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业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合集下载

文旅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文旅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文旅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一、加强文旅产业政策支持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强对文旅产业的政策支持。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文旅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还应加强对文旅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提升文旅产品的品质和创新能力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文旅产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注重文旅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文旅产品。

其次,要注重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和互动活动,让游客和消费者参与其中,融入其中。

还要注重科技创新,运用先进技术和手段,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互联网化水平。

三、加强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加强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通过文化创意、艺术表演等形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

其次,要加强与科技产业的融合,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文旅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互联网化水平。

还要加强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村旅游,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

四、加强文旅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文旅产业是具有国际性特征的产业,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国际间的旅游合作,推动旅游资源的共享和开发。

其次,要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还要加强国际间的产业合作,引进国外的文旅企业和项目,推动本国文旅产业的发展。

五、加强文旅产业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文旅产业的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首先,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和文旅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护好生态资源。

其次,要注重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发展。

还要注重文旅产业的社会效益,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推动文旅产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于加快石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石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石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唐海纵观近年来石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比周边县市,尤其是与之有着相似地貌风光、民俗风情、文化背景乃至历史渊源的湘西州、张家界,已经明显落于下风。

如何盘活资源、振兴跨越,实现三产经济的腾飞,实现富民强县的大突破,是我们需要思考并努力前进的方向。

一、文化旅游资源概览石门县位居神秘的北纬30度一线,其自然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位置处于大湘西旅游圈、大三峡旅游圈、洞庭湖旅游圈以及楚文化旅游圈、巴文化旅游圈多重交汇点,是湖南西北部旅游的交通端口,是长江三峡与张家界的最近连接点,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游客和华东、华南、西南地区部分游客从陆路进入张家界的必经之地。

这里有着丰富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青山、绿水,歌舞、民俗,古韵、传奇”描绘出了一条融聚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人文三大元素相互点染的景观大道。

1、山水资源。

石门县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境内壶瓶山傲立西北,皂角湖绵延百里,蒙泉湖千岛竞秀。

一山二水不仅勾勒出了石门“弯把葫芦”的版图轮廓,更是写就了一副山水相依的壮丽画卷。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距石门县城100余公里,主峰海拔2098.7米,被称为湖南屋脊,区内保存有大量的古老珍稀濒危物种近百种,壶瓶山也因此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欧亚大陆同纬度带中物种谱系最完整的一块宝地”、“植物王国”、“天然动物园”、“地质环境演变的教科书”。

依托丰富的物种资源,壶瓶山成为人们神往的生态旅游首选。

目前,该景区已开发神景寨度假村、象鼻子沟原始生态游、石碾子沟原始生态游、湖南屋脊峡谷生态漂、鱼洞探险游、“泰和合”茶庄及老街土家民俗风情游、壶瓶山观日出等旅游项目,被列为湖南十大山岳景观旅游区之一,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

皂市水库位于皂市镇,距县城19公里,建成于2008年,是国家大(I)型水库,总库容14.4亿m3,水库水面65平方公里,岛屿和半岛100多个,已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对临洮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对临洮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财经 ◎农业 经; 齐
2 0 1 3 年第1 O 期( 下 半月)
对临洮县文化旅游业发 展的思考和建议
刘海红 ( 中 共 临 洮 县 委 党 校 。甘 肃 临 洮
【 摘
7 3 0 5 0 0)
要】 将 临洮打造 成陇 中特 色休 闲度假 旅游名 县 ,真 正把 文化旅 游业培 育成推动县域 经济发展 的支柱产 业和主导 产业 , 存在 的 问题 对策 【 文章编 号】 1 0 0 3 — 1 6 5 0( 2 0 1 3 ) i 0 — 0 0 1 4 — 0 1 4 . 缺少文化 旅游 产品 品牌 。旅 游品 牌的地 位与 所拥有 的 丰富资 源极不相称 ,临洮旅 游难 以与驰 名中外的 马家窑 文化 对等起来 而不被世 人所知 。 由于促销 宣传 声势不 大 , 在提 高全 社 会对旅 游产业 的认 知水平 、 鼓励和 动员社 会各界支 持 、 参 与 文化旅 游产业开发 方面 尚未达到应有 的效果 。 5 . 文 化旅游投入 严重不 足。受经 济发展水平 限制 , 文 化旅 游产业投 入不足 , 投入 的资金大多 是局部 、 民间 、 临时的 , 总量 小, 投 向分散 , 又多为短期 行为 , 难 以形成 主题突 出 、 内容 丰富 的强势 文化旅游景 观 。
点, 举办“ 花儿” 会等民间文化活动。文景观培育上, 实施了
马 家窑文化 、 辛店文 化 、 寺洼 文化遗址抢 救保护 和战 国秦长城 起 首遗址 保护 工程 , 对 老子 飞升 阁 、 凤台 、 道统 祠 、 椒山 书院 、 姜 维墩等历 史文化建 筑进行 了修葺 , 建设了辛 店文化 、 寺洼 文 化 遗址公 园和马家窑 彩陶博物 馆 ,成立 了马 家窑文化 研究 会 和 传播 中心 ; 建成 了以岳麓 山公园为 主体的老子 文化 园 , 举 办 了老子文化 国际论坛 临洮分会场 和老子 文化 节暨公 祭老子 大 典 活动 , 扩 大 了老 子文化影 响力 。休 闲景观培 育上 , 新美花 卉 园区成功 晋级为全 国农业旅 游示范 点 , 在花卉 企业 的带动下 , 农 户种花 赏花 蔚然 成风 , 成 为临洮 一景 ; 大 力发展 以 “ 走进 农 家生活 、 品味农家 菜肴 、 体 验农耕文 化 、 欣赏 乡村风情 ” 为主 题 的“ 农 家乐” 休 闲度假旅 游 。 近年来 , 返璞归 真 、 回归 自然 的休 闲生活 方法越 来越 受到 人 们的青 睐。 特 别是在 生态旅行 业越来越 火热 的今天 , 精 明的 临洮农 民看 准商机 , 以欣赏 乡村 田园风 光 、 感 受地方 民俗 与乡 土文化 、 品味特色 农家饭菜 为主要 内容的旅行活 动悄 然兴起 。 八里铺镇 的王家 大庄 、太石 镇的水 泉等村 成为驰 名甘肃 的休 闲度假村 。

对大连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对大连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对大连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王 晶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旅游产业持续进行政策性引导和扶持,中国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迅猛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升级。

旅游者不再满足单一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而是更多在旅游过程中探寻文化层面的知识,参与文化底蕴丰富、参与性强的旅游体验活动。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类型,文化构成了吸引旅游者或激励人们旅行的基础。

现如今追求文化方面的享受已经成为旅游界的一种时尚,游客对与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大连是我国第一批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大连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而近年来,大连文化旅游发展并不突出。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大连文化旅游发展中拥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大连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帮助。

一、文化旅游的概念关于文化旅游的概念,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定义。

目前常用的几个观点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1985年从旅游动机角度来界定文化旅游为:“以文化为动机的旅游活动,如学习、戏剧、文化、参加节庆及类似活动、参观历史景点、纪念碑、探索自然、民俗、宗教、艺术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ectionWen organization,UNESCO)则将文化旅游当作一种过程,将其定义为:文化旅游是为了了解文化环境——包括景观、视觉和表演艺术、独特的当地生活方式、价值观、传统、事件以及其他创造性和文化变化的旅行过程。

国内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给出了文化旅游的定义: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泛指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从产业的角度考虑,则主要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而提供的有针对性的、侧重于文化要素的旅游产品及服务。

发展好旅游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发展好旅游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发展苏州旅游业的调研和思考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7个就业机会;“观光型”向“休闲型”、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产业的转变这里既有完善旅游规划的宏观层面的问题,也有适应性调整发展思路、制定有效政策的微观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提升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六篇文章;一是在强化造势促销上做文章;要积极谋划苏州旅游促销活动,以古城、园林、古镇、现代新城、太湖为主要内容,突出休闲主题,充分利用人员促销、节事活动、互联网、广告、旅游展览会、博览会等多种促销方式,拓宽营销途径;要针对主要客源国、客源地,制定年度营销与宣传计划,积极参加有,旅产业协调发展转变,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促进旅游相关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这是大旅游的发展战略;要在重视旅游接待人次的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游客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要以高质量的服务,拉动游客在苏州的时间,拉动游客在苏州的消费,使苏州不再是过境地,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我们不要游客在苏州把根留住,但是我们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让游客把欢乐带走,把钱留下;三是在发展休闲旅游上做文章;随着公路网的扩大及游客个性化的趋势,旅游逐渐进入“散客时代”,表现为更加注重休闲;苏州所处的是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这种度假休,,市,完善的基础设施、齐全的公共服务功能、科学的城市管理、周到的服务,这些都是吸引旅游者留下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按照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将旅游业发展全方位融入整个城市,把城市作为最大景区、最好产品、最美旅游目的地来建设经营;特别对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旅游功能进行全方位旅游化改造;如,在公共交通上,要建立快捷高效的城市公交和旅游观光车线路,还要提供优质、便捷的出租车服务;但现在,苏州公共交通不是很方便,“打车难”问题也相当突出,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拿出破解这些难题的办法;五是要在发展会展旅游、培训旅游、疗养旅游等新型旅打青岛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档次的疗养机构也很少,连我市干部疗养都是到外地,而外地的干部疗养很少来苏州;有关部门要把发展疗养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加以研究,及早拿出对策,积极吸引外地客流来苏州疗养;六是在形成旅游工作合力上做文章;旅游业范围广、层次多、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加快建立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筹发展的机制,解决旅游资源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逐步建立文物、文化、景区合一的高效管理体制,努力形成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

关于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考

关于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考

关于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考一、产业现状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重庆市在旅游业方面发展很快。

根据重庆市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总数达到 1.76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741亿元。

与此同时,重庆市也积极发展旅游中介、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市邮轮旅游游客数已经超过了40万人,同比增长率超过50%。

虽然重庆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比如,旅游景点资源过于集中,大量游客集中在核心景区,而较远的景区则游客稀少。

同时,旅游行业耗能、污染等环境压力也不容忽视。

鉴于此,我们需要从政策层面上对重庆市的旅游产业进行规范和引导。

二、政策建议1. 推进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推进重庆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快速打造一个具有区域合作和集约优势的旅游产业带。

重点推动旅游业多元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民间投资者参与重庆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重庆旅游产业对接周边地区的合作力度,增强区域旅游产业协调运作能力。

可以借鉴国外的旅游发展模式,鼓励旅游行业下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提高旅游的科技含量,推动旅游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2. 优化重庆市旅游产品结构重庆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将其充分发挥,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可以通过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更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提供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重庆旅游。

比如,可以在山区地区开发温泉旅游,或是继续发扬田园风光旅游。

3. 引导重庆市旅游产业向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重庆市的旅游业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压力,为了避免环境问题给旅游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我们需要在政策层面上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

比如,可以引导旅游景区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加大景区环保投入力度,支持旅游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

同时,也需要加强旅游景区管理,制定更加明确的旅游行业环保标准,严格控制旅游行业相关环保问题,更好地保护重庆市的环境。

4. 推动重庆市旅游业数字化转型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游客。

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这是一个涉及到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性发展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各方共同探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我市全域旅游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够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市全域旅游的现状在我市全域旅游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我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比如黄山、九华山、蒙山、龙川、古楼、枞阳鹫峰等等,这些景点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给我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另一方面,我市的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1.景区设施和服务更加完善的需求。

虽然很多景区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增加了新的游玩项目、完善了游客服务等等,但仍然存在游玩安全问题、游客用餐条件差等等问题,特别是在节假日,容易形成旅游资源过度利用现象。

2.旅游信息化程度不够高。

在全球互联网时代,旅游信息已经成为了当下旅游消费者选择目的地和出游方案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我市在旅游信息化方面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没有很好地把握好目前这个机遇。

3.旅游环保措施不够到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突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市的旅游环保工作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在旅游垃圾管理、能源使用等方面需要加强。

二、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旅游产品、旅游提供者、旅游政策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

具体如下:1.在旅游产品上,我市需要更注重文化旅游,发挥好黄山的文化内涵、文化元素,更好地推广我市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2.在旅游提供者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管理和培训,使他们具备更丰富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同时要倡导旅游从业者勇于创新,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3.在旅游政策方面,我们需要从破解制约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入手,加大对旅游业的关爱程度,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湄潭县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湄潭县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湄潭县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湄潭县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也面临着挑战和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湄潭县旅游业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后探讨了湄潭县在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和挑战,强调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的重要性。

接着,介绍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培训的实践举措,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展望了湄潭县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结论总结和建议,鼓励湄潭县在旅游业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践和思考,湄潭县旅游业将迎来更加繁荣和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湄潭县、旅游业、发展、实践、思考、旅游资源、特色产品、基础设施、产业培训、展望、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湄潭县旅游业概况湄潭县是贵州省遵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

湄潭县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被誉为“小黄山”。

湄潭县的旅游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湄潭县的旅游业主要以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风光。

县内有着许多景点,如马岭河大峡谷、大丰公园、青龙湖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湄潭县的特色美食也颇具吸引力,如湄潭豆腐干、湄潭米酒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湄潭县的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加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是当前湄潭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湄潭县的旅游业能够继续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2 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是湄潭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壮大,可以促进湄潭县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湄潭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环境,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可以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实现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发展泉州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发展泉州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界各地, 特别是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 , 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
成为维系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台湾的传统文化, 大多是源 自
闽南文化 , 如闽南语、 南音 、 南戏 、 生活方式 、 民风习俗等。发展
泉州 文化 旅游 服务 业 ,不 仅有 利于 对 闽南文 化进 行 深 人挖 掘 、
2 0 1 1 年泉州市接待 国内外游客近 2 7 6 5 . 5 万人次 , 旅游总收
何小英
( 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 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

要: 泉州历史辉煌,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 具有开发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的优越条件。本文拟通过对泉州文化旅游服
务 业发展 需求 、 发 展优 势及 存在 的 问题进 行 分析 , 就发展 泉 州文化旅 游服务 产 业提 出几 点建议 。
见》 , 今后泉州将全面优化文化产业整体布局 , 依托全市历史文
馆” 等称誉, 至今仍保 留着 2 O 多种 中外宗教的遗迹。
泉 州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资 的鼎盛时期。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 它涵盖 了人们物
质 生 活 中 衣 食 住行 的方 方 面 面 , 也包含了礼俗 、 民俗 、 风 土 习
借助旅游景点有效地宣传民俗文化 , 使 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
扬, 而且 可 以 不 断地 丰 富和 更新 旅 游业 的 内涵 , 为 旅游 服 务 业
的发展 注入新 的活力 。
( 三) 有助 于联 系海 峡两 岸 , 促 进祖 国和平统 一
作者简介: 何小英( 1 9 7 9 一) , 女, 福建泉州人, 统计师, 从事统计相近专业学术论文研 究。
关键 词 : 泉州; 文 化旅 游 ; 服 务产 业 ; 思考 ; 对策

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随着人们对于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加,文旅融合已成为当下发展的新趋势。

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

在这方面,以下是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建议政府加大对文旅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优惠税收政策和土地支持等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参与文旅融合项目。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监管,确保文旅融合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建议加强文旅融合项目的设计规划。

文旅融合项目应该注重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旅游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在设计规划方面,可以将文化元素与旅游景点有机结合,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体验,让游客能够在欣赏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旅游的乐趣。

此外,建议加强文旅融合项目的市场推广。

市场推广是文旅融合项目成功的关键。

可以通过舆论宣传、线上线下营销活动等方式,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合作,推出优惠活动和套餐,吸引更多游客到访,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

最后,建议加强文旅融合项目的人才培养。

文旅融合项目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运营和管理。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学院、开设培训课程等方式,培养一批具备文旅融合项目经营管理技能的人才。

同时,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到文旅融合项目的发展中来。

总之,文旅融合发展既是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

为了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政府、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规划设计,加强市场推广,加强人才培养,共同推动文旅融合事业健康发展。

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一、推进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加强政府对文旅融合项目的规划、监管和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或设立专项资金来负责文旅融合项目的推进和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企业和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展旅游业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发展旅游业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发展旅游业的思考与建议论文对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思考与对策建议对我国旅游业的思考与对策建议专业学生学号关键词:发展回顾主要问题对策建议一、导言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逐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的发展,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在接待人数、外汇收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的开放与保护、旅游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同时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

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回顾(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

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

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

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

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

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而到了2011年,中国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基本途径,制定发布了《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完成了《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二)取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对伊宁市发展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对伊宁市发展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对伊宁市发展旅游业的几点思考旅游产业作为我市新常态下拉动内需、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但当前在推动乡村游、生态旅游发展,打造现代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不够清晰旅游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增长重要发展方向,产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规划引导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针对对围绕相关产业融合整合,跨行业打造大旅游产业必须下力气着墨,但目前旅游产业普遍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急需系统性、整体性的超前产业发展规划。

二、配套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发展要求1.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考虑旅游业发展不充分。

在建设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时,对融合旅游元素考虑不够,在基层路网规划时,对地方旅游资源开发需求考虑不足。

突出表现在旅游项目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预留建设空间不足。

2. 现有景区基础设施陈旧简陋。

多数旅游设施功能还停留在观光游阶段,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休闲化、智慧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部分景点设施布置不合理、不完善,功能不配套,设施该展现地方特色的没有展现特色,该体现现代化服务功能的没有体现服务功能,可概括为“该‘土’的没有‘土’下去,该‘洋’的没有‘洋’起来”。

3. 新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

新开发旅游资源大多地处偏远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水电路网设施薄弱。

单一依靠企业自身完成景区内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资金压力过大且建设机制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容易导致景区建设档次偏低,造成对资源的变相破坏与浪费。

三、特色旅游产品缺乏,不能适应现代旅游观念变化1. 旅游产品缺乏系统整合。

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很多文化古迹和已建成旅游点并未结合旅游体系整合,乡村游与景区游发展各自为阵、联动不力,景区与周边乡村游对接不明显,火爆的景区人流转化为乡村游人流相对不足,缺乏对产业的系统性整合。

2. 旅游产品设计理念陈旧。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文旅融合发展是指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价值的最大化。

这一发展模式,既可以为旅游业注入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品质,也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广泛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对于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文旅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文旅融合可以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旅游业主要依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游客,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

而文旅融合发展可以通过将文化产业引入旅游业,为旅游产品注入新的内涵,提升其品质和竞争力,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升级。

其次,文旅融合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

通过与旅游业的融合,文化产业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会,推动产业的蓬勃发展。

最后,文旅融合可以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

旅游业是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而文化产业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较强的溢出效应。

通过文旅融合,可以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问题尽管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

在一些地方,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旅游景区和文化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机会,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同时也无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其次,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不平衡。

一些地方的旅游业发展相对较快,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滞后;而另一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较好,但旅游业的发展相对薄弱。

这种不平衡发展,使得文旅融合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既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也无法实现产业的互利共赢。

推进中卫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推进中卫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推进中卫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对策中卫市境内旅游资源富集独特,大漠黄河、高山绿洲神奇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史前文化、边塞文化、游牧文化、回族风情交相辉映,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十分明显,是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单位。

然而与发达省市的旅游产业相比较,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在全国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认清中卫旅游业发展现状,明了中卫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中卫市共有景区22家,其中3A级以上景区5家,沙坡头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2016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同比增长27.9%;旅游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27.8%,连续六年保持了两位数快速增长,走出了一条以重点景区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子。

(一)抓规划,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立足全市的资源优势,编制完成《中卫市全域旅游发展行动规划(2016—2018)》,明确了全域旅游发展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

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的意见》《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推进方案》,把中卫作为一个大景区统筹规划布局,坚持沙坡头做片、中宁做线、海原和海兴开发区做点,积极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四区、六线、多节点”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二)抓项目,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坚持把旅游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引擎,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沙坡头旅游新镇投入运营,高庙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沙坡头景区提质扩容等项目加快推进。

新建成车门沟等景区4家,新改建城市旅游厕所65个。

2017年计划投资30亿元,重点实施沙坡头南岸半岛、腾格里金沙海景区沙漠度假及沙漠体育实训基地等26个项目。

(三)抓营销,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成立中卫市旅游营销中心,修订和完善《中卫旅行社奖励办法》。

先后在北京、西安等重点客源地开展旅游营销活动6次,成功举办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和全国第二届全域旅游推进会等重要节事赛会12次。

人文旅游景区发展康养旅游的思考和建议

人文旅游景区发展康养旅游的思考和建议

人文旅游景区发展康养旅游的思考和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养旅游逐渐成为人们追求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人文旅游景区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积淀和历史内涵的旅游资源,如何发展康养旅游已成为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景区环境、服务保障、文化传承等方面,对进行探讨。

首先,人文旅游景区的环境对于康养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景区的环境应该是宜人、舒适的,充满自然气息和文化底蕴。

在规划和设计上,应注重绿化环境,建设步行、骑行道路,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施。

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呵护,保护动植物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的倾向。

只有这样,游客才能在景区中感受到独特的自然风光,找到心灵的宁静,实现身心的放松和康复。

其次,服务保障是人文旅游景区发展康养旅游的重要一环。

景区的服务要以人为本,注重细节,提高服务质量。

应建立健全的服务机构和人员培训体系,配备专业的康复、养生等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康养服务。

此外,景区还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平台,为游客提供全面、及时的服务信息,方便游客选择和预定康养服务项目。

同时,要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教育和应急预防,保证游客在景区内的安全。

再次,文化传承是人文旅游景区发展康养旅游的内在要素。

景区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挖掘和展示独特的文化资源。

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演出和展览等方式,向游客传递景区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同时,景区应加强与当地手工艺人和艺术家的合作,推动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游客提供参与文化体验的机会。

这样不仅能增加游客的满意度,也能促进当地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此外,政府的政策和支持也是人文旅游景区发展康养旅游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人文旅游景区的投入和支持,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经济扶持,鼓励景区进行康养旅游的创新和开发。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只有政府、景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人文旅游景区向康养旅游转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消费需求的改变,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消费形态。

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热点,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文将从文旅融合的意义、发展现状以及推进文旅融合的思考与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与借鉴。

一、文旅融合的意义1. 丰富旅游产品和提升品质。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可以通过文化景区、遗址等方式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感受。

同时,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源,使旅游产品更具特色和内涵,提升旅游业的品质。

2. 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文旅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不仅可以为城市带来就业机会,还可以增加税收收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3. 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文旅融合既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向游客传播当地的文化,也可以通过游客的参与和互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

这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强化国家和地方的文化认同感。

二、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1. 城市文化旅游的崛起。

许多城市开始将文化融入旅游业的发展之中,通过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例如,北京的故宫和长城、上海的外滩和城隍庙等,都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必去的旅游景点。

2. 乡村文化旅游的兴起。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中国迅速崛起,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3. 文旅融合的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国家旅游局的“文化+旅游”工程,以及各地方政府出台的鼓励文旅融合发展的文件和规划。

三、推进文旅融合的思考与建议1. 加强文旅融合的规划与设计。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结合游客的需求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和定位,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

加快产业升级 助推 哈尔滨 旅游业 高质量 发展 思考 建议

加快产业升级 助推 哈尔滨 旅游业 高质量 发展 思考 建议

加快产业升级助推哈尔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思考建议标题:加快产业升级助推哈尔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思考建议引言概述: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要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探讨加快产业升级对哈尔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建议。

正文内容:1. 提升旅游基础设施1.1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1.2 完善旅游交通网络1.3 提高旅游景区的便利性和可访问性1.4 加强旅游设施的维护和管理1.5 推动旅游景区的智能化建设2. 拓展旅游产品和服务2.1 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2.2 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特色2.3 加强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2.4 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2.5 引入新技术,提升旅游体验3.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3.1 建立完善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3.2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3.3 推动旅游教育与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3.4 加强旅游人才的培训和进修机制3.5 鼓励高校开设旅游专业,培养更多旅游专业人才4. 加强旅游市场开发与宣传推广4.1 深化旅游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4.2 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4.3 加强旅游营销与宣传,提升品牌形象4.4 推动旅游产品的线上线下结合4.5 加强与旅游相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5. 加强旅游管理和监管5.1 建立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和法规5.2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5.3 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5.4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权益5.5 加强旅游投诉处理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总结:为了加快哈尔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从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拓展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加强旅游市场开发与宣传推广、加强旅游管理和监管等五个大点入手。

通过加快产业升级,哈尔滨旅游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思考与对策建议对我国旅游业的思考与对策建议专业学生学号关键词:发展回顾主要问题对策建议一、导言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逐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的发展,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在接待人数、外汇收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的开放与保护、旅游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同时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

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回顾(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

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

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

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

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

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而到了2011年,中国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基本途径,制定发布了《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完成了《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二)取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从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到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

再到2010年,我国累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376.22万人次;从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亿美元,占全球的4.4%,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

到2010年达到480亿美元。

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166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4%,成为亚洲地区令人瞩目的新兴客源输出大国。

2010年,我国全年出境旅游人数5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出境旅游更是首次超过入境旅游;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场.2010年,我国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达21.0亿人次. 而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则达26亿人次,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三、当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而有了长足的发展。

不仅如此,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交通、能源、通讯、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为此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国旅游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旅游管理体制混乱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的现象较为突出。

涉及到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只能管理旅行社及星级宾馆饭店,餐饮主要由卫生部门管理,旅游运输主要由交通部门管理,景区(点)的管理部门有文化、园林、建设等部门,购物场所的管理则涉及到工商、质监等部门。

这种条块分割,造成旅游要素难以整合,整体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影响和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国的旅游业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旅游基本法,现有的法规在实际应用中,也还存在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的方面。

一是实用性不强,不够具体,如: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及其赔付标准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表述,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操作依据;二是实用范围较窄,如:在旅游过程中,涉及到航空、旅游景区(点)、酒店、餐厅等出现的许多问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管;三是制约力度较小,如:在旅游过程中涉及到的航空、道路交通、宗教、文物古迹、景区(点)等方面的问题,无法依据现有的旅游法规来实施管理。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开发较缓慢,一些地方满足于"老天爷"、"老祖宗"留下的固有资源,对旅游资源尤其是资源文化内涵缺乏深层次挖掘和包装,旅游产品单一、老化,缺少一批文化品味高、参与性强、吸引力大的拳头产品。

市场上仍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休闲娱乐项目发展滞后。

同时,旅游产品的雷同,造成了大量旅游资源的浪费,如全国人造主题公园的雷同造成70%的主题公园亏损。

(四)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这也是所有问题中最为严峻,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排放量的增大,致使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不能进行有效地、及时地处置,污染了景区的水体和大气环境。

另外,有些不文明的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杂物,也没有得到有效地处理,破坏了景区的风景格调,造成视觉污染。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废气,垃圾的污染,旅游区的其他方面也遭到了破坏。

1、旅游区平衡遭到破坏有少数旅游者,在旅游区狩猎、采集、露营、野炊,这既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又可能造成物种稀少,甚至灭绝,使旅游区的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2、旅游景观资源遭到破坏在有些景区内,人们盲目地、过多地兴建各种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

单纯的自然环境没有了,本想回归自然的旅游者们还是逃脱不了混凝土筑造的空间。

3、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破坏旅游环境很多地方以追求高经济指标为第一目的,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

在中国的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河谷地带,近年来兴办了十几家采矿冶炼企业,它们排放的废水污浊难闻!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

盲目地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资源的严重破坏。

四、改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推行旅游与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议各地根据本地旅游景点(区)、文物保护单位、旅店、旅游购物、旅游餐厅等旅游资源管理实际,探索设置旅游行业与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旅游管理机构,整合旅游产业要素,形成发展合力。

(二)建立健全旅游法规,加强旅游业法律法规建设1、应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统一协调各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2、应尽快修改"老化"的法律和法规。

3、应抓紧进行旅游专门法的立法工作,建立体系完备的涵盖旅游业主要领域的部门法,如《旅行社法》、《饭店法》、《导游法》、《景点景区管理法》等。

(三)加强执法监督,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应加强旅游业管理,实行旅游合同价格透明制,规范旅游广告宣传,重点查处驾驶员、导游、私拿回扣、欺客宰客、强制消费等现象,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导游活动和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的"黑导"、"黑社"、"黑店"、"黑车",净化旅游市场,改善经营秩序,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

(四)加强旅游区环境的建设1、增强法制观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该分期进行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培训,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相关的法规、政策,增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管理和保护旅游环境。

同时,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利用各种宣传渠道,采用多种宣传形式,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2、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合理规划,严格管理。

在旅游区的开发与建设上,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旅游经济及其他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开发、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平衡,达到一致。

3、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

运用经济及其他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区的旅游规模。

根据每个旅游地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

管理部门抓好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凡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等开展旅游的,都应当制定出专项生态保护规划,从源头上控制旅游活动可能带来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管理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

在旅游资源开发前,应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

加强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监管,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破坏。

保证推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的同时,共同推进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五、结束语旅游是提高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旅游集中体现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各个方面的要求,旅游消费成为持续性的需求,这就使旅游业具有比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旅游发展不是简单地适应需求,而是满足现实需求、引发潜在需求和创造新的需求的综合体现。

这是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综合效益不断显现的过程。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仍将保持持续较快发展。

评分表标准一标准二标准三标准四标准五总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