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5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知识归纳素材(必修5)-人教版高三必修5语文素材
文言文知识归纳〔必修5〕《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
二、找出以下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指农事;今义:泛指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
非,古义:过错、错误;今义: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埋怨、遗憾;今义:仇恨、怨恨。
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三、找出以下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
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
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
或棹孤舟。
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
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悦亲戚之情话。
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
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四、解释以下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引: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乘: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之:悟已往之不谏。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4 识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
2.谦称敬称 (1)谦称 常用的自谦词有愚、鄙、卑、窃、仆。 王 侯 自 称 “ 孤 ”“ 寡 人 ”“ 不 穀 ” ; 官 吏 自 称 臣 ”“ 下 官 ”“ 末 官 ”“ 小 吏 ” 等 ; 一 般 人 自 称 “ 佞 ”“ 不 肖 ” , 表 示 自 己 没 有 才 能 或 才 能 平 庸 ; 读 书 生”“晚生”“晚学”等;老人自谦时用 “老朽”“ 汉”“老拙”等;已婚妇女自称“妾”;老和尚自称“
二、礼仪制度 1.祭祀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 三牲: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 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称为“少牢”。因祭祀所用牺 先饲养于牢,故称这类牺牲为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 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第五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识记、理解古代
——联系
内容索引
主要文化知识概述 平时识记方法和临场理解方法
积累必备知识
主要文化知识概述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姓氏称谓、礼仪习俗、 政区域、职官沿革、教育科举、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历法 最常用的文化常识,辅以教材,作简要概述。
一、姓名称谓 1.人称姓名 古人有名、字、号。名和字通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 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如 周瑜字公瑾,白居易字乐天。字通常是在20岁举行加冠礼 通常是由长辈取的,号则是自己取的。王侯将相、高级官 死后还有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范仲淹、司马光的谥号
(2)敬称 对帝王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 臣官敬称“麾下”(指将帅)、“左右”、“执事”;对 称“夫子”、“丈人”(唐朝以后,丈人专指岳父)、“高 母 ) 、 “ 泰 山 ”( 敬 称 岳 父 ) 。 对 朋 友 、 同 辈 生”“子”“公”“卿”“吾子”等。 对逝者的敬称。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去世,用 高的人或长者,如称已逝的皇帝为“先帝”,称已逝的父 或“先父”,称已逝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 学案
必修5(二)——《逍遥游》《陈情表》学案目标 1.识记《逍遥游》《陈情表》的各知识考点。
2.掌握“奚以……为”句式以及部分文学常识。
3.背诵《陈情表》全文,默写相关的重要名句。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逍遥游》(1)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大之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御六气之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而.征一国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6)夙遭闵.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零丁..孤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逍遥游》(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2)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3)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陈情表》(4)行年四岁,舅夺.母志:______(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逍遥游》(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五章教材文言文复习5必修三(三)、必修四讲义
学案5 必修三(三)、必修四——《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过、相、窃、凶等)、虚词(焉、之、以等)、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背诵相关名句。
2.重点辨析“焉”的用法,掌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特点。
3.翻译重点句式(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东蒙主D.昔者先王以为..答案 C解析A项“有事”是“用兵”之意。
B项“河东”是“黄河以东”之意。
D项“以为”是“把……作为”之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 )A.⎩⎪⎨⎪⎧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 B.⎩⎪⎨⎪⎧秋水时至斧斤以时入山林 C.⎩⎪⎨⎪⎧以亏人自利也亏无为之大道哉 D.⎩⎪⎨⎪⎧入人园圃,窃其桃李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宜可使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损害,毁坏。
A 项过错/责备。
B 项按时节/时节。
D 项偷窃/私下,表谦副词。
②( ) A.⎩⎪⎨⎪⎧夫如是,故远人不服无乃尔是过与 B.⎩⎪⎨⎪⎧河内凶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则将焉用彼相矣 D.⎩⎪⎨⎪⎧材木不可胜用也刑人如恐不胜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尽,全。
A 项这样/与“尔”同义。
B 项收成不好,荒年/不幸。
C 项辅佐/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③(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C.⎩⎪⎨⎪⎧固而近于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虎兕出于柙移其粟于河内 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 项……的时候/……的人。
C 项表递进/表转折。
D 项从/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 D解析 D 项为使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5(一)
必修 5(一)——《回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教案目标1.识记《回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的各知识考点。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3.背诵并默写《回去来兮辞并序》 (全文 )、《滕王阁序》 (第二、三自然段 )中的重要语句,注意易错难写的字形。
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回去来兮辞并序》(1)乃瞻衡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3)所赖君子见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俨骖于上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回去来兮辞并序》(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______.(2)会有四方之事:______.(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______.(4)三径就荒: ______.(5)知来者之可追.: ______(6)聊乘化以归尽:______.《滕王阁序》(7)识盈虚之有数.: ______(8)气凌彭泽之樽: ______.(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______________(10)时运不齐,命运崎岖:______________..3.解说以下多义词《回去来兮辞并序》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人之危:.(1)乘聊乘化以归尽:.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振长策而御宇内:.(2)策策扶老以流憩:.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滕王阁序》宾主尽东南之美:.(3)尽潦水尽而寒潭清:.则智者尽其谋:.4.指出以下加点词语的活用种类并释义《回去来兮辞并序》(1)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或棹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生所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审容膝之易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8)襟三江而带五湖:..(9)雄州雾列,俊采星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四美具,二难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常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5.写出以下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谨拜表以.闻:②臣具以表闻:.(1)以③是以区区不可以废远:.④臣无祖母,无以.到现在天:⑤乐琴书以.消忧: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于②俨骖于上路:.①风飘飘而.吹衣:(3)而②鸟倦飞而.知还:③门虽设而.常关: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6.指出以下句子的句式特色《回去来兮辞并序》(1)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复驾言兮焉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寓形宇内复几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5)望长安于日下:(6)纤歌凝而白云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重要语句翻译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回去来兮辞并序》7.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数复奚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鸿鹄之志。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5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含答案)
教材整合 必修5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一、明通假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乃瞻衡宇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冥有鱼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餐而反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小大之辩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而征一国者[: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夙遭闵凶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5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襟三江....而带五湖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3.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城。
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
《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5.东隅..非晚..已逝,桑榆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
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
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7.无路请缨..,慕宗悫之长风..;有怀投笔..,等终军之弱冠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投笔:指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作“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8.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9.不过数仞.而下仞:古代长度单位。
一仞为八尺。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017年新课标Ⅲ卷高考试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第21讲文言文翻译教材版本全国通用课时说明2课时知识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复习目标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复习重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复习难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答案】D【解析】原句的大意“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察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逍遥游教案新必修5
2019-2020 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逍遥游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怒:奋发。
2.抟: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旋风。
3 .夭阏(0:阻塞。
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5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6.绝:超越。
二、通假字1.xx 有鱼(通“溟”,xx)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xx)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n d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9.其正色邪(通“ xx,”语气词)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和余数之间)三、古今异义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2.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
4.野马: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5.羊角:古义:旋风。
今义:羊的角6.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在吉林长白山)7.海运: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8.小年:古义:短的寿命;今义: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节日9.是:古义:这;今义:作判断词10.控:古义:投,落下;今义:控制11.虫:古义:泛指动物;今义:虫子12.枪:古义:触碰;今义:发射枪弹的武器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二)名词作动词1.XX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三)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四)形容词作动词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五)使动用法1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五、一词多义1.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③穷发之北(助词,的)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3.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xx)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③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④xx 以知其然也(介词,凭)⑤而XX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齐谐》者,志怪者也。
高考文言句子翻译学案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高考文言句子翻译学案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02年5分,04年8分,最近几年一直是10分)。
翻译要求:“信”即字字落实不走样;“达”即文从句顺无语病;“雅”即生动形象有文采。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方法:留、删、换、补、调、贯课内翻译练习一.翻译时注意下列句子中哪些是该“留”的。
1.荆轲顾笑武阳。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4.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二.翻译时注意下列句子中哪些是该“删”的。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去来江口守空船。
4.夫晋,何厌之有?三.翻译时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为仲卿母所遣。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沛公欲王关中。
5.范增数目项王。
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7.火尚足以明也。
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1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4.左右欲刃相如。
1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四.翻译时注意下列句子的语序。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4.不拘于时,学于余。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7.不吾知其亦矣兮。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五.翻译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大王见臣列观。
3.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课外翻译练习翻译下列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一.不死药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②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③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翻译(2)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翻译“文言文翻译”综合性强,难度大,从高考评卷和平时测试的情况来看,考生失分也比较多。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只注意翻译大意,而忽略试题的“采分点”——高考评卷的得分点。
这里,结合实例与同学们谈谈突破“采分点”的方法:一、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简单地说就是古今词义不同,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词义、感情色彩等发生了变化,翻译时不能以“今”释“古”。
如2009年高考湖南卷中“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句中“子”今指儿子,文言文中多指“儿女”;“食”今指食物、食品,文言中常用作动词。
“食于我”,译为“靠我养活”。
这句话可译为: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
【学法支招】1.借助识记词的古义,确认词义古今异义词的学习,要下一番记忆的工夫。
一是参考《古今异义词表》记忆,二是可以自己对教材中文言文讲读篇目中的实词进行归纳记忆。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句中“行李”,古义是“外交使臣”,今义是“旅行的东西”。
2.借助成语中的古义,确认词义成语当中有些词语保留了古代的意义,如“赴汤蹈火”、“固若金汤”中的“汤”字就保留了它在文言文中“热水”的意义。
解题时,利用这类保留了古义的成语,可以推知在具体的语句中某一个词的古义。
3.借助语境,确认词义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解释一个词语,必须将其放在句、段、篇中来考虑,关注要解释的词语与相关词、句、段的关系。
如:“寡人亡十二年,今乃反国。
”(《韩非子》)句中的“亡”,今义是“灭亡”,放在句中就不合逻辑,因为下文的“反国”是“回到自己的国家”。
如果再联想到《陈涉世家》中的“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可以确认“亡”这里是“逃跑”的意思。
二、一词多义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但是,多义词进入句子后,它的含义则只有一个,我们必须根据语境,正确解读它的含义。
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中“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句中“向”,有“朝北的窗户”、“向着”、“趋向”、“假如”、“从前”等义项,这里是表示时间的,译为“从前”。
届高考语文一轮 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 导学案
通,含义:
(1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通,含义:
2.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古义:今义:
(2)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古义:今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今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5)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古义:今义:
(37)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活用现象:含义:
(38)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活用现象:含义:
(39)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活用现象:含义:
(40)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活用现象:含义:
(4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活用现象:含义:
(4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活用现象:含义:
(43)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活用现象:含义:
(44)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4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4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43)而刘夙婴疾病
(4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5)且臣少仕伪朝
(46)今臣亡国贱俘
(47)则告诉不许
参考答案
1.(1)“衡”通“横”,横木。
(2)“景”通“影”,日光。
(3)“曷”通“何”,为什么。
(15)“僮”通“童”,童仆。
(16)“蓐”通“褥”,垫子。
(17)“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18)“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2.(1)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古义:指做官。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课本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五章教材文言文复习必修五一讲义
学案6 必修五(一)——《陈情表》《项脊轩志》《渔父》《报任安书(节选)》[学案目标] 1.这几篇文言文是重点篇目,既要全面梳理文言基础知识,又要背诵重点段落。
2.重点掌握“相”“见”的特殊用法及判断句式。
1.用“类聚法”写出表示“等,等到”之义的文言词:及、洎、逮、比、迨等。
表示“不久”之义的文言词:寻、未几、已而、既而、已等。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①( )A .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B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举:举荐C .当.侍东宫 当:应当D .殆.有神护者 殆:大概答案 C解析 当:担任。
②( )A .妪每.谓予曰 每:每次B .听.臣微志 听:听任,允许C .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奏效,指获取功名D .若望.仆不相师 望:怨恨,抱怨答案 A解析 每:经常,常常。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①( )A.⎩⎪⎨⎪⎧ 犹蒙矜.育不矜.名节B.⎩⎪⎨⎪⎧ 辞不就.职草创未就.C.⎩⎪⎨⎪⎧ 门衰祚薄.日薄.西山 D.⎩⎪⎨⎪⎧ 幸勿为过.无乃尔是过.与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责备。
A 项怜悯/顾惜。
B 项到/成功。
C 项浅薄/迫近。
②( )A.⎩⎪⎨⎪⎧ 谨拜表以闻.闻.姊家有阁子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余问古事 C.⎩⎪⎨⎪⎧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为乡党所笑 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看。
A 项使……知道/听说。
B 项使……跟从/向。
C 项慎重/更加。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 太上不辱.先客逾庖而宴.C.⎩⎪⎨⎪⎧倡优..所畜垣墙..周庭 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亦遂增胜.答案 A解析 A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B 项使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
C 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
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5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
教材整合 必修5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一、明通假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乃瞻衡宇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冥有鱼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餐而反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小大之辩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而征一国者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夙遭闵凶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五章教材文言文复习必修五二讲义
学案7 必修五(二)——《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并诗》[学案目标] 作为必修教材最后一册的最后三篇文言文,自身语言点丰富,又可与前几册联系梳理,构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对此,复习时要实现下列目标:1.全面梳理教材语言点,重点突出三篇文言文丰富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特点,掌握“之”“且”重点虚词以及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
2.背诵三篇中的重点段落。
1.用“类聚法”写出表示“怎么、哪里”之义的文言疑问代词:何、安、曷、奚、胡、恶、焉等。
写出表示“流放”之义的文言实词:流、放、迁、谪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①( )A.⎩⎪⎨⎪⎧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C.⎩⎪⎨⎪⎧ 夫人之相与..于是舍人相与..谏曰D.⎩⎪⎨⎪⎧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一般人。
A 项应付,周旋/比喻短暂。
C 项相处,相交/一起,共同。
D 项用来……的/……的原因。
②( )A.⎩⎪⎨⎪⎧ 虽趣.舍万殊梦亦同趣.B.⎩⎪⎨⎪⎧ 暂.得于己如听仙乐耳暂.明C.⎩⎪⎨⎪⎧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举.世皆浊我独清 D.⎩⎪⎨⎪⎧ 适.足取辱耳且适.南冥也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全。
A 项同“取”/同“趋”,往、赴。
B 项暂时/突然。
D 项恰好/到,往。
③( )A.⎩⎪⎨⎪⎧ 控蛮荆而引.瓯越引.以为流觞曲水 B.⎩⎪⎨⎪⎧ 一言均赋.横槊赋.诗 C.⎩⎪⎨⎪⎧ 滕王阁序.兰亭集序.D.⎩⎪⎨⎪⎧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答案 C解析 C 项均是一种文体。
A 项接引/导引。
B 项写作/吟诵。
D 项盛大的/有名的,风景优美的。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 .之二虫又何知C .彼且奚适也D .大王来何操答案 A解析 A 项为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其他三项均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五章教材文言文复习5必修三必修四讲义
学案5 必修三(三)、必修四——《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过、相、窃、凶等)、虚词(焉、之、以等)、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背诵相关名句。
2.重点辨析“焉”的用法,掌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特点。
3.翻译重点句式(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答案 C解析 A 项“有事”是“用兵”之意。
B 项“河东”是“黄河以东”之意。
D 项“以为”是“把……作为”之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 )A.⎩⎪⎨⎪⎧ 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B.⎩⎪⎨⎪⎧ 秋水时.至斧斤以时.入山林C.⎩⎪⎨⎪⎧ 以亏.人自利也亏.无为之大道哉D.⎩⎪⎨⎪⎧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宜可使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损害,毁坏。
A 项过错/责备。
B 项按时节/时节。
D 项偷窃/私下,表谦副词。
②( )A.⎩⎪⎨⎪⎧夫如是.,故远人不服无乃尔是.过与 B.⎩⎪⎨⎪⎧河内凶.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则将焉用彼相.矣 D.⎩⎪⎨⎪⎧ 材木不可胜.用也刑人如恐不胜.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尽,全。
A 项这样/与“尔”同义。
B 项收成不好,荒年/不幸。
C 项辅佐/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③( )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C.⎩⎪⎨⎪⎧ 固而.近于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 虎兕出于.柙移其粟于.河内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 项……的时候/……的人。
C 项表递进/表转折。
D项从/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既来之,则安.之答案 D解析D项为使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五文化常识复习学案
《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8.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9.犬马:臣子自谦。
10.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
后土:古代指地,土神。
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
指天地。
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亦作“后土皇天”。
一、课内翻译《陈情表》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二、选择题
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
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
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4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
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
‘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T 'i-、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