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概念简述
第一讲导论(一)基本概念1、社会研究方法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实证主义方法论①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②通过具体、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③研究过程是可重复的。
④.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
3、人文主义方法论①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
②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投入理解”、“人对人的理解”)。
③理解派的方法最适合与复杂现象作探索性研究,特别是在这些现象不太为人所知的时候。
④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
(二)简答论述题1、简述社会研究的特征①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②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③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2、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内容一般过程:选题——初步探索——研究设计——试验性调查——实地抽样——搜集资料——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综合与评价——撰写报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1)选择问题阶段①选择研究主题: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②形成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比较含糊、笼统、宽泛的研究领域/研究现象具体化、精确化。
(2)研究设计阶段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所谓道路选择,指的是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所谓工具准备,主要指的是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者信息收集工具等的准备。
(3)研究的实施阶段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浅谈四种社会研究方法
浅谈四种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简述(一)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使用结构式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一是在对大量个案作分类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资料的格式是统一的,将所有被调查到的个案资料汇总就能得到一些统计数字,因此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一般都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分析可描述调查样本的一般状况,也可以进行分类描述。
在分类比较的基础上,研究者还可以探求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统计调查法可用于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也可用于探索性研究。
这种方法与抽样调查相结合,成为理论检验研究的最主要的方法。
(二)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实地研究得到的资料通常是无法统计汇总的文字资料,如观察、访问记录,除此之外同时还包括未形成文字的感性材料,如现场的体验和感性认识。
实地研究与单纯的调查区别在于,它不仅仅是收集资料的活动,还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思维加工,从中概括出理性认识。
实地研究主要运用归纳法,研究从观察开始,然后得出暂时性的结论。
这种结论又知道研究者进一步观察,获取新的资料,再得出新的结论或完善原有的结论。
实地研究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通常集中关注于某一个案,主要采用无结构的观察和访问来进行资料收集。
(三)实验。
通过实验法收集到的资料与统计调查很相似,都可以分类汇总和统计。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统计调查是在自然环境中,而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观测或询问;(2)统计调查所得到的不同的变量值是调查对象本身固有的,而实验则是人为施加某种刺激,使调查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实验的设计方法很多,最典型的实验设计是将调查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观测他们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由实验法收集的数据资料是精确量度的,以便能反映出调查对象的细微差异。
数据资料的分析主要使用统计方法。
在社会研究中,实验法主要用于社会心理学和小群体的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是一门涉及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以下是对社会研究方法的概述:一、研究问题社会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可以是社会现象的一般性问题,也可以是特定社会群体的特定问题。
研究问题的选择应该基于一定的背景和前提,并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文献综述在确定研究问题之后,需要进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通过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找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从而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法。
三、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社会研究方法的核心,包括研究方法、样本、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
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个案研究、实验等。
四、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社会研究方法的重要环节,包括问卷设计、调查实施、数据整理等方面。
数据采集应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考虑数据采集的成本和时间。
五、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社会研究方法的核心环节,包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和因果分析。
描述性分析是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反映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因果分析是指通过建立假设和模型,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
六、结论与建议在数据分析之后,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论与建议应该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和社会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
社会研究方法是一项系统性的研究工作,需要从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涉及多种技术和工具,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实验等。
这些技术和工具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社会研究方法还需要遵循一定的伦理和规范,如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等。
在社会研究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社会研究方法(艾尔芭比)
本篇分为三部分:人类研究与科学(社会研究);范式、理论与社会研究(社会科学理论以及理论和研究之间的关系);社会研究的伦理与政治。
知识的基础是约定俗成,在某个社会中成长的过程,就是接受周围人所“知道”的事物的过程。
由于我们不可能只通过个人的经验或发现而知道所有的事物,因此必须相信别人。
在这样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中包括两个部分:传统和“专家”。
除了约定俗成,人闪也能直接从经验了解事物——即通过观察来了解事物。
但是,当约定俗成与个人经验产生矛盾时,谁才是真实的?艾尔·巴比给出的答案是:科学是在寻求解答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答案,科学既可以切入约定俗成的真实,也可以进入经验的真实。
大体而言,一个论点必须有逻辑和实证两方面的支持,既要言之成理,又要符合人们对世界的观察。
在寻求真实的过程中,科学家发展出一套透过亲身经验来发现真实的方法——研究的方法:认识论(知识的科学)、方法论(认识论的一支,寻找解答的科学)。
而在未亲身经验时,科学家在特定的标准下接受约定俗成的真实。
研究中的错误及其对策:1.不确切的观察随意而漫不经心的观察——借助简单或复杂的测量手段提高观察的准确度。
2.过度概化:在探讨周围事物的模式时,将一些类似的事件当作某种普遍模式的证据,即在有限观察基础上作了过度概括——足够的样本观察或是重复同一研究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3.选择性观察:过度概化的危险之一,取得对某特别形态的一般性理解后,只注意到符合该形态的事物或现象,而忽视其他——在研究设计时事先设定观察事项,并以此作为推论的基础,或者在观察时寻找“异常案例”。
4.非逻辑推理:用不合逻辑的方式来解释“通则与例外”的冲突——运用逻辑体系避免这种错误。
1.前现代观点:眼见为实。
2.现代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差异的存在是正当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罢了。
3.后现代观点:没有客观的真实,真实是主观的,所有的“真实”都是来自于自我观点中的想象。
社会研究方法的层次
社会研究方法的层次一、问题提出与定义社会研究方法的第一层次是问题提出与定义。
在进行社会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问题的目的和范围,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问题的提出与定义是社会研究的起点,关系到后续研究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构建社会研究方法的第二层次是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构建。
在进行社会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中获取理论启示和研究思路。
同时,研究者需要构建理论框架,将前人的理论与自己的研究问题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研究基础。
三、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社会研究方法的第三层次是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在进行社会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确定研究的具体设计方案,包括研究的类型、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时间和地点等。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样本,确保样本能够代表整个研究对象的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四、数据收集与整理社会研究方法的第四层次是数据收集与整理。
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所需数据。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五、数据分析与解释社会研究方法的第五层次是数据分析与解释。
研究者需要运用统计学和其他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推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六、结果呈现与讨论社会研究方法的第六层次是结果呈现与讨论。
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以适当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图表、文字描述等。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的意义和影响,探讨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七、结论与推广社会研究方法的第七层次是结论与推广。
研究者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研究的结论和发现。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将研究结果推广应用到实际社会中,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为社会发展和改善提供参考和支持。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社会研究: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2.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
3.定量研究: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和概率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4.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以发展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研究5.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6.理论检验: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去论证社会研究中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情况。
7.抽样: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经常从一个规模很大的研究对象中,选出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这个选取过程就是抽样。
8.方便抽样:又称为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使用对自己最为便利的方法来选取样本。
9.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
10.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在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进行严格控制的前提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11.实地观察: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对在自然状态下得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收集资料的方法。
12.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的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察其后果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法。
13.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并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
14.定性研究:是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并采用分类,比较归纳,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对该社会现象的总体较深入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15.定量研究: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的概率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16.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17.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进行细致调查的一种研究方法18.资料审核:是指在着手整理调查资料之前,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的工作过程,目的是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资料的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研究方法有哪些
社会研究方法有哪些
社会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让受访者回答问题,以收集研究数据。
2.访谈法:研究者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深入的访谈获取研究数据。
3.观察法:研究者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以获取研究数据。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一个特定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获取有关社会现象的信息。
5.实验法: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对某些因素进行人为干预,以观察结果。
6.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期刊、报纸、文件等资料,以获取社会现象的相关信息。
7.统计分析法:通过对研究数据进行量化和统计分析,以获取有关社会现象的信息。
8.网络调查法: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开展线上调查,收集研究数据。
社会研究方法的层次
社会研究方法的层次一、引言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它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工具,帮助研究者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数据,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文将从不同的层次来介绍社会研究方法,包括问题提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
二、问题提出社会研究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性,同时也要避免问题的偏颇和主观性。
在确定研究问题时,研究者可以通过文献综述、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前期调研,以确保问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社会研究的框架和蓝图,它涉及到研究的整体计划、样本选择、变量操作和实验设计等方面。
研究设计的选择应该符合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者的资源和能力,同时也要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社会研究的核心环节,它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
定性数据收集主要通过观察、访谈和文献分析等方法来获取深入的、细致的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社会现象的内在意义和背后的原因。
定量数据收集则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方式来获取大量的、可量化的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验证假设和得出客观的结论。
五、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社会研究中的关键步骤,它通过统计分析和解释性分析等方法来揭示数据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得出结论和建议。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工具,如SPSS、Excel等,来处理和分析数据,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六、结论与讨论在完成数据分析后,研究者需要总结和归纳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讨论。
结论应该回答研究问题,并基于数据和理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讨论则主要是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启示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同时也要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七、伦理考虑社会研究必须遵循伦理原则和规范,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和隐私。
研究者应该在研究设计中考虑伦理问题,并获得相关的研究许可和知情同意。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研究者也应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社会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社会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一、社会研究方法概述社会研究方法是指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用以获取、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即社会现象)信息的一套技术和规范。
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用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社会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研究者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应该如何操作、如何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如何整理和分析数据。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社会研究方法是研究者用以回答问题、分析社会现象的工具和手段。
二、社会研究方法的分类根据社会研究的不同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者的实际需求,社会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1.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指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通过描述、解释、理解和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含义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无法通过数据量化来分析或者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暂时无法量化的情况,比如文化、价值观、社会行为等。
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法、访谈法、焦点小组法、内容分析法、民族志等。
2.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通常以数字、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化的方式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统计方法、问卷调查法等。
三、社会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无论是定性研究方法还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研究过程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社会研究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从而明确研究的方向和范围。
2. 制定研究方案和设计研究流程研究者需要详细规划研究活动的流程、时间、人员等方面的安排。
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以及研究所要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3. 收集数据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对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
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和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和数据收集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是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和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得出科学结论,并为社会政策和实践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
社会研究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和程序来观察、测量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
它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等步骤。
社会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并提供科学依据来改善社会现状。
接下来,让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种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是一种通过发放问卷并收集被调查者的意见、观点和行为信息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并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问卷调查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如民意调查、市场调查等。
第二种是访谈法。
访谈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研究者通过与被访谈者展开对话,收集他们的观点、意见和经验。
访谈法可以深入了解被访谈者的思想和感受,对于研究主题的理解更为全面。
访谈法常用于社会人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第三种是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直接观察和记录社会现象发生的过程和情境。
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形式。
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亲身参与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环境,并观察其行为和交互。
非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作为旁观者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法常用于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运作方式。
此外,实验法也是社会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实验是指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科学观察方法。
研究者通过操纵自变量和测量因变量,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常用于心理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可以帮助研究者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不同的研究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研究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1、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
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
2、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体系。
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主流位置。
3、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做纯粹客观的想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想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客观的研究结论。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4、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社会后果。
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主题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
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5、研究方式: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
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
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采用调查研究;人类学者采用实地研究;传播学者采用文献研究。
6、(社会)理论:是以一套加以系统陈述的,以可靠地经验资料为基础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
其基本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与假设。
/理论是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在世纪社会研究中,理论通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之划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理论、中管理论(中层理论)、微观理论。
(袁方)7、概念:它是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
8、自变量:在一组变量中能够影响其他变量发生变化,而又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
(完整word版)03350社会研究方法精讲课件
03350《社会研究方法》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1、社会研究的定义”社会研究”是人们有目的地认识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及规律的全过程,是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社会研究包括:收集资料-通过收集事实资料而把握社会现象的过程。
分析资料—通过分析和加工事实资料而把握社会现象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过程。
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2、一些相近的概念(1)”社会调查":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了解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把握有关社会现状的一种社会认识活动.社会调查的特点:在社会调查活动中,调查者直接接触被调查者,通过具体的访谈等方法去了解被调查者的有关情况,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资料.社会调查的目的:通过社会调查,人们可以获得有关某一社会现象的系统资料,进而较全面地掌握所调查问题和现象的实际情况。
(2)”社会调查研究"a。
等同于"社会调查”的概念;b.指以直接的社会调查为资料来源的社会研究活动,而不包括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
(3)"社会研究”概念与”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概念的关系—-——社会研究概念比社会研究和社会调查研究概念更为宽泛.首先,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而是要通过对经验资料的分析而得出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其次,与社会调查研究不同,社会研究活动包含了多种研究方法。
因此,社会研究活动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内容更广泛.二、社会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经验性、理论性、社会性)1、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是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的社会状况,或解决某一理论和现实的问题而有目的地进行的社会认识活动。
2、经验性当代社会研究的”经验性"特征的含义:是指社会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其中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行为、文化、组织等多个层面。
社会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了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研究方法的定义、分类、基本流程、误区、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研究方法的定义和分类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社会问题时所使用的科学手段和技术。
它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一种好的研究方法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手段的不同,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大类。
1.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强调对现象、事物的深入理解和描绘。
它主要运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手段,从现象、现场、语境等方面进行深入观察、访谈与案例研究。
定性研究方法重视人们的语言、文化、意义等方面的解释和理解,也就是通过研究对象的主观解释来揭示其本质。
其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包括文献研究、深度访谈、内容分析、案例研究、论理分析等。
2.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将社会现象抽象成各种指标,在严格的科学规范下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以描绘和表达研究对象的特征、规律和关系。
它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重视大规模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定量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较为精确,能够为决策和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其中比较重要的技术手段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
二、研究方法的基本流程研究方法的基本流程包括:问题确定、资料收集、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五个环节。
1. 问题确定研究问题的确定是研究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主要是要明确研究的目的、问题和假设。
在这一阶段需要进行文献综述、数据检索、专家访谈、群体讨论等手段,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2. 资料收集在问题确定后,需要搜集各种与研究有关的数据和资料,以便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详实的描述与量化分析。
社会研究方法与应用技巧分享
社会研究方法与应用技巧分享社会研究是指对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问题等进行科学系统地观察、分析、解释和评价的一种科学活动。
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科学地开展社会研究,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分享一些社会研究方法与应用技巧。
一、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社会研究的关键一环,它包括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笔者在研究设计时,一般先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并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时间。
接着,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案例分析等,并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品评和推广。
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数据收集方式。
在设计问卷时,需要注意问题的选取和问卷的结构。
问题应能准确、客观地反映被调查者的看法和态度,并适当控制问题数量和难度。
问卷结构应合理,要注意问题的逻辑和关联性,并在设计之前进行小规模测试和试用,保证问卷质量。
三、访谈访谈是采访被访者以获取信息的过程。
访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面谈方式、访谈对象、访谈内容和记录方式。
面谈方式包括个人访谈、焦点小组讨论、专家访谈等,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选用。
访谈对象应具有代表性,并适当扩大样本范围。
访谈内容应全面、具体、一致,且要注意记录对话过程,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四、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指研究者亲身去现场观察被研究的客观事实。
在实地观察中,要注意研究问题、观察对象和记录方式。
研究问题应具体、明确,要围绕研究问题开展实地观察。
观察对象应具有代表性,并且注意客观记录和分析。
此外,还需要注意研究者的立场和态度,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指研究者通过分析典型的事例来探究社会问题的规律性、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需要注意选取研究对象、收集案例材料和分析案例材料。
研究对象应具有代表性,并且详细地记录事例的发生过程和影响因素。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以袁方为主导的社会研究方法论体系,袁方是中国社会学家,被誉为中国社会学界的泰斗之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学方法论、社会理论和中国社会变迁等。
袁方所提出的社会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分析:袁方认为,社会研究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社会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微观个别个案的分析。
他倡导采用历史比较和总体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整体性研究来揭示其深层次的规律和本质。
2. 实证研究:袁方主张社会研究应该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即通过采集、分析和解释实际的社会数据来得出科学的结论。
他强调研究者应该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对待研究对象,避免主观偏见的干扰。
3. 历史比较:袁方主张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
他认为,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揭示社会变迁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
4. 纵向研究:袁方提倡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对一个社会问题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和分析。
他认为,只有对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
5. 问题导向:袁方强调社会研究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即从实际问题出发,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然后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来解决问题。
他认为,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对中国社会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方法论体系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发展。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概述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
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研究设计:学习如何确定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设,以及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和制定研究计划。
2. 研究方法:介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数据收集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和解释技巧。
3. 研究伦理:探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如研究对象的权利保护、研究者的诚信和责任等。
4. 研究报告撰写:学习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内容和格式要求。
通过学习《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学生将能够具备独立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研究方法考研名词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考研名词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考研名词解释:
1. 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索活动。
2. 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3. 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4. 社会调查研究: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5.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阶段,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6. 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第二阶段,是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7. 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人们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一般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体现和应用,它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
8.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也称研究方式,它表明贯穿于社会调查全过程的程序、步骤与操作方式,它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9. 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在调查研究的某一阶段中使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
以上就是考研中社会研究方法的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具体解释应以教材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研究方法第一单元:导论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经验性,实证性。
3•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1研究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地。
2 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社会研究中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
2•研究的干扰性。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
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6•社会研究方法论:1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研究)2人文主义方法论(定性研究)7•社会研究过程的两项任务:资料收集和分析(具有专门性,技术性,操作性)8•社会研究方法体系:1)方法论:哲学基础,逻辑,范式,价值,客观性。
2)基本方式:1调查研究:包括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相关关系(统计分析--定量)2实验研究:包括操纵与控制,实验组,控制组,前侧,后侧,实验刺激,因果关系(统计分析--定量)3实地研究:包括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研究者的角色,投入理解,扎根理论(定性分析--定性)4文献研究:包括内容分析,编码与解释,二次分析,现有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定性)3)具体方法技术:问卷,结构式访问和无结构是访问,局外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9•实证主义--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学的要求,才具有价值。
{孔德,涂尔干}(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定量研究)(人文主义------自然主义——定性研究)10研究的主要阶段:1选择问题阶段:主要任务--a •选取研究主题 b.形成研究主题2研究设计阶段: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3研究的实施阶段,就是资料的收集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4资料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考核,整理,归纳,统计,分析5得出结果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攥写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成果第2章:理论与研究1理论:1)定义:理论是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2)特征: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
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3)理论的层次: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3微观理论4)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理论(理论的影响面或概括范围)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理论(理论的效果或精确范围)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理论的效率或节俭性)2•理论的构成要素(基本要素):1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2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变量的分类:根据性质不同--类别变量(定类层次),顺序变量(定序层次),间距变量(定距层次),比率变量(定比层次)根据变量的相互关系--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3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概述4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假设有三种陈述方式:1•条件式陈述:如果A,则有B 2•差异式陈述:A不同,B也不同3•函数式陈述:A是B的函数3•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
2)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4•假设演绎法(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结合)假设演绎推理法的逻辑过程有以下四个步骤:1 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2对观察的结果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理论3从这种概括出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理论4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5•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具体的社会研究课题两个最基本的来源:现实与理论)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廓清理论7•理论建构的过程:1•从观察到概括(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2•从概括到理论8.理论检验的过程:1)竞争解释和理论检验的需要(负罪理论,弗洛伊德理论,剥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角色理论)2)理论检验的步骤:(概念操作化的步骤)1详细说明待检验理论2由理论导出(演绎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3可用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4收集有关资料5分析资料6评论理论第3章:选题与文献回顾1•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研究主题:值得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2.研究问题的来源:1•现实社会生活2•个人经历 3.相关文献3.选择研究问题的标准:1重要性(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首先是有价值,同时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兼而有之)2创造性: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新东西,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3可行性: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4合适性:指的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4.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5.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陈述时考虑以下几点:1.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明白 2.除了单纯的描述研究外,问题的陈述必须至少包括两个变量3.问题的陈述必须能够产生不止一种的回答6.文献回顾:也称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7.文献回顾对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所具有的作用;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已有的研究成果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8.文献回顾的方法:1查找相关文献主要的文献来源:相关的著作,论文和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档案资料2如何选择阅读的文献考虑的因素:1.根据学术期刊的地位来选择(核心期刊) 2.根据文献的相似性来选择3.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中的学术影响以及是不是权威来选择3如何进行文献阅读注意几个方面:1•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背景 2.研究方法 3.研究的主要结果4•自己对该研究的评价第四章研究设计1研究的目的:探索研究解释2.探索性研究:1)定义:是一种对所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的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2)出现的情况:一是当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时;二是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熟悉,了解很少时。
3)收集资料方法:参与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
研究的对象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
4)注意一项探索性研究所得到的各种结论和结果,都只是有关某种现象或问题的“初步印象”,结论难以提供比较系统,比较肯定和比较满意的答案。
3.描述性研究:1)定义: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机构,现象特点有关方面的信息。
2)与探索性研究的不同,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上3)采取抽样的方法选择研究对象,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
4)对社会现象的描述注意:一是描述的准确性;二是描述的概括性。
4.解释性研究:1 )指的是那种探寻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解释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 的研究类型。
2)注重研究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
P625.社会研究性质的划分:1.理论性研究:指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和假设的经验研究。
2.应用性研究:指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正对性的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6.四种基本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7.分析单位1.定义: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
2.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3•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1)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群体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对象。
2)简化论:又称简约论,它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8时间维度1横向研究定义: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材料,并用于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个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2.纵向研究定义: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纵向研究的三种类型:趋势研究同期研究同组研究9..研究计划书的内容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2说明研究的内容3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说明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第5章测量与操作化1.测量的概念与层次1.测量定义: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2.测量的四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3.测量层次:定类测量(属性:对称性传递性)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2.概念操作化1.操作化: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2.操作化的方法:澄清与界定的概念(基本元素:地域;共同的纽带;社会互动)发展测量指标(列出概念的维度;建立测量指标)3.量表:总加量表;李克特量表;语义差异量表4.测量的信度与效度1.信度定义:可靠性,指采取同样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的成果相一致的程度。
2.类型: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3.效度:表面效度;准则效度;结构效度第六章扌由样1.抽样定义: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样本;总体;抽样单位;抽样框;参数值;统计值)2.抽样的类型:1)概率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5多段抽样2)非概率抽样:1偶遇抽样2判断抽样3定额抽样3.抽样的一般程序: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4.抽样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可测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概率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按等规律原则直接从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