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

摘要:本文从游戏入门、自觉学习,激发兴趣、创新思维,任务驱动、体验成功,精讲多练、提高质量,合作学习、共同进步,交流讨论、展示评价六个方面出发,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索

一、用游戏入门,让学生自觉地学习。

“计算机”学科对小学生来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发兴趣。要使小学生的自发兴趣在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中成为永恒或更加高涨,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了。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小学生能在未来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枯燥乏味带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失去兴趣,我们要使学生们学习得有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因此,兴趣教学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学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还准备一些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上档键、光标键、退格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也培养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及其应变能力等。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他们在玩中学,学得有趣、投入,其乐无穷。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

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行为,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就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象教学法。

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境十分必要,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大都怀有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提出:“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各抒己见。然后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比喻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采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极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如:在学习运用WINDOWS 2000中的“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语学生不易听懂,我是这样来打比方的:“我们画图画,要用纸和笔,在电脑中画画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的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带任务学习,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确立了带任务学习的教学原则,即知

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种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将教学目标和讲授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具体任务当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生使用Powerpoint 软件制作幻灯片时,让学生运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制作一组介绍旅游景点的多媒体作品,学生们兴致很高,有介绍张家界的、有介绍杭州西湖的、还有介绍桂林山水的……,一幅幅作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搜集、整理、美化、加工资料的过程中完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在操作过程中提高了。又如:我在辅导学生使用Word软件进行计算机写作时,制定了以下学习任务:通过学习,能够独立用计算机写作文,并对其进行编辑、排版、存盘、打印。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演示讲解、学生协作学习、师生会话商讨、学生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完成了Word基本功能的教学。在学生熟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式学习,使学生设计、编排、创作出一份份创意独特的电子小报作品,展示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更加增强了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作的信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并和其他学科教学以及学生的作业联系起来形成技能应用迁移,比如:“六一”节即将来临,我启发学生用计算机做一个电子贺卡,将它打印出来或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学生利用学过的技能,从信息源获取素材,加上自己的创意形成图文并茂的贺卡,用E—mail发送给好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有效地将所掌握的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融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创作的成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四、精讲多练,提高质量。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上机操作中,我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作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屏幕上播放,再详细讲解操作技巧后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相关知识。在“文字编辑”练习时,我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 2000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