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 郭巨,隆虑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精选-《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

精选-《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世说新语》二则(15分)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7、解词(4分)
① 骤()②差()③舍()④顾()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9、“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0、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变化原因是:
(3分)
21、《陈太丘与友期》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2分) 答;
答案:
17、18、略 19、(1)营造一种融洽、欢快、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2)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20、怒、惨,小孩子都懂得讲诚信、讲礼貌,我还不如孩子。

21、围绕信、礼的重要来说即可。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参考答案一、小者最胜1.(1)一起(2)谁(3)好(4)到……去,拜访2.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3.示例1:同意,谢公通过二人的言谈看出他们不同的品性,证明沉默是金的道理。

示例2:不同意,谢公仅凭一次见面就下定论,未免有些草率。

(言之有理即可)4.寒温而已5. 寡言沉稳(答出寡言、说话少、沉稳,均得分)、处变不惊。

(或镇定自若、遇事不慌乱等,意到即可,均得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参考译文: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

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 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 谢公说:“小的最出色。

”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根据这个推知的。

”二、孙子荆以有才1、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2、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3、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

参考译文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

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

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

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三、钟毓兄弟小时1.(1)因∥共偷食药酒(2)毓∥拜而后饮得分技巧解析:句首关联词,主谓间要停顿。

2.(1)乘机。

(2)他们。

(3)用来。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含答案)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含答案)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时期的(人名),其体裁是小说。

2.《世说新语》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篇。

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挪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

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

”然后复坐。

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

”蓝田云:“汝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1讲:《世说新语》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1讲:《世说新语》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

第01讲:《世说新语》进阶训练一、填空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期.行()在不.()相委.而去()友人惭.()2.将以下成语按照谦辞和敬辞归类。

成语:贻笑大方、大材小用、虚怀若谷、才疏学浅、洗耳恭听、虚左以待、不足挂齿、聊表寸心谦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示例,先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示例:友人便怒.意思:发怒,生气;成语:怒不可遏(1)俄而雪骤.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2)过中不至.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3)则是无信.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4.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等要素。

5.《世说新语》是古代_______集,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南朝宋____家,彭城人。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篇一:德行乃第一——《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二:《世说新语》“德行”门分析】xt>魏晋是我国小说的萌芽和成长期,《世说新语》是这一时期佚人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该书由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客集体编撰而成,内容辑录由汉末至两晋时期的上层名士的高谈异行,反映了汉晋时期的人的生活面貌。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以多个不同视角,生动而有趣的透视出士人的精神面貌,世事的推迁变化,人物的交游鉴赏,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上思想大变革,社会大动荡的特殊时代的人物和历史的千姿百态的画卷。

下面分析该书首门“德行”门篇如下。

一.释“德行”为何为首门汉代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的御用思想,期流靡所及,易风化俗,中国的社会亦渐成为儒家的社会。

孔子提倡仁、礼。

所谓“仁者,爱人也,亲亲为大”,而礼则是达到仁的工具和手段。

儒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尊卑长幼的等级秩序,倡导合乎礼仪规范的伦理型社会。

延至魏晋,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仍是流行的社会风尚,《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士人的言谈轶事的小说,自然会反映这一社会的个人评价观念。

汉代征人选官用察举征辟之法,根据其人的学识品行和在乡里的影响来甄别人物才性,选材任贤,提拔道德方正行为高洁之人委以官职。

所以当时的名士和一般老百姓皆大多重视自己的言语、行为的社会效果,以求获得好的社会声誉,作为自己进身入仕之阶。

从上面两个因素里可以看出,作为一部文学名著,《世说新语》特选德行为首门,正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需求和政治需求。

二.自然和名教自然和名教是魏晋玄学的中心问题。

自然者,既为大自然,也为人之自然之本性。

名教者,以名分为教,即以官长君臣之义为教,核心是“三纲五常”。

汤用彤先生根据魏晋名士对上述问题的不用回答,将他们分为“温和派”和“激烈派”。

“温和派”并不特别看重名教,但也不主张废除名教,如何晏、王弼等;“激烈派”则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认为名教是虚伪的政治工具,是扼杀人性的毒药。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篇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戴安道就范宣学①,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

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

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②,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名人。

②咨嗟:赞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贤于材人远矣贤:________________②不宜劳思于此劳思: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译文: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实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参考答案:1、①胜过、超过②劳神,费心思2、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②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这才开始重视绘画。

3、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虚心学习,相互切磋。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篇2【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一)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

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铛:锅。

②值:正好遇到,恰逢。

③即日:当天,当日。

④敛:积攒。

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极,十分 (2)遗作郡主簿作:做,担任(3)辄贮收焦饭辄:就 (4)遁入山泽入:进入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附参考译文:陈遗十分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二)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作者简介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豫州刺史、荆州刺史等官职。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他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刘义庆组织他们编成《世说新语》一书。

他们根据前人的著作,广泛收集材料,再由刘义庆加以润色整饰,编纂成书。

因此,《世说新语》虽是一部采辑旧书之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

作品概述《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世说新语》上卷“德行”“言语”“政事”“文学”4门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说新语》则练习题及答案(一)

《世说新语》则练习题及答案(一)

《世说新语》则练习题及答案(一)《世说新语》是一部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书籍,它汇集了许多关于人物、事件和道德的故事,成为了后来许多文学作品的源头。

而且,这些故事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启发,因此,练习一些关于《世说新语》的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关于《世说新语》的练习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世说新语》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是因为它的什么特点?答案:《世说新语》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哲学意义,以及深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等特点。

2. 《世说新语》中的“志怪”是指什么?答案:《世说新语》中的“志怪”是指那些既真实存在的奇事,又难以用常规理解和解释的事件。

3. 《世说新语》中的“杂言”是什么?答案:《世说新语》中的“杂言”是指规模较小的、不同于正式言论的言语形式。

4. 《世说新语》中的“文学家”和“文法家”有何异同?答案:《世说新语》中的“文学家”指能够写作文学作品的人,而“文法家”则是指擅长掌握语法和修辞的学者。

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世说新语》中著名的“六韬”之一?A. 图谋篇B. 改易篇C. 金德篇D. 损益篇答案:D2. 下面哪一段属于《世说新语》中的“志怪”?A. 鲍长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挥泪而别。

B. 大桥之下有石,日夜动静不已,路人皆惊异。

C.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D. 司马逸客喜怒无常,动辄取出自己的心肝。

答案:B三、大论文题:1. 你读完了《世说新语》,觉得它对于现代人有何价值?答案:这是一道大论文题,答案因人而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谈谈《世说新语》中的德行、道德与修身等方面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有何启示和借鉴。

另外,我们也可以分析《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探讨它们对于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等方面的启示。

总之,通过练习《世说新语》的题目,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也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是一次很值得尝试的练习。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世说新语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世说新语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世说新语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中考名著阅读专题复习之《世说新语》一、要点梳理《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通过阅读可以夯实文言知识,提升文言阅读鉴赏能力,同时可以丰富历史知识,多角度了解古代名人,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一)【德行】六篇选读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①。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②。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③。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

”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⑤。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

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

按:这一句说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样。

士:读书人。

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揽,拿住;辔,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

太守:郡的行政长官。

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④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是属官之首。

白:陈述;禀报。

府君:对太守的称呼。

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大守为府君。

廨(xiè):官署;衙门。

⑤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式,等于表,表彰;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闾,指里巷。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

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世说新语》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1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意欲借而不敢言欲 ________(2)借者无不皆给皆__________(3)阮后闻之之 _________(4)遂焚之之__________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想(2)都(3)(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4)车2.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3.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言之有理即可。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2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1、《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句子,停顿正确的是(C)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A.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B.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C.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2、“席不暇暖”的理解正确的是(A)A.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B.坐的时间久了,席子都做热了。

C.冬天睡席子,不能保暖。

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A.华歆、王朗在乘船避难时,有人求助,刚开始,华歆不想载求助者,而王朗认为船宽敞,可以载他。

B.后来求助者登上了船。

而追兵到了,王朗又想舍弃求助者。

C.最后求助者没有被舍弃,是因为华歆坚持:答应别人,就要说到做到。

D.我们应该学习华歆诚信待人的品质。

4、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对这段话理解有错的是(D)A.华荀的朋友人生病了,华荀从很远的地方前去看望朋友。

B.不巧的是碰到胡族敌人来攻打,华荀的朋友让华荀不要管他赶紧离开。

C.华荀认为在朋友有难的时候离开是不讲义气的行为。

D.最后,胡族敌人还是把讲义气的华荀杀了。

5、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对这段话理解有错的是(A)A.孔文举儿子乘父亲晚上睡觉时偷酒喝。

《世说新语》10篇练习题(答案版)

《世说新语》10篇练习题(答案版)

《世说新语》十篇(含答案)(一)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请翻译加点字。

(1)尝.与诸小儿游(2)诸儿竞走..取之(2)唯.戎不动(4)取之信然.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请你评价一下王戎这个小朋友。

(二)陈太丘与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请翻译下面加点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2)去后乃.至(4)尊君..在不2.请翻译下面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你认为元方做得对吗?(言之成理即可)(三)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请翻译下列加点字。

(1)俄而..曰..雪骤(2)公欣然(2)白雪纷纷何所似...(4)撒盐空中差可拟.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3.你觉得谢道韫的比喻好在那里?(四)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⑴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⑵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⑶又尝.同席读书。

⑷有乘轩冕过门者.。

2.请翻译下面句子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3.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说说自己的理由。

(言之成理即可)(五)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世说新语一则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世说新语一则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世说新语一则阅读答案世说新语家语阅读答案篇一:世说新语家语阅读答案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

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流泪的样子。

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同“耶”。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神弗福也________ 彼竭我盈________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 元帝异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初中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及拓展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及拓展阅读训练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及拓展阅读训练一、语言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谢太傅.()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友人惭.()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雪骤.()..()俄而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下车引.之()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7.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

(不少于四个)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二、阅读感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江苏初一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苏初一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苏初一初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 )弄(nòng)堂贮(zhù)蓄人迹罕(hǎn)至B.吝(lìn)啬搓捻(niǎn)一霎(chà)拈(niān)轻怕重C.匿(nì)笑模(mó)样池畦(qí)波光粼粼(lín)D.坍(tān)塌灼(zhuó)热抽噎(yē)咄咄(duō)逼人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图书经费紧张,文献利用率低等问题。

B.一位普通市民,—位年逾六旬的老者,没有强健的体魄,却凭匹夫之勇,在一年间就抓获了几十个小偷。

C.从前,我总是漠不关心时光的流逝;直到上学了,被周围同学抓紧时间,刻苦学习的行动耳濡目染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时间如此宝贵,稍纵即逝。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消除你的后顾之忧。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加大文化进校园的宣传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B.“扬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C.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D.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4.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到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解说:这句话虽有比喻词“好像”,但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拟人的修辞。

B.蓬荜生辉才疏学浅抛砖引玉洗耳恭听解说:这四个词语全部是谦辞。

《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读答案《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吴郡陈遗【原文】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

遗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

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铛:锅。

②主簿:郡守的属官,负责文书等书。

【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凭借着锅巴得以活下来了。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答。

【启发与借鉴】子女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古语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希望老来有子女赡养。

如今虽然老人有养老金,但作为子女时常关心父母也是应该的。

陈遗把焦饭(锅巴)留给母亲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事,然而他的心意应称赞。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至(2)恒(3)囊(4)贮(5)遗(6)值2.翻译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3.从陈遗的事例中,你懂得了什么?【参考答案】1.(1)极,非常(2)常常(3)口袋(4)收藏(5)送给(6)正值、遇到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③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宣洁行④廉约⑤,韩豫章⑥遗⑦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言⑧邪?”范笑而受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居住在豫章郡,后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推辞不就。

②〔挑〕挑挖;挖出来。

③〔身体〕“身体”句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身,躯干。

体,头和四肢。

④〔洁行〕品行高洁。

⑤〔廉约〕廉洁俭省。

⑥〔韩豫章〕韩伯,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

⑦〔遗(wèi)〕赠送。

⑧〔言(kūn)〕裤子。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误伤指( ) (2)是以啼耳( ) (3) 遂至一匹()3.用自己的话说说“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范宣挖菜误伤的.手指,大声啼哭,是因为“痛”才哭吗?到底因什么而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范宣的身上有哪些美好德行值得我们发扬光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2.手指;此;这终于3.后来,韩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

4.不是因为痛,而是因为身体发肤都授之于父母,伤了自己的就等于伤了父母,范宣不敢伤害父母,所双才哭起来。

5.孝敬父母,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品行高尚,清廉俭省;严格要求自己,温和、善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16分)
(甲)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鸡骨支床①,和哭泣备礼。

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②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臣以和峤生孝③,王戎死孝④。

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世说新语·德行》(乙)郭巨,隆虑人也,一云河内温人。

兄弟三人,早丧父。

礼毕,二弟求分。

以钱二千万,二弟各取千万。

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⑤,以给公养。

居有顷,妻产男。

巨念与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孙,减馔⑥,二也;乃于野凿地,欲埋儿。

得石盖,下有黄金一釜,中有丹⑦书,曰:“孝子郭巨,黄金一斧,以用赐汝。

”于是名震天下。

——干宝《搜神记》【注】①鸡骨支床:形容非常消瘦。

②数(shuò):多次、屡次。

③生孝:指恪守丧礼礼制,只能尽哀之形的做法。

④死孝:指居丧尽哀之实,几近于死的孝行。

⑤佣赁(lìn ):以劳力换钱,即打工。

⑥馔(zhuàn ):食物。

⑦丹:红色的。

1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4分)
(1)卿数省王、和不
()(2)神气不损()
(3)巨念与儿妨事亲
()(4)中有丹书()
12.下列各句中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
B、臣以和峤生孝(以为、认为)
C、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
D、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借”)
13.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给公养。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从【甲】、【乙】两文看,王戎和郭巨都孝顺,但在具
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评析。

(3分)
答案:
11(4分)(1)探访、拜访、看望(2)损伤、减损(3)同“侍”,侍奉(4)信、书信
12、A(3分)
13、(1)郭巨独自和母亲住旅馆,夫妇俩靠一起打工换钱,以此供养母亲。

(2分)
(2)、(3)请参照教参
14.王戎的孝,在内心,为母丧伤心过度是真挚的孝情的表现。

郭巨在行动,不要家产要母亲,为母亲肯吃苦,为母亲不要孩子,是常人做不到的。

(需要言之成理)(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