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G诊断标准
出凝血功能的常用检测方法

出凝血功能的常用检测方法凝血功能是人体中止出血并保持血液流动平衡的重要过程,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凝血功能的检测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外源凝血途径功能的方法,可用于评估肝功能和检测抗凝剂的疗效。
INR是PT的一种标准化方法,用于解决不同试剂盒之间的差异性,常用于评估使用华法林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的凝血功能。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一种测量内源凝血途径功能的方法,可用于检测肝功能、观察抗凝剂治疗效果、评估家族性抗凝因子缺乏或异常等。
同时APTT也常用于筛查血液病、DIC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凝血酶时间(TT):TT是一种测量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功能的方法,可用于评估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合成功能、检测肝病、抗凝药物疗效以及凝血酶和抗凝剂的活性等。
4. 凝血酶原活性(FII)和纤维蛋白原活性(Fbg):FII活性是测量凝血酶原浓度和活性的方法,可用于检测凝血酶原缺乏或异常和肝病。
Fbg活性是测量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活性的方法,用于评估血栓病变、DIC和肝功能等。
5. 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一种血浆中的溶解性产物,其产生与纤维蛋白的降解和溶解有关。
检测D-二聚体可用于判断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等血管壁损伤状态。
6.凝集试验:凝集试验可用于检测红细胞凝集功能、血液抗凝状态和抗凝因子缺乏等,常见的凝集试验有补体结合试验(CH50)、血小板抗丝裂原试验(PFA-100)和钠离子浓度测定等。
7.凝血因子测定:凝血因子测定是一种测量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方法,可用于评估凝血因子缺乏/异常和判断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等。
8.血小板功能测试:血小板功能测试可用于评估血小板-血管壁相互作用、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颗粒等功能。
常见的血小板功能测试有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术和血小板聚集率等。
TEG参数意义参考范围

EPL
EPL在MA出现后30秒时就开始测量并保持更新直到MA出现后30分钟,这时EPL与LY30相等
0-15%
LY30估计值
12
LY60
最大振幅后60分钟的振幅衰减率
0-15%
用来评估达到MA后60分钟时的凝块溶解百分数
13
CL30
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剩余的百分比
92.5-100%
弹性常数
8
TPI
TPI=EMX/K,即相对弹性切应力系数除以凝块形成的动力学特性,EMX是最大振幅时的E。EMX=(100×MA)/(100-MA)
4.8-89.8
TPI描述了病人凝血状态
正常的凝血状态(TPI:6~15)、低凝状态(TPI < 6)或高凝状态(TPI >15)。
9
LY30
最大振幅后30分钟的振幅衰减率
5
PMA
预估MA能否达到正常范围
0 或 1
PMA=0,MA能达到正常值;PMA=1,不能达到正常值。振幅达到5mm时,PMA开始显示,提前预知血小板功能
6
G
G=5000A/(100-A)
4.5k-11k
反应凝块的硬度,且对凝块强度微小变化的敏感度高
7
E
E=100A/(100-A)
91.9-217.6
凝血因子功能
定义
RF
意义
指凝血启动至第一块可检测得到的血凝块(TEG描记图上幅度=2mm)形成所需的时间
5-10min
反映凝血因子功能,R值因抗凝剂及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短。
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图幅度达20mm所需的时间
1-3min
代表血凝块形成的速率,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功能。K值延长说明纤维蛋白功能不足,缩短说明纤维蛋白功能亢进。
血栓弹力图

四、血栓弹力图:
(一)R时间
1、R时间是血样放在TEG分析仪内到第一块纤维 蛋白凝块形成之间的一段潜伏期,正常6~8min。
2、R时间因使用抗凝剂或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 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短。
(二)K时间 (R+K正常为10~12min) 1. 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图幅度达20mm所需的时间; 2. 评估血凝块强度达到某一水平的速率; 3. 影响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原的抗凝剂能延长K。
▪ 实验室阿司匹林抵抗/生化阿司匹林抵抗: 通过实验室方法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未得 到有效抑制
▪ 2001年Gum等应用不同诱导剂进行光学法血 小板聚集试验,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 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50%,定义为阿 司匹林反应低下(抵抗)
▪ 在服用氯吡格雷的情况下,ADP诱导的血小 板聚集率≥70%,定义为氯吡格雷反应低下 (抵抗)
1. 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将要溶解 的百分比
2. EPL= (MA-A30)/MA×100%
(十一)CL30 1. 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溶解剩余 的百分比。 2. CL30<85%意示处于高纤溶状态,即纤溶亢 进;应使用抗纤溶药来纠正。 3. CL30=100×(A30/MA)
血样形式 结果
报告 时间 参数
不须处理,全血、血浆、 富血小板血浆等都可
定性伴定量的结果,电脑 可自动生成多种结果。
有初步诊断功能,提示医 师治疗方案
15-20分钟
为国际标准化参数
DIC诊断 快速,早期,有诊断提示
常规检查
操作复杂,多种样本,不同的 试剂,必须在实验室进行 凝血或纤溶过程中的一个点或 部分时程 须处理血样,以血浆或特定血 样为主
改良TEG
TEG各项指标的意义

T E G各项指标的意义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十二、T E G 普通检测
参数正常范围参数意义临床价值
R5-10min代表凝血启动阶段,延长,提示凝血因子不足,
反应凝血因子的功能或者受抗凝药物及血液稀释影响(反之) K1-3min血凝块生成速率,K时间延长,提示纤维蛋白原功能不足
Angle53-72°代表纤维蛋白原的功能Angle角增大,提示纤维蛋白原功能增强
MA50-70min主要反映血小板功能MA值增大,提示血小板功能亢进(反之)
LY30<7.5%反应纤溶功能LY30增大,提示纤溶亢进
EPL<15%反应纤溶功能EPL增大,提示纤溶亢进
血小板图检测
抑制率AA抑制率<50%,提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不足
ADP抑制率<30%,提示氯吡格雷等ADP受体抑制剂的抗血小板作用不足MAADP内科价值:31-47min,是ADP受体抑制剂(如氯吡格雷等)的个体化
治疗量(<31min,提示出血风险高;>47min,提示血
栓风险高)
外科价值:35-50min为外科提供手术时机。
创伤性凝血病

1)组织损伤是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基础 2)休克是创伤早期发生凝血病的重要原因 3)血液稀释 4)低体温 5) 酸中毒 6) 炎症反应
精选课件
9
发病机制-2
2.2 休克是创伤早期发生凝血病的重要原因
在组织低灌注时,内皮细胞释放血栓调节蛋白增多,导致机体抗凝活 性增强。
在一组208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那些损伤程度虽然严重但没有休 克者大多未表现有凝血病。
精选课件
10
发病机制-3
2.3 血液稀释 创伤失血可以直接丢失凝血因子, 体液从细胞内和组织间隙向血管内转移, 后续的大量液体复苏都导致凝血因子稀释。
创伤性凝血病
精选课件
1
全球每年超过500万患者因多发创伤死亡,其
中多发创伤性大出血及创伤性凝血病是导致患者死
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多发性创伤的患者中三分
之一存在创伤性凝血病。
精选课件
2
创伤性凝血病概念及诊断标准
概念:严重创伤导致组织损伤,引起机体出现以凝 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是一种多元性 的凝血障碍性疾病。
1.凝血、纤溶等相关指标的常规监测,包括 血PT、PTT、TT、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 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PDP) 等等, 根据病情必要时每2 ~4 h 重复检查。
精选课件
16
3 早期识别和进行有效的监测
2. Vincent等人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3】发现, 血lac浓度对于预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及判断液 体反应性是早期而客观的指标,因此应动态监测lac 水平的变化,且应早期使血lac达到正常范围。
血栓弹力图 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固特性的诊断工具,对于了解血液凝固过程、预测血栓形成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读血栓弹力图的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正常TEG曲线呈光滑的弧形,起始部分代表纤维蛋白的形成,中间部分代表凝血因子的消耗,最后部分代表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在纤溶酶及纤溶酶原激活物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最后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产物,包括D-二聚体、可溶性纤维蛋白产物。
正常TEG曲线的参数包括K时间(反应时间)、Angle角度(凝固角)、MA值(最大振幅)及LY30(30分钟内样本中血栓振幅衰减的百分比)。
异常TEG曲线可表现为K时间延长、Angle角度减小、MA值降低及LY30增大。
这些参数的异常提示血液凝固过程出现异常。
例如,K时间延长表示血液凝固过程减缓,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纤溶系统障碍;Angle角度减小意味着纤维蛋白形成速度减慢,可能存在纤维蛋白原缺乏或血小板功能异常;MA值降低提示血液凝固过程中出现血栓的可能性增加;LY30增大则表示血栓振幅衰减速度加快,可能与纤溶系统异常有关。
TEG能够全面评估凝血功能,包括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内源性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以及纤溶系统功能。
通过分析TEG结果,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状况,为治疗提供指导。
例如,对于肝衰竭患者,TEG可以评估其凝血功能,为输血及血浆置换等治疗提供依据。
TEG结果异常往往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例如,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TEG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凝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抗凝治疗措施,预防血栓形成。
TEG还可以用于指导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使用。
在外科手术或创伤治疗中,TEG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注何种成分的血制品。
例如,对于手术中大量失血的患者,TEG 可以指导医生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或血浆等血制品,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
TEG各项指标的意义

【另附】自我介绍、认识学生、课程简介、学习要求10’(发给笔记本和练习本)
十二、TEG
普通检测
参数正常范围参数意义临床价值
R 5-10min 代表凝血启动阶段,延长,提示凝血因子不足,
反应凝血因子的功能或者受抗凝药物及血液稀释影响(反之) K 1-3min 血凝块生成速率,K时间延长,提示纤维蛋白原功能不足Angle 53-72°代表纤维蛋白原的功能Angle角增大,提示纤维蛋白原功能增强MA 50-70min 主要反映血小板功能MA值增大,提示血小板功能亢进(反之) L Y30 <7.5%反应纤溶功能L Y30增大,提示纤溶亢进
EPL <15%反应纤溶功能EPL增大,提示纤溶亢进
血小板图检测
抑制率AA抑制率<50%,提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不足
ADP抑制率<30%,提示氯吡格雷等ADP受体抑制剂的抗血小板作用不足MAADP 内科价值:31-47min,是ADP受体抑制剂(如氯吡格雷等)的个体化治疗量(<31min,提示出血风险高;>47min,提示血栓风险高)
外科价值:35-50min为外科提供手术时机
页脚内容。
ACT及TEG的原理及操作

ACT测定方法
(1)开机,等待温度达到37℃ (2)将测试管放入测试孔内,预热5min (3)抽血
0.5~1ml (4)取出测试管,注入血至刻度,将含 血的测试管放入测试孔内,等待数值
非常准确反映药物预防接触性血栓能力的方法 ,如果用白陶土刺激血液后不容易发生凝固,那 么换做其他异物(如滤器、导管、导丝和玻璃 管) 刺激血液也同样不容易发生凝固 一种药物延长 A CT 的能力可直接反应该药物 预防接触性血栓的能力 静脉注射肝素后,体外和体内试验均显示ACT 有非常明显的剂量-抗凝效应关系
TEG优势一:更能准确反映机体凝血功能 的变化
1.
敏感性高
凝血试验只检测了凝血当中的一部分或一个点 TEG是检测除了血管因素之外的从凝血到纤溶的整个凝血过程,
包括了凝血因子、血小板、纤维蛋白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的整个过
程
稳定性好
凝血试验须处理血样,以血浆或特定血样为主
易受采样、储存、检验、试剂、机器的影响
ACT及TEG的原理及操作
经典的内、外源性凝血反应近来受到了“细胞水平”凝血概念的挑战
内源性途径
FXII FXIIa
FXI
FIX
FXIa
FIXa FXa FV-Ca++-FX FX
组织因子/VIIa
外源性途径
FXa
因子 VIIIa
传统凝血瀑 布模型 -体外凝血 试验
FII 纤维蛋白原
FIIa (凝血酶) 纤维蛋白
TEG不须处理血样
现有三种检测:血小板图检测、普通检测、肝素酶 对比实验
TEG和凝血试验异常的分析
围手术期TEG和凝血试验异常百分比的比较 40 35 30 25 百分比 20 (%) 15 10 5 0 术前 术后 POD1 POD2 POD3
teg指标解读

TEG指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凝血反应时间(R):这一指标反映了凝血系统启动到纤维蛋白凝块开始形成的时间,可以反映凝血因子的综合作用。
正常值为3~8分钟。
如果R值增大,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血液呈低凝状态;而R值减小则可能表示凝血因子活性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
血凝块形成时间(K):这一指标反映了纤维蛋白原功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
正常值为1~3分钟。
K值减小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原功能亢进,血液呈高凝;反之,纤维蛋白原功能降低。
凝固角(α):是指血凝块形成点到曲线最大弧度作水平线和切线的夹角,与K值共同反映纤维蛋白水平和部分血小板的功能。
正常值为53°~72°。
α值增大,血液呈高凝,反之则血液低凝。
最大振幅(MA):主要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及数量。
正常值为50~70mm。
MA减小时,提示血小板功能降低或者数量减少,血液呈低凝状态。
以上就是TEG指标的主要内容及解读方式,希望对解决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TEG简介

似,抗凝剂会使角度变小,而提高纤维蛋白原的 水平能使角度变大。
Copyright © 2009 Haemonetics Corp.
二、检测参数的介绍
参数r
凝血状况 凝血成分
凝血时间
血块速率
凝血旁路 血小板
最大血块强度
血小板 (~80%) 纤维蛋白原(~20%)
MA(最大振幅):直接反
IIa 生成的纤 纤维蛋白X-联结 (血小板 – 纤维蛋白原)相互作用 维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血小板
17
Copyright © 2009 Haemonetics Corp.
六、高岭土检测的操作
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一次性耗材
高岭土试剂管
浓度为3.2%枸 橼酸钠抗凝管
100~1000μl和 10~100 μl两种 规格的移液器
0.2mol/l 氯化 钙溶液
18
Copyright © 2009 Haemonetics Corp.
杯槽(有加温功能)
13
Copyright © 2009 Haemonetics Corp.
五、血栓弹力图的检测项目
高岭土试剂管:全称是活化凝血检测试剂;试剂管中包含有高岭 土、缓冲稳定剂和混合磷脂。试剂通过表面激活机制激发内源凝
血途径,使血样发生凝固,弹力图仪自动记录血样凝固的动力学
变化,反映患者基本的凝血功能。通常我们把用高岭土试剂管做 的测试叫普通高岭土检测。
a
53°72°
30 min
LY30 0-7.5%
MA
R
5-10 min 功能紊乱 低凝 高凝
9
CI
-3.0 – 3.0 0-15% EPL
1-3 min
K
健康成年男性血栓弹力图参考值范围的研究

健康成年男性血栓弹力图参考值范围的研究秦留安;席少枝;刘佳;刘军;陈韵岱;尹彤【摘要】目的测定健康成年男性血栓弹力图(T EG)的参考值范围,并与厂家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方法采集60例北京地区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应用西芬斯血栓弹力图仪LEPU-8800(北京乐普)分别测定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a-Angle)、30 min纤维蛋白溶解率(LY30)、综合凝血指数(CI)、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及M A 值.结果 60例志愿者平均年龄(24.84 ± 4.21)岁,TEG各参数范围分别为 R:4.89~10.77 min,K:1.31~4.05 min,a-Angle:42.64°~66.16°,MA:41.35~62.39 mm,LY30:―2.35% ~ 1.95%,CI:―7.12~ 0.32.4项主要指标(R、K、a-Angle、M A)中53.3%(32/60)的志愿者至少有1项指标在厂家参考值范围之外.根据Kaufmann分类法,20%(12/60)的志愿者被诊断为凝血异常.ADP抑制率检测37例小于20%,23例约为20% ~ <50%;M A值检测42例约为31~47 mm,18例大于47 mm.结论北京地区健康成年男性 T EG参数实际参考值与厂家提供的参考值存在差异,实验室应对该地区人群特点建立新的T EG参考值范围.%Objective To verify the reference interval for thromboelastography(TEG)in Chinese healthy a-dult males in Beijing and compare the value with those provided by the manufacturer.Methods A total of 60 peripheral vein blood samples from Chinese healthy adult males in Beijing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he T EG parameters including reaction time(R),coagulation time(K),angle(alpha),LY30,coagulation index (CI),ADP induced platelet inhibition rate and maximum amplitude(MA)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a LEPU-8800 device(LEPU,Beijing).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 normal range and manufacturer′s provided referencerange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recruited subjects was(24.84 ± 4.21)years old.T he measured ranges of the T EG parameters w ere R:4.89―10.77 min,K:1.31―4.05 min,alpha-an-gle:42.64―66.16,MA:41.35―62.39 mm,LY30:―2.35% ―1.95%,CI:―7.12―0.32.According to the values of the main indicators including R,K,alpha-angle,and MA,53.3%(32/60)volunteers had at least one indicator outside the manufacturer′s reference range.According to the Kaufmann classification,20%(12/60) volunteers were diagnosed with abnormal coagulation.The ADP inhibition rate was less than 20% in 37 cases, and between 20% ―<50% in 23 cases.The ADP(MA)values ranged between 31―47 mm in 42 cases and >47 mm 18 cases.Conclusion The actual range of TEG parameters for Chinese healthy adult males in Beij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ference interval provided by the manufacturers.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reference intervale of TEG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population.【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8(015)010【总页数】3页(P1393-1395)【关键词】健康男性;血栓弹力图;正常参考值;北京地区【作者】秦留安;席少枝;刘佳;刘军;陈韵岱;尹彤【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采用微量全血从凝血、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等方面全面评估机体整体凝血系统的检测技术。
TEG血栓弹力图检测项目的意义

序号
参数
定义
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
对应项目
1
SP
(Split time)
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曲线分叉所需时间
反映内、外源性和共同道路的内容,主要检测凝血因子级联反应的情况。
激活凝血时间
2
R
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描计幅度达2mm所需时间。
反映参加凝血启动过程的凝血因子综合作用。包含了内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和共同通路的内容,直至纤维蛋白凝块开始形成,是检测凝血因子的一个指标。也可为TEG ACT或ST。体外循环,透析等肝素化患者CKR-CKHR>2 min同时CKR>10min诊断为肝素残留;低分子肝素预防DVT、PE等CKR-CKHR>2 min同时CKR>10min说明过量;CKR < 5min说明疗效不足;CKR在5-10min间是较好治疗范围。
D-二聚体定量
18
CL60
测量在MA值确定后60分钟内血凝块溶解剩余的百分比。
测量纤溶的一个指标。CL60=(A60/MA)*100%,CL60<85%表示处于高纤溶状态,即纤溶亢进。
85-100(%)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二聚体定量
19
LY60
测量在MA值确定后60分钟内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
纤溶的参数,表示纤溶速度。LY60>15%表示处于高纤溶状态,即纤溶亢进。
血小板聚集试验(每使用一种诱导剂)
10
G
血凝块强度,即最大切应力强度。
反映血凝块的硬度的参数。G值是将A值进行转换使其用实际测量血凝块的力学值表示强度,单位达因/平方,G值=5000A/(100-A)
4.5k-11k(
d/sc)
血栓弹力图 TEG

7. 北京阜外医院 麻醉科------MAADP评估手术出血风险
8. 重医二附院 心内科------TEG 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研究 9. 交大一附院 周围血管科------TEG 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
10. 其他(略)
14
Copyright © 2012 Haemonetics Corporation
提示:不同的检测类型,R时间,K时间,angle角,MA值具体范围有一定差异。
10
Copyright © 2012 Haemonetics Corporation
TEG异常参数---对应临床处理措施
检测类型 常用参数 R < 4 min 14min < R < 20min R>20 min 临床意义 酶动力型高凝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功能 纤维蛋白原水平 MA增大或D-dimer升高,提示继发性纤溶亢进 MA正常,提示原发性纤溶亢进 肝素残留/过量/反跳 凝血因子功能不足 临床措施 抗凝药物 FFP 8 ml/kg
TEG图形 激活剂 参数:R、K、a、 MA 、LY30
8
Copyright © 2012 Haemonetics Corporation
TEG图形
重要参数:MAADP, ADP,AA抑制率
TEG每一种检测参数都有明确的临床价值
检测类 型 常用 参数
R
正常 范围
5-10min
参数意义
凝血启动
临床意义
不遗余力的支持用户进行科研工作
1.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内科 ------急性TIA和小中风患者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
2.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麻醉科------快速TEG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TEG主要参数及其含义

TEG主要参数及其含义
TEG主要参数及其含义:
SP:从血样开始检测到曲线分叉所需的时间。
R:即反应时间,反映参加凝血启动过程的凝血因子的综合作用。
K:从R时终点到描记幅度达到20mm所需的时间。
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其中以纤维蛋白的功能为主。
α角:血凝块形成点到描记图最大的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在极度低凝时比K值更直观。
MA:最大振幅。
反映血凝块的最大强度,主要受血小板及纤维蛋白2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小板的作用占80%。
CI:即综合凝血指数。
反映样本在各种条件下凝血的综合状态,<-3为低凝,>+3为高凝。
在两者之间为正常。
TPI:血小板动力型指数,TPI描述了患者枸橼酸化全血的血凝状况。
即病人处于正常的凝血状况(TPI:6-15),低凝(TPI<6),高凝(TPI>15)。
TMA:从血凝开始到MA值确定所需的时间。
PMA:MA的投射参数。
G:血凝块力学强度,即最大切应力强度。
E:弹性常数,是标准化的G。
EPL: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块将要溶解的百分率。
LY30: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幅度减少的速率。
A:描记图上的即时振幅。
A30:检测30分钟时在描记图上的振幅。
CL30: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溶解剩余的百分比,CL30<92.5%提示处于高纤溶状态。
LTE:血块溶解时间。
TEG检查指南建议

TEG在心血管内科的使用建议TEG现有检测分类:TEG建议检查路径:门诊患者(一)服用了抗血小板药物---查C,了解服用抗血小板药的疗效;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对阿司匹林或波立维的反应性不佳, 而KAOLIN检查中MA>65mm建议调整药物→1月后复查A,查看MA的变化是否在正常范围.(二)冠心病初诊患者—查A,了解发生血栓的几率及血栓的分析,如MA >65mm建议服药→7天后测C→一月后复查A,中间如有应激反应复查C住院病人冠心病患者入院,常规检测A,了解发生血栓的原因,是高凝血因子/高血小板.入院后治疗:(一)使用肝素的患者:在入院12-24后检测B,了解肝素的使用情况(二)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或)肝素患者:用药7天后查D或C—-如患者对阿司匹林或波立维的反应性不佳,并KAOLIN检查中MA>65mm,建议调整药物或剂量;如患者对肝素的反应性不佳,建议调整药物或剂量,1月后复查C。
PCI术患者:术前检测D-如患者对阿司匹林或波立维反应性不佳→术中加用欣维宁术后按指南用药,12小时后查B,了解肝素中与情况,根据R值,调整肝素。
1星期后查D,根据MA值与抑制率,调整药物。
1月后,3月后查A,根据血栓风险,调整药物。
附件TEG用于PCI术前的建议方案:血小板图检测TEG用于PCI术后的建议维持方案:普通检测TEG肝素使用建议:肝素酶检测(绿色=肝素酶检测黑色=普通检测)普通检测R K = 肝素酶检测R KH,提示:(1)已经没有肝素存在;(2)发生肝素抵抗,需要进一步做抗凝血酶III因子检测。
普通检测R K > 肝素酶检测R KH,提示有肝素存在。
若R K为R KH的1-2倍之间,表示肝素治疗有效。
若R K>2R KH,需要鱼精蛋白中与,但若R K仍在正常范围内,可无需中与。
使用肝素后应保持R K<20min,防止出血。
teg检测原理和技术参数

血小板计数
PT
/功能
APTT 出凝血时间
D-二聚体 FSP
Copyright © 2009 Haemonetics Corp.
评估凝血全貌
临床需传要统有凝效的血检检测测手段的检局测限复杂的凝血状态!!
传统凝血检测的局限性:
检测样本为血浆,APTT和PT检测过程中无血细胞参与 纤维蛋白原测定和血小板计数仅反映数量,未对功能进行测定 不能预测血栓风险 检测过程为分段式检测,不能对凝血过程进行整体评估
25
Copyright © 2009 Haemonetics Corp.
参数r
凝血状况 凝血成分
凝血时间 血块速率
最大血块强度
பைடு நூலகம்
IIa 生成,纤维 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血小板
凝血旁路
凝血旁路 血小板
(血小板 – 纤维蛋白原)相互作用
血小板 (~80%) 纤维蛋白原(~20%)
血块稳定性 血块强度的减弱
纤维溶解
N/A
Rapid TEG 参数
Annals of Surgery • Volume 251, Number 4, April 2019
27
Copyright © 2009 Haemonetics Corp.
常用TEG检测类型介绍 - 肝素酶杯测试
R 时间 KH = K 提示血样本中没有肝素存在
绿色 = 高岭土+肝素酶(KH) 黑色 = 高岭土(K)
K (min)
(deg)
MA
EPL
LY30 > 7.5% EPL > 15%
N/A
EPL值
▪ 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 分比(%),作用同LY30。参考范围:0%~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G诊断标准:
普通检测
R值的正常范围为5~10分钟,反应凝血因子的活性
R<5分钟,提示凝血因子活性强。
治疗上可用抗凝药物如肝素。
R>10分钟,提示凝血因子缺乏。
如果病人在出血或渗出,首先要排除肝素类药物的影响。
(此检测只是用了高岭土,没用肝素酶)。
如果没有肝素的影响,治疗上输入FFP就可以。
MA值得正常范围是50~70mm,反应血小板的活性
MA>70mm,提示血小板活性高,病人血栓风险高,治疗上可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MA<50mm,提示低血小板功能,如果病人在出血或渗出,治疗上可用血小板。
输多少,在前面的治疗建议上有详细说明。
α角的正常范围是53~72,反应纤维蛋白原的活性
α角<53,提示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如果病人在出血或渗出,治疗上可用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用FFP也可以。
MA>70mm,R<5分钟,高血小板活性和高凝血因子,病人血栓风险高,治疗上可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肝素。
~L Y30为56>7.5,~CI值-7.6≤1.0,为原发性纤溶亢进;
~L Y30为12.5>7.5,~CI值5.7>3.0 为继发性纤溶亢进
肝素对比检测
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
①当R值无差异提示:没有肝素存在(或未起效);
②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2~3倍且CK的R<20min,为肝素起效较好;
③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3倍以上或CK的R>20min,提示有肝素存在且
肝素过量,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直至中和完全。
在病人病情描述一栏添加诊断参考
评估血栓与出血
血栓事件临界值
MA ADP>47mm
MA CK>69mm
LTA ADP>34%
47mm>药物治疗范围>31mm
(缺血)(出血)
当MA CK>72mm时,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为43%
当MA CK>72mm时,但无血栓事件,发现86%的MA ADP<47mm
当MA CK>72mm时,发生血栓事件,发生81%的MA ADP>47mm
Within range 正常
Factor deficiency 凝血因子缺乏
Low fibrinogen level 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Platelet dysfunction/Low platelet 低血小板或功能不良Primary fibrinolysis 原发性纤溶亢进
Hypercoagulability 高凝
Secondary fibrinolysis 继发性纤溶亢进
TEG 检测所有项目的意义
序号项目项目意义临床意义
1 R值R参数反应参加凝血启动过程的凝血因子综
合作用。
包含了内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和共
同通路的内容,直至纤维蛋白凝块开始形成。
也可为TEG ACT 或ST 反眏内、外源性和共同道路,以及纤维蛋白原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网开始的情况是对检测凝血因子的一个指标
2 K值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幅度达20mm所需时间。
K参数反应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
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血凝块形成的速
率,其中以纤维蛋白的功能为主,而影响血小
板功能及纤维蛋白原的抗凝剂均可使K值延
长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由于此时以纤维蛋白的功能为主,故为检测纤维蛋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3 α角
度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
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а参数与K参数相同,
反应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时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а参数在极度低凝时要比
K参数更直观。
意义同K值,但对极度低凝时的K参数直观,也是
检测纤维蛋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4 MA
值描记图上的最大振幅,即最大切就力系数。
MA反映了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及
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主要受血小板及纤维蛋
白原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小板的作用要比
纤维蛋白原大,约占80%,血小板质量或数量
的异常都会影响到MA值
临床检测血小板质量和数量的一个指标
5 CI 凝血综合指数,反应样本在各种条件下的凝血
综合状态,<-3:低凝,-3<正常<+3,>+3:高凝。
此参数对于血栓和出血的预测具有相当的意
义综合评价凝血的参数,对于血栓和出血的预测具有意义,-3<低凝,-3<正常<+3
6 EPL 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将要溶
解的百分比EPL=100(MA-A30)/MA
测量纤溶的一个指标
7 LY30 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幅度减
少速率,LY30>7.5%,表示处于高纤溶状态,
即纤溶亢进检测纤溶的一个指标,LY30>7.5%,表示处于高纤溶状态
8 CL30 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溶解剩
余的百分比,
CL30=100X(A30/MA);CL30<92.5%意示处于
高纤溶状态,即纤溶亢进
测量纤溶的一个指标LY30>92.5%处于高纤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