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课内阅读1(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习题)解析版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1.下列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②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③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④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⑤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A.①⑤④③②B.⑤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④②⑤【答案】D【详解】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这是一个记叙文语段,全文都围绕劳动展开,主要写“我”跟随母亲学习劳动,而③句“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写的是母亲的劳动,和整个语段表达内容联系不是那么紧密,显然是承接上文的表达,因此应放在段首;接下来的语段按照时间顺序在写,①句里的“四五岁”早于其他句子的时间,因此在③后面;④句写放学后参加劳动,②句则突出部分季节逐渐扩大劳动时间,时间范围逐渐扩大,因此④在前,②在后;⑤句的“这个时期”即是总结上文,所以应该放在段尾。
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④②⑤;故选A。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春伊始,浯溪公园内一片生机盎然,前来游园和探访神秘碑林的人络绎不绝....。
B.生活告诉我们,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最终不会有好结果的。
C.爷爷待人宽厚仁慈....,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是我精神上的导师。
D.母亲不仅吃苦耐劳,还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使用正确;B.为富不仁:要聚敛财富便不会讲仁慈。
指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
使用正确;C.宽厚仁慈:宽仁慈爱,宽容厚道。
使用正确;D.安居乐业: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不能形容人的性格,用错对象;故选D。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的河源天气爽朗,舒适宜人,是一个适合开展户外活动的季节。
(将“秋天”和“河源”调换位置)B.学校拟在世界阅读日举办读书达人风采大赛,展示和推广当代少年风采。
《回忆我的母亲》_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及答案
《回忆我的母亲》_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及答案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迁徒()祖籍()妯娌()()劳??()和??()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⑴聊叙() A、姑且 B、聊天 C、依赖⑵任劳任怨() A、相信 B、承受、担当 C、任命⑶虽然自己不富裕,还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A、救济 B、接济 C、周济⑷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是无法补救的。
()A、惨痛B、哀痛C、沉痛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5.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作者的母亲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6.摘出课文中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影响的句子。
第二部分(一)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③她的性格()(A、和睦 B、和蔼 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A、和睦 B、和蔼 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⑥她自己是很节俭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A、管教 B、管理C、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⑦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7.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边的横线上。
依次是:8.“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9.这段文字记叙的重点是()A、母亲勤俭持家的习惯及任劳任怨的态度。
B、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及宽厚仁慈的态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07课回忆我的母亲【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从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的人。
C.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将所记的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D.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扬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答案】C【详解】C.错误,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以时间为经线。
故选C。
2.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德元帅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
(“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B.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使我领略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
(删去“通过”或“使”)C.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2018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在皖西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展开了开幕式。
(“展开”改为“开展”)D.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完善”和“建立”互换位置)【答案】C【详解】C.“展开”改为“举行”。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日,韩国物流巨头韩进集团总裁赵亮镐的夫人李明姬长期以来为富不仁....,仗势欺人的恶劣行径遭到了曝光。
B.福彩站主们的生活早已超越了“996”,但他们任劳任怨....,真诚用心,把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成就自己的彩票人生。
C.每次一提起自己的祖父,他就热泪盈眶....,对这位宽厚仁慈的长辈心怀感激。
D.每次同学遇到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答案】D【详解】A.为富不仁:意思是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使用正确;B.任劳任怨:意思是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使用正确;C.热泪盈眶:为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语文
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
(1)在贫苦的家境中: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2)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
文中母亲“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富不仁者的反感”,还表现出母亲爱憎分明的品质。
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参考答案:“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
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鼓励和人生的宝贵财富: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拥有了一个强健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痛恨和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坚强意志。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答案: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
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练习
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___________(强健、强壮、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___________(勉励、鼓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___________(珍贵、贵重、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普通、平凡、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4.上题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二)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1—5题。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我的母亲节选阅读习题及答案我的母亲节选阅读习题及答案胡适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母亲情愿节衣缩食,省下钱来请了一位先生。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
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
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
她还时常收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基础训练1(含答案)
基础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溺.水(nì)劳碌.(lù)迁徙.(tú)不辍.劳作(chuò)B.迸溅.(jiàn)衙.门(yá)蛮横.(hèng)和睦.(mù)C.佃.农(diàn)妯娌..(zhóu li)差.役(chāi)祖籍.(jí)D.仪陇.(lǒng)私塾.(shú)饱尝.(cháng)为.富不仁(weí)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1)聊叙()A.姑且B.聊天C.依赖(2)任劳任怨()A.相信B.承受、担当C.任命(3)不辍劳作()A.停止 B.辍学 C.点缀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又给我一个()的身体,一个()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2)只有这种(),这种(),才是世界上最可()的财产。
(3)她的性格(),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佃农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5.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6.文中哪些细节表明母亲聪明能干?请归纳概括。
7.如果用句子压缩的方法,画线句子应压缩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及答案【基础夯实】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 ù。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任劳任yuàn()和蔼.()妯.娌()和mù()(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周济”的意思是。
(4)画线句处有一个关联词用得不当,可将“”改为“”。
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他的雕刻作品举世闻名。
(2)《朝花夕拾》里鲁迅用的方法,以自己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
【课内巩固】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之情的?2.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能力提升】课外阅读原来您住在我的血液里李晓自我出生那一年起,我和您,就一直相互陪伴,相依为命。
1976年9月,那年我7岁,您31岁了。
您持着一根竹竿,在山梁上追赶着我,我一路哭喊:“妈妈,我不去上学,我要和您上山去掰玉米,下河去捉螃蟹。
”您也哭了,只听“啪”的一声,您把竹竿打在我屁股上。
部编8年级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8年级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
(1)在贫苦的家境中: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2)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
文中母亲“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富不仁者的反感”,还表现出母亲爱憎分明的品质。
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参考答案:“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
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鼓励和人生的宝贵财富: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拥有了一个强健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痛恨和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坚强意志。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答案: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
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①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②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③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④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⑤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⑥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⑦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始担相处都很和睦。
⑧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⑨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⑩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11)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摩,至今还在我。
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1 .“母亲管束着我们……”一句用“管束”而不用“管教”,为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比较下面两句的句式,原句有什么作用?原句: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改句:到八九十岁还要耕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填空:A .最能体现“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的”一句是第 __ 句B .最能体现“勤劳的家庭是有组织的”一句是第句。
4 .找出从宽厚、仁慈、教子严三方面写母亲的具体内容。
(用原文回答)①写母亲宽厚:______ ③写母亲仁慈:_。
③写母亲教于严:_。
5 .对写家人起床、家人劳作的.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写家人起床句式整齐,写家人劳作用语错落有致B .写家人起床句式整齐,写家人劳作句式整齐C .写家人起床用语错落有致,写家人劳作句式整齐D .写家人起床用语错落有致,写家人劳作用语错落有致6 .这段文字写了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下面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部编版八(上)】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习题及答案
1八(上)课内现代文配套练习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考生注意:1.请将所有答案做在指定位置,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尽量不要使用修正带!!!2.练习时间:30分钟 一、文学常识回忆录,是一种文学体裁。
它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虚构。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段。
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
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文献价值。
二、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三、故事背景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
钟太夫人以80多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第②-⑮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要用尽忠于民族、人民和党的方法来报答母亲深恩的。
五、实战演练回忆我的母亲朱德(1)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2) 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3)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4)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铺垫的作用(解析版)
07、回忆我的母亲——群文阅读铺垫的作用课文第②段详写了作者的家世——家境贫苦,往来的朋友也都是贫苦农民,为下文写母亲的辛苦劳作做铺垫。
【考点解读】铺垫是文学作品中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并着重描述渲染来营造气氛,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铺垫是记叙类文章阅读的一个常见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找出为下文××故事情节做铺垫的句子。
2.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技法点拨】1.找出为故事情节做铺垫的句子。
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设题点,弄清应该在文章中的哪些地方找有关句子;然后在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再回到相应的段落找出做铺垫的句子。
⒉判断句子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
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主旨判断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用在前面的次要材料往往是铺垫,比如那些交代缘由、描写环境、陪衬烘托、铺陈渲染的文字。
回答时不能简单地说“用来做铺垫”,而应具体地答出为哪些内容做铺垫。
【真题演练】(一)十毫升母爱邓琴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
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
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的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
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
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
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
”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
八年级上册语文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
(1)在贫苦的家境中: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2)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
文中母亲“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富不仁者的反感”,还表现出母亲爱憎分明的品质。
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参考答案:“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
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鼓励和人生的宝贵财富: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拥有了一个强健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痛恨和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坚强意志。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答案: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
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回忆我的母亲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6 回忆我的母亲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任劳任yuàn(怨) 和蔼.(ǎi)妯.娌(zhóu) 和mù(睦)(2)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佃农祖藉劳禄无可奈何成群结队错别字藉禄梁人改正籍碌粱仁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首小诗选自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的散文诗集《繁星·春水》。
这首小诗以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的口吻写成,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为,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4.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课时作业 7 回忆我的母亲(含答案)
7.回忆我的母亲【基础作业】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①(miǎn)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②(fénɡ)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③(tónɡ)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tián zhàB.diàn zhàC.diàn zháD.tián zhá(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免②逢③铜B.①勉②逢③桐C.①勉②缝③铜D.①免②缝③桐2.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悲伤悲惨(1)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
(2)懦夫让自己变得懦弱,英雄则令自己勇敢,让豪迈的性情抹去一切()吧!哀痛悲痛(3)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
(4)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是无法补救的。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B.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C.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D.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C.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
(1)在贫苦的家境中: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2)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
文中母亲“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还表现出母亲爱憎分明的品质。
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参考答案:“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
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鼓励和人生的宝贵财富: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拥有了一个强健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痛恨和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坚强意志。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答案: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
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代人的年曹文乾一进入腊月,街上到处挂着大红灯笼,一张张琳琅满目的年画绚丽多彩,透露出新春的气息,年货市场更是火爆,人们大包小包地把年货争相拎回家,到处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眨眼间新年又来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过年的认识也就不一样。
父辈们惧怕过年,我们小时候盼望过年,现在的人顺其自然,对过年既不怕也不盼。
据奶奶讲,有一年除夕,她早早起床,生了一大堆火,然后去打理安顿她的九个儿女。
那时娃儿们没衣穿,男娃子便在肚脐处用一块“遮羞布"缠住,这就算是穿衣了。
父亲九兄妹把小脚丫插进热灰里,围坐大火笼,活像几只灰老鼠。
奶奶那天为全家人准备的团年饭是“野菜面子汤”(将小麦面兑水搅拌而成的面疙瘩与野菜煮沸)。
全家人正端碗吃着,忽然门外传来一阵“哐咚哐咚"的军靴声,这是日本鬼子进村大扫荡来了。
奶奶紧紧抱住她的幺儿子——我的父亲,心一下子悬到了嗓门眼,万幸的是日本鬼子总算没有闯进屋来。
父辈们那代人,到了过年那天总算可以吃上一口白米饭,真真切切地体味纯米饭的滋味,365天解一次馋,因而盼望过年也是人之常情。
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有一次过年,父亲手里拎着从生产队分来的一斤半猪肉和3斤菜油,满脸的欢喜。
他孩子般的一边大声嚷嚷:“过年有肉吃啰!”一边手舞足蹈。
我依稀记得那次年饭桌上,母亲摆上了12个菜,那可是一年中最丰盛、最可口的饭哩。
我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天天掐着指头算还有几天过年,盼过年是因为那时候很穷,平时生活都是吃一些红薯和菜饭,甭说猪肉、饺子了,等到过年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有了,我们就狼吞虎咽一饱口福。
平日里也没有新衣服穿,因为一没有钱,二没有布票,那个时候凭布票购布匹,每人每年划不到一件衣服的布匹,我们5兄妹就轮流地买布做衣服,老大穿不了的衣服就老二穿,老三老四老五依次“捡旧",直至这件衣服补丁连补丁。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07课回忆我的母亲(提升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07课回忆我的母亲【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B.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C.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因为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D.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耕田不可。
【答案】B【解析】【详解】A项,主语残缺,删去“当”和“时”;C项,语义重复,删去“因为”或“由于”;D项,成分残缺,在“还”的后面加上“非”。
故选B。
2.下列选项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佃农/细长勉强/弱肉强食要塞/阻塞B.私塾/熟悉啜泣/不辍劳作溃退/匮乏C.床铺/铺床周济/人才济济逃窜/撺掇D.挑水/挑逗姓任/任劳任怨歼灭/纤细【答案】B【解析】【详解】A项,“佃”读“diàn”;“细”读“xì”。
第一个“强”读“qiǎng”;第二个“强”读“qiáng”;第一个“塞”读“sài”;第二个“塞”读“sè”。
B项,“塾”和“熟”都读“shú”;“啜”和“辍”都读“chuò”;“溃”和“匮”都读“kuì”。
C项,第一个“铺”读“pù”;第二个“铺”读“pū”。
第一个“济”读“jì”;第二个“济”读“jǐ”。
“窜”读“cuàn”;“撺”读“cuān”。
D项,第一个“挑”读“tiāo”;第二个“挑”读“tiǎo”。
第一个“任”读“rén”;第二个“任”读“rèn”。
第一个“歼”读“jiān”;第二个“纤”读“xiān”。
故选B。
3.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辍(chuò)勉强(qiáng)B.外甥(shēng)祖籍(jì)C.规律(lù)溺死(nì)D.劳碌(lù)慰勉(wèi)【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勉强(qiǎng)。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答案]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答案]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答案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答案篇(1):母亲的记忆阅读题及答案母亲的记忆①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
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
爷爷对母亲说:②"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
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③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们斗牌的习惯,并且常对家里人说:④"这是你爷爷吩咐下来的,你们不要管我。
"⑤麦秋两季,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的)劳动。
她每天一听见鸡叫就到地里去,帮着收割、打场,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来。
她的身上都是土,头发上是柴草。
蓝布衣裤汗湿得泛起一层白碱,她总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脸上的汗水。
她的口号是:"争秋夺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家人谁也别想偷懒。
⑥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
母亲把馍馍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
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间,母亲总是放一碗清水在窗台上,祷告过往的神灵。
母亲对人说:["我这个孩子,是不会孝顺的.因为他是我烧香还愿的,从庙里求来的."]⑦家境小康以后,母亲对于村中的孤苦饥寒,尽力周济,对于过往的人,凡有求于她,无不热心相帮,有两个远村的尼姑,每年麦秋收成后,总到我们家化缘。
母亲除给她们很多粮食外,还常留她们食宿。
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尼姑,长得眉清目秀,冬天住在我家,她怀揣着一个蝈蝈葫芦,夜里叫得很好听,我很想要。
第二天清早,母亲告诉她,小尼姑就把蝈蝈送给我了。
⑧抗日战争时,村庄附近,敌人安上了炮楼。
一年春天,我从远处回来,不敢到家里去,绕到村边的场院小屋里。
母亲听说了,高兴得不知给孩子什么好。
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
父亲很心痛,母亲笑着说:"我说为什么这朵花,早也不开,晚也不开,今天忽然开了呢,因为我的儿子回来,它要先给我报个信儿!"⑨1956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疗养。
人教部编八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回忆我的母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选文前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母亲从三个方面给了作者深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第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中加粗词语分别指什么?①“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第三段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找出例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②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画横线句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颠倒?为什么?答案:(1)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阅读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A.具体生动的记叙B.富有感情的描写
C.深沉的抒情D.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
3.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_____________,爱________________,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4.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分)
5.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她勤劳一生。
2.C.
3.民族、人民。
4.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
5.“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
两者位置不能调换,否则就不符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