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通信原理课件 第7章 7.9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第7章(2024)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第7章(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32884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e.png)
编码方法
解码方法
通过生成矩阵将信息序列映射为码字序列。
通过校验矩阵检测接收到的码字序列是否有错,并进行纠错。
03
02
01
25
2024/1/28
循环码是一种特殊的线性分组码,其任意码字的循环移位仍然是该码的码字。
定义
通过生成多项式将信息多项式映射为码字多项式。
编码方法
通过接收多项式与生成多项式的除法运算,得到余数多项式,从而判断接收到的码字是否有错,并进行纠错。
5
2024/1/28
02
CHAPTER
模拟调制系统
6
2024/1/28
幅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01
幅度调制是一种线性调制方式,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来传递信息。在幅度调制中,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的振幅,使得输出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调幅(AM)原理
02
调幅是最简单的幅度调制方式,其中载波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在调幅过程中,载波和调制信号相乘,产生包含原始信号信息的已调波。
定义
时分复用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路信号只占用一个时间片,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的交叉,就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化信号。
优点
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降低了传输成本。
缺点
需要精确的同步技术,且对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较高。
20
2024/1/28
需要复杂的编码和解码技术,且对同步的要求较高。
2ASK(二进制振幅键控)调制原理
通过控制载波的振幅来表示二进制数字信号,即“有载波”表示“1”,“无载波”表示“0”。
15
2024/1/28
03
MPSK(多进制相移键控)调制原理
理学通信原理北邮
![理学通信原理北邮](https://img.taocdn.com/s3/m/7b0e544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c.png)
AM
Pm PAM
m2 (t ) A02 m2(t)
(4.2.8)
显然,AM信号的调制效率总是小于1。
《通信原理课件》
[例4.2] 设m(t)为正弦信号,进行 100%的幅度调制,求此时的调制效率。
解:依题意可设 m(t) Am cosmt
而100%调制就是A0 = |m(t)|max 的调制,
《通信原理课件》
出的已调信号功率表达式是相同的。考虑 到本章模拟通信系统的抗噪声能力是由信 号平均功率和噪声平均功率之比(信噪比) 来度量。因此,为了后面分析问题的简便, 我们均假设调制信号(基带信号)为确知 信号。
《通信原理课件》
4.2.2 双边带调制(DSB)
1、DSB信号的模型 在AM信号中,载波分量并不携带信 息,信息完全由边带传送。如果将载 波抑制,只需在图4.2 中将直流A0去 掉,即可输出抑制载波双边带信号, 简称双边带信号(DSB)。 DSB调制器 模型如图4-3所示。
《通信原理课件》
零、具有各态历经性的平稳随机过程, 其统计平均与时间平均是相同的。由3.6 节 知 , AM 已 调 信 号 是 一 非 平 稳 随 机 过 程 , 经分析可得
PAM
()
A02 2
[
(
c
)
(
c
)]
1 4
[
Pm
(
c
)
Pm
(
c
)]
(4.2.9)
《通信原理课件》
上式中Pm(ω)为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由功率谱密度可以求出已调信号的平均
《通信原理课件》
4、调制信号为随机信号时已调信号的频 谱特性 前面讨论了调制信号为确知信号时已调信 号的频谱。在一般情况下,调制信号常常 是随机信号,如语音信号。此时,已调信 号的频谱特性必须用功率谱密度来表示。 在通信系统中,我们所遇到的调制信号通 常被认为是具有各态历经性的宽平稳随机 过程。这里假设m(t)是均值为
北邮通信原理信道课件
![北邮通信原理信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7bed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4.png)
卷积码
01
卷积码是一种将信息位映射为连续的码字的编码方式。
02
卷积码具有记忆性,能够利用连续的码字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纠
错。
卷积码的解码算法相对复杂,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低的实现
03
复杂度。
03
信道模拟与仿真
信道模拟器的工作原理
信道模拟器是一种用于模拟和测试通信系统在各种信道条件下的性能的工 具。
03
目前常见的数字电视广播信道 编码技术包括LDPC码、BCH 码和卷积码等。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
1
在移动通信中,信道编码是实现可靠数据传输的 关键技术之一。
2
通过将数据信息与冗余信息结合,信道编码能够 抵抗无线信道中的噪声、干扰和衰落,降低误码 率。
3
常见的移动通信信道编码技术包括Turbo码、 LDPC码和Polar码等。
卫星通信中的信道编码
01
02
03
在卫星通信中,信道编 码同样用于提高信号传 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
力。
由于卫星通信信道的特 殊性质,信道编码需要 具备更高的纠错能力和 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目前在卫星通信中广泛 应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包 括Reed-Solomon码、 BCH码和卷积码等。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是通信理论中的重要定理,它给出了在有噪信道中 实现可靠通信所需的最小码元速率的上限。
02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信道编码是通信系统中用于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 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信息位中添加冗余,信道编码可以在传输 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包括线性分组码、循环码、 卷积离散信道模型描述了信号在离散时间 点的传输情况,通常用符号表示信号 ,概率分布表示噪声。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 (9)(全)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 (9)(全)](https://img.taocdn.com/s3/m/b43dc4da50e2524de5187e26.png)
a. 在检测的前后窗口的参考音能量大 小,若两窗口能量均大于某个门限时,同 步处于跟踪模糊区内,就自动向固定方向 调一个样点,使同步头脱离跟踪模糊区. b. 在条件①不满足的条件下,检测两 窗口内参考音能量差值,依据前述准则判 别.
(3) Doppler
在通信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会导致频率漂移,若不对此进行校正,将
在误码率为10 -2 的情况下采用该种校 验方式后,其误码率小于10 -11,可以认为 是无差错传输.另外采用了 S-ARQ技术, 即重发有错的小组,大大地提高了通过率. 另外在ARQ工作方式下,实现了自动 降速的功能,共分为两档:300bit/s以上及 150bit/s以下.在每一挡下,通信速率可以 根据信道的实际情况实现自动的速率升降, 以获得大的通过率.
(1) 电离层的衰耗随时间变化及多 径效应所引起的衰落. (2) 多径效应所引起的波形展宽.
(3) 电离层快速运动和反射层高度 变化所引起的多普勒频移.
一般情况下,短波高速数字通信系统
框图如图9-1所示.
图9-1 短波无线数字通信系统框图
9.2 TCT-301短波高速调制解 调器的基本原理
图9-2和图9-3分别是短波高速 调制解调器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 原理框图.
3. 群同步建立,位同步跟踪,
(1)
这里所指的群同步是指译码同步.在 位同步建立之后,抽样的位置确定了.
(2)
在通信过程中,由于时钟等各种因素 的影响,位同步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如果 不跟踪其变化,则在通信建立一段时间之 后因同步位置丢失而导致通信中断.
① 上下帧相位突跳点附近有比较好的 线性关系, Diff>0, Diff=0, Diff<0,同步滞后. ② 上,下帧相位突跳点同时位于两窗 口内,则存在一个同步跟踪的模糊区.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 (7)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 (7)](https://img.taocdn.com/s3/m/7b2978563c1ec5da50e27026.png)
(4) 同步带宽Δfs
同步带宽是指位同步频率 与码元速率之差。如果这个频 差超过一定范围,就无法使收 端位同步脉冲的相位与输入信
号的相位同步。
4. 位同步相位误差对
性能的影响
前面已经求得数字锁相法位同 步的相位误差 θe,有时不用相位差 而用时间差 Te 来表示相位误差。因 每码元的周期为T,故得
( 3)
事实上,同步信号也可以在时域内插 入,这时载波同步信号、位同步信号和数 据信号分别被配置在不同的时间内传送。
2.
自同步法的收端位同步提取电路,从 功能上讲,一般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 分是非线性变换处理电路,它的作用是使 接收信号或解调后的数字基带信号经过非 线性变换处理后含有位同步频率分量或位 同步信息;第二部分是窄带滤波器或锁相 环路,它的作用是滤除噪声和其他频谱分 量,提取纯净的位同步信号。
群同步码组不是集中插入在信息码流 中,而是将它分散地插入,即每隔一定数 量的信息码元,插入一个群同步码元。群 同步码码型选择的主要原则是:一方面要 便于收端识别,即要求群同步码具有特定 的规律性,这种码型可以是全“ 1 ”码、 “ 1”“ 0”交替码等;另一方面,要使群 同步码的码型尽量和信息码相区别。
① 对群同步码组的要求
对作为群同步码组的特殊码组有两个 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同步码组在信息 码元序列中不易出现以便识别,即将信息 码元误认为同步码组的概率要小,同时当 同步码组中有误码时,漏识别的概率也要 小。另一方面的要求是识别该特殊码组的 识别器应该尽量简单。
②
巴克码是一种非周期序列。
(3) 间歇式插入法(分散插入法)
-
② 包络检波
——
在某些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 中,经常在中频上用对频带受限的 二相移相信号进行包络检波的方法 来提取位同步信号。
通信原理第7章(樊昌信第七版)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7章(樊昌信第七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44dacf58fb770bf78a55f0.png)
B 方式
225° 315° 45° 135°
矢量图
10
11
01
A方式
00 参考相位
01 a(0)
00
B方式
第15页/共46页
b(1) 11 a(1)
10 b(0)
双比特码元 ab
a 0(−1) 1(+1) 1(+1) 0(−1)
b 0(−1) 0(−1) 1(+1) 1(+1)
波形
10
11
00
输入 滤波器
sin ct
x
载波 恢复
低通 x1(t) 抽样
滤波器
判决
位定时
低通
抽样
滤波器 x2 (t) 判决
a
并/串 变换 输出
b
存在问题:存在900的相位模糊(0, 90, 180, 270)
解决方案:采用四相相对相位调制,即QDPSK。
第19页/共46页
QPSK 特点:
01
相位跳变:0°,± 90°,± 180°
MFSK信号占用较宽的频带,信道频带利用率不高。
B
fM
f1
2 TB
MFSK一般用于 调制速率(1/TB) 不高的衰落信道 传输场合。
第11页/共46页
§7.4.3 多进制相移键控 (MPSK) 1 基本概念
利用载波的M种不同相位表示数字信息。 信号矢量图(星座图):
第12页/共46页
随着M的增加,多相制信号可以在相同的带宽中传输 更多比特的信息,从而提高频带利用率。
Pe
M 1 er/2 2
Pe
rb r / log2 M
——每比特的信噪功率比
第40页/共46页
通信原理第7版第7章PPT课件(樊昌信版)
![通信原理第7版第7章PPT课件(樊昌信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b874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b.png)
实验二: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数字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
设计并实现一个数字调制与解调系统,包括调制器、解调器和信道等部分。
实验二: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
01
实验步骤
02
1. 选择合适的数字调制方式,如2ASK、2FSK、2PSK等。
03
2. 设计并实现调制器,将数字基带信号转换为已调信号。
循环码
编码原理
01
循环码是一种具有循环特性的线性分组码,其任意码字的循环
移位仍然是该码的码字。
生成多项式与校验多项式
02
生成多项式用于描述循环码的编码规则,而校验多项式则用于
检测接收码字中的错误。
编码效率与纠错能力
03
循环码的编码效率与线性分组码相当,但纠错能力更强,可以
纠正多个错误。
卷积码
编码原理
06
同步原理与技术
载波同步技术
载波同步的定义
在通信系统中,使本地产生的载波频率和相位与接收到的信号载波保持一致的过程。
载波同步的方法
包括直接法、插入导频法和同步法。直接法利用接收信号中的载波分量进行同步;插入导频法在发送端插入一个导频 信号,接收端利用导频信号进行同步;同步法则是通过特定的同步信号或同步头来实现同步。
归零码(RZ)
在码元间隔内电平回归到零,有利于时钟提取。
差分码(Differential Cod…
利用相邻码元电平的相对变化来表示信息,抗干扰能力强。
眼图与误码率分析
眼图概念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数字基带信号的一种图形表示,可以 直观地反映信号的质量和传输性能。
眼图参数
包括眼睛张开度、眼睛高度、眼睛宽度和交叉点位置等, 用于评估信号的定时误差、幅度失真和噪声影响等。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课件第07章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课件第07章](https://img.taocdn.com/s3/m/06545c54551810a6f424861d.png)
•图7-3 GSM系统的主要接口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课 件第07章
7.2.2 网络子系统的内部接口
•图7-4 网络子系统内部接口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课 件第07章
7.2.2 网络子系统的内部接口
1.移动终端 2.SIM卡 3.D接口 4.E接口 5.F接口 6.G接口
1.移动终端 2.SIM卡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课 件第07章
7.2 GSM网络接口与协议
为了保证网络运营部门能在充满竞争的市场条 件下灵活选择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数字蜂窝移动通 信设备,GSM系统在制定技术规范时就对其子系 统之间及各功能实体之间的接口和协议作了比较 具体的定义,使不同供应商提供的GSM系统基础 设备能够符合统一的GSM技术规范而达到互通、 组网的目的。为使GSM系统实现国际漫游功能和 在业务上迈入面向ISDN的数据通信业务,必须建 立规范和统一的信令网络以传递与移动业务有关 的数据和各种信令信息。GSM系统的公用陆地移 动通信网的信令系统是以7号信令网络为基础的。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课 件第07章
•图7-7 IMSI的组成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课 件第07章
(2)IMSI的分配原则
IMSI最多只能包含15个0~9的数字,MCC由ITU-T管 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分配,具体的分配情况请参阅 E.212。NMSI的分配由各国的电信监管部门负责,如果 在一个国家有不止一个GSM PLMN网络,应该给每个网 络分配不同的MNC码。进行IMSI分配时,要遵循国外 PLMN最多分析MCC+MNC就可寻址的原则。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课 件第07章
北京邮电大学 移动通信原理课件完整版
![北京邮电大学 移动通信原理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ad31156edb6f1aff001fa3.png)
14
BUPT Information Theory & Technology Education & Research Center
• 就接入网而言,客观上看可分为有线接入与无 线接入,这里仅讨论无线接入,再细致一些无 线接入又可分为室内无线接入比如红外、蓝牙 等;小范围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比如IEEE802.11 系列等;中等及大范围的蜂窝移动接入和覆盖 全球的卫星接入。 • 本书讨论内容仅限于陆地系统的蜂窝移动网, 它是实现宏伟的个人通信蓝图的第一步,仅这 一步目前已经历了第一代(1G)、第二代(2G)系 统,正在向第三代(3G)系统过渡。
第一章 绪 论
• §1.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 移动通信是通信领域中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发 展前途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是当今信息社会中 最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通信手段。它的发展与普 及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让 人们领悟到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气息。 • 移动通信,顾名思义其最本质的特色是“移动” 二字,就是说这类通信不是传统静态的固定式 通信,而是动态的移动式通信。
2
BUPT Information Theory & Technology Education & Research Center
• 传统的固定式通信,又称为有线通信。它的最 大特点是静态的,信道是封闭的,且是人造 的,从而是优质的。它的最大缺点是缺乏动态 性,不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特别是 快速移动的需求。 • 无线通信针对上述静态的缺点,以开放式传播 来传递信息,它的代价是牺牲了全封闭式的优 质人造信道,换取了无需采用固体介质专用线 路的开放式传输的灵活性,但是信道的开放性 必然引起了信道的时变性和随机性,从而大大 降低了通信容量和质量。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A-7数字调制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A-7数字调制](https://img.taocdn.com/s3/m/227af507e53a580216fcfeeb.png)
(1)设传送数字信息为011001,画出相应的 2ASK信号波形。 (2)求2ASK信号的带宽。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续)
解:(1)
RB 103 B
c
4103 2fc 4
10
3
fc 2103 Hz
每个码元内有 2103 =2个载波波形 103
定时脉冲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续)
2ASK
y(t) 全波 /半波
BPF
整流器
r(t) 取样 s(t)
LPF
判决
2ASK
定时脉冲
y(t)
r(t)
A/2 判决
cp(t)
S (t) 0 0 1
0
0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续)
2ASK
BPF
cosωct
LPF
r(t) 取 样 s ( t ) 判决
定时脉冲
二进制调制与多进制调制
7.1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一、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OOK通断键控)
二、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
“1”
“0”
“1”
三、二进制绝对调相2PSK
“1”
“0”
“1”
四、二进制相对调相2DPSK
T
T
T
一、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OOK通断键控)
1.调制 载 波
开关电路
1 K eo(t) 0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续)
2FSK 放大
微分
整流
脉冲
a 限幅 b 器 c 器 d 展宽 e
LPF f
取样判s(t) 决g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第7章)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第7章)](https://img.taocdn.com/s3/m/e131836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4.png)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第7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的《通信原理》一书,具体为第7章“数字通信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数字信号的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数字通信系统与模拟通信系统的区别。
2. 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的传输方法,了解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3. 使学生了解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方法,理解编码与解码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难点: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电脑、通信原理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讲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字通信系统的定义、组成、特点等。
3. 讲解数字信号的传输方法,包括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两种方式。
4. 讲解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包括调幅、调频、调相三种基本调制方式。
5. 讲解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方法,包括单字符编码、多字符编码两种方式。
6.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通信系统1. 基本概念定义:以数字信号作为传输对象的通信系统组成:发送端、传输介质、接收端特点:抗干扰能力强、信号传输稳定2. 数字信号传输基带传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带通传输:通过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进行传输3. 调制与解调调制:调整载波信号的某个参数,使其与数字信号相对应解调:在接收端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4. 编码与解码单字符编码:将每个字符转换为唯一的数字编码多字符编码:将多个字符组合成一个编码,提高传输效率七、作业设计1. 简述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通信原理ppt北邮资源
![通信原理ppt北邮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62a91c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8.png)
3 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 行通信,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 未来通信的趋势
未来通信将朝着更高速度、更低时延、更广覆盖的方向 发展,同时还将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更 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通信服务。
05
信号的检测与估计
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
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
阐述信号检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及信号检测在通信系统中 的作用。
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
介绍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包括假设检验、似然比检验、贝叶斯准 则等。
信号检测的性能指标
分析信号检测的性能指标,如虚警概率、漏警概率、检测概率等,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TCP/IP协议族
包括TCP、UDP、IP等协议,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和通 信。
HTTP协议
用于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实现网页的浏览和数据 的传输。
SSL/TLS协议
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 整性。
通信网络的安全与可靠性
防火墙技术
通过设置访问控制规则,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 据泄露。
01
02
信源
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实体, 如话筒、摄像头等。
03
04
信宿
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实体, 如扬声器、显示器等。
通信原理的研究对象
信号与噪声
研究信号的特性、噪声的来源和性质,以及 信号在噪声干扰下的传输性能。
编码与调制
研究信道的传输特性、信道容量和信道编码 等问题,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传输媒介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课件 第7章 信源和信源编码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课件 第7章 信源和信源编码](https://img.taocdn.com/s3/m/75cae2c75fbfc77da269b121.png)
7.13 某 A 律 13 折线 PCM 编码器的设计输入范围是(-5,5)V。若抽样脉冲幅度 x=+1.2V,请 按照 CCITT G.711 建议进行 PCM 编码。
1 4
−
2 32
log2
1 32
−
1 8
log2
1 8
−
1 16
log2
1 16
= 1 ×1+ 1 × 2 + 1 ×3+ 1 × 4 + 2 ×5 2 4 8 16 32
= 31 = 1.9375bit/symbol 16
(2)Rb=1.9375 bit/符号×1000 符号/秒 = 1937.5 bit/s
3
试求: H ( X ) 、 H (Y ) 、 H ( X | Y ) 、 H (Y | X ) 和 H ( X ,Y ) 。
解:由联合分布可得到边际分布为
P(
X
=
0)
=
∑ Y
P(
X
=
0,Y
)
=
2 3
P ( X = 1) = 1− P ( X = 0) = 1
3
P (Y = 1) = ∑ P ( X ,Y = 1) = 2
7.8 已知信号 s (t ) = 10 cos 200π t cos 2000π t ,对 s (t ) 以 fs 的速率进行理想采样得到抽样
∞
∑ 信号 ss (t ) = n=−∞ s (nTs )δ (t − nTs ) 。将 ss (t ) 通过一个
4/12
(1)截止频率为 fH 的理想低通滤波器; (2)中心频率为 fc ,带宽为B的理想带通滤波器。
X
3
P(Y = 0) =1− P(Y = 0) = 1
通信原理ppt课件
![通信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2f0d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3.png)
20世纪初,电子管等器件出现,电报和电 话通信获得迅速发展,相继有了较高水平 的有线通信及长波,中波和短波一类的无 线电通信。
4
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通信理论上,先 后形成:过滤和预测理论,香农信息论, 纠错编码理论,信源统计特性理论,信 号与噪声,调制理论,信号检测理论等。
Hmax=
n
1
log
n log
n
n i1
2
2
(bit/符号)
15
模拟通信系统:
1.5
消息传送速度,均方误差
主 (加性干扰产生的误差,信噪比)
要
性 数字通信系统:
能
传输速率,差错率
指
传输速率可用传码率(RB B)或
标
传信率(Rb bit/s)表示
16
Rb=RB·H
1.5
主 要
二进制下:
RB=Rb
题
(2) 每秒钟内这四个相位出现的次数 都为250,求此通信系统的码速率 和信息速率。
18
解 (1) 每秒钟传输1000个相位,即每秒钟
=
传输1000个符号,故 RB=1000 Bd,每个符号
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0)= 1
2
P
P(π)=
1 8
P
3 = 1 2 4
2=
1 8
,每个符号所含的平均=RB·㏒2N
指 标
差错率也相应分为误码率和误信率。
17
某数字通信系统用正弦载波的四个 相位0、 、π、 3来传输信息, 这四个相2 位是互相2独立的。
3
例 (1) 每秒钟内0、 2 、π、 2 出现的次
数分别为500、125、125、250,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N q = E ⎡ m − mq ⎢ ⎣
= ∑∫
i =1 M mi m i −1
(
)
2
⎤ = b x−m q ∫a ⎥ ⎦
2பைடு நூலகம்
(
) f ( x ) dx
2
( x − qi ) f ( x ) dx
b
■
S0 = E ⎡ m 2 ⎤ = ∫ x 2 f ( x ) dx ⎣ ⎦ a
9
7.9.3 均匀量化器例(1)
∆v = 0.5V
mi = −4 + 0.5i , i = 0,1,… ,16 qi = −3.75 + 0.5i , i = 0,1,… ,15
抽样值
2.1 2.25 12 1100 30
3.2 3.25 14 1110 32
-0.75 -0.75 6 0110 12
qi
量化级序号 二进制编码 四进制编码
24
7.9.3 µ 律15折线
对µ = 255 压扩特性的近似
z x=(2i-1)/255
段落 斜率
0
0
1 32
1 8 1 255 2 16
2 8 3 255 3 8
3 8 7 255 4 4
4 8 15 255 5 2
5 8 31 255 6 1
6 8 63 255 7
7 8 127 255 8
5
7.9.3 标量量化基本原理
量化误差(量化噪声): eq ( nTs ) = x( nTs ) − y( nTs )
eq = x − yk = x − Q ( x ) ~ 随机变量
量 化 噪声平均功率 (方差)
2 N q = E ⎡ eq ⎤ ⎣ ⎦
=
−∞
∫
∞
⎡ x − Q ( x ) ⎤ p ( x ) dx ⎣ ⎦
q6 q5 q4 q3 q2 q1
m6 m5 m4 m3 m2 m1 m0
8
mi = a + i ⋅ ∆v , i = 1, 2,… , M
第 i 个量化区间的量化电平:
1 ∆v qi = ( m i − 1 + m i ) = a + i ⋅ ∆ v − 2 2
a
7.9.3 均匀量化的量化信噪比
优点
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 对于非均匀分布的信号,可提高其平均量化信噪比
实现方法:压缩原始抽样值(非线性变换),再均匀量化
发送端压缩:z = c (x) 接收端扩张:x = c -1 (z)
x
c(x) 非线性 压缩
z
均匀 量化 发送端
y
编 码
译 码
y
接收端
c-1(x) 非线性 扩张
ˆ x
18
7.9.3
=255。
21
7.9.3 A 压缩律
A律对数压缩特性
其中常数A为压缩系数。量化器过载电压为 归一化为 。
, 相当于把输入信号
国际标准中取 A=87.6。
22
7.9.3 A律13折线近似法
1. 2. 3. 4.
5.
首先将横坐标分为8个不均匀段; 纵坐标分为8个均匀段; 第3象限同样划分 正向1、2段与负向1、2段斜率相同,合并为1段,共13段折 线。 各段的划分:
12
例:
已知某模拟信号是限带的平稳过程,其一维概率密度函 数如图所示,对此模拟信号按奈氏速率取样后经过了一 个4电平均匀量化器的量化。试求出: (1)图中的 a = p ( 0 ) = ? (2)量化器输入信号的平均功率; (3)量化器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 (4)量化噪声的平均功率。
13
7.9.3 标量量化-最佳量化器(1)
1
1
1/2
1/4
25
7.9.3 性能改善程度
A律压缩与均匀量化的性能比较
作业:7.10, 7.11
26
7.9 连续信源的限失真编码
利用数字通信系统传送模拟消息,模 数和数模变换 主要内容
抽样定理 量化 脉冲编码调制(PCM) TDM
27
7.9.4 PCM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字基带传输
编码:把模拟信号的抽样量化值变换成代码 译码:编码的逆过程
(-V,V)内等间隔进行量化
量化间隔: △k = △ = 2V/M,k=1,2,…,M 分层电平: xk = -V + k△, k=1,2,…,M
当输入信号x为均匀分布时,最佳量化电平 yk = (xk + xk-1)/2 = -V + k△ - △/2 量化过载:输入信号x超过量化器的量化范围 (-V, V),产生过载噪声
10
7.9.3 均匀量化器例(2)
例.设一M个量化电平的均匀量化器,输入信号在(-V,V)内均 匀分布,即p(x)=1/(2V),试求量化器输出端的量化信噪比.
2 S q = E ⎡ yk ⎤ = ∑ ⎣ ⎦
M
M
xk
k = 1 xk −1
∫
2 yk p( x )dx =
∆⎞ 1 ⎛ −V + k ∆ − ⎟ dx ∑1 ∫ −V + ( k − 1 ) ∆ ⎜ 2 ⎠ 2V ⎝ k=
7.9 连续信源的限失真编码
利用数字通信系统传送模拟消息,模 数和数模变换 主要内容
抽样定理 量化 脉冲编码调制(PCM) TDM
1
7.9.1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模拟信号 抽样、量化、编码 数字方式传输 理论基础:抽样定理:低通抽样定理 带通型连续信号的抽样 实现
2
7.9.2 随机基带信号的抽样
一个宽平稳的随机信号,当其功率谱密度函数限于 fH 以内时,若以不大于 1/2fH 秒的间隔对其进行均匀抽 样,则可得一随机样值序列。如果让该随机样值序列 通过一截止频率为 fH 的低通滤波器,那么其输出信号 与原来的宽平稳随机过程的均方差在统计平均意义下 为零。
2
= ∑ ∫ ( x − yk ) p( x)dx
2 k =1 xk−1
M xk
6
7.9.3 标量量化基本原理
量化信噪比:量化器输出信号与量化噪声的平均功率 之比
E⎡y ⎤ = ⎣ 2⎦ = N q E ⎡ eq ⎤ ⎣ ⎦ Sq
2 k
∑∫
M k =1 xk −1
M
xk 2 yk p( x )dx
折叠码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0 1 0 1 0 1 0 0 1 0 1 0 1 0 1
格雷码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正极性 部分
负极性 部分
最高位表示信 号极性,其余 码表示绝对 值,可简化编 码过程 误码对小信号 影响较小
30
7.9.4 脉冲编码调制(PCM)
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然后将已量化值变换成代码的过程,称之 为脉冲编码调制(PCM)。
例. m ( t ) < 4V, 抽样速率 Rs , M = 16.
∑ ∫ (x− y )
k
k =1 xk −1 xk
2
p( x )dx
p(x),M一定时,Nq与量化区间的划分方式有关
量化理论
Nq最小,Sq/Nq最大化
7
7.9.3 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把输入信号的取值域按等距离分割
设输入信号范围为[a, b],量化电平数为M 量化间隔: b−a ∆v = M 第 i 个量化区间的终点: b
14
7.9.3 标量量化-最佳量化器(2)
1 ⎧ ⎪ xk,opt = 2 yk,opt + yk+1,opt , k = 1,2, , M − 1 ⎪ ⎪ xk ,opt ⇒⎨ ∫xk−1,opt xp( x) dx ⎪ yk,opt = , k = 1,2, , M xk ,opt ⎪ ∫xk−1,opt p( x) dx ⎪ ⎩
23
7.9.3 A 律13折线
对 A = 87.6 压扩特性的近似
z x A=87.6:
段落 斜率
0
0
1 8 1 128
2 8 1 64
3 8 1 32
4 8 1 16
5 8 1 8
6 8 1 4
7 8 1 2
1
1
1 1 21 31 4 1 5 1 6 1 7 1 81 0 128 60.6 30.6 15.4 7.79 3.93 1.98 16 16 8 4 2 1 1/2 1/4
3
7.9.3 量化的定义与分类
抽样:时间连续 时间离散 量化:取值连续 取值离散 定义:利用预先规定的有限个电平表示模拟抽样值
分类:
矢量量化 标量量化:线性量化(均匀) 非线性量化 最佳 对数 差分 自适应。。。。
4
7.9.3标量量化基本原理
对抽样序列的样值逐个独立进行量化
Q x ⎯⎯ y → 映射:
16
7.9.5 矢量量化
量化器输入是一个连续幅度的随机矢量 量化器的输出是一个离散幅度的矢量
量化器的输出是有限个随机矢量的集合,称为码本或重建码
本,L称为码本尺度 矢量量化的数学描述为:
则
二维量化
17
7.9.3 非均匀量化器
非均匀量化:根据信号所处的不同区间确定量化间隔
信号取值小的区间,量化间隔小 信号取值大的区间,量化间隔大
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