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氧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氧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氧气》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观点和特性;2. 掌握氧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3. 了解氧气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4. 能够诠释氧气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 氧气的观点和特性2. 氧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3. 氧气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4. 氧气在环境中的重要性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氧气对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什么?”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并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第二步:进修氧气的观点和特性1. 讲解氧气的观点和性质,包括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生物体内进行呼吸作用的必需气体。

2. 展示氧气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氧气的性质,加深对氧气的理解。

第三步:进修氧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1. 讲解氧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包括呼吸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

2. 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生物体在缺氧和充氧环境下的反应,加深对氧气在生物体内的理解。

第四步:进修氧气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1. 讲解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氧气在钢铁生产、焊接和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2. 讲解氧气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如氧气在援救和手术中的重要性。

3. 让学生分组讨论氧气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案例,并进行展示。

第五步:进修氧气在环境中的重要性1. 讲解氧气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包括氧气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气体,是动植物生存的基础。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氧气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珍爱环境、减少污染的建议。

四、总结反思:教师指挥学生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强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珍爱环境,珍惜氧气资源。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氧气》的课后习题;2. 撰写一篇关于氧气的作用和重要性的小议文;3. 在家中观察氧气的应用途景,并记录下来。

六、延伸拓展:学生可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专家等方式,深入了解氧气的更多应用和钻研领域,拓展对氧气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3.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引导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1)硫和细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为什么放少量水?(2)可燃物(如硫、木炭等)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哪个更剧烈?说明了什么?(3)在一定条件下,氧气能与木炭、硫、铁等物质发生反应,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
讨论后分析归纳:
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高低有关,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为什么实验前瓶底放一些水?
1.观察并描述现象

让学生学会如何全面细致有序地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合作探究3】(2)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演示实验】用镊子夹持木炭,用酒精灯点燃,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提示:二氧化碳的性质)。
§2.2氧气(1)教学设计
设计
戴礼银(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并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②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规范描述有关反应的实验现象、书写文字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合作探究1】出示一瓶氧气,组织学生观察,并阅读(P33)第一、二段,归纳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工业上生产的氧气的贮存方法。
1.学生观察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结合问题思考氧气的物理性质。
2.阅读(P33)第一段,划重点(或记笔记),小组讨论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归纳能力。

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课题2 氧气作者及工作单位同江市第二中学张怀宇师徒结对课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

氧气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

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两种基本化学类型两部分。

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合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为了和通常的燃烧对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学情分析1 学生已具备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

经过课题1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

但是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缺乏系统了解。

2 学生已具备的技能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常用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初步学会了药品的取用,但基本的实验操作不够规范。

在本课题中,有较多的实验,这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更多仪器,并学习仪器的规范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比较活泼;②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③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②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②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③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王绍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通过科学探究掌握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检验等基本实验操作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活动、实验探究,激发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二、教材分析与处理: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参加化学反应最多的物质之一,所以有关氧气的学习时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它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第四单元《燃烧与灭火》、第七单元《金属》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本节是该教材第一次对一种物质进行系统研究,由此也提示了对物质进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有知道和启示作用,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某些用途,比如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也知道分离液态空气、电解水、光合作用会得到氧气,但对于“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学生还不了解,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期望学习的,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用问题教学的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提出问题,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氧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氧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 SO2),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 要气体之一。一些化工厂排放的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 硫,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下雨时会形成酸雨。燃放爆 竹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硫,为保护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学生思考、交流 演示 4:铁丝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的色、态、味等。 观察氧气中:光、焰色、生成物的色、态、味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介绍实验中的生成物, 教会学生闻气味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实验中的细节问 题。 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学生】讨论实验细节:用水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减少有毒气体排放。铁丝与氧气反应实验中的注意事 项。 【教师】通过分析、比较木碳、硫磺、铁丝等物质 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现象不同的原因小组讨论交流、分析 归纳并交流。 分析原因: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 关。 【教师】引导点评随堂练习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知识总结 【学生】尝试总结本节知识点 【教师】作业布置:完成一篇《我认识的氧气》的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氧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氧气》

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学习空气之后开展的新内容,氧
气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
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开展,能让学生更好的接
受本节的知识点.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的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概念;
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从化学中得
到知识的乐趣。
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语言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氧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氧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本课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 在设计上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 课例研究综 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节课, 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落实,情感价值观也得到较好 体现,学生认知得到较好发展。
还有第二单元中的《空气》。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感兴 学生学习能
趣,学习比较主动,对氧气的用途有了初步的了解,但 力分析
对氧气缺乏初步的认识。本节课教师应该利用演示,引
导学生观察实验,体会实验过程,记录,对产生的现象
加以分析,使学生对氧气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策略选 择与设计
1 讲授法 2 演示实验法 3 归纳法
验,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练习
实验基本操作,为课题三制取氧气做好铺垫。
1 认识氧气的重要物理性质
2 认识氧气能与其他的物质反应,认识氧气的化学
性质比较活泼(助燃性) 教学目标
3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
叙述实验能力。
4 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学生已经学习了序气的用途
回顾复习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含量
二提出问题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组成,那么今天我们
就来认识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氧气。
三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
标准状况下是一种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气
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淡蓝色液体(液氧),在一 教学过程
定条件下也能转化成雪花状固体。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氧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氧气》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 2
《氧气》,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在了解氧气的成分及其用途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氧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2.化学性质能够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四、课前预习:1.燃烧的现象及剧烈水准与什么因素相关?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择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简述:一、理解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能够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问题:有什么事实能够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能够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初中化学_《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附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于水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1、硫与氧气的反应2、木炭与氧气的反应3、铁丝与氧气的反应《氧气》学情分析化学是九年级新开设的学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既熟悉又陌生。

虽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化学独特的学科特点使得学生有点入门困难。

本届九年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基础知识较牢,成绩较好。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这样要因材施教,才能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

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气》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物质性质的学习,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物质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

教材通过系统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和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为学生构建了物质性质研究的基本框架。

同时,教材还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加热等,这些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此外,教材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相联系,如氧气在医疗、环保、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总体而言,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关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进行《氧气》这一章节的教学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分类等基本化学概念,对化学实验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量筒的使用、试管的加热等。

这为学习氧气的性质及其制备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能力层面,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实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深入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从学生心理和学习态度上看,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亲手操作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对复杂的概念和实验步骤感到困惑和迷茫。

因此,在《氧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详细地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学生认真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归纳】对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原因
思考并做出回答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实验】演示实验2-4,实验前列出实验要点,边做边提问学生实验现象,用表格总结实验现象
观察,并描述现象。
让学生学会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
【归纳】对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原因
设计意图
【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氧气的用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
引导学生认识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认真听讲
加深印象
【提问】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以及之前所学知识,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认真思考并做答
让学生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
【视频】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生活?
认真观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仪器:集气瓶、酒精灯、坩埚钳、燃烧匙
药品:铁丝、硫粉、木炭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学过空气的组成成分,对氧气有所了解但还不够全面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篇1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氧气教学设计。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结合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电脑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

同学们仔细观赏图片,在这些照片中,你觉得哪些看起来更美观,更舒服?看看哪几张和图A比较像?为什么?师:刚才同学们是用眼睛观察到的,用数学知识怎样解释呢?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

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那么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师:为了准确地判断它们为什么那么“像”,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来研究。

如,图A的一条边是4份,另一条边是6份。

剩下的图形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一个长方形,自己数一数长和宽的份数,填一填、比一比。

小组讨论:学生观察、讨论,动笔计算。

分别找出图中长和宽的倍数(或分数)关系。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师:谁说一下其他几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师:根据上面的计算,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A和图片B、D比较像?师:那谁能说说C和E为什么不像?小结: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变化了,但不变形。

长与宽的倍数关系不变,照片看起来就像;长与宽的关系发生变化,照片看起来就不像。

2、生活实例(1)出示情境图师:你喜欢吃苹果吗?现在有三个卖苹果的摊位,据我观察,质量上没什么差别。

你认为该去哪个摊位买呢?应该考虑什么问题?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反馈交流:A:15÷3=5(元)B:9÷2=4.5(元)C:12÷3=4(元)(2)出示情境图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初中化学_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熟练掌握本节的知识点以及在考试中出现的考点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3、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1、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摆清自己的位置2、结合知识点讲解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②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③自然界中的氧循环3、讲解对应练习题二、自由改正,把握做题方法自学目标(1)再次认真看学案,我为什么会错?(2)根据这个知识点,拓展延伸一下其它题目检查反馈:(1)a知识点都能掌握了吗?b我又知道了哪些新知识。

【学情分析】这是一次在学完新课后的复习课,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对题型也有一定了解。

可以简单讲解,学生自主做题。

【效果分析】一堂精彩的课,是在确定的时间里展示了你的课堂。

促动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发掘,不但能让课堂多出一些亮丽的瞬间,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渗透。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首先得有兴趣,然后才能从中找出乐趣。

对于我的这节课,我觉得对课堂环节掌握还不够熟练,导致在上课时有些环节的连接显得很生疏,不够自然。

二是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练。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走向精练,需要经过不断地打磨。

只有这样,才能有一节完美的课。

【教材分析】《氧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通过复习,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节的有关知识。

并且让学生在做题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本节内容。

本节内容可以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氧气?它有什么实际应用,学习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硫B.红磷C.木炭D.细铁丝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速率慢C.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总量增加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装药品B.制备C.收集D.验满5.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滴管插入试剂瓶中,再挤压胶囊将药品吸入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将导气管撤离水中,后熄灭酒精灯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到盛水的集气瓶中进行收集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双手紧握试管外壁6.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二、填空题7.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反应原理制取氧气,选择的装置也有所不同,请填写:药品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H2O2溶液、MnO2①________①________KMnO4①________(2)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①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①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3)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发生了如下反应:4HCl(浓)+MnO2MnCl2+Cl2↑+2H2O,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________.(选填“反应物”、“催化剂”、“生成物”)三、实验探究题8.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1)指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①________,①________ 。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2 氧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备以及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一章节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非金属元素,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氧气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学生能应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尊重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视频,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呼吸的片段,然后提问:“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如何生存?”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2.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下册学习的空气成分,特别是氧气的占比,引出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二)、新知探究1. 氧气的性质:通过PPT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等,同时结合实验视频加深理解。

2. 氧气的制取: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等方法,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反应。

3. 氧气的应用:讨论氧气在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提示:讲解实验安全知识,如正确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等。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氧气的收集、颜色变化等。

3. 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进一步理解氧气的性质。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学生们通过实验和图表的方式更直观地了解了
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几点可以改进的地方:
1. 实验设计要更加具体:在实验环节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步骤和操作不够清晰,
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

下次在设计实验时,我需要更加具体地说明实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2. 提问方式要更富启发性: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我发现提问的方式可能有些单一,没有很
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下次我会尝试更富启发性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3. 知识点讲解要更加生动有趣:在知识点讲解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

下次我会尝试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故事来讲解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的来说,本节课虽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也有一些亮点。

我会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改进
自己的教学方式,让每一堂课都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使他们更加热爱化学学科。

感谢
学生们的配合和努力,也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学习。

感谢。

课题2《氧气》的教学反思

课题2《氧气》的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氧气》的教学反思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郭欣本课题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化,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了基础,也增强了学生今后学习氧气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本节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这两部分内容,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突出实验为主要环节,通过氧气活泼的性质及相关反应,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把化学中描述纪实部分和理论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而本节课重点是要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所在,在课前通过对学生的基础及学情进行了全面正确的分析后,通过课堂教学及实验操作,最终能较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本节课成功之处:这节课主要根据“以实验为基础,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从科学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为课堂设计思路,力求将传统教学的“以知识为本”转移到以“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为原则”,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探讨,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

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本节较成功,主要体现如下几点:(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方面,先通过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屏住呼吸谈感受”的小游戏而导入本节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题的兴趣和热情,点燃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火花,从而自然引入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再通过4个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较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演示过程中对照实验贯穿始终,使学生有强烈的视觉对比,能更好的说明问题。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氧气》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气》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气》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课题氧气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2)分析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学生较熟悉的物质──氧气。

从化学的角度看它又是完全陌生的知识──学生第一次较系统地认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

在学生对空气成分及用途已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对氧气的观察及氧气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并分析了氧化反应的一些特点,这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如何学习和需要了解、掌握什么还不太清楚。

本节课的教学就是通过对身边较熟悉的氧气的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保持这种兴趣,这对师生都是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②、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③、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

④、了解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①、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能力;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③、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②、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③、通过对有毒生成物的正确处理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①、氧气的化学性质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教学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4、解决办法①、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通过对比四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不写氧气的“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③、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五、教具、学具准备氧气6瓶,分别用玻璃片盖好。

燃烧匙,酒精灯,火柴,坩埚钳,木炭,红磷,硫,铁丝,澄清石灰水。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设计思路本课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化学刚刚入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过程及方法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教学本身的目的,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兴趣。

因此本节课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八、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叫学生猜测并证明一瓶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运用逻辑思维来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

[目的:锻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

]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在教师指导下书写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目的: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讨论: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5、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6、讨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7、讨论:做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水的作用一样吗?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用细沙来代替水,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能用细沙来代替水吗?为什么?[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8、根据实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化合反应于氧化反应的概念。

[目的:沿着“实验──推理──归纳”的思维途径,使学生积极参与和获取知识的过程相统一。

]9、讨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目的:强化两个概念,使学生从逻辑上分清它们。

]10、列表比较区别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

[目的:强化两个概念,使学生从逻辑上分清它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 九、教学过程设计[展示] 一瓶气体[提问] 你认为集气瓶里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怎样证明你的猜测?[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复燃。

[结论] 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导入新课] 为什么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明白,请看今天的学习内容──课题2氧气。

[讲述] 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氧气。

希望我们同学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

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

[说明] 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顺序: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1、氧气的物理性质[展示] 一瓶新制的氧气由学生观察并按照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叙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提问]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氧气溶于水的情况?[学生讨论回答][讲述] 所有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水生动植物也不例外,水中动植物的生存说明自然界水中溶有氧气,氧气在水中溶解多还是少呢?我们知道,地球上水很多,空气中仍有大量氧气,说明氧气在水中溶解较少,所以说氧气不易溶于水。

在通常情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30ml的氧气。

[提醒]不易溶于水并不是不溶于水,只是溶解较少而已。

[展示] 液态氧、固态氧的彩色图片。

[讲述] 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这些都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师生共同小结]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略大,氧气不易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设疑] 氧气除了物理性质外,还的什么性质?[学生思考][讲述] 好,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关于氧气的性质的实验。

2、氧气的化学性质⑴氧气与硫反应[演示实验2-3] 硫在氧气里燃烧[教师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硫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点燃后,再引导学生观察硫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色、味、态。

指导学生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现象:①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氧气+硫二氧化硫[讨论]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小结] 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逸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且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所以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提醒] 做该实验时,硫的用量不能过多,并要注意对生成物的吸收,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⑵氧气与碳反应[补充实验]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教师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木炭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木炭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色、味、态。

指导学生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现象: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②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氧气+碳二氧化碳[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小结] 物质燃烧剧烈的程度和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现象越明显。

[3] 氧气与磷反应[补充实验] 磷在氧气里燃烧[教师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磷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磷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色、味、态。

指导学生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现象:①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②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结论:氧气+磷五氧化二磷[4] 氧气与铁反应[演示实验2-4] 铁在氧气里燃烧[教师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铁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铁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色、味、态。

指导学生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现象:①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②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氧气+铁四氧化三铁[讨论]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小结] 铁丝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防止铁丝燃烧溅落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讨论] 做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水的作用一样吗?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用细沙来代替水,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能用细沙来代替水吗?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小结] ①水的作用不一样。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是用水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是为了防止铁丝燃烧溅落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②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不能用细沙来代替水。

因为细沙不能吸收二氧化硫。

[提问] 大家觉得通过以上几个实验反映出来的氧气的性质与我们总结的那些物理性质类似吗?若不一样,它又属于氧气的什么性质呢?[学生回答][讨论] 以上几个实验体现出氧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回答][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提拱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讨论] 以上四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点?[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化合反应的概念。

[小结]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