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1400分钟音频整理(DOC)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1400分钟音频整理(DOC)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1400分钟音频整理-2第二天为什么作心理治疗要有理论倾向?首先心理治疗是一种不自然的人工的关系,而且不同的理论它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比如精神分析重点是移情反移情和阻抗;行为主义重点就是人外显的行为和行为层面的表达;人本主义看中的人内在的潜能。
在不同的观察背景下,设置也不一样,比如行为主义10次8次就把一个问题搞定了,而精森分析我搞了50次才慢慢觉得有味道。
最多的单个案例治疗时间能达到六百次,这么多次泡下来,病人内心的每个角落,什么东西都涉及的到了。
所以精神分析要搞得比别的理论要深一些。
另外,治疗理论是对一万个病人治疗的说明书,那么你在处理单个病人的时候,能够避免走一些弯路和犯重大的错误。
二十多年前,我刚做咨询的时候,相信无招胜有招(受金庸的毒害),其实这事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按照理论套路来作会比较有效和省力气。
另外,需要知道具体某一个咨询师的理论背景。
继续说压抑,压抑是在意识层面的对某一个冲动有意识的控制。
潜抑就是把病人意识之内的冲动幻想压到意识之外。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遗忘,只有不记得。
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所谓不记得不是把这些冲动和幻想整体打包压到意识之外,而是把它切成碎片,分散到不同的细胞,然后没办法进行整合,所以就显得不记得了。
(回答问题)女人压抑可能会表现得的很唠叨,男人压抑的表现阳痿早泄、事业上没有成就,过分的严肃。
没钱也是压抑的表现,只要是某种能力出现了问题,多半跟两个东西压抑有关系,一个是性,另一个时候攻击性。
一切艺术形式都是性的升华,比如歌唱家唱歌是叫床,画家是好色;2,情感隔离,我们有意的不跟情感保持接触,以避免焦虑,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成长的过程就是慢慢的变傻和麻木的过程,例如外科医生手术切肉切脑袋不影响他吃肉就是明显的情感隔离。
咨询师过分隔离和过分的不隔离都不好,我们不可以表现的比病人更悲伤。
一个例子,个案:十四位咨询师听一个悲惨的故事,很痛苦。
另外一位,哈哈大笑。
曾奇峰老师的精分初级班第一天笔记
触动了我。
精分也有人说就是育儿学。
我则是从这个角度而积极报这个班开始学习的。
老师说:
现在独生子,是六个大人对付他一个。
火力非常集中,没有分散,承担着过于多的关注与期待。
唯独没有了自己对自己的期待。
孩子需要有自己呼吸的空间。
自己成长的空间。
相对于现在孩子来说,有多少孩子承受着父母给他抛弃分离的痛苦。
而且这个讨论中,他们不是主角,还要与孩子意见为主,相信他已经到了可以判断分析的年纪,家长在讨论中只是保证孩子在行动中或是决定中,会给父母有知情监护权即可。
11岁,在我看来,很大了。
非常有思想了。
象上次网上听到的国外生活的一个中国小女孩子,八岁就能上台做演讲《成人能向孩子学到些什么》而且,她已经出书。
或是他们会相信,孩子那时长大了,更有鉴别力,不会受低欲爱好的影响。
会更好的把握自己。
但,人,从受限制到一旦自由,恐怕,会压抑多长时间,就是放纵多长时间,甚至更长。
出淤泥而不染的鉴别力,和在真空中出来的纯洁,是断然不同的。
我更想建议,家长考虑这能不能上网玩游戏,玩多长时间,玩哪些游戏,与孩子互动商议,一起制定规则。
但,大人们好象根本不是与他在对话。
这多象,我们在工作中与领导在沟通开会中的现象啊。
;)其实,我从我的角度看到,父母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孩子因为在家里住,迫于父母的权威,以及自己的能力,并能自己满足自己,所以,暂时的听从。
一旦,孩子高中寄宿,或是大学寄宿,他离开了父母的视线,我不知道这对父母是否还认为,孩子会听从他们的决定,不玩网游。
我当时就想,呃,即使象我现在这样放得开,我都可能还是低估了六岁扎西的能力。
我还能向她开放更多哪些层面。
曾奇峰精神分析 第一讲 精神分析是什么
第一讲:精神分析是什么曾氏语录: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3.经典精分与新精分是平行的,两者可整合为精分理论的整体,而不是互为表里,一深一浅;或者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是关系”;4.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5.老天对人是不公平的,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
但是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活在21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勇敢的和智慧的人,他们已经为我们了解更多的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然后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些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Note:1:精神分析是一门怎样的学问:三句话说清精神分析(移情、反移情、阻抗)1.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之间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关于移情1.2 在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那另一个人教会的;——关于反移情1.3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保护系统――自我防御机制(阻抗)1.4 与其他心理学派相比,精神分析的特点:1.4.1决定论的观点;——移情、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潜意识的活动方式,潜意识决定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方式;1.4.2意识“三分法”——意识、前意识(precons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三者相互渐变,界限模糊,不截然可分——精分是唯一研究潜意识的学问;前意识——活动时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稍加思考后可意识到;潜意识——活动时和思考时都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精神分析方法引导下可被意识到;1.5与进化论及有关演化的理论相比进化论、进化心理学:时间跨度——数量级大(万年或百万年);关注群体;精分:时间跨度——人的一生(几十年);关注个体;涉及治疗方法;也涉及进化心理学理论;2:流派:2.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经典精分创始人和初学者;生物还原论倾向较强;贡献:内驱力理论(力比多&攻击性);Special Note:力比多:即性欲或性驱力,这里的“性”不是指(或不仅指)生殖意义的“性”,而是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等美好“感受”。
曾奇峰网络课程
第一天。
1.精神分析不能让你完全回忆起童年,它只能让你回忆起童年对你有影响的事情。
2.人经常在一个褒义词前面加一个贬义的词,用此来欺骗自己或者别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字游戏‛,比如说健康,一个孩子可能会说,那太健康了会怎么样?其实健康本就是健康没有太之说。
另如同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溺爱呢?溺爱明明就是错的,却还用一个正面的词语来做描述。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关哲学和世界观的讨论,95%都是文字游戏。
‛如果你去听一个精神分析底子不好的人来讲案例,你会发现他的很多词都是白用,很空洞或者说在绕圈子,但是如果这个人精神分析学好了,他讲的案例就是那种一竿子到底的那种,没有那种循环的描述了。
曾氏名言之一:如果你号称对人的内心世界感兴趣,但是又没有痴迷过精神分析,那你肯定有病。
但是如果你只玩精神分析,那就是病的更厉害。
3.精神化的四个级别。
(1)最低的是躯体(比如用身体或皮肤病来表达性的压抑或者心理的冲突),比如在医院中,很多有乳腺癌的患者在童年隐藏着很多对妈妈的愤怒,也有很多女孩子在当了妈妈之后就会大幅减轻痛经的程度,这是因为她对于自己是女孩的不认同由于做了母亲而发生了改变。
中医的一大贡献就是认为身心是统一的,内心有问题肯定会在躯体呈现,但是这是一种很低级的语言的表达。
刚才说了语言的欺骗性,这里说的是语言的多样性,比如说一个人的身体的疾病也是一种语言的言说。
有很多躯体疾病不用心理治疗,是很难彻底治好的。
中国有200-300万的儿童哮喘的病人,这些孩子在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某种物质(比如花粉)而出现的哮喘症状,但是这个哮喘出现之后呢,最大的改变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这个病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母亲的注意力,母亲就可能就会‚上当‛,把他当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孩子,然后就会导致两个人关系的过度紧密,这样的话呢,孩子就被母亲吞噬了,这样就容易导致依赖型人格障碍,在这样的孩子内心世界里有两个冲突,一个是独立,一个是依赖。
曾奇峰讲课文稿精神分析
曾奇峰讲课文稿精神分析弗洛依德当年说过这个世界上有3种不可能的职业:第1种是治理国家的统治者,你不管怎么做,都有一部分人会反对你。
有一个阿拉伯谚语说: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遭到50%的人的反对,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
第2种不可能的职业是做父母亲,你不管做得多好,都会有毛病。
而且,孩子也会挑剔你。
比如你让孩子练钢琴,你逼得厉害了,孩子肯定说你小时候虐待他;你不逼他,他也肯定把你和其他人比,说你做得不好。
所以说,做父母不可能做得很完美。
第3种是做精神分析师或做心理治疗师,你也不可能做得完美。
但是,从关系的角度看,不是做得太好本身就是一种完美。
有人问“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三者有什么区别?从属性上来说,根本就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说法。
我们现在口头上所说的心理医生是用来科普的。
像我们做专业的人,以后强烈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心理医生”这种说法。
只有三种准确的说法: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
其实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极其微小,如果硬要说它们的区别就是心理咨询师做的工作具有很多的引导、指导、劝告和教育的味道。
而心理治疗是非治疗性的,是直接重建一个人的人格的。
它们的区别是前者搞得浅点,后者搞得深点。
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一样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因为这个治疗并不是药物治疗。
你只要心理学的知识学得多,而且经验比较丰富,帮病人搞得深的时候,这就叫心理治疗。
实际上是如果心理咨询师做得足够熟练的话,你说帮别人做心理治疗也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像《走西口》的歌里唱的“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花流。
有句话儿要对你说,走路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因为大路上人多些,赚钱的机会也多些。
所谓正宗的心理治疗的大路就是三个:第一个是精神分析,真正的明门正派;还有行为主义;然后是人本主义。
现在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听说过哪个学派是第四思潮。
虽然有好多学派都说自己是第四思潮,像认知治疗。
还有一个叫“超个人心理学”,大家听说过吗?他们说自己搞的是所谓的第四思潮。
曾奇峰精神分析案例督导记录
曾奇峰精神分析案例督导记录根据网上录音整理案例报告:(资料是来自青岛的ooo女士提供ooo女士04年三级证现在考了二级业余有两年经验)案例:女求助者,21岁,大四。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她不喜欢)单纯、清秀,身高1.76.运动装,衣着整齐,有人陪同。
因为9月份开学,她严重失眠、焦虑、情绪低、非常害怕,恐惧,所以来求助。
咨询中的几个片段:片段一:(第一次咨询,一个男生陪同)9月29日老师开完药(罗拉希德)来访者:老师,这可以了么?这就可以了么?我希望找个人谈谈,我们就要放假了…我不知道应该考研还是工作,考研又要选择不喜欢的专业;工作吧,假期时参加过实践,感觉社会非常复杂,现在这个心态,面临社会压力大。
咨询师:你可以列一下考研与工作的优劣势在哪?分析一下来访者:想清楚了,考研,不知道时药的作用,还是咨询的作用片段二:(第二次,还是那个男生陪同)10月9日来访者:不想吃饭,思维不受控制,矛盾念头,感觉有一个出口,眼前黑暗,立体越来越少咨询师:你的家庭情况如何?来访者:爸57岁 1.7左右从农村参加部队到青海胜利油田后到食堂,最后是单位门卫妈55岁 1.65左右跟随着爸爸一路走来姐26岁 1.58左右师专毕业到胜利油田食堂,先怀孕,部队出生我21岁 1.76左右在油田出生,没有分开记忆,但爸爸常不在家咨询师:你以前有上述感觉么?来访者:我从小学习好,高中有那种感觉。
我高中在重点学校,成绩在前二十名内,但高三时,最后一次摸底考试考第一名,感觉就变了,以前看题很容易,现在觉得不对。
现在背书一个字都不准错……在老师同学帮助下,还行,也不当回事。
高考考得不好,在青岛上大学,学的专业不喜欢。
现在要考英语证,但是很害怕。
英语过八级也很少有人考过。
片段三:(第三次和一个女生一起来)10月17日咨询师:为什么每次都和别人一起来访者:我不敢出门,怕控制不住自己,想往汽车上撞,身体不听话……咨询师:你用一幅画描述你的心情来访者:我感觉在一个海边,傍晚六点左右,太阳慢慢落下,我感觉孤独、害怕,感觉礁石后面有不知道什么的可怕的东西。
核心人格的形成——曾奇峰j精神分析课程笔记1
核心人格的形成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在6岁时就已经形成了。
这个年龄,大脑已经基本发育成熟。
这是从生物角度来讲,6岁时中枢神经已经发育成熟。
克莱因和科胡特等人认为核心人格是在前语言(两岁以前)就已经确定了。
后来,克莱因认为一个人出生之后的第4-6个月已经完成某种重要的心理整合。
精神分析的四个轮子:●力比多●攻击性●关系●自恋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自闭状态:从初生到出生一个月。
婴儿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睡眠,处于一种原始的、虚幻的无指向状态。
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恋状态,基本上没有客体指向。
如果个体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受阻,不曾和母亲或其它人形成共生圈,从而导致病理性的自闭,这就是临床上所见到的孤独症者患者。
早年良好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形成健康的核心人格,以后得阶段中出现重大的心理创伤,会退行到早年。
客体关系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对客体的寻找”,即人际关系的发展。
而非弗洛伊德所说的“对快乐的寻求”。
精神分析师眼里世界上只有三种人:●精神病;●人格障碍;●神经症(正常人)。
神经症的冲突,俄狄浦斯冲突:●生与死;●男与女;●成功与惩罚。
俄狄浦斯冲突主要研究: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潜意识里面对成功之后所可能受到惩罚的恐惧。
我们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的把力比多和攻击性象征和向外的过程。
安全感即攻击性,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潜意识中对他人有敌意,把攻击性投射成环境对他的威胁。
自卑-攻击性,自卑:把应该朝向别人的攻击,朝向了自己。
父母亲对孩子的唠叨,是他们力比多的表达还停留在口欲期。
他们跟世界的链接还通过嘴巴,他们的那种唠叨实际上是用语言对孩子进行心理强奸。
曾奇峰自我及其防御机制讲义课件
自我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的关系
与人格心理学的关系
自我心理学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个体自我意识和人格特质对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格心理学家通过研 究不同人格特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自我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而自我心理学则更侧重于个体内在的心理过程。然而,两者在研究 方法、理论构建等方面存在交叉,相互借鉴和发展。
自我概念的构成
自我概念包括了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 我体验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共同 构成了个体对自身的认知。
防御机制的作用
理论的意义与贡献
防御机制是自我用来应对内在冲突和外在 压力的一种手段,通过调节情绪、认知和 行为来维护心理平衡。
该理论对于理解个体心理防御机制的发生 与发展,以及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合理化
个体为自我辩解或解释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以保持 内心的平衡和自尊。
反向形成
个体为了掩盖内心的情感或欲望,表现出相反的 行为或情绪。
投射
个体将自己的情感、欲望或特质归咎于他人,以减轻内 心的焦虑和不安。
防御机制的作用与影响
防御机制的作用
防御机制在个体面对压力、焦虑或冲突时,起到一定的心理保护作用,帮助个体 暂时缓解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防御机制的影响
长期使用防御机制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心理问题的加剧 、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知偏差等。因此,了解和识别自己的防御机制,对于提 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4
曾奇峰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曾奇峰自我防御机制的概述
1 2
自我防御机制定义
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心理压力和冲突时 ,为了维护自我形象和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 无意识的适应性应对策略。
《精神分析导论》-Julia Fabricius等著, 主译 施琪嘉 曾奇峰
《精神分析导论》-Julia Fabricius等著,主译施琪嘉曾奇峰精神分析导论JuliaFabricius等著主译施琪嘉曾奇峰内容提要第一章前言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第三章精神分析简史第四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分析第五章对精神分析的批评第六章精神分析与研究第七章咨询室外的精神分析第八章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第九章职业化序言我们很高兴中文译本将成为本书的第一个外文版本。
感谢我们的译者施琪嘉、曾奇峰、李晓驷、吴和鸣、李孟潮及其小组卓有成效的翻译工作。
2003年,作为本书的作者之一,我来到中国进行教学访问,对精神分析领域感兴趣的心理治疗师们进行督导。
当时,在北京举行的为期一周的培训班上有应邀来自其他国家的精神分析师,这是北京安定医院的杨蕴萍教授近年来组织、领导的连续性精神分析培训项目的一个缩影。
在培训班上,许多来自中国各城市精神卫生中心、投身于心理治疗行业的医生及心理学家们显示出他们对精神分析的极大兴趣,通过培训,我们展示了动力性心理治疗是如何减轻临床病人痛苦的技巧虽然本书主要从英国的视角来写,不过,绝大部分内容都适用于任何国家那些对阅读精神分析介绍性内容的人们。
虽然,目前在中国精神分析的临床应用只吸引了少数人的兴趣,但是正是他们在致力于建立动力性治疗的培训体系。
我们相信--正如来参加北京研讨会的心理治疗师们所坚信的——致力于“理解”的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能够服务于更多的人群。
因此,培训的资源不仅属于现有的中国同事们,也将属于如他们一样想进一步进修和学习的人们。
我们谨将本书的中国版献给杨蕴萍博士以及参加北京研讨会的心理治疗师们。
我们希望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及从事心理学、教育学及任何其他领域均能分享之,同时,也希望那些能够影响到政策和公共传播的人士能够读到本书。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引起人们对阐明人类功能许多方面的兴趣、好奇心,并通过精神分析的思维方法促进人类潜能的进一步开发。
朱莉娅·法布里丘斯(JuliaFabricius)2004,4英国伦敦钹关于精神分析的论著很难翻译。
曾奇峰讲《自体客体》
曾奇峰讲《⾃体客体》1、⼩孩⼦因为⽗母的情绪反应⽽改变⾃⼰的内在情绪经验。
2、真正起作⽤的,可能不全是那些诠释的内容,⽽是诠释时的⽓氛和治疗师的⽅式。
3、⼈啊,你到底是有罪还是有病?——基尔·凯郭尔4、⾃恋程度⽐较严重的标准——经常有⽐较重的羞耻的和屈辱的感受。
5、有严重的超我缺陷——⼀个完全没有羞耻和屈辱感的⼈,他在⽣活当中可能会做出⾮常糟糕的事情,⽽没有丝毫的⾃责和内疚——⽆情性性格障碍——不可以被⼼理治疗。
6、⾃恋性⼈格障碍特点⼀:在跟他⼈交往的过程中,他是⼈际利⽤的。
他跟他⼈在⼀起不是为了享受⾮功利性的⼈与⼈在⼀起的愉快。
⽽是他跟⼈在⼀起,就会想到怎样利⽤别⼈,来处理⼀点⾃⼰现实⽣活中的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会⽤他的热情来掩盖他的功利性需要,但时间⼀长,会被别⼈看透,他难免陷⼊孤独⽆助。
7、⾃恋性⼈格障碍特点⼆:缺乏同情⼼,看别⼈受苦受难,却没有⼀点怜悯之⼼或者悲悯之⼼。
8、⾃恋性⼈格障碍特点三:对他⼈过度的羡慕或者是嫉妒。
——对某⼈羡慕嫉妒恨,本质上还是他在⾃恋。
9、⾃恋性⼈格障碍特点四:对某⼈或者某事,过度理想化的偏见感受——使⾃⼰处在⼀个被别⼈⾼度理想化并且通过跟他⼈的接近,⽽使⾃⼰遗忘⾃⼰因为不完美⽽导致的屈辱感。
(学⽣对曾奇峰的攻击,最终满⾜了⾃已的⾃恋)10、从精神分析⾓度来说,把他⼈理想化,是为了攻击做准备的。
因为他⼈永远也⽆法满⾜⾃恋者内⼼的完美要求。
如果他⼈⽆法满⾜⽽⼜离⾃恋者太近的话,就可能会使之⾃恋受挫。
11、以吃罕见的动植物为荣的⼈,也是在满⾜⾃⼰⾃恋的需求——它很贵,它很稀罕,可以⽤来填补我内⼼的空洞——内在不够外在补。
12、⾃恋性⼈格障碍的病⼈,会将治疗师视为⾃⼰的延伸——他没有办法利⽤别⼈的反馈,来增加⾃⼰对⾃⼰的了解。
(让治疗师承认⾃已的特殊性,但治疗师怎么回答都不会得到病⼈的满意)13、成⼈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婴⼉⾝上观察到,没有什么东西是成⼈独有的。
060703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
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2006年7月2日,广东番禺莲花山)今天我跟大家讲的是精神分析里面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叫做:自我防御机制。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公认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学派,有三大思潮:第一个是精神分析,第二个是行为主义,第三个人本主义,另外还有一些治疗方法上面非常有独到的地方,但是体系呢,从理论上来说还是刚才我说的三大思潮几个一脉相承下来的。
我个人觉得在中国搞心理治疗这个行业,三个东西是必须要的,第一个是精神分析,它可以帮助你在理解家庭关系和理解人性上达到比较深的地方;第二个呢是行为主义治疗,因为它在解除症状方面的确有独到的地方;第三个是家庭治疗在中国会有非常多的使用,其他的基本上可以不谈。
学习心理治疗的形式,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三大思潮和家庭治疗等这样的形式。
如果套用(林?)的说法,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大路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学派,另外精神分析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发现的探索自身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
南京有个教了20年心理治疗的教授,他说:曾医生,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是从文革出来的,我听到你用到最,我就觉得有问题.,当然他说的也是对的,我需要把这句话用两点强调一下。
第一条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丝毫不怀疑我们的后代会高于我们的智慧,发明更好的东西,但是到目前为止确实没有比精神分析更好的工具了,比如说对文化的反省,五四后反省了那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长时间的内战和内乱?因为我们在反省我们的文化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的工具,因为好长时间我在看文艺作品的时候,我首先看电影评论的时候我首先看用什么样的工具,如果他使用的是一个很差的工具的话,它能达到的深度可能就是很差的,但是如果用精神分析这样的工具,那么它的深度可能会不一样。
第二个,精神分析不是哲学,不是信仰,不能作为宗教,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说白了它就是一把外科手术刀,或者是一种治疗的药物,它没有形而上的意义。
有很多人喜欢精神分析喜欢到把它当成宗教信仰的程度,这个我觉得稍微过了一点。
曾奇峰录音1整理
曾奇峰录音1整理精神分析与佛教的有些搞法是一样的:让你活在当下。
精神分析通过很多童年的分析,让你没办法活在过去。
催眠真可以催到前世吗?可能遵从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比较好一些。
对于玄学,保持敬畏,但我玩不了。
也许是真的,但我不知道。
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我不知道的东西,像古希腊哲学家说的:不要随便以为别人说的是错的。
语言的欺骗性。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重要:身体最重要,那太健康了呢?没有太健康,健康就是健康。
就象我们说爱可以让一个人健康成长,但溺爱呢?这是一种文字游戏。
(溺爱不是恰当的爱)哲学、世界观,90%都是玩文字游戏。
一个编辑工作多年多后,说100%都在玩文字游戏。
精神分析看问题比较深,但在干预上有时不如行为治疗。
一个复杂的疾病往往需要多种学派的结合。
做治疗的时候,至少有两个系统在后面撑腰。
曾氏名言:如果你号称对人的精神世界感兴趣,没有对精神分析痴迷过,那你有病,但如果你只对精神分析感兴趣,就更有病。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深度不同。
做一个好的治疗师,自己要有点病,但不要病得太厉害。
如果一个人没有被除柴米油盐之外的纯精神领域的东西折磨过几年,那他做不了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他被一些纯哲学的问题折磨得饭都不做了,也不配做咨询师。
意象对话:精神分析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开的一朵花。
精神化:指一个人的内心的东西在呈现程度上的不同的级别。
最低的级别是身体呈现。
如一个过胖或过瘦的女孩子在表达性压抑。
中科院认为70%疾病都需要做心理治疗。
如女孩子痛经,也与做女孩的不认同有关。
如乳腺癌是对妈妈的攻击,因她不敢攻击妈妈,就让自己身体上最能象征妈妈的部分烂掉。
中医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认为身心是一体的。
一个患牛皮癣的学员学了半年的心理学主要是精神分析后,好了,类风湿也好了。
这就是内心问题解决后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身体的疾病也可以理解为身体的一种言说。
但身体表达是最低级别的表达。
儿童哮喘,开始可能是对某种物质过敏。
之后最大的改变是和妈妈关系的改变。
曾奇峰精神分析实录
[转] 转<笔记>曾奇峰精神分析理论与实务笔记说实话,咋看这些似乎觉得是一个疯子在那里胡言乱语,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与育儿学加莫名其妙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14.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被不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学习笔记
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学习笔记——第1-6讲曾奇峰老师的精神分析网络课程让我深有受益匪浅,不虚此行的感慨。
很多疑惑突然间变得清晰起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而活着?生命是最美好的馈赠,我以全力以赴回报生命。
让我们一起走进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一起走向心灵深处,走进宇宙世界中一片古老而崭新的领域——序你不知道的自己每个人都是半成品。
——所以才有这缤纷的人性世界。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接纳不完美的我。
人是大自然的创造物,是无数先祖的传承。
爱人之所爱,恨人之所恨。
心甘情愿做人。
接受作为人的现状,具有人的情感和人的关系。
用深度心理学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恨源于爱。
缺什么就需要补什么。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在人的天性之上,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的关系中是如何形成人格以及早年形成的人格在成年后的影响。
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是另一个人教会的。
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感受他教会了我们什么。
每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都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机制,应对这个冷暖不定的环境。
有效的保护机制让生命得以存活。
精神分析的价值在于:它是一门育儿学,又是一门人格鉴赏学。
精神分析人的本质:力比多,攻击性,自恋,关系——四个轮子驱动。
路断人稀。
站在更大范围内,到底谁是正常的?父母亲是什么人比怎么做更重要。
——科胡特。
人格品质。
抑郁是自我边界不清:我没有办法使用好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任何风吹雨打都会直接攻击内心。
爱情定律,想念某一个人的时候变得抑郁肯定是爱了。
抑郁性人格是自恋的典型倾向。
抑郁是攻击性与力比多的压抑。
强迫症,是通过仪式隔离情感。
洗手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象征性的通过洗手洗掉道德性的肮脏。
可是道德的堕落是不可以被洗掉的。
超我是怎么惩罚自己的。
焦虑,原始的焦虑,害怕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害怕自身破碎;担心得病;担心边界被突破。
幻想妈妈突然不见了。
原始焦虑。
害怕突然死掉;另一种是成熟的焦虑,考试焦虑症,害怕丧失客体。
曾奇峰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说到“精神分析”你会想到谁?不用说,一定是弗洛伊德、荣格之类的大师吧。
稍微了解心理学的读者,可能还会想到这一对亲密的伙伴还为着各自所信仰的理论而反目吧!事实上,当今不仅精神分析之间的差别小了,甚至,学派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了。
正如曾奇峰老师讲的:“我本人使用的一些精神分析技术,被一些超级聪明的同行看成是行为主义的。
”学习心理学的人,不会不知道“曾奇峰”这个名字。
他就像我国心理学行业的超级明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粉丝”加入到心理学这个日渐红火的队伍。
曾奇峰所著《你不知道的自己》已经成为心理学爱好者和从业者的初级科普。
心理医生这个行业,正成为社会日益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感到好奇。
资深的心理医生,不用药物,只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进入中产阶级行列。
身处不断变化的时代,社会发展的压力使人们越来越难以找到自我。
焦虑、烦躁、愤怒、失落、紧张、恐惧等情绪在无形中蔓延,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日渐渐凸显,这已经成为困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主要问题。
如何摆脱焦虑、烦躁、愤怒、失落、紧张、恐惧的心理问题,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你不知道的自己》里面的文章,就像他们做治疗一样,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个性特点、处事风格等。
《你不知道的自己》是资深治疗师所写的手记、随笔、杂文和小说等。
曾奇峰,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98年)。
首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
第二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在北京举办的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中方教员。
曾在德国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两年,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秘书长,德中心理治疗院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心理治疗师协会首任会长。
湖北省劳动厅心理咨询师资格评审专家组成员,曾在多种心理治疗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多次在世界性心理治疗大会上宣读论文,在多种心理学普及读物上发表科普文章百余篇。
曾奇峰 第四讲 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
第四讲: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曾氏语录:1. 安慰一个哭泣的人,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痛苦想哭就哭吧”或“我陪你一起哭”,这就是共情;2. 所谓的童年经历,就是你曾经住过的旅馆和吃过的菜,那些旅馆的服务质量和菜的口味决定了你现在愿意去哪些地方和不愿意去哪些地方;Note:(问:来访者来咨询时,对疾病的产生有个假设,如果用认知疗法,我会认为他的疾病来源于认知扭曲。
如果用人本主义的话,我说我会认为他的自我实现受到阻碍。
精神分析呢?)1.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一个人的疾病来自他的力比多和攻击性投注和投注的方向出现问题;2. 母亲的缺乏和母亲对婴儿的回应不恰当:2.1 投注到替代母亲的物体上--------恋物癖;2.2 投注到自己-------病理性自恋;P.S. 母亲不应成为“第二抚养着”,她本来就是第一位的;隔代抚养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创伤;3. 两个(同一家庭内)成年人之间的冲突会内化成孩子的心理冲突,e.g. 孩子不知道自己需要谁;4. 成年时的首次发病(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童年创伤的延迟性反应,创伤性事件即诱因;5. 双亲会内化为孩子心理中“内在客体”:(我们只要说到人格,就会回到早年和父母亲的关系)5.1 一种为内在的帮助者——支持、赞美、帮助自己的;5.2 一种为内在的迫害者——反对、与自己冲突的;5.3 精分心理治疗——把内在迫害者转化为帮助者;——重构的不是现实中的亲子关系,而是自己与由双亲内化的“内在客体”的关系;5.4 基于移情、客体关系的治疗——以新的客体关系代替旧的——即寻求被“恰当的对待”,治疗师的任务就是对来访者“恰当的对待”以重构客体关系;6. 退行是一切心理治疗的基础,没有退行就没有精神分析,甚至没有一切心理治疗;治疗师和医师的人本主义关怀和共情,能促使来访者有限退行;7. 从人格理论看病因与治疗:7.1 超我与本我是永远处于冲突的;7.2 心理疾病的产生不是超我与自我的持续冲突,而是自我在调和冲突时的无力;7.3 心理治疗目的——使自我强大到应对超我与本我的夹击和外界的变化;在有限退行状态下借助治疗师的帮助增加自我的功能,自我的不够强大源自早年的发育不良;心理治疗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增加访者的自我功能,让来访者的自我足够强大,能够应对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能够应对外界。
曾奇峰讲课笔记1
曾奇峰《精神分析治疗实务》听课笔记(上)讲课时间:2007 年第一讲青春期的孩子的问题,也是关系问题。
一切心理问题,都不是大脑里出问题,而是关系出了问题。
世界上根本没有心理问题这个词,只有关系问题。
青春期遇到更年期,会导致巨大的冲突与矛盾。
青春期是另外一种“ 更年期” 。
从发展角度来看,是小孩子通过客体关系,完成另外一种整合。
摆脱童年期的自我,这与父母的界限、控制产生了矛盾。
“ 逆反” 这个词,很不可合理。
“ 逆反” 是一种继发性、反应性的,是对父母关系的回应。
“ 精神分析” 打开了对性的禁锢。
改名为“ 育儿学” 是适合、改名为“ 莫名其妙” 也行。
二、病人的情感隔离,同情是一种伤害。
故事:一位女生往水里走自杀,越走越深,结果发现一条水蛇,跑出来,就再不打算自杀。
感悟:比死亡更加可怕的是中德医院的督导全国排在前三名。
督导三、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理解抑郁症内化了一个严重的“ 超我” 。
攻击转向了自身。
跟任何人发生冲突了,肯定了自己不好,导致了别人对自己的指责。
认为自己不好的,一般的会情绪低落。
被强暴后,把罪犯送到监狱,是对外的攻击。
而认为自己不纯洁了,是对内的攻击。
抑郁症,需要把对内的攻击,第二,抑郁症还存在着人际关系边界不清的特点。
《自我边界与抑郁症》他可以这样玩我,别人也一定这样玩他。
这样可以聪明的抽身,来关注他。
一个人被关爱,就会学会关爱别人。
一个人受到惩罚,就会去惩罚别人。
四、精神分析关于“ 成功” 、“ 失败”精神分析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精神分析是通向潜意识的途径——口误、笔误、失败、疾病。
疾病也是一种失败,健康的失败。
笔误:抑郁——养育个案:被科学家的父母一不小心生了出来,被送给爷爷、奶奶抚养,父母想自己时“ 爷爷、奶奶”人对失败的渴望并不亚于对成功的渴望,失败往往在背后起作用。
每个人的十个最大的失败一般的都会和人格联想在一起。
成功意味着童年时某种禁忌的满足。
让自己太舒服了,会让一个人有不断的自责与内疚。
成为我们自己:曾奇峰的心理课解读
成为我们自己:曾奇峰的心理课解读1. 介绍曾奇峰曾奇峰,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长期从事心理学教育和研究工作,深受学生和读者喜爱。
他在心理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尤其擅长教授心理学入门课程,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精髓。
2. 心理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心理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3. 曾奇峰的心理课曾奇峰的心理学课程一直备受关注,他经常强调心理学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的课程涉及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心理学知识和理论。
4.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曾奇峰的心理学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会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和实际问题来解释心理学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他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对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曾奇峰的心理学课程,学生们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意识到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运用到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他们学会了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如何调节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心理问题和提升心理素质。
6. 附加教育意义曾奇峰的心理学课程在学生中产生了深远的教育意义。
学生们逐渐学会用心理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提升了对自身和他人的关爱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课程中懂得了如何成为真正的自己。
7. 总结曾奇峰的心理学课程不仅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学科,更是一次心灵成长的旅程。
通过课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更收获了成为自己的能力。
相信在曾奇峰的悉心教导下,更多的学生能够找到心灵的滋养和成长的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曾奇峰的心理课不仅在学生中产生了深远的教育意义,同时也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23年曾奇峰精神分析课笔记
曾奇峰精神分析课笔记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措施。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种人,而是治疗一种家族链。
4.每一种孩子都是父母天然旳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旳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旳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旳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减少。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旳学问,研究旳对象是爱恨情仇,假如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与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旳互相残杀旳关系。
11.一种人旳现实人际关系是他旳内心世界向外投射旳成果,而他旳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旳时候与其父母亲旳关系中形成旳。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旳经历是六岁前旳强迫性反复。
13.移情就是一种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旳关系转移到与征询师旳关系上来。
14.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因此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有自由旳代价是忍受孤单。
16.永远不分析他人,只说自己旳感觉。
17.越是本能旳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旳,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旳,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旳拒绝。
19.我们对一种人旳态度、见解、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旳。
20.贫穷旳实质是受虐。
21.一种人早年旳时候被不喜欢,就在后来勾引他人不喜欢。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旳反复,是时间上旳错误。
24.高考焦急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胆怯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单和依赖旳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由于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单和依赖旳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由于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旳报复。
30.在一切疾病旳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31.回避自己旳诸多想法,也许是成病旳原因。
32.精神化体现是从躯体-行动-图象-语言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1400分钟音频整理-2第二天为什么作心理治疗要有理论倾向?首先心理治疗是一种不自然的人工的关系,而且不同的理论它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比如精神分析重点是移情反移情和阻抗;行为主义重点就是人外显的行为和行为层面的表达;人本主义看中的人内在的潜能。
在不同的观察背景下,设置也不一样,比如行为主义10次8次就把一个问题搞定了,而精森分析我搞了50次才慢慢觉得有味道。
最多的单个案例治疗时间能达到六百次,这么多次泡下来,病人内心的每个角落,什么东西都涉及的到了。
所以精神分析要搞得比别的理论要深一些。
另外,治疗理论是对一万个病人治疗的说明书,那么你在处理单个病人的时候,能够避免走一些弯路和犯重大的错误。
二十多年前,我刚做咨询的时候,相信无招胜有招(受金庸的毒害),其实这事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按照理论套路来作会比较有效和省力气。
另外,需要知道具体某一个咨询师的理论背景。
继续说压抑,压抑是在意识层面的对某一个冲动有意识的控制。
潜抑就是把病人意识之内的冲动幻想压到意识之外。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遗忘,只有不记得。
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所谓不记得不是把这些冲动和幻想整体打包压到意识之外,而是把它切成碎片,分散到不同的细胞,然后没办法进行整合,所以就显得不记得了。
(回答问题)女人压抑可能会表现得的很唠叨,男人压抑的表现阳痿早泄、事业上没有成就,过分的严肃。
没钱也是压抑的表现,只要是某种能力出现了问题,多半跟两个东西压抑有关系,一个是性,另一个时候攻击性。
一切艺术形式都是性的升华,比如歌唱家唱歌是叫床,画家是好色;2,情感隔离,我们有意的不跟情感保持接触,以避免焦虑,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成长的过程就是慢慢的变傻和麻木的过程,例如外科医生手术切肉切脑袋不影响他吃肉就是明显的情感隔离。
咨询师过分隔离和过分的不隔离都不好,我们不可以表现的比病人更悲伤。
一个例子,个案:十四位咨询师听一个悲惨的故事,很痛苦。
另外一位,哈哈大笑。
这位咨询师进行的强烈的隔离,恰恰需要处理自己的潜意识的某些部分——有相同的痛处。
病人在和治疗师谈话的时候使用的隔离最主要的方式是说话的内容和面部表情不一样,比如笑着说悲惨的事,这个时候需要面质:我发现在你说这么悲伤的事情的时候你竟然在笑,这样来访者会试图跟自己的悲伤拉近以下距离而不要离得那么远。
3,禁欲,对愉快的否认,人很容易享受道德上的崇高感,比如正在戒烟的人会把正在抽烟的人骂的狗血淋头,而一旦自己又开始抽烟的时候,这些话全部都忘了。
人实际上是进化的中间产物,进化的创伤和成为人的愿望两面夹击之下,人会对自己不满,解决不满的方式就是幻想自己在今生今世可能成神,禁欲是朝神努力的一个方向。
比如僧人为成神而吃苦,但事实上,人否认自己那些欲望、冲动不会成神反成怪物。
例如青少年的在内心出现性的欲望的时候,因为父母的打压或者由于生理成熟但性器官不能使用(欲望的不能外显),就只有禁欲。
21岁的男孩幻想跟一个妖娆的,做爱的时候会发出很贱的声音的女人发生性关系,大家都叫觉得贱这个词有点恶心侮辱的意思再里面,并且治疗师也很反感这个词。
做案例督导的时候我说,现在我来代替那个些个男孩来想一想他们现在是什么状况和他们理想中的治疗师是什么样子的:内心开始涌动各种自己都搞不清的冲动,而且各种渠道信息都在告诉他那种东西是肮脏的、罪恶的,然后内心就发生了强烈的内心冲突。
理想中的治疗师应该是个像大海一样的女人,能够对人性欲望等东西看的很透彻,并且包容他。
另外贱这个词含有欲望的成分在里面,男人之所以骂女人贱是因为男人对自己的欲望恐惧。
另外对露阴癖,很多的女人在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会尖叫,这种尖叫本身就暴露了女人的欲望,露阴的动作能让女人有欲望就带来露阴者的极大的满足。
面对露阴癖者,需要的是视而而不见,包容和居高临下。
人恐惧的从来都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自己的欲望(我们内心对外在的东西的呼应).反过来说假如是一个女孩对自己的内心的欲望的问题来找一个男治疗师,那么这个男治疗师至少也要是包容而不是板着脸教训人的态度(凡是板着脸整天教训人的人都是对自己的欲望防范过严,这样的人连做父母都不配),一个不爽的事实做咨询师需要拿证,而做父母不需要拿证,父母的焦虑不能无辜的传给孩子。
一个十三岁的神经症的女孩幼年她的爸爸(下岗工人,夫妻关系不好,贫穷)就整天打她,我问她和爸爸的心理年龄分别是多少岁时,她说她自己是18岁,她爸爸是10岁4、理智化,总是谈论一些理论术语而不接触自己的情感。
男人容易搞的防御机制,从这一点来说,女人比男人进化的要好,(女人在进化的过程中有两次认同,男人只有一次。
在经过与妈妈的共生期后分离同时注意到爸爸的存在,男(女)孩开始认同爸爸,女孩如果想变成一个好女人必须最后再认同妈妈;)如果在认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在长大后就会出现障碍。
著名的本科生的例子,缠着老师问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问题,避免别人问自己关于情感方面的问题。
关于恋物癖,异装癖,的解释:在认同妈妈的过程中出现障碍,里比多指向妈妈的替代物。
如果指向后者再出现问题,会转而投向自身;李银河的关于性的三标准:1任何指向儿童的性都该千刀万剐2私密场所3,双方自愿4直系亲属之间禁止(同性恋,施虐和受虐乱伦)咨询师关于性的观点越宽松,对来访者越好;5、反向形成,喜欢一个人,却表现或感觉的很厌恶他;很讨厌一个人,却表现或感觉很喜欢他,(不知不觉的讨厌或喜欢)两种不同的焦虑:1原始的焦虑(害怕自己会毁灭破坏自体的边界和自身破碎如恐艾症)2成熟的焦虑(害怕丧失客体之爱,如考试焦虑症:如果我考不好的话,父母就不会爱我,实际上,不是怕考不好,是怕考好了,考好了会有成功者的内疚感,梦想成真(过度释放攻击后会产生抑郁或内疚)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洁癖来自过度喜欢脏东西(小孩喜欢脏东西,如果碰上一个完美的妈妈,会受到过度的打压,就会显得不喜欢脏东西,内核情感还是喜欢,外壳层裹了一层理智和不喜欢的情感)。
过度的拘谨是因为内心过多的压抑了丰富大量的情感的原因(闷骚型)。
归纳起来说,一切过度的情感可能都是反的。
大决战的例子,毛泽东拿烟给邓小平平分,邓小平说烟是精神食粮,再给我五只(反反向形成:大部分听我的,小部分跟我唱唱对台戏,感觉得到在我面前很坦荡)对领导太客气会让领导本能的觉得你不喜欢他。
6、转移,把愤怒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上取,论语:问孔子:何为君?答不迁怒(转移)、不二过(同样的错误反两次,强迫性重复)例子:单位受气,回家打老婆,例子2,电影桥段:人物一生气就砸杯子。
为啥阎王好惹小鬼难缠?小科员受气太多了7、逆转,本来应该向外攻击的,却反向内攻击,跟领导出去办事办砸了,明明是领导的原因,领导会说赖你(推卸责任)领导的人格强度不足以让他承担责任。
邓小平说的:研究原子弹,成了名誉是你们的,败了责任是我的(强大)典型的施虐和受虐:男女在性活动的过程中都有攻击性的释放(女人的吞天吞地和抓紧撕咬、男人的挤压冲击和摧毁)李银河的《虐恋亚文化》:欺负不如你的人,会有道德上的内疚感,但是欺负一个在平常和你平等但在性关系中比你底的一个人时,会有很高的愉悦度;8、分裂,看一个人,要么只看到好的方面,要么只看到坏的方面,不能同时好的和坏的两方面,例子,同一个病人,本来对咨询师有正性移情,十多分钟后把咨询师骂的狗血淋头(负性移情)在你跟你的病人打交道的时候,你的情绪冷热交替、悲喜交加的时候(你的反移情),基本上可以判定你的病人在使用分离的防御机制。
(亚龙和沃特肯本)9、分离,一个人为了使自己变得好控制,他会把自己的意识切割成几块,然后再分别控制。
常见的多重人格障碍。
18岁的女病人,从小受军人父亲拿刀要杀人的家暴自己的人格分裂成两个人,一个是本来的他,另一个是14岁的坚强的弟弟,(一个一岁多的小孩看到爸爸喝酒―――经典的精神分析的教学片――分离的来源);分离焦虑,一个人在六岁之前如果和父母分离的时间过长(在一年之内连续超过两个月),有可能导致不可弥合的创伤。
童年有分离焦虑的人,长大之后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会大大的减退;以上的防御机制都是不成熟的防御机制,10、否认典型的原始的防御机制,比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否认整个社会,例如小孩子自己蒙眼说我不见了。
例如医生告诉某人说得了癌症,病人说不可能。
总结防御机制的处理原则:第一,尊重病人的防御机制。
第二,教会病人用比较高级的机制代替现有的比较低级的防御机制;德国人必须吃狗肉用的防御是否认。
小女孩面对被自己打破的壶说:‘爸爸,为什么壶没有破啊?’(反映了她内心极度的焦虑);口头禅以“不是,。
”开头的人,其实他内心同意这种说法。
有四种不同的否认:第一本质的否认,既是是现实存在的,病人也不承认。
第二行为中的否认,用行动来说哪个事实不是真的。
第三,幻想中的否认,坚持不正确的信念,不愿意看到现实;(邪教信条)第四,语言上的否认,使用特殊的词汇让自己相信现实是虚假的,(一个使用词汇陡峭的人永远处在高情感状态,很可能否认了他自己的那些平淡的感情)。
小孩子习惯性的撒谎,是和父母合谋的结果。
11、投射,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
(自作多情的男看女的任何举动都是爱他)例子,一个怕看到别人的人,害怕自己被看到的人打,(内心有太多的攻击性)一个单细胞植物如果有外界的刺激要进来它会启动自己的保护机制,如果一个刺激来自与内部,它会把它想象成还是外在的刺激,这样就会启动自己的保护机制,评论别人就是在投射,你对我有什么感觉?就是你在投射你的内心的东西,(投射测验)一个女的在临死之前告诉他丈夫说:我死了之后你不可以找别的女人,男的诅咒发誓说不会,然后女的就放心的死了。
过了一段时间男的和另一个女的上床,他那个死了的老婆果然就出来了,然后这男的又是诅咒发誓再也不干了,然后,同样的事情有发生过两次,这个男的受不了就找了个道士给他出了个方法:下次你老婆出来的时候,你随后抓一把黄豆,让她猜多少颗,猜不着就让她滚蛋,然后他真的这样做了,他老婆真的猜不出来,嗖一下就不见了(他随手抓的,自己不知道多少颗,他投射出去的老婆也不知道多少颗,如果他知道,他老婆也就知道了)地主老财不喜欢吃肉,他对犯错了下人的惩罚就是罚他们吃肉;一个人投射出去的世界跟真实的世界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而是他自己想象的世界,比如安全感:安全感从来都不是事实上是不是真的安全的问题,而是自己内心的感觉。
(咨询技巧:你对我有什么感觉?你理想中的治疗师是什么样的?谈一谈关于性的话题)12、认同(统一性),在很大程度上,认同和模仿或者变成有很高的相似性。
人的一生都在向不同的年龄阶段认同(认同自己的年龄阶段,女人一般不认同自己的年龄阶段,社交礼仪不允许问女士年龄)青春期碰上更年期;性别的认同,(主要认同发生的时间是在4-6岁的俄狄浦斯期,男人就应该像男人)好多夫妻之间的关系冲突是因为各自性别认同(相互角色扮演)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