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七上历史第3单元(上)思维导图

七上历史第3单元(上)思维导图

第三单元(上)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秦灭六国(军事上完成统一)1秦灭六国的背景(原因)【民心所向】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使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实力】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嬴政作用】秦王嬴政政雄才大略、任用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2.秦灭六国的过程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3.秦统一六国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依赖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疆域东至辽东,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

使当时的世界大国之一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巩固统一)1.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权至上,总揽大权;嬴政称“始皇帝”2.中央政府设三公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3.地方设郡县制郡守县令/县长作用通过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全国各地的权力,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政令顺利推行;顺畅沟通;文化交流与发展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开灵渠便利水陆交通;加强交通往来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拓展疆域,巩固边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朝的暴政赋税沉重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爆发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起义方式:农民揭竿而起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和刘邦起义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双方:项羽和刘邦目的:争夺帝位结果:刘邦胜利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刚愎自负,一味依赖武力,失去民心;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根本原因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九下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九下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标签标签标签标签九下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的国际秩序背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产生)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由来已久、错综复杂20世纪初,欧洲形成“同盟国”、“协约国”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一战全面爆发。

战争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战世界上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是1898年的美西战争时间1914.7.28---1918.11.11东线:德奥联军对阵俄军西线(决定性战场):英法军队对阵德军南线:奥军对阵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三大战线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战争阶段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1915年,日本借机占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租借地;于1916年提出“二十一条”要求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

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速决战破产第一阶段施里芬计划1916.2.21---12.29.转折点;持续时间最长1916.6---11.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第三阶段规模最大的海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影响对世界子主题给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美国实力增强,动摇欧洲地位,改变了以欧洲为核心的国际格局“以工代战”,不少民工牺牲美日造成府院之争;日本借机出兵山东,占领胶济铁路和青岛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两大体系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形成事件凡尔赛会议(1919.1.18---6.28)形成事件华盛顿会议(1921--1922)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四国条约》---埋葬英日同盟《五国海军条约》---美英同等制海权,达到抑制日本的目的中国的山东问题《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为侵略中国的原则,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中国华盛顿会议的目的迫切限制日本扩张限制海军军备竞赛解决中国利益的冲突,维护列强利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代表《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主要内容裁减德国军备重划德国疆界,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委任统治)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评价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的新秩序消极: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埋下更大矛盾的种子(宰割战败国、分赃不均、奴役弱小民族、敌视社会主义)积极:暂时缓和矛盾,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和平期,为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繁荣局面的前提国际联盟地位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原则全体一致局限性十四点原则(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政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政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7.3 让家更美好
1.如何为创建和谐家庭出力? ①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 ②我们应如何做?(小小粘合剂) 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 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 ③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 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思维导图
6.1 师生之间
1.教师的职业特点及作用 (1)职业特点: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 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作用:①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②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 者和成长的引路人。
2.为什么老师会有不同的风格?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 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3.如何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 ①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 接纳和尊重每位老师的不同
③主动关心理解老师。 ④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⑤正确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⑥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7.1 家的意味
1.家对我们的意义?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 家中有亲情。2.为什么要孝亲敬长?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③父母给了我们生 命,养育我们成长,为我们付出很多,理应得到爱的回报。3.如何孝亲敬长?①尽孝在 当下②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理性地与他们沟通。③倾听。倾 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④感恩。知恩、感恩, 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从点滴小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②发现不同风格的老师的优点。 ③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 ④主动交往
6.2 走近老师
1.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③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 良苦用心。2.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①彼此尊重,是我们 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②平等相待、相互促进。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思维导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思维导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思维导一、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分数除法。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 例如:(3)/(4) ÷ (1)/(2)表示已知两个数的积是(3)/(4),其中一个因数是(1)/(2),求另一个因数。

(二)分数除法的计算。

1. 分数除以整数。

- 意义: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整数份,求每份是多少。

- 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 例如:(4)/(5) ÷ 2=(4)/(5) × (1)/(2)=(2)/(5)2. 一个数除以分数。

- 计算方法: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 例如:2÷(2)/(3)=2×(3)/(2) = 33. 带分数除法。

- 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按照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例如:1(1)/(2)÷(3)/(4)=(3)/(2)÷(3)/(4)=(3)/(2)×(4)/(3)=2(三)分数除法的应用。

1.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 用除法计算,即:已知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 例如:已知一个数的(2)/(3)是10,求这个数。

这个数 =10÷(2)/(3)=10×(3)/(2)=152. 工程问题。

-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工作效率 =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 例如: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5天完成。

两队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甲队工作效率为(1)/(10),乙队工作效率为(1)/(15),合作工作效率为(1)/(10)+(1)/(15),工作时间 = 1÷((1)/(10)+(1)/(15)) = 6(天)二、学习资料。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生活 思维导图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生活 思维导图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生活思维导图
温暖(认可、接纳、尊重、安全、归属、荣誉) 情感需要
共同目标 分工明确 团结协作强大力量
人际交往 接纳、尊重、
理解、包容
平台、资源、机会
负责任
涵养品格 发展个性
一致?不一致? 个人愿景与集体规则
不正当,不合理,不同需要,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有无平衡点? 多个集体, 多个角色
区分小集体
个人与集体
矛盾 冲突
集体与小集体
意义 觉察认识
理想样态 美好集体
建设

担当
集体 生活
处理矛盾 和谐
共同愿景 精神家园
良好氛围
共建
愿景 规则与制度
主人翁意识
氛围
承当责任

五年级上册英语三单元思维导

五年级上册英语三单元思维导

五年级上册英语三单元思维导五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一、中心主题:My weekend plan(我的周末计划)(一)词汇。

1. 表示活动的动词短语。

- see a film(看电影)- take a trip(去旅行)- go to the supermarket(去超市)- visit my grandparents(看望我的祖父母)- have an art lesson(上美术课)- draw pictures(画画)- read a book(读书)- do homework(做作业)- clean my room(打扫我的房间)- play football(踢足球)2. 时间相关词汇。

- tonight(今晚)- tomorrow(明天)- this weekend(这个周末)- next week(下周)(二)句型。

1. 一般将来时的特殊疑问句。

-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你打算做什么?)- When are you going?(你打算什么时候去?)- Where are you going?(你打算去哪里?)- Who are you going with?(你打算和谁一起去?)2. 一般将来时的陈述句。

- I'm going to see a film this weekend.(我这个周末打算去看电影。

)- He/She is going to take a trip tomorrow.(他/她明天打算去旅行。

)- We are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tonight.(我们今晚打算去超市。

)(三)语法。

1. 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结构。

- 构成。

- be动词(am/is/are)+ going to+动词原形。

例如:I am going to play football.(我打算踢足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一、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1. 文明的定义•文明的概念和特点•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 早期古代文明•人类的早期发展•早期城市文明的兴起•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3. 三大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尼罗河文明的特点和遗产–法老王的统治和建筑•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和特点–科技和文化的进步•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衰落–荆棘丛中的王者:哈兰纳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代的政权建立和夏禹的治理•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王位继承•春秋时期的国家政权2. 封建制度与社会等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生和变迁3. 近代与现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封建社会的覆灭和近代社会的出现•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三、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1. 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民主政治的形成•希腊城邦的起源和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影响2. 希腊文化的繁荣与传播•希腊城邦文化的特点•希腊哲学、文学和艺术的传播3. 希腊城邦的战争与灭亡•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发生和结果•马其顿帝国的兴起和希腊的灭亡四、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1.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扩张•罗马城的建立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起•虚伪的统一:罗马帝国的扩张2.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与法律•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维基里奥斯法典的形成和影响3. 罗马帝国的文化传承与衰落•罗马帝国的文化传承和影响•最后的辉煌:拜占庭帝国的崛起和罗马帝国的衰落五、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1. 印度的政治制度与种姓制度•印度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种姓制度的起源和传承2. 佛教的兴起与影响•佛教的创立和传播•佛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3. 印度的文化与科技•印度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创新•数学、医学和艺术的进步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的内容。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早期古代文明、三大古代文明等内容。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国教
基督教的教义
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类与生俱来即有“原罪”,耶稣是“救世主”,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升入“天堂”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2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西欧庄园
庄园经济 庄园法庭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是庄园,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规模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
外来侵略
9世纪以后,面临多个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
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拜占庭
抗击侵略
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帝国灭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 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 养
拜占庭文化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9世纪时,拜占庭教士创造的西里尔 字母是后来俄罗斯、塞尔维亚等民族的字母起源
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兴起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兴起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大学的兴起
发展
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 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