准溶液:称取经130℃烘干的K2Cr2O7(AR)39.2245g 溶于水中,加热溶解后加入1000mL浓H2SO4定容至2000mL。

2、0.2mol/L FeSO4溶液:称取FeSO4(AR)56g溶于水中,加浓硫酸5mL,稀释至1L。

3、石英砂:粉末状。

三、实验步骤称取<0.25mm风干土0.5×××~1.0×××g于干燥试管中。

加入少量水润湿样品,准确沿避缓慢加入10.0mL K2Cr2O7-H2SO4混合液,摇分散土样,加入小漏斗,放入铁丝笼中。

将铁丝笼放入已开启185~190℃油浴锅中(使温度在170~180℃)沸腾准确5分钟;取出稍冷,擦净试管外壁油污(同时做空白实验);冷却后把溶液全部转移到200~250mL三角瓶中(最后体积控制在60~70mL),加入指示剂3滴,用已知浓度的FeSO4滴定。

四、结果计算有机质()100724.11.1100.3%30⨯⨯⨯⨯⨯⨯-=-WcVV式中:V0——滴定空白所用的FeSO4溶液的体积(mL);V——滴定样品所用的FeSO4溶液的体积(mL);c——0.2mol/L FeSO4溶液准确浓度;3.0——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10-3——将mL换算为L;1.1——氧化校正系数;1.724——土壤有机碳换算成土壤有机质的平均换算系数。

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规律分析

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规律分析

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规律分析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是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必要元素,其中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镁、铁、锌、硫等微量元素。

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富集规律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营养元素的迁移规律营养元素在土壤中迁移的过程一般是有序、动态的。

其中,氮元素比较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和转化,形成氨态氮、硝态氮、有机氮等形式,从而影响植物的吸收和利用。

磷元素则会被土壤中的铁、铝等元素离子吸附,导致无法有效吸收利用。

钾元素则较易迁移,但会随着土壤中的微生物代谢和植物吸收而逐渐消耗减少。

二、营养元素的富集规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富集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转化成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同时也随着植物的死亡、腐烂而释放到土壤中,在未来的植物生长周期中可能再次被利用。

微生物则会利用营养元素进行代谢作用,形成有机质和微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对土壤的肥力贡献有一定的作用。

三、影响营养元素迁移与富集的因素1、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于营养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规律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砂质土壤对于氮、磷、钾等元素的保水能力较差,利用效率也相对较低。

2、施肥措施:不同施肥措施对营养元素迁移与富集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过量施肥不仅会导致养分浪费,还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3、土壤pH值:土壤pH值的不同也会影响营养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规律。

例如,土壤酸化会导致铝、锰等元素溶解,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

四、优化营养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规律1、合理施肥:制定科学的施肥策略,根据作物品种、生长期等不同条件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避免过量施肥和养分浪费。

2、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加强培肥措施,在保证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同时,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调节土壤pH值:通过加入石灰等中和性物质,调节土壤的pH值,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营养元素的释放。

第四章 土壤氮的分析

第四章  土壤氮的分析

第四章土壤氮的分析4.1概述土壤中氮素绝大多数为有机质的结合形态。

无机形态的氮一般占全氮的1~5%。

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消长,主要决定于生物积累和分解作用的相对强弱、气候、植被、耕作制度诸因素,特别是水热条件,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从自然植被下主要土类表层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来看,以东北的黑土为最高(N,2.56~6.95 g·kg-1)。

由黑土向西,经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有机质和氮素的含量依次降低。

灰钙土的氮素含量只有(N,0.4~1.05g·kg-1)。

我国由北向南,各土类之间表土0~20cm中氮素含量大致有下列的变化趋势:由暗棕壤(N,1.68~3.64g·kg-1)经棕壤、褐土到黄棕壤(N,0.6~1.48g·kg-1),含量明显降低,再向南到红壤、砖红壤(N,0.90~3.05g·kg-1),含量又有升高。

耕种促进有机质分解,减少有机质积累。

因此,耕种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比未耕种的土壤低得多,但变化趋势大体上与自然土壤的情况一致。

东北黑土地区耕种土壤的氮素含量最高(N,1.5~3.48g·kg-1),其次是华南、西南和青藏地区,而以黄、淮、海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为最低(N,0.3~0.99g·kg-1)。

对大多数耕种土壤来说,土壤培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总的来讲,我国耕种土壤的有机质的氮素含量不高,全氮量(N)一般为1.0~2.09g·kg-1。

特别是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土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渐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氮素含量。

土壤中有机态氮可以半分解的有机质、微生物躯体和腐殖质,而主要是腐殖质。

有机形态的氮大部分必须经过土壤微生物的转化作用,变成无机形态的氮,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

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随季节而变化。

一般来讲,由于土壤质地的不同,一年中约有1~3%的N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磷、硫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磷、硫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姚卫举,牟晓杰,万斯昂,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磷、硫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7):231-239.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7.03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磷、硫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姚卫举1,2,牟晓杰2,万斯昂2,3,徐惠风1,王苗苗1,2,赵泽宇1,2(1.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长春130118;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102;3.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摘要: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C)、氮(N)、磷(P)、硫(S)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采集辽河三角洲碱蓬湿地、芦苇湿地、香蒲湿地、油田区芦苇湿地、水稻田、玉米地、榆树林地7种不同类型土壤,测定C、N、P、S含量及其相关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TS含量多数未产生显著影响(只有碱蓬湿地和榆树林地存在显著差异)。

4种湿地类型(芦苇湿地、香蒲湿地、碱蓬湿地和水稻田)土壤SOC含量显著高于玉米地和榆树林地。

芦苇湿地、香蒲湿地、水稻田、玉米地的TN含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土壤TN含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E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水稻田TP含量最高,芦苇湿地次之,榆树林地最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DOC、硝态氮、铵态氮和硫酸盐含量也具有显著影响。

芦苇湿地、香蒲湿地、水稻田的DO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玉米地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而水稻田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这主要与土壤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有关;受潮汐作用影响碱蓬湿地硫酸盐含量最高,其他区域无显著差异(P<0.05)。

碱蓬湿地、油田区芦苇湿地和水稻田土壤的C∶N>20,其他区域均<20,表明前3种土壤硝化作用受有机碳可利用性控制,其他区域则受铵态氮可利用性控制;除油田区芦苇湿地以外其他区域土壤的C∶P均小于200,表明土壤磷活性较高,有利于植物生长;研究区N∶P均值为3.5,远低于全国N∶P平均值(8.0),因此N是研究区土壤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油田区芦苇湿地C∶S大于400,说明该区矿物态硫发生净固定,水稻田土壤C∶S介于200~400之间,表明土壤S既不用来合成有机硫也不从有机硫中释放,而其他区域土壤C∶S均小于200,表明这些区域目前基本处于土壤有机硫矿化过程中的净释放阶段,S不是土壤养分限制因素。

土壤所含元素

土壤所含元素

土壤所含元素
土壤所含元素是指在土壤中存在的化学元素,它们对于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中常见的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铁、锌、铜、锰、硫等。

这些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因地理位置和土壤类型而异。

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它在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

磷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它在土壤中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

钾对于植物的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很重要,它在土壤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钙和镁是植物细胞壁和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中以阳离子形式存在。

铁、锌、铜和锰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它们在土壤中以离子或氧化物形式存在。

硫是植物合成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要元素,它在土壤中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过量或不足的元素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或减缓它们的生长速度。

对于人类来说,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也很重要,因为我们通过食物摄取这些元素。

土壤中元素的不足或过量可能会导致人类健康问题。

因此,了解土壤所含元素的含量和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 1 -。

(土壤学讲义)第10章土壤养分循环

(土壤学讲义)第10章土壤养分循环

第十章土壤养分循环第一节土壤氮素循环第二节土壤磷和硫的循环第三节土壤中的钾钙镁第四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循环第五节土壤养分平衡及有效性循环第一节土壤氮素一、陆地及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一)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氮形态大气中氮以分子态氮(N2)和各种氮氧化物(NO2、NO、N2O)等形式存在。

其中N2占78% ,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土壤和水体生物有效态(铵态氮和硝态氮)(二)氮素循环由两个重叠循环构成:一是大气层的气态氮循环几乎所有的气态氮对大多数高等植物无效,只有若干种微生物或少数与微生物共生的植物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素,使它转化成为生物圈中的有效氮。

二是土壤氮的内循环1-矿化作用 2-生物固氮作用 3-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4-固定态铵的释放作用 5-硝化作用6-腐殖质形成作用 8-腐殖质稳定化作用7-氨和铵的化学固定作用二、土壤氮的获得和转化(一)土壤氮的获得1、大气中分子氮的生物固定2、雨水和灌溉水带入的氮3、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二)土壤中N的转化1、氮的形态---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1)土壤无机态氮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2)有机态氮 --主要存在形态,占全N的95%以上水溶性有机氮按溶解度大小分水解性有机氮非水解性有机氮2、土壤氮素的转化(1)有机氮的矿化矿化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氨基化阶段即复杂的含氮化合物(如氨基糖、蛋白质、核酸等)经微生物酶的系列作用下,逐渐分解而形成简单的氨基化合物。

第二阶段:氨化作用即在微生物作用下,各种简单的氨基化合物分解成氨的过程。

氨化作用于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O2 RCOOH +NH3+CO2+QRCHNH2COOH + 2H---RCH2COOH +NH3+QH2O RCHOHCOOH+NH3+Q(2)铵的硝化硝化作用:是指土壤中大部分NH4+通过微生物作用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2NH4++3O2-------2NO2-+2H2O+4H++Q2NO2-+O2-------2NO3-+Q(3)无机态氮的生物固定定义:矿化作用生成的铵态氮、硝态氨和某些简单的氨基态氮,通过微生物和植物的吸收同化,成为生物有机体组成部分,称为无机态N的生物固定(又称为生物固持)(4)铵离子的矿物固定定义:是指离子直径大小与2:1型粘土矿物晶架表面孔穴大小接近的铵离子,陷入晶架表面的孔穴内,暂时失去了它的生物有效性,转变为固定态铵的过程。

土壤全氮测定方法

土壤全氮测定方法

土壤全氮测定方法1.湿氧化法:湿氧化法是最常用的土壤全氮测定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将土壤样品与浓硫酸混合,在高温下进行氧化反应,将有机氮转化为硝酸盐。

然后,用碱溶液中和反应液中的硫酸,生成氨气,再用酸中和氨气。

最后,用酚-次氯酸试剂标定,测定氨气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但需要使用有毒的试剂和有严格的操作要求。

2.干燥燃烧法:干燥燃烧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土壤全氮的方法。

该方法将土壤样品置于优质石墨舟中,经过高温燃烧,将有机物转化为水和气体。

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气态色谱仪或固态同位素谱仪中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但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特殊的样品制备。

3.光谱法:近年来,光谱法作为一种快速、非破坏性的土壤全氮测定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方法通过测量土壤样品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率来确定土壤中的全氮含量。

由于土壤中全氮含量与其反射光谱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光谱模型来预测土壤全氮含量。

光谱法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但需要使用专业的光谱仪器和建立准确的光谱模型。

4.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在土壤中测定全氮含量的新兴方法。

该方法使用电化学阻抗谱仪测量土壤样品中电解质的阻抗谱,通过阻抗谱中特定频率的特征参数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的关系,来预测土壤中的全氮含量。

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不破坏样品等优点,但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建立准确的预测模型。

综上所述,土壤全氮测定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来确定。

经典的湿氧化法和干燥燃烧法在准确度和可靠性方面较高,但操作复杂,并且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

而光谱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则具有快速、非破坏性的特点,但需要建立准确的预测模型和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可以提高土壤全氮测定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土壤肥力评估和植物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测定土壤中的全氮含量,了解土壤的养分情况,为土壤肥力评价提供依据。

一、实验原理土壤中的分析态全氮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形态。

有机氮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分解产物等。

无机氮包括铵态氮和硝态氮两种形式。

常用的土壤全氮含量测定方法是凯氏氮测定法,在选定的试样中以酸性介质作用,使无机氮转化成氨氮,然后与试剂反应,利用光度计对生成的氨氮进行测定,从而计算出土壤全氮含量。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凯氏消解仪、光度计2. 试剂:硫酸、过氧化钾、硼硼试剂、酚酞指示剂、氢氧化钠、氢氨酸等。

三、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研磨成颗粒度均匀的粉末。

2. 取0.5克土壤样品放入凯氏消解管中,加入5毫升过氧化钾溶液和10毫升硫酸。

3. 使用凯氏消解仪进行消解,然后用蒸馏水冲洗至准确的体积。

4. 取消解液5.00毫升加入酚酞指示剂,然后用氢氧化钠和硼硼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粉红色消失。

记录用量。

5. 取取消解液1.00毫升,加入氢氨酸制成的混合试剂,放入120摄氏度水浴加热30分钟。

冷却至常温,用蒸馏水冲洗至准确的体积。

6. 用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根据标定曲线计算出土壤全氮含量。

四、实验数据记录进行实验时,需要记录各个步骤的用量以及测定结果的数据,包括消解液的体积、滴定试剂的用量、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值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定得出的土壤全氮含量,可以对土壤的肥力情况进行评价,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分析土壤的养分状况,制定相应的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土壤全氮含量测定,了解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情况,为制定合理的土壤管理和肥料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于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消解时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过程中要勤洗手,避免化学试剂接触皮肤。

土壤氮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氮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土壤氮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 了解土壤全氮、速效氮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1. 土壤全氮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然后测定无机氮的含量,从而推算出土壤全氮含量。

2. 土壤速效氮测定:采用碱解扩散法,将土壤样品中的速效氮转化为氨气,然后用硼酸吸收,最后用标准酸滴定,计算出土壤速效氮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浓硫酸、氢氧化钠、硼酸、标准酸、锌-硫酸亚铁粉剂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凯氏烧瓶、凯氏蒸馏器、扩散皿、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全氮测定(1)称取2.00 g土壤样品于凯氏烧瓶中。

(2)加入5.0 mL浓硫酸,置于电热板上加热,直至溶液呈蓝色。

(3)继续加热,直至溶液变为透明。

(4)冷却后,加入10 mL蒸馏水,继续加热至沸腾。

(5)将溶液转移至凯氏蒸馏器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

(6)连接冷凝管,加热蒸馏,直至吸收液呈碱性。

(7)用标准酸滴定,计算出土壤全氮含量。

2. 土壤速效氮测定(1)称取2.00 g土壤样品于扩散皿中。

(2)加入3 mL硼酸溶液,滴加1滴定氮混合指示剂。

(3)将扩散皿置于40℃烘箱中,加热24小时。

(4)取出扩散皿,用标准酸滴定,计算出土壤速效氮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全氮含量:通过实验,测得土壤全氮含量为2.3 mg/g。

2. 土壤速效氮含量:通过实验,测得土壤速效氮含量为1.5 mg/g。

3. 结果分析:土壤全氮含量反映了土壤中氮素的总储备,而土壤速效氮含量则反映了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

本实验结果显示,该土壤样品中氮素储备较为丰富,但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相对较少,可能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土壤氮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土壤全氮、速效氮的测定步骤。

土壤中氮、硫、磷的循环与环境质量

土壤中氮、硫、磷的循环与环境质量
NO2-可使小麦、玉米烧种、烂芽、烂根以及幼苗死亡
土壤氮素循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中氮的损失 无机氮肥的损失: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洗、
径流、侧渗以及通过作物地上部直接损失。 有机氮损失:主要取决与本身的化学性质和C/N比
3.游离态氮(N2)
氮循环主要过程
土壤中氮的转化过程
1.有机态氮的矿化过程
(1)水解过程
水解 水解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酰胺等
朊酶
肽酶
条件:①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②在通气良好; ③ 温度较高;
④ 水分60~70%; ⑤ pH值适中;
⑥ C/N比适当
(2)氨化过程
氨化微生物
RCHNH2COOH + O2
RCH2COOH + NH3 + E

条件:
①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② 在通气良好; ③对低温特别敏感;
④ 水分60~70%; ⑤ pH值要求在4.8~5.2
⑥C/N比适当。
2.氨的硝化过程
氨、胺、酰胺 (1)亚硝化作用
硝态氮化合物
亚硝化微生物
2HN4 + 3O2
2NO2- + 2H2O + 4H+ + 158千卡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氮素和土壤有机质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氮素的 含量大致占土壤有 机质含量的5%左右。
•质地
质地 砂性土 壤性土 粘性土
N% 低

•地形及地势
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
1.有机态氮 (1)可溶性有机氮 < 5%,主要为: 游离氨基酸、胺盐
(速 效 氮)及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包

土壤全氮的测定

土壤全氮的测定

土壤全氮的测定土壤全氮的测定是农业科学中重要的一项研究内容。

土壤中的氮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对于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全氮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一、土壤全氮的测定方法1. Kjeldahl法Kjeldahl法是测定土壤中总氮含量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土壤样品与硫酸和硫酸钾混合加热,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产生的硫酸,最后用硫酸铵溶液沉淀氮元素。

通过蒸馏、滴定等步骤计算出土壤中的全氮含量。

2. 尿素酶法尿素酶法是测定土壤中尿素态氮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土壤尿素酶催化尿素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然后通过蒸馏、滴定等步骤计算出尿素态氮的含量。

尿素态氮是土壤中的一种有效氮形态,对农作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二、土壤全氮的应用1. 施肥建议土壤全氮的测定结果可以提供施肥建议。

根据土壤中全氮含量的高低,可以合理调整氮肥的施用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土壤质量评价土壤全氮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全氮含量的土壤往往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较好的农业生产潜力,而低全氮含量的土壤则提示土壤贫瘠,需要进行改良措施。

3. 环境保护土壤中的氮元素会通过农业活动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的全氮含量有助于合理利用氮肥,减少氮素的流失,保护水资源。

三、总结土壤全氮的测定是农业科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准确测定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对于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Kjeldahl法和尿素酶法是常用的土壤全氮测定方法。

测定结果可用于施肥建议、土壤质量评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土壤全氮测定和合理利用氮肥,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土壤全氮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壤全氮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壤全氮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郭小芬谭爱平刘建明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第05期摘要: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的分析测试,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详细分析了土壤全氮分析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土壤分析全氮问题对策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中,推荐了样品全氮含量分析测试方法(以下简称推荐方法),而在实际分析测试过程中,由于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笔者就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改进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推荐的土壤全氮含量测试方法1.方法测试原理样品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煮时,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经过复杂的高温分解反应,转化为氨态氮。

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溶液吸收,以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的含量(不包括全部硝态氮)。

包括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测定,在样品消煮前,需先用高锰酸钾将样品中的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再用还原铁粉使全部硝态氮还原,转化为氨态氮。

2.土壤样品的消煮(包括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称取1克已经制备好的土样(过0.25mm筛),送入干燥的开氏瓶底部,加入1ml5%的高锰酸钾溶液,摇动开氏瓶,缓缓加入2ml1:1的硫酸,不断转动开氏瓶,然后放置5分钟,再加入1滴辛醇。

通过长颈漏斗将0.5g(±0.01g)还原铁粉(过0.15mm筛)送入开氏瓶底部,盖上小漏斗,转动开氏瓶,使铁粉与酸接触。

待反应剧烈停止时(约5分钟),将开氏瓶倾斜置于电炉上缓缓加热45分钟,瓶内土液应保持微沸,以不引起大量水分丢失为宜。

停火,待开氏瓶冷却后,通过长颈漏斗加2g加速剂和5ml浓硫酸,摇匀,将开氏瓶倾斜置于300W变温电炉上,用小火加热,待瓶内反应缓和时(约10~15分钟),加强火力使消煮的土液保持微沸,加热的部位不超过瓶中的液面,以防瓶壁温度过高而使氨盐受热分解,导致氮素损失。

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总结

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总结

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总结1土壤酸碱度(pH)的测定:电位测定法1.1原理:用水或中性盐可以提取出土壤中水溶性或交换性氢离子。

用PH玻璃电极做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测定浸出液的电位差。

因参比电极电位是固定的,因而电位差的大小决定于试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用PH计直接读出PH值。

1.2主要仪器:pH酸度计、小烧杯、搅拌器。

1.3试剂配制:(1)pH4.01标准缓冲液。

称取经105℃烘干的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 10.21g,用蒸馏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2)pH6.87标准缓冲液。

称取在45℃烘干的磷酸二氢钾(KH2PO4)3.39g和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3.53g,溶解在蒸馏水中,定容至1000ml。

(3)pH9.18标准缓冲液。

称3.80g硼砂(Na2B4O7·10H2O)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0ml。

此溶液的pH值容易变化,应注意保存。

1.4操作步骤:称过1 mm筛风干土样10.0 g 于50 ml 高型小烧杯中,加入25 ml 无CO2水或1.0 M KCl溶液,搅动2分钟,使土体充分散开,放置半小时,用PH计测定。

既将电极球部插入土壤悬液中轻轻转动,待电极电位达到平衡,按下读数开关,测读PH值。

每测一个样液,用水冲洗电极球部,并用滤纸轻轻吸干水分,再进行第二个样液测定。

测5—6个样品,用PH标准缓冲液校正一次。

2土壤有机质的测定2.1土壤有机碳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和选用关于土壤有机碳的测定,有关文献中介绍很多,根据目的要求和实验室条件可选用不同方法。

经典测定的方法有干烧法(高温电炉灼烧)或湿烧法(重铬酸钾氧化),放出的CO2,一般用苏打石灰吸收称重,或用标准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再用标准酸滴定。

用该方法测定土壤有机碳时,也包括土壤中各元素态碳及无机碳酸盐。

因此,在测定石灰性土壤有机碳时,必须先除去CaCO3。

除去CaCO3的方法,可以在测定前用亚硫酸处理去除之,或另外测定无机碳和总碳的含量,从全碳结果中减去无机碳。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摘要土壤全氮的测定在耕保力监测7项是作为必测项目,是对土壤肥沃力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根据实验原理采用单一变量法,对消煮温度,消煮时间,蒸馏时间,硫酸用量,定氮剂用量进行探究。

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测定标准误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后得出在温度为400 ℃,加入2g定氮剂、硫酸用量为4 mL、消煮2小时、蒸馏4分钟的条件下,能快速的、准确地测定出土壤中全氮的含量。

关键词:土壤全氮方法优化硫酸用量消煮时间1引言土壤全氮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土壤全氮的监测可以反映出土壤中氮的循环,反映某个地区的土壤肥力,种植者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施肥调整[2]。

土壤全氮的测定主要是使用石墨消解仪加热,土壤在硫酸和定氮剂的作用下进行消煮,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后转化为铵态氮,铵态氮在蒸馏的情况下转化为氨用硼酸吸收,再用盐酸滴定确定浓度。

本实验通过对消煮温度,消煮时间,蒸馏时间,硫酸用量,定氮剂用量进行探究,确定最优实验条件。

2 土壤全氮的测定2.1 耗材与设备设备: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石墨消解仪;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弯颈小漏斗;消煮管。

试剂耗材:氢氧化钠、硼酸、浓硫酸、定氮剂、盐酸、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

2.2 实验方法称取1.0 g通过60目筛的风干土壤样品加入2 g的定氮剂,加入4mL浓硫酸,将消煮管置于消解炉上,盖上回流装置,在400 ℃下消煮2小时,冷却,取下消煮管,置于全自动凯式定氮仪中进行蒸馏4分钟,滴定。

表1标准样品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实验结果(mg/kg)编号浓度编号浓度编号浓度HTSB-1-1955HTSB-2-1665HTSB-5-11622HTSB-1-2968HTSB-2-2669HTSB-5-21598HTSB-1-3982HTSB-2-3672HTSB-5-31589HTSB-1-4977HTSB-2-4658HTSB-5-41605HTSB-1-5980HTSB-2-5661HTSB-5-51592HTSB-1-6969HTSB-2-6670HTSB-5-61615HTSB-1-7959HTSB-2-7651HTSB-5-71611平均值970平均值662平均值1605标准误差S.E.1.5标准误差S.E.1.2标准误差S.E.1.7相对标准偏差RSD,%1.1相对标准偏差RSD,%1.2相对标准偏差RSD,%0.8从表1可以看出,在温度为400 ℃,加入2 g定氮剂、硫酸用量为4 mL、消煮1.5小时、蒸馏4 min的的条件下,所有测定结果均在不确定范围内,实验表明在此条件下测定的结果准确可靠。

土壤和沉积物 总氮的测定

土壤和沉积物 总氮的测定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操作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称取通过60号筛(孔径为0.25mm)的风干土壤样品0.5—1g(精确到0.001g),然后放入150ml开氏瓶中.2.加浓硫酸(H2SO4)5ml,并在瓶口加一只弯颈小漏斗,然后放在调温电炉上高温消煮15分钟左右,使硫酸大量冒烟,当看不到黑色碳粒存在时即可(如果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应加1—2g焦硫酸钾,以提高温度加强硫酸的氧化能力).3.待冷却后,加5ml饱和重铬酸钾溶液,在电炉上微沸5分钟,这时切勿使硫酸发烟.4.消化结束后,在开氏瓶中加蒸馏水或不含氮的自来水70ml,摇匀后接在蒸馏装置上,再用筒形漏斗通过Y形管缓缓加入40%氢氧化钠(NaOH)25ml.5.将一三角瓶接在冷凝管的下端,并使冷凝管浸在三角瓶的液面下,三角瓶内盛有25ml 2%硼酸吸收液和定氮混合指示剂1滴.6.将螺丝夹打开(蒸汽发生器内的水要预先加热至沸),通入蒸汽,并打开电炉和通自来水冷凝.7.蒸馏20分钟后,检查蒸馏是否完全.检查方法:取出三角瓶,在冷凝管下端取1滴蒸出液于白色瓷板上,加纳氏试剂1滴,如无黄色出现,即表示蒸馏完全,否则应继续蒸馏,直到蒸馏完全为止(或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8.蒸馏完全后,降低三角瓶的位置,使冷凝管的下端离开液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冷凝的管的下端(洗入三角瓶中),然后用0.02mol/L盐酸(HCl)标准液滴定,溶液由蓝色变为酒红色时即为终点.记下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测定时同时要做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它操作相同.结果计算N%=[ (V-V0)×N×0.014]/样品重×100式中:V—滴定时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V0—滴定空白时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N—标准盐酸的摩尔浓度;0.014—氮原子的毫摩尔质量g/mmol;100—换算成百分数.。

硫铵的硫和氮的含量

硫铵的硫和氮的含量

硫铵的硫和氮的含量简介硫铵是一种化肥,其主要成分是硫和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硫铵中硫和氮的含量及其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硫铵的成分硫铵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SO4。

它包含两个主要元素:硫和氮。

硫铵中的硫是以硫酸根离子(SO4²-)的形式存在,而氮则以铵离子(NH4⁺)的形式存在。

硫铵中硫的含量硫是硫铵的一个重要成分,它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硫铵中硫的含量可以影响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营养吸收和代谢。

不同作物对硫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植物对硫的需求并不高。

硫铵中硫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表示为硫的质量占硫铵总质量的百分比。

硫铵中硫的含量一般在20%到30%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硫含量可以满足大多数作物的生长需要。

硫对植物的影响硫在植物生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蛋白质合成的组成部分,参与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调节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加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等。

缺乏硫的植物容易出现叶片变黄、生长受限、果实变小等症状。

与其他营养元素相比,硫的缺乏相对较少见。

大部分土壤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但有些土壤的硫含量可能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施加硫铵等含硫肥料可以补充土壤中的硫元素,提高植物的硫供应。

硫铵中氮的含量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它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植株结构和养分吸收。

在硫铵中,氮的形式是铵离子(NH4⁺)。

硫铵中氮的含量也以百分比来表示,表示为氮的质量占硫铵总质量的百分比。

硫铵中氮的含量通常在10%到20%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氮含量可以满足大多数作物的生长需求。

氮对植物的影响氮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氮是蛋白质、核酸和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部分,参与植物的各种代谢过程。

植物缺氮时,会导致叶片变黄、植株生长受限、花芽不分化等症状。

氮是土壤中常见的元素,但在一些土壤中,氮的含量可能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含氮肥料,如硫铵等,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氮元素,提高植物的氮供应。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关系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关系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关系崔帅;刘烁然;王寅;夏晨真;焉莉;冯国忠;高强【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22(55)12【摘要】【目的】明确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状况及其分布差异,为区域作物合理施硫提供依据。

【方法】采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8种主要土壤类型的232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有效硫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类型土壤有效硫含量差异,并建立土壤有效硫和有机质、全氮的相关关系。

【结果】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为5.8—40.7 mg·kg^(-1),均值为18.1 mg·kg^(-1),所有样本中缺硫和潜在缺硫的比例分别为27.2%和20.7%。

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效硫含量总体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趋势,相应的缺硫发生率自东向西逐渐上升。

东、中、西三大生态区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均值(缺硫或潜在缺硫发生率)分别为22.3 mg·kg^(-1)(24.2%)、18.1 mg·kg^(-1)(40.0%)和14.3 mg·kg^(-1)(75.6%)。

主要分布于东部湿润山区的白浆土、暗棕壤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22.1和22.0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分别占15.2%和28.3%;中部半湿润平原区的黑土、冲积土和草甸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18.8、17.1和16.2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占比分别为37.9%、63.5%和55.5%;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的黑钙土、风沙土和盐碱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11.9、14.0和13.9 mg·k g^(-1),缺硫或潜在缺硫风险较高,分别占比73.6%、73.3%和75.5%。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均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随着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硫含量也随之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