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句
语言赏析
例2: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简括、有力、形象地刻画作者幼年时经历的那种寂寞、清贫、孤独和悲怆的惨境。
例3: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形象地勾勒了一幅祖母大限临头的惨苦图。
3、句式。
适当运用一些特殊的句式,能使语言增添亮色,表达特殊效果。
设问句式、反问句式、排比句式,均能增强语言气势。
还有双重否定句式可使句子的语意加重,倒装句式使人耳目一新,能起到强调作用……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例: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那么朝天门就是舌头尖了。
(陈汉元《从宜宾到重庆》)语言运用”假设+比喻”的句式,恰到好处地把握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重庆的地形和它所以成为重要港口的道理。
4、感情色彩。
语言的感情色彩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爱憎观点,这也是值得赏析的地方。
例: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语言通过一声叹息,同时运用反语手法,将”聪明”一词褒词贬用,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5美感人。
但也有的文章语言却质朴简明,通俗易懂,读起来亲切自然,极富生活气息。
还有的文章语言幽默诙谐,生动风趣。
这也是我们值得赏析的地方。
例: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
(吴伯萧《记一辆纺车》)语言运用”洗洗”“补补”“一水”这种口语化色彩浓厚的词语,表达出战士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珍惜。
6、言外之意。
语言的言外之意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语言本身含义丰富,充分挖掘,蕴意无穷,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二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表面是一种意思,实际还有另外的意义,在剧本中也称为”潜台词”。
例:春江水暧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这是一句含有哲理的名句,它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给人以启迪:鸭子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暧”,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
在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7征、反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描写、以声写静、以动写静、借景抒情、以物喻人、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等。
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常用的修辞方法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反复等。
(修辞手法是适用于句子的,是句子内部的表达技巧。
)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
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借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
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
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这样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本是抽象的概念但是诗人把它比作春水不但形象可感,而且使读者想象到愁如春水的多又连绵不绝。
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
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
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
例如:贺铸《青玉案》中的句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诗人把闲愁比做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连用了三个喻体把自己的闲愁形象的表达了出来。
借喻: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
句意的表达有了更大的隐蔽性,也更为含蓄内敛。
例如大片大片的雪花在我的生命里飞舞,寒风又将我的身体狠狠推远,路的身影渐渐暗淡下去。
生命里那些艰难得令人蹉跌的不幸不就是大片的雪花吗?遭遇的摧残不就是寒风吗?(这样的句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比喻修辞手法而是由比喻修辞手法演变出来的比喻义。
)拟人:就是把物当人写,使没有生命的物或者抽象的概念具有人的生命和思想。
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
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具有表现力,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风背着手猫着腰一下钻到了秋的怀抱里。
拟物:就是把人当物写,或者把此物当彼物写。
初中常用修辞方法PPT课件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
样有感情,有动作的修辞方式叫
“拟人”。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 的深渊里。
引用:说话或写成文章时,引用别人的 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 故等的修辞方法叫“引用”。
“谦受益,满招损”是任何地区、任何时代
1对偶、2反问、3排比、4比喻、 5夸张、6比喻、7拟人、8夸张、 9 引用、10 反问、11设问、 12 反复、13对偶、14对比、15夸 张;比喻、16排比;引用、17 设问;比喻、18对偶;对比、 19对偶、 20对比
一、初中阶段应掌握的辞格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 复、反问、设问
二、初中生应掌握的程度
1.明确各辞格概念; 2.准确辨别各辞格; 3.熟练使用各辞格; 4.结合语境,分析修辞作用。
1.定义: 比喻是利用乙事物来说明与
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甲 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2.三要素: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 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 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 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 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 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 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 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 还是蓝孔雀? 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
110句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110句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汇总(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复)比喻:1.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6.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7.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8.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10.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1.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2.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13.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14.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15.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16.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17.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18.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19.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20. 露似珍珠月似弓。
拟人: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7、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小学语文句式类型归纳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陈述句、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拟人句、比喻句;1、陈述句: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有的陈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例如:1今天下雨了;2我还没有吃饭;3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2、反问句:反问句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唯一并是肯定的,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否定含义,否定反问句表肯定含义;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为有力,感情色彩更为鲜明;例如:1难道你今天不用上学———你今天要上学;2难道同学们今天要回家——同学们今天不回家;3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做事不对的吗——这样做事是不对的3、设问句: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例:1数学难吗其实不难;2妈妈,今天早上吃什么呢哦,原来是吃饺子;3“究竟谁是最晚到的呢答案是小强”4、疑问句:简单说,把一般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就是啦例:1他是个老师;陈述句——他是个老师吗疑问句(2)今天下雨了;——今天下雨了吗3我还没有吃饭;——我还没有吃饭吗4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吗5、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例如:你是一个好孩子;你不是不会做作业;6、否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例如:你不是一个好孩子;7、双重否定句:句子中有双数个否定词;例如:1你不是不会做作业;2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8、把子句:含有把子的句子就叫做把字句;9、被子句:含有被字的句子就叫被字句;10、感叹句:只需要在陈述句末尾加上"啊"和"",有时应加上"真"、"很"、"多么"、"太";例如:1今天下雨了啊2你真聪明啊11、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例如:1柳树那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2村庄惊醒了;12、比喻句: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一、句式变换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变换的具体方法是: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①”、“非不”、“不能不”等;例如: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肯定句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双重否定句;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既有“不”去“不”,没“不”加“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4、把句子整理通顺五转述句——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标点符号的改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人称的变化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如: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改: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其实是要看前面的说话对象;例如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例1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因此,此句应改为: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而例2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因此,此句应改为: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1、×××说:“我;”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2、×××对×××说:“我,你;”如: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改成: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3、×××对×××说:“我,你,他;”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4、×××对×××说:“你的,我;”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六修辞手法的变换;所谓修辞,就是要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生动、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在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和反问等;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5.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6.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主要方式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8.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二、9、仿写句子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已有的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情感等,用指定的也有不指定的词语或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幸福是什么医生说:“幸福就是看见病人康复后的笑容;”幸福是什么老师说:“幸福就是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播种知识的种子;”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就是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碧海间任意遨游;”仿写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协调一致仿句和例句的内容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要匹配;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仿句与例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但要注意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例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3、修辞要相同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基本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例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三、修改病句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病句种类1、成分残缺2、用词不当3、搭配不当4、词序混乱5、重复累赘6、前后矛盾7、指代不明8、归类不当例①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摆脱了贫穷与落后;成分残缺改为: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摆脱了贫穷与落后;②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重复累赘改为: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1、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2、保持句子的原意;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4、改动最少;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三修改病句的方法1、首先要读懂句子;2、然后在原句上查找,是什么毛病影响了句子的意思表达;3、按照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的修改: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四、扩句和缩句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扩句的基本步骤: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例①老班长钓鱼;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扩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②我看着这一幕;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扩句扩句的注意事项: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缩句的基本步骤: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例①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我思念着启蒙老师们;缩句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②都江堰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条大堤;都江堰是大堤;缩句③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我和同伴们前进;缩句④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杂交水稻是“第五大贡献”;缩句缩句的注意事项: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2、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疑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词语要保留,缩句后的句子不能保留“的、地、得”,但可以保留“着、了、过”;4、句子中的专用词不能去掉;如:“启蒙老师们”,“第五大贡献”等;五、关联词语运用一关联词语在句子的表达中起关联的作用,它使前后意思联系更加密切,层次更清楚明了,表达更有逻辑性;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认识和学会使用以下几种关系的关联词语;1、并列关系常见的关联词:既也又;又又;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2、递进关系常见的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也;不但不不仅不反而反倒;3、选择关系常见的关联词:或者或是或者或是;是还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宁肯也不;4、转折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虽然虽、尽管但是可是、却;5、因果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6、假设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如果假如、假话、假若、要是、倘若就那么、那、那就;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还、总、仍然;7、条件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还、也二考试时常见的题型有: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虽然但是即使也不但还只有才例①我们不但要学好课内的学习内容,还要多读课外书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②我遇到过许多学者,虽然他们庄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是他们教给我的远远不及那位小学老师;③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按时完成;分析:先要读懂每个句子意思,看它属于哪种关系,然后在括号里填上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语,意思不变;如例句①是递进关系,应填不但还;例句②是转折关系,应填虽然但是;例句③是假设关系,应填即使也;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每组中的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例①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递进关系②我常常去探望青鸟的巢;我从来不偷鸟蛋,不毁坏鸟窝;我虽然常常去探望青鸟的巢,但是从来不偷鸟蛋,不毁坏鸟窝;转折关系分析:先要读懂每个句子意思,看它属于哪种关系,然后在适当的位置加上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语,加的时候把第一句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把后面一句话的人称代去掉,结尾打句号,改后句子的意思不变;3、把一句话,用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出来;例:你爱学生,他们也爱你;你如果爱学生,他们就爱你;假设关系因为你爱学生,所以他们也爱你;因果关系只要你爱学生,他们就会爱你;条件关系分析:先读懂句子意思,然后在句中加上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注意改后语句要通顺,意思基本不变;三关联词语注意事项:1、关联词语一般都对出现,只有少数单独使用;如“可是”、“而”、“因此”等2、关联词语大都有一定的搭配习惯,不能任意组合;3、关联词语起连接作用,可以把两句话并为一句;六、连词成句所谓“连词成句”就是将杂乱无章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一句话;连词成句的方法:先通读词语,并分析词性,连词成句,最后检查句子;例①闪过时间叹息影子的里在时间在叹息的影子里闪过;连词成句②直笑我看着小妹姐姐和我看着小妹和姐姐直笑;连词成句小妹和姐姐看着我直笑;连词成句我和小妹看着姐姐直笑;连词成句姐姐看着我和小妹直笑;连词成句③我家在市图书馆附近;市图书馆在我家附近;改变词序连词成句注意事项:1、读懂词的意思,不能增减词语;2、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句末打标点符号;3、将词语放在不同的位置,可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例句②;4、改变词序时,句子的意思不能变,如例句③;1.陈述句:主+谓+宾例:小明打碎了玻璃;2.反问句:“难道”+主+否定+宾+疑问助词例:难道小明没有打碎玻璃吗3.双重否定句:主+否定+否定+谓+宾例:小明不可能没有打碎玻璃;4.祈使句:主谓宾的结构不能改成祈使句;主谓结构才可以;例:门开了——>去把门打开5.疑问句:主+谓+宾+疑问助词例:小明打碎玻璃了吗6.感叹句:主+表示语气的副词+谓+宾+叹号例:小明居然打碎了玻璃。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含答案 )☛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含答案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解释1.比喻:打比方 ,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拟人:借助想象力 ,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意思密切相关 ,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 ,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 ,表达强烈的感情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 ,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表达作者的感情 ,引起读者的联想 ,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 ,先自行提出问题 ,再自己进行答复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即只问不答 ,问中有答 .7.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以下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 )2.春天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 )3.学习如钻探石油 ,钻得愈深 ,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 )4.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 ( )5.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 ? ( )6.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 ( )7.花儿在欢笑 ,鸟儿在歌唱 ,小草在翩翩起舞 . ( )8.老师是园丁 ,我们是花朵 . ( )9.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那么退 . (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 ,飞腾着 ,落进深潭 .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 ,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 ,不用多久 ,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 ,开始新的生活 .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 ,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 )5.渐渐的 ,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 ,好似人们喝了一点酒 ,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 )三、在以下各句中挑出反问句和设问句 ,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 .1.浪费也是犯罪吗 ? ( )2.浪费怎么不是犯罪 ? ( )3.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 ? ( )4.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 ?全是勤奋努力嘛 . ( )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 ,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所以一切全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 ( )四、选择1.选出对以下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正确判断的一项: ( )A.风带着雨星 ,像在寻找什么似的 ,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C.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D.狂风吹不倒它 ,洪水淹不没它 ,严寒冻不死它 ,干旱旱不坏它 .A、比喻拟人排比对偶B、拟人比喻对偶排比C、拟人比喻夸张排比D、比喻拟人比喻反复2.与 "那航船 ,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所用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长虹飞架之处 ,昔日的交通堵塞长蛇阵不见了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C、我好似又回到了梦牵魂绕的故土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B、南京的 "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4.以下四个选项能在语义上与 "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的是:A、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B、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C、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5.选出对以下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春? ) (排比 .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 )B、我觉得我简直惊讶得要 (爆|炸 )了 ,这样残酷无情的污蔑 ! (?竞选州长? ) (夸张 .强调了 "我〞遭到诬陷后气愤的程度 . )C、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 -在一起 ,在一起 ,在一起 - - - - - - (?周总理 ,你在哪里? ) (排比 .热情地歌颂了周总理的高风亮节 . )D、语言 ,也就是说话 ,好似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 (?人类的语言? ) (比喻 .生动地说明了 "语言〞没什么了不起 . )6.对下面四句话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 ,正确的选项是: ( )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②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③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 .A、夸张比喻拟人B、比喻夸张引用C、比喻拟人夸张D、比喻夸张拟人7.选出与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格式一致的一项 (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风华正茂书生意气D、刺贪刺虐入木三分8.以下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山 ,好大的山啊 !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 ,就像粒粒散落的珍珠 ,延伸到远方 ,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就好似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 ,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 ,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D、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 ,像露出头角的蜗牛 ,像着陆停驶的飞机 ,一声不响 ,仿佛只是在等待 ,等待 .9.为下文空缺处选择适宜内容填充 ,最||正确的句子是: ( )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 ,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 ,随着波浪晃动着 ,闪烁着 ,__________ ,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 ,煞是精彩 .A、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B、像一块洁白的绫纱C、像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溪D、像一片五彩的云霞10.填入以下横线处的句子 ,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中外古今的诗人 ,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作比 .阿拉伯的诗人说 ,牡蛎在海滩上赏月 ,天使的一滴眼泪 ,刚巧滴落在它心上 ,_____A、说像一颗晶莹的珍珠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11.以下各句中 ,没有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云 ,是雾 ,是烟 ?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 ?大家猜测不已 .B、此时的南国 ,椰风飘香 ,海鸥低翔 ,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 ?C、嘴里天天说要职工提意见 ,职工真的提起意见来又害怕的要死 ,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D、有些人虽然只捐了几件衣服、几块钱 ,但他们都尽力了 ,人的爱心怎能用捐赠钱物数量来计算呢 ?五、按要求改写以下句子1.老师不辞辛苦 ,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用夸张手法: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5.树叶很绿 .用夸张手法:6.他是我最||敬佩的人 .改为设问句:7.苗苗喜欢语文 .改为反问句: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参考答案一、1.夸张2.拟人3.比喻4.排比、5.反问6.夸张7.拟人8.比喻9.比喻二、1.比喻2.反问3.排比、拟人4.比喻、拟人5.比喻三、1.反问2、反问3、反问4、设问5、设问四、1.B2.C3.B4.B5.B6.D7.D8.A9.A10.B11.A。
【考点速递】句子表达效果——2024高考专题复习
句式——倒装句
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强调、突出的是特意前置或后置的部分。
例1 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解析:原句特意将状语“心满意足”后置,且“又心满”“又意足”独立成 句,起强调的作用,强调吃完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改句强调的是“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年新高考Ⅰ卷19题)
分析 型
分析文中画 线句子的特 点或艺术手 法的表达效 果。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 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2022年全国乙卷18题)
句式——特殊句式
变陈述句果。
例1 原句: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 样的令人神往!
改句: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
答案:①原文是感叹句,情感表达效果好;②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 手法,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③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
语体例举 书面语 口语
语体风格 言简义丰,典雅端庄 通俗活泼,明白晓畅
语言风格
典例1:东南影影绰绰一塔高矗山巅,擎举古塔的是盘山。东面是层峦献秀, 北面是叠嶂耸翠,明代万里长城蜿蜒其间,留一座将军石关守护到今天。而 莽莽苍苍远入云霄的,不是别的,正是赫赫燕山主峰! 园林建造注重借景, 这里就把名山胜景巧妙地借到湖中来了。望着这一切,想当年的设计者,起 初图纸上估计没有这些,也可能不会想到这些。是啊,事物的发展往往超出 人的想象!
语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什么是对偶(骈句、对仗,汉语特有) ?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
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 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 答题格式: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的景 物(或:抒发了……的情感;或:阐述了……的哲 理),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 感和音乐美。
什么是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
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答题格式: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 语气,强调了……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 情。
练习(6)
例1:这能全怪我吗?
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
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 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什么是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 引起联想效果。 答题格式: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 明深刻的印象。
练习(7)
例1: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
见。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 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 要晒化了。(老舍《骆驼祥子》)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气的酷热, 使北京的夏天给人的热的感觉更加鲜明,使人印象 深刻。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
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 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 临近了。
什么是排比?
(完整版)阅读理解基础知识
阅读理解基础知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及例句汇总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及例句汇总小学阶段修辞学习目标:1.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也应有所了解。
2.能简要分析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表达效果的作用。
应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正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分类详解小学 8 种常考修辞手法
分类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2019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练习指导
2019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练习指导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一】知识梳理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等修辞及其表达作用:1、[比喻]〔明谕、暗喻、借谕〕〔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补习修辞手法、练习及答案docx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比喻: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曲喻十一种,实际教学中常见的是前四种。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小猫变成了小狗。
是不是暗喻,不是,因为小猫和小狗像不像。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又如:宋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反问,设问,夸张等修辞的定义,作用及例句
一、比喻 (2)二、排比 (2)三、反复 (13)四、拟人 (14)五、反问 (15)六、设问 (15)七、夸张 (17)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2、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3、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排比1、定义: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对于“同一范围”、“同一性质”的意念,用三个(含)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技巧,叫做排比。
2、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众所周知,修辞手法的考查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
然而事实上,掌握修辞,不仅能帮助大家在写作方面进行有效表达,改善作文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轻松解答关于诗歌鉴赏和阅读等的题型,提高成绩。
所以,对于中学阶段常考的八种修辞大家务必要掌握清楚。
眼看各种考试即将到来,为了让大家得到该拿的分数,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修辞的知识点。
知识点较多,记得查收!顺便动动你们的小手指,分享给身边更多需要的小伙伴~修辞手法共有12种: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对偶、对比、引用、借代、反复、反语。
中学阶段掌握其中八种就行。
八种重点修辞手法:由易到难排序:反复-拟人-夸张-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对偶1.反复【定义】:为了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意地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运用,这就叫反复。
【类型】:1、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2【定义】: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就叫拟人。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能增强表达效果,引起人的丰富想象,起强调的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句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 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 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 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⒋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 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 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 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 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 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 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句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具体生动的效果。
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 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⑶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 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⑶借代的作用
3 [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⑵ 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 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 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 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辨析几种修辞手法
高考虽不强调从概念上分辨修辞格,但这并不等于连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 么能正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优劣呢?又怎能谈得上按要求和语境正确运用呢?对各种修 辞方法进行理解时,最好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出同中有何异,异中有何同。 ⒈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 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 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 了。 ⒉比拟和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 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 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⒊排比和对偶
⑶对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 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⒍排比 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 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句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 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⑶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 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六.倒装。 《再见了,亲人》使用了倒装手法。这样写,不但渲染了气氛,而且着力烘托了主人公与亲人无 比眷恋之情。
⒈比喻 ⑴ 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⑶ 偶的种类
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 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设问。 《幸福是什么》使用了设问手法。运用设问手法在课题中提出问题,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能够引 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四.双关。 《高大背影》使用了双关手法。“高大的背影”表面上是写那位不知名的叔叔长得高大,实际是 讲他乐于助人、品德高尚,令人敬佩。
五.引用。 《“你们想错了”》使用了引用手法,是以课文中主人公的原话为题目。“你们想错了”,不但 是方志敏烈士对敌人的严厉驳斥,反映了共产党和国民党人的本质区别,而且突出了中心,点明 了主题。
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句
一.比喻。 《手术台就是阵地》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这篇课文题目把“手术台”比喻为战斗的“阵地”, 形象地表达了“手术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紧张、危急的气氛,歌颂了战斗在手术台前 的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拟人。 《大海的歌》使用了拟人手法。题目把无生命的大海当作有生命的“人”,能唱歌、传情、表意。 课题上使用了拟人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而且富有人情味,阅读起来别有一种趣 味。
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句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 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 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