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吴岫蒲城县电力学校2015.7《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本课题属于渭南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
使我校的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全面提高了教学成绩。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上,国内正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各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始了研究,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采取何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缺少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探索并总结出了如“支架式教学”、“探索式学习”、“项目研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但这些研究主要应用于课前及课后,而较少在课堂上去进行认真研究,纵观国际国内尤其是我省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缺少有效的、可操作性的适合我省学生的教学理论和范例。
我们拟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对此项研究作探索、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办法。
如今,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使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信息化融入教学,一改传统教育抽象、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形象而生动的情景中获取知识。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同时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使静止、封闭、模式化的东西变为“虚拟现实”、“开放的”、“参与式”、“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让学生有了“思维实验室”与“理想空间”。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不仅影响着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率,同样也引起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深刻变化,尤其在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各种的信息技术,这样就对我们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实施教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和挑战。
首先就要了解我们所谓的信息技术环境都包括哪些内容。
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都是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环境,这些环境的搭建,使学生可以克服各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别,更加主动的实施主动学习,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
而作为教师,如何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有效的教学,显得更加突出。
作为施教者的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教学,就要对自己所要使用的教学环境了如指掌,就要了解自己在教学中所能用到的各种信息技术环境。
比如说授课的班级有没有计算机或者其他的信息技术设备;如果有计算机,计算机中安装了哪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的软件系统,这些软件系统能做到哪些仿真、多媒体演示或者虚拟现实技术,如何操作这些软件;教学环境是否接入网络,网络上有没有我教学需要的资源,能否正常使用这些资源等等。
这些都是教师首先要了解的最基本的内容,只有先了解了这些,才能够制定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教学的正常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熟悉了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后,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例如,一堂数学的几何课内容,如果教室中有计算机和投影仪,在教学设计中,就可以考虑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几何的内容,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几何的平面或者立体的效果,当然,还要考虑到计算机中有没有可以使用的适用于几何教学的软件,比如说“几何画板”这一类的软件。
作为教师,就要掌握这一类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才能够很熟练的通过演示的方法,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教学,从而打破传统的黑板教学,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原创】《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学小片区教研模式有效策略和方法》课题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学小片区教研模式有效策略和方法》课题中期报告蔡襄中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学小片区教研模式有效策略和方法》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从课题立项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为不断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校课题组在此特作中期小结,并形成如下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概述(一)研究价值我校是一所具有45多年历史的农村初级中学,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是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根据县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分布状况不尽相同,我们以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五所学校成立教研小片区,有利于师资队伍的轮岗交流,从而推动优质学校对一般校的辐射带动,加快薄弱校改造提升,整体提高小片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学小片区教研模式有效策略和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今天我们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学小片区教研模式有效策略和方法”课题实验,将利用信息技术搞好小片区教研,有着重要的价值:1、从资源共享上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网络给予很多信息和资源,使我们不再是闭门造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教法。
本课题研究旨在引导各校教师把信息技术抓好教研,从中收集资料,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
2、从教研本身上分析,改变传统的教研模式,大家集中在一起研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缺陷,建立开放、交互式的动态平台,探讨教研新途径,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师互动”。
3、从小片区的布局上分析,各校地理相对较为集中,但从自身协作条件上还存在“距离”的制约,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弥补不足。
(二)研究内容:(1)本课题主要是如何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研有效途径,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起来,以借助网站、论坛、手机微博和手机通讯工具(微信平台)、QQ群,实现常规教研信息化,研究解决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l.课题提出的背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呼唤着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它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个背景下在“十二五”期间将课题确定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2.课题的理论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对有效教学内涵界定也不一致,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关注主题。
面对21世纪信息化浪潮,以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发展,它们对给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变革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为指导方针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建立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育体系势在必行,要让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够适应时代新的生存方式,不断提高信息意思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2.课题的现实依据我校校园网已经实现班班通,所有班级都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电化教育设施齐备、配备先进,这些都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教师不能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也不应该是机械地照搬照抄已有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运用教学理论与学习科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网络资源,重构教学从而促进教育和全面变革,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自从改革开放教育发展以来,人们就一直追求教学效率。
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推广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系,从面带动整个课堂教学的创新。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一、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1. 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在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比如利用PPT、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强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个性化需求也会增强。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学习方式多样化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课堂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进行在线学习。
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PPT展示数学知识点,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PPT展示生动形象的几何图形,通过动画展示几何变换的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在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下进行学习。
对于一些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大学习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对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 H 0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 6 7 3 — 8 5 0 0 ( 2 0 1 3 ) 0 4— 0 2 3 5 一 叭
点, 时代背 景 , 以及 很多 的分 析评论等等 。学生 眼界一 下打开 , 对课文 的兴趣 与
理解也 一下提升很 多 。
1 信息技术环 境下小学语 文有效教 学的策略 基 础教育 阶段 的语 文具有工具性 和人文性相 统一的特 点 , 同时还具有 基础 性、 实践 应用性 、 综合性 等特点 , 正是具有 如此众 多 的特 点 , 使得 小学语 文 教学 具有包 容性 十分强 , 因此 信息技术 可以使 阅读教 学 的资源 更加 丰 富 , 还 可 为写 作教学 提供更 丰富 的素 材 、 更 多 的实 现 渠道 和更 有 效 的交 流 方式 , 更 可 以使 “ 生生 ” 、 “ 师生 ” 、 校 内与校外 、 学 习伙伴 之 间的交 流更 为快 捷 。在 信息 技术 环
祖 月第 4期( 下) 2 0 1 3 , A p r i l 。 N o . 4 ( u n d e r
2 1 世 纪是 以高科技 、 信 息化 、 网 络化 和可持 续发 展 为主 要特 征 的时 代 , 我 们处 于竞争更加 激烈 、 变革更加迅 速 、 创 新更 加广 泛 的社会 。我 们如何 使学 生 适应这 信息瞬变 的社会 呢?最根本 的是 运用现代教 育技术 , 培养学生 的信 息素 养, 使学生学 会处理信 息 , 有 效地进行交 流 , 从 而充分 地认 识社 会 和 自我 , 以适 应社会 发展 的需求 。 首先 , 对 学生实施信 息素质教 育 , 促 进学生学会 学习 。 当前 , 随着现代教育 技术在学校 的普及 , 教 育 的重 心已经 从教 师单 纯传 授 知识 向学生 自主探 求知识转 移。学生 的学 习已经不 仅 指在教 师 指导下 的课 堂 学习 , 而今天所 说 的“ 学会 学 习 ” 是指: 学 习者 学会 掌握 最 适合 自己的学 习方 式, 能够通过 自主探究进行 有效的 学习 。美 国麻 省理工学 院的帕博特 教授 认为 最理想 的学习方式应 该是 : 在学 习过 程 中, 学生能意识 到 自我 的存 在 , 并 知道 自 己可 以控 制事物 。为 达 到控 制 某 种 事 物 的 目的 , 他们“ 学着 ( 或尝 试 ) 去 学 习” 。网络学 习具 有开放性 、 交互性 、 平 等性 的特 点 , 学 生可 以实现 真正 意义 上 的“ 自主学 习” 、 “ 交 互学习” 、 “ 协作 学习” 、 “ 发 现学 习” 。学 生根 据 自己知识 能 力的实 际水平 , 与特有 的学 习方式 , 去选择适 合 自己的学习 内容 和形式 , 自主地 决定学 习进 度 , 主动探寻并 发现 自已所 需要 的知 识或 信息 。信息 作文 课上 , 学 生一旦掌握 了从 网上 搜索信息 的方法 , 就能在 l n t e r n e t 这一信息 空间 自由翱翔 。 他们的好奇 心得到 了充分的满足 , 从 而学习的积极 性也更为 高涨 。四年 级三 班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刨新】l新课程研究I《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摘要: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为农村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创造了条件..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发挥其效益,是摆在每一所项目学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08]Z046号一,课题背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使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改变了农村教学环境.丰富了农村教学资源.然而调查表明.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也仅限于简单的显示信息,增强课堂表面气氛,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不是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二,课题意义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思考,学会创新的目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三,研究目标本课题我们将研究如何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学实际,探索并总结利用农远项目资源,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新模式.具体达成以下三个目标:1.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艺术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农远项目资源,改进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探索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中的新策略,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四,研究内容1.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2.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探索出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3.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五,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以达到创新意识的培养.2民主性原则.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才能有真正的师生平等,学生才敢于质疑权威,表述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互动性原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他们的认知,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在同社会,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学会选择,判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并让学生的每一种创意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获得反馈信息,使学生得到创造的体验.4独立学习原则.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进行"信息技●王璩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核心, 使学生在基于因特网的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5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原则."鼠标代粉笔,屏幕替黑板"确实是教育的一大进步.但鼠标不能完全代替粉笔,屏幕不能完全代替黑板,就像电脑不能代替人脑一样.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更需要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避免农村教育由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六,实验范围,对象1.本校3~9年级学生.各级随机抽出—个实验班,其余为对照班. 2在实验班探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研究如何合理,充分地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实施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七,课题思路从现实存在的问题人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八,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同时与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等相结合.九,创新程度本课题的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需要.1.具有革新性,强调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革新.2.具有系统性.要求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强调软件和硬件的整合,技术和课程的整合,理论和实践的整合. 从而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彰显人文精神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3紧紧抓住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这一农村教育发展机遇,构建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十,实验步骤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两年,分四个阶段完成:(一)准备阶段(2008年4月至2008年5月)1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工作.2选择,确立实验教师和班级.3.制订实验研究方案.4参加一级课题组的培训.(二)第一轮研究与实验阶段(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自2008年5月起,在实验班级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的实验研究教学并接受课题组的评估.(三)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1.扩大实验规模,进行具有验证性的实验班级第二阶段实验研究教学.2实验教师分学科进行实验总结.(四)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1课题组进行实验研究工作总结,撰写研究报告.2.汇编实验教师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设计的优秀教案,撰写的论文,形成专着;汇编自制教学课件等.3.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体会及创新能力的展示.4.填写实验研究成果鉴定表,申报成果鉴定.十一,课题保障校长直接参与课题研究,同时学区将课题研究纳入统一管理, 2009.10-◆27l新课程研究1.一【刨新】让自信在操行评语中延伸操行是指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文体活动等各方面的表现.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激励学生不断地奋发向上.操行评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切忌过分笼统,形成"众人一面.千人一词,简单划一"的现象.那么.如何让操行评语闪烁个性的光芒呢?笔者略谈几点体会.一,深入全面的了解.捕捉个性的闪光点有人把教师喻为一本书,我想每个孩子也是一本书.要想给孩子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如经常深入班级观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或通过他人进行侧面的了解,或向任课老师打听,或向家长询问,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从中捕捉其个性的闪光点,从而为写评语作好准备. 二,动情地鼓励,委婉地点拨.闪烁个性的光芒.鼓起希望的风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因此,班主任写评语也一定要积极诱导.鼓励为主.得到鼓励是所有儿童正常的心理需求,而且实践证明,获得激励作用最大的学生.往往是受到鼓励最多的学生.因此,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扶植他们的自信之树,就必须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但评价学生要防止走向极端.不要以自己主观的好恶来代替客观评价.写评语时既要动情地鼓励,又要委婉地点拨,从而使学生改正缺点.具体操作还要因人而异.如对那些天赋较好,能力较强,自觉性较高的优秀学生,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例如.我曾对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XX同学:作为班干.你能以身作则.让众多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另外.你思维敏捷,回答问题总是一语中的,常常让众多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演讲时,台下的观众总是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排球赛夺回桂冠时.多少人对你蜂拥而上,众星捧月般地把你高高举在头顶……你真是多才多艺.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让小环境束缚住了你前进的脚步,不满足才是向上的车轮.奋斗吧,争取更上一层楼!对于一些后进生,有些老师常有这种感受,好像一点优点都找不到.这时就要戴上放大镜,善于捕捉偶然的瞬间,即使是偶然的●王忠一次.也要大做文章,予以充分的肯定.寄予满腔的希望,还给他们自尊,自信,鼓起他们希望的风帆.例如.我们班曾有这样一位后进生,他从小无父母.跟着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沉默寡言的性格,自卑的心理影响了他的学习,在他心中,好像从未见过"阳光".于是,在写评语时,我写到:X×同学:你的家境虽然贫寒,但你却坚持读书.这说明你是坚强的.你知道吗?当你取得点滴进步时,老师有多么高兴呀!振作起来吧!当你以崭新的姿态面对学习时,多少同学会为你自豪,多少老师会为你喝彩!加油吧.期待着你的进步!结果奇迹出现了,一向张不开嘴读书的他,竟然能在晨读课中放声朗读.后来又在我一次故意的安排中(事先指导他朗读.然后在课堂上找他读),赢得了众多同学不约而同的掌声,那一次,他竟然激动得哭了.没想到,一次小小的评语竟然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当然,表扬是鼓励,指出方向是鼓励,批评缺点也是一种积极的鼓励.但批评要委婉地点拨,而不能俨然一个"法官"给小学生写"判决书".例如,给一位作业拖拉贪玩的学生,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X同学:还记得那次运动会上.当你快跑到终点时,你突然绊倒了,但是你却重新爬了起来.强忍着剧痛跑到了终点,当时多少老师和同学被你感动.打扫卫生时,你不怕脏不怕累,常常汗流浃背.你喜欢玩耍.这并不是你的缺点.可是如果只贪玩不学习,知识会飞到你的脑子里去吗?另外,作业拖拉.不仅影响了你的学习.也影响了你的心情,因为你玩的时候也会背着思想包袱.最后老师赠你一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相信你不会让老师失望.因此,写评语时首先要通过细致地描绘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来赞扬其优点,而后用询问商讨的口气把缺点指出来,使学生极力改正缺点.总之.一个孩子一本书,班主任越是善于细致地描绘学生的微妙之处,越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荡起奋进的激流,收到"以小见大" 的功效.(铜山县房村镇吗家小学)这样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经费,并可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业务指导.理科教研组组长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研究人员,电教专干对课题研究进行技术支撑.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每学期制订一次研究计划和做好学期小结,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及时收集课题研究成果和反思阶段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校农远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校际交流活动,每学期从学校,教研组及各实验教师三个层面填写阶段性实验情况报表,通过总结达到巩固实验成绩,深化实验程度,培养实验骨干的三大效应.另外,通过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竞赛活动及邀请城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本课题最大的成果应体现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所建构的多种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上.让问题成为教学活动的开端,成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成为教学活动的归宿.另外,课题研究预计还有以下一些成果:1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2.实验研究结题报告:3课堂教学实录及公开课展示,电脑课件,优秀教学设计集锦. 28?-2O09.10十三,课题组分工王璩全面负责,课题论证,课题申报,撰写开题报告与研究报告;在九年级进行化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刘忠整理资料,完成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初探》,课例录像,在七年级进行品德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郭维岐负责对课题研究的领导与课题经费的开支审核,终审课题研究经验论文集.王宏负责课题组成员之间的联络,课题研究经验系列论文的整理,在三年级进行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王凯辉负责在九年级进行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形成《信息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的经验论文.十四,课题研究计划访问的专家许大仁陇南师专科研处主任王钦定西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维国定西电大校长周建业通渭县教研室主任《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组2008年4月20日(定两rf『通渭县平襄镇店予学校)。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研究【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研究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等形式。
其次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如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然后探讨了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现状和不同教学策略的比较,展示了不同策略的优劣势。
最后展望了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指出个性化学习、跨学科整合等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着重提出了未来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发展方向,呼吁教育者和研究者共同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应用、影响、学习、现状、比较、发展趋势、重要性、发展方向、教学1. 引言1.1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研究概述信息技术在当今的教学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对学生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研究更是备受关注,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在迎来一场革命。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数字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而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各具特点,涵盖范围广泛,如在线课堂、电子教材、虚拟实验室等。
这些应用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式,也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学策略的研究也变得更加具有前瞻性。
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教学策略的优劣,为教学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技术的更新和教学理念的变革,未来的发展方向充满了潜力和挑战。
在这个新的时代,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势必会为教育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2. 正文2.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新城二中何武娟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探索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
由于各级领导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的整合轰轰烈烈的开展,信息技术必将推动教育界的大革命。
由于以上原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就变成了重点,我认为,实施教学和学习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使教学策略和方法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作用。
一、评价机制实施教学,必须要引入评价机制,正确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实施教学评价,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正确处理各种因素的关系,是客观、顺利的进行评价的关键。
所以教学评价应贯彻以下几条原则。
1、目的性原则,任何没有目的的行动都是盲目的,只有明确目的,才能从实现目的的需要出发,设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方法,制定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评价目的是设计和实施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客观性原则,评价必须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必须实事求是的判断,切忌主观随意性。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对待他们必须公平,对事不对人。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关注他们发展的全过程,全面、全过程的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4、指导性原则,在评价中不仅要使被评价者(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还要去他们指明方向,使他们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促进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5、科学性原则,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依靠科学的原理、方法和态度来判断和分析,要正确处理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正确定位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实施教学和学习必须正确定位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与选择,尤其是在学生创造性培养方面,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代言人,而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题计划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题计划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国际上众多学者对有效教学思想持有肯定态度,并在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上专门组织过研讨会,就有效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最终一致认为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主张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学富五车,更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得到普及,实物投影仪、电脑、电子白板等相继进入我们的课堂,为广大的教师带来了各种新的教学手段。
混合式学习正被众多专家学者看作是继 E-learning之后最有发展潜力的信息时代学习方式。
跟上时代步伐,切实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实施对学校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校与2011年九月开始“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实验,至今为止,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人认为高效课堂实验排斥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高效课堂实验的开展,更好地实践“先学后导,问题探究”的教学思想,最终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度的基础上,达到促进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从关注局限于传统教育的有效教学转向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研究,从而探索出信息环境下有效课堂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效课堂实验质量,提升学校知名度。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研究目标本课题从教育信息化理论、学生学习有效性、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有效教学的确认和评价等角度出发,将主要实现以下方面的目标:(1)探索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整合的策略和方法;(2)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师生信息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1、分清策略与方法的概念。
2、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3、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研究;4、在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5、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及行为反馈研究;创新之处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力求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创造性地对实施策略和方法的过程展开研究。
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作者:刘升弟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2期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
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十分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回归生活、面向实践、了解世界,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教育为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促进“两个变革”,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此来有效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一、立足当前实际,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时代有效教学策略的意义现代信息技术,一般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
这些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
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当前基础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目前,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各种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方式与自主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十分必要和迫切,而且发展空间巨大。
二、把握三个关键,应用信息技术着力转变教师“教”的方式(一)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多样,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多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为老师们的备课、授课提供了便利,例如:同一个知识点我们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讲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更直观的理解、掌握新知。
而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直观地呈现的教学信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特技效果的使用以及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互作用的体现,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增加感知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摘要:目前,很多教师都开始在教学时使用信息技术,这也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语文知识,可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需积极面对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法科学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中,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知识,从一开始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在重难点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第一,可根据教学内容构建不同的教学情境,构建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常规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利用教学工具、教材内容、板书等方式。
信息技术具有较为显著的特点,即声画并茂,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根本上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
第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端正且学习态度。
部分学生较为畏惧语文知识的学习,这是因为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从根本上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时,教师就可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动画作品、动漫作品的爱好特点,将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与语文知识有效融合起来,在第一时间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使学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
第三,保证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凸显,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情感。
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可运用鼠标控制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多种功能。
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还可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一)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导入环节兴趣可带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当教师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兴趣,那么就可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1]。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课”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汇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课”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课题(JXKT-XJ-04-007)《信息技术环境下“微课”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的实施,自2004年开题以来,历经两年多时间,从宣传动员到提升微课理念,从学习制作微课到有效教学实践,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微课观望到初具模式的微课教学行动研究,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微课教学探索与研究之路,为灵武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抓手,探寻信息环境下“微课”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作为课题成员,我有幸代表本课题组将课题自开展以来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举措作一详细梳理,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
在此,对课题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时代,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互联网络及新媒体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课堂中,信息技术已成为各学科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在信息技术如此迅猛发展的今天,基于互联网络及数字资源的微课教学和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顺应了数字化时代学习者的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将教室和书本为主要载体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物理和数字环境融合和学习者自主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
毋庸置疑,微课制作及应用研究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整合的一种很重要的教学途径。
就学校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它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灵武市教育均衡验收通过后,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已初步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然而,如何用好这些设备是我们要研究和探索的,尤其是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成绩更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和方法论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一个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
知识与信息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资源,同时对人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知识社会里,对于任何一个人、组织、企业和国家,快速、有效地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因此,信息素养成为社会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离不开学习。
借助信息技术的参与,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学习方式。
因此我们说知识经济呼唤教育变革,信息技术造就教育变革。
(二)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需要。
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领域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由于课堂教学具有半封闭性,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易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和自我发展能力,计算机的运用和互联网的开通打破了这种局限,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判断,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思考、判断,必须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双优”进行深层次的,规律性的探索研究,找出一整套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实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达到拓宽教学时空维度,优化教学过程,从促使学生信息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必会带来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
但从我们接触了一些课件和课堂操作来看,教学策略存在明显的不足。
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思想导向不对,使得教学手段同教学思想错位,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错位,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错位,致使学习效率低下。
他们不是着眼于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带动教学思想和整个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素质为目的,而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机灌”,施行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在于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同步协调发展,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在新课标 的指导下 ,学生成为 了课 堂教学 的主体 。 教师与学生形成为“ 习 学 共 同体 ” ,新课 程也不 再 只是 知识 的载 体 ,而是教 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 的 过程 。 教学 中 , 我们不难发现 , 当代学生 , 获取知识 的途径 广泛 ,每一个学生都带 着 自己的经验 背景 ,带着 自己独特 的感 受 , 到课 堂参 与学 习的。 来 因此要求教师 在课堂上始终 面向每一个学生 ,了解每
性 的 教 学 模 式 和 学 习 模 式 。它 是 以 问题
、
信 息 技 术 在 课 堂教 学 中 的 应 用
要 遵 循 数 学 的 理 念 思 想 和 方 法
成 不 变 的 内容 ,实 现 以 学 生 为 主 题 地
《 新课程标 准》 出 :学 生的学习和 指 “
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 的 、主动和具有个
一
课程资源 , 将丰富 、 生动的多媒体资源引
入课堂 , 通过支持满足情境创设 、 启发思 考、 资源共 享 、 自主探究 、 作学 习等多 协 方面 的教学方式 与学 习方 式 ,将现代教 育与信息技术 的相结合 ,突破 教育教学
一
根据学生的素质和问题 的难易程度 来科学安排课堂小组 ,是开展有效课 堂 的根本保证 。小组讨论要求教师事前提 供与 问题有关 的教学材料 ,明确小组成 员 的分 工 ,让 学生带 着问题 去探索 、 协 作、 交流 、 解决 。基于问题 的学习是在教 师有效的课堂问题 的前提下 的一种创造
个 性 的过 程 。
2提供 有 利于创 新学 生思 维 、 . 动手
实践 、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 。
3除 书本 、 . 网络所 提 供给 学 习者 的 共性资源 , 密切联 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 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银龙小学要求低年级教师使用“教学点资源全覆盖”中 高年级课堂教学必须使用白班或ppt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教师每学期自制(原创)教学课件8个以上。
4、银龙小学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观看视频优质课例2节次以上, 做好看课记录与评议。
5、开展“学导式目标教学法” ,学教结合、当堂训练。
(二)、课题研究活动大事记:
(1)、收集了石泉县教体局教育信息化进程文件。 (2)、收集了县局关于有效教学指导意见的会议纪要。 (3)、收集了县、协作区、学校关于资源应用赛教文件。 (4)、收集了县、协作区、学校关于资源应用培训、考核文件、图片资料 (5)、收集了互联网下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获奖统计(时间、级别、等
(1)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易将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 趣。
(2)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化静为动、展示规律, 从而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
(3)应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形象,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
(4)应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5)应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促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核心概念的 界定及理论基础: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教学策略”主要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 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 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 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
2、“运用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多媒 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工具,充分发挥 其特有智能化交互性的技术内涵,通过将各种媒 介有机结合,以达一种全新的信息传递方式。
六、积极开展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 实践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1、学校建设了优质资源班班通,以便开展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比性实 验。
2、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教学实践中,研究信息技术与之有效整合的教学 模式。
3、连续组织了8届“信息技术环境下赛课活动”。
4、夯实视、听、摩示范引领,实施常态化的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活动。
八、课题研究下一步工作
1、强化摩课活动。一是将课题组全员课堂实录课,以交流、分享、自我 改进、优化;二是继续、认真观看全国各级名师的优课视频;三是深 化校际互学、交流。
2、继续按照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总结的经 验再选相同或相似的课例来设计,然后再上课,再观察,再反思,再 总结。
3.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 性。
4.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操作。 5.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之际,如何保持原来学
科的特点。 6.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育规律、方法、手段。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资料法; 2、观摩法; 3、对比法; 4、行动研究法: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边改进; 5、经验总结法; 6、教研促进法; 7、案例分析法。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纲要》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 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 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 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2、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领域已经成为“素质教育” 的必然要求。
5、银龙小学教师100℅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初级知识, 100℅的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课件, 能通过网络交流优秀教案、论文和优秀教学软件,共享网上教学资源,利用资源开展教 学。绝大部教师已经感受到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主动使用信息技术。
(五)、实践探索,推行行动和案例研 究,建构教学模式。
1、银龙小学教师充实了资源包。
五、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4年,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 第三阶段深化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7月。
六、课题研究实际进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二)、课题研究活动大事记: (三)、加强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四)、以赛促研,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参与度。 (五)、实践探索,推行行动和案例研究,建构教
3、课堂有效教学实际的需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 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4、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科学地运用, 必会带来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 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同步协调发展,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4、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教育教学一线人员,的教学负担较大,课题研究的教师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 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5、不同学科资源的选取与整合、不同课型的优势互补模式研究等还需要我们做 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6、课题的有关研究内容的提出尚不作更深层次的研究,如教学模式的研究等暂 时处于一种初步探索阶段,很难形成一系列完善的模式体系等等。
学模式。 (六)积极开展子课题研究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基本情况:
1、本课题研究分选题(申报)、立项、实施研究、中期论证、结题 鉴定四个步骤进行,现课题研究已进入了结题鉴定阶段。
2、课题组进行了子课题分工,分发了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 深入课堂看课,组织了课题开题培训及网络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及 成功经验。
级)。 (6)、收集了上级莅临我校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文件、图片资料。 (7)、收集了教师资源应用文本、图片资料。 (8)、收集了十一五以来的县级与本课题相关的子课题结题资料。
(三)、加强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 素养。
(1)、收集了2011年以来,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人员统计。 2011年以来,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银龙小学教师100℅获 得教育部颁发的合格证书。
了保证建设我校拥有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 教学的教师队伍,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了多形式、多层 次的培训活动。
(四)、以赛促研,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参与度。
1、课题批准立项以来,为促使广大教师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用率、有效参与课题研 究,银龙小学连续组织了8届的教育技术资源应用说课和赛教活动,课件制作活动。
4、在研究过程中,继续注意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形成文本和视频资料; 加大反思力度,总结研究得失,形成研究随笔和研究成果。
5、指导教师撰写“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教改论文,形 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银龙小学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已成为常态,使得教师,每节课都在“练 兵”,不断提高“实战”水平。
六、积极开展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实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5、信息技术环境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能够适用于各学科的不同教育教 学要求。但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教学结构),可以在学科教 学突出(破)重点、分散难点上有效地辅助教学,因为:
2、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掌握了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的操作技能教师的信 息技术素养确实得以提高。
3、经过这4年的努力,充实了我校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应用的新秀。如石泉县 级名师:孟天玲、廖祥燕,王艳妮、张思婧、吕清清;校级骨干:陈小琴、李涛、王婷、 陈诚。
4、2011年以来,学校不定期地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和学校 参观学习、或邀请技术人员到校作讲座、指导,使广大教师有机会参加多种类型的各级 学习、培训、交流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二、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核心概 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4、“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即指将信息技术融入
到课堂教学之中,实现信息技术系统与课堂教与学各要素 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 育的工具和手段,把课堂教学内容作为载体,使前者渗透, 融合到后者的教育活动中去,达到优化后者的功效,从而 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 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提高教学的层次和效率。 5、“信息素养”指能够确定同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 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二、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核心概念的 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转变;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策略的
不足的途径,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相对对应的教学策略;。 3、通过课题研究:应用信息化资源,创设主动学习情景,
进行有效教学活动,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 具; 4、通过课题研究,构建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优 化教师队伍、优化教育条件、优化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 和方法的研究》 结题鉴定材料
课题负责人 :周洪新 课题组成员 :陈 诚 汪安康 李 涛 赵 涛
张 静 何 兵 管小明 王 婷 谭家安 石泉县城关镇银龙小学课题组 2015年5月9日
提纲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二、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五、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步骤: 六、课题研究实际进展情况 :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八、课题研究下一步工作: 九、参考文献:
二、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核心概 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三)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 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
2.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使分层教学的 思想真正得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