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九下三单元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15课思维导图课件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18 界大战结束
《人间喜剧
》
《英雄
交响曲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
娜》《复活》
梵高
《夜间的 咖啡馆》 《向日葵 》
6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两 次 工 业 革 命 的 推 动
欧 洲 成 为 世 界 经 济 中 心
竞 争 与 争 夺 中 矛 盾 重 重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三国 同盟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社会 问题 环境污染严重 贫富分化加剧
5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科学与文化
科学
文学
音乐
美术
牛顿
达尔文
巴尔扎克 贝多芬
万有引力定律 光学分析 微积分学 1687年《自 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
1859年《物种起源 》 意义:打破了千百 年来“上帝创造万 物”的神创论,在 生物科学领域掀起 了一场伟大革命。
印度的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
1920 抵制 拒绝 提倡 拒绝
1930 文明 不服 从运 动
土耳其的 凯末尔革命
1923
年7月 《洛 桑条 约》
1923 年10 月凯 末尔 改革
埃及的华 夫脱运动
墨西哥的卡 德纳斯改革
1918 年扎格 鲁尔提 出独立
要求
1922
年,英 国有条 件地承 认埃及 独立
1917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第一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课俄国的改革
第三课美国内战
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六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七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九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十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第十一课苏联的社会主体建设
第十二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十三课罗斯福新政
第十四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十五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六课冷战
第十七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十八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十九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二十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十一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二十二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15课思维导图18页
林肯当选 为总统
维护了国家 统一和解放 了黑人奴隶
第3课 美国内战【1861-1865】
南方军队挑起战争
美国内战 1861--1865
南方
北方
矛盾的焦点:奴隶制
1862年《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865年 南方投降
意义:第二次资产 阶级革命。维护统 一,废除奴隶制, 清除最大障碍,为 以后资本主义经济 的迅速发展创造了 条件。
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革命
埃及的华 夫脱运动
墨西哥的卡 德纳斯改革
1920 抵制 拒绝 提倡 拒绝
1930 文明
不服 从运 动
1923 年7月 《洛 桑条 约》
1923
年10 月凯 末尔 改革
1918
年扎格 鲁尔提 出独立 要求
1922 年,英 国有条 件地承 认埃及 独立
1917 年宪 法未 得到 有效 执行
•
3.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 演“皇 帝的新 衣”闹 剧。这 些批评 牵强附 会、肆 意升华 ,外延 无限扩 张,乃 至另起 炉灶, 使批评 成为原 创式的 畅想, 早已失 去了与 原作品 的联系 。
•
4.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 为代替 写作。 较之个 体性的 埋头创 作,不 少诗人 似乎更 喜欢混 个脸熟 ,在这 样的背 景和语 境下, 诗歌批 评基本 沦为诗 人间的 交际和 应酬。 哪怕是 纷纷攘 攘的流 派或主 义之争 ,也往 往是你 方唱罢 我登场 ,名目 噱头不 少,却 未见得 与文学 和读者 有何关 系。
梵高
万有引力定律 光学分析 微积分学 1687年《自 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
1意 年 物 生 了8义 物一来 ”59:科场“的年打学伟神上《破领大创帝物了域革论创种千掀命,造起百起。在万源》《列 《《娜人战 安 》夫间争 娜 《喜·托·与 复剧卡尔和 活》列斯平 》尼》泰《 交英 响雄 曲》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架构图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架构图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并为未来做出更好的规划。
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丰富而多样,主要包括近代中国史、世界史以及文化与生活。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大的主题展开,通过构建一个知识点架构图,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这一学期的历史内容。
一、近代中国史1. 戊戌变法:光绪帝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改革,但未能成功,被慈禧太后废黜。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
3.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前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呼吁实行民主、科学、进步的思想。
4. 北京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对共产党的清洗,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
5. 抗日战争:以淞沪会战为开端,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6.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世界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成为全球性的冲突,对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2. 斯大林时期: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并在二战中扮演重要角色。
3. 冷战:冷战是指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抗,影响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
4. 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5.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欧洲15至17世纪的一场文化运动,对西方艺术、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指1789年法国爆发的革命运动,为后来的民主和平等思想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与生活1. 音乐与舞蹈:音乐和舞蹈是文化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反映某个时代、地域的特征。
2. 服饰与风格:服饰和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代表了人们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3. 饮食文化: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风味和传统,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生活习惯。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思维导图】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程标准】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2.作战双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德国是核心。
(2)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英国是核心。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4.爆发: 1914 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大战爆发。
5.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
6.结果: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战败而宣告结束。
7.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十月革命的知识,理解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
1.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评价:临时政府并没有满足人们的要求,引起人民的不满。
2.十月革命(1)时间: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
(2)领导者: 布尔什维克党。
(3)结果: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巩固①措施: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组建红军;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废除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②结果: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5)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22课)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1-22课)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程标准: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对象:西班牙和葡萄牙(巴西)性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
范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英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反对西班牙)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时间:1857--1859年力量:士兵(主力),农民、手工业者、王公(领导者)。
英雄:章西女王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一、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目的:向西方学习(方式),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评价:积极意义: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861年。
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四个要素:资本、劳动力、市场、原料评价: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九年级历史下册思维导图大全
影响
3.出现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劳动力结构的巨大变化
城市化 人口增长
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环境污染 建立国家教育体系
社会问题 大众教育
社会矛盾激化
免费义务教育
巴尔扎克 万有引力定律
《人间喜剧》
《战争与和平》 光学分析 牛顿
原因: 1.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颁布“和 平宪法”; 2. 美国积极扶持日本; 3.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 策; 4.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表现: 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 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原因:1.原有的工业基础; 2.马歇尔计划的 援 助; 3. 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3. 制定 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表现: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性质: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 争
第二次世界大 战
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 争 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对维护 世 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影 响
结束: 1. 1943 年 9 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降 ; 2.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3.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主力:印度土兵
杰出代表:章西女王
意义: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 19 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经济的发展 时间 : 861 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年 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 赎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 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影响: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农奴制的残余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 展
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
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亲爱的同学们:九年级下册的历史学习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我们特别准备了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这份思维导图将九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帮助大家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
一、世界近代史1. 工业革命起源: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等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 殖民扩张与殖民主义主要国家:英国、法国、西班牙等主要地区:美洲、非洲、亚洲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 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国家:英国、法国、美国等主要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影响: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社会进步二、世界现代史1.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德国法西斯扩张、意大利法西斯扩张、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等主要战役: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等影响: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2. 冷战与美苏争霸起因:二战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主要事件: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影响:影响了世界格局,推动了科技发展,但也带来了核战争的威胁3. 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主要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影响: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三、世界当代史1. 经济全球化特点: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全球化影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等挑战2. 和平与发展主要问题:战争与冲突、贫困与饥饿、环境污染等解决途径: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3. 中国的崛起主要成就: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等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希望这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
根本原因1
重要原因10
导火线(直接原因)7
大战的爆发
时间1
标志1
战争双方1
主战场1
主要战线1
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转折点5
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3
结束时间、标志1
结果1
战争影响13
战争性质1
特点1
启示3
列宁与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3
十月革命
时间1
领导者1
政党1
主力1
地点1
方式1
结果1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917.11.7
斯莫尔尼宫
主要内容3
巩固政权
政治4
军事: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凡尔赛条约》1919.1,巴黎和会22
《九国公约》1921-1922,华盛顿会议
目的1
与会国1
成果1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1
积极作用1
消极影响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
背景2
内容3
特点1
实施时间1
作用1
评价1
启示3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探索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背景5
开始1
过程2
特点2
成果2
短时间取得成果说明什么1
局限性1
农业集体化
背景1
时间1
主要措施2
苏联模式
特征1
建立标志1
评价4
教训5
苏维埃俄国成立意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