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分析论文
金融学毕业论文 20xx金融毕业论文
金融学毕业论文 20xx金融毕业论文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属于世界性难题,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特征使农村金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也是促进新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
下文是本文库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学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金融学毕业论文篇1浅析互联网农业下的金融服务1 "互联网+农业"的兴起"互联网+"将大幅推动了智慧农业的进程,带给了农业智能化的浪潮,农业智能化是以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为接入点,对农业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促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预测防范能力。
同时,互联网快速兴起的电子商务行业给农产品营销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化,目前,我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1]。
以阿里巴巴平台为例,已有24个省市31个地县在阿里平台设立了"特设馆",在淘宝网正常经营的注册地为乡镇和行政村的网店更是达到163万家[2]。
农产品电商抓住机遇,整合各类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了更多个性化、新鲜度高的农产品。
"互联网+农业"提升了网民的农业感知度,也带动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信息素质。
"互联网+农业"将重塑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农业龙头企业有着全产业链中最为丰富的信息,借助互联网,可以建立起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全产业上下游提供金融的投融资、网上支付等服务;农业互联网金融将贯穿于农资销售和购买、农业生产全过程、农产品销售过程的每个过程。
[3]综上所述,目前的"互联网+农业"有3种发展模式: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而且这3种模式呈现梯次推进的状态。
而在"互联网+农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业的助力护航功能尤为突出,农业贷款、投资融资、在线支付等业务要深入"互联网+农业"发展的细枝末节。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摘要: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议题,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取得积极的成果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提出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产业、推进农村教育和健康事业的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第一部分:引言农村经济发展是指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改善,包括农业、农村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农村卫生等。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策略和措施。
第二部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和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其次,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
再次,农村人口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最后,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政策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其次,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正在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为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提供了机会。
再次,我国农村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此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农业政策的调整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四部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措施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未来的机遇,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其次,发展农村产业,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民从传统农业向农村产业转型,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论文7篇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论文7篇第一篇: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策略一、“农业旅游”与“三农问题”的关系解读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开发农业旅游产品、提供农业旅游服务的旅游活动,兼具有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特征,其实质是要通过两者的有机契合,实现彼此之间的有效对接。
农业旅游的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农业劳作体验、农田风貌欣赏、农业土特产销售,以及农村特色餐饮。
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变、求异的偏好。
发展“农业旅游”,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农民大国。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地不赚钱,经营形式单一;其次是“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最后是“农民问题”,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农民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作为一个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政局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已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也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所在。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是解决“农民问题”,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同时,要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不赚钱、农村经济不发达问题。
“农业旅游”不仅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尝试,同时也是农业产业化的新形态。
“农业旅游”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只会向土地要粮食、要产量的单一经营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就业难、收入低的问题,因而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可见,发展农业旅游业,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发展农业旅游业,是我国未来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农业旅游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一)发展农业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就业水平。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论文10篇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论文10篇第一篇:农村金融对产业组织的作用一、农村金融现状探析据统计,当前我国的13亿总人口中,约有56%是农村人口。
在此基础上,随着近年来我国GDP的快速增长,贫富差距也正在逐步的拉大。
因此,加强农村合作金融建设,开展农村产业组织创新,推动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所面临着的重要课题。
资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然而资金利用的有效性与低效性却决定了建设的进度与质量,面对创业融资难的问题,人民银行只是通过合作金融的方式为农村构建了一个可融资的平台,即农村信用合作社,其中也包括一些规模较小的农村资金互助社。
然而,信用社近几年来在农村的职能日益下降,农村资金互助社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力更是几乎为零。
此外,不仅信用社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并且几乎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
这些资金或用于在城市购置产业,或用于子女教育,以及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合作投资。
宏观来说,农村的金融市场在当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几率偏低,根本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
二、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组织创新1、建立农村资本投入的协调机制资本投入是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经济增长的差异就是资本投入的差异。
因此,要确保农村合作金融的实用价值以及体系的完善,首要前提是建立农村资本投入的协调机制。
第一,要建立起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
所谓间接融资,是指农民将闲置货币资金通过存款或购买农村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以实现合作金融的过程;直接融资是指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转化农村通过借款而进行融资的传统方式,引导农民在创业过程中向金融机构贷款而获得资金,从而形成农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助,实现协调发展。
第二,建立农村经济增长差异的自我均衡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鼓励通过政民合作的形式开展金融产业组织创新。
合作金融在目前各农村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已经存在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状况,即“马太效应”,从而导致各个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状态。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问题及对策论文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问题及对策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民间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了分散性、隐蔽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
也时常成为政府打击、取缔的对象。
在民间金融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农村民间金融。
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农村民间金融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前景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从我国金融体制发展来看,民间金融是相对于正规的官办(或官方)金融的一个经济部门,而且民间金融没有被纳入国家的金融监管与管理体系当中,对此我们可以认为,所谓民间金融,是指在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保护和规范之外且不受政府金融监管当局直接控制和监管的金融活动,它相对于正规金融部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泛指个体、家庭、企业之间,通过绕是开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而直接进行金融交易活动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在对民间金融的定义与国际接轨的标准相差甚远,在国外,民间金融在整个金融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在我国恰恰与此相反。
民间金融的发展一是有利于为巨大的民间资本寻找出路;二是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及农村融资难的问题;三是有利于金融体制的改革;四是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一、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问题(一)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明确。
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服务体系单一,信贷资金供给不足,这是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农村信用社的功能和性质不够明晰,支农服务水平不高,对重点农户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支持不到位。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其业务范围相对较窄,机构设置较单一,难以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长期以来,国有金融机构在农村因此而产生农村资金大量到收益率高的产业的”虹吸现象”已经使农村损失了数千亿,再加上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分散风险的机制不健全。
金融监管部门对防范和打击高利贷、地下钱庄比较重视,但对如何组织和引导民间借贷为“三农”服务重视不够。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性论文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摘要:本文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帕加诺(pagano)ak模型运用于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关键词: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帕加诺模型农村金融经济增长一、文献综述与研究背景自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之后,人们就一直在思考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只充当“面纱”作用,经济增长完全取决于实体经济部门。
但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作为在这一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者,戈登史密斯(goldsmith)发现“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同步进行”。
近年来,国内经济学界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但同时研究成果也存在很大的分歧。
谈儒勇(1999)较早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认为二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笔者认为,我国学术界对于该问题产生争议的原因有二:其一,在实证模型与统计指标的选取上,学者之间存在差异。
其二,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某些假设条件并不一定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符。
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它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
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帕加诺模型,综合运用1993—2007年的经济数据,对我国典型的农业大省——河南省的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试图探究金融影响农村经济的途径以及金融发展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力作定量分析。
二、经济理论架构与统计指标选取在对经济增长源泉的探究过程中,西方经济学家基于不同的假设,建立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
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多种经济机制引入,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基础之上。
帕加诺(1993)将金融因素加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ak模型,研究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方式。
假设一个没有政府的封闭经济,只生产一种产品,它可以被用于消费或投资,人口规模不变,总产出是总资本存量的线性函数。
《剖析农村金融支持发展三农研究论文》
《剖析农村金融支持发展三农研究论文》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调查:思考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构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是目前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辖内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及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入手,分析了辖区农村金融在支持“三农”发展和服务中还存在哪些难题和障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承德市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情况(一)金融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到xx年6月末,承德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0.4亿元,比年初增加129.6亿元,其中涉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1.4亿元,比年初增加61.6亿元.占比为41_3%.比去年同期增长34.4%。
县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08.6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37.2%.比年初增加46.6亿元,增长22.3%。
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中,三家“农”字金融机构贷款占比达到78.1%,其中农业发展银行30.1亿元占14.4%,农业银行19.6亿元占9.4%,农村信用社l13.7亿元占54.5%。
县域贷款中81%为涉农贷款。
从贷款投向看,农户贷款106.3亿元,比年初增加2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7%,农村各类经济组织贷款25.1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70.2%;从贷款用途看,农林牧贷款49.2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贷款38.1亿元。
截至xx年6月末,辖区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为7.5亿元,其中,仅农业发展银行投放农业产业化贷款就达4.19亿元.农业银行2.7亿元。
(二)央行积极开展窗口指导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继续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担保机制.改进服务方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支持有实力的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有效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出台加大对“三农”信贷投放的扶持政策,为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三农”服务保驾护航。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六篇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六篇农业经济进展论文范文11我国农业经济的进展速度截至2021年,我国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已经接近1.7亿公顷,粮食总产量也超过了6亿吨,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经济作物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数量也在快速上升。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经济无论是从贸易层面还是生产层面都在快速进展。
2我国农业经济的进展模式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进展模式始终是粗放式管理经营生产模式,这种生产管理模式导致农业经济很难全面利用自身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农业生产效率也难以提升。
与此同时,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的综合性进展模式,我国的农业经济进展模式形式相对单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逐步推动,农业经济的管理经营模式逐步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化为集约式经营模式(例如,山东省德州市“德强农场”的农场式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好集约化经营模式集约化经营、生产技术高、农产品产业链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比较完善等优势,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展。
3我国农业经济的结构形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进展,农业经济的进展也逐步迈向商业化,所生产出的农作物的种类不断丰富,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也日趋完善,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上,园艺特产业也逐步进展起来。
二我国农业经济进展中存在的问题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依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大中型泵站的水泵和电机都是上世纪70年月产品,比较老化,滴灌管道的老化率也达到50%以上,这严峻影响了浇灌力量,而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没有配备一些必要的农业生产机械,如大型收割机、喷雾剂及脱粒机等,都是靠人力去种植和收获,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制约了农夫增收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2劳动力流失现象严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涌,农村剩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
一方面大批青年劳动力外流导致了大量土地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铺张;另一方面也导致“留守家庭”问题日益严峻,因此,“空心村”问题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快速进展。
13云南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业贷款;融资渠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云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农村金融的含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云南农业发展银行经营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云南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云南省其他涉农商业银行经营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云南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云南农业发展银行作用没有充分显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政策性贷款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没有发挥农业资金投入的聚集效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农村信用社没有真正发挥支农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受到区域经济的制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农村信用社追求盈利,没有真正为农民提供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其他涉农商业银行资金从农村市场漏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云南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的比重较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从农村吸收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放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村金融服务论文4篇
农村金融服务论文4篇第一篇一、现代农业需要现代金融服务(一)金融服务构成现代商品农业的主要生产要素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农民生产的自给消费需要的产品,而不是用于以交换为目的商品,产品生产一般是够自己和家人消费就行,由于生产数量少,所需的资金投入很少。
如果是以扩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就需要投入一定资金。
这就需要银行提供金融服务。
农业货款需要抵押,一般是以土地价值和级差地租平均价格作为抵押。
农业贷款以低息扶持,国家对从事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实行利息补贴。
所以农业土地银行的贷款往往带有政策银行性质。
它不同于以利润为目的纯商业银行。
它是以扶持农业生产为目的。
越是进入现代后的农业越是一个脆弱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服务,尤其离不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服务。
如同工业、商业一样,资金是构成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没有资金,只可以发展自给农业,不可能发展现代型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农业。
(二)金融服务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升级,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的法宝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就是生产手段和生产工具的革命,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所要求的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技术升级,都需要资金投放,作为农业组织,无论是集体组织还是家庭农场,农业的利润率很低,大多是靠政府补贴而勉强维持,因此一般都没有多少积累投入农业的技术升级和农业生产设施及设备的购买。
如果需要购买这些技术设备必定是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服务。
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农业是脆弱产业,受国内外商品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很大,存在的风险较大,一般商业银行是不愿意提供贷款服务的。
(三)金融服务,可以提高农业经营水平传统农业是自给农业,投入不计产出,而现代农业是讲求成本管理,投入产出核算的,农业金融机构提供以土地为抵押物的贷款,虽是低息的,但不同于免费赠予,毕竟是要偿息还本的,为了偿息还本,贷款者就要用心经营好农业,力求微利,至少保本,才能使生产能够进行下去。
所以农业金融服务,既是对农业的服务也是对农业的约束力和促进其商品属性的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发展农村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农村经济如果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综合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文献资料法、图表分析法和数量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够完善、农村金融发展的环境恶劣、农村金融服务较差、民间借贷的冲击、机构布局不合理,资金缺乏、不良贷款率高还有近几年农村金融机构数、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数、2016年各地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析。
通过研究得出的政策建议为:(1)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2)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3)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4)降低民间借贷的冲击。
(5)加大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扶持。
(6)加大农村对于两权抵押的扶持本文最后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我国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够完善。
(2)在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过农村金融发展的环境很恶劣。
(3)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相比城市差了许多。
(4)银行网点的大量退出,导致资金的缺乏。
(5)虽然有两权抵押的提出,但是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的不良率还是比较高。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不良贷款率目录1 绪论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3)1.3 研究方法 (4)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4)2 理论基础 (5)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5)2.2 农村金融市场论 (5)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6)3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7)4 农村金融发展存在问题 (9)4.1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够完善 (9)4.2 农村金融的发展环境恶劣 (9)4.3 农村金融服务较差 (9)4.4 民间借贷的冲击 (10)4.5 机构布局不合理,资金缺乏 (10)4.6贷款不良率较高 (12)5 发展农村金融的建议 (14)5.1 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14)5.2 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14)5.3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14)5.4 降低民间借贷的冲击 (14)5.5 加大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扶持 (15)5.6 加大对农村关于两权抵押的扶持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分析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分析所在班级:08金融(4)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分析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难题。
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解决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而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
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生产率水平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逐渐增大,加之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必须着眼于新农村建设,打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无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此农村金融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民生活保障都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农村金融的覆盖面低,农民贷款难,小额信贷发展不足,政策性金融不到位,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现状和制约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的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对策。
主要分为五个部分:(1):农村金融需求分析,主要介绍农村金融需求的定义及主体。
(2):农村金融需求的分类,主要是将农村金融需求按盈利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分为三类:有效需求、准有效需求、非有效需求。
(3):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实证分析。
(4):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因素。
(5):增加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对策。
关键词:安徽省农村金融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制约因素金融创新ABSTRACTKEY WORDS:目录声明 (Ⅱ)摘要 (Ⅲ)ABSTRACT (Ⅳ)目录 (1)1、...................................................1.1 ...................................................1.2 ...................................................2、...................................................2.1 ............................................2.2 ..............................2.3 ..............................................3、..............................................4、..............................4.1 ...................................4.2 ...................................4.3 ................4.4..............................4.5..........................4.6 ..............................5、..................................................5.1 ..............................5.2 ...................................5.3 ...................5.4 .......................................5.5 ....................................一.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1. 农村金融需求定义:根据经济学中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问题相关建论文
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1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其对金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本文主要针对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二元结构农村金融信贷一、农村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刘易斯等提出著名的“二元结构”理论以来,特别是后来舒尔茨等人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
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仍占基础地位的传统农业大国而言,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且会长期存在,所以只有加大对“三农”支持与引导,特别是加大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是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我国,破除二元结构,缺的不是劳动力、市场,而是资金,是能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我国当前总体流动性过剩,广义货币存量长期保持在70万亿左右,而农村发展需要的资金却一直不足的特殊情况下,如何大力引导、发展农村金融,也是关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大事。
二、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关于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早有专家学者进行研究,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业确实取的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而言,特别是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如金融组织业务的规范、资金供求者的信息不对称等,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农村金融组织单一,管理制度有待规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许多更名为农村合作银行)是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
但农业发展银行一般局限于粮棉油的收购,农业银行重心渐移向城市,而邮储虽然网点众多,它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处于雏形阶段;而且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
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等,无疑更提高村镇银行的准入门槛;2.我国农村金融的信贷资金供给严重不足。
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3摘要基于7.5亿农村人口的需求基础,加之随着国家对“三农”的不断投入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片“蓝海”区域。
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存在金融组织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融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投融资体系有待进一步培育、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为此提出贴近市场、坚持服务”三农”是关键、拓宽融资渠道,服务经济发展、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金融创新,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等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三农机制创新风险防范虽然农村金融市场依然面临着金融基础设施不足、业务成本高效益低等诸多不利因素,但巨大的市场也正吸引着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的激烈争食。
在这过程中,作为发源于农村并长期根植于农村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占有诸多先机。
一、农村金融市场现状(一)巨大市场潜力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经济发展水平滞后、金融业务发展起步晚、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使得我国大部分农村依然存在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农户贷款只有2.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5.1%。
从贷款种类上看,农业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近5%。
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依然高达2087个。
但发展的滞后也意味着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待开发。
有研究指出,农村金融市场极为广阔,覆盖7.5亿农村人口和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地域4万个乡镇和大约40万个村。
2007年至2008年间,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总资产实际增长率为21%,是除了政策性银行之外的所有类型的金融机构实际增长率最高。
而未来几年,在国家支持”三农”政策的倾斜下,农民创业和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将喷发更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也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路径论文
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路径论文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之一,其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加强农村金融基础建设、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是金融领域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必要性(一)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可有效助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目前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包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与农村资金和服务需求相比,此类金融服务机构数量偏少、信贷资金覆盖率较低。
同时,适合农村需要的金融服务产品匮乏。
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主要是传统的存款与信贷,保险、投资、担保、支付结算等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瓶颈”,可有效带动边际产出的增加、推进农村地区经济较快发展。
(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可有效助推农民增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
“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需要通过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来实现。
不管是通过推行城镇化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是通过推行农业产业化、调整农村生产结构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都需要有大量资金的积累和再投入,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支持。
(三)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可有效改善城乡经济金融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仍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状态:一方面,存在于城市的由发达的现代银行分支网络以及证券、保险机构组成的一个基本服务于城市经济主体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存在于农村的由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构成的基本服务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市场。
这种二元金融结构的存在,导致了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缺乏活力,阻碍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成为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论文范文:财政金融硕士论文范文:财政支持乡村金融发展理念研究及路径选择
论文范文:财政金融硕士论文范文:财政支持乡村金融发展理念研究及路径选择1.导论1.1 问题的提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为金融的主动性和先导性作用。
一旦经济发展中缺少金融的持续支持和推动,经济很难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同理可知,农村经济若想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必不可少。
然而,第三世界国家普遍存在着一个规律性难题——无论在何种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条件下,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制约了市场化的商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
市场化的商业金融机构为小农提供零售服务,普遍会遇到交易费用过大、信息严重不对称、抵押品缺乏和难以担保等问题,因而不可能提供基本业务(包括信贷、保险、理财等),而必须注重利润率、风险规避的金融部门更是需要降低交易费用,因而退出“三农”领域是金融商业化改制的必然选择。
当正规金融选择退出农村金融领域,适合分散的小农经济的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个结果:一个是农村经济仍然面临信贷约束,农户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另一个是高利贷盛行(温铁军,2010)。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发展不容乐观。
金融机构大幅减少,金融服务在农村平台上的的产品乏善可陈,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民以及合作社的小额贷款业务开展困难等等现象比比皆是。
金融业发展的严重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农村经济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让农村金融蓬勃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其收益率,以期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农村。
提高农村金融的收益率究其本质就是要提高三农产业的收益率,即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三农”的发展。
短时间内虽不能让农业收益率显著提高,但是财政可以助力缩小农业经济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巨大收益差异。
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激励应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经营环境,培养其内生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1.2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通过对国外文献的阅读和研究,国外学者普遍持有财政应当适当干预农村金融的发展。
民间金融发展现状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民间金融发展现状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民间金融风险防范对策探究一、引言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除了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外,还存在大量的游离于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金融形式,人们往往将其称之为民间金融,在我国民间金融的存在历史源远流长。
民间金融一般是指相对于依法设立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的,不受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非正式的金融形式。
民间金融的存在,对我国正式金融而言,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那些向传统金融机构融资十分困难的中小企业以及农村资金需求者,民间金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融资压力,为其提供了融资的新途径。
但由于民间金融处于金融监管的边缘地带以及民间金融自身存在的风险性因素,民间金融市场一旦发生危机,会很快影响的正规金融市场,进而对我国整体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冲击。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民间金融存在的风险及成因,然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正确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其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添加动力,并减少其内在的风险性,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民间金融大量涌现的原因1.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需求是事物存在及发展的根本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愈来愈强烈。
虽然我国拥有庞大的正规金融体系,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尤其是由于相关体制等限制,广大的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如通过以往数据得知中小企业得到的银行贷款在贷款资源中只占不到20%。
我国拥有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截止2013年底,其总数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如此庞大的中小企业规模背后是对资金的强烈需求。
中小企业在面对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困难的背景下只好转向民间金融机构。
因此,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对资金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民间金融机构的存在提供了经济基础2.受高额利息的吸引资本具有逐利性,哪里能够提供高额收益,资本就会自然的流向哪个市场。
课题研究论文:广西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分析
149874 金融研究论文广西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分析一、农村金融服务的概述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服务指的是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向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提供包括投资、融资、汇兑、储蓄、信贷、结算、支付、保险、证券买卖以及金融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广西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方面一直都普遍存在着贷款满足率低、信用评级缺失、信用担保机制缺乏、农业保险滞后等这样的问题,除此以外,农业天然存在的弱质性,十分依赖政府政策的支持。
二、广西农村发展现状分析(一)广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在中共中央发布的扶农、惠农、强农、富农“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号召下,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多年来一直围绕着让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使广西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得到进一步改善,增强了广西农村农业经济的综合实力。
据广西统计信息网数据发布显示,20xx年前三季度广西全区农林渔牧业增加值1590.76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牧业增加值413.75亿元,增长1.4%;渔业增加值205.60亿元,增长4.5%;林业增加值136.69亿元,增长7.5%;农业增加值771.53亿元,增长4.2%,增速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农林渔牧服务业增加63.18亿元,增长10.2%。
从这些数据可以知道,农村经济每年都稳步增长。
(二)农业生产发展缺乏高素质劳动力广西农村地区劳动力的整体文化水平十分落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基本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但还是有很多人小学、初中念完就不继续上学,甚至是小学、初中没念完就辍学在家务农或者外出打工,解决家里的生计需要、补贴家用,在农村家庭这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
现如今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而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会造成农业生产活动缺乏劳动力。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农民作为支撑,没有了劳动力或缺乏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就会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的金融需求分析目前广西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有需求的主体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农村企业、龙头生产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外出务工农民、出租土地农民、农业生产培训建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金融发展分析论文
一、农村金融边缘化现象严重,阻碍农民收入增长
1.县级金融机构大幅撤销,导致农村金融体系严重萎缩。
县级及以下营业机构和网点,将经营重心转向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加速了农村金融边缘化。
1999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大规模撤并31000多家地县以下基层机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农村的邮政储蓄只吸收储蓄不发放贷款。
因此现在农村剩下的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整个信用社为“三农”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样非常有限。
2.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幸存下来的县级以下营业网点普遍被剥夺了贷款决定权,变成单纯的吸存窗口。
不仅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法向农村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而且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成为事实上的“抽水机”。
例如,近年来全国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存款全部存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又贷款给农业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专项用于农副产品的收购,这两块资金几乎相抵。
农村资金的“非农化”,使饱受资金短缺困扰的“三农”资金供给雪上加霜,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因其资本充足比率低,不良资产比率高,对“三农”的支持显得力不从心。
3.农村金融的服务功能弱化。
面向农村的信用社只有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且贷款手续繁杂,贷款利率一浮到顶,加重了农民负担。
农村信用社依然钟情小额农贷,不能根据种植和养殖产业化的周期规律来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
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的弱化,使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服务水平很低,农民几乎分享不到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
总之,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后者的融资需求构成了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也是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合作型金融垄断供给
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型金融并存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政策性金融在农村主要由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由于职能单一、实力较弱,基本以承担粮棉油收购为主要任务,且不与农民直接打交道,对农户、个体工
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非常有限。
作为商业性金融企业的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的网点呈收缩之势,基本上淡出农业生产与开发,支农功能弱化。
邮储在县域网点有所增加,但职能目前仍以吸收存款为主,基本没有贷款业务。
工行、中行、建行等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撤销了乡村的网点,金融覆盖区域逐渐向县域的城区和城市集中,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对三农的金融供给相当有限,合作性金融几乎垄断了农村金融供给。
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立后,中国农业银行在政策性业务剥离出去的情况下,也日益以追求利润为核心,同样急剧地撤销分支机构,县级分支机构出现“储蓄所”化倾向。
与中国农业银行机构收缩相对应的是其农业贷款余额的急剧下降,从1999年最高时的9127.28亿元降到2005年的4508.78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农业银行的各项贷款余额却从1999年的15550.6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7405.80亿元,中国农业银行经营业务已基本商业化和非农化。
农村信用社是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力量,在农村拥有最多的分支机构,并且唯一与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
中国农业银行不断收缩其在农村金融业务,农村信用社逐渐形成了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
同国有商业银行相同,在追求利润和加强风险控制的强烈要求下,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也存在向城市及大型乡镇企业流动的趋势。
作为主要面向农村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户的正规金融组织,其经营业务“非农化”倾向相当明显。
农村商业银行属于股份制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均由原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而成,对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没有影响。
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原来只吸收储蓄,只到今年才正式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存贷业务。
三、非正规金融发展迅速,存在隐患
改革开放以来,在近30年的金融改革里,农村基本上形成了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体系,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最为普遍。
但是与此同时,民间借贷却悄然萌发,形成了一套在法律约束之外的非正规金融系统,与正规金融体系并存。
当前,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称呼不一,从所有权、金融监管、资金融通、生命力和危害性等不同角度,分别被称为农村民营金融组织、农村非正规金融、农村非银行金融、草根金融及地下金融等名称。
其主要内涵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
主之间的直接融资。
其主要组织形式包括自由借贷、银背、私人钱庄、台会、典当业信用、民间贴现及其他民间借贷组织。
在农村金融改革初期,管理当局默许甚至支持各种非正规金融的组织形式。
但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受亚洲金融危机以及WTO和新巴塞尔协议客观要求的影响,政府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力度,正规金融机构实行全面的商业化改革,而非正规金融机构成为了被严格限制或取缔的对象。
1999年农村合作基金会关闭,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等准信用合作组织基本被取消。
但这并没有压制住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反而逐渐成为农户获得贷款的主要渠道。
从1986年开始,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已经超过了正规金融规模,而且每年以19%的速度增长。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定点观察站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农户户均借款来源中,来自银行及信用社的贷款只占26%,而来自私人的贷款则占71%。
从地区结构看,东部地区农户资金来源中有81%来自民间金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则分别为76%和60%。
据新华社报道,一项由中国专家首次采用定量方法对地下金融现象进行的调查课题结果显示,中国农户只有不到50%的借贷是来自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从非正规金融机构途径获得的借贷占农户借贷规模的比重超过了55%。
总之,上述诸多的统计数据充分说明,尽管农户有着较强的融资需求,但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所获得的贷款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非正规金融融资已经取代正规金融成为农村的最主要融资方式。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但由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内生力不足,农村金融仍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金融经济发展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