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知识的几种来源:常识、传统、权威、经验、科学。
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科学是命题式的;科学是逻辑的;科学是趋于抽象的;科学是操作的;科学是系统的。
社会研究方法指的是社会学“经验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理论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方法。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具体方法和技术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理论主要由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构成。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
概念的抽象层次越高,其涵盖面就越大,特征也就越含糊。相反,一个概念的抽象层次越低,其涵盖面也就越小,特征也越明确。
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理论构建过程以观察为起点,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解释这些观察的理论。而理论检验过程则是以理论为起点,通过演绎推理,做出预言或预测,并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检验预言的正确性。
所谓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理论检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第二,由理论导出(演绎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第三,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的命题;第四,收集有关的资料;第五,分析资料;第六,评价理论。
社会研究的程序:选择问题、回顾文献、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研究方法的理论,它主要探讨科学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程序、方法的问题,它是知道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观点。
在当代的社会学研究中可以划分出四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后实证研究范式、阐释性研究范式、批判诠释理论范式、后现代主义范式。
后实证研究范式强调客观、精确、系统的经验研究。
后实证研究范式的主要观点是:
1)社会研究的目的和功能。后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客观地描述和解释世界,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自然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
2)在社会本体论问题上,后实证研究范式认为,人类社会和各种社会制度尽管是通过人们的主观意向和历史实践形成的,但他们是客观存在的,是外在于个人的社会事实和社会实体。
3)在社会认识论问题上,后实证主义者持有一种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即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只能逐渐逼近,但永远也达不到“绝对真理”;研究者应当对现有的各种知识和观点持“批判与怀疑”的态度。
4)在研究方法论上,后实证研究范式强调实证科学的基本方法。
5)后实证范式认为科学研究应当是客观的,“价值中立”的研究。
阐释是指对人文现象(包括语言和行为)的理解、诠释、演绎和解释,它涉及人与人的沟通和对言行的意义的解读。
阐释研究范式的主要观点是:
1)社会研究的目的和功能是通过对社会行动的主管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理解来真实地说明和阐释社会历史现象。社会研究的基本功能是理解各种社会历史现象的主观意义,在此基础上做出真实的描述、说明和阐释。
2)社会本体论。阐释研究范式认为社会世界不同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主动建构的。
3)社会认识论。阐释研究范式认为知识是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人群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同认识。
4)研究方法论。阐释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深入到实地或现场,通过对本地人的观察和访谈来理解本地的社会历史现象。
5)人都具有自己的文化观念、道德观念和政治观念,研究者也不例外;
总之,阐释研究范式强调社会人文现象的历史性、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对社会行动的意
义进行主观理解和阐释,以便对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特殊性或典型性做出个性阐释。
批判诠释研究者主张,要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不仅不能回避价值判断,而且还需要“强价值介入”,即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探寻一种合理的价值观和解决方案。
批判诠释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社会研究的目的和功能。在批判理论家看来,社会研究的目的是改造社会,人们通过社会研究,可以发现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揭示社会弊病,由此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
2)社会本体论。批判诠释理论是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
3)社会认识论。传统的批判理论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4)研究方法论。批判诠释研究不排斥任何研究方法,也不依赖某种经验分析方法。
5)批判诠释理论与阐释范式一样反对实证主义的主客二元论,反对在“事实陈述”与“价值陈述”之间的划分,但与阐释范式所主张的“弱价值介入”不同,批判范式强调“强价值介入”主张通过社会批判和双向阐释,以合理的价值观代“虚假”的意识形态,以合理、合法的社
社会研究的主要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
宏观层次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侧重从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社会
整体的性质和发展规律。宏观研究的主题有:社会变迁的研究;社会结构的研究;社会行为与态度的研究。
中观层次是从群体结构与集体行为入手,直接考察实际的社会单位,如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社区。
微观层次是从个人或小群体入手,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交往来发现社会行动的意义、特点及其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
个性解释是指对某一独特事件或个人行为的解释,即对其特殊性或独特性的解释。其主要有几种类型:发生学解释;意向性解释;倾向性解释;多因性解释。
第三章选题和问题
选题的意义:1)选题实际上决定了研究的方向或目标;2)一项研究课题的选择反映了研究者或研究水平;3)一项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还影响到研究的过程及其方法。选择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