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概述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生理学血液系统ppt课件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大、无 平滑肌分布,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 质交换的场所。
容量血管
静脉和相应的中小静脉,与同级动脉 相比,其管壁薄、弹性小、易扩张, 在安静状态下循环血量的60%-70%容 纳在静脉中。
血管舒缩调节机制
01 02
神经调节
血管收缩神经纤维经常发放低频冲动,使血管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 血管舒张神经纤维在安静状态下无冲动发放,当刺激强度增加时发放冲 动,引起舒血管效应。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03
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富含平滑肌,收缩时可明显改变血管口
径,从而改变对血流的阻力和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血管类型及特点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环绕在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滑肌, 其收缩可控制毛细血管的开放或关闭。
通血毛细血管
骨骼肌和心肌中的毛细血管,血管壁 上有较多小孔,有利于血管内外物质 交换。
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在激活物的作用下转变 为纤溶酶。
纤维蛋白降解
纤溶酶将纤维蛋白降解为可溶性 小片段,使其失去网状结构。
纤溶抑制物
体内存在纤溶抑制物,可抑制纤 溶酶的活性,调节纤溶过程。
凝血与纤溶平衡及其意义
平衡状态
正常情况下,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既保证血管损伤时的及时止血,又避 免不必要的血栓形成。
生理意义
凝血与纤溶平衡对于维持血管完整性、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当平衡 被打破时,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06
血管生理
血管类型及特点
弹性贮器血管
01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可扩张性和弹性,
可缓冲动脉血压。
分配血管
血液系统要点ppt课件
五、治疗 1.支持治疗。 2.诱导分化治疗:全反式维A酸。 3.细胞因子:EPO,G-CSF,GM-CSF等。 4.化疗:RAEB者可考虑化疗 5.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可能是目前 唯一能使MDS长期缓解乃至治愈的治疗方法。
第三节 淋巴瘤
一.概念 淋巴瘤的发病跟EB病毒有关 题眼:无痛性颈 部淋巴结肿大 二.基本病理分类 1.霍奇金淋巴瘤(HL):诊断霍奇金淋巴瘤最 特异的细胞:R-S细胞。 2.非植。慢性急性以3个月 为界; 2.慢性再障首选雄激素:如康力龙,丙酸睾酮
溶血性贫血
病因 1.红细胞内异常 (1)红细胞膜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 尿(PNH),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 (2)红细胞酶的异常:蚕豆病(葡萄糖-6-磷 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 (3)血红蛋白的异常:海洋性贫血又称地中 海贫血(珠蛋白异常) 2.红细胞外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临床分型 1.单纯型(紫癜型)是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表现为双下肢 与臀部对称性紫癜(双下肢臀部对称) 2.腹型(Henoch型)除了皮肤紫癜外,还有一些消化道 症状和体征,如恶心、呕吐、腹泻、便血,腹痛等. 3.关节型(Schonlein型)除了皮肤紫癜外还有一些关节 肿胀疼痛。呈游走性、反复性; 4.肾型 在皮肤紫癜基础上,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 病情最为严重 5.混合型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显著升高(>20×109/L) 慢粒的典型-----白细胞升高的同时嗜酸、嗜碱性粒细 胞↑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慢性期原始细胞小于10%。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减低或阴性(阳性 -----再障):-------诊断慢粒 4.Ph染色体(费城染色体)阳性或者bcr/abl融合基 因(编码:P210)阳性。-------慢粒。
血液系统概述ppt课件
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实现的。
红细胞
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及二氧化碳能力。与氧结合的血红蛋
白称为氧合血红蛋白,色鲜红;与二氧化碳结合的血红蛋
白称为碳酸血红蛋白。氧及二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都 不牢固,很易分离。在氧分压较高肺内,静脉血中的碳酸 血红蛋白解离,并与氧结合转变为氧合血红蛋白;而在氧 分压较低的组织内,动脉血中的氧合血红蛋白解离,并与 二氧化碳结合转变为碳酸血红蛋白,红血球依靠其血红蛋 白的这种特殊性而完成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的任务。
。
嗜碱性粒细胞
起源于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在骨髓内分化成熟后进入血
流
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胞核分叶不清楚,胞质含形
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用甲苯胺蓝染色,颗粒 由蓝变紫,称为异染性,大颗粒直径可达 1.2μm,易溶于水
。电子显微镜下,颗粒内含物电子密度较高。胞质有复杂的
囊泡,丰富的糖原。其他细胞器都不明显。
B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一实现的。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
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处抗体,抗体通
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中和、沉淀、凝集或溶解抗原,
消作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
来源于骨髓的 B细胞经过类腔上囊组织的处理并接受抗
原刺激以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于细胞膜表面的免疫
成为种类繁多的抗体,以保障机体的健康。
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
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
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
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 毒繁殖;并同B细胞协同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护理血液系统》ppt课件
手术治疗与护理实践
术前准备
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根据手术类型做好相关的 术前准备,如备皮、备血等。
术中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手术操作,确 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放疗与护理实践
放疗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生的治疗方案,制定合理的放疗计划。
血管系统
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 管,负责输送血液到全身 各个组织器官。
心脏
推动血液流动,维持血液 循环。
血液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 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 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系统的作用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免疫防御
血液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 身各个组织器官,支持细胞代谢和生 长发育。
血液系统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免疫细 胞和分子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保 护机体免受感染。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如辐射、化学物质等,可以减少对血液系统的损害。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流感、肺炎等。
控制血液系统疾病的方法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可以及 时发现血液系统疾病,从 而进行早期治疗。
合理饮食
选择富含营养的食物,避 免高脂肪、高热量、高盐 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液 系统疾病的发展。
致心力衰竭和死亡。
护理方法
针对贫血的护理,应着重提供心 理支持和舒适环境,避免疲劳和 感染,合理安排饮食,补充铁、 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
出血性疾病的症状与护理
出血性疾病概述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出血倾 向。
症状分析
血液系统精品医学课件.ppt
网织红细胞数
3天内:0.04~0.06 7天后:0.02~以下(约0.003)
随生理性贫血恢复而短暂上升 婴儿期以后与成人相同
白细胞数与分类
白细胞数
出生
(15~20) ×109/L
6~12小时 (21~28) ×109/L
1周
12 ×109/L
婴儿期 10×109/L
8岁以后 接近成人水平
分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 造血物质(营养)缺乏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B12、 叶酸缺乏)、VitB6缺乏、VitC缺乏 蛋白质缺乏、铜缺乏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其它:感染、炎症、肾病、癌症、 铅中毒等
红细胞破坏增加
▲ 红细胞内在缺陷
● 膜结构异常:遗传性球形红细胞
细胞器官
造血和血象特点 胚胎造血期 中胚叶造血期 肝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期
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 胎儿4个月开始造血活动, 成为胚胎期主要的造血器官;
生后2~5周成为儿童唯一的造血场所;
造血和血象特点 脴胎期造血 生后造血
出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 婴儿期为红骨髓,代偿潜力小;如需增加造 血,可出现髓外造血; 5~7岁黄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红髓; 年长儿、成人限于扁骨(肋骨、胸骨、脊椎、
造血和血象特点 胚胎造血期 中胚叶造血期 肝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生后造血
肝脾造血期
包括:肝脏、脾脏、胸腺、淋巴结造血 肝脏造血:是胚胎中期主要造血部位;
主要产生有核红细胞,少量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第6~8周开始,4~5月达高峰,6个月 后渐退
血液系统概述
理评估
病史
患病情况及治疗经过 • 起病的形式与发病时间。 • 病因、诱因或促发因素。 • 主要症状、体征及其特点。 • 相关辅助检查及其结果。 • 主要治疗方法(方案)、效果及药物的毒副作用。 • 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 患病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其变化。
血液系统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一、血液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组织组成。 – 造血组织、造血功能与造血调控。 – 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一、血液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一)造血组织、造血功能与造血调控
1.造血组织
一、血液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铁检查。
• 放射性核素。
• 其他。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身体评估
1.全身状态 ➢ 生命体征 ➢ 意识状态 ➢ 面容与表情 ➢ 营养状况 ➢ 体位
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
2.皮肤黏膜 3.浅表淋巴结 4.头颈部 5.胸部 6.腹部 7.其他
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查
•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 • 骨髓涂片与骨
3.造血微环境 概念: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主要由微血管系统、神经成分、基质及其他结缔组织等构成。 造血微环境可直接与造血细胞接触或释放某些因子,影响或诱导造血细胞的生成。 包括正调控因子与负调控因子,维持体内造血功能的平衡。
一、血液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血液的组成:血浆、细胞成分。 – 血浆。 – 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测定及红细胞比容。 髓活检(骨髓
病史
患病情况及治疗经过 • 起病的形式与发病时间。 • 病因、诱因或促发因素。 • 主要症状、体征及其特点。 • 相关辅助检查及其结果。 • 主要治疗方法(方案)、效果及药物的毒副作用。 • 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 患病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其变化。
血液系统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一、血液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组织组成。 – 造血组织、造血功能与造血调控。 – 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一、血液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一)造血组织、造血功能与造血调控
1.造血组织
一、血液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铁检查。
• 放射性核素。
• 其他。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身体评估
1.全身状态 ➢ 生命体征 ➢ 意识状态 ➢ 面容与表情 ➢ 营养状况 ➢ 体位
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
2.皮肤黏膜 3.浅表淋巴结 4.头颈部 5.胸部 6.腹部 7.其他
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查
•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 • 骨髓涂片与骨
3.造血微环境 概念: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主要由微血管系统、神经成分、基质及其他结缔组织等构成。 造血微环境可直接与造血细胞接触或释放某些因子,影响或诱导造血细胞的生成。 包括正调控因子与负调控因子,维持体内造血功能的平衡。
一、血液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血液的组成:血浆、细胞成分。 – 血浆。 – 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测定及红细胞比容。 髓活检(骨髓
血液系统- PPT课件
单核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后立即进入循环, 其半衰期为71小时,以后进入组织成为组织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生理
淋巴细胞可分为短寿及长寿两群,前者存 活4-5天,后者经数月或数年未分裂而存活。 二者功能上的意义还不清楚。淋巴细胞可 在静脉-淋巴间进行循环,在其寿期内可 往返循环达数百次之多。
血小板生理
红细胞生理
肝脏也是破坏衰老红细胞的重要场所之一。 其它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也有清除异常 红细胞的能力,但效率较小。
粒细胞生理
粒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后即进入血液中,在 循环中停留时间短,半存留期为6-7小时, 然后进入组织内再重往血管内,成熟中性 粒细胞存活期为9天。主要被单核-巨噬细 胞破坏,亦可随各器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
一、抗贫血药
定义: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 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现象。 临床常见的贫血为: 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雄激素、细胞生长因子、 激素等
缺铁性贫血
人体铁分布:总量4.5g,血红素铁占总量70%, 肌红蛋白及含铁酶约占5-10%。其余铁以含铁血 黄素及铁蛋白的形式贮存于骨髓及肝脾中。 造成缺铁的原因: 1. 营养不良、需要量>摄入量 (生理需要量:1-1.5mg/d) 2. 铁吸收障碍(如胃肠疾病,胃酸缺乏,慢性腹泻等); 3. 长期病理性失血如寄生虫、痔疮、月经过多等。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叶酸或(和) 维生素B12,使幼稚红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所 致。 [叶酸]
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与维生素B12合用效果更好。尤其对营养性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妊娠期和婴儿期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疗效好。
淋巴细胞生理
淋巴细胞可分为短寿及长寿两群,前者存 活4-5天,后者经数月或数年未分裂而存活。 二者功能上的意义还不清楚。淋巴细胞可 在静脉-淋巴间进行循环,在其寿期内可 往返循环达数百次之多。
血小板生理
红细胞生理
肝脏也是破坏衰老红细胞的重要场所之一。 其它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也有清除异常 红细胞的能力,但效率较小。
粒细胞生理
粒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后即进入血液中,在 循环中停留时间短,半存留期为6-7小时, 然后进入组织内再重往血管内,成熟中性 粒细胞存活期为9天。主要被单核-巨噬细 胞破坏,亦可随各器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
一、抗贫血药
定义: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 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现象。 临床常见的贫血为: 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雄激素、细胞生长因子、 激素等
缺铁性贫血
人体铁分布:总量4.5g,血红素铁占总量70%, 肌红蛋白及含铁酶约占5-10%。其余铁以含铁血 黄素及铁蛋白的形式贮存于骨髓及肝脾中。 造成缺铁的原因: 1. 营养不良、需要量>摄入量 (生理需要量:1-1.5mg/d) 2. 铁吸收障碍(如胃肠疾病,胃酸缺乏,慢性腹泻等); 3. 长期病理性失血如寄生虫、痔疮、月经过多等。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叶酸或(和) 维生素B12,使幼稚红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所 致。 [叶酸]
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与维生素B12合用效果更好。尤其对营养性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妊娠期和婴儿期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疗效好。
血液系统PPT经典课件
存在形式——与铁蛋白结合聚集成铁黄素颗粒 转运形式——与转运蛋白结合 利用形式——Fe2+
孕妇,儿童营养不足 ——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大量失血,长期慢性出血
②蛋白质:主要从食物中来。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
远远满足红细胞生成需要。
⑶必要的成熟因子: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 ①叶酸
②VitB12 :+内因子(胃内)
(一)血液的比重
Specific Gravity
全血比重为1.050~1.060,主要决定于红细胞。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
红细胞比重为1.090,主要决定于血红蛋白。
(二)血液的粘度
Viscosity
(三)血浆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
(四)血浆的pH值
50Kg
3500~4000ml
少量失血 <10% 无明显临床症状 中等失血 20% 休克症状 大量失血 >30% 危及生命
输血200ml,以50kg体重来计算,大约占血量5%, 对机体无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 健康公民献血的最高年龄为: A.55岁 B.60岁 C.69岁
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功能
•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Hb) • 缓冲作用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四)红细胞的破坏
1.红细胞的生成
⑴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Fra bibliotek生后主要在骨髓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⑵造血原料: 蛋白质和铁
①铁:
内源性铁——红细胞破裂
来源
孕妇,儿童营养不足 ——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大量失血,长期慢性出血
②蛋白质:主要从食物中来。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
远远满足红细胞生成需要。
⑶必要的成熟因子: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 ①叶酸
②VitB12 :+内因子(胃内)
(一)血液的比重
Specific Gravity
全血比重为1.050~1.060,主要决定于红细胞。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
红细胞比重为1.090,主要决定于血红蛋白。
(二)血液的粘度
Viscosity
(三)血浆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
(四)血浆的pH值
50Kg
3500~4000ml
少量失血 <10% 无明显临床症状 中等失血 20% 休克症状 大量失血 >30% 危及生命
输血200ml,以50kg体重来计算,大约占血量5%, 对机体无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 健康公民献血的最高年龄为: A.55岁 B.60岁 C.69岁
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功能
•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Hb) • 缓冲作用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四)红细胞的破坏
1.红细胞的生成
⑴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Fra bibliotek生后主要在骨髓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⑵造血原料: 蛋白质和铁
①铁:
内源性铁——红细胞破裂
来源
血液系统学习护理课件
社区护理与支持
社区护理
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为患者提供方便、及时的护理服务。
支持网络
建立患者支持网络,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康复指导和互助交流平台。
THANKS
感谢观看
血液系统的生理作用
01
02
03
04
物质运输
血液系统能够运输氧气、营养 物质、激素等物质,维持机体
的正常生理功能。
免疫防御
血液系统中的白细胞、抗体等 免疫物质能够抵御病原体入侵
,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调节体温
血液系统通过调节血流量和血 管舒缩等机制,维持机体的正
常体温。
清除废物
血液系统能够清除机体产生的 废物和病原体,保持机体内环
白血病
总结词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异常白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 生,并浸润到其他组织器官中,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详细描述
白血病的症状因疾病类型和进展程度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贫血、出血、 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
出血性疾病
血液系统的功能
血液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 内环境的稳定,包括运输氧气和 营养物质、调节体温、清除废物 和病原体等。
血液系统的循环路径
血液循环
血液从心脏出发,经过动脉、毛细血 管、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形成一个 完整的循环路径。
淋巴循环
淋巴液从毛细淋巴管开始,经过淋巴 管、淋巴结,最后汇入静脉,与血液 循环一起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预防措施
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及避免接触 有害物质。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液 系统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血液概述 ppt课件
气末吸梢入循;环必要时输血或输红细
贫
胞制剂。
血
——
ppt课件
22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常 护理评价
见
症
状
与
病人活动
体
耐力有无
征
提高。
病人情绪 是否稳定。
——
贫 血
ppt课件
23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常 概念
见
状 红细胞生成减少
与 体
红细胞破坏增多
征 急、慢性失血
——
贫 血
慢性失血是成人贫血最常见的原因
ppt课件
17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常 护理评估
见 二、临床表现
症 黏膜 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的主要体征
状 与 体
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是贫血最常见和最早 出现的症状。
8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出血
贫血
感染
ppt课件
9
一、贫 血
概念: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的外周血中血红 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 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 值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其中以血红蛋 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
ppt课件
10
我国成年人贫血的诊断标准
性别
Hb
RBC
男 ﹤120g/L ﹤4.5×1012/L
分类Leabharlann 解剖结构与生理常见症状护理 思考题
概 述
ppt课件
6
学习目标 解剖结构与生理
分类
解剖结构与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嗜碱性粒细胞
起源于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在骨髓内分化成熟后进入血 流
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胞核分叶不清楚,胞质含 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用甲苯胺蓝染色, 颗粒由蓝变紫,称为异染性,大颗粒直径可达 1.2μm,易 溶于水。电子显微镜下,颗粒内含物电子密度较高。胞质 有复杂的囊泡,丰富的糖原。其他细胞器都不明显。
来源于骨髓的 B细胞经过类腔上囊组织的处理并接受抗 原刺激以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于细胞膜表面的免疫 球蛋白(Ig)(限于IgM与IgD两种)作为特殊抗原的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在 B细胞表面的形成,促使其进一步增 殖,并发育成为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有些 B细胞同样 能发育为长寿命的记忆细胞。Ig共有五类,即IgG、IgA、 IgM、IgD与IgE,每一类Ig的分子组成,均有恒定与可变两 部分,因而能根据体液免疫的需要,改变其分子结构, 成为种类繁多的抗体,以保障机体的健康。
红细胞是在骨髓中制造的,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衰老的红血球被 脾、肝、骨髓等处的风状内皮系统细胞吞噬和破坏,平均寿命120 天
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氧及二氧化碳,这主要是通过红 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实现的。
红细胞
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及二氧化碳能力。与氧结合的血红蛋 白称为氧合血红蛋白,色鲜红;与二氧化碳结合的血红 蛋白称为碳酸血红蛋白。氧及二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 合都不牢固,很易分离。在氧分压较高肺内,静脉血中 的碳酸血红蛋白解离,并与氧结合转变为氧合血红蛋白; 而在氧分压较低的组织内,动脉血中的氧合血红蛋白解 离,并与二氧化碳结合转变为碳酸血红蛋白,红血球依 靠其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殊性而完成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的 任务。
其他
血糖 血浆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其含量与糖代谢密切有
关,正常人血糖含量比较稳定。
血脂 血浆中所含脂肪类物质,统称血脂。包括磷脂、三酸甘油
酯和胆固醇等。这些物质是构成细胞成分和合成激素等 物质的原料。血脂含量与脂肪代谢有关,也受食物中脂 肪含量的影响,血脂过高对机体有害。
红细胞
红细胞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新鲜单个红细胞为黄绿色,大量红 细胞使血液呈深红色。成熟的红细胞(哺乳动物)没有细胞核和线 粒体,富含血红蛋白。
T细胞的亚群中,还有辅助细胞与抑制细胞,调节体液免疫反应,但 不能分泌抗体。
大多数活化的T细胞成为杀伤细胞,直接攻击细胞抗原,另一些则 需要抗体与抗原在其表面结合后而将其破坏。有些活化的 T细胞成 为记忆细胞,在长时间内(甚至是机体的一生)处于静止与不分裂 状态,一旦再与此特殊抗原相遇,则立刻恢复增殖而发挥其杀伤作 用。
白细胞
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
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
有的颗粒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
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
粒细胞
无粒细胞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中 性 粒 细 胞
嗜 碱 性 粒 细 胞
单淋 核巴 细细 胞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吞噬能力很强,它们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 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 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 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 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 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虐原虫和细 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 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 的作用。
瑞氏染色外周血五种白细胞形态特征
细胞类 型
细胞核 细胞 外形
核型
细胞质
染色质 着色 颗粒
中性杆状 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 核粒细胞
圆形 圆形
弯曲呈腊肠样,两端 钝圆 分叶2-5叶,以3叶为 多
深紫红色 粗糙
量多,细小,均匀布满胞质,浅紫 红色
淡橘红
嗜酸性粒 细胞 嗜碱性粒 细胞 淋巴淋巴
单核细胞
圆形
圆形
淡紫红色, 疏松呈网 淡灰蓝
量多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弥散 分布于胞质中
状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又称免疫细胞,负责机体的
免疫防御任务。由于发育路线与表面 标记不相同,淋巴细胞分为T与B两类, 分别负责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任务
B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一实现的。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 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处抗体, 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中和、沉淀、凝集或 溶解抗原,消作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
正常参考值 百分值 0~0.01 或(0%—1%) 绝对值 0~0.1 10^9/L
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呈圆形,直径13-15μm。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 紧密排列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折光性强。细胞核 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常有2-3叶,呈眼镜状,深 紫色。嗜酸性粒细胞容易破碎,颗粒可分散于细胞周围。
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 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 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 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 或抑制病毒繁殖;并同B细胞协同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细胞免疫包括迟发过敏反应,同种移植排斥,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对感染(病毒、霉菌、某些细菌)的防御,还包括对体内瘤细胞生 长的防御等。
血液系统概述详 解演示文稿
(优选)血液系 统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习 目 标
熟悉血液的实验室检查 了解血细胞的演化 掌握血液的分类及功能
CONTENTS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细胞
血浆蛋白 水
其他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血浆蛋白
分类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作用 白蛋白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中有重要作用 球蛋白与抗体产生有关 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
圆形 或椭 圆
圆或 不规 则
分2叶,呈眼睛样
量多粗大,圆而均匀,充满胞质, 鲜橘红色
结构不清,分叶不明 深紫红色
显
粗而不均
量少,大小和分布不均,常覆盖核 上,蓝黑色
圆形或椭圆形
深紫红色 粗糙
透明淡 蓝色
小淋巴细胞一般无颗粒,大淋巴细
胞可有少量粗大不均匀,深紫红色 颗粒
不规则形,肾形,马 蹄形,或扭曲折叠
嗜碱性粒细胞
起源于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在骨髓内分化成熟后进入血 流
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胞核分叶不清楚,胞质含 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用甲苯胺蓝染色, 颗粒由蓝变紫,称为异染性,大颗粒直径可达 1.2μm,易 溶于水。电子显微镜下,颗粒内含物电子密度较高。胞质 有复杂的囊泡,丰富的糖原。其他细胞器都不明显。
来源于骨髓的 B细胞经过类腔上囊组织的处理并接受抗 原刺激以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于细胞膜表面的免疫 球蛋白(Ig)(限于IgM与IgD两种)作为特殊抗原的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在 B细胞表面的形成,促使其进一步增 殖,并发育成为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有些 B细胞同样 能发育为长寿命的记忆细胞。Ig共有五类,即IgG、IgA、 IgM、IgD与IgE,每一类Ig的分子组成,均有恒定与可变两 部分,因而能根据体液免疫的需要,改变其分子结构, 成为种类繁多的抗体,以保障机体的健康。
红细胞是在骨髓中制造的,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衰老的红血球被 脾、肝、骨髓等处的风状内皮系统细胞吞噬和破坏,平均寿命120 天
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氧及二氧化碳,这主要是通过红 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实现的。
红细胞
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及二氧化碳能力。与氧结合的血红蛋 白称为氧合血红蛋白,色鲜红;与二氧化碳结合的血红 蛋白称为碳酸血红蛋白。氧及二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 合都不牢固,很易分离。在氧分压较高肺内,静脉血中 的碳酸血红蛋白解离,并与氧结合转变为氧合血红蛋白; 而在氧分压较低的组织内,动脉血中的氧合血红蛋白解 离,并与二氧化碳结合转变为碳酸血红蛋白,红血球依 靠其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殊性而完成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的 任务。
其他
血糖 血浆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其含量与糖代谢密切有
关,正常人血糖含量比较稳定。
血脂 血浆中所含脂肪类物质,统称血脂。包括磷脂、三酸甘油
酯和胆固醇等。这些物质是构成细胞成分和合成激素等 物质的原料。血脂含量与脂肪代谢有关,也受食物中脂 肪含量的影响,血脂过高对机体有害。
红细胞
红细胞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新鲜单个红细胞为黄绿色,大量红 细胞使血液呈深红色。成熟的红细胞(哺乳动物)没有细胞核和线 粒体,富含血红蛋白。
T细胞的亚群中,还有辅助细胞与抑制细胞,调节体液免疫反应,但 不能分泌抗体。
大多数活化的T细胞成为杀伤细胞,直接攻击细胞抗原,另一些则 需要抗体与抗原在其表面结合后而将其破坏。有些活化的 T细胞成 为记忆细胞,在长时间内(甚至是机体的一生)处于静止与不分裂 状态,一旦再与此特殊抗原相遇,则立刻恢复增殖而发挥其杀伤作 用。
白细胞
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
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
有的颗粒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
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
粒细胞
无粒细胞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中 性 粒 细 胞
嗜 碱 性 粒 细 胞
单淋 核巴 细细 胞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吞噬能力很强,它们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 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 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 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 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 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虐原虫和细 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 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 的作用。
瑞氏染色外周血五种白细胞形态特征
细胞类 型
细胞核 细胞 外形
核型
细胞质
染色质 着色 颗粒
中性杆状 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 核粒细胞
圆形 圆形
弯曲呈腊肠样,两端 钝圆 分叶2-5叶,以3叶为 多
深紫红色 粗糙
量多,细小,均匀布满胞质,浅紫 红色
淡橘红
嗜酸性粒 细胞 嗜碱性粒 细胞 淋巴淋巴
单核细胞
圆形
圆形
淡紫红色, 疏松呈网 淡灰蓝
量多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弥散 分布于胞质中
状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又称免疫细胞,负责机体的
免疫防御任务。由于发育路线与表面 标记不相同,淋巴细胞分为T与B两类, 分别负责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任务
B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一实现的。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 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处抗体, 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中和、沉淀、凝集或 溶解抗原,消作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
正常参考值 百分值 0~0.01 或(0%—1%) 绝对值 0~0.1 10^9/L
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呈圆形,直径13-15μm。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 紧密排列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折光性强。细胞核 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常有2-3叶,呈眼镜状,深 紫色。嗜酸性粒细胞容易破碎,颗粒可分散于细胞周围。
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 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 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 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 或抑制病毒繁殖;并同B细胞协同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细胞免疫包括迟发过敏反应,同种移植排斥,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对感染(病毒、霉菌、某些细菌)的防御,还包括对体内瘤细胞生 长的防御等。
血液系统概述详 解演示文稿
(优选)血液系 统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习 目 标
熟悉血液的实验室检查 了解血细胞的演化 掌握血液的分类及功能
CONTENTS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细胞
血浆蛋白 水
其他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血浆蛋白
分类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作用 白蛋白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中有重要作用 球蛋白与抗体产生有关 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
圆形 或椭 圆
圆或 不规 则
分2叶,呈眼睛样
量多粗大,圆而均匀,充满胞质, 鲜橘红色
结构不清,分叶不明 深紫红色
显
粗而不均
量少,大小和分布不均,常覆盖核 上,蓝黑色
圆形或椭圆形
深紫红色 粗糙
透明淡 蓝色
小淋巴细胞一般无颗粒,大淋巴细
胞可有少量粗大不均匀,深紫红色 颗粒
不规则形,肾形,马 蹄形,或扭曲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