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的议程设置理论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1972年,马尔科姆·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指的是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
41年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传统的传播模式被颠覆,议程设置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本文从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四个方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受众参与一、“议程设置”的理论背景“议程设置”概念源于李普曼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一书。
在该书中,李普曼将柏拉图“洞穴人”的思想引申,认为“我们就像这些囚犯一样,也只能看见媒介所反映的现实,而这些反映便是构成我们头脑中对现实的图像的基础”。
①在此基础上,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受众所认识的世界是由媒介参与构建的虚拟世界,这肯定了媒介影响受众的力量。
然而,“议程设置”仍是一个模糊的、还未成型的概念,但早期思想已经萌芽。
在40多年以后,1963年伯纳德·科恩出版了《报纸与外交政治》一书,该书的一些论述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成型打下了基础。
书中提到:“在多数时间,报界在告诉人们怎么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
”②这一论述堪称早期议程设置思想的经典表述,并几乎被所有涉及议程设置理论的论著所引证。
但科恩的论述还仅仅停留在假设层面,正式提出“议程设置”这一具体概念并予以证实的,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马尔科姆·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
他们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时媒体的报道进行了专门的分析研究,并在1972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
这一成果的问世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的正式诞生。
该理论最基本的观点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
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摘要】议程设置理论是新闻传播领域中重要的理论之一,通过设定议题的优先级和频率来影响公众的关注和看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了其在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以及对公众舆论的影响。
接着分析了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局限性。
结论部分指出了议程设置理论对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和意义。
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不仅能够引导公众舆论,还能够塑造社会议题的关注度和讨论方式,因此对新闻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议程设置理论可以进一步结合新技术和多元化传播平台,拓展其应用范围,提升新闻传播效果。
【关键词】议程设置理论、新闻传播、应用、基本概念、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公众舆论、影响、局限性、重要性、发展方向、价值、意义。
1. 引言1.1 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是指将议程设置理论运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帮助新闻机构和媒体更好地引导公众关注的焦点,塑造舆论导向。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报道哪些事件、如何报道事件以及报道的角度,可以影响公众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
在新闻传播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能够帮助媒体更好地控制社会话题的热点,引导公众对重要事件和议题进行关注和讨论。
2. 正文2.1 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议程设置理论是指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议题、产生观点和主题,并将其置于公众视野中,从而影响公众对特定议题的关注度和重要性。
这一理论最早由麦可·麦考姆斯和默里·克伦特西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被认为是对传播过程中议题选择和强调的一种理论范式。
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媒体的议题选择、议题的呈现方式和议题之间的相关性。
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议题,比如突发事件、社会问题或政治事件,将这些议题放在公众视野的前沿,从而引导公众关注和思考。
媒体还会通过呈现方式如标题、摘要、图片等方式来呈现议题,进一步影响公众对议题的看法。
国外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
国外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对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公众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分析新媒体环境对议程设置的影响,以及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本文首先将对议程设置理论进行简要回顾,阐述其起源、发展和基本内涵。
然后,结合国外新媒体环境的实际情况,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包括议程设置主体的多元化、议程设置方式的互动性、议程设置效果的复杂化等。
接着,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
本文将对国外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进行总结,指出其研究意义、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国外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同时也为我国的议程设置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新媒体环境概述新媒体环境的崛起,标志着信息传播方式的重大变革。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网络论坛、视频分享网站等,以其独特的传播特性,如交互性、即时性、个性化等,改变了传统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方式和效果。
新媒体环境不仅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使得公众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分享信息。
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而是向多元化、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
公众、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都可以成为议程设置的主体,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影响公众的关注和认知。
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也更加复杂和动态,信息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力难以预测和控制。
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创新和变革,也影响着议程设置的方式和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变化研究
一
、
引言
后 ,李 普 曼 在 “ 柏拉 图洞 喻 ” 的基 础 上 ,提 出 了 “ 拟 态
议 程 设 置 理 论 即 传 媒 的 新 闻 报 道 和 信 息 传 达 活 动 环 境 ”概 念 ,即 我们 的 行为 是 对 这 个 拟 态 环 境 的 反 应 , 而 并 非 对 真 实 环 境 的 反应 。李 普 曼 认 为 ,受 众 所 认 识 的 以赋 予 各 种 议 题 不 同 程度 的 显 著性 的方 式 ,影 响 着 人 们
了大 众 媒 介 影 响 社 会 的 一种 普遍 而 有 效 的方 式 。议 程 设 此 时 的 “ 议 程 设 置 ” 仍 处 于 萌 芽 状 态 , 是 一 个 模 糊 的
置 理 论 暗 示 了传 播 媒 介 是 从 事 “ 环 境 再 构 成 作 业 ” 的机 概 念 。 构 ,在 受 众 认 知 层 面 上 有 着 显 著性 的 效果 ,主 要 考 察 大 1 9 6 3 年 , 伯 纳 德 ・科 恩 出 版 了 《 报 纸 与 外 交 政
( 一) 议程设置的主体从简单变复杂
新 媒 体 的应 用 和 发 展 ,让 受 众 拥 有越 来越 多表 现 自
受 到 关 注 ,如 今 议 程 设 置 的 内涵 有 了更 多 适应 新 环 境 的
变化。
二 、议程设 置理论概 述
我 的机 会 。 以前 ,传 统 媒 体 是 议 程 设 置 的 主 体 , 受众 只
与 媒 介 议 程 的 关 系 、主 流 媒 体 议 程 设 置 效 果 四个 角度 分析 新 媒 体 环 境 下议 程 设 置 理 论 的 变化 。
【 关键 词】 新 媒 体 环 境 ;议 程 设 置 ; 受众 议 程 ;媒 介议 程 ;主 流 媒 体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研究——以网红papi酱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研究——以网红papi酱为例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
在这个时代,媒体不再是单向传播的工具,而是一个互动的平台,人们可以在上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互动,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海量的信息。
同时,这个平台也给广告、推销等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遇。
在这个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议程设置理论是指通过对媒体报道、公众关注和政治决策等因素进行分析,探寻社会上的共识性话题以及新闻报道中的话题制定机制的一种理论体系。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是主要的议程设置者,它通过媒介的选择、内容呈现、优先排序等方式来影响公众对于某一话题的关注程度,从而进而影响政治决策。
而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模式已经被完全颠覆。
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民主性质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影响力也从传统媒体向个人媒体转化。
网红Papi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广受欢迎,她的个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她的短视频中涉及的话题能够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成为社会共识性话题,从而得到更多的媒体报道和政治关注。
这也证明了新媒体环境下,个人媒体也能够对公共议程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内容多样性和碎片化也使媒体无法像过去那样掌控信息流。
在这种情况下,受众的选择性意识非常强,他们会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被媒体硬性安排的话题。
在这种环境下,议程设置更多地变成了一个对话和博弈的过程,而不再是单向的命令。
除此之外,新媒体环境下的各项数码技术也为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公众对于某一话题的关注程度,更好地把握社会共识性话题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快地利用这些话题影响公共决策。
总的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单一的控制者到多种形式的影响力,从单向的命令到双向的博弈,从纯粹的媒体力量到媒体与技术的结合,这些变化都对社会共识性话题的形成和议程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
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介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逐渐崛起,对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介环境下的议程设置不仅涉及到媒体对议程的设置,还涉及到公众对议程的参与与互动。
因此,研究新媒介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舆论引导与信息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议程设置理论概述1、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议程设置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
该理论主张,大众传媒通过选择性地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能够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进而塑造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看法和态度。
换言之,大众传媒不仅能够告诉人们“怎么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想什么”。
自提出以来,议程设置理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随着新媒介环境的出现,尤其是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崛起,议程设置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对公众议程的影响,而在新媒介环境下,公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收者。
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得议程设置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
在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议程设置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大众传媒,而是扩展到了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意见领袖等在内的多元主体;议程设置的方式也从单一的信息传递转变为互动式的、多渠道的传播;议程设置的效果也从简单的议程转移转变为对公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多层次影响。
因此,新媒介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研究需要关注这些新的变化和挑战,探索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环境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也需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观点传统议程设置理论,自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在其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研究作者:张云帆来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20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上一个重要的理论,文章结合当前新媒体发展的新环境,以知名网红papi酱为例,分析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发展。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papi酱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0-0006-021 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概述议程设置理论是新闻传播界的重要理论。
“议程设置”这一理论假说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在1922年发表的《舆论学》一书,李普曼认为,大众不是对外界实实在在的时间做出反映,而是对“我们头脑中图画”做出反映。
可以说,李普曼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最初的原型。
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舆论季刊》的杂志上发表了名为《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研究证明了他们开始提出的假设,大众媒介为政治运动设置议程,影响政治事件的显著度。
简单来说就是,媒介报道什么,受众便注意什么;媒介越重视什么,受众就越关心什么。
在1963年,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发表了重要的观点,他在《报业与外交政策》一文中指出:“很多时候,媒介也许告诉人们‘如何想’方面不太成功,但是在告诉读者去‘想什么’方面却惊人地成功。
”后来这一论断得到了人们的肯定,被广泛的传播,成为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中心思想,对后来议程设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议程设置理论假说的提出,是对有限效果论的一个修正,改变了长期以来仅仅关注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而忽略认知影响的传统。
议程设置理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受众的作用。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罗杰斯认为,研究者们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实践性的调查研究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他们的研究普遍转到了改进对传媒议程、公众议程和决策议程的测量和数据的计算等方面。
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经典传播理论的嬗变
传媒理论24科技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技术正逐渐改变并超越传统媒体的信息交换功能。
手机的出现使交流的时间、空间限制失效,网络传播技术不仅方便了人们生活,更是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
新的传播格局还消解了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壁垒,新媒体下的网状传播格局代替传统媒体下的线性格局,“核裂变”式的几何级数传播方式使人人都能成为一个传播节点,向四周传递消息,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影响世界的可能。
各因素的变化导致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下也有了嬗变。
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的议程设置有利于从宏观角度把握传播效果的变化以及分析导致传播效果变化的因素,从而针对阻碍信息传播的因素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此提高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效果,提高信息到达率以及社会资源利用率。
笔者通过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探究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经典理论的嬗变,为议程设置经典理论提供发展和实践双重意义。
1.“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1.1 “议程设置”的第一个阶段1968年,议程设置的存在被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通过“教堂山镇研究” 最终实证地确认了。
但在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定量研究在因果方向上是有缺陷的。
虽然它确认了媒体议程与公共议程有关,但不能确定谁影响谁。
所以在1972年新的一轮美国大选期间,他们通过跟踪访问证实了议程流向是:媒介议程→公众议程。
并将此观点整理成著作《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出版,标志着这个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正式形成。
[1]1.2 “议程设置”的第二个阶段基于对水门事件中媒体和舆论的分析,郎和他的妻子认为,议题的形成是媒体、公众和政府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结果,他们称之为议题建构理论。
[2]麦库姆斯等人开始关注大众媒体对议题属性所造成的影响。
他们就选举报告的研究得出:大众传媒不仅影响着选民对事物的关注,也影响着选民对问题属性的判断。
从这个角度总结而言,议程的内容皆有描述他们性质特征的不同属性,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报道强调议程的某一种属性而略过其他属性。
《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在我国宣传实践中的应用】》
《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在我国宣传实践中的应用】》摘要。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它为媒体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提供了依据。
本文对议程设置理论进行了梳理,叙述了该理论的来源、发展历程和决定其效果发挥的基本条件。
最后结合实际谈了议程设置理论在我国新闻媒体宣传实践中的应用关键词:议程设置;传播效果;应用一、议程设置理论概述1968年美国学者麦克姆斯与肖对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在总统竞选的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体能够显著的当前公众们热议的话题。
公众对话题讨论的热烈程度与大众媒体报道的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
麦克姆斯与肖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到1972年他们就提出了议程设置这一种直接探讨媒介如何引导公共形成舆论或转变已有舆论的理论假设。
议程设置理论的是:公众通过媒介知晓事件或问题,依媒介提示的角度思考,按照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调整自己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看法,或者说媒介对某一事物的强调程度同公众对同一事物的重视程度构成正比关系。
据台湾学者张锦华分析,这里包含三个层面:在认知层面,公众因为媒介的报道而意识到议题的存在;在次序层面,媒介所安排的议题顺序一般会影响公众考虑这个问题的顺序;在显著性层面,媒介赋予议题的意义(包括给予的版面位置或节目中的时间先后)一般会影响公众对这个议题重要性的认识。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过程议程设置理论之所以被人们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加以接受,主要原因在于该理论会随着现实环境发展变化,不断提出新的研究发展出新的面向来完善原有的理论体系,使其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多维研究视野中。
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理论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研究学者发现媒介议程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即理论刚提出时的观点。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理论转向及发展对策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理论转向及发展对策作者:狄欣然来源:《今传媒》2024年第07期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由媒介主导到受众主导、由重视内容分析到重视受众分析的现代化转向。
本文通过阐述传统媒体时期和新媒体时期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对议程设置理论的现代化转向进行梳理,总结议程设置的主要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现实启示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时代;理论转向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7-0032-04一、引言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唐纳德·肖和麦克斯威尔·麦克姆斯提出,强调媒体对人们认知与判断的影响。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各类媒介技术和平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形式,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已经转变为互动式多向传播,信息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受众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议程设置不仅包括传统媒体对公共议题的影响,还涵盖了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的影响。
随着网络媒体的广泛运用,议程设置理论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该理论、正确看待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Agenda-settingTheory)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具有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20世纪20年代,政治家瓦尔特·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提出了“头脑图像和身外世界”的观点,这是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
1972年,传播学家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对“议程设置”的概念作出了系统阐释,即大众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也就是说,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注意”和“兴趣”,而对这种“注意”和“兴趣”的安排构成了“议程”[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媒介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且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演进及应用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演进及应用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观点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特别是在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社交媒体等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这种背景下,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一种关注社会舆论导向和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工具,对于分析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演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舆论场的动态变化。
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主要关注媒体对政治议程的塑造作用,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议程设置的范围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个人和群体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到舆论场的讨论中来,形成了更加多元化和去中心化的舆论格局。
研究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演进,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场的特点和规律,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应用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和有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对政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政府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重视民意的表达和反馈。
通过对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进行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从而提高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和有效性。
这种研究也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策制定过程的信任和满意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演进及应用还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研究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演进及应用,有助于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分享经验和成果,推动国际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及其对议程设置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媒体的传播速度受到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些束缚,使得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传遍全球。
对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再思考
对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再思考作者:肖霞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10期摘要:议程设置理论是实证主义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
随着新媒介的兴起,以个体参与为特征的新媒介环境正逐步构建起来。
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新的特点:议程设置的主体开始泛化,研究重点发生转移,传播路径多元化,影响效果即时且互动性强。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受众1 理论简介20世纪60年代,麦考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指出“大众媒介对公众议程设置起着中心作用”,通过报道的数量和话语倾向,媒介为各种“议题”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要性,进而影响或决定公众相关议题的关注度。
我国传播学者郭庆光将议程设置理论概括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1]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具有如下特征:从事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专业媒介机构居于主导地位;传播过程单向,受众被动且无有效反馈渠道;传统媒体容量有限,信息提供不全面、有取舍。
[2]2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笔者认为,互联网的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不仅降低了受众进入媒介的门槛,打破了长期以来公众只能被动接受议程的局面。
[3]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环境下呈现出新的特点。
2.1 研究重点转移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中,主体为大众媒体,受众为客体,议程设置的方式是由大众传媒单方面自上而下进行。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主体不再限于大众媒体,个体拥有越来越自由的发声渠道,同时包括门户网站、比较成熟的论坛贴吧等在内的一些社群对议程的设置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2000年传播效果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肖和他的两位助手在《公共议程的衰落:个人怎样与媒介融合以形成新的社群》中将议程融合论解释为:人们在使用和挑选传播媒介及其“议程”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新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嬗变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嬗变与发展一、本文概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媒介议程设置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的嬗变与发展,分析新媒体环境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以及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与发展。
文章首先对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明确其在传统媒体时代的基本框架与核心观点。
然后,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分析新媒体环境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冲击与挑战,包括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受众的碎片化、媒介形态的多元化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包括议程设置主体的多元化、议程设置方式的多样化、议程设置效果的复杂化等。
文章将对新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思考,以期为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议程设置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二、媒介议程设置理论概述媒介议程设置理论自其提出以来,一直是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指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媒介议程设置理论也经历了嬗变与发展。
传统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主要依赖于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介,信息传播相对单向,议程设置的效果较为显著。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议程设置的效果受到挑战。
新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议程设置主体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也成为了议程设置的重要主体,这些新媒体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
二是议程设置方式的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不再仅仅依赖于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内容生产、社交互动、用户参与等方式,实现议程设置的目标。
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
78学术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以翟天临事件为例刘小琳(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滁州 233100)摘 要:议程设置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的著名传播效果理论,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飞速发展,中国的传媒生态格局发生了许多变化,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嬗变。
本文旨在以翟天临事件为例,揭示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作用机制和新的特点,并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翟天临事件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78-02一、引言议程设置理论由麦克斯维尔·E ·麦克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其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该理论主要观点为:大众传播可以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影响人们对当前大事及其重要程度的认知和辨别,大众传播媒体报道量越大的问题,会被公众认为是当前越重要的问题。
[1]新媒体产生于新的技术支撑体系,相比传统媒体呈现出更多新的因素。
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发生嬗变,其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理论呈现出主体泛化、议题内容多样化、渠道多元化及议程流向变化等新特点。
[2]二、翟天临事件与议程设置(一)事件分析翟天临是中国内地的一名影视演员,在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收获众多观众好感,其在微博发出北京大学博士后录取通知书,更是圈粉无数。
然而他却因为在直播中不知知网为何物而被怀疑学历掺水,网友质疑其论文涉嫌严重抄袭,并且挖出他曾经谎报高考分数的采访视频。
一系列事件接连发生之后,四川大学将翟天临论文风波列为学术不端案例,北京电影学院也成立了翟天临事件调查组,经调查认定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情况并撤销其博士学位。
翟天临事件一时成为公众密切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并且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生动的反面教材,引起教育部和各高校对学术不端问题的重视和对学术界不正之风的整治。
翟天临不知知网的事件在网络直播中提出,引发广大网友纷纷点击、转发、评论,在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中持续发酵,随后传统媒体也对该网络热议话题进行评论、跟进;与此同时,关于翟天临学术不端及造假的其他情况被网友扒出,促进翟天临事件继续发酵,引发更多社会关注,掀起全民热议。
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主体和议题的新思考
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主体和议题的新思考作者:杨慧来源:《今传媒》2015年第11期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但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需重新定义。
本文笔者认为当下议程设置主体主要包含官方主流媒介、个体和社群,三者虽共同参与着议题的设置,却不处于均等的地位。
同时真正能获得网络和现实世界共同关注的,引发全民参与的,能在全媒体平台上形成舆论之势的议题,是与国家制度和社会民生紧密相关的,并能切实地反映社会所面临的风险。
一、研究概述议程设置理论假设是在1972年由麦库姆斯和肖发表了一项系统的研究成果: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通过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
某个被媒体报道数量越多的问题,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社会上最重要最不容忽视的问题。
之后,该理论的研究得到深化发展,总体而言,目前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大都可以归类为麦库姆斯所分出的五个方面,即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属性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效果的心理学、媒介议程的来源和议程设置效果的后果[2]。
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主要是研究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相关度,揭示并验证作为议程设置主体——媒介的传播效果,近十年由于互联网的更新换代,网络新媒体、移动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成为热门的研究阵地。
属性议程设置则关注议题的特征,表示媒介议题能够通过媒介进入公众视野正是因为其本身所具备的显著性的属性。
议程设置效果的心理学研究把心理学机制插入研究过程,寻求媒介“议程设置”的心理学缘由,从心理学角度跨学科式地解析公众接受信息的目的。
媒介议程的来源研究主要是考虑媒介议程的设置者,比如认为整个媒介的议程由新闻报道规定着,而新闻实践中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传统和规范、新闻机构间的互动交流以及新闻机构与众多信息源间的反复沟通则影响着新闻报道模式的建构。
议程设置效果的后果研究则是考察议程设置对人们态度、意见甚至行为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议程设置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议程设置研究随着数码媒体和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时代给传媒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媒的议程设置对于社会的决策和诉求非常关键,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传媒议程设置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议程设置传媒领域的议程设置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在聚焦和关注的问题、政策和事件上所展现的倾向和兴趣。
传媒通过选择、传播和强调某些主题和话题,从而影响社会公众的关注度和思考方向。
在新媒体时代下,观众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参与发声和参与话题设置的重要力量。
例如,社交媒体中的话题、评论、分享等行为,已成为新媒体时代下传媒议程设置的重要渠道。
二、为什么需要研究传媒议程设置通过传媒议程设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和公众对不同话题、问题和政策的关注和倾向,及其对社会和政治决策的影响。
传媒领域的议程设置也可以为政治参与、信息传播和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撑。
例如,在疫情期间,新媒体平台上各种与疫情相关的话题、新闻和信息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关注,反过来又促进了疫情防控的推进和有效传播,这就体现了传媒议程设置的重要作用。
三、传媒议程设置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在传媒议程设置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新闻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新闻报道、文章、专题等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和分析,了解传媒机构在话题选择、报道方式和内容呈现等方面的倾向和影响力。
2. 调查问卷法: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社会公众对不同话题、问题和政策的关注程度、认知和态度。
这种方式可以定量的了解社会现状。
3. 社交媒体分析法: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话题、评论、分享和关注等行为进行分析,了解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和热点以及舆情变化趋势和影响力。
四、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议程设置研究的挑战和前景在新媒体时代下,传媒议程设置的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传媒机构的多元化、社交媒体对话题的影响力、舆情的扩散速度等因素都会对传媒议程设置的研究产生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运用
学市探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运用依丽达娜•伊力哈木(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传统媒体长期使用议程设置来影响受众的看法与态度,从而引导社会舆论。
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新媒体的普及,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与主体得到改变,议程设置也得到了新的运用。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议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 (2019 ) 23-0092-01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互“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 期,是指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为依托的信 息传播的载体。
互动、即时为其独有的特性。
[1]当今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快速融合,二者相互 借力,推进媒体的发展。
首先,在新媒体的帮助下,传统 媒体打破了传播信息时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性,使得信息 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迅速。
其次,新媒体具有的开放 性,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信息、接收信息的主体,增 强了信息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形式,但这也使新媒体的权威性较弱,需要传统媒体的助力。
二、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特征(一)何为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概念源于李普曼的《舆论学》一 书。
李普曼对“拟态环境”的阐释,说明了媒介是影 响受众认知的强大力量。
在此基础上,美国传播学者 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他们 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媒体报道进行了分析,并在 1972年发表研究成果时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
这 一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公众设 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 活动,赋予了 ‘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度,影响了人们 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2]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议程设置已经与最早提出的议 程设置的理论有很大不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议程设置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
(二)新媒体议程设置的特点1. 内容娱乐化当今新媒体平台,最重要的一种就是社交网络平 台,如微信、微博,而社交网络并不是严肃的媒介,所以 其议程设置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娱乐性。
15353950_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分析
以网络为技术平台的各种新媒体形式,包括微信、微博、论坛以及新闻网站等的迅猛发展,使新闻媒介融合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1]使得人们接受和相互传播、分享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同时人们从更多的平台中能接触更多的信息。
这些新媒体在人们日常的信息传播活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因此探讨议程设置的问题,越来越需要对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行重点关注。
但同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却成为了一个问题: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与传统媒体相比,是完全不同,还是大体相同,仅仅在效果上有所区别?新媒体是否可以替代传统媒体完成议题的议程设置?新媒体议程设置与传统媒体比较新媒体不是传统媒体的延伸,新旧媒体在转型与融合中共存。
广义的新媒体与“转型媒体”互有交叉,因此现在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中越来越不可能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彻底分开来研究。
新媒体具有的更好的互动性与接近性,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竞争与共存”“互联互通”的两层含义,体现出传统媒体越来越多借鉴新媒体的优势。
自1922年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提出“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后,1972年由唐纳德·肖和马克斯维尔·麦考姆斯撰写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正式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的出现。
随着对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学者们发现媒介与其他社会机构、与其他媒体之间的互动作用会对议程设置产生影响。
纽曼称媒介之间议程的相互联合设置中,媒介中存在“意见领袖媒介”,议程从权威性强者流向弱者。
[2]议程设置的过程包含三个步骤:公众议题、媒介议题、政策议题。
对于某个议题而言,要成功地被设置为以上三种议题,最关键的是“议题的突围”。
也就是说议程设置的核心是议题相互竞争,最终在全社会范围内能够被尽可能多的人关注的议题突出重围,上升为全社会关注和讨论的议题。
随着传统媒体转型,媒介融合表面上的趋势越来越快,现在单独讨论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对某个议题的议程设置功能或效果,都会出现研究样本范围与研究目的不相配的问题。
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对策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里论的应用对策研究曹明香1廖欢2(1.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9832;2.广东因赛品牌营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9623)摘要:为了让“议程设置”理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在新媒体语境下得以延伸应用,本文针对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变化提出如何让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依旧得以延伸运用的措施,提出了重视意见领袖,扩大影响范围;重视属性同质,塑造社会共识;利用社交媒介,建设渠道矩阵;关注受众议题,实现议题互动;技术助力传播,提高传播效果等对策,以达到提高传播效果,建立社会共识的目的。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议程设置理论;延伸应用中图分类号:G226文献标识码:A ―、弓I言信息传播时局在新媒体语境下得以重构,传播受众、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变化都赋予了“议程设置”理论新的涵义。
通过把握“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变化,从而了解媒介传播信息的显著性对受众的影响,了解受众对信息文本的解读组建成的"心理图像”,与新媒体最初为受众构建的“拟态环境”是否一致,最后分析新媒体语境下媒介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作用效果。
“议程设置”理论在整个信息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影响受众对社会的认知画像。
“议程设置”在新媒体环境下,与传统时代相比发生了新的变革,由于传受关系的改变,渠道的拓展等因素,都对经典传播学理论带来了重构与解构。
笔者从学术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提出具体措施,为“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下的延伸运用以及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理论延伸的运用对策(一)重视意见领袖,扩大影响范围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主题泛化虽然在给用文章编号:972-892(2021)25-0233-03户提供传播权的同时也为受众赋予了福柯所说的“定义和解释事物的权力”,即话语权。
但这种话语赋权打破了传统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一元话语格局,用户的主体性得以强势回归,多元价值观的表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落实了受众表达权,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每一位受众是否都是理性的,受众的性格、职业、年龄、成长环境、人生观、价值观都不一样,这将会导致媒介素养的良莠不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语境下的的议程设置理论
新媒体语境下的的议程设置理论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理论面临的新挑战
“议程设置功能”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和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在此文中,他们指出: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
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近年来,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其最大特点是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全民传播”(Mass-participated Communication)的特点,这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新媒体,其在信息传播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信息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等特征。
新媒体的出现使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播的个人化。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为大众提供了平等的发言平台,任何用户都可以自由发布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使人类进入了“个人传播”时代。
这。