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合集下载

生理心理学13生理心理总相关复习

生理心理学13生理心理总相关复习
面部表情与肌肉反馈
情绪状态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身 体肌肉的紧张程度反映出来,同 时这些反馈也会影响情绪体验。
动机的生理机制
需求驱动
多巴胺奖励系统
动机源于内在需求,如饥饿、口渴、性欲 等,这些需求会驱动个体采取行动以满足 。
多巴胺奖励系统是与动机相关的神经递质 系统,当个体获得满足需求的目标时,多 巴胺会释放以产生愉悦感。
02 生理心理学的神经基础
神经元与突触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具有接收、整合、传导和发放信 息的功能。
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部 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 触后膜组成。
神经递质与受体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 学物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区域。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行为与结果之 间的关联学习,主要依赖于大脑皮 层和基底神经节的活动。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 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涉及大脑 皮层的社会认知网络和镜像神经元。
记忆与学习的相互作用
学习增强记忆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巩固记忆,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 准确性。
动机满足或受阻也会引发相应的情绪反应,例如目标实现产生 快乐,挫败产生失望或愤怒。
情绪和动机在决策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判断和选 择。
情绪和动机的生理机制在大脑中存在重叠和相互联系,例如杏 仁核在情绪和动机反应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05 生理心理学的记忆与学习
记忆的生理机制
短期记忆
记忆巩固
短期记忆主要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神经 元活动,尤其是与注意力相关的神经 网络。
02 03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生理心理学重点1.杏仁核、下丘脑在调节着情绪和情感中的作用1)杏仁核1.杏仁核与厌恶情绪、恐惧情绪有关;2.在确定感觉事件的感情意义上起着重要作用,是确定刺激奖惩价值的关键结果。

3.有些凶暴行为病人的脑病变似乎常常在边缘系统的杏仁核。

损毁或刺激杏仁核产生的影响:损毁双侧杏仁核:呆板情绪反应(Kluver-Bucy综合症);切除双侧杏仁核:影响攻击行为和记忆,降低动物的恐惧行为;电刺激杏仁核:引起警惕性和注意力的增加;杏仁核的感觉输入双环路(1)情绪刺激-感觉丘脑-杏仁核-产生先天性粗略的情绪(2)情绪刺激-感觉丘脑-前额叶高级区域(进行信息加工)-杏仁核-产生精细的情绪2)下丘脑:两个基本功能:内环境稳定和情绪表达。

1.下丘脑的一些核团已被认为是许多不同种类的情绪性和动机性行为的主要神经结构。

2.背部下丘脑对产生怒的整合模式是关键的部位。

3.下丘脑、边缘系统及其临近部位存在“奖励”和“惩罚”中枢2.Mirsky.和Posner对注意功能的划分及相关的脑区?p223Mirsky认为,注意功能的划分:集中、执行、维持、稳定、转换和编码。

集中和执行:上颞叶皮质、下顶叶皮质和纹状体维持和稳定:中脑结构,包括脑中线皮质下的网状结构、丘脑核团转换:前额叶皮质和扣带回前部的皮质编码:边缘系统,包括海马和颞叶前部的灰质Posner网络学说,认为注意在脑内是一个网络,并把注意网络分为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三个独立的子网络。

警觉:与右半球的额叶与顶叶,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有关定向:与顶叶、额-顶交界区域和胆碱能系统有关执行控制:与前扣带皮质、前额叶侧面和多巴胺能系统有关3.Papez-Maclean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该学说认为,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Papez 认为Papez环路对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环路中,下丘脑与情绪表达有关,而扣带回与新皮层的联系和情绪的体验更为密切。

(完整word版)生理心理学自考考试大纲

(完整word版)生理心理学自考考试大纲

生理心理学自考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生理心理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本科)考试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心理科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

阐明心身关系是生理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它为心理专业学生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和研究心理学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特点:要掌握的神经解剖学名词多;涉及的基础知识面广,如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等。

因此,一定要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并且将之运用到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问题中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关于心理活动脑机制的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其它心理学专业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并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心理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首先,要掌握重要名词概念以及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应搞清各种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之间的联系。

第三,应了解某些神经疾病的病理机制,并掌握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与生理心理学发展有关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这有利于心理专业学生开阔视野,树立科学发展的唯物史观.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中的基础心理学知识要从普通心理学中获取;2、本课程的后续课是认知心理学等课程.第一章导论一、课程内容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观第二节学习生理心理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第三节生理心理学方法学问题二、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心理学历史回顾的学习,掌握脑功能的每一种理论都以一定的方法学新进展为其先导.一般性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对神经系统大体结构应有全面概括认识,全面理解脑功能的生理机制和分子生物学基础,重点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细胞生理学基础,以及神经信号传递的基本过程和神经递质的分类与名词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2、整体水平的神经生理学概念,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脑活动是反射性的(包括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2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从期中卷子中选第二部分生理神经病学基础知识: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神经系统结构神经元:②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中参与信息处理与信息传递的物质。

大部分神经元都具有一下四个结构或区域:细胞体;树突;轴突;轴突终扣。

(1)神经元根据其功能分类:感觉神经元:一种感受内外环境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控制着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的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是中间神经元。

包括局部中间神经元和中继中间神经元。

(2)神经元根据树突和轴突与胞体的关系不同分类:多级神经元: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细胞。

这种神经元的胞体发出一个轴突,却发出很多根树突。

双极神经元:胞体发出一根轴突,在和轴突相对的另一方发出一根树突。

单极神经元:它们的胞体只有一个分支发出。

这个分支在离开胞体后不久就分为两支。

一支感受环境中的信息,一支把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③神经元是一类可接受刺激、产生和扩布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高度分化细胞。

是神经系统的解剖单位和功能单位。

受体:④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受体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①能与受体蛋白结合的物质有神经递质、调质、激素和药物等,统称为受体的配基或配体。

逆信使:②突触后膜释放一种更小的分子,迅速逆向扩散到突触前膜,调节化学传递的过程,将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逆信使。

已知的逆信使有腺苷和一氧化氮。

神经递质:④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中介的化学物质,统称神经递质。

①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的简单分子,包括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肽类等30多种物质。

③由轴突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它们兴奋或者抑制感受器细胞的活动。

动作电位:③膜电位的非常短暂的逆转过程叫做动作电位,它可以导致信息沿轴突的传递。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主要内容导论(学科本质、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人体的神经系统各种心理现象的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感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知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言语、思维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人格的生理心理学基础第一章导论学科本质、研究意义、历史发展、研究方法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本质一、定义: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二、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尤其是脑机制。

三、研究任务:研究并揭示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方式。

四、学科特点:基础性;理论性;交叉性的边缘学科。

——生理心理学与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物学、神经病学、神经心理学、内分泌学以及行为遗传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五、需具备的知识:1. 心理活动的基本概念心理活动是脑对外界世界的反映过程。

外部刺激→【心理活动】→反应[认识过程一一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一一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一一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一一注意、灵感、激情、心境、信心、犹豫等。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一一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一一能力、气质、性格2. 精神疾病与精神病学的基础知识精神病是一些心理活动发生障碍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记忆损害、人格改变)抑郁症(病态抑郁体验)儿童注意缺陷障碍(多动)。

精神病学(精神医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由重性精神障碍向轻性精神障碍转变服务模式:封闭式管理转向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管理新的药物出现、重视康复、预防复发精神障碍患者的预后已大为改观。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⑴神经解剖学技术:组织学方法(三个步骤:固定、切片、染色)和追踪神经通路(镀银技术、氨基酸自体放射摄影术、辣根过氧化酶)⑵活脑的研究方法:计算机轴断层摄像术(CA T)、正电子放射层描术(PET)、和磁共振扫描(NMR-S)、ERP⑶脑损毁术:①吸出法:麻醉动物-打开颅骨-切开脑膜-吸出大脑皮质②热烙:40-50 ºC 的烙勺烫坏皮质细胞③点损毁法:电极(一根只有尖端裸露的不锈钢丝)插入确定的脑结构-通以射频电流(一种高频交流电)-电流通过脑组织产生热量,将电极尖端部分的细胞烧伤致死④冷冻法:利用冷冻探头,放在开颅后的硬脑膜下,使温度降至20ºC 时,即可产生大脑皮质局部性短暂功能阻断效应。

拿掉冷冻探头,脑组织温度回升,其功能不仅可以恢复,尚无组织变性的继发性后作用。

可逆性脑损伤。

⑤药物性损毁发:药物是红藻氨酸、6-羟多巴胺。

特异性高、选择性强永久性的脑损伤2、生著作理心理学诞生的年代以及主要:1879年冯特《生物学纲要》3、脑的五叶及功能划分五叶:额叶。

顶叶。

枕叶、颞叶、边叶功能:前中央回(中央沟前面,在额叶上)——运动皮质后中央回(中央沟后面,在顶叶上)——躯体感觉皮质枕极(枕叶的最后部分)——视觉皮质颞横回(颞叶上部最里面)——听觉皮质布洛卡区(前中央回下前方)——语言区4.神经元的构成胞体——含有细胞核,核内有染色体,带有遗传指令,称为基因,是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的蓝图。

轴突——从胞体出发的一根均匀一致的神经纤维,是神经冲动的起始部位。

一根轴突可以对许多神经细胞施加影响,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树突——一至多个,树状,主干,分支。

功能:接受刺激。

5.透出传递中钙离子的作用:神经冲动到达突出中断引起的。

钙离子进入终端膜(其进入量由丐调素控制),钙离子的流量越大,释放的突出跑越多。

如果细胞外的钙离子浓度降低,则只有少量的跑释放递质,突触延迟时间大部分是与钙离子进入轴突终端的过程有关6.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①刺激引起神经纤维膜透性发生变化,Na+大量从膜外流入,从而引起膜电位的逆转,从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这就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顺序传播即是神经冲动的传导;②纤维内的Na+继续向外渗出,从而使膜恢复了极化状态;③Na+-K+泵的主动运输使膜内的Na+流出,使膜外的K+流入,由于Na+:K+的主动运输量是3:2,即流出的Na+多,流入的K+少,也由于膜内存在着不能渗出的有机物负离子,使膜的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和Na+、K+的正常分布得到恢复。

生理心理 (1)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 (1)复习资料

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兴奋水平所决定的唤醒状态)。

4、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过程)(意向过程)(人格)。

5、心理活动发生障碍的各种疾病统称为(精神病),分为(躯体器质性精神病)(外生性或心因性精神病)(内生机能性精神病)。

6、精神病的核心障碍是(不同层次心理活动)产生了分裂,而意识(清醒),智能(正常)。

7、人在闭目养神时脑电图为(α波—基本节律),思考问题时出现(β波—快波),高度集中注意力时呈(г节律)。

8、对感觉皮层机能定位需要描记(诱发电位),其用计算机叠加处理后称(平均诱发电位)。

9、PET是(连续)(无损伤)测定不同脑区的(葡萄糖能量的代谢率)的检查。

10、生理心理学的实验对象有(正常人类)(脑损伤病人)(灵长类动物)(低等动物)。

11、视觉和听觉属于(距离)感觉系统,其感觉器官形态特化最(完美),感觉神经最(粗大),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最(显赫)。

12、在感觉中丘脑向大脑皮层发出的两大投射系统为(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

13、关于编码方式,感受器是(级量式编码),传入神经是(调频式编码),感觉的高级中枢是(空间分布)的(细胞分工)编码。

14、瞳孔光反射:给光——瞳孔(缩小),撤光——瞳孔(扩大),其中枢在(顶盖前区),是一种(交感神经兴奋的自主)神经反应。

15、瞳孔皮肤反射:皮肤受疼痛刺激时瞳孔(扩大),为疼痛的(客观生理指标),是由(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

16、瞳孔调节反射包括:视轴(改变)晶状体(曲率增大或减少)瞳孔(缩小或扩大),意义是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17、外侧膝状体与神经节细胞的外周感受野为(同心圆式的感受野)。

视野视网膜及各级视中枢之间存在精确的(空间对立)关系。

18、随意眼动包括(辐辏运动)与(共轭运动),非随意眼动包括(注视)(扫视)(追随运动)。

生理心理学复习参考1234

生理心理学复习参考1234

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1、(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p5--P6脑损伤法包括: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扩抑、冷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脑损伤法中的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

但会使神经细胞溃变而无法恢复。

故称为不可逆损伤;扩布性扩抑、冷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既不损伤脑细胞,也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变性,就能达到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之后皮层丧失的机能还能恢复,故称为可逆损伤。

2、P8像技术分为脑结构成像和脑功能成像两大类。

脑成像技术包括CT(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和MRI(核磁共振技术),脑功能成像包括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和fMRI(功能性磁共振技术)3、(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视网膜最外一层细胞为色素细胞。

色素细胞层内侧有三级细胞:第一层为光感受细胞,由无数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组成;第二层为双极细胞;第三级细胞为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有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形成视神经。

外网络层:在第一级细胞和第二级细胞之间有水平细胞层,它从感受器接受信息并反馈输回感受器,同时也输出到双极细胞。

这三层细胞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突触联系网络层,称为外网络层。

内网络层:在第二级和第三级细胞之间有无长突细胞层,它从双极细胞接受信息,并反馈输回双极细胞,同时又输出到神经节细胞。

这三层细胞之间形成的复杂突触联系网络称为内网络层。

盲点:在乳头范围内实际上没有视网膜特有的细胞结构,因而落在此处的光线将不被感知,故称为盲点。

4、皮层功能柱:具有相同功能特性的皮层细胞,按照有规则的空间结构排列起来构成柱状,被称为皮层功能柱。

5、视皮层功能柱垂直于皮层表面,排列成片层结构。

包括方位柱、空间频率柱、颜色柱、眼优势柱。

在同一“柱”内的神经元的感受野特性几乎完全相同。

视皮层基本单位——超柱:视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是1mm见方、2mm深的小块。

它包含一组对所有方位有用的方位片层和一组对双眼有用的眼优势片层。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申洪)一、生理心理概述1、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生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脑机制)的一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的区别生理心理学以心-身关系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命题,借助于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试图阐明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脑在整体形态,细胞和分子等各个水平上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心理生理学:以人类被试为实验对象,在无损伤的条件下测定一些生理功能参数,主要研究脑在整体水平上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二、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1、脑损伤法:不可逆性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可逆性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法、神经化学损伤)2、脑刺激法:电刺激法、经颅磁刺激、化学刺激法3、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定义: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颅表面记录的大脑的电位变化。

ERP的特性:两个恒定:潜伏期、波形。

4、(平均)诱发电位(AEP)的定义:平均诱发电位(AEP)多次进行重复刺激,对相同刺激下记录到的电位数据进行叠加平均以虑去噪声,得到的与刺激相关的电位事件相关电位受到心理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AEP5、(平均)诱发电位(AEP)的成分(三种成分及发生的时间)AEP的成分刺激10毫秒之内出现的5个波为早成分;10-50毫秒之间的5个波称为中成分;50-500毫秒之间的一组波为晚成分3、无创性脑成像技术的分类(分为结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技术)和功能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技术PET),(每种成像技术有两个具体的技术,要掌握他们具体的内容。

)三、感觉过程(一)、视觉过程1、眼的主要结构●眼球壁:纤维膜(角膜、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视神经2、视网膜的信息传递3、眼内折光装置及其反射活动●瞳孔反射:强光---瞳孔缩小暗光---瞳孔变大●瞳孔皮肤发射:身体任一部位的皮肤---疼痛感,引起瞳孔扩大。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

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

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

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

(2)经典条件反射。

(3)操作式条件反射。

(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

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理⼼理学复习资料⽣理⼼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朝向反射: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机体现⾏活动突然中⽌,将感受器(眼、⽿)朝向新异刺激的⽅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刺激,探究其性质对机体的意义的⼀种反射活动。

2.感受野:指视⽹膜上的⼀定区域或范围,当该区域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中与该区域有联系的各级神经元的活动。

3.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连接的特化结构4.受体:细胞膜上能与神经递质特异结合并诱发⽣物效应的特殊⽣物分⼦5.失认症:是⼀类神经⼼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6.神经胶质细胞:遍布于神经元胞体与突起之间,构成神经元⽣长、分化、修复和功能活动的微环境。

具⽀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功能。

⼴泛地分布于胞体和神经纤维之间。

神经胶质细胞终⽣保持分裂能。

7.顺⾏性遗忘:凡不能在储存新近获得的信息8.逆⾏性遗忘症:正常脑功能发⽣障碍之前⼀段时间内记忆内容丧失9.全或⽆定律:“全或⽆”定律:每个神经元都有⼀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10.神经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11.长时程增强:指对神经元的短暂⾼频刺激所引起的某些突触反应增强现象。

12.长时程抑制:指当轴突兴奋的速度较慢时,他们的突触反应强度下降的现象。

13.动作电位: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变化。

它使Na+⽐K+和Cl-更容易通过。

Na+进⼊细胞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于膜外电位。

这⼀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

14.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外正内负)第⼀章绪论第⼀节⼀、研究对象:⽣理⼼理学是研究和揭⽰⼈类⼼理和⾏为的⽣理机制,特别是神经机制的学科。

⼆、学科性质:是⼼理学和⽣物学的交叉学科三、⽣理⼼理学与⼼理⽣理学的异同同:⼆者同是探讨⼼脑关系。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zjg汇总版v1.0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zjg汇总版v1.0

《⽣理⼼理学》复习提纲-zjg汇总版v1.0简述、论述题⽬很多分析不⽤展开、点到为⽌《⽣理⼼理学》复习提纲第⼀章:绪论第⼀节:⽣理⼼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性质⼀、研究对象与任务1、定义邵郊:⼼理现象的⽣理和⽣物学基础沈政:各种⼼理现象的⽣理机制李新旺:研究⼼理现象的⽣理机制,即研究外界⾷物作⽤于脑⽽产⽣的⼼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e.g. 感知觉、注意、学习与记忆、情绪、⾔语和思维2、主要任务:研究并揭⽰⼼理现象产⽣过程中有机体的⽣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脑活动⽅式。

⼼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1、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各个学科的融合)与⽣理学、神经⽣理学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同点:以动物为实验对象;以⽣理活动的控制为⾃变量,以⼼理和⾏为反应为因变量不同点:研究范围;学科性质:⾃然科学vs边缘科学与普通⼼理学相同点:都涉及⼼理活动的⽣理机制问题不同点:主⼲课程vs分⽀;重社会因素vs局限于⼼理活动和⾏为的⽣理基础与神经⼼理学神经⼼理学:神经⼼理测验、脑损伤病⼈、脑损伤位置及性质;介于⼼理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之间相同点:了解⼼理活动的解剖学和⽣理学基础不同点:采⽤神经⼼理测验⽅法,以脑损伤为⼿段认知神经⼼理学:采⽤认知科学⽅法,以正常⼈为研究对象与认知⽣理⼼理学认知⽣理⼼理学:在⽣理⼼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理⼼理学:⼀般采⽤损伤性⽅法,以动物为研究对象重视对⾼等灵长类的复杂认知活动的研究○细胞微电技术○微机控制的各种认知实验模式○现代神经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提供的精细⼿段2、⼏个与⽣理⼼理学有关的概念⽣理⼼理学与⼼理⽣理学⽣理⼼理学:⽣理对⼼理的影响,以⽣理为⾃变量,以⼼理和⾏为反应为因变量,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法较多,研究范围更⼴,发展历史:很早⼼理⽣理学:⼼理活动对⽣理的影响,以⼼理为⾃变量,以⽣理为应变量,以⼈为被试,⼀般采⽤多道⽣理记录仪,发展历史:上世纪50年代※6种主要反应:⼼率、⾎压、⾎容量、脑电、肌电、⽪肤电精神病学:⼀些⼼理活动发⽣障碍或疾病的总称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相同点:都与脑或神经系统障碍的问题有关;可以丰富、补充⽣理⼼理学的知识不同点:属于临床医学的两个并列分⽀;退⾏性痴呆病⼈,如帕⾦森第⼆节:⽣理⼼理学的研究历史(⼀般了解)主要是指研究⼼理活动与脑功能关系的历史。

生理心理学知识点及复习材料

生理心理学知识点及复习材料

第一章行为神经科学的起裂脑1.胼胝体是连接大脑两边相应部分的大束神经纤维。

2.癫痫病人一边脑的过度活动,会通过胼胝体传递到大脑的另一半,于是大脑的两边都进行着强烈的活动并彼此刺激,导致泛化的癫痫发作。

3.切断胼胝体的神经外科手术(裂脑手术)可以极大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

4.大脑半球会从对侧身体接受感觉信息,也控制对侧身体的运动。

5.感觉信息交叉表征的一个例外是嗅觉系统。

当一个人用左鼻孔嗅一朵花时,只有左半球接收到了这种嗅觉信息。

6.裂脑人人格方面也存在分裂。

研究目标:解释所研究的现象。

采用还原的解释,用简单的术语解释复杂的现象。

如及肌肉细胞膜的变化,特定化学物质的进入、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运动解释特定的肌肉运动。

行为神经学的生物学渊源1.笛卡尔被称为现代哲学之父,主张世界是一个纯粹的机械实体。

要理解世界,只有理解它是怎么运作的。

这类反应不需要心理的参与,自动的发生,称这些反应为“反射”。

他是二元论者,每个人都有心灵,不受宇宙规律支配的独特的人类属性。

他第一个提出人类心灵和其纯粹的物理居所——脑的联系。

心灵控制身体的运动,身体通过感官提供环境中的信息给心灵。

2.缪勒:提倡实验技术应用于生理学,而不仅仅是观察。

只有实验的方法移走或隔离动物的器官,检验他们对不同化学物质的反应,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尽管所有的神经承载着相同的电冲动,但是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知觉不同的信息。

开始了直接对脑进行实验的阶段。

实验性切除:切掉一块脑,观察动物不能够在做什么。

布洛卡将实验性切除原则应用于人脑,观察中风导致的脑损伤病人的语言功能,发现布洛卡区。

(前额叶制定运动的计划)。

4.赫尔姆霍茨:能量守恒定律,颜色视觉和色盲理论,发明了检眼镜,研究了听觉,音乐。

第一个直接试图测量神经传导速度的科学家,大约每秒27米,神经传导的不只是简单的电信息。

5.达尔文强调有机体的特征,结构、色彩、行为都有功能意义。

有机体的特征都是有功能的,要理解行为的生理基础,必须理解这些行为完成了什么。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肾上腺素E 去甲肾上腺素NE 多巴胺DA 5—羟色胺5—HT第一章绪论一、研究途径1实验研究2非实验研究二、具体方法1行为测量方法2神经化学方法一)行为测量方法学1、非条件反射:先天的,由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在进化过程中被固定下来的神经联系所决定,S-R间有固定的联系,出生后即发挥作用或随个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

2、条件反射:后天形成,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

种类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具体刺激----第一信号;语言词语----第二信号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性—巴甫洛夫:食物性条件反射,防御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斯金纳(二)神经化学方法1、神经解剖学技术2、活脑的研究方法3、脑损伤法4、脑刺激法5、脑电记录6、生物化学技术1、神经解剖学技术1 组织学的方法---脑组织的细微的解剖知识2 追踪神经通路2、活脑的研究方法/脑成像术1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 3核磁共振技术MRI3、脑损伤法1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或切除术;吸出损伤;电解损伤2可逆损伤:扩散性阻抑;冰冻法4、脑电刺激法弱电流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脑个别部位。

5、脑电记录1脑电图EEG:头皮表面或头皮下电极针记录的电位2 皮层电图ECOG:皮层表皮或皮层内记录的电位6、生物化学技术1微离子透入法2 免疫学技术3 药物作用4 其它化学物质第二章心理与行为的神经解剖学基础一、神经解剖的术语关系平面(上下)水平面/横切面(左右)正中平面,矢状面(前后)冠状面二、神经系统概貌一基本结构1、神经元2、神经结构胞体→灰质1中枢:神经核;皮层/皮质2周围:神经节突起→白质1神经纤维;神经束;神经2网状结构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一、脑(一)大脑(二)间脑(三)脑干:中脑、脑桥、延脑(四)小脑二、脊髓一、脑(一)大脑1、大脑皮层/皮质外部结构:1 沟、裂、回2叶3区----组织学上52个;按机能分3类(感觉运动联络)内部结构:六层从外到内(1分子层2外颗粒层3外锥体细胞层4内颗粒层5内锥体细胞层6多形细胞层)2、基底神经节1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统称纹状体系统2杏仁核3屏状核3、边缘系统(二)间脑1、丘脑2、上丘脑3、下丘脑4、底丘脑(三)脑干1、中脑(1)顶盖:上丘(视),下丘(听)(2)被盖2、脑桥:大小脑联系3、延脑(四)小脑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一、脑神经12对二、脊神经31对三、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包括1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2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1按照解剖分脑神经脊神经3按照功能分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植物神经|自主神经)第三章神经系统的活动机制第一节神经元类型按突起分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多极细胞功能分形态大小分大神经元小神经元第二节静息电位: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由于膜内外离子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而存在着内负外正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称作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神经细胞没有受到刺激,内反外正,为极化状态。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注意的主要功能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一、警觉网络(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DNAB损伤鼠模型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

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

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一、《生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细胞学与超显微结构神经组织rti两类细胞组成,即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者的数目大体相等。

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框架,并对神经元发挥组织营养的功能,不直接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

神经元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神经元之间发生关系的微细结构,称为突触。

突触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一终扣、突触后膜和两者之间大约20-50纳米的突触间隙所组成。

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髄组成。

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

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外周神经系统是屮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

植物神经系统在脑、脊神经屮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

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

片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

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

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新皮层。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颍叶。

颍叶以听觉功能为主。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边缘叶:包括脐砥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

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屮枢。

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

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 对机体的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间脑位于大脑与屮脑之间,被大脑两半球所遮盖,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大部分组成。

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整合中枢。

它将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后, 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功能。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

底丘脑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调节肌张力,使运动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脑干,它的腹侧由脊髄与大脑之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传递神经信息。

其中最大的一束是下行纤维一皮质脊髓束,又称锥体束。

它主要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脑干的背侧面上下排列着12对脑神经核。

屮脑的背侧有4个凸出,称四壳体,rh—对上丘和一对下丘组成,分别对视、听信息进行加工。

脑干的背腹之间称被盖,由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和散在纤维中的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界的神经细胞组成,即脑干网状结构,其上下行纤维弥散性投射,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

小脑位于桥脑与延脑的背侧,其结构与大脑相似,外层是灰质,内层是白质,在白质的深部也有4对核,称Z为屮央核。

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的紧张度,以便维持姿势和平衡,顺利完成随意运动。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经典神经生理学通过实验分析的方法证明,脑活动是反射性的,每种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该反射的反射弧。

是由传入、传出和中枢3个部分组成。

机体的先天本能行为以遗传上确定的反射弧为基础,是同一种属共存的特异非条件反射活动。

与此不同,后天习得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本能行为基础上,由暂时联系的机制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无论是非条件反射还是条件反射活动,在神经系统内都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按一定的规律发生运动,即扩散与集中和相互诱导的运动规律。

抑制分为非条件抑制和条件抑制两大类。

任何刺激强度过大,不但不会引起兴奋过程, 相反会引起抑制,称为超限抑制。

当机体进行某项活动,周I韦I出现异常可怕的声音时,总会情不白禁地怔一下,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种现象就是外抑制。

简言之,现时活动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过程就是外抑制。

超限抑制和外抑制都是先天的非条件抑制过程;消退抑制、分化抑制、延缓抑制和条件抑制,都是条件抑制。

“全或无”规则: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级量反应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级量反应:与上述规律相对应的是级量反应,突触后膜上的电位,无论是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还是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神经动作电位或细胞的单位发放后的后电位、感觉器官的感受器电位都是级量反应。

在这类反应中,其电位的幅值随阈上刺激强度增大而变高,反应的频率并不发生变化,因为每个级量反应电位幅值缓慢增高后缓慢下降,这一过程可持续几十毫秒,且不能向周围迅速传导出去,只能局限在突触后膜不超过1平方微米的小点上, 但其邻近的其他突触后膜也同时发生EPSP,则两个突触后膜上的EPSP却可以总和起來。

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就是从一个神经元“全或无”的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级量反应总和后,再岀现发放的过程,即“全或无”的变化和“级量反应”不断交替的过程。

神经冲动传导的物质基础:40多年前,细胞电生理学家根据这种过程发生在细胞膜上,就断定细胞膜对细胞内外带电离子的选择通透性,是膜电位形成的物质基础。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带电离子因膜内外的浓度差造成了膜内外大约负70- 90毫伏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极化现象)。

当这个神经元受到刺激从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状态吋,细胞膜首先出现去极化过程,即膜内的负电位迅速消失的过程,然而这种过程往往超过零点,使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这个反转过程称为反极化或超射。

所以,一个神经元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迅速上升部分,是由膜的去极化和反极化连续的变化过程。

神经递质: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屮介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的简单分子,包括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肽类等30多种物质。

神经调质:神经调质并不直接传递神经信息,而是调节神经信息传递过程的效率和速率,其发生作用的距离比神经递质大,但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可能与同类神经递质相同,也可能与神经递质完全不同。

逆信使:突触后释放一种更小的分子,迅速逆向扩散到突触前膜,调节化学传递的过程,将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逆信使。

已知的逆信使有腺昔和一氧化氮。

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受体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能与受体蛋白结合的物质,如神经递质、调质、激素和药物等, 统称为受体的配基或配体。

二、感觉生理心理学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非特异感觉系统:各种特异感觉系统向大脑皮层的上行通路均发出许多侧支达脑干被盖部的网状结构,再市脑干网状结构发出网状上行和下行纤维,向大脑皮层广泛弥散性地投射,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水平,也向感觉乃至运动系统弥散投射,以便对各种感受刺激均可给出适度的反映。

特异感觉系统:许多特异的专一感觉系统和网状非特异投射系统,共同实现着对外部刺激或事物属性的感受功能。

在各种感觉系统中,不但存在着从外周向中枢和从低级中枢向高级中枢的传递过程;每一级屮枢神经元Z间还通过轴突侧支发生横向作用的侧抑制机制。

此外,还存在着高级屮枢对低级屮枢,乃至对感官的下行性抑制影响,调节感觉系统的兴奋性水平。

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

各种特异感觉系统有自己的适宜刺激,对其感受阈值最低,即对其感受最灵敏。

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K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率下降,感受阈值增高,这种现象称感受器的适应。

神经元的感受野: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眼的基本功能:将外部世界千变万化的视觉刺激转换为视觉信息,这种基木功能的实现,依靠两种生理机制,即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和光感受机制。

折光成像的生理心理学机制在眼球的结构中,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以及瞳孔都是它固有的眼内折光装置。

为保证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瞳孔大小与晶状体曲率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瞳孔的光反射、调节反射是实现折光成像这种功能的生理基础。

瞳孔反射也称光反射,在黑暗中瞳孔扩大,光照吋瞳孔缩小的反应。

调节反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反射活动,既包括不随意性自主神经反射活动,又包括眼外肌肉的随意性运动反应。

视轴、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随意性眼动的方式及生理机制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吋,两眼共同转向一侧。

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轨运动。

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

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颍侧分开,称为分散。

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犊运动。

辐犊运动和共轨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人们在观察客体吋,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最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一一中央窝上,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注视及生理机制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其持续时间约在150-400毫秒之间。

注视期间, 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吋眼睛发生快速微颤。

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

光生物化学反应主耍发生在视杆细胞之中,是产生明暗视觉信息的基础。

颜色视觉的光生物化学基础在于视锥细胞内的视蛋白结构不同。

1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构成视觉的最基木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之为视感受单位。

视网膜中央凹附近的视感受单位较小,而周边部分视网膜的感受单位较大。

除了神经节细胞之外,视网膜上的其他细胞对光刺激的反应均类似光感受细胞,根据光的相对强度变化给出级量反应,这种级量反应是缓慢的电变化,不能形成可传导的动作电位, 但可与邻近细胞的慢变化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效应。

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对视觉信息横向联系的作用正是以慢电位变化的总和效应为基础的。

视觉的传导通路:始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其细胞轴突构成视神经,末梢止于外侧膝状体。

來自两眼鼻侧的视神经左右交叉到对侧外侧膝状体;而来自两眼颖侧的视神经,不发生交叉投射到同侧外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经视放射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VI), 继而与二级(V2)、三级(V3)和四级(V4)。

等次级视皮层发生联系。

VI区与简单视感觉有关,V2区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V4区主要与颜色觉有关。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呈现同心圆式,其中心区和周边区之间总是拮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