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2)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学生较熟悉的物质──氧气。从化学的角度看它又是完全陌生的知识──学生第一次较系统地认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在学生对空气成分及用途已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对氧气的观察及氧气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并分析了氧化反应的一些特点,这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如何学习和需要了解、掌握什么还不太清楚。本节课的教学就是通过对身边较熟悉的氧气的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保持这种兴趣,这对师生都是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③、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

④、了解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能力;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③、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②、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对有毒生成物的正确处理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教学难点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

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

4、解决办法

①、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通过对比四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不写氧气的“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③、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五、教具、学具准备

氧气6瓶,分别用玻璃片盖好。燃烧匙,酒精灯,火柴,坩埚钳,木炭,红磷,硫,铁丝,澄清石灰水。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设计思路

本课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化学刚刚入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过程及方法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教学本身的目的,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兴趣。因此本节课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八、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叫学生猜测并证明一瓶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逻辑思维来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

[目的:锻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在教师指导下书写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目的: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讨论: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

[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6、讨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7、讨论:做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水的作用一样吗?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用细沙来代替水,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能用细沙来代替水吗?为什么?

[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8、根据实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化合反应于氧化反应的概念。

[目的:沿着“实验──推理──归纳”的思维途径,使学生积极参与和获取知识的过程相统一。]

9、讨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目的:强化两个概念,使学生从逻辑上分清它们。]

10、列表比较区别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

[目的:强化两个概念,使学生从逻辑上分清它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九、教学过程设计

[展示] 一瓶气体

[提问] 你认为集气瓶里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怎样证明你的猜测?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复燃。

[结论] 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导入新课] 为什么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明白,请看今天的学习内容──课题2氧气。

[讲述] 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氧气。希望我们同学通

过本课题的学习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

[说明] 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顺序: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 一瓶新制的氧气由学生观察并按照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叙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

[提问]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氧气溶于水的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

[讲述] 所有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水生动植物也不例外,水中动植物的生存说明自然界水中溶有氧气,氧气在水中溶解多还是少呢?我们知道,地球上水很多,空气中仍有大量氧气,说明氧气在水中溶解较少,所以说氧气不易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30ml的氧气。

[提醒]不易溶于水并不是不溶于水,只是溶解较少而已。

[展示] 液态氧、固态氧的彩色图片。

[讲述] 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这些都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师生共同小结]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略大,氧气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设疑] 氧气除了物理性质外,还的什么性质?

[学生思考]

[讲述] 好,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关于氧气的性质的实验。

2、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氧气与硫反应

[演示实验2-3] 硫在氧气里燃烧

[教师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硫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点燃后,再引导学生观察硫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色、味、态。指导学生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

现象: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氧气+硫二氧化硫

[讨论]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小结] 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逸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

成污染,且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所以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提醒] 做该实验时,硫的用量不能过多,并要注意对生成物的吸收,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⑵氧气与碳反应

[补充实验]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教师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木炭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木炭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色、味、态。指导学生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

现象: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②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氧气+碳二氧化碳

[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小结] 物质燃烧剧烈的程度和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现象越明显。

[3] 氧气与磷反应

[补充实验] 磷在氧气里燃烧

[教师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磷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磷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色、味、态。指导学生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

现象:①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②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结论:氧气+磷五氧化二磷

[4] 氧气与铁反应

[演示实验2-4] 铁在氧气里燃烧

[教师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铁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铁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色、味、态。指导学生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

现象:①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②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而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知识,因此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四、教学重点 1.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五、教学难点 1.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判别。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六、教学方法 1.教法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的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认识碳、铁、蜡烛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具准备】

氧气(四瓶)、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细沙、燃烧匙、火柴。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情境创设: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 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你一定猜到了是氧气。 导入二:氧气与人类的生存密不可分。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同学们从图片上可以了解到氧气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而我们也知道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那么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 推进新课 [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请学生观察并阅读书上P77页的活动天地,然后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分析]改变条件氧气→液氧→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 [讲解]要想证明集气瓶内的气体是氧气,就还必须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学性质 [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学生阅读书上P78页的实验步骤,安排学生完成该实验) 现象:1.发出白光,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 碳+氧气二氧化碳 思考: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注意事项)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热,3.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氧气的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氧气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课程内容切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学习“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学习内容分为“认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两部分,其中“认识氧气的性质”又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1、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说出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氧气主要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策略 1、教师要收集有关液态氧、固态氧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收集,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2、学习氧气性质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说出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形式开展学习。

3、学习过程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发挥它的重大作用,本课时中氧气的用途是很好的载体。 四、教学过程

《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把化学中描述纪实部分和理论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教学是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应该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经验证明,这样做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及反应原理 2、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3、掌握分解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4、学习反应原理决定试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在学习课题2氧气的性质时,用到了几瓶氧气,那么实验室中的氧气是如何制的呢?本节课,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二、揭示目标 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本节学习目标 三、自学交流 学生预习课本解决以下问题: 1、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制氧气。 2、以上三种物质制氧气的原理是什么?分别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氧气,但速度____________,常常需要加入一种物质二氧化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给试管中的少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为:_______,结论:二氧化锰中虽然含有氧,但加热时_________放出氧气。 4、什么叫催化剂、催化作用? 5、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作为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分解反应,其特征是什么? 四、释疑训练 教师演示:课本P37〔试验2-5〕提问: 1、在过氧化氢溶液中不加二氧化锰时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而加入二氧化锰时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 2、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不变,如何验证? 3、分解反应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之处? 4、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气体的收集方法有什么确定? 五、归纳总结 1、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符号表达式 2、能熟练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3、理解催化剂概念中的要点 4、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气体的收集方法有什么确定? 5、氧气的两种收集方法 六、拓展延伸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策略 3.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包括药品、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初步学会气体制备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信息引导设计实验装置。 2、在阅读交流中总结化学知识,掌握操作要点。 3.、视频欣赏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 2、通过阅读归纳培养自学能力。 3、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设计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制取氧气的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学生;学案指引学生;自学阅读训练学生;实验操作锻炼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课堂阅

氧气教学设计

胜利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之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氧气 教学目标:1:了解0 2 的性质、用途,以及S、P、Al与02反应的现象、反应表示式。 2: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性质、氧化剂的概念。 4:了解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本课题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水平,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2:S、P、Al与0 2 反应的现象 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的概念。 课前准备:氧气3瓶,铁丝、木炭、硫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个人研修 一 情景导入 讲述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氧气的用途,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和研究氧气 二自主学习1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能够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三教师导学2: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燃烧的实验,燃烧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一边实验一边引导学生观察木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提问】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 O2点燃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演示】硫在氧气燃烧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引导学生观察硫在

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火焰颜色的不同)。 【讲述】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火焰颜色不同的原因以及二氧化硫的气味。 实验现象:①硫在空气中能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 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板书】 硫+氧气二氧化硫S + O2点燃SO2(蓝紫色火焰,放出刺激性气体) 【演示】铝在氧气燃烧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提醒学生注意做本实验时,集气瓶底,要铺一层细砂或放少量水.(防止灼裂瓶底) 并引导他们观察细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和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实验现象: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 四合作探究与氧气反应的 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表达式 实验2--2 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 O2点燃CO2实验2--3硫磺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 焰,有刺激性气味.。硫+氧气二氧化硫S + O2 点燃SO2实验2-1 红磷 发出明亮的黄色火 焰(在空气中发出微弱 的黄色火焰)有大量白 烟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点燃 2P2O5 实验2--4 铝箔 剧烈燃烧,,放出大 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粉末。 铝+氧气三氧化二铝2Al+3O2点燃 Al2O3 五交流反馈学习和研究观察实验的方法。 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1.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2.物质的色、态、味等。 1.反应条件(加热、点燃、催化 剂等); 2.现象(发光、放热、生成沉淀 或气体等)。 1.有几种物质生成; 2.生成物的色、态、 味等。

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 作者及工作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白湾子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氧气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两种基本化学类型两部分。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合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为了和通常的燃烧对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学情分析 1 学生已具备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经过课题1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但是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缺乏系统了解。 2 学生已具备的技能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常用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初步学会了药品的取用,但基本的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在本课题中,有较多的实验,这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更多仪器,并学习仪器的规范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比较活泼; ②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③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②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②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 ③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省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课题2《氧气》。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做氧气的性质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对氧气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知识不够系统;学生会进行一些简单实验操作,但操作不够规范;对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有所了解,但不会运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两个重要概念:①化合反应;②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设计思路】 本课题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本课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自主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科学探究、归纳总结、合作学习等 【课前准备】 1、课件 2、实验仪器:玻璃片、烧杯、燃烧匙、镊子、酒精灯等。 3、实验药品:木条、硫、木炭、铁丝、澄清石灰水、已制备的氧气、火柴等【教学流程图】 图片导入新课 1、氧气的物理性质演示实验 (1)带火星木条复燃 2、氧气的化学性质(2)硫的燃烧 探究新知学生分组实验 3、化合反应(1)木炭燃烧 (2)铁丝燃烧 4、氧化反应 巩固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课题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氧气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氧气》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及工作单位:潘映容梅县南口中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硫、铁丝、火柴、药匙、坩埚钳、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大试管、导气管、高锰酸钾、棉花。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师生演示实验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氧气是空气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讲解] 氧气的物理性质有些我们并不陌生,如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那么你还知道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吗?请打开课本阅读第34页一段,并要求学生把氧气的物理性质归纳出来。 [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工作,阅读相关内容,交流讨论并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都呈淡蓝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讲解] 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氧气的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实验探究]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以下实验,老师介绍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认真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硫在氧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这三种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灰黑色固体)放热、发出红光放热、发出白光 硫(淡黄色固体)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 铁丝(银白色固体)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教师讲解] 通过三种物质的燃烧现象的对比,我们发现物质燃烧的实质是相同,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但他们燃烧时的现象不同。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比在空气中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我们在集气瓶中放入了少量的水,这又是为什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培养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并基本学会学习物质的方法。 教具准备 氧气(四瓶)、木条、硫、木炭、细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酒精灯,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小烧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讨论】:假如你去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用品?为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课题。 【追问】:健康的人长时间地吸入纯氧对身体是否有益? 【板书】氧气 讲授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首先学习他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物理性质 【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物理性质包括色、态、味、密度、溶解度,请学生描述。 无色无味(闻周围空气)气体,不易溶于水,但能还是少量溶于水,不然鱼儿怎么生存?密度比空气略大。 这是通常情况,改变条件,在低温时,存在三态变化,淡蓝色的液体,淡蓝色的固体,工业上把氧气加压贮存在钢瓶中。

【思考】如何证明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呢? 【生】带火星的木条能否复燃 【实验2-2】 【过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这体现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问】但是空气中也有氧气,为什么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呢? 【生】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实验2-3】燃烧匙放少量的硫,黄色粉末,点燃硫之前先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试一试,以便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反应条件的作用。加热,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伸进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现象】:在空气中:(1)淡蓝色火焰,(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在氧气中:(1)蓝紫色火焰、火焰更明亮,(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讲解】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 2),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一些化工厂排放的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硫,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下雨时会形成酸雨。燃放爆竹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硫,为保护环境,我们不应燃放爆竹、烟花。 【过渡】大家都有过烧烤的经历吧,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镊子夹住木炭,能否燃烧?不能,要点燃,点燃后请同学观察现象,缓慢伸入到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观察现象,加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红热,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讨论】: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主要是由于浓度的影响。 【表达式书写】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硫+氧气??→ ?点燃二氧化硫 实验2-4 【提问】 1.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 2.火柴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2 氧气 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认识到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 质。 学情分析 做好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学生的障碍点是观察实验准确描述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美,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 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认真做到: 1、课堂设计与生活体验密切相联。“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进到深入,并逐步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在以后探究别的物质时,才能使观察和描述全面、系统、深入。氧气学生已经很熟悉,就要联系实际生活,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场景,比如奥运圣火、海洋潜水、火箭发射等动画场景引入,引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兴趣。事实证明,这种引入的方式,的确起到了超乎想象的效果。 2、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虽为演示实验,更须提高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学生的观察、思维、探究能力都要得到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通过问题质疑,生生互动等主动构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提高。知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内容,它还是一种传输的载体。就这节课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实验技能,环保意识,甚至还有合作意识,生存意识,科学方法等。

《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2)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学生较熟悉的物质──氧气。从化学的角度看它又是完全陌生的知识──学生第一次较系统地认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在学生对空气成分及用途已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对氧气的观察及氧气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并分析了氧化反应的一些特点,这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如何学习和需要了解、掌握什么还不太清楚。本节课的教学就是通过对身边较熟悉的氧气的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保持这种兴趣,这对师生都是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③、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 ④、了解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能力;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③、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②、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对有毒生成物的正确处理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教学难点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 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 4、解决办法 ①、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通过对比四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不写氧气的“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③、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五、教具、学具准备 氧气6瓶,分别用玻璃片盖好。燃烧匙,酒精灯,火柴,坩埚钳,木炭,红磷,硫,铁丝,澄清石灰水。

完整版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 系和认识规律。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根据学生实际,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四、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的。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教学中, 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 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1 / 6 ②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磷、碳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过程与方法:2 ①通过实验探究问题方法;②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观察实验现象。③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②让学生在五彩缤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名称: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材所在页:第37----43页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 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 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 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 验技能;

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教育方式:采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 五、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六、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七、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 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 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 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 手能力,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八、课时设计: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量回答:氧气巩固旧知识知识】居第二的是什么,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学生很好奇的仔细 观看 【投影】投影几副有关氧气重要用途观看谈感受激发学生的【利用网的图片学习兴趣络搜索有 关氧气的 图片】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文字表达式讨论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本课题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讲述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讲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四、重点难点 重点:①氧气的化学性质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五、实验材料 器材: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 其他:火柴、木条等。 六、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用途。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对我们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氧气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活动一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 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 【板书】: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二氧气 【教材分析】 1、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把化学中描述纪实部分和理论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符合学生得认识规律。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了解氧气是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和物质燃烧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但是对于具体怎么从化学的角度来学习一种物质,学生们还摸不着头脑,并且怎样用语言将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准确的表达出来还不是很清楚。 2、教学思路与设计 由于同学们对于氧气的认识很感性并且对于从化学的角度来认识一种物质还没有形成一套既定的模式,所以本课题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及上一个课题中学习的——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氧化物的概念,层层深入,来迎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首先,通过活动:“你了解人类每时每刻不能离开的氧气吗?”造成悬念,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氧气有关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缺乏感性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显得较为抽象,所以通过观察影像资料或图片:了解自然界中的氧气,氧气的三态变化。使同学们对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有个直观的认识。然后,通过结合演示实验:木炭、硫磺、铁丝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时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理解氧气的助燃性。最后通过整理归纳前面观察时记录的实验报告,提出“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得到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再通过讨论“你已经知道哪些物质与氧发生反应的事例?”得到氧化反应分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反应共同特点的归纳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复习旧识:物资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具体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