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1.1相交线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导学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1 相交线1.知道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并能在各种情形下进行识别.2.能推导并归纳对顶角的性质,会进行有关的计算和推理.3.通过证明“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增强有条理地叙述推理过程的能力,感受数学的严谨.4.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旧知回顾】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那么这两个角互补.2.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问题探究一邻补角和对顶角(方法指导:要从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两个角度去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阅读教材“在图5.1-2中……”之前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1.(1)说说∠1和∠2的边之间的关系.OA和OB互为反向延长线,OC重合.*(2)测量∠1和∠2的度数,并说明它们的度数具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具备上述关系的两个角吗?度数略,∠1+∠2=180°,即∠1和∠2互补.有,∠2和∠3,∠3和∠4,∠4和∠1.2.(1)说说∠1和∠3的边之间的关系.OA和OB互为反向延长线,OC和OD互为反向延长线.(2)测量∠1和∠3的度数,并说明它们的度数具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具备上述关系的两个角吗?度数略,∠1=∠3.有,∠2和∠4.【归纳总结】(1)有一条公共边,并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2)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预习自测】如图,∠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C)问题探究二对顶角的性质阅读教材“在图5.1-2中……”至“例1”,解决下列问题.1.与∠2互补的角有几个?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为什么?∠1和∠3,它们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2.请你补全下面的推理过程.因为∠1和∠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的定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交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相交线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发现部分学生难以将题目中的信息与几何图形联系起来。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空间想象力训练的环节,如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制作模型等。
再次,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依赖性强。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交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交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交线的基本概念。相交线是两条在平面内不平行且在某一点相遇的直线。它在几何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图形的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学案:5.1.1相交线
5.1.1相交线[学习目标]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解决问题;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3、激情投入,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利用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求角的大小或找角的关系。
导学流程暨内容 一、课前预习 1、旧知回顾(1)两个角互余的概念是什么? (2)两个角互补的概念是什么? (3)余角与补角的性质是什么?同角或等角的余角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2、如下图用剪子剪东西时,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图1转化成几何图形得到图2,那么∠1与∠2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1与∠3呢?二、自主探究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根据观察图形和度量角度完成下表: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有对顶角有 邻补角有 数量关系式有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4.注意:对顶角和邻补角都是指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即互为对顶角、互为邻补角。
4321ODC BA邻补角:有一条( ),而且另一边( )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 ),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 ),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要求理解背会】A COD图图ADBCO 1 2 3 4B12OA CD5、练习一:(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 教案
5.1.1相交线教学设计课题 5.1.1 相交线单元第五单元学科初中数学年级七下学习目标1.了解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能使用该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重点了解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能使用该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察思考】握紧剪刀的把手时,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是怎么变化的?分析: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逐渐变小.【观察思考】如果把剪刀的构造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会是什么样的图形?请你在纸上画出来.分析:剪刀的构造可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剪刀刃之间的角就是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复习回顾】相交线的概念: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它们的公共点叫做交点.观察并思考.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分析:如上图,AB、CD为两条直线,点O是直线AB与直线CD的交点,我们就可以说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观察剪刀把手夹角与刀刃夹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为后续学习邻补角、对顶角做铺垫.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几个角?这些角有什么位置关系?分析:任意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4个角;这4个角有公共顶点.【观察思考】在两条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4个角中,∠1与∠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析:∠1与∠2:①有一条公共边OC;②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③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问题:你还能找出其它的邻补角吗?分析:∠2与∠3;∠3与∠4;∠4与∠1问题:∠1与∠2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分析:∠1+∠2=180o【观察思考】在两条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4个角中,∠1与∠3思考并回答小组交流合作,观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平面内两直线相交所成的4个角之间有怎样的特征.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归纳、概括得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概括能力.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析:∠1与∠3:①有一个公共顶点O;②∠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③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问题:你还能找出其它的对顶角吗?分析:∠2与∠4【合作探究】∠1与∠3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分析:∠1+∠2=180o∠2+∠3=180o∠1+∠2=∠2+∠3∠1=∠3总结: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应指导.熟悉并掌握对顶角相等.通过分析已知求证,利用平角的定义和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力.【典型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若∠1 = 40°,求∠2、∠3、∠4的度数.解:由邻补角的定义,∠1 = 40°可得∠2 = 180°-∠1= 180°-40°= 140°由对顶角相等,可得∠3 = ∠1 = 40°∠4 = ∠2 = 140°【教学建议】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例题,规范学生对解题步骤的书写,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随堂练习】1.如图,直线AB、CD、EF 两两相交,图中共有___对对顶角,___对邻补角.答案:6;12.2.下列各组角中,∠1与∠2是对顶角的为( )答案:D3.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是射线. 则:∠BOC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___,∠AOC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___,∠AOC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BOE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AOD;∠BOD;∠BOC、∠AOD;∠AOE.4. 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70°,求∠BOD,∠BOC的度数.解:因为OA平分∠EOC,∠EOC = 70°所以∠AOC = 35°由对顶角相等,得∠BOD =∠AOC = 35°自主完成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对顶角、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并学会运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由邻补角的定义,得∠BOC = 180°-∠AOC= 180°-35°= 145°【教学建议】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板书1.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邻补角互补.2.对顶角:(1)概念:有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对顶角相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5.1.1 相交线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3. 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激趣导入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预习定标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七年级数学下册 5.1.1 相交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生观察几何图形入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及对顶角性质。
【导学过程】【情景导入】图片展示生活中的两条直线相交的实例。
【新知探究】探究一、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探究二、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21O DCB A探究三、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探究四、对顶角性质.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_O _D _C _B _A你能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纸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吗? 探究五、例1(P3):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提示:未知角与已知角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规范地写出求解过程.【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1)邻补角。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并能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相交线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知识,对于图形的认识和观察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两条直线相交的多种情况分辨不清,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特点,能够识别和画出相交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2.难点:对于两条直线相交的多种情况的理解和判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发现相交线的特征。
2.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相交线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线、射线、线段教具。
2.学具:学生作业本、直线、射线、线段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哪些是相交线。
学生尝试给出相交线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相交线,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相交线》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相交线,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掌握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交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本概念,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交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自主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圆规、三角板、白板等。
2.教学素材:相交线的图片、实例和练习题。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有利于学生思考和交流的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图形,如交叉的道路、铁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由两条直线相交而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相交线的概念。
新人教版七下数学学案设计:5.1.1 相交线 1
5.1.1 相交线【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过程,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2、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学习过程】环节一:复习引入1、复习提问:若∠1和∠2互余,则________________若∠1和∠2互补,则________________2、画图:作直线AB、CD相交于点O3、探究新知归纳: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互为________。
如图中的______和_______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_________。
如图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3、想一想:如果改变∠1的大小, ∠1和∠2还是邻补角吗?_______,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1和∠3还是对顶角吗?_______,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结论:从数量上看,邻补角__________,对顶角都_______________环节二:例题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0,求∠2,∠3,∠4的度数解:∵直线a,b相交∴∠1+∠2=1800(邻补角的定义)∴∠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线a,b相交∴∠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环节三:练习ab1234OD CBAOFE D CB A 34D CBA 1234D CBA 12OF EDCBA 12A 组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121212212、如图1,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 ∠1的对顶角___.3、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BOC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4、如图3所示,若∠1=25°,则∠2=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5、如图4所示,已知直线AB,CD 相交于O,OA 平分∠EOC,∠EOC=70°,则∠AOC=_________,∠BOD=•______.6、如图5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 则∠AOD=________∠AOC•= ______________B 组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8、如图6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则∠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 ∠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9、如图6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A.150°B.180°C.210°D.120°10、如图7,AB,CD,EF 交于点O,∠1=20°,∠BOC=80°,求∠2的度数.OE D CBA 图4图2图6A B C D 图1图3图5OE DCBA11、如图8,AB,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AOD,∠AOC=120°, 求∠BOD,∠AOE•的 度数.C 组13、如图8所示,直线AB,CD 相交于点O,已知∠AOC=70°,OE 把∠BOD 分成两部分,• 且∠BOE:∠EOD=2:3,则∠EOD=________.OE DCBA图8图7图8。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导学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一课时:§5.1.1 相交线班级: 姓名: 学号: 小组: [学习目标]1. 了解邻补角、对顶角,2.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3. ,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一、自主学习阅读P1-3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2.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 3.“对顶角”的呢? . 二、合作探究 练习一: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质”: . 练习二: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三、课堂小结 1.“对顶角的性质”: . 四、当堂检测1.若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则它们的角平分线所夹的角为 度. 2.如图所示,直线a ,b ,c 两两相交,∠1=60°,∠2=23∠4,•求∠3、∠5的度数. b a 4321第1题 F EO D C B A第2题 F E OD C BA第3题图13.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你能说出所量的角是多少度吗?你的根据是什么?4.探索规律:(1)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有对对顶角;(2)三条直线交于一点,有对对顶角;(3)四条直线交于一点,有对对顶角;(4)n条直线交于一点,有对对顶角.五、学后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课时:5.1.2 垂线班级:姓名:学号:小组:[学习目标]1.了解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理解垂线和垂线段的性质;2.会用三角板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自主学习阅读P 课文,回答以下问题:探索一:请你认真画一画,看看有什么收获.⑴如图1,利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__________条;⑵如图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_____条;⑶如图3,经过直线l 外一点B 画l 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_____条;(图1) (图2) (图3a ) (图3b )经过探索,我们可以发现: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二、合作探究 练习一:1.如图所示,OA ⊥OB ,OC 是一条射线,若∠AOC=120°, 求∠BOC 度数2.如图所示,直线AB ⊥CD 于点O ,直线EF 经过点O , 若∠1=26°,求∠2的度数.3.如图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P 是CD 上一点. (1)过点P 画AB 的垂线PE ,垂足为E .(2)过点P 画CD 的垂线,与AB 相交于F 点. (3)比较线段PE ,PF ,PO 三者的大小关系探索二:仔细观察测量比较上题中点P 分别到直线AB 上三点E 、F 、O 的距离,你还有什么收获?请将你的收获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说成: .还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注意:垂线是 ,垂线段是一条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数量,不能说“垂线段”是距离. 三、课堂小结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 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当堂检测1.在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 .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只有一条垂线B .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的直线只有一条C .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且垂直于这条直线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D .在同一平面内,垂线段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2.如图所示,AC ⊥BC ,CD ⊥AB 于D ,AC=5cm ,BC=12cm ,AB=13cm ,则点B 到AC 的距离是________,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点C 到AB•的距离是_______,•AC>CD•的依据是_________. 4.如图所示AB ,CD 相交于点O ,EO ⊥AB 于O ,FO ⊥CD 于O ,∠EODl A l B lB与∠FOB 的大小关系是( )A .∠EOD 比∠FOB 大 B .∠EOD 比∠FOB 小C .∠EOD 与∠FOB 相等 D .∠EOD 与∠FOB 大小关系不确定5.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AB 上由A 向B 行驶,C ,D 是分别位于公路AB 两侧的加油站.设汽车行驶到公路AB 上点M 的位置时,距离加油站C 最近;行驶到点N 的位置时,距离加油站D 最近,请在图中的公路上分别画出点M ,N 的位置并说明理由.6.如图,AOB 为直线,∠AOD :∠DOB=3:1,OD 平分∠COB . (1)求∠AOC 的度数;(2)判断AB 与OC 的位置关系.五、学后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三课时: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班级: 姓名: 学号: 小组:[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线八角的意义,并能从复杂图形中识别它们; 2.通过三线八角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阅读P 课文,回答以下问题:探索:如图,直线c 分别与直线a 、b 相交(也可以说两条直线a 、b 被第三条直线c 所截), 得到8个角,通常称为“三线八角”, 那么这8个角之间有哪些关系呢?a b c二、合作探究1.如图1所示,∠1与∠2是__ _角,∠2与∠4是_ 角,∠2与∠3是__ _角.(图1) (图2) (图3)2.如图2所示,∠1与∠2是___ _角,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而形成的,∠1与∠3是___ __角,是直线________和直线__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形成的.3.如图3所示,∠B同旁内角有哪些?三、课堂小结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如何在各种变式的图形中找出这三类角.四、当堂检测1.如图,(1)直线AD、BC被直线AC所截,找出图中由AD、BC被直线AC所截而成的内错角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2)∠3和∠4是直线_________和_________被_________所截,构成内错角.2.已知∠1与∠2是同旁内角,且∠1=60°,则∠2为()A. 60°B. 120°C. 60°或120°D.无法确定3.如图,判断正误①∠1和∠4是同位角;()②∠1和∠5是同位角;()③∠2和∠7是内错角;()④∠1和∠4是同旁内角;()4.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⑴∠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Q P DCBA ⑵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吗?∠1和∠3互补吗?为什么?五、学后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1平行线班级: 姓名: 学号: 小组:[学习目标]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什么是平行线?2. 会经过已知直线外 一点,能画出几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些概念时,起初有些混淆。我通过反复举例和直观演示,帮助他们逐步理清了这些角的区别和联系。这也提醒我,对于这类几何基础概念的教学,直观性和重复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实际问题,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通过合作探究,他们不仅加深了对相交线性质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中。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1.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及其分类。
2.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判条直线是否垂直。
4.探索并掌握垂直的性质及其应用,如:垂直线段最短、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
4.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将相交线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通过几何作图和计算,巩固基本的几何变换和代数运算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的识别及其分类,特别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和特点。
-垂直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理解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
-掌握垂直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垂线段最短原理。
-通过几何作图和计算,运用相交线和垂直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举例解释:
-在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重点强调它们在两条相交直线上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通过直观图示和实际操作加深学生理解。
学案3:5.1.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学习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填空:①两个角的和是 ,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②同角或 的补角 。
答案:180° 等角 相等 二、探索与思考(一) 观察右图思考并回答:1、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哪几个?(∠1,∠2,∠3,∠4)2、∠1与∠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别从∠1与∠2顶点的位置和边所在的位置分析)答案:∠1与∠2有公共顶点,∠1与∠2有一条公共边AO ,角的另一边在一条直线上3、从图中找出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
答案: ∠1和∠4,∠2和∠3,∠3和∠4巩固练习:1.下列各图中∠1、∠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答案:前2个不是,因为不符合邻补角的定义要求,最后一个是, (二)观察上题图:1、∠1与∠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从图中找出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
答案:1、∠1的两条边反向延长,延长线构成的角形成∠3 2、∠2和∠4 巩固练习:1.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1211 22答案:(1)(3)(4)不是,(2)(5)是 2、下列各图中,哪个图有对顶角?B B B AC D C D C D A A B B B (A )C D C A C D A D 答案:都没有3.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 ,∠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答案:∠AOF ; ∠DOF ∠COE总结: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邻补角有 4 对。
对顶角有 2 对。
②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两直线相交..... (三)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1、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 互补 。
注意:邻补角是互补的一种特殊的情况,数量上 和为180° ,位置上有一条 公共边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5.1.1 第1课时《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1 第1课时《相交线》一. 教材分析《相交线》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识别和判断相交线。
3.能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相交线的性质。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来形象地展示相交线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相交线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相交线的图片和实例。
3.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路交叉、道路交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的共同特点。
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实例都有两条线段或直线相交的情况。
教师进而提问:“什么是相交线?相交线有哪些性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相交线的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相交线,并解释原因。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可以包括判断相交线、找出相交线的性质等。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巩固学生对相交线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给出一个几何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相交线,并解释其性质。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相交线的应用,例如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等领域中的应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学案新人教版
相交线学习目标1表述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性质,并能利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通过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提高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提高识图能力。
重点:是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难点:对顶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与邻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课前预习:读一读,看一看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2.自主探究: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1)OD C B A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3..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二、合作探究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 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图中一共有对顶角 对,邻补角 对。
三、拓展延伸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2)若∠BOC 比∠AOC 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 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三.牛刀小试 一、判断题: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两角互为)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二、填空题:1.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C:∠AOE=2:3,∠EOD =130°,则∠BOC=_________.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___.O D CBA(1)O DCB A四、课后反思2019-2020学年初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面是一名学生所做的4道练习题:①(-3)0=1;② a3+a3=a6;③ ;④ (xy2) 3 = x 3y 6,他做对的个数是 ( )A.0B.1C.2D.32.关于y的方程2m+y=m与3y-3=2y-1的解相同,则m的值为()A.0 B.2C.1 2 -D.2-3.在二元一次方程x+3y =1的解中,当x=2时,对应的y的值是()A .13B.﹣13C .1D .44.已知4<m≤5,则关于x的不等式组0 420 x mx-<⎧⎨-≤⎩的整数解的个数共有()A.2 B.3 C.4D.55.在一个暗箱里放有a个除颜色外其它完全相同的球,这a个球中红球只有3个.每次将球搅拌均匀后,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放回暗箱.通过大量重复摸球实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5%,那么可以推算出a大约是()A.12 B.9 C.4D.3 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164=±B.164±=C.3273-=-D.()244-=-7.如图,已知,,点,,,在同一直线上.要使,则下列条件添加错误的是()A.B.C.D.8.将数据162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162×105B.1.62×105C.16.2×104 D.162×1039.若(a-1)2+|b-9|=0 ,则ba的算术平方根是()A.13B.±3 C.3D.-310.若k90k+1(k是整数),则k=()A.6 B.7 C.8D.9二、填空题题11.若关于x的不等式x a≥的负整数解是1,2,3---,则实数a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12.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_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13.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105°,则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_____方向.14.用不等式表示“x 的3倍与1的差为负数”_______.15.一个样本容量为80的样本所绘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4个小组对应的各小长方形高的比为2:3:4:1,那么第二小组的频数是_____.16.如图,已知AB ∥CD ,则∠A 、∠C 、∠P 的关系为_____.17.已如等腰ABC ∆的两边长a ,b 满足420a b -+-=,则第三边长c 的值为____三、解答题18.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322218x y x y m +=⎧⎨+=-⎩的解x 、y 互为相反数,求m 的值.19.(6分)已知方程组35223x y m x y m +=+⎧⎨+=⎩的解满足不等式588x y +>,求m 的取值范围.20.(6分)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点A 在射线OP 上运动,点B 在射线OM 上运动. (1)如图1,已知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EB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2)如图2,延长BA 至G ,已知∠BAO 、∠OAG的角平分线与∠BOQ 的角平分线及其延长线相交于E 、F ,则∠EAF=______°;在△AEF 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试求∠ABO 的度数.21.(6分)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25234x y m x y m +=-⎧⎨-=-⎩. (1)求x 、y (用m 表示);(2)若0x <且4y ≤,求此时m 的取值范围.22.(8分)作图题:(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如图,已知∠AOB 与点M 、N.求作:点P,使点P 到OA 、OB 的距离相等,且到点M 与点N 的距离也相等.(不写作法与证明,保留作图痕迹)23.(8分)在东营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某学校计划购进一批电脑和电子白板,经过市场考察得知,购买1台电脑和2台电子白板需要3.5万元,购买2台电脑和1台电子白板需要2.5万元.(1)求每台电脑、每台电子白板各多少万元? (2)根据学校实际,需购进电脑和电子白板共30台,总费用不超过30万元,但不低于28万元,请你通过计算求出有几种购买方案,哪种方案费用最低.24.(10分)如图(1),CEF∆的顶点C、E、F 分别与正方形ABCD的顶点C、A、B重合.(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正方形ABCD的周长等于_______,CEF∆的面积等于_______.(2)如图2,将CEF∆绕点C顺时针旋转,边CE 和正方形的边AD交于点P.连结AE,设旋转角BCFβ∠=. ①试说明ACF DCE∠=∠;②若AEP∆有一个内角等于60︒,求β的值. 25.(10分)因式分解:(1)x2-12x-45;(2)3x3-6x2+3x; (3)9a2(x-y)-4(x-y)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C【解析】①根据零指数幂的性质,得(-3)0=1,故正确;②根据同底数的幂运算法则,得a3+a3=2a3,故错误;③根据负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得4m-4=,故错误;④根据幂的乘方法则,得(xy2)3=x3y6,故正确.故选C.2.D【解析】【分析】分别解出两方程的解,两解相等,就得到关于m的方程,从而可以求出m的值.【详解】解:由3y-3=1y-1,得y=1.由关于y的方程1m+y=m与3y-3=1y-1的解相同,得1m+1=m,解得m=-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同解方程,解决的关键是能够求解关于x 的方程,根据同解的定义建立方程. 3.B 【解析】【分析】把x =2代入方程x+3y =1求出y 即可. 【详解】解:把x =2代入程x+3y =1得:2+3y =1,y =﹣13.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4.B 【解析】 【分析】可先将不等式组求出解集,再通过m 的取值范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中的整数解的个数即可. 【详解】解:不等式组整理得:2x mx <⎧⎨≥⎩,解集为2x m ≤<,∵m 54<≤,∴整数解为2,3,4,共3个,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含参数的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参数的范围来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5.A 【解析】【分析】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5%,即3a=25%,即可即解得a 的值 【详解】解:∵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5%,∴3a=25%,解得:a=1. 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用频率估计概率,熟记公式正确计算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6.C 【解析】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对A 进行判断;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对B 进行判断;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对C 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D 进行判断. 【详解】A. 原式=4,所以A 选项错误;B. 原式=±4,所以B 选项错误;C. 原式=−3,所以C 选项正确;D. 原式=|−4|=4,所以D 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 7.D 【解析】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A、根据∠A=∠E,∠B=∠D,AB=E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能推出△ABC≌△ED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BF=DC得出BC=DF,根据∠B=∠D,BC =DF,AB=E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ABC≌△ED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AC∥EF,得出∠ACB=∠EFD,根据∠B=∠D,∠ACB=∠EFD,AB=E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能推出△ABC≌△ED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EDF,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牢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8.B【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162000将小数点向左移5位得到1.62,所以162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62×10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9.C【解析】【分析】根据平方与绝对值的和为零,可得平方与绝对值同时为零,可得a、b的值,再根据开平方,可得算术平方根.【详解】由(a-1)2+|b-9|=0,得,1090ab-=-=⎧⎨⎩,解得,a=1,b=9∴ba=9∴ba的算术平方根是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利用了平方与绝对值的和为零,得出平方与绝对值同时为零是解题关键. 10.D【解析】【分析】找到10左右两边相邻的两个平方数,即可估算.【详解】∵81<10<100,,即110,则k=1.【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估算,找到被开方数左右两边相邻的两个平方数是关键.二、填空题题11.43a-<≤-【解析】 【分析】首先解不等式求得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根据不等式的负整数解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组,从而求得a 的范围. 【详解】根据题意得:43a -<≤-, 故答案为:43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整数解.在解不等式时要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2.假.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例如两个直角相等,但有时两个直角不是对顶角,从而可得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 考点:命题与定理. 13.55° 【解析】 【分析】过C 点作CD ∥A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解:过C 点作CD ∥AE , ∵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 ∴∠EAC =50°, ∴∠ACD =50°, ∵∠ACB =105°, ∴∠BCD =55°,∵AE ∥BF , ∴CD ∥BF , ∴∠CBE =55°,∴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55°方向. 故答案为:5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方位角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平行线的性质. 14.3x-1<1 【解析】分析:首先表示出x 的3倍是3x ,负数是小于1的数,进而列出不等式即可.详解:x 的3倍是3x ,由题意得:3x ﹣1<1. 故答案为:3x ﹣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读懂题意,抓住关键词语,弄清运算的先后顺序和不等关系,才能把文字语言描述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不等式. 15.1 【解析】 【分析】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个长方形的高之比依次为2:3:4:1,则指各组频数之比为2:3:4:1,据此即可求出第二小组的频数. 【详解】解:380242341⨯=+++故答案是:1. 【点睛】此题考查了频数(率)分布直方图,要知道,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个长方形的高之比即为各组频数之比.16.∠A+∠C﹣∠P=180° 【解析】 【分析】 【详解】如图所示,作PE ∥CD ,∵PE ∥CD , ∴∠C+∠CPE=180°, 又∵AB ∥CD , ∴PE ∥AB , ∴∠A=∠APE , ∴∠A+∠C-∠P=180°, 故答案是:∠A+∠C-∠P=180°. 17.1 【解析】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意义列出关于a 、b 的方程并求出a 、b 的值,再根据b 是腰长和底边长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详解】 解:420a b -+-=∴a=1,b=2,(1)若2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2、1, 不能组成三角形;(2)若2是底边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1、1,能组成三角形, 故第三边长为1,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主要利用了非负数的性质,分情况讨论求解时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三边能否组成三角形做出判断.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式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8.1【解析】 【分析】根据x 、y 互为相反数得:x+y=0,与第一个方程组成新的方程组,解出可得x 、y 的值,代入第二个方程可得m 的值 【详解】解:由已知得:x+y =0,则0322x y x y +=⎧⎨+=⎩,解得:22x y =⎧⎨=-⎩,∴2×2﹣2=m ﹣18, ∴m =1.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互为相反数的性质;根据题意建立新的方程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9.m 的取值范围是3m >【解析】 【分析】先由加减消元法①+②得:5822x y m +=+,再根据题意方程组35223x y m x y m+=+⎧⎨+=⎩的解满足不等式588x y +>,得到228m +>,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35=223x y m x y m ++⎧⎨+=⎩①②①+②得:5822x y m +=+,因为方程组35223x y m x y m +=+⎧⎨+=⎩的解满足不等式588x y +>,∴228m +> 解得3m >∴m 的取值范围是3m > 【点睛】本题考查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0.(1)∠AEB 的大小不变,为135°;(2)90;∠ABO 为60°或45°. 【解析】 【分析】(1)根据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可知∠AOB=90°,再由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得出∠BAE=12∠OAB ,∠ABE=12∠ABO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由∠BAO 与∠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可知∠EAO=12∠BAO ,∠EOQ=12∠BOQ ,进而得出∠E 的度数,由AE 、AF 分别是∠BAO 和∠OAG 的角平分线可知∠EAF=90°,在△AEF 中,由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分四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详解】解:(1)∠AEB 的大小不变, ∵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 ∴∠AOB=90°, ∴∠OAB+∠OBA=90°,∵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BAE=12∠OAB ,∠ABE=12∠ABO , ∴∠BAE+∠ABE=12(∠OAB+∠ABO)=12×90°=45°,∴∠AEB=135°;(2)∵AE 、AF 分别是∠BAO 和∠OAG 的角平分线,∴∠EAO=12∠BAO ,∠FAO=12∠GAO , ∴∠EAF=12(∠BAO+∠GAO)=12×180°=90°.故答案为:90;∵∠BAO 与∠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EAO=12∠BAO ,∠EOQ=12∠BOQ , ∴∠E=∠EOQ-∠EAO=12(∠BOQ-∠BAO)=12∠ABO ,即∠ABO=2∠E ,在△AEF 中,∵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故分四种情况讨论:①∠EAF=3∠E ,∠E=30°,则∠ABO=60°; ②∠EAF=3∠F ,∠E=60°,∠ABO=120°(舍去);③∠F=3∠E ,∠E=22.5°,∠ABO=45°; ④∠E=3∠F ,∠E=67.5°,∠ABO=135°(舍去). ∴∠ABO 为60°或4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1)1x m =--,()1342y m =-;(2)14m -<≤.【解析】 【分析】(1)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可得; (2)列出不等式组,再进一步求解可得. 【详解】解:(1)225234x y m x y m +=-⎧⎨-=-⎩①②①+②,得:2x=-2m-2,则1x m =--①-②,得:4y=6m-8,则y=342m -;(2)由题意知103442m m --<⎧⎪⎨-≤⎪⎩解得:14m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见解析 【解析】 【分析】首先作出∠AOB 的角平分线,再作出MN 的垂直平分线,两线的交点就是P 点. 【详解】 如图所示:【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复杂作图,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作图法则. 23.(1)每台电脑0.5万元,每台电子白板1.5万元(2)见解析 【解析】解:(1)设每台电脑x 万元,每台电子白板y 万元,根据题意得:x 2y 3.5{2x y 2.5+=+=,解得:x 0.5{y 1.5==。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学设计
5.1.1 相交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认对顶角与邻补角.(2)掌握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3)能够进行两角的运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通过分析具体图形得到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对顶角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相等”的性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2、这一组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直观形象地给出了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 ∠ 1和∠3从位置上看有何联系?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1)O DCB A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如:∠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OC 和∠BOD 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3.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1)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2) 对顶角性质.(1)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强调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课堂练习三、例题讲解214ab 3变式练习• 变式1: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 • 变式2:若∠2-∠1=400, 求∠4的度数?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规范答题过程。
5.1相交线学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导学设计一、目标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掌握领补角、对顶角的概念.2.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并会应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 :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难点:应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创设问题情境<三>自主学习,质疑交流(四)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当做完这道题后有一个小的总结,用较短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展示。
(五)归纳小结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举手发言加分。
(六)训练检测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互查,遇到问题解决,如果没有就继续做。
编号:第一课时相交线目标导航:(5分)3.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4.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并会应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一、自主学习,质疑交流(5分)1、图中,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个角.2.观察∠1和∠2:①在位置上,∠1和∠2的顶点和两边有什么关系?②在数量上,∠1和∠2有什么关系?③图中还有哪些角之间具有这样的关系?总结:①领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领补角。
②领补角的性质:邻补角。
二、合作探究,展示反馈(20分)观察∠1和∠3:①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边有什么关系?②这两个角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③图中还有哪些角之间具有这样的关系?总结:①对顶角的定义:两个角有一个公共的,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②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
三、归纳总结,训练检测(18分)(一)归纳总结(举手回答)(二)训练检测1、如图2,图中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2、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个性化设计: (包括导学更新、问题更新、训练更新)121 2 1212A B C D图21234。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5.1.1相交线教案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找一找】(1)∠1的邻补角是什么?一个角的邻补角一般有几个?(2)∠3的对顶角是什么?图中有几组对顶角?分别把它们找出来.例1.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归纳:判断对顶角只看两点:①有公共顶点;②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方法总结: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探究点2: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问题1: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和是多少度?问题2:你能否利用问题1中的结论推导出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之间具有相等关系?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如图),试说明:∠1=∠3,∠2=∠4.解:例2.(教材P3例1变式)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若∠1+∠3= 60º,则∠1,∠2,∠3,∠4各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2)若∠2是∠1的 3倍,则∠1,∠2,∠3,∠4各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1:2 = 2: 7 ,则∠1,∠2,∠3,∠4各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归纳:邻补角的定义包含了两层含义:相邻且互补.但需要注意的是: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角不一定是邻补角.方法总结:关键是找出图中隐含的角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在相交线中求角的度数时,就要考虑使用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互补.若已知关系较复杂,比如出现比例或倍分关系时,可列方程解决角度问题.例3..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40°,∠BOC=110°,求∠2的度数..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图中找出对顶角和邻补角,根据两种角的性质找出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找一找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若∠1 +∠5=180°,找出图中与∠1 相等的角.2.如图,直线AB、CD、EF、MN相交,若∠2=∠5,找出图中与∠2 互补的角.三、课堂练习1.下列各图中,∠1 ,∠2是对顶角吗?2.找出图中∠AOE的邻补角及对顶角,若没有请画出.3.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写出∠AOC, ∠BOE的邻补角;(2)写出∠DOA, ∠EOC的对顶角;(3)如果∠AOC =50°,求∠BOD ,∠COB的度数.4.(应用题)在下图中,花坛转角按图纸要求这个角(红色标注的角)为135°;施工结束后,要求你检测它是否合格?请你设计检测的方法.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对顶角的性质把不能测量的角进行转化. 5.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点O , ∠EOC=70°,OA 平分∠EOC ,求∠BOD 的度数.6.【拓展题】观察下列各图,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A BCD Oa b c A A B B CCD DO OEFG H⑴ 如图a ,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⑵ 如图b ,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⑶ 如图c ,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⑷ 研究⑴~⑶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 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对对顶角;⑸ 若有1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对对顶角.解析:(1)仔细观察计算对顶角对数的式子,发现式子不变的部分及变的部分的规律,得出结论,代入数据求解.如图①,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4-2)×44=2对对顶角;如图②,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6-2)×64=6对对顶角;如图③,四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8-2)×84=12对对顶角……按这样的规律,10条直线交于一点,那么对顶角共有(20-2)×204=90(对).利用(1)中规律得出答案即可.由(1)得n(n ≥2)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的对数为2n (2n -2)4=n(n -1). 方法总结:解决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据的变化特征. 四、课堂小结两直线相交归类位置关系名称 数量关系 ∠1和∠2、∠2和∠3、∠3和∠4、 1.有公共顶点 2.有一条公共边3.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邻补角互 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1.1:相交线 学案设计(无答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邻补角及其性质➢邻补角:✧定义: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性质:∠1+∠2=180°,∠1+∠4=180°,∠2+∠3=180°,∠3+∠4=180°➢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单独的一个角不能成为邻补角。
➢邻补角既包含位置关系,又包含数量关系。
“邻”指的是位置相邻,“补”指的是两个角的和是180°。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对邻补角。
➢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但一个角的补角可以有很多个,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例1: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已知∠BOC=40°,OD平分∠AOC,求∠BOD的度数。
知识点二:对顶角及其性质➢对顶角:✧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性质:∠1=∠3,∠2=∠4➢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两对对顶角。
➢判断两个角是不是对顶角,应抓住两点:✧两个角是否有公共顶点;✧两角的两边是否互为反向延长线,即是否构成两条相交直线。
➢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知识点复习知识点一:邻补角及其性质1.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若∠1=45°,则∠2=( )A. 45°B. 55°C. 115°D. 135°2.下列选项中,∠1与∠2互为邻补角的是( )A. B. C. D.3.如图,直线a、b相交,其中∠1∶∠2=2∶3,则∠1的余角是。
4.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C为任一条射线,OD平分∠AOC,OE平分∠BOC。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相交线的定义,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及其名称。
-举例:通过观察图形,让学生识别出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即相邻角、对顶角、补角等,并理解这些角的性质。
-重点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讲解垂直与平行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墙面与地面的关系,理解这些性质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交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交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三:学会通过画图和推理来分析几何问题,培养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求学生先画出相应的图形,再运用几何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顶角和相邻角的区分。
-举例:在讲解对顶角和相邻角时,通过对比记忆,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角的不同之处,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1.1相交线学案一、课前自主学习: (一)选择题1、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2.下列图形中,∠1与∠2是邻补角的是( )3.如图(1),直线a 、b 相交于点O ,若∠1等于40°,则∠2=(A.50°B.60°C.140°D.160° 4.下列选项中是邻补角的是( )A.和为180°的两个角B.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角C.有一条公共边且相等的两个角D.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6.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7.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8.已知∠A=50°,则∠A 的补角是 .9.如图(2)所示,∠1=∠2=70,那么∠COE=70°, 那么∠COB 等于 度.ABCD21212121ABCDa D10.某校初一年级在下午3:00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下午3:00这一时刻,时钟分针与时针所夹的角等于 . (三)解答题 11.如图(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 (1)写出∠AOC ,∠BOE 的邻补角; (2)写出∠DOA ,∠EOC 的对顶角;(3)如果∠AOC =50°,求∠BOD ,∠COB 的度数.课前自主学习题答案:1.A ;2.D ;3.C ;4.D ;5.B ;6.对顶角;7.邻补角、对顶角;8.130°;9.145°;10.90°; 11. (1)∠AOC 的邻补角是∠AOD ,∠BOC ;∠BOE 的邻补角是∠AOE ,∠BOF.(2)∠DOA 的对顶角是∠BOC ;∠EOC 的对顶角是∠DOF. (3)∠BOD=50°,∠COB=130°.二、课堂互动探究 (1)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邻补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知识点二: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知识点三: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注意点:(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B A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5)邻补角的识别:①有公共顶点;②有一条公共边;③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6)①有公共顶点;②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③另一边也互为反向延长线. (2)典型例题分析 例: 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如图(2)所示,AOD ∠的对顶角是 ,FOB ∠的对顶角是 ,EOB ∠的邻补角是 。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邻补角、对顶角概念的理解,求AOD ∠的对顶角先确定AOD ∠的两条边OA 与OD ,它们的反向 延长线为OB 与OC ,所以AOD ∠的对顶角为∠BOC ;与EOB ∠有公共边OE ,AO 是OB 的反向延长线,所以 E O B ∠的邻补角是∠AOE ,同理,EOB ∠的另一个邻补角 为∠BOF点拔:判断两个角是不是邻补角,关键要看这两个角的两边,其中一边是公共边,另外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变式一:如图(5)所示,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BOE=90°,若∠4=45°,则∠2= ,∠1= ,∠3= ,∠1与∠2互为 角,∠3与∠4互为 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顶角、邻补角、余角等基础知识.利用对顶角相等可知∠2=∠4=45°,由∠BOE=90°可知∠AOE=180°-∠BOE=90°,即∠1+∠2=90°, 再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可以求出∠3=180°-∠2=135°. 答案:45°,45°,135°,余,补.变式二:如图(6)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C :∠COB=4:5,求∠AOD 的度数.分析:本题考查综合有关角的关系进行计算.求∠AOD 的度数通常转化为求∠BOC 的度数,∠AOC 与∠COB互为邻补角,且比为4:5,可设∠AOC=x °,则∠COB=x 45°, 列方程可得解.解:设∠AOC=x °,则∠COB=x 45° 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列方程为x +x 45=180,x =80. ∴∠COB=x 45=80×45=100°F B A 4321O EDC BA (5) ODCBA(6)∴∠AOD=∠COB=100°.点拔:学会用列方程的思想求角的度数.课后习题精选(一)基础经典习题1.如图(7),所示,直线1l ,2l ,3l 相交于一点,下列选择项中,全对的一组是( ) A. ∠1=90°,∠2=30°,∠3=90°,∠4=40°B. ∠1=∠3=90°,∠2=∠4=30°C. ∠1=∠3=90°,∠2=60°,∠4=30°.D. ∠1=∠3=90°,∠2=60°,∠4=30° 分析:考查对顶角的性质,∠4=30°,∠2=60°∠1=∠3=90°,故选择D2.如图(8),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D 与∠BOC 和为236°,则∠AOC 的度数为( ) A.62° B.118° C.72° D.59°分析:考查的是对顶角的性质和邻补角的性质,∠BOC 与∠AOD∠AOD=∠BOC ∴2∠AOD=236°∴∠AOD=118° 又∵∠AOD 与∠AOC 互为邻补角 ∴∠AOC=180°-118°=62°,故选A3.如图(9)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AOC=120°,求∠BOD 的度数及∠AOE 的度数.分析:主要考查的是对顶角,邻补角及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由∠BOD 与∠AOC 是对顶角,可得∠BOC 的度数,由∠AOC 与∠AOD 是互为邻补角,可得∠AOD 的度数,由OE 平分∠AOD 可得∠AOE 的度数. 解:∵AB 与CD 相交于点O (已知),∴∠BOD=∠AOC=120°(对顶角相等). ∵∠AOC+∠AOD=180°(邻补角定义), ∴∠AOD=180°-120°=60°. ∵OE 平分∠AOD (已知),∴∠AOE=21∠AOD=21×60°=30°. 4.如图(10)1l ,2l ,3l 两两相交,∠3=2∠2,∠1=70°,求∠4的度数. 分析:考查的是对顶角的性质,由∠1与∠3是对顶角,可得∠3=∠1=70°,∠2与∠4是对顶角,可得∠2=∠4EOD C B A l 3l 2l 14321(9) l B又∠3=2∠2,∴∠2=21∠3=35° ∴∠4=35°解:∵3l 与2l 是相交直线(已知),∴∠3=∠1=70°(对顶角相等).同理,∠4=∠2 又∠3=2∠2,∴∠2=21∠3=21×70°=35°∴∠4=35° 5.如图(11)所示,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是∠BOC ,∠AOC 的平分线,求:(1)∠EOF 的度数;(2)写出∠BOE 的余角及补角.分析:考查的是邻补角,角平线,余角的综合运用.由OF 平分∠AOC ,可得∠FOC 是∠AOC 的半,OE 平分∠BOC 可得∠COE 是∠BOC 的半,∠FOC 与∠COE 的和是平角AOB 的一半. 解:(1)∵OE ,OF 是∠BOC ,∠AOC 的平分线, ∴∠COF=21∠AOC ,∠COE=21∠BOC , ∴∠COF+∠COE=21(∠BOC+∠AOC )又∠BOC+∠AOC=180°, ∴∠COF+∠COE=90°∴∠EOF=90°(2)∠BOE 的余角是∠COF 、∠AOF ;∠BOE 的补角是∠AOE. 6.如图(1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1)若∠EOC=70°,求∠BOD 的度数;(2)若∠EOC :∠EOD=2:3,求∠EOD 的度数. 分析:考查的是角平分线、对顶角的综合运用. 解:(1)∵AB ,CD 相交于点O (已知),∴∠BOD=∠AOC (对顶角相等). ∵OA 平分∠EOC ,∴∠AOC=21∠EOC=21×70°=35°. ∴∠BOD=35°. (2)设∠EOC=x °,则∠EOD=x 32° ∴x +x 32=180,解得,x =108,∴∠EOD=108°. 7.如图(1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1)写出∠AOC ,∠BOE 的邻补角的; (2)写出∠DOA ,∠EOC 的对顶角; (3)如果∠AOC=50°,求∠BOD ,∠COB 的度数.O F E C BA (10)(11)BA FB A分析:考查的是对顶角,邻补角的应用。
解:(1)∠AOC 的邻补角是∠AOD 与∠BOC ;∠BOE 的邻补角是∠AOE 与∠BOF ;(2)∠DOA 的对顶角是∠BOC ,∠EOC 的对顶角是∠DOF ; (3)∵AB ,CD 相交于点O (已知),∴∠BOD=∠AOC=50°(对顶角相等); ∵∠AOC+∠COB=180°(邻补角的定义), ∴∠COB=180°-∠AOC=180°-50°=130°.(二)能力提高训练1. 如果∠1与∠2互为补角,且∠1>∠2,那么∠2的余角是( ).A.21(∠1+∠2) B.21∠1 C.21(∠1–∠2) D.21∠2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补角,余角的综合运用, 解:设∠2的余角为∠α,∴∠α=90°-∠2.∵∠1与∠2互补,∴∠1+∠2=180°,∴∠2=180°-∠1,∴21(∠1+∠2)=90° ∴∠α=90°-(180°-∠1)=∠1-90°=∠1-21(∠1+∠2)=21∠1-21∠2 即∠α=21(∠1-∠2),故选C. 2.已知如图(14),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OF 平分∠BOD ,∠COB=∠AOC+40°,求∠AOE ,∠AOF 的度数.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邻补角,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COB 与∠AOC 互补,且∠COB=∠AOC+40°,可列方程 解出∠AOC 的度数,∠AOC 度数一半即为所求.解:设∠AOC=x °,则∠COB=x °+40°, ∴x +x +40=180,解得,x =70° ∴∠BOD=70°∵OF 平分∠BOD ,∴∠FOB=21∠BOD=35° ∴∠EOA=35°∴∠AOF=180°-∠EOA=180°-35°=145°.3.如图(15),两条笔直的街道AB 、CD 相交于点O,街道OE 、OF 分别平分∠AOC 、∠BOD ,说明街道EOF 是笔直的.分析:要说明街道EOF 是笔直的,也就是判断EOF 是一条直线, 即只需判∠1+∠AOF=180°.判断三点共线(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只需判定以中间位置的点为顶点角是平角即可.解:∵∠AOC 与∠BOD 是对顶角,∴∠AOC=∠BOD.OFE DC B A (14) 21OFE D CB A (15)∵∠1=21∠AOC ,∠2=21∠BOD , ∴∠1=∠2.∵AB 为直线,∠2与∠AOF 是邻补角. ∴∠2+∠AOF=180°.所以∠1+∠AOF=180°. ∴EOF 是一条直线,即街道EOF 是笔直的.4.(1)观察图(16)中的各个角,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①如图(16)a 中,共有_________对对顶角; ②如图(16)b 中,共有_________对对顶角; ③如图(16)c 中,共有_________对对顶角;④探究①—③各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 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_________对对顶角;(2)若n 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不同的点时,可形成_________对对顶角.你能将上述两种情形归纳一下吗?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有几个角就有几对对顶角.a 图中以OB 为角的始边,终边OD ,构成一个角;以OD 为始边,OA 为终边又构成一个角,共有2对对顶角(2条直线).图b 中以OB 为始边,终边分别是OD ,OE ,以OD 为始边,终边分别是OE ,OA ,以OE 为始边,终边分别是OA ,OC ,共构成6对对顶角(3条直线);以此类推,图c 共构成12对对顶角(4条直线),如果相交直线的条数为n ,对顶角的对数=n (n -1).解:(1)①2 ②6 ③12 ④n(n -1) (2)n(n -1) 归纳结论:n 条直线两两相交,共形成n(n -1)对对顶角.b O F ED C B A a O D C B A cHG O F E D C B A(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