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机器人苏科版新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机器人》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机器人概述、机器人发展历程、机器人的应用、机器人编程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机器人的认识还较为有限,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主动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基本概念的掌握。
2.机器人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了解。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机器人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机器人的认识和看法。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机器人编程的乐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机器人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准备机器人编程软件或平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机器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
接着讲解机器人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3.操练(15分钟)分析具体机器人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机器人的认识和看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有关机器人方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介绍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编写机器人程序。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课认识机器人教案认识机器人——小学信息技术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机器人是什么,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机器人的分类;3. 掌握一些常见的机器人术语和专业知识;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2. 机器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3. 机器人术语和专业知识;4. 观察和探索机器人的外貌和结构。
三、教学准备:1. 教师: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2. 学生:纸笔、教材、相关参考书。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外观的机器人,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见过机器人吗?机器人是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展示出各自对机器人的认识。
Step 2:认识机器人(20分钟)1. 教师用PPT介绍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是一台能够自动操作的机器,它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重复性、危险的工作。
”2. 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的特点:“机器人可以自动工作,不受时间和疲劳的限制。
”3. 通过图片和视频示范,展示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工业生产线上的搬运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多样性和广泛应用。
4. 教师将机器人分类分两大类: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并给出相应的例子和图片。
Step 3:机器人术语和专业知识(30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机器人术语,如传感器、编程、自动化等,并解释其含义。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这些术语的理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编程原理,简单介绍机器人编程的常见方式,如预设程序、遥控和人工智能等。
Step 4:观察和探索机器人的外貌和结构(40分钟)1. 将准备好的机器人展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机器人的外貌和结构。
2.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让学生用图示方式记录下来。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机器人,用纸笔或绘图软件画出机器人的外貌和结构,并给出相应的标记说明。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6年级)》教材“机器人”单元中的第1课,从结构上承领整个机器人单元的教学内容,从内容安排上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实体机器人,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保持在虚拟编程机器人的初步印象上。
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机器人的历史、来源、分类和发展4个方向,并借助实物、图片等素材工具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
(2)可以找出生活中的机器人。
(3)能够描绘出生活中机器人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了解机器人的历史和分类。
(2)掌握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新科技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4. 行为与创新考虑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现代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性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机器人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难点:机器人的一般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控制软件、实体机器人。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授课环节中,渗透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依托于此种形式,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过于重视结果,部分完成任务较快的学生就去替别人完成任务,使得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自主完成练习。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的预设不够。
经过与教研员的讨论,可以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如给这样的组在评价软件中扣除一定的分数或加分减半,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不依赖其他人。
第2课机器人传动【教材分析】传动是机器人运动的方式,机器人是依靠齿轮进行传动的。
教材在该部分的内容中,第一次涉及机械结构的问题,教师应在实例中让学生体验到传动的概念,建立有关的知识背景。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第一课后,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对机器人的概念,在传动的讲解中,注重不同类型的传动的区别,帮助学生在实例中区分不同传动的优势和应用场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认识开源机器人》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认识开源机器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开源机器人》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开源机器人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开源机器人,培养他们对开源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开源机器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编程和技术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开源机器人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培养学生对开源技术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开源机器人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培养学生对开源技术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开源机器人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开源机器人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开源机器人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故事,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开源机器人项目,供学生参与和实践。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或故事,如机器人足球比赛、自动驾驶汽车等,引出开源机器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开源机器人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如开源硬件、开源软件、机器人编程平台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参与开源机器人项目,如编写简单的机器人程序,实现特定的功能。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编程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5.拓展(5分钟)讨论开源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和创新。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开源机器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开源技术的兴趣。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1)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认识机器人》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机器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和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机器人的了解可能仅限于电视、电影等媒体中的形象,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展他们对机器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难点:理解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机器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与机器人相关的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一些关于机器人技术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机器人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一些与机器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讨论。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机器人 苏科版新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机器人苏科
版新版
课程背景
小学生,尚未接触过Scratch等相关软件,但有一定的抽象思维。
对马达(电机)及小车运动的玩具有一定了解,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机器人构造,明白编程操纵机器人的原理。
2.了解mblock软件,学会拖拽代码块搭建程序的积木式编程方式。
3.学会使用mblock操纵mbot机器人电机转动,使其完成差不多动作。
4.养成事后整理材料的良好适应,并感受编程乐趣,体验编程欢乐,激发编程欲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机器人的构造,把握软件对机器人的操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认识机器人,感受机器人学习的欢乐,进一步激发信息技术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拖拽代码块搭建程序的编程方式;
学会使用mblock操纵mbot机器人电机。
难点:模块的正确使用及小车的连接
教学过程。
新苏科版信息技术选修第12课《认识机器人》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12课认识机器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
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
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
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选取机器人为主题,注重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和特征,便于学生感受到较为直观的形象,并利用实体和相关资料进行介绍,让学生实现直观交流。
通过了解实物、图片展示、范例示范、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并能对身边的机器人应用实例做出大致的判断。
2.教学方法指导本课为机器人部分的起始内容,学生学情的参考尤其重要。
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本地的实际学情和适宜的教学方法。
建议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形式,以情境启发模式作为普及知识的重要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学习机器人的分类和发展趋势时,能够结合已有知识系统来组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密切联系实际、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鼓励学生知识迁移,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理论。
[参考资料]1.辞典中所述,所谓的机器人是指“能够代替人类做事的自动装置或具有人类形态的机器”。
生活中的洗衣机、咖啡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等装置也可谓是机器人,因此,我们可将机器人简单定义为:机器人是具有能够识别目标物体和使其运行的功能,并且按程序执行操作的自动机器。
2.“机器人”名字的起源据说,“机器人”这一单词来自捷克语中的“Robota”,即劳动的意思。
“机器人”这一单词,最早出现在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恰佩克发表的科幻剧“Rossum's Universal Robots(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是小说中没有思想和情感的人造人中的主人公。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机器人 苏科版新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机器人苏科版新版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构造,明白编程操纵机器人的原理。
2.了解mblock软件,学会拖拽代码块搭建程序的积木式编程方式。
3.学会使用mblock操纵mbot机器人电机转动,使其完成差不多动作。
4.养成事后整理材料的良好适应,并感受编程乐趣,体验编程欢乐,激发编程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拖拽代码块搭建程序的编程方式;学会使用mblock操纵mbot机器人电机。
难点:模块的正确使用及小车的连接一、导入:(播放变形金刚视频)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事实上是一种科幻想象中的机器人,或者说是以后的机器人,跟我们现在的机器人是不一样的。
什么缘故这么说呢?学生:。
师:好,正确答案一会儿老师将在上课过程中再告诉你们。
二、新授:1、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列举的三种机器人,请把书翻到第二页,一起看看差不多上什么。
(出示图片:自动感应灯、自动感应水龙头、自动售货机)这三个是机器人吗?(是,不是)嗯,那我们就来看看课本第三页关于机器人的定义,请大伙儿齐读。
(出示图片)分别以感应灯、感应水龙头说明1、3条本领。
然后询问:这三个机器人有手脚吗?那第2条本领的手脚如何明白得?看不见的“手脚”,这实际代表的是机器人与人的人机交互系统的行为表现,通俗来说确实是机器人与人的互动。
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既然专门多机器人都没有手脚,那他自然也可不能是人形,书上也说了这一点,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图片)那个地点老师给大伙儿讲一个课外的小知识,你们猜一猜最适合陆地探究的机器人是什么形状的?。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说课稿(1)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认识机器人》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对机器人有直观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学会使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机器人模型等教学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器人舞蹈视频,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机器人应用场景,分享学习心得。
5.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机器人模型,加深对机器人知识的理解。
6.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机器人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2.机器人工作原理3.机器人编程方法4.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网络资源搜索、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6年级《认识机器人》课程教案
小学6年级《认识机器人》课程教案教案框架:I. 课程介绍A. 课程名称:认识机器人B. 年级:小学六年级C. 目标: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用途和工作原理II.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给出机器人的定义,了解机器人的种类和用途B.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举例说明机器人的应用领域C.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III. 教学重点A. 机器人的定义和种类B. 机器人的用途和应用领域C.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IV. 教学准备A. 教材:《认识机器人》课本/教学PPTB.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C. 实物展示:一些小型机器人模型或图片D. 材料准备: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白板笔V. 教学过程A. 导入1. 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引发问题:“你们都了解机器人吗?”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的定义。
B. 概念讲解1. 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机器人是由人类设计和制造的能完成特定任务的机械设备,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个人机器人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的用途和应用领域,例如工业生产、医疗护理、军事探索等。
C. 案例学习1.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示范不同种类的机器人,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2. 讲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处理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
D. 讨论交流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特定领域,如医疗、教育、家庭等,讨论并罗列出该领域应用机器人的思路和可能性。
2. 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提问和补充。
E. 拓展活动1.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家自主了解更多机器人相关的知识,并做简单报告或分享。
2. 机器人展示:邀请机器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或机器人爱好者来学校进行机器人展示和讲解。
VI. 总结反思A. 总结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机器人的定义、种类、用途和工作原理。
B. 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影响,鼓励他们对科技创新保持兴趣和热情。
苏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认识开源机器人》教案
认识开源机器人【教材分析】本课是开源机器人模块的第1课,既是开源机器人的起始课,又是机器人模块的进阶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开源机器人的概念,掌握开源机器人的工作方式,能够使用xDing编写简单程序,并下载至机器人运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机器人有自己的认知,教师备课时应认识到这一点。
教师可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机器人例子,既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连接,又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机器人的本质特点。
最好能有实物“开源机器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开源机器人有直观的认识。
在教学环节上,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建议通过“看→拆→想→装”等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了解开源机器人的一般结构,同时在操作之前教师应给出注意事项,养成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
在学生初步了解硬件结构后,着重介绍部分常用传感器,并请学生想一想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通过与机器人软件的链接,实际搭建某一功能的小程序,让学生体验开源机器人运行的完整流程。
【教学目标与要求】能够初步了解开源机器人的概念,了解开源机器人的硬件结构及工作方式,能够使用xDing编写简单程序,并下载至机器人运行。
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编写程序,完成简单任务。
面对开放性任务,自己能够独立思考,并且乐于动手,具有积极探求的工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使用xDing编写简单程序,并下载至机器人运行。
难点:开源机器人的工作方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极域网络教室、教学课件、OSTD开源机器人。
【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机器人吗?生回答,描述脑海中的机器人的模样。
师:其实,除了大家说的这些具有“人形”模样的机器人外,在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为我们服务的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无人机、摘草莓机器人、机械手等都是机器人。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机器人》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机器人有初步的认识,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对机器人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动画片或科幻电影中的形象,对机器人的真实面貌和实际应用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会识别和了解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2.难点: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直观的认识。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视频素材、机器人模型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工业生产、家庭服务、太空探索等。
引导学生关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通过PPT和视频素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及其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机器人领域,进行调查和研究,总结其应用优势和局限性。
4.巩固(10分钟)各组汇报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
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
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
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影嘛?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部电影,请同学们欣赏。
(播放《闭幕者》片断)这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的“机器人”,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研究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印象,讨论并感受机器人的魅力,领略个中的涵义)板书课题)二、确定主题师: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①什么是“机器人”?和人有哪些类似和不同的地方。
②机器人有哪些分类?③机器人有哪些应用?④你的生活中,有机器人吗?请举例说明。
⑤(可将学生的原话,板书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实物机器人或图片进行讨论)。
3、小组讨论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机器人的内容,同学们想想,你以为机器人有哪些种类呢?教师参与留意事项:1)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弹性的方式,可以研究一个问题进行一次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最后交流。
2)着重引导大部分同学进行发言。
3)正确处理讨论中出现的争论,随时捕获学生讲话中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
方向一:以应用为导向。
方向二:以功能为导向。
偏向三:以原理为导向。
四、展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施展阐发。
2)分析讨论成效。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学生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
第一课 认识机器人 教案 小学信息科技 六年级
第一课认识机器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的种类、机器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能够使用Scratch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机器人编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看视频、参观机器人展览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对科技的热爱,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机器人的正确使用和对机器人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种类、组成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使用Scratch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机器人编程。
4.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并能够使用Scratch 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机器人编程。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第一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对机器人的了解还比较少。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但大多数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器人的定义、种类、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开始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一一认识机器人,并简要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和种类。
2.通过展示一些机器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尝试猜测机器人的功能和用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二、学习环节1通过PPT和实物模型,向学生详细介绍机器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解一台简单的机器人,了解其中的电路、电机和传感器等组件。
2.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机器人编程的基本知识和编程语言,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引导学生在编程软件中进行简单的编程操作,让学生通过编写简单的指令,让机器人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和任务。
第1课认识机器人(课件)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同步教学
机身是机器人的外形,一个完整的机器 人需要由主板、传感器、电机、框架等 装置组装并固定起来。
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主 要由微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输出端口等组成。
电力单元是机器人的能量来源, 为机器人提供动力。
讨论坊
观察你身边的机器人具有哪些组 件?这些组件又是如何像人类的 身体器官一样发挥作用的?
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呢?
正方:会
反方:不会
机器人三大原则
第一条:第二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 令与第一条相矛盾。
第三条: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 上两条相矛盾。
02
机器人的发展
机器人发展
古代机器人
现代机器人
03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第1课
下节课再见!
机器人的分类
民用机器人
帮助人类
工业机器人
工业生产
军用机器人
军事活动
特种机器人
非制造业
04
机器人的组成
机器人组成示意图
机器人组成
驱动器由电机、皮带、机械手 等组成。可以让机器人在控制 器的命令下完成前进、后退等 基本操作。
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通过传感器检测环境、获取信 息,再根据外界环境作出相应 反应。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第1课
认识机器人
授课人:XXXX
日期:XXXX
目 录 CONTNETS
1
机器人的概念
2
机器人的发展
3
机器人的分类
4
机器人的组成
01
机器人的概念
机器人三大基本特征
大脑 自动控制的程序
身体 一定的结构形态
能力 完成一定动作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机器人苏科版新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机器人苏科版新版认识机器人■教材分析继图形界面的Scratch程序设计的学习之后,五年级全册教材又安排了两个模块的程序设计类的学习内容。
如果说Logo部分,还是限于虚拟的海龟画图,那么机器人就是程序设计与实体相结合的具体运用了。
本节课是机器人模块的第一课时,通过认识机器人、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的分类等几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并激发学生学习机器人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本节课是一节重要的单元起始课。
■学情分析对于机器人,六年级学生并不陌生。
他们从电影、电视的动画片中,从课外读物中,对机器人已有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通过前面自主先学习惯的培养,学生可以较熟练地运用“自主先学点点卡”进行课前或课上的自学,能熟练地画思维导图,可以上网搜索相关学习资料,并制作相关演示文稿,利用我校的QQ群平台进行网络互动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阅读课本、上网搜索机器人相关资料、QQ交流等渠道,了解机器人相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联系生活,了解使用机器人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六总结1、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在点点卡上,下课后交给组长,另外预习《机器人传动》,完成学习任务。
帮助学生完成机器人知识的建构,布置预习作业。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机器人|苏科版新版8
认识机器人【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6年级)》教材“机器人”单元中的第1课,从结构上承领整个机器人单元的教学内容,从内容安排上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实体机器人,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保持在虚拟编程机器人的初步印象上。
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机器人的历史、实物、图片等素材工具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
【教学U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
(2)可以找出生活中的机器人。
(3)能够描绘出生活中机器人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了解机器人的历史和分类。
(2)掌握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新科技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4.行为与创新考虑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现代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性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机器人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难点:机器人的一般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控制软件、实体机器人。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授课环节中,渗透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依托于此种形式,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山于学生过于重视结果,部分完成任务较快的学生就去替别人完成任务,使得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自主完成练习。
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的预设不够。
经过与教研员的讨论,可以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如给这样的组在评价软件中扣除一定的分数或加分减半,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不依赖其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机器人
■教材分析
继图形界面的Scratch程序设计的学习之后,五年级全册教材又安排了两个模块的程序设计类的学习内容。
如果说Logo部分,还是限于虚拟的海龟画图,那么机器人就是程序设计与实体相结合的具体运用了。
本节课是机器人模块的第一课时,通过认识机器人、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的分类等几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并激发学生学习机器人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本节课是一节重要的单元起始课。
■学情分析
对于机器人,六年级学生并不陌生。
他们从电影、电视的动画片中,从课外读物中,对机器人已有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通过前面自主先学习惯的培养,学生可以较熟练地运用“自主先学点点卡”进行课前或课上的自学,能熟练地画思维导图,可以上网搜索相关学习资料,并制作相关演示文稿,利用我校的QQ群平台进行网络互动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阅读课本、上网搜索机器人相关资料、QQ交流等渠道,了解机器人相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
联系生活,了解使用机器人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2.教学难点
机器人的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先学、小组合作、微博讨论与交流
■课前准备
学案课件学件多媒体机房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