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教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二)全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二)全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二)全部教案教学设计课外古诗词阅读《行香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掌握诗词诵读的基本要点。

2、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

3、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

4、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歌之美。

2、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诗句很多,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学生回答)(通过学生的举例,感受诗人笔下的春天,将学生带入春的意境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起始,它象征着生命勃发、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行香子》跟随秦观走进他的春天。

(打开书,教师范读)二、诵读诗歌,整体感受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之美。

2、以歌入境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都与音乐有关。

可以合于音乐而歌唱,故又称曲、曲子、曲子词、诗余等。

在宋代以小曲唱出来的它是什么样的美妙声音,今天的我们当然无从知晓,但《经典咏流传》用我们的方式将它吟唱。

请听:(音频播放《行香子》)(以歌唱的形式将学生带入诗歌美的意境中)追问:在这样的吟唱中你感受到怎样的一个春天?(整体感受诗歌内容)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笔下春天之美。

古诗词朗诵注意事项:(1)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2)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做到抑扬顿挫。

4、学生根据以上提示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停顿、节奏及语调。

5、个别同学展示朗读,同学老师点评。

(可小组读、个别读、吟唱)三、赏读诗歌,体味醉美春天1、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明确:上阕景物有:树、村庄、水、池塘、小园、桃花、李花,菜花下阕景物有:围墙、茅堂、青旗、流水、桥、莺儿、燕儿、蝶儿2、请一位同学配乐朗颂诗歌,请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将这些意象串联展现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案

教案:《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意象及修辞手法;掌握通过诗歌鉴赏分析词人情感波动和人生哲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解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意象和词句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课程准备•教学材料:《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诗及注释、辛弃疾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相关诗词比较阅读材料、PPT课件、配乐朗诵音频。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尝试理解诗歌大意,并查找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课程结构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宁静、深邃的课堂氛围。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辛弃疾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他身处乱世、报国无门的心境,为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设疑激趣:提问:“‘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句词中的‘愁’字表达了什么情感?你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诗歌诵读与初步感知(约10分钟)活动设计:•示范诵读:教师首先进行配乐朗诵,注意节奏、韵律和情感表达,为学生树立榜样。

•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轻声诵读,逐步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集体诵读:全班学生齐声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诗歌解析与意象分析(约15分钟)活动设计:•整体解读: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每句词的大意,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意象分析: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层楼”、“闲愁”、“爱上层楼”等意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如少年时的纯真、对未来的憧憬、面对现实的无奈等。

《九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4.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这四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月夜忆舍弟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谁吗?预设:杜甫(出示课件4)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为“诗圣”。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

因此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等。

2.诗歌背景教师:了解本诗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诗背景吧。

预设:(出示课件6)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客居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下面我们把诗歌疏通一下,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朗读停顿。

)朗读提示: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诗歌大意。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难点: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古诗词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词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词,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总结诗词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鉴赏训练:选取相似题材或风格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

6.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提高朗读与背诵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本节课所学的古诗词。

3. 预习下节课的古诗词,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六、第六课《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天净沙·秋思》,掌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领会作者运用景物描绘来表达情感的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分享阅读感受。

2.采用诵读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研究《月夜忆舍弟》【教学过程】一、解读文题,了解背景1.解读文题师:同学们,在古典诗歌中,思亲XXX是常见的题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XXX的《月夜忆舍弟》,研究诗人如何匠心独运地表达这份深挚的情感。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预设: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诗人想起他的弟弟。

教师补充: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舍妹、舍侄。

题目中的“舍弟”就是谦称自己的弟弟。

2.了解背景课件出示: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

XXX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他几个弟弟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设计意图】创作背景,是作品生长的土壤,是作品内容的底色。

读背景,知文识人,有助于下一个板块学心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

解题,了解“舍弟”一词属于谦辞,复1古代的称谓,也能初步感受诗人所写之情。

二、描画诗境,感悟诗情1.诵读想象,指导学生走进诗人的糊口师:同学们,秋夜本来是美好的,但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糊口中,诗人在秋夜又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心朗读,睁开想象,描述看到的内容。

(1)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自由读—分组诵读—指名诵读)。

(2)想象描述。

(3)学生分享。

预设:生1:我看到了XXX旁皇在城墙边,望着天上的月儿,泪水涟涟。

我听到,边防驻军的鼓声在夜空回荡,悠远又孤单。

生2:恰逢白露时节,XXX披着衣服走出小院,月光照着几个匆忙赶路的行人,他们是那样的瘦弱和疲惫。

孤雁悲戚的叫声划过天际,边防驻军的鼓声一声声敲击着诗人的心。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2.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思维碰撞。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中角色,通过表演形式,再现诗词情境,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1.诗词大意:详细讲解诗词的字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意境分析: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取关键意象,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修辞手法:讲解诗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兴、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4.艺术特色: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结构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文化内涵:挖掘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课外古诗词的背诵和鉴赏能力。
2.难点:
-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对仗、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词的美。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诗词朗诵、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新课学习:
a.诗词背景介绍:讲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背诵、默写四首诗。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和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音韵美。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

教师适时设疑、点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在风格上,其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有《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刘长卿(?—789),唐代诗人。

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天宝年间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官终随州刺史。

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长于五言,被称为“五言长城”。

代表作有《刘随州诗集》。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贞元八年(792)进士。

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得罪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官至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

有《昌黎先生集》传世,代表作有《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杂说》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课外古诗词《观刈麦》《南乡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怀》《雁门太守行》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⑴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古诗文篇目的学习要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主。

课外古诗词二十首中有三首在课标内,分别是《观刈麦》《南乡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怀》《雁门太守行》3.中招考点几年,某某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曲为考查X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为4分。

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九年级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但对于常考考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很陌生。

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默写上的,认为只要能背熟默写对就可以了。

实际上,由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作品数量的增多而导致记忆的混乱,出错率也比较高。

二、学习目标1.能说出重点词语意思并能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能总结出“古诗文默写”的答题方法。

2.能说出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总结出古诗文阅读考点“主旨情感”的答题方法。

“品味炼字”的答题方法。

三、评价任务1. 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重点词语意思并能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能总结出“古诗文默写”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反复诵读,能说出诗歌大意及主旨,能总结出古诗文阅读考点“主旨情感”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味诗句中关键字的表达效果,能说出古诗文阅读考点:“品味炼字”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准确理解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典故,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词的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o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词人苏轼的豪放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o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壮志豪情,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准确背诵全词。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把握词人的情感表达。

2.难点:o深入理解词人苏轼的豪放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o学习并尝试运用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故事导入:讲述苏轼生平的一个小故事,如他如何以才华横溢、性格豪放著称,以及他在仕途上的坎坷经历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学习词做好铺垫。

(二)初读词文,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词文:教师先范读词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朗读词文,注意纠正发音和断句。

2.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理解词文大意。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重点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概括词意: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大意,教师总结归纳,梳理词的结构和内容。

(三)精读词文,深入分析(25分钟)1.分析意象和典故:o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o讲解词中的典故,如“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等,理解词人通过这些典故所表达的壮志和期待。

2.理解情感表达:o引导学生分析词人的情感表达,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等句子,理解词人内心的豪情壮志和乐观豁达。

【九上部编语文】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九上部编语文】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2.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咸阳城东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诗人师:咸阳在古时候叫什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学生回答)师:当诗人和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时候,会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咸阳城东楼》。

想要对一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著有《丁卯集》。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他。

资料助读2: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夕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设计意图】解读题目,了解作者,熟悉背景,这是理解诗歌的三个基础要素。

通过这三个要素,学生对诗人和诗歌有了一个整体印象,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熟读古诗,明白诗意1.读通顺,读准字音节奏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学生自主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预设:蒹葭..(tīnɡzhōu)绿芜.(wú)秦苑.(yuàn)..(jiānjiā)汀洲2.找意象,明确特点,发挥想象,生动描绘句意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教学设计

《咸阳城东楼》了解创作背景: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翻译诗歌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主旨归纳诗人通过登楼所观之景的描写,营造出萧条苍凉的氛围,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家国衰败的无限慨叹。

重点赏析首联:扣题,写景抒情。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暂,“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超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愁”: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6分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

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

5分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

今昔对比,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鸟叫鸣蝉。

世事的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

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5分尾联:作结,融情于景。

一个“流”字,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渭水东流的景象中,蕴含着诗人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感伤。

5分《无题》主旨归纳: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个女子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重点赏析: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的爱情诗。

首联写出两个恋人的难舍难分之情。

颔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追求。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已学过的诗词,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2.简介五首词的作者及背景。

二、课堂讲解与讨论1.讲解《忆江南》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2.讲解《望江南》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3.讲解《江城子·密州出猎》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4.讲解《武陵春》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5.讲解《渔家傲·秋思》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三、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讲解的五首词。

2.提问:五首词中有哪些共同的修辞手法?二、课堂讲解与讨论1.深入分析五首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a.对比分析五首词中的意象b.讨论五首词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学生自主分析五首词中的名句a.学生自选名句,分析其意象和修辞手法b.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3.课堂讨论:如何鉴赏古代诗词a.讨论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b.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三、课堂小结2.强调古诗词的学习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背诵五首词。

2.选择一首词,写一篇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五首词的理解是否深入?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熟练背诵默写诗词。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词的美点。

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研究《咸阳城东楼》作者简介XXX(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朝墨客,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墨客之一,其终身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XXXXXX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XXX终身愁"评判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XXX"。

XXX误入XXX集者甚多。

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写作配景此诗大约是XXX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朗读诗词咸阳城东楼XXX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XXX似汀洲。

XXX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XXX。

行人莫问当年龄,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诗句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背面。

XXX即将降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世界师:同学们,XXX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你们仔细品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1)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自由读—分组诵读—指名诵读)。

2)品味诗歌情感。

3)学生分享。

预设:生1:XXX在诗中流露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他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

生2:诗中充满了对战乱的悲愤,他用“边庭XXX,中有一人行”表达了对祖国沦陷的痛心和对战争的反感。

教师点拨:同学们通过诵读和品味,深入感受了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孤独、思念、悲愤。

这些情感是诗人在战乱年代的真实写照,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三、分析诗歌,体会艺术魅力1.分析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师:同学们,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结构。

1)学生讲解诗歌结构。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

预设:生1:这首诗是七绝,四句一组,每句五个字。

整首诗共四组,共十六句。

这种结构简洁明了,有韵律美。

生2:诗歌中的意象生动,如“边庭XXX,中有一人行”,“孤雁南飞”等,这些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使人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教师点拨:同学们分析出了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点,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七绝结构,表现出诗人孤独、思念、悲愤的情感。

同时,诗歌中的意象生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诵读比较,体会不同诗歌的艺术特点师:同学们,我们研究了《月夜忆舍弟》,还有三首诗等着我们去了解。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诗歌的艺术特点。

1)学生分组诵读不同诗歌。

2)学生比较不同诗歌的艺术特点。

预设:生1:《将进酒》采用了豪放的风格,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的人生观。

生2:《登高》运用了富有变化的语言,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生3:《静夜思》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师点拨:通过诵读比较,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不同诗歌的艺术特点。

这些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但都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观刈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观刈麦》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学设计刘街乡中学刘苇一、教材分析《观刈麦》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外古诗背诵的一首古诗。

课外古诗背诵是诗歌鉴赏单元,重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由于在这之前的诗歌教学,主要是以诵读、积累为主,学生刚刚形成系统的学习、欣赏诗歌的知识、能力。

所以,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继续引导学生巩固学习诗歌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系统化,通过课堂实践转化为阅读诗歌的能力,形成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观刈麦》是白居易作的一首叙事讽喻诗。

诗人欲通过作讽喻诗达到“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目的。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田中拾麦的可怜与悲苦,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的叙事诗较为浅显,诗意并不难懂,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年代与诗人相隔甚远,而且他们在鉴赏诗歌方面还较薄弱,要把握诗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诗中的情,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把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的生活作比较,培养学生对父母(劳动人民)的感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和现在美好的生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诵名句,积累名言妙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通过场景描写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

2、通过发现诗歌的美点,初步形成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和现在美好生活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2、增强学生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和现在美好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现阶段的农事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读古诗,理解诗意(要求:读得流畅,并且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投入自己的感情。

)(1)读完这首诗,大家有何感想?你会用什么词来概括你读后的感受?(例如:这些农民很辛劳,很可怜,读完有些伤感。

)(2)思考讨论:①了解“诗中人”、“诗中事”、“诗中情”“诗中人”: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诗人“诗中事”:担饭、提水、割麦、拾麦、观刈麦“诗中情”:同情②诗歌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几个字简明地概括。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所学的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

2. 教学难点: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典故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诗词书籍、网络资源等。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王之涣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2. 第二课时:《春晓》孟浩然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3. 第三课时:《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4. 第四课时:《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5. 第五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3. 背诵情况:学生对所学古诗词的背诵情况。

4. 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测试。

六、教学策略与指导:1. 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2. 通过举例、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押韵、节奏和韵律等特点,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实践与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诗词的感悟。

2. 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邀请家长参与诗词主题的活动,增进家庭对古诗词的关注和传承。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一)全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一)全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2.培养朗诵能力。

3.积累羁旅诗相关知识。

4.掌握羁旅诗相应的赏析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学会羁旅诗相应的诗歌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羁旅诗相应的赏析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铺垫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明珠,历史上的佳作更是灿若星河。

在座的同学们一定也掌握了不少诗词名篇,那么,我们来一场温故知新的诗词大抢答,同学们敢迎战吗?通过四首学过的诗词的回顾引出——羁旅诗。

下面就以《商山早行》为例来了解一下羁旅诗。

展示羁旅诗的概念: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情感的诗歌。

明确学习目标1、知人论诗,整体感知,读懂诗意。

2、深入理解,赏析诗歌,领会情感,学习方法。

一、犹抱琵琶半遮面——了解作者温庭筠,代、。

本名,字,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其他方面由同学补充)写作背景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明确两点:1.作者认为杜陵是故乡2.宦游表明作者仕途之路不顺二、与君山中初相逢——读一读、译一译1、初读,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自由读,注意字音、节奏3、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

4、全班齐读。

5、结合注解翻译诗歌。

三、淡妆浓抹总相宜——赏你之妙赏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2.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补充)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檞树很多。

檞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3.首联“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4.这首诗展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

3.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2.教师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诗作收入《丁卯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晚唐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秋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煤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

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等多方面的才能,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3卷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激情。

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二、朗读指导1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南乡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怀》《雁门太守行》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⑴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
古诗文篇目的学习要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主。

课外古诗词二十首中有三首在课标内,分别是《观刈麦》《南乡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怀》《雁门太守行》
3.中招考点
几年,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曲为考查范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为4分。

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4.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但对于常考考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很陌生。

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默写上的,认为只要能背熟默写对就可以了。

实际上,由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作品数量的增多而导致记忆的混乱,出错率也比较高。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重点词语意思并能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能总结出“古诗文默写”的答题方法。

2.能说出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总结出古诗文阅读考点“主旨情感”的答题方法。

3.能说出古诗文“品味炼字”的答题方法。

三、评价任务
1. 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重点词语意思并能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能总结出“古诗文默写”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反复诵读,能说出诗歌大意及主旨,能总结出古诗文阅读考点“主旨情感”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味诗句中关键字的表达效果,能说出古诗文阅读考点:“品味炼字”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